世界新闻报:小泉三大野心损害中日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13:34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16:43 世界新闻报

  选举获胜又提参拜 媒体跟风鼓动反华
  《世界新闻报》特约记者 许 端
  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到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参加联大会议特别首脑会议。虽然只逗留短短10个小时,但由于“入常”问题前景不明,因此大选后的几天,小泉很少露面,一
直在忙于调整身心,为会议做准备。
  有人说,小泉为大选拉票喊哑了嗓子,正在休养;也有人说,小泉要为今后一年好好盘算盘算。但舆论普遍认为,大选后,小泉坐大几乎已成事实,其独断专行的作风会愈演愈烈。在个人野心的驱使下,小泉很难做出积极举动,改善已恶化的中日关系。
  野心之一:
  把外交当作工具,提升支持率
  日本舆论在形容小泉的外交时,常用的一个词是“四面闭塞”,但小泉不为所动。四年来,在对韩、对华外交上还是老样子;对朝、对俄外交也没有大的起色。这次小泉继续执政,政治基础空前巩固。按照逻辑,他应该搞好周边外交,为其任期的最后一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大选后,从小泉接受采访时那一番背书般地回答记者提问,重提参拜老调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打算这么做。
  难怪有日本学者指出:“除了

邮政改革,小泉根本没有认真考虑任何问题,没考虑中国,没考虑朝鲜,也没考虑被绑架人质问题,这令人担忧。”
  对小泉而言,外交是工具而不是目标。因此,专家普遍认为,很难预测小泉的长期外交政策。他不是一个有战略理念的政治家,他擅长根据形势需要,作出“灵活的”决定。因此,小泉外交在日本被称为“惊诧外交”。小泉知道,一些看上去不合常理的外交举动,往往能博得民众的关注,从而提升自己的支持率。
  2001年小泉在“8·13”参拜后,又在9月访华,并参观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2002年9月,小泉访问了和日本没有正式外交关系的朝鲜……这些看上去“不合常理”的举动,为小泉的支持率上升做出了“贡献”。而小泉的全部目的也仅仅在“支持率”三个字而已。
  野心之二:
  炒热民族主义情绪,打击政敌
  最近几天,日本媒体频频报道有关5艘中国舰艇出现在东海油气田附近的消息。甚至有日本舆论认为,中国军舰的行动是以强硬的姿态向日本发出严厉警告。有分析人士指出,小泉刚刚获胜,日本媒体就炒作这类带有民族主义情绪的“冲突性”新闻,显然是为了迎合小泉的胃口。
  日本学者形容小泉的政治手法是“善恶”两分法:自己坚持改革,是好人,反对改革的是坏人;同样,中国、朝鲜是坏人,日本是好人。小泉就是靠这种简单的政治“图式”,迷惑不了解真实情况的日本民众,炒作民族主义情绪,为他的政治行为提供“合理性”。2002年的沈阳闯馆事件、去年年底的“潜艇事件”、4月的涉日游行,每一次日本政府鼓动媒体恣意炒作,以激化日本民众的反华情绪,背后都有小泉的影子。对小泉来说,民族主义情绪是提升支持率的“速效救心丸”,也是打击政敌的“不二利器”。
  此次选举中,反对党民主党党首冈田克也提出了重视亚洲外交、重视中日关系的口号,和小泉的“邮政民营化”口号对抗,但并没有引起日本民众的热烈响应,最后导致惨败。这说明,在民族主义情绪的控制下,相当一部分日本民众并不关心中日、中韩关系的好坏,这形同默认了小泉的强硬外交路线。在这种气氛下,主张中日友好的民主党的空间被大大压缩。
  此次大选中,不同意小泉对华外交的桥本派、堀内派受到沉重打击,桥本派前会长桥本龙太郎还被迫引退。但这还不能说小泉已“一统天下”,这些派系还是拥有较强的实力。而且民主党在大败之后,应该还会继续坚持其重视亚洲外交的既定政策,以体现与小泉的政策区别。因此,民族主义这张牌小泉是不会丢的,他还要用来打击党内外的政敌。
  野心之三:
  拽住美国,不放弃参拜
  小泉上台前,之所以和日本遗族会约定在“8·15”参拜,就是为了瓦解竞争对手桥本龙太郎的支持基础。因此参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小泉的政治权谋工具。
  根据日本多家媒体的调查,在小泉参拜的问题上支持者和反对者的比例始终保持相同。对小泉而言,信守“诺言”,不放弃参拜,能够保持40%的基本盘;若在压力下放弃参拜,在失去支持参拜者拥护的同时,反对参拜者也不可能因此而转而支持他。不放弃起码能抓住一头,若放弃的话有可能“两手皆空”。因此,小泉不会轻易放弃参拜。
  小泉一直顽固地认为,参拜不至于破坏整个中日关系。5月,日本《每日新闻》曾透露,小泉曾对“最有希望的接班人”安倍晋三明确表示:只要维持和美国的良好关系,中日关系不会恶化到什么地步。8月30日,小泉在参加党首讨论时,也明言:即使放弃参拜,中日关系也不会有变化。
  曾有日本分析人士透露,小泉对当前中日“政冷经热”的局面其实相当“满意”。正是因为中日之间经济关系热络,“意外”地给了小泉在政治上强硬的资本。因为有紧密的经济关系的维系,中日关系不会因政治关系的冷淡而“破局”。
  小泉的变与不变
  今年8月15日,小泉没有参拜靖国神社,还发表了“终战60周年声明”对在二战中亚洲的受害国表示道歉。一些观察家认为这可能是小泉转变亚洲外交的信号。但此后,小泉两次表示还要参拜的谈话,使这种预期迅速落空。
  现在小泉如愿获得了大胜,此后的中日关系会怎样发展,虽然存在着很大的变数,但有几点是不变的。
  第一,小泉没有改善中日关系的“欲望”。中日关系是小泉炒作民族主义、维持支持率的“法宝”。他当政的这几年,这种民粹式的炒作已经造成了国民中“厌华”情绪的上升。这种情绪反过来又支持小泉在中日关系上做出强硬的举动。改善中日关系,意味着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全面否定,这对小泉来说“政治成本”太大。
  第二,小泉没有“破局”的勇气。对小泉而言,维持中日相对紧张对自己有好处,但是如果“擦枪走火”,闹得不可收拾,自己也捞不着任何好处。因此,在一些问题上小泉会适时故作姿态,来缓解过度绷紧的中日关系,防止“破局”。4月22日,小泉在印尼亚非高峰会上,向亚洲人民就二战中日本的侵略行为道歉和8月15日的声明,都是缘于这种政治考虑。
  第三,在一些敏感议题上,小泉会小幅、有计划地进行“偷袭”。东海和

钓鱼岛等涉及领土争端的问题及

台湾问题,关系到中国的核心利益。小泉深知此中轻重,知道一招不慎,有可能酿成大祸。因此在这些领域,小泉主动大规模挑衅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小泉会利用“有利”时机搞一些小动作,步步为营,用制造“既成事实”的方式来迫使对方接受日本的立场。
  在台湾问题上,今年2月,小泉拉美国发表了涉及台湾的“共同声明”,正式介入台湾问题。年底之前,日美之间还将就防务分担等问题达成协议,很可能还会涉及台湾问题。小泉的目的是以美国为挡箭牌,实现对台湾问题的更深的介入。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经指出,中方高度重视中日关系。对于日方的举动,中方将抱“听其言、观其行”的态度,希望在中日三个政治文件的基础上,同日本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16:43 世界新闻报

  选举获胜又提参拜 媒体跟风鼓动反华
  《世界新闻报》特约记者 许 端
  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到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参加联大会议特别首脑会议。虽然只逗留短短10个小时,但由于“入常”问题前景不明,因此大选后的几天,小泉很少露面,一
直在忙于调整身心,为会议做准备。
  有人说,小泉为大选拉票喊哑了嗓子,正在休养;也有人说,小泉要为今后一年好好盘算盘算。但舆论普遍认为,大选后,小泉坐大几乎已成事实,其独断专行的作风会愈演愈烈。在个人野心的驱使下,小泉很难做出积极举动,改善已恶化的中日关系。
  野心之一:
  把外交当作工具,提升支持率
  日本舆论在形容小泉的外交时,常用的一个词是“四面闭塞”,但小泉不为所动。四年来,在对韩、对华外交上还是老样子;对朝、对俄外交也没有大的起色。这次小泉继续执政,政治基础空前巩固。按照逻辑,他应该搞好周边外交,为其任期的最后一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大选后,从小泉接受采访时那一番背书般地回答记者提问,重提参拜老调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打算这么做。
  难怪有日本学者指出:“除了

邮政改革,小泉根本没有认真考虑任何问题,没考虑中国,没考虑朝鲜,也没考虑被绑架人质问题,这令人担忧。”
  对小泉而言,外交是工具而不是目标。因此,专家普遍认为,很难预测小泉的长期外交政策。他不是一个有战略理念的政治家,他擅长根据形势需要,作出“灵活的”决定。因此,小泉外交在日本被称为“惊诧外交”。小泉知道,一些看上去不合常理的外交举动,往往能博得民众的关注,从而提升自己的支持率。
  2001年小泉在“8·13”参拜后,又在9月访华,并参观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2002年9月,小泉访问了和日本没有正式外交关系的朝鲜……这些看上去“不合常理”的举动,为小泉的支持率上升做出了“贡献”。而小泉的全部目的也仅仅在“支持率”三个字而已。
  野心之二:
  炒热民族主义情绪,打击政敌
  最近几天,日本媒体频频报道有关5艘中国舰艇出现在东海油气田附近的消息。甚至有日本舆论认为,中国军舰的行动是以强硬的姿态向日本发出严厉警告。有分析人士指出,小泉刚刚获胜,日本媒体就炒作这类带有民族主义情绪的“冲突性”新闻,显然是为了迎合小泉的胃口。
  日本学者形容小泉的政治手法是“善恶”两分法:自己坚持改革,是好人,反对改革的是坏人;同样,中国、朝鲜是坏人,日本是好人。小泉就是靠这种简单的政治“图式”,迷惑不了解真实情况的日本民众,炒作民族主义情绪,为他的政治行为提供“合理性”。2002年的沈阳闯馆事件、去年年底的“潜艇事件”、4月的涉日游行,每一次日本政府鼓动媒体恣意炒作,以激化日本民众的反华情绪,背后都有小泉的影子。对小泉来说,民族主义情绪是提升支持率的“速效救心丸”,也是打击政敌的“不二利器”。
  此次选举中,反对党民主党党首冈田克也提出了重视亚洲外交、重视中日关系的口号,和小泉的“邮政民营化”口号对抗,但并没有引起日本民众的热烈响应,最后导致惨败。这说明,在民族主义情绪的控制下,相当一部分日本民众并不关心中日、中韩关系的好坏,这形同默认了小泉的强硬外交路线。在这种气氛下,主张中日友好的民主党的空间被大大压缩。
  此次大选中,不同意小泉对华外交的桥本派、堀内派受到沉重打击,桥本派前会长桥本龙太郎还被迫引退。但这还不能说小泉已“一统天下”,这些派系还是拥有较强的实力。而且民主党在大败之后,应该还会继续坚持其重视亚洲外交的既定政策,以体现与小泉的政策区别。因此,民族主义这张牌小泉是不会丢的,他还要用来打击党内外的政敌。
  野心之三:
  拽住美国,不放弃参拜
  小泉上台前,之所以和日本遗族会约定在“8·15”参拜,就是为了瓦解竞争对手桥本龙太郎的支持基础。因此参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小泉的政治权谋工具。
  根据日本多家媒体的调查,在小泉参拜的问题上支持者和反对者的比例始终保持相同。对小泉而言,信守“诺言”,不放弃参拜,能够保持40%的基本盘;若在压力下放弃参拜,在失去支持参拜者拥护的同时,反对参拜者也不可能因此而转而支持他。不放弃起码能抓住一头,若放弃的话有可能“两手皆空”。因此,小泉不会轻易放弃参拜。
  小泉一直顽固地认为,参拜不至于破坏整个中日关系。5月,日本《每日新闻》曾透露,小泉曾对“最有希望的接班人”安倍晋三明确表示:只要维持和美国的良好关系,中日关系不会恶化到什么地步。8月30日,小泉在参加党首讨论时,也明言:即使放弃参拜,中日关系也不会有变化。
  曾有日本分析人士透露,小泉对当前中日“政冷经热”的局面其实相当“满意”。正是因为中日之间经济关系热络,“意外”地给了小泉在政治上强硬的资本。因为有紧密的经济关系的维系,中日关系不会因政治关系的冷淡而“破局”。
  小泉的变与不变
  今年8月15日,小泉没有参拜靖国神社,还发表了“终战60周年声明”对在二战中亚洲的受害国表示道歉。一些观察家认为这可能是小泉转变亚洲外交的信号。但此后,小泉两次表示还要参拜的谈话,使这种预期迅速落空。
  现在小泉如愿获得了大胜,此后的中日关系会怎样发展,虽然存在着很大的变数,但有几点是不变的。
  第一,小泉没有改善中日关系的“欲望”。中日关系是小泉炒作民族主义、维持支持率的“法宝”。他当政的这几年,这种民粹式的炒作已经造成了国民中“厌华”情绪的上升。这种情绪反过来又支持小泉在中日关系上做出强硬的举动。改善中日关系,意味着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全面否定,这对小泉来说“政治成本”太大。
  第二,小泉没有“破局”的勇气。对小泉而言,维持中日相对紧张对自己有好处,但是如果“擦枪走火”,闹得不可收拾,自己也捞不着任何好处。因此,在一些问题上小泉会适时故作姿态,来缓解过度绷紧的中日关系,防止“破局”。4月22日,小泉在印尼亚非高峰会上,向亚洲人民就二战中日本的侵略行为道歉和8月15日的声明,都是缘于这种政治考虑。
  第三,在一些敏感议题上,小泉会小幅、有计划地进行“偷袭”。东海和

钓鱼岛等涉及领土争端的问题及

台湾问题,关系到中国的核心利益。小泉深知此中轻重,知道一招不慎,有可能酿成大祸。因此在这些领域,小泉主动大规模挑衅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小泉会利用“有利”时机搞一些小动作,步步为营,用制造“既成事实”的方式来迫使对方接受日本的立场。
  在台湾问题上,今年2月,小泉拉美国发表了涉及台湾的“共同声明”,正式介入台湾问题。年底之前,日美之间还将就防务分担等问题达成协议,很可能还会涉及台湾问题。小泉的目的是以美国为挡箭牌,实现对台湾问题的更深的介入。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经指出,中方高度重视中日关系。对于日方的举动,中方将抱“听其言、观其行”的态度,希望在中日三个政治文件的基础上,同日本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