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掉拖累军队的长尾巴,可以无损战力裁掉几万员额的四个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6:10:56


上世纪八十年代,386用“头重脚轻尾巴长”来形容当时的解放军,并开始了大刀阔斧地裁军。到了21世纪,同样的词汇,也曾出现在486在军委的重要讲话中。其中,“头重”既指挥机构重叠,冗员繁多;“脚轻”指基层和一线不受重视;“尾巴长”指文工团、医院、体工队、出版社等非军事业务机构和人员占用大量军费和资源。不过尽管经历了多次的裁军和变革,每次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可这条长长的尾巴却始终难以完全割除。

客观的说,目前还拖着的这条长尾巴是有其历史渊源和现实需要的。有的源于当时社会支撑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如医院体系),有的来源于我军重视宣传、文体和政治工作的历史(如文宣、体工体系)。但“时移世易,变法宜矣”,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面临网络信息时代和新军事革命的强力冲击,有的已经不需要自成一体(如医院),有的已经从战力的倍增器退化为战五渣乃至负资产(如文工团)。在当前的实际条件下,对这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压减,构造出适应于新形势的新型保障体系应该是本次裁军和军队改革的重点。下面,让我们逐一分析一下,提出可能的方案。

一、各级文工团和解放军艺术学院

在得知新一轮三十万裁军的消息时,几乎所有的媒体和网友的第一反应都把矛头指向了部队文工团,颇有点“千夫所指,无疾而终”的味道。这一部分现在不光是尾巴,在很多方面也已经成为了人民军队的负资产,常常和“腐败”、“后宫”、“走秀”、“坑爹”等概念联系在一起,更致命的是其严重落后于时代,已经从革命年代的战力倍增器变成了网络时代的战五渣。(PS:有兴趣的坛友可以看看我的另一篇帖子:不要文工,急需文战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fromuid=827310

目前难以查到各个团体的直接编制情况,前面的帖子里有人估计单单文工团直接编制2000人左右,但考虑到相对的编制大户军艺,以及与各个团体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三产、后勤、勤务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吃公家饭的一万没有的话估计大几千的数字还是有的。而在前面的其他帖子里面,有熟悉情况的坛友指出在此类机构中,还普遍存在大量使用不在编制内人员或基层借调人员的情况,这些人或许不直接增加书面编制,但同样在消耗各类资源和军费。据此,对该业务体系的建议是:

1、裁撤除军乐团外的一切部队所属专业艺术团体,军乐团由专业军士和文职雇员组成,只设置极少数管理岗位的军官;

2、撤销解放军艺术学院,将其整体归并给地方,建议合并给需要的地方院校(如人大?反正离的很近);

3、合并现有文工团和军艺中确实合适军队文艺工作的骨干和高级人才,设立解放军艺术中心(副军级),归属总政管理。主要负责指导全军的业余文艺工作(如开展全军性的文艺汇演)、协调社会文艺资源为军队服务(可考虑设置一定的基金鼓励社会参与)、担任一些重大涉军文艺项目的指导和协调等。

对于部队客观存在的文化艺术需求,可以通过大力鼓励支持自发性的业余文艺团队(没有常设编制,但可以编列一定预算),向社会采购一定的文艺服务(如编剧、设计,演出)等方式加以解决。有网友建议“各级国有的文艺团体规定每年固定时间和次数的义务为军队演出的职责。鼓励其它社会文艺团体免费为军队演出,并作为参与国家各种演出的招标时的重要资质要求”,应该相当可行。

目标:编制基本清零,保留比例10%以下。

二、各级军事宣传媒体和出版机构

现存军事宣传媒体包含八一电影制片厂、解放军电视艺术中心、军区军种各级电视艺术中心、海峡之声电台等,出版机构有解放军报社、解放军画报社、解放军出版社以及各军区军种(如人民海军报)乃至地方的文宣出版机构。同样,难以统计其确切的编制情况。即便不论地方机构。同是总部机构人数也差别很大,从一度3个人的正师级单位(总后勤部电视艺术中心)到几百人编制的军级单位军报、八一厂都有。而且上面提到的编制混乱,大量借调基层和使用不在编人员的情况同样存在。考虑到我军对宣传工作的重视传统,粗略预估一下,其涉及到的编制数应该在文工团系统几倍之上。

问题是,这一体系尽管看来相当庞大,传统上也很受重视,但其近期的表现其实相当糟糕。且不提CCTV7让人无语的军事知识素质和收视率,以及几乎没人在看的各种军办报纸杂志。就看看在移动网络、社交媒体铺天盖地的今天,军方自己的声音在哪里?别的不说,现在维护网络民心,解析国防发展,团结爱国青年的居然都是类似于CD、铁血、观察者网、兔吧这样自发的民间论坛和网站。认真解析中国军事发展的刊物,也都通常来自于军外系统。而国家对军方宣传体系的大笔投入,换来的常常是一篇篇似曾相识的八股文,有的偶尔有高手能够解读出一鳞半爪,而更多的估计连作者也懒得再看第二遍。这样脱离现实,脱离基层,脱离群众的宣传体系,还有没有起到播种机、宣传队的作用?他们对战斗力的贡献是正是负?

在影视媒体方面同样如此,在影视话剧方面,脱离部队现实,“戏不够妞来凑”的现象层出不穷,抗日神剧满天飞,国家队却很少拿出像样的东西;在中国电影票房高速成长,已经开始直逼美国的今天,可以在电影产业低谷期拿出三大战役等叫得响作品的某厂,却连续多年沉寂,唯一长脸的《智取威虎山》还主要是依靠社会资本和香港导演。这样的投入产出,是否值得?据此,对该业务体系的建议是:

1、合并解放军报社、解放军画报社、解放军出版社和在京的各军种宣传出版部门,设立副军级的解放军出版中心:原则上除《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外,一律停刊其余所有军属报刊。军种可以以副刊形式,跟随军报发行;战区可以地方版的方式,跟随军报发行。其相应的人员编制在压减的前提下,统一归并进入解放军出版中心;

2、合并八一电影制片厂、解放军电视艺术中心和各军种军区电视艺术中心,设立副军级的解放军影视中心:制作CCTV7的涉军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开播全天候的解放军军属电视频道。除该中心外,各军种战区不得设立自有的影视制作机构,但允许设立归属该中心统一指导管理的区域媒体中心,负责该军种战区影视媒体的采编工作。除此之外,该中心负责与社会上各大影视制作机构的合作,有效的维护和弘扬我军形象,发挥相应社会效应;

3、在现有中国军网的基础上,大力充实加强网络媒体平台建设,设立副军级的解放军网络媒体中心:建设中国军网,汇集、审核、发布涉军网络媒体信息;与主要网络媒体平台合作,在各主要网站、社交网络、社区论坛中进行信息发布和互动;和网络游戏厂商合作,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网络互动游戏等;

4、合并原有的对敌宣传部门,建设专业的”心理战“和”媒体战“部队,该部分实际已经属于具有硬杀伤力的作战部门(如前期曝光的高新系列专用媒体战飞机和MD一直鼓噪的网络战部队),主要由以上三大宣传媒体部门提供业务支持。

军事宣传体系是现代军事体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军历史上行之有效的重要法宝。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事宣传体系必须要适应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网络宣传平台为核心重点,同时,必须认清社会媒体机构的强大力量,有意识的展开合作与引导,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所以,建议大力裁撤传统纸质媒体释放编制;整合军事影视媒体,尤其是建设统一的军事频道;大力发展网络媒体,设立高等级的网络媒体中心。裁掉过时的,发展新时代所急需的。在此过程中,应该可以在人员编制明显下降的同时,极大地提高军事宣传的质量和效力。

目标:编制减半,效能翻倍。

三、八一体工大队和各级军属专业运动队

这也应该是没有什么争议的部分,脱胎于军队业余体育活动的专业体工队伍,在传统金牌挂帅的体育系统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想想当年十几连冠的八一篮球队)。但在体育向社会化、职业化发展的今天,除了专业的军事体育项目外,其他队伍的存在既没有必要,也缺乏价值。相反,专业体工大队的存在,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部队自发的业务体育工作的开展。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1、撤销八一体工大队和除专业军事体育项目(如军事五项)外的所有专业运动队,其人员可以一部分返回部队从事军内业务体育工作的指导工作,一部分划转给相应的地方体育机构,一部分退伍复员;

2、设立副军级或正师级的解放军军事体育中心,负责解放军军内业务体育活动的指导和组织(如真正意义上的军内业余篮、排、足联赛,解放军运动会等等)和专业军事体育运动队的训练管理。

军事体育体系改革的核心就是回归本源,军事体育一定应该是属于战士们的,是团队的也是业余的。专业运动员,尤其是职业化的运动员,不应该出现在军队的编制之中。

目标:编制基本清零,保留比例10%以下。

四、各级军属医院和医学教育研究机构

这其实是本次编制压减的大户了,尽管实际员额没有公布,但一般相信不止几万人的规模。受限于原先社会医疗体系不足的问题,军队建设了整套完善的医疗系统,从几所军医大学和其附属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各大军种军区总医院,到分布在各地的区域性军医院、以及军事医学科学院和防疫中心等医学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多数不光服务于军队,更多的其实是在服务于地方。在社会化医疗力量快速发展提高的今天,军队实际上没有必要保留完全独立的医院体系,完全可以依托现有的国家医保体系解决自身的医疗服务需求。除了与军事直接相关的医学课题(如防细菌、生化作战研究等),军队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在自己的编制中保留这些医院和教学研究机构了。据此,建议如下:

1、除解放军总医院、各大军区军种总医院外,原则上将其他原军属医院整体划归地方,接受地方卫生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唯一可以考虑的是当地医疗条件不具备的边海防艰苦地区,可酌情保留部分军属医疗机构;

2、几所军医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原则成建制划归地方管理,可以与地方优秀高校合并;

3、国家医保为现役军人和离退伍、革命伤残军人定制特殊的医保项目,并确保其相应优先政策;

4、保留军事医学科学院和军事防疫中心,前述军医大学的军事相关研究系科,原则合并至此。在现有基础上,扩大军医相关系科的研究生招募工作,为保留的军医院提供人才储备;

5、依托保留的军队医院,建设应急军医服务队,服务于抢险救灾和军事行动;建设巡回军医院,为边远地区提供医疗服务支持;保留海军的和平方舟号医疗船,为国内外提供相应巡回医疗服务;

6、加强军医预备役建设,建立强制性的军医知识培训认证体系,储备战时医疗人员。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蕴兵于民是该体系改革的中心思想。从现实情况来看,既能够有效降低军队员额,还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在降低员额的同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还有可能提高应急能力,应该是利国利民利军的大好事。

目标:员额下降70%以上。

上面的四个体系,其实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都是机关兵、城市兵、干部编制密集的地方。通过对这些部分的压减,不光可以节约军费,也可以显著的改善全军的干部士兵比例,机关与战斗部队的比例。某种程度上讲,不光可以割去长尾,同样可以改善头重脚轻的问题。而通过在压减的过程中,建构新的保障支持体系的方式,有可能做到不损失保障力,反而提高战斗力的效果,从而做到“压减为表,建构为骨”,这也应该是本次裁军与改革的重点和目标。综上而言,对这四个方面进行压减和重构,有可能做到裁剪几万员额的同时,战力不减乃至上升。


上世纪八十年代,386用“头重脚轻尾巴长”来形容当时的解放军,并开始了大刀阔斧地裁军。到了21世纪,同样的词汇,也曾出现在486在军委的重要讲话中。其中,“头重”既指挥机构重叠,冗员繁多;“脚轻”指基层和一线不受重视;“尾巴长”指文工团、医院、体工队、出版社等非军事业务机构和人员占用大量军费和资源。不过尽管经历了多次的裁军和变革,每次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可这条长长的尾巴却始终难以完全割除。

客观的说,目前还拖着的这条长尾巴是有其历史渊源和现实需要的。有的源于当时社会支撑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如医院体系),有的来源于我军重视宣传、文体和政治工作的历史(如文宣、体工体系)。但“时移世易,变法宜矣”,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面临网络信息时代和新军事革命的强力冲击,有的已经不需要自成一体(如医院),有的已经从战力的倍增器退化为战五渣乃至负资产(如文工团)。在当前的实际条件下,对这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压减,构造出适应于新形势的新型保障体系应该是本次裁军和军队改革的重点。下面,让我们逐一分析一下,提出可能的方案。

一、各级文工团和解放军艺术学院

在得知新一轮三十万裁军的消息时,几乎所有的媒体和网友的第一反应都把矛头指向了部队文工团,颇有点“千夫所指,无疾而终”的味道。这一部分现在不光是尾巴,在很多方面也已经成为了人民军队的负资产,常常和“腐败”、“后宫”、“走秀”、“坑爹”等概念联系在一起,更致命的是其严重落后于时代,已经从革命年代的战力倍增器变成了网络时代的战五渣。(PS:有兴趣的坛友可以看看我的另一篇帖子:不要文工,急需文战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fromuid=827310 )

目前难以查到各个团体的直接编制情况,前面的帖子里有人估计单单文工团直接编制2000人左右,但考虑到相对的编制大户军艺,以及与各个团体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三产、后勤、勤务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吃公家饭的一万没有的话估计大几千的数字还是有的。而在前面的其他帖子里面,有熟悉情况的坛友指出在此类机构中,还普遍存在大量使用不在编制内人员或基层借调人员的情况,这些人或许不直接增加书面编制,但同样在消耗各类资源和军费。据此,对该业务体系的建议是:

1、裁撤除军乐团外的一切部队所属专业艺术团体,军乐团由专业军士和文职雇员组成,只设置极少数管理岗位的军官;

2、撤销解放军艺术学院,将其整体归并给地方,建议合并给需要的地方院校(如人大?反正离的很近);

3、合并现有文工团和军艺中确实合适军队文艺工作的骨干和高级人才,设立解放军艺术中心(副军级),归属总政管理。主要负责指导全军的业余文艺工作(如开展全军性的文艺汇演)、协调社会文艺资源为军队服务(可考虑设置一定的基金鼓励社会参与)、担任一些重大涉军文艺项目的指导和协调等。

对于部队客观存在的文化艺术需求,可以通过大力鼓励支持自发性的业余文艺团队(没有常设编制,但可以编列一定预算),向社会采购一定的文艺服务(如编剧、设计,演出)等方式加以解决。有网友建议“各级国有的文艺团体规定每年固定时间和次数的义务为军队演出的职责。鼓励其它社会文艺团体免费为军队演出,并作为参与国家各种演出的招标时的重要资质要求”,应该相当可行。

目标:编制基本清零,保留比例10%以下。

二、各级军事宣传媒体和出版机构

现存军事宣传媒体包含八一电影制片厂、解放军电视艺术中心、军区军种各级电视艺术中心、海峡之声电台等,出版机构有解放军报社、解放军画报社、解放军出版社以及各军区军种(如人民海军报)乃至地方的文宣出版机构。同样,难以统计其确切的编制情况。即便不论地方机构。同是总部机构人数也差别很大,从一度3个人的正师级单位(总后勤部电视艺术中心)到几百人编制的军级单位军报、八一厂都有。而且上面提到的编制混乱,大量借调基层和使用不在编人员的情况同样存在。考虑到我军对宣传工作的重视传统,粗略预估一下,其涉及到的编制数应该在文工团系统几倍之上。

问题是,这一体系尽管看来相当庞大,传统上也很受重视,但其近期的表现其实相当糟糕。且不提CCTV7让人无语的军事知识素质和收视率,以及几乎没人在看的各种军办报纸杂志。就看看在移动网络、社交媒体铺天盖地的今天,军方自己的声音在哪里?别的不说,现在维护网络民心,解析国防发展,团结爱国青年的居然都是类似于CD、铁血、观察者网、兔吧这样自发的民间论坛和网站。认真解析中国军事发展的刊物,也都通常来自于军外系统。而国家对军方宣传体系的大笔投入,换来的常常是一篇篇似曾相识的八股文,有的偶尔有高手能够解读出一鳞半爪,而更多的估计连作者也懒得再看第二遍。这样脱离现实,脱离基层,脱离群众的宣传体系,还有没有起到播种机、宣传队的作用?他们对战斗力的贡献是正是负?

在影视媒体方面同样如此,在影视话剧方面,脱离部队现实,“戏不够妞来凑”的现象层出不穷,抗日神剧满天飞,国家队却很少拿出像样的东西;在中国电影票房高速成长,已经开始直逼美国的今天,可以在电影产业低谷期拿出三大战役等叫得响作品的某厂,却连续多年沉寂,唯一长脸的《智取威虎山》还主要是依靠社会资本和香港导演。这样的投入产出,是否值得?据此,对该业务体系的建议是:

1、合并解放军报社、解放军画报社、解放军出版社和在京的各军种宣传出版部门,设立副军级的解放军出版中心:原则上除《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外,一律停刊其余所有军属报刊。军种可以以副刊形式,跟随军报发行;战区可以地方版的方式,跟随军报发行。其相应的人员编制在压减的前提下,统一归并进入解放军出版中心;

2、合并八一电影制片厂、解放军电视艺术中心和各军种军区电视艺术中心,设立副军级的解放军影视中心:制作CCTV7的涉军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开播全天候的解放军军属电视频道。除该中心外,各军种战区不得设立自有的影视制作机构,但允许设立归属该中心统一指导管理的区域媒体中心,负责该军种战区影视媒体的采编工作。除此之外,该中心负责与社会上各大影视制作机构的合作,有效的维护和弘扬我军形象,发挥相应社会效应;

3、在现有中国军网的基础上,大力充实加强网络媒体平台建设,设立副军级的解放军网络媒体中心:建设中国军网,汇集、审核、发布涉军网络媒体信息;与主要网络媒体平台合作,在各主要网站、社交网络、社区论坛中进行信息发布和互动;和网络游戏厂商合作,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网络互动游戏等;

4、合并原有的对敌宣传部门,建设专业的”心理战“和”媒体战“部队,该部分实际已经属于具有硬杀伤力的作战部门(如前期曝光的高新系列专用媒体战飞机和MD一直鼓噪的网络战部队),主要由以上三大宣传媒体部门提供业务支持。

军事宣传体系是现代军事体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军历史上行之有效的重要法宝。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事宣传体系必须要适应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网络宣传平台为核心重点,同时,必须认清社会媒体机构的强大力量,有意识的展开合作与引导,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所以,建议大力裁撤传统纸质媒体释放编制;整合军事影视媒体,尤其是建设统一的军事频道;大力发展网络媒体,设立高等级的网络媒体中心。裁掉过时的,发展新时代所急需的。在此过程中,应该可以在人员编制明显下降的同时,极大地提高军事宣传的质量和效力。

目标:编制减半,效能翻倍。

三、八一体工大队和各级军属专业运动队

这也应该是没有什么争议的部分,脱胎于军队业余体育活动的专业体工队伍,在传统金牌挂帅的体育系统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想想当年十几连冠的八一篮球队)。但在体育向社会化、职业化发展的今天,除了专业的军事体育项目外,其他队伍的存在既没有必要,也缺乏价值。相反,专业体工大队的存在,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部队自发的业务体育工作的开展。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1、撤销八一体工大队和除专业军事体育项目(如军事五项)外的所有专业运动队,其人员可以一部分返回部队从事军内业务体育工作的指导工作,一部分划转给相应的地方体育机构,一部分退伍复员;

2、设立副军级或正师级的解放军军事体育中心,负责解放军军内业务体育活动的指导和组织(如真正意义上的军内业余篮、排、足联赛,解放军运动会等等)和专业军事体育运动队的训练管理。

军事体育体系改革的核心就是回归本源,军事体育一定应该是属于战士们的,是团队的也是业余的。专业运动员,尤其是职业化的运动员,不应该出现在军队的编制之中。

目标:编制基本清零,保留比例10%以下。

四、各级军属医院和医学教育研究机构

这其实是本次编制压减的大户了,尽管实际员额没有公布,但一般相信不止几万人的规模。受限于原先社会医疗体系不足的问题,军队建设了整套完善的医疗系统,从几所军医大学和其附属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各大军种军区总医院,到分布在各地的区域性军医院、以及军事医学科学院和防疫中心等医学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多数不光服务于军队,更多的其实是在服务于地方。在社会化医疗力量快速发展提高的今天,军队实际上没有必要保留完全独立的医院体系,完全可以依托现有的国家医保体系解决自身的医疗服务需求。除了与军事直接相关的医学课题(如防细菌、生化作战研究等),军队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在自己的编制中保留这些医院和教学研究机构了。据此,建议如下:

1、除解放军总医院、各大军区军种总医院外,原则上将其他原军属医院整体划归地方,接受地方卫生主管部门的统一管理。唯一可以考虑的是当地医疗条件不具备的边海防艰苦地区,可酌情保留部分军属医疗机构;

2、几所军医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原则成建制划归地方管理,可以与地方优秀高校合并;

3、国家医保为现役军人和离退伍、革命伤残军人定制特殊的医保项目,并确保其相应优先政策;

4、保留军事医学科学院和军事防疫中心,前述军医大学的军事相关研究系科,原则合并至此。在现有基础上,扩大军医相关系科的研究生招募工作,为保留的军医院提供人才储备;

5、依托保留的军队医院,建设应急军医服务队,服务于抢险救灾和军事行动;建设巡回军医院,为边远地区提供医疗服务支持;保留海军的和平方舟号医疗船,为国内外提供相应巡回医疗服务;

6、加强军医预备役建设,建立强制性的军医知识培训认证体系,储备战时医疗人员。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蕴兵于民是该体系改革的中心思想。从现实情况来看,既能够有效降低军队员额,还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在降低员额的同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还有可能提高应急能力,应该是利国利民利军的大好事。

目标:员额下降70%以上。

上面的四个体系,其实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都是机关兵、城市兵、干部编制密集的地方。通过对这些部分的压减,不光可以节约军费,也可以显著的改善全军的干部士兵比例,机关与战斗部队的比例。某种程度上讲,不光可以割去长尾,同样可以改善头重脚轻的问题。而通过在压减的过程中,建构新的保障支持体系的方式,有可能做到不损失保障力,反而提高战斗力的效果,从而做到“压减为表,建构为骨”,这也应该是本次裁军与改革的重点和目标。综上而言,对这四个方面进行压减和重构,有可能做到裁剪几万员额的同时,战力不减乃至上升。
《解放军报》微信公众号昨天发布的。。。
无风不起浪。
楼主那个平时搞军医预备役的点子不错。
不过问题是,你如何强制。
现在无论如何骂医生,医生,尤其是有技术的医生,拿的起刀的医生,可以说大小城市都是稀缺资源。
强制?如何强制?
姑且不论医生,作为他服务的各类医院会不会闹?排手术的病人会不会闹?到时候人命都不救的帽子一戴,谁受得了。
你要说,储备的是一些不那么一线的医生,那么有用么。。。。
要是储备的是非在役医生,那就更不可能了,打起来,作为多金又有技术的医生恐怕是最不担心安全的,他们有必要去当兵上前线么?你总不能强制征招吧。
楼主那个平时搞军医预备役的点子不错。
不过问题是,你如何强制。
现在无论如何骂医生,医生,尤其是有技 ...
保留和军事相关的资源,看肿瘤慢性病职业病的转归地方。。。
八一厂可不是单纯的拍电影给大众看,很多军事教学片和实战纪录片都得他们来,试问普通摄影师有那个从军事角度能拍这个实战片还需要胆量,这可不是冯小刚这类能玩的了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放弃军队宣传功能、放弃军医制度,其心可诛。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外人没有内人看的明白。
CD998 发表于 2015-9-11 12:40
楼主那个平时搞军医预备役的点子不错。
不过问题是,你如何强制。
现在无论如何骂医生,医生,尤其是有技 ...
可以参考新加坡的做法,相关系科的适龄男性医生必须加入预备役,每年定期(一到两周)进行集训,普及基本军事知识和战场救护、防灾防疫知识。国家保留根据需要临时征兆的权利
北京朱宇 发表于 2015-9-11 13:10
放弃军队宣传功能、放弃军医制度,其心可诛。
你有哪里看到我要放弃军队宣传了?相反,我的建议是大力加强军队宣传,但“不要文工,只要文战”。扭转目前人浮于事,八股连天的情况,大力强化现代新媒体建设。你觉得这是加强还是减弱?

军医体系就更是这样了,来源于社会医保不完善的年代,现在根本没有必要保留常规医疗的部分。关键是加强战时医疗救护,和军事相关医疗学科的建设。你觉得这算是放弃吗?
可以参考新加坡的做法,相关系科的适龄男性医生必须加入预备役,每年定期(一到两周)进行集训,普及基本 ...
不可能,两边兵役制度(实施中)不同,因为新加坡即使不当医生也要服兵役。
大陆兵役法不可能制定这种歧视性规定某些行业从业者必须加入预备役。
于情,为啥都是工作我就要预备役?多发钱不?发房子不?发媳妇不?孩子上学加分不?于理,针对一般性行业要求特殊义务,本来就说不通。
于法,为什么某些行业的人有强制(优先)兵役权?

这都说不通。

hub 发表于 2015-9-11 13:27
你有哪里看到我要放弃军队宣传了?相反,我的建议是大力加强军队宣传,但“不要文工,只要文战”。扭转目 ...


说的是很简单。问题是你如何保持这些人员?
首先你要解决的就是打仗的时候有足够军人身份的对口医生护士。
不要妄想战争开始前在平民里抓人。

再一个,医生和医生,医生和护士配合是件要时间的事。你把俩不同医院的放一起试试?安全不安全不说,就是沟通和效率上就大打折扣!而浪费的就是人命。

军队医院可以保证全院转,你民营医院里的医生护士行?

最后,你看看医院里怎么分科的?你给列几个你认为的,可以剥离的非军事相关科室吧。
hub 发表于 2015-9-11 13:27
你有哪里看到我要放弃军队宣传了?相反,我的建议是大力加强军队宣传,但“不要文工,只要文战”。扭转目 ...


说的是很简单。问题是你如何保持这些人员?
首先你要解决的就是打仗的时候有足够军人身份的对口医生护士。
不要妄想战争开始前在平民里抓人。

再一个,医生和医生,医生和护士配合是件要时间的事。你把俩不同医院的放一起试试?安全不安全不说,就是沟通和效率上就大打折扣!而浪费的就是人命。

军队医院可以保证全院转,你民营医院里的医生护士行?

最后,你看看医院里怎么分科的?你给列几个你认为的,可以剥离的非军事相关科室吧。
CD998 发表于 2015-9-11 14:05
说的是很简单。问题是你如何保持这些人员?
首先你要解决的就是打仗的时候有足够军人身份的对口医生护 ...
现在讨论的就是如何在裁军的同时,保持乃至提高战力。实际上当前的部队医院自己也是良莠不齐,好医院不少,糊里糊涂的也挺多。而且大部分的部队医院其实都是以服务地方群众为主了,在这种情况下回归地方一定是最合理和有效的选择。

但应对战时需要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所以这就凸显出预备役建设的重要性。预备役建设不能再像现在这样流于表面了,建设支撑未来战争所需要的预备役体系是一个关键。其实不光是军医,包括机械、舟桥、航运、航空、通讯等等都必须建立起对应的专业化预备役队伍,这才是未来支持战争的核心体系。
CD998 发表于 2015-9-11 14:05
说的是很简单。问题是你如何保持这些人员?
首先你要解决的就是打仗的时候有足够军人身份的对口医生护 ...

具体到军医领域,首先可以从转业到地方的原军属医院开始。说句难听话,现在部队医院开展战场救护训练的实在不多。还不如统一预备役管理,可能还更有效一点。

而后,可以在医学院有目的性的加大国防生招收力度,一方面为留下的军属医院提供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称为未来军医预备役的骨干力量。

其三,对于现有的国有三甲二甲医院,也有必要建设军医预备役制度。这应该是半强制性的要求,战争是所有国民的事情,没有谁可以逃过的。
说改革就围着女人转来转去,这种改革有什么意义?

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往女人身上推,这样滑稽的理由也能大行其道?
CD998 发表于 2015-9-11 14:05
说的是很简单。问题是你如何保持这些人员?
首先你要解决的就是打仗的时候有足够军人身份的对口医生护 ...
至于医生护士等等的配合问题,平时可以多加训练,真的打起仗来其实原本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不过几天也就磨合的差不多了。
军医应该是要保留的,最多把部分专业撤掉,比如有些人说的肿瘤医院。
CD998 发表于 2015-9-11 12:40
楼主那个平时搞军医预备役的点子不错。
不过问题是,你如何强制。
现在无论如何骂医生,医生,尤其是有技 ...
这种强制,当然需要战时体制机制来约束的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楼主那个平时搞军医预备役的点子不错。
不过问题是,你如何强制。
现在无论如何骂医生,医生,尤其是有技 ...
可以军队和各类医护类学院学生签定合约,军队出资陪养一批医生护士,并将其优秀者推鉴于各医院工作,平时为普通医士,战时有义务为军队服务。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一定得警惕煽风点火鼓吹大撤某个体系都撤的人。
想开点,这些要么是谣传,要么是TG真的已经变色,高层中买办洋奴彻底占据优势,就我看来,虽然高层有买办, ...
  官僚系统里早就有人变色了吧,或者叫精神分裂。坐在庙堂里高调宣传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实行的是极度的资本主义,默认公知叫唤。教育、医疗、人民生活保障早就甩一边了,GDP挂帅考核。企业办托儿所幼儿园取消了,取代的是学费超过大学的幼儿园。公益性的市场卖光了,变成高价摊位、土地财政造成高房价。当前政府开始关注社会老年化危机,一群砖家分析来分析去只得出社会发达后必然低生育率。却没人说出真正的原因是养育成本超高,可以说老年化危机不平稳过渡,经济肯定降速或衰退。
军队医院早就丧失掉性军为兵的基本原则,对于个别一切向钱看、见到地方病人就喜出望外、见到官兵就诊就百般推诿、给几片万能药打发走人的所谓“军医”的确该裁,不过一刀切的全部裁掉也是不可能不实际不能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