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纠正贴】关于运20、YL76、AN70、A400M、C2、C130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9:08:30


最近在论坛见到关于运20、安70、A400M和日本C2以及C130、安12运输机级别的讨论,发现很多错误,居然有人反复回帖说运20和AN70、A400N/C2是同一级别的。


运20、伊尔76都是六十吨级别的运输机
A400M 和日本C2、AN70也就是三十多吨不到四十吨级别的运输机,其中A400M是用来取代C130/160机型的,欧洲相比是比较中意C141那个级别的运输机,但货仓尺寸则向C17看齐,C2运输机也是在日本使用C130/141的基础上研制的。而安70则是用来取代安12这种机型的。当年传闻德国希望参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安70项目,也就是安70和A400M在运输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至于安12和C130,都是二十多吨级别的运输机了,即使后来C130J和C130J-30也都是保持货仓高度和宽度不变而拉长机身而已,载重能力提升到二十多吨。

C-17无疑是战略运输机的顶尖之作,在很多方面都是典范之作,它的机身直径比较粗,其货舱尺寸与C-5A很接近,机内空间相当大。C-5A战略运输机共设有4个舱室:驾驶舱、前上货舱、后上货舱、下货舱。前上货舱长11.99米:后上货舱长18.20米;下货舱是主货舱,其宽度为5.79米,高4.11米,容积985立方米。C-17货舱的最大宽度5.49米,最大高度4.50米,容积将近600立方米,可以装载一辆60吨重的M1A1型主战坦克或3架AH-64型武装直升机。该机的货舱高度甚至超过了比它个头还大的C-5A,采用“插入式”的上单翼布局对空运重型装备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与最大起飞重量265.35吨,最大载重量76.66吨的C-17相比,载重40吨级的伊尔-76的货舱长、宽、高明显要小一号(分别为24.5米、3.45米、3.4米,容积只有235立方米)。为了保证机内有足够的空间和高度装载大型货物,将机翼布置在机身上面,是比较合理的。运-20的机身直径虽然比伊尔-76大一些,但也没有C-17那么粗,因此,也选择了同样的机翼安装方式。
 C-130的机舱宽度只有3米,高度2.74米;伊尔-76的机舱宽度也只有3.16米,高度稍高,达到3.26米;C-17的机舱宽度则达到5.49米,机舱最大高度4.5米,但翼下只有3.76米。这里的宽度和高度都是最大可载货物的宽度和高度,因为鼓出的机舱侧壁实际上对于载货没有多少用处。运-20的机舱尺度还没有可靠数据,应该在伊尔-76和C-17之间。比较数据容易看出,C-17的翼下机舱高度尽管降低了,但还是高于伊尔-76。 换句话说,并不低。对于C-17来说,机舱尺度用来运载低矮、沉重的坦克足够了。对于特别高大的货物,只要在长度上能在后舱容纳下,并没有必要达到全长全高。或者说,美国空军对于全长全高没有需求。雷达车高大,但并不长;美国没有运送机动弹道导弹发射车的需求,加上还有C-5的存在,C-17的机舱高度并 不是一个问题。伊尔-76则不然,如果沿用C-17同样的机舱高度损失数据,也就是0.74米,伊尔-76的机舱高度将在局部下降到可怜的2.52米,还 不到C-130的机舱高度。即使伊尔-76的中央翼盒没有C-17那样肥厚,机舱高度的损失也同样是不可忍受的。对于运-20来说,也有同样的问题,除非达到C-17相似的机舱宽度,否则采用内置翼盒的话最低机舱高度将不优于伊尔-76,中国可没有C-5或者安-124帮忙运载运-20装运不下的超尺寸货物。如果不出意料,运-20的机舱宽度将在4-5米之间,高度也在4米左右,高于C-17的翼下段,但低于C-17的前段和后段,而与机舱宽度相适应。




还是做一下纠正吧。
运20是六十吨级别的运输机,是在使用伊尔76基础上明确了国产大运的相关技术需求的情况下全新研制的机型,用来取代的也是中国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国家进口的伊尔76MT/TD等机型,相关载重指标达到甚至超过伊尔476.
运-20采用了先进的货舱设计,货舱加宽和加高。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战车越来越多的加装光电探测系统、附加装甲,例如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自动高炮、武装直升机、甚至弹道导弹等,这样就导致了其宽度和高度增加,这样对于货舱宽度和高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比伊尔76,运-20采用了超临界翼,能提高机翼的临界马赫数,使机翼在高亚音速时阻力急剧增大的现象推迟发生,从而提高飞机的升阻比,增加飞机航程、经济性。

运-20在试飞阶段用了D-30,未来会配装国产的涡扇-18。由于国内大涵道比发动机研制能力不足,所以在相关动力发展上采取了两步走的方针;首先仿制D-30研制涡扇-18,然后在涡扇-10的核心机上面研制更大涵道比的涡扇-20。所以目前运-20的发动机可能只是应急的设计,未来可能还是会用涡扇-20。

其他改进还有运-20将采用更加先进的航空电子系统,国产运输机已经实现了航空电子的综合化和玻璃化座舱,如空警-200采用了以ARINC429数据总线为骨干的联合式航空电子系统,可以将气象雷达、通信、导航及自动驾驶仪等到有机联接成一个整体航空电子系统。系统主要显示器由座舱多个液晶显示屏来提供。所以运-20肯定会采用这一套从黄强和603所当年的文献来看,要在新世纪实现从100吨级飞机到200吨级的跨越,因此运-20的最大起飞重量应该超过200吨,载荷应该在六十吨以上。

运-20货舱的宽度和高度比伊尔-76要大的多所以它的装载适应性比后者要更好,可以说是伊尔-76一个比较良好的替代产品,至于未来的发展,首先还是发动机。提高发动机推力,就可继续提高运-20最大起飞重量,同时可以加长机舱长度,来提高货舱的容积,以提高飞机载重,未来达到80吨也是可以实现的,当年伊尔76最初不到40吨,发展到现在的伊尔476,达到了60吨。运-20运输机大航程让中国的战略投送能力得到质的飞跃,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运-20飞机的强大性能可以执行更多的军事任务。

运-20让中国维护自身国家战略利益和外海资产的能力得到了充分保障。比照美军建设战略空运力量的模式,中国如果装备100架运-20飞机,将使中国的空运能力达到亚太地区首位,如果装备200架运-20飞机;基本可以实现在整个亚太地区、环印度洋地区和欧非战略利益区的快速投送。中国可以在一个星期时间,向希腊或苏丹输送5个机械化师。也可以在三天时间向日本6座重要城市空投15个空降师。如果装备300架运-20及其改进型飞机(最大运载量有80吨的那种),中国的战略空运能力将接近美军的水平。
运20
机长 47米
翼展 45米
机高 15米
最大起飞重量 220吨
最大载重 66吨 (标准载重60吨)
前缘后掠角 24度
巡航速度 0.7马赫 (8000米)
最大平飞速度 700千米/时
实用升限 13000米
航程 大於7800千米
动力装置 4台D-30KU或WS-18涡扇发动机或WS-20涡扇发动机

安70 则是用来取代前苏联国家大量使用的AN12的,研制目的和欧洲的A400M有一定的类似性。安-70运输机由乌克兰的安东诺夫科学技术综合体(前身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与俄罗斯联邦共同开发。两国计划用这种飞机取代陈旧的An-12涡轮螺旋桨军用运输机(中国运-8原型)。安-70总重达47吨,在3800千米~7400千米的高度上能运载25~35吨货物。载重能力与美国C-141喷气式运输机相近。巡航速度750千米/小时(接近螺旋桨驱动的飞机的速度极限),可执行各种高度的空投任务,能空投重达20吨的单件物品,也可以运载3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206名伤病员。安-70能够在铺设层不厚的180米长的水泥跑道上起降,还可以在未经铺设的600~900米的跑道上起降。在上述起降条件下,能运载20~25吨重的货物飞行1450~3000千米。

安-70的货舱长度没有伊尔-76长,但是宽度和高度都在4米左,而伊尔-76只有3.4米,虽然伊尔76最新的最大载重有50多吨,而安70最大不到40吨,这样在装载适应方面安-70要远好于伊尔-76,曾经有人说过安-70可以运送原华约大约80%以上的武器装备,而伊尔-76不足40%,对于一架运输机来说,长度增加非常容易。

安70基本技术数据:
机长:40.55米
翼展:44.06米
机高:16.20米
最大速度:Mach 0.73
巡航速度:750~800千米/小时
低空巡航速度:550km/h
最大航程:3600千米(载重35吨);5000千米(载重30吨);7400千米(载重20吨)
最大实用升限:12000米
最大起飞重量:130000千克
空重:66000千克

A400M(最初称为未来大型飞机)军用运输机的最初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和英国空军的军备需求。1993年,上述七国政府签订了A400M项目的谅解备忘录,同年推出项目预案,并开始全面启动(意大利政府后来退出了这一计划)。几国现役的美式C-130“大力神”军用运输机和德、法、荷兰3国合制的C-160“协同”军用运输机服役时间偏长,且不具备战略运输能力,特别是无法空运完整的武装直升机,难以满足重型装备快速部署的需求。欧洲新军事思想的发展和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组建催生了“超大力神”A400M。这款机型也可以说是在C130/160基础上的对货仓尺寸、载重能力方面的延伸,以此兼顾战术和战略运输需求。
A400M技术参数
飞行员        两个
载量        37吨或116人
机长        43.8米
翼展        42.4米
机高        14.6米
空机重量        70吨
起飞最大重量        141吨
最大降落重量        114吨
最高时速        560公里每小时
起飞需要距离        940米
降落需要距离        625米
最大升限        11300米
最大航程        9300千米
载重20吨最大航程        6950千米
载重30吨最大航程        4800千米
载重37吨最大航程        3300千米


C-2运输机也是对C130级别运输机货仓尺寸和载重能力的提升的机型。
机长43.9米,翼展44米,高14.2米;飞机空重60.8吨,正常起飞重量121吨,最大起飞重量141吨;最大载荷37吨,货舱尺寸为16×4×4米,航程5600公里/37吨载荷、8900公里/12吨载荷。



最近在论坛见到关于运20、安70、A400M和日本C2以及C130、安12运输机级别的讨论,发现很多错误,居然有人反复回帖说运20和AN70、A400N/C2是同一级别的。


运20、伊尔76都是六十吨级别的运输机
A400M 和日本C2、AN70也就是三十多吨不到四十吨级别的运输机,其中A400M是用来取代C130/160机型的,欧洲相比是比较中意C141那个级别的运输机,但货仓尺寸则向C17看齐,C2运输机也是在日本使用C130/141的基础上研制的。而安70则是用来取代安12这种机型的。当年传闻德国希望参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安70项目,也就是安70和A400M在运输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至于安12和C130,都是二十多吨级别的运输机了,即使后来C130J和C130J-30也都是保持货仓高度和宽度不变而拉长机身而已,载重能力提升到二十多吨。

C-17无疑是战略运输机的顶尖之作,在很多方面都是典范之作,它的机身直径比较粗,其货舱尺寸与C-5A很接近,机内空间相当大。C-5A战略运输机共设有4个舱室:驾驶舱、前上货舱、后上货舱、下货舱。前上货舱长11.99米:后上货舱长18.20米;下货舱是主货舱,其宽度为5.79米,高4.11米,容积985立方米。C-17货舱的最大宽度5.49米,最大高度4.50米,容积将近600立方米,可以装载一辆60吨重的M1A1型主战坦克或3架AH-64型武装直升机。该机的货舱高度甚至超过了比它个头还大的C-5A,采用“插入式”的上单翼布局对空运重型装备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与最大起飞重量265.35吨,最大载重量76.66吨的C-17相比,载重40吨级的伊尔-76的货舱长、宽、高明显要小一号(分别为24.5米、3.45米、3.4米,容积只有235立方米)。为了保证机内有足够的空间和高度装载大型货物,将机翼布置在机身上面,是比较合理的。运-20的机身直径虽然比伊尔-76大一些,但也没有C-17那么粗,因此,也选择了同样的机翼安装方式。
 C-130的机舱宽度只有3米,高度2.74米;伊尔-76的机舱宽度也只有3.16米,高度稍高,达到3.26米;C-17的机舱宽度则达到5.49米,机舱最大高度4.5米,但翼下只有3.76米。这里的宽度和高度都是最大可载货物的宽度和高度,因为鼓出的机舱侧壁实际上对于载货没有多少用处。运-20的机舱尺度还没有可靠数据,应该在伊尔-76和C-17之间。比较数据容易看出,C-17的翼下机舱高度尽管降低了,但还是高于伊尔-76。 换句话说,并不低。对于C-17来说,机舱尺度用来运载低矮、沉重的坦克足够了。对于特别高大的货物,只要在长度上能在后舱容纳下,并没有必要达到全长全高。或者说,美国空军对于全长全高没有需求。雷达车高大,但并不长;美国没有运送机动弹道导弹发射车的需求,加上还有C-5的存在,C-17的机舱高度并 不是一个问题。伊尔-76则不然,如果沿用C-17同样的机舱高度损失数据,也就是0.74米,伊尔-76的机舱高度将在局部下降到可怜的2.52米,还 不到C-130的机舱高度。即使伊尔-76的中央翼盒没有C-17那样肥厚,机舱高度的损失也同样是不可忍受的。对于运-20来说,也有同样的问题,除非达到C-17相似的机舱宽度,否则采用内置翼盒的话最低机舱高度将不优于伊尔-76,中国可没有C-5或者安-124帮忙运载运-20装运不下的超尺寸货物。如果不出意料,运-20的机舱宽度将在4-5米之间,高度也在4米左右,高于C-17的翼下段,但低于C-17的前段和后段,而与机舱宽度相适应。




还是做一下纠正吧。
运20是六十吨级别的运输机,是在使用伊尔76基础上明确了国产大运的相关技术需求的情况下全新研制的机型,用来取代的也是中国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国家进口的伊尔76MT/TD等机型,相关载重指标达到甚至超过伊尔476.
运-20采用了先进的货舱设计,货舱加宽和加高。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战车越来越多的加装光电探测系统、附加装甲,例如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自动高炮、武装直升机、甚至弹道导弹等,这样就导致了其宽度和高度增加,这样对于货舱宽度和高度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比伊尔76,运-20采用了超临界翼,能提高机翼的临界马赫数,使机翼在高亚音速时阻力急剧增大的现象推迟发生,从而提高飞机的升阻比,增加飞机航程、经济性。

运-20在试飞阶段用了D-30,未来会配装国产的涡扇-18。由于国内大涵道比发动机研制能力不足,所以在相关动力发展上采取了两步走的方针;首先仿制D-30研制涡扇-18,然后在涡扇-10的核心机上面研制更大涵道比的涡扇-20。所以目前运-20的发动机可能只是应急的设计,未来可能还是会用涡扇-20。

其他改进还有运-20将采用更加先进的航空电子系统,国产运输机已经实现了航空电子的综合化和玻璃化座舱,如空警-200采用了以ARINC429数据总线为骨干的联合式航空电子系统,可以将气象雷达、通信、导航及自动驾驶仪等到有机联接成一个整体航空电子系统。系统主要显示器由座舱多个液晶显示屏来提供。所以运-20肯定会采用这一套从黄强和603所当年的文献来看,要在新世纪实现从100吨级飞机到200吨级的跨越,因此运-20的最大起飞重量应该超过200吨,载荷应该在六十吨以上。

运-20货舱的宽度和高度比伊尔-76要大的多所以它的装载适应性比后者要更好,可以说是伊尔-76一个比较良好的替代产品,至于未来的发展,首先还是发动机。提高发动机推力,就可继续提高运-20最大起飞重量,同时可以加长机舱长度,来提高货舱的容积,以提高飞机载重,未来达到80吨也是可以实现的,当年伊尔76最初不到40吨,发展到现在的伊尔476,达到了60吨。运-20运输机大航程让中国的战略投送能力得到质的飞跃,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运-20飞机的强大性能可以执行更多的军事任务。

运-20让中国维护自身国家战略利益和外海资产的能力得到了充分保障。比照美军建设战略空运力量的模式,中国如果装备100架运-20飞机,将使中国的空运能力达到亚太地区首位,如果装备200架运-20飞机;基本可以实现在整个亚太地区、环印度洋地区和欧非战略利益区的快速投送。中国可以在一个星期时间,向希腊或苏丹输送5个机械化师。也可以在三天时间向日本6座重要城市空投15个空降师。如果装备300架运-20及其改进型飞机(最大运载量有80吨的那种),中国的战略空运能力将接近美军的水平。
运20
机长 47米
翼展 45米
机高 15米
最大起飞重量 220吨
最大载重 66吨 (标准载重60吨)
前缘后掠角 24度
巡航速度 0.7马赫 (8000米)
最大平飞速度 700千米/时
实用升限 13000米
航程 大於7800千米
动力装置 4台D-30KU或WS-18涡扇发动机或WS-20涡扇发动机

安70 则是用来取代前苏联国家大量使用的AN12的,研制目的和欧洲的A400M有一定的类似性。安-70运输机由乌克兰的安东诺夫科学技术综合体(前身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与俄罗斯联邦共同开发。两国计划用这种飞机取代陈旧的An-12涡轮螺旋桨军用运输机(中国运-8原型)。安-70总重达47吨,在3800千米~7400千米的高度上能运载25~35吨货物。载重能力与美国C-141喷气式运输机相近。巡航速度750千米/小时(接近螺旋桨驱动的飞机的速度极限),可执行各种高度的空投任务,能空投重达20吨的单件物品,也可以运载3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206名伤病员。安-70能够在铺设层不厚的180米长的水泥跑道上起降,还可以在未经铺设的600~900米的跑道上起降。在上述起降条件下,能运载20~25吨重的货物飞行1450~3000千米。

安-70的货舱长度没有伊尔-76长,但是宽度和高度都在4米左,而伊尔-76只有3.4米,虽然伊尔76最新的最大载重有50多吨,而安70最大不到40吨,这样在装载适应方面安-70要远好于伊尔-76,曾经有人说过安-70可以运送原华约大约80%以上的武器装备,而伊尔-76不足40%,对于一架运输机来说,长度增加非常容易。

安70基本技术数据:
机长:40.55米
翼展:44.06米
机高:16.20米
最大速度:Mach 0.73
巡航速度:750~800千米/小时
低空巡航速度:550km/h
最大航程:3600千米(载重35吨);5000千米(载重30吨);7400千米(载重20吨)
最大实用升限:12000米
最大起飞重量:130000千克
空重:66000千克

A400M(最初称为未来大型飞机)军用运输机的最初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和英国空军的军备需求。1993年,上述七国政府签订了A400M项目的谅解备忘录,同年推出项目预案,并开始全面启动(意大利政府后来退出了这一计划)。几国现役的美式C-130“大力神”军用运输机和德、法、荷兰3国合制的C-160“协同”军用运输机服役时间偏长,且不具备战略运输能力,特别是无法空运完整的武装直升机,难以满足重型装备快速部署的需求。欧洲新军事思想的发展和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组建催生了“超大力神”A400M。这款机型也可以说是在C130/160基础上的对货仓尺寸、载重能力方面的延伸,以此兼顾战术和战略运输需求。
A400M技术参数
飞行员        两个
载量        37吨或116人
机长        43.8米
翼展        42.4米
机高        14.6米
空机重量        70吨
起飞最大重量        141吨
最大降落重量        114吨
最高时速        560公里每小时
起飞需要距离        940米
降落需要距离        625米
最大升限        11300米
最大航程        9300千米
载重20吨最大航程        6950千米
载重30吨最大航程        4800千米
载重37吨最大航程        3300千米


C-2运输机也是对C130级别运输机货仓尺寸和载重能力的提升的机型。
机长43.9米,翼展44米,高14.2米;飞机空重60.8吨,正常起飞重量121吨,最大起飞重量141吨;最大载荷37吨,货舱尺寸为16×4×4米,航程5600公里/37吨载荷、8900公里/12吨载荷。

嗯,不是按起飞重量算的吗?
就看了一下伊尔76,错误就百出。

lhsh0283 发表于 2015-7-29 11:36
嗯,不是按起飞重量算的吗?


最大起飞重量也是当然是不同的。

还是说一下运输机的分类吧(相关内容感谢铁血:秦陇复国军将士 )战术运输机、战役运输机(包括战术战役一体机)、战略运输机:。
1,战术运输机(主要是指那种最大起飞重量在60-80吨的中型运输机)

战术运输机应该包括中型和轻型运输机,而轻型运输机(典型的是C27J和C295之类的)的运载量实在太悲催了,所以这里主要指中型运输机。这种运输机显然最主要目的就是在前线野战土质甚至沙漠地带进行较短距离起降。如此其各个性能中最关键的应该就是野战起降能力,当然野战起降能力跟载重量有关,载重量小起降能力就强些,那么就有一个指标,那就是“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此外还要有一定的货舱高宽和货舱气密性、航程等。这类运输机典型代表就是C130、Y8/9、安12。看看他们之间的比较:
C130:最大起飞重量68吨、最大商载重量19吨、起飞滑跑距离1091米、着陆滑跑距离838米(姑且当做最大商载时的数据)。如此C130的“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17.43(22.67)吨/km,其中最大商载按18吨算。
Y8(基本型):最大起飞重量61吨、最大着陆重量58吨、空机重量35吨、最大商载重20吨(据说真正有用的是18吨)、起飞滑跑距离1270米、着陆滑跑距离1050米(不知道是否是最大商载情况,姑且当做是)。如此Y8的“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14.17(17.14)吨/km,其中最大商载按18吨算。
Y9(按已公开的数据):最大起飞/着陆重量65吨、最大商载20吨、起飞滑跑距离1350米、着陆滑跑距离 1350米(当做是最大商载情况下)。如此如此Y9的“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14.81(14.81)吨/km。
安12(安-12BP):最大起飞重量61吨、最大载重20吨(据说真正有效的只有18吨)、起飞滑跑距离780米,着陆滑跑距离660米(按照最大载重算,如果是那样就让人震惊的数据了)。如此如此安12的“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23(27.2)吨/km。
上面搜集到的数据,不一定正确,尤其是起飞/滑跑距离方面,这个除了跟载重量有关外,而且跟路面情况有很大关系,如混凝土路面显然比土质路面要短的多。姑且认为他们是同一个路面的数据(估计不是很正确)。如果按照上面那个数据,那么安12的性能非常突出(让人非常震惊,很是怀疑安12的起飞降落距离),比C130强,而C130比Y9强,Y8最差(而且Y8的气密性和有效货舱高宽也貌似是最低的)。当如果对加上航程等综合比较,那么应该是C130最强,Y9大概和安12持平(当然运9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那么比安12略占优),而Y8最差。

2,战役运输机(包括新时代出来的战役战术一体宽体机)
这个级别的飞机都在100吨以上、300吨以下,被很多人称为大飞机。其实严格来讲,150吨以上才算是大飞机。所以这里我再分一下,100-150吨最大起飞重量、30-40吨最大商业载重的称为中大型运输机,而那种200吨级(150吨以上,主要是那种170-270吨)、50-80甚至90吨最大商业载重的称为大型运输机;前者为战役战术一体机,后者是典型的战役运输机。如此一款飞机应该是即具有较大航程、较大载重、较强装载适应性或者有效性能(货舱高宽适应装载大件的能力),又要有相当的野战起降能力。那么我认为这样飞机评价性能强否的指标,应该如下指标:“货舱宽(高)/最大商载”——评价有效装载性能、“货舱容积/最大商载”、“航程/载重”——评价远距离运载能力、“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具有一定野战起降能力、“最大商载/最大起飞重量”——效率比。。。可能还有其它,个人感觉这几个参数非常重要。而这个级别的飞机中,如果是战役战术一体机的典型代表就是新一代宽体机A400M、安70、XC2,后者战役运输机典型代表为C17、Y20、安22、伊尔76、C141。对他们进行比较看看(采用已公开的数据,实际可能不同,姑且先这么认为)。

安70:最大起飞重量130吨、最大商载35吨、极限商载47吨、起飞/着陆滑跑距离1800/1800米(最大起飞重量),130吨起飞重量下载重47/35/30/20吨航程为1500/3650/5530/7400千米,货舱宽×高×长为4.0米×4.1米×19.1米(不含货桥的有效货舱),总(有效,指不包括货桥部分)货舱容积为390(313)m3。如此安70的数据:“货舱宽(高)/最大商载”0.114(0.117)米/吨、“货舱容积/最大商载”11.14m3/吨(有效货舱时为8.94)、“航程/载重”31.9~370km/吨(最大商载时数据为105km/吨)、“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19.44(19.44)吨/km、“最大商载/最大起飞重量”0.269。
A400M:起飞/降落最大重量140/115吨、最大商载37吨、起飞/着陆需要距离1040/700米(布置是否为最大起飞/降落重量时的数据)、载重37/30/20吨最大飞行距离3300/4800/6900千米,货舱宽×高×长为4.0米×3.85米×23米(含货桥),总货舱容积为352m3。如此A400M的数据:“货舱宽(高)/最大商载”0.108(0.104)米/吨、“货舱容积/最大商载”9.5m3/吨、“航程/载重”89.2~345km/吨(最大商载时数据为89.2km/吨)、“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35.8(52.2)吨/km、“最大商载/最大起飞重量”0.264。

XC2:最大起飞重量130吨、最大商载37吨、起飞/着陆滑跑距离——没搜到,载重37/30吨航程为5500/6500千米(非常质疑这个数据),货舱宽×高×长为4.0米×4米×17米(不含货桥的有效货舱),有效货舱容积为272m3。如此XC2的数据:“货舱宽(高)/最大商载”0.114(0.114)米/吨、“货舱容积/最大商载”7.35m3/吨(有效货舱时)、“航程/载重”148~216km/吨(最大商载时数据为148km/吨)、“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无知、“最大商载/最大起飞重量”0.282。

可见这三款性质雷同的战役战术一体机,安70总体性能最高,而XC2自重最轻最节油(秉承日本车的特点),A400M似乎野战起降能力最强。当然这个野战起降能力资料不全,而起降距离不仅和载重量有关,而且和路面好坏有关,而且起飞距离短了,起飞过程中耗油多,那么也影响航程。有资料表明,如安70同样载重30吨,如果在1800-2000米的混凝土跑道上跑够距离后起飞,那么航程接近5000公里,如果在不足1000米跑道的未砌筑的土质路面上起飞,那么航程就极大减低到只有2800公里,如果在减少起飞距离到600米,那么航程更低只有1000公里。所以难以彻底比较,但总上面数据总体上可以反映,安70总体上显然胜于A400M、XC2。这也是本人积极鼓吹引进安70,而且安70稍微加长一点就能增加起飞重量,而且极限载重47吨也足够应付中国运送40吨的中型坦克。而且经济上比Y200更划算,尤其是当做预警机加油机平台。使用效率上战术战役一体机,野战起降性能良好的安70,基本上能完成Y9的任务,而Y9搞不定的如运送轻型坦克大型装甲车,安70完全能完成。怎么看这样的飞机都应该成为中国运输机主力,而且现在乌克兰经费缺乏,中国美元废纸有多多,完全可行。而且中国现实的背景是本身运输机就少,即使Y8/9也少,完全淘汰掉或者变成中型特种机如反潜机平台也是可行,不像美帝上千架C130,完全退出,更新代价巨大。

再看典型战役运输机:
这类飞机应该把货舱高宽放到首位——就是运大件的,如此货舱高宽,以及“货舱宽(高)/最大商载”、“货舱容积/最大商载”挺重要了,然后是货舱容积、载重和航程。
C17:最大起飞重量265吨、最大商载78吨、起飞/着陆滑跑距离2290/950米(姑且认为是最大商载的重量,降落时加了反推力装置),载重75/40吨航程为4000/8000千米,货舱宽×高×长为5.5米×4.11米×26.8米(可能是含货桥的有效货舱),总货舱容积为595m3。如此C17的数据:“货舱宽(高)/最大商载”0.071(0.053)米/吨、“货舱容积/最大商载”7.73m3/吨、“航程/载重”53.3~200km/吨(如果运载低,更大,但对于战役运输机而言,40吨以下载量意义小,最大商载时数据约为53.3km/吨)、“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33.62(81.2)吨/km、“最大商载/最大起飞重量”0.293。
伊尔76(以后期的伊尔-76MF为例):最大起飞重量200吨、最大商载52吨、起飞/着陆滑跑距离1000/950米(姑且认为是最大商载的重量,据说降落时加了反推力装置),最大商载52吨时航程为3900千米,货舱宽×高×长为3.4米×3.4米×26米(可能是含货桥的有效货舱),总(有效,指不包括货桥部分)货舱容积为约312(305)m3。如此伊尔76的数据:“货舱宽(高)/最大商载”0.065(0.065)米/吨、“货舱容积/最大商载”6m3/吨、“航程/载重”在最大商载时数据约为75、“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52(54.2)吨/km、“最大商载/最大起飞重量”0.26。
Y20:最大起飞重量220吨、最大商载66吨、起飞/着陆滑跑距离——无知,载重与航程——无知,货舱宽×高×长估计4-4.3米×4-4.3米×26米(可能是含货桥的有效货舱),总货舱容积估计为420-470m3。如此Y20的数据:“货舱宽(高)/最大商载”0.061-0.065米/吨、“货舱容积/最大商载”6.4-7.12m3/吨、“航程/载重”——无知,“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无知、“最大商载/最大起飞重量”0.33。
安22:最大起飞重量250吨、最大商载80吨、起飞/着陆滑跑距离1300/800米(姑且认为是最大商载的重量,螺旋桨发动机野战起降能力确实比WS强,而毛子这款图95上的HK-12MA涡桨发动机也确实厉害,这也是个人主张引入安装到中国版安70上面——应急直接用两发推起来120吨的飞机,改进后生产出来的发动机减低推力增加耗油性能噪音后用四发推动更大起飞重量),最大载重80吨航程为5000千米,货舱宽×高×长为4.4米×4.4米×33米(可能是含货桥的有效货舱),总货舱容积为610m3。如此安22的数据:“货舱宽(高)/最大商载”0.055(0.055)米/吨、“货舱容积/最大商载”7.63m3/吨、“航程/载重”最大商载时数据约为62.5km/吨、“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61.5(100)吨/km、“最大商载/最大起飞重量”0.32。


C141:最大起飞重量157吨、最大商载42吨、起飞/着陆滑跑距离1800/1000米(姑且认为是最大商载的重量),40吨航程为3500千米,货舱宽×高×长为3.11米×2.78米×28米(可能是含货桥的有效货舱),总货舱容积为248m3。如此C141的数据:“货舱宽(高)/最大商载”0.074(0.066)米/吨、“货舱容积/最大商载”5.9m3/吨、“航程/载重”最大商载时数据约为87.5km/吨、“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23.3(42)吨/km、“最大商载/最大起飞重量”0.26。

Y20未知的数据应该比伊尔76更强些。如此对比,Y20强于伊尔76,但距离C17和安22还有相当差距。而安22除了货舱宽度比C17有一定差距外,其他方面与C17媲美甚至超过C17。尤其是在“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比美帝吹嘘多厉害的C17更强,也可见螺旋桨飞机对野战起降能力比WS飞机确实强。如果再加上可靠性(安22似乎事故不少)等方面,应该说总体上C17略强于安22,而C17凭借着5.5宽的货舱(一次能并列2辆卡车,而货舱宽4米出头的Y20无法做到,一辆又是浪费空间)等,确实无愧于美帝吹嘘,够“逆天”。而安22厉害在于,在40多年前的60-70年代就搞出这么一款飞机,确实牛逼,够“逆天”,如果不是事故有些多,很可能更出名。毛子的傻逼行为,苏联解体后,居然不少安22仍在飞机坟场。而中国当年也是失误,买伊尔76而不是买安22,当做垃圾仍在飞机坟场的安22的价格只会比伊尔76更低,而性能显然爆操伊尔76几条街,如果中国引进这个安22,那么经过20年的使用,在借鉴经验,现在的Y20以安22而非伊尔76为基础,其性能绝对更强。而C141矮窄的货舱就非常悲催了,所以尽管美帝当时数量不少,但无法胜任工作而不得不退役,造成巨大浪费;而伊尔76之所以现在能继续维持用着,那是因为当时货舱高宽做的大一点,到现在勉强能用,但也越来越尴尬,这点值得中国深思,大型运输机货舱应该尽量宽。如此C17、安22>Y20>伊尔76>C141。

3,战略运输机
那种300吨以上的,只有C5和安124,安225仅仅是验证机不算。显然总体上,安124完爆C5。这点不用多说了。

lhsh0283 发表于 2015-7-29 11:36
嗯,不是按起飞重量算的吗?


最大起飞重量也是当然是不同的。

还是说一下运输机的分类吧(相关内容感谢铁血:秦陇复国军将士 )战术运输机、战役运输机(包括战术战役一体机)、战略运输机:。
1,战术运输机(主要是指那种最大起飞重量在60-80吨的中型运输机)

战术运输机应该包括中型和轻型运输机,而轻型运输机(典型的是C27J和C295之类的)的运载量实在太悲催了,所以这里主要指中型运输机。这种运输机显然最主要目的就是在前线野战土质甚至沙漠地带进行较短距离起降。如此其各个性能中最关键的应该就是野战起降能力,当然野战起降能力跟载重量有关,载重量小起降能力就强些,那么就有一个指标,那就是“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此外还要有一定的货舱高宽和货舱气密性、航程等。这类运输机典型代表就是C130、Y8/9、安12。看看他们之间的比较:
C130:最大起飞重量68吨、最大商载重量19吨、起飞滑跑距离1091米、着陆滑跑距离838米(姑且当做最大商载时的数据)。如此C130的“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17.43(22.67)吨/km,其中最大商载按18吨算。
Y8(基本型):最大起飞重量61吨、最大着陆重量58吨、空机重量35吨、最大商载重20吨(据说真正有用的是18吨)、起飞滑跑距离1270米、着陆滑跑距离1050米(不知道是否是最大商载情况,姑且当做是)。如此Y8的“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14.17(17.14)吨/km,其中最大商载按18吨算。
Y9(按已公开的数据):最大起飞/着陆重量65吨、最大商载20吨、起飞滑跑距离1350米、着陆滑跑距离 1350米(当做是最大商载情况下)。如此如此Y9的“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14.81(14.81)吨/km。
安12(安-12BP):最大起飞重量61吨、最大载重20吨(据说真正有效的只有18吨)、起飞滑跑距离780米,着陆滑跑距离660米(按照最大载重算,如果是那样就让人震惊的数据了)。如此如此安12的“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23(27.2)吨/km。
上面搜集到的数据,不一定正确,尤其是起飞/滑跑距离方面,这个除了跟载重量有关外,而且跟路面情况有很大关系,如混凝土路面显然比土质路面要短的多。姑且认为他们是同一个路面的数据(估计不是很正确)。如果按照上面那个数据,那么安12的性能非常突出(让人非常震惊,很是怀疑安12的起飞降落距离),比C130强,而C130比Y9强,Y8最差(而且Y8的气密性和有效货舱高宽也貌似是最低的)。当如果对加上航程等综合比较,那么应该是C130最强,Y9大概和安12持平(当然运9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那么比安12略占优),而Y8最差。

2,战役运输机(包括新时代出来的战役战术一体宽体机)
这个级别的飞机都在100吨以上、300吨以下,被很多人称为大飞机。其实严格来讲,150吨以上才算是大飞机。所以这里我再分一下,100-150吨最大起飞重量、30-40吨最大商业载重的称为中大型运输机,而那种200吨级(150吨以上,主要是那种170-270吨)、50-80甚至90吨最大商业载重的称为大型运输机;前者为战役战术一体机,后者是典型的战役运输机。如此一款飞机应该是即具有较大航程、较大载重、较强装载适应性或者有效性能(货舱高宽适应装载大件的能力),又要有相当的野战起降能力。那么我认为这样飞机评价性能强否的指标,应该如下指标:“货舱宽(高)/最大商载”——评价有效装载性能、“货舱容积/最大商载”、“航程/载重”——评价远距离运载能力、“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具有一定野战起降能力、“最大商载/最大起飞重量”——效率比。。。可能还有其它,个人感觉这几个参数非常重要。而这个级别的飞机中,如果是战役战术一体机的典型代表就是新一代宽体机A400M、安70、XC2,后者战役运输机典型代表为C17、Y20、安22、伊尔76、C141。对他们进行比较看看(采用已公开的数据,实际可能不同,姑且先这么认为)。

安70:最大起飞重量130吨、最大商载35吨、极限商载47吨、起飞/着陆滑跑距离1800/1800米(最大起飞重量),130吨起飞重量下载重47/35/30/20吨航程为1500/3650/5530/7400千米,货舱宽×高×长为4.0米×4.1米×19.1米(不含货桥的有效货舱),总(有效,指不包括货桥部分)货舱容积为390(313)m3。如此安70的数据:“货舱宽(高)/最大商载”0.114(0.117)米/吨、“货舱容积/最大商载”11.14m3/吨(有效货舱时为8.94)、“航程/载重”31.9~370km/吨(最大商载时数据为105km/吨)、“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19.44(19.44)吨/km、“最大商载/最大起飞重量”0.269。
A400M:起飞/降落最大重量140/115吨、最大商载37吨、起飞/着陆需要距离1040/700米(布置是否为最大起飞/降落重量时的数据)、载重37/30/20吨最大飞行距离3300/4800/6900千米,货舱宽×高×长为4.0米×3.85米×23米(含货桥),总货舱容积为352m3。如此A400M的数据:“货舱宽(高)/最大商载”0.108(0.104)米/吨、“货舱容积/最大商载”9.5m3/吨、“航程/载重”89.2~345km/吨(最大商载时数据为89.2km/吨)、“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35.8(52.2)吨/km、“最大商载/最大起飞重量”0.264。

XC2:最大起飞重量130吨、最大商载37吨、起飞/着陆滑跑距离——没搜到,载重37/30吨航程为5500/6500千米(非常质疑这个数据),货舱宽×高×长为4.0米×4米×17米(不含货桥的有效货舱),有效货舱容积为272m3。如此XC2的数据:“货舱宽(高)/最大商载”0.114(0.114)米/吨、“货舱容积/最大商载”7.35m3/吨(有效货舱时)、“航程/载重”148~216km/吨(最大商载时数据为148km/吨)、“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无知、“最大商载/最大起飞重量”0.282。

可见这三款性质雷同的战役战术一体机,安70总体性能最高,而XC2自重最轻最节油(秉承日本车的特点),A400M似乎野战起降能力最强。当然这个野战起降能力资料不全,而起降距离不仅和载重量有关,而且和路面好坏有关,而且起飞距离短了,起飞过程中耗油多,那么也影响航程。有资料表明,如安70同样载重30吨,如果在1800-2000米的混凝土跑道上跑够距离后起飞,那么航程接近5000公里,如果在不足1000米跑道的未砌筑的土质路面上起飞,那么航程就极大减低到只有2800公里,如果在减少起飞距离到600米,那么航程更低只有1000公里。所以难以彻底比较,但总上面数据总体上可以反映,安70总体上显然胜于A400M、XC2。这也是本人积极鼓吹引进安70,而且安70稍微加长一点就能增加起飞重量,而且极限载重47吨也足够应付中国运送40吨的中型坦克。而且经济上比Y200更划算,尤其是当做预警机加油机平台。使用效率上战术战役一体机,野战起降性能良好的安70,基本上能完成Y9的任务,而Y9搞不定的如运送轻型坦克大型装甲车,安70完全能完成。怎么看这样的飞机都应该成为中国运输机主力,而且现在乌克兰经费缺乏,中国美元废纸有多多,完全可行。而且中国现实的背景是本身运输机就少,即使Y8/9也少,完全淘汰掉或者变成中型特种机如反潜机平台也是可行,不像美帝上千架C130,完全退出,更新代价巨大。

再看典型战役运输机:
这类飞机应该把货舱高宽放到首位——就是运大件的,如此货舱高宽,以及“货舱宽(高)/最大商载”、“货舱容积/最大商载”挺重要了,然后是货舱容积、载重和航程。
C17:最大起飞重量265吨、最大商载78吨、起飞/着陆滑跑距离2290/950米(姑且认为是最大商载的重量,降落时加了反推力装置),载重75/40吨航程为4000/8000千米,货舱宽×高×长为5.5米×4.11米×26.8米(可能是含货桥的有效货舱),总货舱容积为595m3。如此C17的数据:“货舱宽(高)/最大商载”0.071(0.053)米/吨、“货舱容积/最大商载”7.73m3/吨、“航程/载重”53.3~200km/吨(如果运载低,更大,但对于战役运输机而言,40吨以下载量意义小,最大商载时数据约为53.3km/吨)、“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33.62(81.2)吨/km、“最大商载/最大起飞重量”0.293。
伊尔76(以后期的伊尔-76MF为例):最大起飞重量200吨、最大商载52吨、起飞/着陆滑跑距离1000/950米(姑且认为是最大商载的重量,据说降落时加了反推力装置),最大商载52吨时航程为3900千米,货舱宽×高×长为3.4米×3.4米×26米(可能是含货桥的有效货舱),总(有效,指不包括货桥部分)货舱容积为约312(305)m3。如此伊尔76的数据:“货舱宽(高)/最大商载”0.065(0.065)米/吨、“货舱容积/最大商载”6m3/吨、“航程/载重”在最大商载时数据约为75、“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52(54.2)吨/km、“最大商载/最大起飞重量”0.26。
Y20:最大起飞重量220吨、最大商载66吨、起飞/着陆滑跑距离——无知,载重与航程——无知,货舱宽×高×长估计4-4.3米×4-4.3米×26米(可能是含货桥的有效货舱),总货舱容积估计为420-470m3。如此Y20的数据:“货舱宽(高)/最大商载”0.061-0.065米/吨、“货舱容积/最大商载”6.4-7.12m3/吨、“航程/载重”——无知,“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无知、“最大商载/最大起飞重量”0.33。
安22:最大起飞重量250吨、最大商载80吨、起飞/着陆滑跑距离1300/800米(姑且认为是最大商载的重量,螺旋桨发动机野战起降能力确实比WS强,而毛子这款图95上的HK-12MA涡桨发动机也确实厉害,这也是个人主张引入安装到中国版安70上面——应急直接用两发推起来120吨的飞机,改进后生产出来的发动机减低推力增加耗油性能噪音后用四发推动更大起飞重量),最大载重80吨航程为5000千米,货舱宽×高×长为4.4米×4.4米×33米(可能是含货桥的有效货舱),总货舱容积为610m3。如此安22的数据:“货舱宽(高)/最大商载”0.055(0.055)米/吨、“货舱容积/最大商载”7.63m3/吨、“航程/载重”最大商载时数据约为62.5km/吨、“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61.5(100)吨/km、“最大商载/最大起飞重量”0.32。


C141:最大起飞重量157吨、最大商载42吨、起飞/着陆滑跑距离1800/1000米(姑且认为是最大商载的重量),40吨航程为3500千米,货舱宽×高×长为3.11米×2.78米×28米(可能是含货桥的有效货舱),总货舱容积为248m3。如此C141的数据:“货舱宽(高)/最大商载”0.074(0.066)米/吨、“货舱容积/最大商载”5.9m3/吨、“航程/载重”最大商载时数据约为87.5km/吨、“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23.3(42)吨/km、“最大商载/最大起飞重量”0.26。

Y20未知的数据应该比伊尔76更强些。如此对比,Y20强于伊尔76,但距离C17和安22还有相当差距。而安22除了货舱宽度比C17有一定差距外,其他方面与C17媲美甚至超过C17。尤其是在“最大商业载重量/起飞(降落)距离”比美帝吹嘘多厉害的C17更强,也可见螺旋桨飞机对野战起降能力比WS飞机确实强。如果再加上可靠性(安22似乎事故不少)等方面,应该说总体上C17略强于安22,而C17凭借着5.5宽的货舱(一次能并列2辆卡车,而货舱宽4米出头的Y20无法做到,一辆又是浪费空间)等,确实无愧于美帝吹嘘,够“逆天”。而安22厉害在于,在40多年前的60-70年代就搞出这么一款飞机,确实牛逼,够“逆天”,如果不是事故有些多,很可能更出名。毛子的傻逼行为,苏联解体后,居然不少安22仍在飞机坟场。而中国当年也是失误,买伊尔76而不是买安22,当做垃圾仍在飞机坟场的安22的价格只会比伊尔76更低,而性能显然爆操伊尔76几条街,如果中国引进这个安22,那么经过20年的使用,在借鉴经验,现在的Y20以安22而非伊尔76为基础,其性能绝对更强。而C141矮窄的货舱就非常悲催了,所以尽管美帝当时数量不少,但无法胜任工作而不得不退役,造成巨大浪费;而伊尔76之所以现在能继续维持用着,那是因为当时货舱高宽做的大一点,到现在勉强能用,但也越来越尴尬,这点值得中国深思,大型运输机货舱应该尽量宽。如此C17、安22>Y20>伊尔76>C141。

3,战略运输机
那种300吨以上的,只有C5和安124,安225仅仅是验证机不算。显然总体上,安124完爆C5。这点不用多说了。
有一些坛友直接根据货仓的尺寸就得出来运20/A400M/AN70/C2是同一级别的运输机,实在是错的离谱
安70差不多已经可以收档了 ... 乌克兰自己没有能力继续耗安70和生产了.
当年c141载重能力也很强悍,但载货的尺寸受到限制,在装载适用性方面并不理想,后来还不是在美帝以及盟国范围内被取代,反而是c130和c17得到更大规模的应用。
a400m 已经是在四大螺旋桨并且那个最大起飞重量水平上的顶尖水平了,而安70得益于浆扇发动机甚至有更好的表现,但也就是载重四十吨以下的运输机,而不是六十吨。对中国和俄罗斯来说,可以运载主战坦克是必须的要求,这在欧洲a400和安70都无要求。
安70差不多已经可以收档了 ... 乌克兰自己没有能力继续耗安70和生产了.
欧洲的a400m 通过涡浆发动机的极致性能,也基本上实现了接近安70的技术指标,但技术可行性更高吧。
乌克兰缺的是银子和体系的技术支持吧,如果有普惠那种牛逼的技术,比如最近普惠的齿轮涡扇发动机技术,浆扇发动机并非不能成熟。
安70差不多已经可以收档了 ... 乌克兰自己没有能力继续耗安70和生产了.
欧洲的a400m 通过涡浆发动机的极致性能,也基本上实现了接近安70的技术指标,但技术可行性更高吧。
乌克兰缺的是银子和体系的技术支持吧,如果有普惠那种牛逼的技术,比如最近普惠的齿轮涡扇发动机技术,浆扇发动机并非不能成熟。
要这么说的话An70还真是符合土鳖中运的指标

可以考虑下换发的鳖版
要这么说的话An70还真是符合土鳖中运的指标

可以考虑下换发的鳖版
如果没有那个逆天的浆扇发动机指标马上就下来了。
纠正一点,运20不是在伊尔76基础上研制的。
davidxtb 发表于 2015-7-29 16:07
如果没有那个逆天的浆扇发动机指标马上就下来了。
主要是70的货舱截面尺寸大
也不知乌克兰人是怎么想的
运20的这个数据是最早在网上流传的版本,俺认为不怎么可信,从卫星图上测量运20的翼展大约50米(与伊尔76极为接近),而机身长度很可能没有翼展大,也就是机长在48-50米左右,起飞重量可能在200吨、载重量在55吨上下。要想实现220吨起飞重量、66吨载重,恐怕发动机需要增推到15吨左右。
运20和C17一个级别,载重和最大起飞重量都与C17接近,货舱尺寸稍小于C17.

中期大改,拉长机身,加大翼展,可以全面超过现在的C17.
c141是战略运输跟c17是同一档的,有时候看飞机的分类不能关看载重还要看航程,a400m 和安70是战术运输机,伊尔76和运20只能说是大型运输机,按美帝标准算不上战略,因为航程太近,对于中国来说算战略。


伊尔76  C141货舱尺寸宽 和高都要比以上所有机型要小   货舱4X4是现在的货舱大型化的标准。

但C2除外  楼主的C2数据 实质上是日本未来想开发的C2民用版YCX的图纸数据 现在没影的事  C2也不是4X4货舱 是圆形货舱


根据Y20 伊尔76珠海的实机对比长度 Y20比伊尔76略长一点 。空版以前讨论很多了 不再重复。

Y20是大型运输机   A400  C2 AN70是中型运输机 不是一个级别的。载重量就看的出来。

中航工业的运20 总师唐长红 副总经理都介绍Y20最大载重66吨。  那么55吨的网络言论比总师权威?  4台D30 66吨也能飞  60吨更能飞 用D30 或WS18版带60吨以内的载重 应该是近期要求

伊尔76  C141货舱尺寸宽 和高都要比以上所有机型要小   货舱4X4是现在的货舱大型化的标准。

但C2除外  楼主的C2数据 实质上是日本未来想开发的C2民用版YCX的图纸数据 现在没影的事  C2也不是4X4货舱 是圆形货舱


根据Y20 伊尔76珠海的实机对比长度 Y20比伊尔76略长一点 。空版以前讨论很多了 不再重复。

Y20是大型运输机   A400  C2 AN70是中型运输机 不是一个级别的。载重量就看的出来。

中航工业的运20 总师唐长红 副总经理都介绍Y20最大载重66吨。  那么55吨的网络言论比总师权威?  4台D30 66吨也能飞  60吨更能飞 用D30 或WS18版带60吨以内的载重 应该是近期要求
运20的这个数据是最早在网上流传的版本,俺认为不怎么可信,从卫星图上测量运20的翼展大约50米(与伊尔76极 ...
目前的d30发动机都只是做验证用,而不是未来的正式用涡扇发动机,而且天朝也没有试图引进毛子的ps90那款发动机。
66吨的载重是比较可靠的数据吧
纠正一点,运20不是在伊尔76基础上研制的。
不是在伊尔76基础上研制的,但是在使用伊尔76的基础上明确了使用需求的情况下研制的。
davidxtb 发表于 2015-7-29 20:25
目前的d30发动机都只是做验证用,而不是未来的正式用涡扇发动机,而且天朝也没有试图引进毛子的ps90那款 ...
WS-20据说推力与D-30无异,也符合其准原型机CFM56的平均推力大小,CFM56-5c的15吨推力是涵道比进一步增大后才达到的,要获得66吨最大载重发动机也需要15吨以上推力才行,否则即便能飞滑跑距离也是相当难看。。。

dddd_dh_2008 发表于 2015-7-29 18:46
运20和C17一个级别,载重和最大起飞重量都与C17接近,货舱尺寸稍小于C17.

中期大改,拉长机身,加大翼展 ...


运20和C17一个级别,载重和最大起飞重量都与C17接近

看看这些图(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fromuid=458410),再翻翻C-17的数据吧。

Y-20,目前的状态,最大起飞重量190T、载重“超过50T”(66T是发展远景;http://lt.cjdby.net/thread-1521334-1-1.htmlhttp://lt.cjdby.net/thread-1541982-1-1.html);
C-17,最大起飞重量>265T,载重>77T;
这叫“差不多”?载重超了50%!

http://lt.cjdby.net/thread-1340991-1-1.html
dddd_dh_2008 发表于 2015-7-29 18:46
运20和C17一个级别,载重和最大起飞重量都与C17接近,货舱尺寸稍小于C17.

中期大改,拉长机身,加大翼展 ...


运20和C17一个级别,载重和最大起飞重量都与C17接近

看看这些图(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fromuid=458410),再翻翻C-17的数据吧。

Y-20,目前的状态,最大起飞重量190T、载重“超过50T”(66T是发展远景;http://lt.cjdby.net/thread-1521334-1-1.html;http://lt.cjdby.net/thread-1541982-1-1.html);
C-17,最大起飞重量>265T,载重>77T;
这叫“差不多”?载重超了50%!

http://lt.cjdby.net/thread-1340991-1-1.html
CVN福特 发表于 2015-7-29 17:51
运20的这个数据是最早在网上流传的版本,俺认为不怎么可信,从卫星图上测量运20的翼展大约50米(与伊尔76极 ...
还记得网上最早说的载重不到五十吨,取代76而已;到后面载重量越涨越凶。
我也不那么乐观,至少运20服役的时候,我感觉达不到载重60吨级别
拿载重量给运输机定“级别”???呵呵、呵呵……
货仓大小级别,和飞机载重量的级别,有人搞混了吧。
运20和伊尔76有卵个关系

dongxuan 发表于 2015-7-29 22:07
运20和伊尔76有卵个关系


精子和卵子关系都有,我们通过使用伊尔76,算是吃透了大运的技术,也明确了技术参数。毕竟伊尔76是几十年前的旧设计了,货仓尺寸是一大问题,运输大件物品的时候受限很多。
运-20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重型军用运输机,由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研发。2013年开始进行试飞,该机参考俄罗斯伊尔-76的气动外形和机体结构,并融合了美国C-17和安70等新一代运输机的部分特点。
与中国空军现役伊尔-76比较,运-20的发动机和电子设备有了很大的改进,载重也有提高。
dongxuan 发表于 2015-7-29 22:07
运20和伊尔76有卵个关系


精子和卵子关系都有,我们通过使用伊尔76,算是吃透了大运的技术,也明确了技术参数。毕竟伊尔76是几十年前的旧设计了,货仓尺寸是一大问题,运输大件物品的时候受限很多。
运-20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重型军用运输机,由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研发。2013年开始进行试飞,该机参考俄罗斯伊尔-76的气动外形和机体结构,并融合了美国C-17和安70等新一代运输机的部分特点。
与中国空军现役伊尔-76比较,运-20的发动机和电子设备有了很大的改进,载重也有提高。
海軍之夢 发表于 2015-7-29 20:45
还记得网上最早说的载重不到五十吨,取代76而已;到后面载重量越涨越凶。
我也不那么乐观,至少 ...
你可以象美国人臆淫中国只有二十几个东风五那样继续臆淫下去。
dongxuan 发表于 2015-7-29 22:07
运20和伊尔76有卵个关系
机翼盒梁。
wwwbak 发表于 2015-7-29 17:15
引用:   davidxtb 发表于 2015-7-29 16:07   
如果没有那个逆天的浆扇发动机指标马上就下来了。  
主要是70的货舱截面尺寸大
也不知乌克兰人是怎么想的...
是前苏联人想的来自: iPhone客户端
纠正一点,运20不是在伊尔76基础上研制的。
研发背景



新中国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航空军事运输力量在国防建设和经济



运-20[2]

建设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军方就已经意识到了航空军事运输的重要性,提出了“大搞直升机、大搞运输机”的决策。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先后研制了运-8和运-7H军用运输机,并批量装备部队。而后又从俄罗斯进口了20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形成了一定的航空军事运输能力。这些空运力量主要用于部队、装备的调动以及救灾物资的紧急输送。

中国的国防政策与安全形势决定了中国不会进行远离本土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中国空军的航空运力必须满足积极支援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保卫祖国领土领空等等的军事后勤保障和快速反应要求。因此,中国空军的作战范围以及中国武装力量的作用范围至少应达到4000km,快速运输相应的人员和物资装备。

按这一要求,我国约需相当数量的大型军用运输机,而我国至今(2013年)军事航空运输的主力机型是运-8中型中程运输机和少量伊尔-76大型运输机,空运力量严重不足,不仅满足不了现代战争的需要,就是应付突发事件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中国将如何发展自己的航空军事运输力量,是当前国防现代化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现代战争日益广阔,节奏日益加快。因此,世界各国都极力加强本国军队的快速反应和布置能力,以便能够迅速将兵力、兵器运送到急需地区,控制局势,为后续部队的增援和展开争夺时间;或者将部队突然投送到对方要害和防御薄弱地区,给其忽然、致命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空运就被委以重任,这是因为空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就是速度快。现代喷气式运输机的巡航速度在800千米/时左右,涡桨运输机也达到500千米/时,比其他运输手段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另外,空运不受地形、水文条件的影响,空运可以跨越许多被其他运输手段视为天险的障碍,将人员、物资运输到急需要的地区。因此,各军事大国都十分重视空运能力,特别是运输机的发展,以便在未来战争中取得先机。

传统上将运输机分为重型和轻型两类,前者如安-124、C-5,其载重量大、航程远,但对跑道等后勤支援设施要求较高,因此多执行枢纽到枢纽的空运任务,然后再由安-12、C-130这些运输机或者其他运输手段将部队送抵前线。这样一来不可避免的增加了时间的消耗,所以出现了大型运输机的概念,集前者的大运载量和后者的前线起降能力于一体,可以直接将重型武器装备送抵前线,典型型号如美国的C-17。

根据上述情况,中国航空军事运输力量最需要的应是大型运输机。这种飞机可以装运陆军绝大多数的武器装备,并且有不小于4000km的航程,有很好的短距起降性能,能在未铺砌的跑道上起降。也就是说,我国必须拥有自主研制的类似C-17级别和性能的军用运输机,否则我国在未来战争中必将承受巨大的军事压力,遇到更大的困难。大型军用运输机作为我军战略性装备,对改善我军装备现状、实现国防现代化、保卫国家安全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已经进行的需求分析,大型军用运输机需求量总数将在数百架以上,早日开展大型军用运输机的研制,已经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

前期准备



早在1993年,西飞开始了大型运输机的前期论证,先后投入了30亿元进行准备。1997年,西飞公司向军方提出研制大型军用运输机的方案。2001年,西飞公司提出建设新西飞的战略规划,即以形成200吨级大型飞机研制生产能力为目标,大幅提升航空制造技术和加工能力,实现从100吨级到200吨级飞机研制生产的重大跨越。

2000年以色列迫于美国压力终止与中国在预警机方面的合作后,中央下决心搞出预警机,这时一个迫切的问题就出现在我们面前,大型预警机需要大型飞机作为平台,所以中央命令西飞研制一款能作为大型预警机平台的大型运输机,当时要求要以伊尔-76为蓝本,在技术上比伊尔-76MD型先进,西飞的技术储备这时候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拿出了总体设计方案,也就是现在广为人知的运-20。由于中国空域广阔,即使预警机采取高低搭配,需要大型预警机在数十架之多(其中一部分担负战备值班,一部分作为储备机)。由于在后续设计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因此西飞将眼光投向了传统合作伙伴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在获得了乌克兰的技术支持后,西飞解决了大运在设计上的问题。可以说,是在预警机平台的迫切要求下,才有了运-20大型运输机。

在2004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航空动力专家、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刘大响提交了《关于尽快开展大型飞机研制的建议》的提案提到:“对于中国要不要搞大飞机、能不能搞大飞机,我认为各方面专家们的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都认为中国一定要搞自己的大飞机。

第一,中国有这个需要。

第二,中国有这个技术基础,有这种可能性。

第三,这也是我们走向航空强国的必经之路。

如果没有自己的大飞机产业,就只能算是航空大国,而不能说是航空强国,大飞机是个重要标志。”2004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中航一集团突然发布了一个从未面世的运输机模型。从外观上看,它不属于运-7、运-8家族,也和中国任何一种运输机都没有相似之处。这架飞机采用悬臂式上单翼、双涡扇发动机布局,总体而言与伊尔-76大型运输机有几分相似之处。官方称该机为WJ喷气式教练机,但从该机设计特点来看,该机属于不折不扣的大中型运输机。现在看来,该机的设计与运-20颇为类似,这证明最迟于2004年中航就已经开始了大型运输机的研制。
正式启动



2006年初,“发展大飞机”作为国家决策被写进《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规划发展纲要》。2007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至此,有50多年历史的中国航空工业,终于继运-10之后,再次将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提上议事日程。

2007年3月,我国宣布启动大飞机工程,布点于西安和上海两座城市。其中“大客”50%以上的设计制造、“大运”全部的设计研发、制造,都在陕西完成。陕西省也制订了《陕西航空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8~2020年)》,全力支持大飞机项目。省政府将从四个方面来构建陕西航空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机制,把大飞机项目实施作为长期战略。运-20的发展就此具备了地域依托,扫清了地方与企业在协调上的障碍。

2007年6月20日,大型运输机项目正式立项。这也标志着西飞长期以来在大型运输机开发方面所做的努力开始获得产出,国产大飞机开始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同时,从3月份启动大飞机工程而6月份即正式立项来看,西飞在此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运-20由计划走向设计投产已水到渠成。

2007年7月7日,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在陕西省副省长洪峰,西安市副市长杨广信等陪同下考察了中航一飞院和西飞集团。参观后,张云川一行听取了吴光辉代表一飞院所作的"国家重要型号"指导思想、设计目标、研制保障条件建设需求的工作汇报。张云川指出,“必须圆满完成好国家重要型号”“在关键技术上,要运用先进而可靠的技术,要应对国际挑战,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尤其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研制中,要考虑军民飞机的通用性、技术的互动性,以及技术成果的共享”。从上述消息不难判断,西飞当时正在进行运-20的设计工作,且该机运用的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准,并可能与同期进行的大型客机研制互通技术。而张云川一行的目的很可能是考查运-20的原型机设计情况。

2007年8月22日的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刊登文章,推测西安飞机工业集团确定了建造重型运输机的计划。《简氏》的文章称,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于2007年7月初参观位于陕西西安的工厂,视察了建造大型运输机生产线的进展情况。在参观期间,张云川说,应该在成熟技术及中国创新性技术的基础上建造重型运输机。

《简式》推测,该机很可能在伊尔-76MD飞机的基础上建造而成,不过将拥有更好的运载能力和功率更大的发动机,其大小很可能接近于波音公司生产的C-17战略运输机。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正在进行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开发工作。这种发动机将为大型飞机提供动力。另外,该中心还在研究碳纤维材料,期待它能实质性地减轻飞机的空重。该机将由三名机组人员操控,计划拥有最高为66吨的运载能力,机身长49米,翼展49米,机翼面积为310平方米,机高为15米,最大起飞重量为220吨。不难看出,《简氏》的推测已经与后来曝光的运-20方案相当类似。

2007年12月29日至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陕西省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袁纯清和一航总经理林左鸣等陪同下前往西飞飞机城进行调研。温家宝在视察西飞车间时表示,“西飞在搞大运,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大飞机搞上去”;“一个飞机,还有三个大的关键技术,我虽然不是行家,但我听也学到了:第一是发动机,第二是材料,就是你们组装的这些材料。第三是电子设备。现在你们已经能够参与组装世界一流飞机的机翼、机身了,这对于以后我们制造自己的大飞机在工艺上打好了基础”。由温家宝的发言不难看出西飞已具备制造大型运输机的技术条件,并已通过与国外的合作积累了部份建造大飞机的经验。而且根据国家领导人往往在项目发展关键阶段的惯例判断,运-20此时很可能正处在设计的冲刺阶段。

2008年1月8日,从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传出消息,该基地多个重大项目将参与大飞机工程。据航空基地工作人员介绍,从现有力量分布看,西安有望承担50%以上的大型客机工作量、大约60%以上的大型运输机工作量。同月下旬,由清华大学研发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建成以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吨位的8万吨模锻液压机项目的一期工程4万吨重型航空模锻液压机项目将在阎良航空基地正式动工建设。此外,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阎良试验基地项目、张立同院士“陶瓷复合金耐高材料”项目建设都正在积极建设中。航空基地还与中航一集团所属的西安地区航空企业、研究所进行沟通,加强合作,积极参与大飞机工程。以上项目对于运-20的研制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实质上可以看作运-20的配套项目。

2008年5月8日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获悉,未来几年西飞集团公司将突破和掌握大型飞机总装集成、复合材料大型结构件制造、大部件装配等关键技术,在2012年实现大型运输机首飞目标。据一航西飞总裁高大成介绍,未来5年,西飞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突破和掌握大型飞机总装集成、复合材料大型结构件制造、大部件装配等关键技术,确保在2012年实现大型运输机首飞目标。至此,运-20的研制计划时间已完全敲定,并逐渐对外界公开。

2008年7月15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一行,在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周卫健等人的陪同下,调研了大型运输机项目的进度,并听取了来自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飞公司、中国一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中国一航试飞院的代表对大运项目的进展情况的汇报。邬贺铨院士在总结发言中提到,在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当中,大飞机是最先启动的,尤其是大运真抓实干,令人感到振奋。他认为至今(2013年)仍有需要改善的地方,比如大客、大运虽然有不同的运行方式,但是为了资源共享,怎样相互配合值得思考。可以看出,运-20的研制也为大型客机项目积累了技术与经验,实现了军民用项目的良性互动。

2008年11月20日,中航工业副总经理耿汝光在“2008中国商用飞机研讨会”期间透露,中航工业正在整合旗下的大型飞机研发生产力量,组建中航工业运输机公司。耿汝光称,运输机公司主要承担大型飞机的设计、研发、制造、销售和转包生产等工作,目前正在对各项资产进行梳理,比如沈飞的民机业务今后将专注于机尾及相关部件制造,成飞专注于机头,而西飞则专注于机翼。未来装入运输机公司的资产将以西飞和陕飞为主,同时辅以成飞、沈飞和哈飞的民机制造业务。运-20工程各主要承包商及其负责部份至此公布于众。

2009年2月18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总经理林左鸣在西安宣布中航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意味着大飞机计划中最核心的内容——大型运输机项目及大型客机零部件项目责任主体已正式明确。当日林左鸣还与陕西省省长袁纯清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航飞机总经理胡晓峰称,预计5年后,以西飞为生产主体的大型运输机将正式投入商用。这是运-20制造方首次公布运-20的出厂时限。2009年11月5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对外宣布,中国国产军用大型运输机正在生产中,将于当年年底亮相。当日,在中航工业成立一周年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中航工业飞机公司总经理胡晓峰透露,“我国独立研发、生产的军用200吨级大型运输机将于年底在西安飞机制造公司亮相”。据介绍,这款中国最大的军用大型运输机从研发到生产制造全部由中航工业西飞公司独立完成。后该机虽未按胡晓峰所言于年底亮相,但胡晓峰的发言至少证实了运-20的研制已进入收尾阶段。

首飞腾空



2013年1月26号下午14:00许,我国首款自主战略重型运输机"运-20"在跑道上加速后,一跃而起,起飞成功。“运-20”代号“鲲鹏”,由西飞集团主要研制,以66吨的最高载重量,跻身全球十大运力最强运输机之列。

2013年3月2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运输机运-20于西部某试飞中心进行了2次地面滑行试验。此时,它的总设计师、中航工业一飞总设计师、全国政协委员唐长红,正在北京准备参加全国两会。3日,他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进一步揭开运-20的神秘面纱。与1月26日首飞时的涂装相比,3月2日进行试验的运-20采用了全新的涂装,除雷达罩外,原先的黄绿色机身涂装已经全部更换为灰黑色。“这表明运-20的飞行试验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唐长红说。最大起飞重量为200吨级,拥有高延伸性、高可靠性和安全性。[3]

唐长红介绍,200吨级意味着运-20是中国研制的最大的飞机,“标志着中国跻身世界大飞机行列”。翼展、机长约50米的运-20,未来在运输领域、甚至可能其他航空领域,都有相当大的前景。唐长红透露,运-20未来可用于抗震救灾中的救援运输、国家建设装备运输,还将实现军用,如部队快速响应,甚至可以作为其他方面的空中载体,具备战略空运能力。从首飞画面可以看到,运-20短距离起降能力很好,气动特性优秀。[4]

2013年12月16日,新一代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的第二架原型机,成功在西部某试飞中心进行了首飞,从首架原型机首飞到第二架原型机首飞,运-20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表明其各项关键技术更趋成熟。

舱内曝光
lhsh0283 发表于 2015-7-29 11:36
嗯,不是按起飞重量算的吗?
一般是按载重量或者航程计算级别的。
这点民航机也是。
海軍之夢 发表于 2015-7-29 20:45
还记得网上最早说的载重不到五十吨,取代76而已;到后面载重量越涨越凶。
我也不那么乐观,至少 ...
结构设计应该是按60吨,实际载重上不去是发动机的问题,这个可以慢慢改进。
安70差不多已经可以收档了 ... 乌克兰自己没有能力继续耗安70和生产了.
我觉得安70最出彩的还是那个发动机,可惜不成熟
结构设计应该是按60吨,实际载重上不去是发动机的问题,这个可以慢慢改进。
载重没问题,无非就是滑跑距离长点

肤浅 发表于 2015-7-30 08:34
我觉得安70最出彩的还是那个发动机,可惜不成熟


安70简直是苏俄系运输机的集大成之作

见特点分析:

一、安 - 70  飞机的特点

1. 构型特点
(  1) 主要几何参数
全机长 40.73 m; 机高 16.38 m; 翼展 44.06 m; 机翼展弦比 9.50; 机 身最大直径 5.60m; 货舱有效高度4.10m; 货舱有效宽度 4.00m; 货舱 有 效 长 度 19.10m;         货 舱 容 积400.00 m3。

(  2) 机体主要材料
机翼上翼面材料为“1973”铝 合金整体挤压带筋板,   强度 极限 σb =54MPa,    条 件 屈 服 应 力 σ0.2 =44MPa; 机翼下翼面材料为“1161” 铝 合 金 整 体 挤 压 带 筋 板 , σb  =47MPa, σ0.2=35MPa;  其余部分所 用 碳纤维复合材料重量 占机翼结构重量的 25%。成本提高 10%, 重量 节省 5%。
垂尾、背鳍为 100%碳纤维复 合材料。
机 身 蒙 皮 材 料 为“1163”铝 合 金。
主、前起落架舱门、鼓包、货桥 及后大门蒙皮为环氧玻璃钢。

(  3) 外形布置
安- 70 飞机采用上单翼、单垂尾、低平尾的常规布局。机身截面 为椭圆形。机翼为大展弦比、中等 后掠角、梯形机翼, 采用了超临界 翼型。开缝式前缘 襟翼、缝翼,  双 缝 后退式襟翼, 可以充分利用螺旋桨 的滑流, 使飞机在着陆、起飞时的 升力系数接近 5.6,   从而保证了飞 机良好的低速性能。前三点、多轮 式、多支柱起 落 架, 为安东诺夫货机所固有。这种 构型设计使得飞机可在 低强度混 凝土路面及简易跑道上, 甚至一侧 主起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实施起降。

(  4) 驾驶舱布置
驾驶舱布置在机头上部, 视界 开阔。可乘座 3 名机组人员(   机长、 副驾驶员和飞行工程师) 和货物装 卸员。驾驶员并排就座, 飞行工程 师座椅靠中央控制台。这种位置安 排使飞行机组人员的交 流更加方 便。在左舷、正驾驶员后边留有领 航员座椅。可根据用户要求增加第 四名机组人员,  也可改为 2 人驾驶 体制, 此时, 飞行工程师的工作 由 副驾驶员完成。座舱显示采 用电子飞行 仪 表系 统(EFIS)共 有 10 个 综 合 显 示屏, 其中 6 个布置在飞行员前的仪表板上, 2 个布置在领航员工作台 上。
驾驶舱内部 装饰、布置、色 彩 设计满足现代技术美学要求。

(  5) 机身及货舱

安- 70 飞 机 的 货 舱 如 图 1 所 示,   机身前舱为 密框结构,    框 距250mm 左右, 其余部分框距一般为500mm, 可根据受力情况调整。机 身与机翼在第 29、35 框相连接, 这 两个框为整体铝合金锻件框。蒙皮 分块纵向搭接, 横向对接。前机身 的壁板使用埋头铆钉, 中机身壁板 为胶接点焊。

机组登机门 布置在货舱 前 端 两侧。7 个应急舱门, 其中货舱两 侧各 3 个, 驾驶舱顶一个。后货舱大门分为 4 块 (包括斜台)  。开启时, 斜台放下兼做货桥使用。密封门向后上开启。另外 3 块整形门, 中间的向上收在货舱顶部, 两侧分 别向外打开。

货舱顶部有两条吊梁, 装有 4部 吊 车 , 一 次 可 吊 起 12t 货 物(每部承载 3t) ,   用于直接把货物从机外调入货舱。两部电动绞车布置在 货舱中部, 每部牵引力 1500kg。地 板中央有可拆卸的导轨, 两侧各有3 道滚棒装置。另外还有系留桩、 链、网等系留设备。

运载武装士兵时, 可用货舱隔 板分成上、下两层。也可进行伞兵 和物资的空投, 最大空投货物单件 重量为 20t。安- 70 飞机可以装载 32t 以下 各种军民用机械,  一次可装载 110名 伞 兵 、 或 310 名 武 装 士 兵 、或206 副担架。

(6) 机翼

安- 70 飞 机 的 机 翼 采 用 超 临 界机翼, 为双梁式、多路传 力整体 油箱结构。上下翼面各有 5 块整体 挤压带筋壁板, 壁板采用数控和喷 丸成形加工。安-  70 飞机之所以不采用波音和空客飞机机 翼的铆接壁板形式,  原因如下: 使用整 体挤 压带筋壁板比铆 接板可节省 重量5%; 可减少铆接孔处的腐蚀; 裂纹 扩展速率低(   根据实验)  ; 容易发现 裂纹; 机体结构检查周期短。

中央翼采用 凸缘连接以 及 可 拆卸机翼单元, 以便于替换受毁坏 的翼段。采用大型磨铣壁板, 机翼 翼梁桁条减少达 70%; 同时提供自 动装配程序,  易于装配。外翼与中央 翼的对接形 式 和运- 8 飞机相同,    采用梳状件形式
连接, 对接螺栓受拉。这种对接形 式简单, 便于维护检查, 有较高的 耐久性。机翼的增升 装置为前缘 襟 翼 和双缝后退式襟翼, 可下放达 60°, 放下状态的升力系数可达 5.6。

(7) 动力装置
安- 70 飞机的动力装置包括 4台 D- 27 桨扇发动机,    桨扇为 SV-27 型, TA- 12- 60 辅助动力装置及 系统。
发动机由乌克兰扎巴罗日、伊夫琴科发动机公司制造;

D- 27 桨 扇 发 动 机 是 模 块 设
计, 发动机减速齿轮为单级行星齿 轮。低压轴流压气机有 5 级。高压 压气机为轴向 / 离心式设计。高压 与低压涡轮为轴向单级, 带有导向 冷却叶片及转动叶片。桨扇涡轮是 轴向式 4 级。
桨扇为双排共轴构型, 桨叶全 复合材料。具有自动化电子综合自动控制系统。电子系统出 现故障时,  由备份系统液压- 机械系统来 实施有限的操作控制。
对发动机与 桨扇在飞行 与 地 面操作中由 ВСКД- 27 机载自动化 系统与飞机数据 输出显示系 统及 操作储存器实施运行监控。
辅 助 动 力 装 置(  APU)  安 装 在 左起落架舱旁, 为飞机系统在地面 以及高度小于 9000m 时提供电源 及压缩空气。

(  8) 起落架
起落架为前三点式布局。双轮 前起落架, 每组主起落装置纵列安 装三副双轮式起落架, 飞行中收在 机身两侧的起落架舱里。在 承载8kg/cm2 的未砌跑道可以起降。轮 胎尺寸 1120mm×450mm。
肤浅 发表于 2015-7-30 08:34
我觉得安70最出彩的还是那个发动机,可惜不成熟


安70简直是苏俄系运输机的集大成之作

见特点分析:

一、安 - 70  飞机的特点

1. 构型特点
(  1) 主要几何参数
全机长 40.73 m; 机高 16.38 m; 翼展 44.06 m; 机翼展弦比 9.50; 机 身最大直径 5.60m; 货舱有效高度4.10m; 货舱有效宽度 4.00m; 货舱 有 效 长 度 19.10m;         货 舱 容 积400.00 m3。

(  2) 机体主要材料
机翼上翼面材料为“1973”铝 合金整体挤压带筋板,   强度 极限 σb =54MPa,    条 件 屈 服 应 力 σ0.2 =44MPa; 机翼下翼面材料为“1161” 铝 合 金 整 体 挤 压 带 筋 板 , σb  =47MPa, σ0.2=35MPa;  其余部分所 用 碳纤维复合材料重量 占机翼结构重量的 25%。成本提高 10%, 重量 节省 5%。
垂尾、背鳍为 100%碳纤维复 合材料。
机 身 蒙 皮 材 料 为“1163”铝 合 金。
主、前起落架舱门、鼓包、货桥 及后大门蒙皮为环氧玻璃钢。

(  3) 外形布置
安- 70 飞机采用上单翼、单垂尾、低平尾的常规布局。机身截面 为椭圆形。机翼为大展弦比、中等 后掠角、梯形机翼, 采用了超临界 翼型。开缝式前缘 襟翼、缝翼,  双 缝 后退式襟翼, 可以充分利用螺旋桨 的滑流, 使飞机在着陆、起飞时的 升力系数接近 5.6,   从而保证了飞 机良好的低速性能。前三点、多轮 式、多支柱起 落 架, 为安东诺夫货机所固有。这种 构型设计使得飞机可在 低强度混 凝土路面及简易跑道上, 甚至一侧 主起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实施起降。

(  4) 驾驶舱布置
驾驶舱布置在机头上部, 视界 开阔。可乘座 3 名机组人员(   机长、 副驾驶员和飞行工程师) 和货物装 卸员。驾驶员并排就座, 飞行工程 师座椅靠中央控制台。这种位置安 排使飞行机组人员的交 流更加方 便。在左舷、正驾驶员后边留有领 航员座椅。可根据用户要求增加第 四名机组人员,  也可改为 2 人驾驶 体制, 此时, 飞行工程师的工作 由 副驾驶员完成。座舱显示采 用电子飞行 仪 表系 统(EFIS)共 有 10 个 综 合 显 示屏, 其中 6 个布置在飞行员前的仪表板上, 2 个布置在领航员工作台 上。
驾驶舱内部 装饰、布置、色 彩 设计满足现代技术美学要求。

(  5) 机身及货舱

安- 70 飞 机 的 货 舱 如 图 1 所 示,   机身前舱为 密框结构,    框 距250mm 左右, 其余部分框距一般为500mm, 可根据受力情况调整。机 身与机翼在第 29、35 框相连接, 这 两个框为整体铝合金锻件框。蒙皮 分块纵向搭接, 横向对接。前机身 的壁板使用埋头铆钉, 中机身壁板 为胶接点焊。

机组登机门 布置在货舱 前 端 两侧。7 个应急舱门, 其中货舱两 侧各 3 个, 驾驶舱顶一个。后货舱大门分为 4 块 (包括斜台)  。开启时, 斜台放下兼做货桥使用。密封门向后上开启。另外 3 块整形门, 中间的向上收在货舱顶部, 两侧分 别向外打开。

货舱顶部有两条吊梁, 装有 4部 吊 车 , 一 次 可 吊 起 12t 货 物(每部承载 3t) ,   用于直接把货物从机外调入货舱。两部电动绞车布置在 货舱中部, 每部牵引力 1500kg。地 板中央有可拆卸的导轨, 两侧各有3 道滚棒装置。另外还有系留桩、 链、网等系留设备。

运载武装士兵时, 可用货舱隔 板分成上、下两层。也可进行伞兵 和物资的空投, 最大空投货物单件 重量为 20t。安- 70 飞机可以装载 32t 以下 各种军民用机械,  一次可装载 110名 伞 兵 、 或 310 名 武 装 士 兵 、或206 副担架。

(6) 机翼

安- 70 飞 机 的 机 翼 采 用 超 临 界机翼, 为双梁式、多路传 力整体 油箱结构。上下翼面各有 5 块整体 挤压带筋壁板, 壁板采用数控和喷 丸成形加工。安-  70 飞机之所以不采用波音和空客飞机机 翼的铆接壁板形式,  原因如下: 使用整 体挤 压带筋壁板比铆 接板可节省 重量5%; 可减少铆接孔处的腐蚀; 裂纹 扩展速率低(   根据实验)  ; 容易发现 裂纹; 机体结构检查周期短。

中央翼采用 凸缘连接以 及 可 拆卸机翼单元, 以便于替换受毁坏 的翼段。采用大型磨铣壁板, 机翼 翼梁桁条减少达 70%; 同时提供自 动装配程序,  易于装配。外翼与中央 翼的对接形 式 和运- 8 飞机相同,    采用梳状件形式
连接, 对接螺栓受拉。这种对接形 式简单, 便于维护检查, 有较高的 耐久性。机翼的增升 装置为前缘 襟 翼 和双缝后退式襟翼, 可下放达 60°, 放下状态的升力系数可达 5.6。

(7) 动力装置
安- 70 飞机的动力装置包括 4台 D- 27 桨扇发动机,    桨扇为 SV-27 型, TA- 12- 60 辅助动力装置及 系统。
发动机由乌克兰扎巴罗日、伊夫琴科发动机公司制造;

D- 27 桨 扇 发 动 机 是 模 块 设
计, 发动机减速齿轮为单级行星齿 轮。低压轴流压气机有 5 级。高压 压气机为轴向 / 离心式设计。高压 与低压涡轮为轴向单级, 带有导向 冷却叶片及转动叶片。桨扇涡轮是 轴向式 4 级。
桨扇为双排共轴构型, 桨叶全 复合材料。具有自动化电子综合自动控制系统。电子系统出 现故障时,  由备份系统液压- 机械系统来 实施有限的操作控制。
对发动机与 桨扇在飞行 与 地 面操作中由 ВСКД- 27 机载自动化 系统与飞机数据 输出显示系 统及 操作储存器实施运行监控。
辅 助 动 力 装 置(  APU)  安 装 在 左起落架舱旁, 为飞机系统在地面 以及高度小于 9000m 时提供电源 及压缩空气。

(  8) 起落架
起落架为前三点式布局。双轮 前起落架, 每组主起落装置纵列安 装三副双轮式起落架, 飞行中收在 机身两侧的起落架舱里。在 承载8kg/cm2 的未砌跑道可以起降。轮 胎尺寸 1120mm×450mm。

御林军 发表于 2015-7-29 21:06
拿载重量给运输机定“级别”???呵呵、呵呵……


军用运输机载重是最重要的指标,当然也可以用最大起飞重量划分,但即便这样运20也和他们不是一个级别的,同YL76一个级别,比C17小一些
御林军 发表于 2015-7-29 21:06
拿载重量给运输机定“级别”???呵呵、呵呵……


军用运输机载重是最重要的指标,当然也可以用最大起飞重量划分,但即便这样运20也和他们不是一个级别的,同YL76一个级别,比C17小一些
有一些坛友直接根据货仓的尺寸就得出来运20/A400M/AN70/C2是同一级别的运输机,实在是错的离谱
跟据现实是一个级别的!根据小白们信任的妓者抄写新闻里是不一样的!
wawa02002 发表于 2015-7-30 11:14
跟据现实是一个级别的!根据小白们信任的妓者抄写新闻里是不一样的!
谁和谁是一个级别的?
安70/A400M/C2和运20都是一个级别的?
还是C17和C2是一个级别的?
正式启动



你照抄百度出来这些玩意,自己看过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