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岳飞,一些流行谣言以及真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20:30:55
问:岳飞到底为什么会死?

答:因为绍兴十一年金人遣使议和时,提出的和议条件之一是“必杀飞始可和”;而赵构当时已经决意放弃恢复中原的努力偏安江南,所以为了与金人达成和议确保自己能安心享乐,就顺应金人的要求,放任当时和金人里应外合的带路党秦桧,杀掉了最令金人畏惧和担忧的岳飞。
PS 这是导致岳飞被害的惟一的原因。其他什么“迎还二圣”违背了赵构的利益、功高震主令赵构觉得难以驾驭、兵权太大违背了宋代体制、不会做人和文武大臣以及君主关系不好、建议立皇储犯了大忌、甚至什么援淮西贻误军机罪有应得、本身就是不听话的军阀blabla。。。
统统都是昧于史实的想当然式的错误。


问:岳飞被杀是因为他力主迎还二圣,戳了赵构的痛脚么?


答:不是。
岳飞只在抗金的头几年,为了配合高宗当时的政策口号喊过一阵“迎还二圣”;自金人见赵构没有皇储就意图立钦宗之子在中原为帝动摇其皇位合法性后,岳飞便绝口不再提这四字,并将对徽钦二帝的称呼都改成了“天眷”也即赵构的亲戚,以表明自己坚决支持赵构的立场。



问:岳飞是因为建议立储被赵构疑忌的么?

答:立储在宋朝是个全民可以参与的话题,跟清朝只有皇帝可以拿主意不同。稍微通读过一点宋史的人都会知道,宋朝的皇帝“不举”导致皇储成问题的不是一个两个,所以立储一直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禁忌。宋朝还有两位参与立储的武将——李璋和燕达,不但没什么事儿还荣宠而终。而文臣就更是数不胜数,所以“岳飞参与立储就是找死”这个想法本身就是错的。
岳飞在那个时候建议立储是怎么一回事?
“近牒报:虏酋以丙午元子(注:指宋钦宗之嫡长子赵谌。靖康元年为丙午年,当时宋钦宗立赵谌为太子)入京阙,为朝廷计,莫若正资宗之名,则虏谋沮矣。”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金人要谋立钦宗一系的皇族为傀儡皇帝,以消除南宋的皇帝高宗在北方的号召力。
而高宗当时唯一的软肋,就是他丧失生育能力,无法为皇室传系。如果不尽早确立继承人,那他的地位就岌岌可危。
这个时候,作为高宗嫡系将领的岳飞及时跳出来,通过建议立储,一方面来表明军方对赵构的支持,同时也鲜明地表示和钦宗一系的皇族划清界线,不支持沦为金人的傀儡的他们参与竞争皇位~换句话说,岳飞之所以会建议立储,正是因为他对迎回二圣什么的根本就不感冒。
更何况岳飞只是老老实实上书建议早日立储,比起燕达在皇位尚未确立的关头,上书要求打破祖制,由他带领士兵日夜控制皇宫内门如何?为什么燕达不避这个忌讳?为什么犯了这个忌讳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得到满朝的交口称赞?最后富贵善终?
当然,这在看惯了辫子戏的人眼里未免显得刺眼——“奴才妄言主子家事,死罪啊死罪~”



问:绍兴十年时南宋北伐的形势如何?

答:绍兴十年,女真开国的名臣大将因疾病、战争、内讧等各种原因纷纷调零,女真士兵要么战死要么成了顾惜性命的富家翁,整个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而其汉化程度还不足,在华北根本没有建立稳固的统治。
“河北签人有王山者,言河北无正兵可签只有百姓耳”
——兀术第一次南下攻打顺昌时,后方的基层兵力资源已经见底了。
“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兀术欲签军以抗飞,河北无一人从者。乃叹曰: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
——等到了兀术被岳飞击败后,更加签不到兵了。受重创退回河北后,还得到处救火扑灭太行山两侧的反抗势力.
其他战场,撒离喝被川陕的吴家军压制在凤翔-长安的狭长战线上,后勤生命线受到山西义军的极大威胁;在东线聂儿孛堇倒是勉强能和韩世忠对峙,但江淮的十一万宋军还没投入战场。
基层人力如此,高层更好不到哪去。金军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偏将李凯、崔虎、叶旺等,俱有意降宋。连粘罕的心腹乌陵思谋、兀术的救命恩人韩常都曾打算过投降岳飞。
所以等岳飞撤兵后,兀术用于占领河南州郡的,已经是之前没有兵权的孔彦舟、王伯龙等伪齐降将了,连像样的金军心腹将领都派不出来的地步——兵还是这些兵,只不过换了一批将。
结果就是兀术在淮西断粮,差点被杨沂中、王德这样的二流将领打败。
同时,金国还得对付蒙古的侵袭。
"绍兴九年,女真万户胡沙虎北攻盲骨子,粮尽而还。盲骨子追袭之,至上京之西北,大败其众于海岭。"
金国万户胡沙虎被蒙古人打的大败,都被人欺负到老家上京门口了。
绍兴十年我大金的顶梁柱都是孔彦舟、郦琼、王伯龙、韩常这票降将。
再往后的我大金还得靠契丹和羌族打仗呢,“敌兵易与,十不敌部落七八” 。


问:岳飞是军阀?

答:南宋初年诸位大将谁最听中央的话?岳飞!
岳飞独立成军后一直主动寻求朝廷的任命,并不计代价地履行南宋朝廷的旨意。援守泰州即是一例。当时南宋朝廷任命的所有镇抚使中,只有岳飞严格遵从了命令。其后他带军征讨,无不出于朝廷调遣。绍兴四年,朝廷经商议后认为“知上流利害,无如飞者。”,于是任命岳飞进军襄汉,岳飞奉命前往,其后作战、驻防、屯田,严格遵守命令并接受朝廷的监督,绝无象吴阶当年不请示赵构就砍了四路转运使,韩世忠派人冒充土匪准备截杀金国使节,张俊领兵和韩世忠对打,刘光世多次违诏不战之类的情况。绍兴十年南宋小朝廷收兵权,岳飞并无异议,在三十七八岁这样的壮年退休赋闲了。如果这样的表现是军阀,那么这世上是否还有非军阀的将领存在?


问:岳飞背刺“精忠报国”?


答:错。据《宋史•何铸传》有载“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所刺字应是尽忠报国。元明清小说中提及的精忠报国并无史料依据。



问:岳家军为什么被称为某家军,是私军吗?


答:错。岳飞所率的军队是南宋朝廷的正规军,其称呼曾有变动。例如建炎四年,南宋将自己的正规部队改称为神武军,番号分为前后左中右,岳飞所部的正式名称是“神武后军”;绍兴五年南宋又将神武军改称为行营护军,于是岳飞所部就是“行营后护军”。其余部队情况相同,行营中护军被称为张家军,行营前护军即韩家军、行营左护军是刘家军,行营右护军就是吴家军。这些称呼只是惯称,和部队的所属毫无关系。



问:秦桧有没有陷害岳飞的理由?是不是汉奸?宋体字和秦桧是否有关系?

答:秦桧是金国贵族挞懒纵归,秦桧的亲属如郑亿年等都是伪齐高官,他以此暗示高宗自己有和金人谈判的能力,并且依靠此能力挤掉功勋卓著的赵鼎等人登上相位。而如果南宋的军事力量强大,则秦桧的此种特殊关系决无用武之地,因此他与和议实质为一体两面的存在。绍兴和议时金朝明确规定了秦桧的相位必须得到保证。
宋体字是明代才出现的印刷字体,因明朝工匠贪图宋版的名声,以此聚财,近年有人谣传称为秦桧所创,毫无根据,既无史料记载,也无文献支持。
问:岳飞到底为什么会死?

答:因为绍兴十一年金人遣使议和时,提出的和议条件之一是“必杀飞始可和”;而赵构当时已经决意放弃恢复中原的努力偏安江南,所以为了与金人达成和议确保自己能安心享乐,就顺应金人的要求,放任当时和金人里应外合的带路党秦桧,杀掉了最令金人畏惧和担忧的岳飞。
PS 这是导致岳飞被害的惟一的原因。其他什么“迎还二圣”违背了赵构的利益、功高震主令赵构觉得难以驾驭、兵权太大违背了宋代体制、不会做人和文武大臣以及君主关系不好、建议立皇储犯了大忌、甚至什么援淮西贻误军机罪有应得、本身就是不听话的军阀blabla。。。
统统都是昧于史实的想当然式的错误。


问:岳飞被杀是因为他力主迎还二圣,戳了赵构的痛脚么?


答:不是。
岳飞只在抗金的头几年,为了配合高宗当时的政策口号喊过一阵“迎还二圣”;自金人见赵构没有皇储就意图立钦宗之子在中原为帝动摇其皇位合法性后,岳飞便绝口不再提这四字,并将对徽钦二帝的称呼都改成了“天眷”也即赵构的亲戚,以表明自己坚决支持赵构的立场。



问:岳飞是因为建议立储被赵构疑忌的么?

答:立储在宋朝是个全民可以参与的话题,跟清朝只有皇帝可以拿主意不同。稍微通读过一点宋史的人都会知道,宋朝的皇帝“不举”导致皇储成问题的不是一个两个,所以立储一直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禁忌。宋朝还有两位参与立储的武将——李璋和燕达,不但没什么事儿还荣宠而终。而文臣就更是数不胜数,所以“岳飞参与立储就是找死”这个想法本身就是错的。
岳飞在那个时候建议立储是怎么一回事?
“近牒报:虏酋以丙午元子(注:指宋钦宗之嫡长子赵谌。靖康元年为丙午年,当时宋钦宗立赵谌为太子)入京阙,为朝廷计,莫若正资宗之名,则虏谋沮矣。”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金人要谋立钦宗一系的皇族为傀儡皇帝,以消除南宋的皇帝高宗在北方的号召力。
而高宗当时唯一的软肋,就是他丧失生育能力,无法为皇室传系。如果不尽早确立继承人,那他的地位就岌岌可危。
这个时候,作为高宗嫡系将领的岳飞及时跳出来,通过建议立储,一方面来表明军方对赵构的支持,同时也鲜明地表示和钦宗一系的皇族划清界线,不支持沦为金人的傀儡的他们参与竞争皇位~换句话说,岳飞之所以会建议立储,正是因为他对迎回二圣什么的根本就不感冒。
更何况岳飞只是老老实实上书建议早日立储,比起燕达在皇位尚未确立的关头,上书要求打破祖制,由他带领士兵日夜控制皇宫内门如何?为什么燕达不避这个忌讳?为什么犯了这个忌讳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得到满朝的交口称赞?最后富贵善终?
当然,这在看惯了辫子戏的人眼里未免显得刺眼——“奴才妄言主子家事,死罪啊死罪~”



问:绍兴十年时南宋北伐的形势如何?

答:绍兴十年,女真开国的名臣大将因疾病、战争、内讧等各种原因纷纷调零,女真士兵要么战死要么成了顾惜性命的富家翁,整个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而其汉化程度还不足,在华北根本没有建立稳固的统治。
“河北签人有王山者,言河北无正兵可签只有百姓耳”
——兀术第一次南下攻打顺昌时,后方的基层兵力资源已经见底了。
“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兀术欲签军以抗飞,河北无一人从者。乃叹曰: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
——等到了兀术被岳飞击败后,更加签不到兵了。受重创退回河北后,还得到处救火扑灭太行山两侧的反抗势力.
其他战场,撒离喝被川陕的吴家军压制在凤翔-长安的狭长战线上,后勤生命线受到山西义军的极大威胁;在东线聂儿孛堇倒是勉强能和韩世忠对峙,但江淮的十一万宋军还没投入战场。
基层人力如此,高层更好不到哪去。金军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偏将李凯、崔虎、叶旺等,俱有意降宋。连粘罕的心腹乌陵思谋、兀术的救命恩人韩常都曾打算过投降岳飞。
所以等岳飞撤兵后,兀术用于占领河南州郡的,已经是之前没有兵权的孔彦舟、王伯龙等伪齐降将了,连像样的金军心腹将领都派不出来的地步——兵还是这些兵,只不过换了一批将。
结果就是兀术在淮西断粮,差点被杨沂中、王德这样的二流将领打败。
同时,金国还得对付蒙古的侵袭。
"绍兴九年,女真万户胡沙虎北攻盲骨子,粮尽而还。盲骨子追袭之,至上京之西北,大败其众于海岭。"
金国万户胡沙虎被蒙古人打的大败,都被人欺负到老家上京门口了。
绍兴十年我大金的顶梁柱都是孔彦舟、郦琼、王伯龙、韩常这票降将。
再往后的我大金还得靠契丹和羌族打仗呢,“敌兵易与,十不敌部落七八” 。


问:岳飞是军阀?

答:南宋初年诸位大将谁最听中央的话?岳飞!
岳飞独立成军后一直主动寻求朝廷的任命,并不计代价地履行南宋朝廷的旨意。援守泰州即是一例。当时南宋朝廷任命的所有镇抚使中,只有岳飞严格遵从了命令。其后他带军征讨,无不出于朝廷调遣。绍兴四年,朝廷经商议后认为“知上流利害,无如飞者。”,于是任命岳飞进军襄汉,岳飞奉命前往,其后作战、驻防、屯田,严格遵守命令并接受朝廷的监督,绝无象吴阶当年不请示赵构就砍了四路转运使,韩世忠派人冒充土匪准备截杀金国使节,张俊领兵和韩世忠对打,刘光世多次违诏不战之类的情况。绍兴十年南宋小朝廷收兵权,岳飞并无异议,在三十七八岁这样的壮年退休赋闲了。如果这样的表现是军阀,那么这世上是否还有非军阀的将领存在?


问:岳飞背刺“精忠报国”?


答:错。据《宋史•何铸传》有载“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所刺字应是尽忠报国。元明清小说中提及的精忠报国并无史料依据。



问:岳家军为什么被称为某家军,是私军吗?


答:错。岳飞所率的军队是南宋朝廷的正规军,其称呼曾有变动。例如建炎四年,南宋将自己的正规部队改称为神武军,番号分为前后左中右,岳飞所部的正式名称是“神武后军”;绍兴五年南宋又将神武军改称为行营护军,于是岳飞所部就是“行营后护军”。其余部队情况相同,行营中护军被称为张家军,行营前护军即韩家军、行营左护军是刘家军,行营右护军就是吴家军。这些称呼只是惯称,和部队的所属毫无关系。



问:秦桧有没有陷害岳飞的理由?是不是汉奸?宋体字和秦桧是否有关系?

答:秦桧是金国贵族挞懒纵归,秦桧的亲属如郑亿年等都是伪齐高官,他以此暗示高宗自己有和金人谈判的能力,并且依靠此能力挤掉功勋卓著的赵鼎等人登上相位。而如果南宋的军事力量强大,则秦桧的此种特殊关系决无用武之地,因此他与和议实质为一体两面的存在。绍兴和议时金朝明确规定了秦桧的相位必须得到保证。
宋体字是明代才出现的印刷字体,因明朝工匠贪图宋版的名声,以此聚财,近年有人谣传称为秦桧所创,毫无根据,既无史料记载,也无文献支持。
岳飞固然尽忠,然而赵构和秦桧以他们那卑贱的心如何能理解?
平毁岳王坟的人欠给人民一个道歉。
燕达参与立储一事的史籍出处在哪里,请提供
cxfree 发表于 2015-7-23 13:11
燕达参与立储一事的史籍出处在哪里,请提供
简单地说,高太后反对神宗、王安石等人行新政实由来已久,而雍王赵颢不仅是她的爱子,两人在反对新法方面更完全一致,曾联手向神宗发难,逼其罢免王安石。

据《邵氏闻见录》卷3记载:“神宗既退司马温公,一时正人皆引去,独用王荆公,尽变更祖宗法度,用兵兴利,天下始纷然矣。帝一日侍太后,同祁王(即赵颢)至太皇太后宫(即高太后)。……太皇太后曰:‘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钱,宜因赦罢之。’帝不怿,曰:‘以利民,非苦之也。’太皇太后曰:‘王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不若暂出之于外,岁余复召用可也。’帝曰:‘群臣中惟安石能横身为国家当事耳。’祁王曰:‘太皇太后之言,至言也。陛下不可不思。’帝因发怒,曰:‘是我败坏天下耶?汝自为之。’祁王泣曰:‘何至是也。’皆不乐而罢。”神宗所言“汝自为之”,乃是引用太宗迫太祖子赵德昭自杀之语,可见对其已深有疑忌。待神宗弥留之际,赵颢先是首倡由高太后摄政,“二月,神宗疾甚,辛卯,辅臣入问,至紫宸殿,颢乃邀于廊曰:‘上疾急,军国事当请皇太后垂帘。’辅臣愕不对”;后在高太后的默许下谋位之心日益膨胀,像“太子未建,中外汹汹。皇弟雍王颢问疾,辄穿帐径至皇太后所语,见宫嫱不避,神宗数怒目视之,颢无复忌惮”、“又奏乞止宿侍疾,皇后力争,荆王頵亦奏止之,得不宿。既而数留禁中,頵屡牵臂引出”(卷352李焘注)等一类记载虽出于新党之手,但大致上是符合事实的。
  
在这种形势下,哲宗能否得继父位就成了一个疑问,宋神宗有鉴于此,于是有托孤于蔡确、燕达两人之举,史称:“事愈急,会确母得入禁中,皇后使谕确,使外托主兵官燕达等辅立,又因内侍阎守勤谕确协力早定。”

在立储前夕,待蔡确派其弟蔡硕转达神宗、蔡确之意后,当即表示:“愿尽死力,上助相公(指宰相蔡确)。”蔡、燕二人一文一武,文武合力,对高太后、赵颢等形成了较大的压力,迫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方接受了立哲宗为太子、由高太后摄政的折衷方案。能够争取到这一结果,对神宗为首的变法派来说,在当时不利的条件下,已经是比较好的选择了。
  
燕达不仅于立哲宗为太子时以武力协助,在哲宗登基前后,为防万一,他还上奏要求亲自率领全副武装的六十名中下级军官守在皇宫内东门外。史书记载:“逮神考升遐,宿卫于内东门。百官朝哺临,由垂拱殿入,皇族亲王由内东门入。(燕)达谓人曰:‘天子新即位,我坐甲于此,以备非常,万一有奸人随皇族而入,则事起不测,又岂能人人辨之。’将入上奏,人或止之曰:‘皇族之事,非所当言,言之恐被罪。”达曰:‘我蒙先帝大恩,拔擢常在众先,言之苟当,虽死何憾!“遂奏上。大臣嘉叹之。”


文人律師訟輥大v香蕉很多期盼慫朝,,那時候它們很吃的開。。秦檜很像它們的始祖。。

文人律師訟輥大v香蕉很多期盼慫朝,,那時候它們很吃的開。。秦檜很像它們的始祖。。
文官集团要杀他 就这么简单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爱无限 发表于 2015-8-2 09:50
文官集团要杀他 就这么简单
岳飞被害,其他几大将被解除兵权,是赵、秦二人为首的主和派对主战派的清洗,而非皇帝和文臣对武将的防范,明白么?

文臣里主战派本来是占上风的,秦桧上台后他们被一个个贬官或流放了,所以赵、秦二人随后才能杀岳飞贬韩世忠,这是和战之间的斗争而非文武之间的斗争!

赵构这种软蛋太让人寒心,岳武穆真应该杀了这个昏君自己当皇帝,说不定中华民族的历史都会改写

原始文明 发表于 2015-8-2 12:53
岳飞被害,其他几大将被解除兵权,是赵、秦二人为首的主和派对主战派的清洗,而非皇帝和文臣对武将的防范 ...


你还真是搞笑
我有说过是所谓皇帝文臣对武将的防范吗?
某几个文臣就能代表文官集团 你连起码的文官集团这几个字都没搞清楚 文官集团总后台是整个江南地主士绅阶层 是南宋统治的根基 这些人不想打 其实也打不起了 岳飞这种成天叫嚷要打仗的 必须死
原始文明 发表于 2015-8-2 12:53
岳飞被害,其他几大将被解除兵权,是赵、秦二人为首的主和派对主战派的清洗,而非皇帝和文臣对武将的防范 ...


你还真是搞笑
我有说过是所谓皇帝文臣对武将的防范吗?
某几个文臣就能代表文官集团 你连起码的文官集团这几个字都没搞清楚 文官集团总后台是整个江南地主士绅阶层 是南宋统治的根基 这些人不想打 其实也打不起了 岳飞这种成天叫嚷要打仗的 必须死
爱无限 发表于 2015-8-2 13:07
你还真是搞笑
我有说过是所谓皇帝文臣对武将的防范吗?
某几个文臣就能代表文官集团 你连起码的文官 ...
南宋地主阶层是要疯了才会反对北伐。

北伐胜利了,国家的税收就是他们和北方地主农民分担。失败了,就只能自己抗。


所以绍兴八年第一次议和时大家齐心合力骂赵构骂秦桧。

韩世忠
韩世忠由幕僚代笔, 接连上奏十余封,他说, “今使人所来行径,皆是难从之事, 灼见奸谋,欲生衅端”。“事系安危,在此一决”。“今正当主辱臣死之时,臣愿效死节,激昂士卒,率先迎敌,期于必战,以决成败”, “但以兵势最重去处,臣请当之”。

负责临安守卫的三衙长官,包括主管殿前司公事杨沂中、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解潜和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韩世良(韩世忠兄)也去都堂见秦桧等人,又见御史中丞勾龙如渊说, “官家受敌书,必欲行屈己之礼,万一军民汹汹,即某等弹压不得”, “盖缘有大底三个在外,他日问某等云:尔等为宿卫之臣,如何却使官家行此礼数?”

在文臣方面,时任宫观闲职的李纲愤慨上奏说,“自古夷狄陵侮中国,未有若斯之甚者。原其所自,皆吾谋虑弗臧,不能自治自强,偷安朝夕,无久远之计”。“今陛下藉祖宗二百年之基业,纵使未能恢复土宇, 岂可不自爱重,而怖惧屈服,以贻天下后世之讥议哉”!“陛下纵自轻,奈宗社何 ? 奈天下臣民何 ? 奈后世史册何?”

当时也有勾龙如渊、施廷臣、莫将、沈该等人“力赞和议”,宋高宗立即予以进用,兵部侍郎、兼权吏部尚书张焘和吏部侍郎晏敦复为此专门上奏说: “今如渊、廷臣、将、该辈渐已成群,岂国之福哉! 伏望睿断翻然而改,特加斥逐,庶几少杜群枉之门。” 他们又和户部侍郎李弥逊、梁汝嘉,起居舍人薛徽言等人单独或集体奏对,说:“《传》曰: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立国,危乱之道也。”由于这些官员在朝中颇有影响,秦桧企图对张焘、晏敦复和李弥逊进行利诱,以加官许愿,都被拒绝, 李弥逊说: “弥逊受国恩深厚,何敢见利忘义。顾今日之事,国人皆不以为然,独有一去,可报相公。”

吏部员外郎侍忻上奏说,“彼既以诏谕江南为名而来”,“我躬受之,真为臣妾矣。陛下方寝苫枕块, 其忍下穹庐之拜乎”?“况犬羊之群既已惊动我陵寝, 戕毁我宗庙, 劫迂我二帝,据守我祖宗之地, 涂炭我祖宗之民, 而又徽宗皇帝、显肃皇后銮舆不返, 遂至万国痛心, 是谓不共戴天之仇。彼意我之必复此仇也,未尝顷刻而忘图我,岂一王伦所能和哉”。

馆职官胡庄、朱松(朱熹父)、张扩、凌景夏、常明、范如圭等联名上奏说: “彼以和之字,得志于我十有二年矣,以覆我王室, 以弛我边备,以竭我国力, 以解体我将帅, 以懈缓我不共戴天之仇, 以绝望我中国讴吟思汉之赤子,奈何至今犹未悟也 ?” 范如圭还单独写信给秦桧, 指斥他“犯众怒,陷吾君于不义”,“苟非至愚无知,自暴自弃,天夺其魄,心风发狂者,孰肯为此”, “必且遗臭万世矣”!

枢密院编修官赵雍也上书说, “金人肆祸,亘古无比,我乃凭一介之使,忘千百年无穷之耻,更欲自屈,不知其可也”,“天子之孝, 与臣庶不同, 报难报之恨,雪难雪之耻”, “震国威,立法制”, “此陛下之职,而群公所当尽心也”。

监察御史方庭实上奏说, “天下者, 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陛下纵未能率励诸将,克复神州,尚可保守江左,何遽欲屈膝于虏乎 ? 陛下纵忍为此,其如中国何? 其如先王之礼乎 ? 其如〔百姓〕之心乎”?

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在奏疏中指斥“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仇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坚决主张斩秦桧、孙近和王伦,以谢天下, “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这篇讨伐投降主义的檄文,由宜兴进士吴师古为之刻板印行,很快传诵遐迩,“市井间喧腾,数日不定”。金人“以千金求其书”, 后“得副本”, “君臣失色”, 说“南朝有人”。

晏敦复感叹说: “顷尝言秦桧之奸, 诸公不以为然。今方专国, 便敢如此。赵元镇 (赵鼎字)虽无状, 不至是也。此人得君,何所不为。”

官员贾廷佐更上书尖锐指责皇帝说: “太祖、太宗基业之盛,堕于陛下之手, 无复中兴之理, 复何面目戴黄屋,主天下哉!”


搞得最后赵构和秦桧对主战派官员进行了大清洗才把反对声音压了下去。

而且绍兴和议后,南宋养兵之费有增无减,因为最有战斗力的岳家军被解散了,只能大肆扩军用数量来弥补质量。


北伐胜利了,国家的税收就是他们和北方地主农民分担。失败了,就只能自己抗。
==============================
问题是失败了 其实也根本不可能成功
所谓朱仙镇大捷 没想到没过一年 宗弼就南下了 当时宋廷也不是没想过毕其功于一役 组织了淮西战役 结果呢  虚耗国帑而无功
岳飞的罪名里面有淮西失利这一条
赵大得国不正,欺负孤儿寡母,仗着自己兵强马壮,黄袍加身,因此对武将格外警惕,赵九不过是延续赵家传统,加上岳飞和赵大当节度使的年龄一样,赵阳痿于是下令杀心。
小年夜杀岳飞
赵构这个怂货,活该老母出去卖,自己阳痿。
问:岳飞到底为什么会死?

答:因为绍兴十一年金人遣使议和时,提出的和议条件之一是“必杀飞始可和”;而赵构当时已经决意放弃恢复中原的努力偏安江南,所以为了与金人达成和议确保自己能安心享乐,就顺应金人的要求,放任当时和金人里应外合的带路党秦桧,杀掉了最令金人畏惧和担忧的岳飞。


这段话看完就知道这帖子就是个笑话了……
赵构这个怂货,活该老母出去卖,自己阳痿。
他要是怂货,那天下就没几个不是怂货了……赵构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皇子,而且还进金营为质,后逃出……就这份本事可不弱……能亡国后建立割据政权延续国怍百年之久的……况且还是实权皇帝的,赵构是第一人……
大圣归来 发表于 2015-8-2 13:42
他要是怂货,那天下就没几个不是怂货了……赵构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皇子,而且还进金营为质,后逃出 ...
赵构又不是没想过打  淮西战役  举全国之力 几乎棺材本都压上去了 结果失败 然后彻底心灰意冷
很多人说岳飞之死 都忽略淮西战役失败对整个南宋朝局影响
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这是一条线。一条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线。

大圣归来 发表于 2015-8-2 13:42
他要是怂货,那天下就没几个不是怂货了……赵构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皇子,而且还进金营为质,后逃出 ...


赵构是宋徽宗的第9个儿子。宋徽宗这厮后宫万人,被夷蛮俘虏走之前生了32个儿子。这其中,赵构是极其不受宠的一个。在所有已经生了成年的儿子的妃嫔中,赵构的母亲韦氏地位最低,不是低1个等级,而是比其他最低的低11阶。很多刚生了儿子的女人都比她封号高很多,在可考的所有生过儿子的妃嫔中,她的封号位居倒数第3。俗话说母以子贵,赵构如果得宠,他娘肯定不会这么灰头土脸。总之,赵构母子俱无宠的情况非常明确。用宋史学会的头头王曾瑜大人的话说,那就是“鸡立鹤群”。

按照本纪的记载,赵构似乎很强壮,不过夸皇帝也是个惯例,金太阳还能手枪打飞机呢,姑且一听吧。赵构早年最著名的段子当然是“好色如父,侍婢多死者”,他好色造成了多人死亡,而且他一生在后宫方面都在受言官和大臣们的非议,基本可以确定,他这一辈子都在害死无辜的侍婢和宫女,是个非常极端的性变态。这种反社会的人格后来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也颇有表现。

当金兵入侵时,赵构是什么主张呢?现在能查到的记载是金兵第一次进攻东京时,赵构曾劝宋钦宗弃城逃跑,被宋钦宗拒绝了。当时的宋钦宗就以软弱著称,不知赵构情何以堪,总之是比软弱更软弱得多。

赵构在金兵第一次入侵北宋时做了一段时间人质,按现场的目击证人的说法是宋钦宗指定他去当人质的,后来夸皇帝的史官没节操,非说赵构主动要求做人质。其实按当时的城下对峙的形势,投降派才要送个人质去对敌人表示诚意,主战派坚决反对派亲王出质,亲王压给敌人,想打敌人岂不碍手碍脚。不管怎么说吧,赵构总之是去碍手碍脚了一趟。他在金营中的表现也很逊,宋军去劫寨时他吓坏了,“颇惊骇”,于是和他在一起的宋朝使节郑望之好生安慰了他一番,还把这些写下来发表了,不知有无骗到稿费,如果他有支付宝账号,我现在就给他打钱并留言:真相党啊,良心啊!


这里还有一个谣言,说赵构在金营表现英勇,曾和金酋一起射箭,还射中了靶子云云,这个是清朝人造出来的谣言,宋朝的史料倒没有这么没节操的瞎编过。后来偶然听到袁腾飞吹嘘赵构力大无穷,往石头上泼茶还能留下印子,我突然恍然大悟了:把在金兵面前逃之夭夭的赵构说得很英勇,那金兵就更加英明神武天命所归了。这个思路还挺不错,不过金人并不是满人的祖先,这俩族在宋朝时就有明确分野,还有互相打打杀杀的记载。满人非要认金人当祖宗,好比一个人不认自己的爹,非认邻居家的二大爷当爹。这个人的爹必须在地下高喊:你妹,看本专业书会死啊!你那二大爷当年把我揍得很惨的!跑题了,扯回来接着说赵构,赵构在这一错认祖宗的事件中纯属躺着中枪,不过中成了表现英勇,运气还不错。我们大家记住他在金营里的真实状态是吓得要尿裤子就行了。

金兵第2次入侵北宋时,宋钦宗又派赵构去金营“出使”,赵构早就吓得要死,这次拖拖拉拉不肯去,于是东京被围困,宋钦宗发现城外还有个亲王赵构,任命他做了“天下兵马大元帅”,让他组织各地勤王军来保卫京城。不过赵构同学渣得让人不敢相信,他虽当了元帅,其实带着兵马只往离东京城远的地方跑,后来勤王大军人数多了,赵构还干出了拦截远方来的勤王 军,不让他们去救京城的恶劣勾当:“蔽遮江淮之人,俾不能进前”。靖康二年二月中旬的时候,赵构的手下已有兵马16万多,到了二月二十三日,“官军及群盗来归者号百万人”,而金兵围城人马不超过8万,当时有个宋使邓肃被扣在金营,眼看着金兵为了抢财物自己内讧不已,有个金兵和他混熟了,还向他哭诉:听说你们勤王军大集,我担心自己回不了家了……

如果百万勤王军给了汉光武刘秀,那自然金兵没法回家,会被拍得渣渣都不剩,但是给了赵构呢……完全白给,赵构听说东京城沦陷,金兵立了张邦昌,马上就要南逃,被勤王军拦住。因为赵构总是缩在一个角落打死不肯去救东京,军队还差点哗变。

最后,当年三月底四月初,金兵大肆劫掠后带着所有被俘的皇族平安撤走,宋朝的勤王大军还被赵构拘着生闷气。赵构听说金兵走了,立刻发布诏书号召迎击敌人。不过当然他根本没去。 牺牲掉了爹娘兄弟姐妹妻子儿女之后,他现在已是第一顺位的皇位继承人。赵构十分垂涎帝位,刚当上兵马大元帅时就给自己造势说,他梦见宋钦宗跑来给自己传位,这么赤果果,显得很狼子野心。不过大家也没神马办法,就拥立他当了皇帝。




拥立一个渣渣当皇帝的代价非常惨重。

靖康2年4月,金兵撤离开封,5月份,赵构登基。满目疮痍、残破不堪的东京城很快就被降了一道圣旨,赵构要求太监们在此采选“姝丽”的“女童”,“不计数”,意思是有多少选多少,“日差人吏遍走京城”,见了美貌的小女孩就抢,东京百姓是赵构的老邻居,早就知道他“侍婢多死”,这一来“愁怨之声比屋相闻”,刚走了金兵就来了赵构,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而且令人惊愕的是,赵构猎的色竟然“女童”,此人的“侍婢多死”原来丑恶至此?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悲催场面仅仅是赵构政治生涯的小开端。



更大的恐怖一个个地降临到宋朝百姓的头上。第一个是新皇帝直接放弃了黄河以北的领土,“用靖康誓书,画河为界”,作为皇帝,就在他登基的这个五月,赵构就很自觉地不把自己的赦书发到河北、河东及河中府、解州。以此来向国人和金兵表示:这些地盘我不要了!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河北在军事地理上对于宋朝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用岳飞的话说,“天下视河北犹四肢”,放弃这一地区,宋朝就成了没有四肢、无法抵抗,任人宰割的肥肉。而且放弃了河北之后,长江以北的国土都暴露在危险中,于是登基了5个月,在金兵还没入侵的情况下,赵构直接把自己的小朝廷迁到了扬州,这里就是长江边,不管哪天金兵来了,他都可以很方便地渡过长江逃跑,偏安一隅。

我们还记得,5个月前,金兵撤走了,这就是说,当时宋朝的土地并没有被敌军占领。事实上,金兵连再次南下的通道都没有保持,长江以北的宋朝国土中,仅有河北、河东几个州县曾被敌军攻占过,占这两路的州县数的1/3左右,其余的大部分领土甚至未遭战火,这些辽阔富饶的国土是宋朝领土面积的近一半,人口数千万,难道就这样拱手相让给敌军吗?

“弃河东、河西、河北、京东、京西、淮南、陕右七路千百万生灵,如粪壤草芥,略不顾恤!”当时宗泽即已直截了当地这样抨击赵构。



宗泽是个瘦弱的老书生,七十岁高龄,本来已经退休,在动荡的时局中脱颖而出,成为国之柱石。赵构跑到扬州去后两个月,金兵第三次南侵,被宗泽挡在东京城下无所作为,最后被迫无功而返。宗泽和李纲这两个书生都曾临危受命,在十分仓促的情况下有效地抵挡、击溃了金兵。证明了军事抗击的有效性并反衬出皇帝的无能。而且我们要知道宗泽的艰难处境:皇帝已经逃到长江,带走了绝大部分正规军,他所有的力量只是少部分军人(其中含年轻气盛的岳飞)和多数的平民百姓。赵构还一个劲儿下旨骂宗泽“妄作”,不听朝廷的话。赵构一心想把七路的百姓和土地送给金兵,宗泽却拦着,如果让金兵误会自己没诚意,那可很不妙啊。

后来宗泽死了,南宋危局无人支撑,在赵构到达扬州的第二年,七路沦陷,中原地区“杀人如割麻,臭闻数百里”、山东地区“人肉之价、贱于犬豕”……惨绝人寰的景象,史不绝于书。

赵构到扬州的目的是为了渡江逃跑方便,但是真到了需要逃跑的那天,他却因为太无能,跑出了重大的惨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早就看出来,此人根本不知治国安邦为何物,他只想过吃喝玩乐和虐死小女孩的日子,在扬州他过得太high,以至于根本不知国事战事发展到了哪一步。于是终于有一天,太监慌张地报告他说金兵来了,他就在光天化日之下逃出皇宫,光杆一个地去渡江逃命。扬州全城军民目睹皇帝这样逃跑,全城顿时大乱,军民争相出城,踩踏而死了不知道多少人,到了长江边,没有渡船,于是又淹死了很多万,城内逃不出去的百姓没办法,预备了鲜花和香烛去迎拜金兵,但被屠。其实,进攻扬州的金兵一共只有几千人,此时到达城下的只有五百骑,而赵构手下却有至少十万的大军,最后的结果却是南宋损失极端惨重。“维扬之变,官、军、吏、民死者数十万。”

本来是不抵抗的撤退,毫无难度,没胆子打敌人就算了,赵构却能把撤退变成逃跑,把逃跑变成灾难,直接害死几十万人,这是个什么样的祸害。



赵构逃到杭州,虽然下诏罪己,但是他的手下照样飞扬跋扈骚扰居民。于是军中生变,有两个小军官起兵废了赵构,把赵构才三四岁的儿子扶立为皇帝。显然,这些军官认为赵构的作用负面到不如一个幼儿。而且兵谏发生后,杭州城内的军官都觉得这是“忠心为国”,可见赵构失人心到了什么地步。后来大臣张浚等救出赵构,帮他复位,张浚劝说大家的话可怜至极:现在外敌入侵,国家危如累卵,如果我们让三岁的小儿当皇帝,后果会是什么样呢?意思是我们应该多给已经成年的皇帝一次机会……如果没外敌,你们换掉这个渣渣其实我也没意见。后来张浚失宠,赵构还说他宁可亡国也不再让他当丞相。不知跟张浚曾经说过这么直白的实话有无关系。当时张浚威望很高,大家在他的背书下任由赵构接着当皇帝。

苗刘之变过了几个月,金兵又来了。赵构积习难改,还是要跑。这次逃跑挺奇怪,叫做全民一起跑。因为之前在扬州他曾禁止官民出逃造成数十万人惨死的大祸,老百姓都恨得牙根痒痒,所以这次赵构改进说:大家都可以南逃,官司不得禁止……任何正常人听到这圣旨肯定马上就反应过来:皇帝完全不想布置长江的防守,想不逃的也只好逃之夭夭。赵构老早就逃到海边上,金兵如果来了,他就可以逃进大海,让擅长骑术的敌人无可奈何。再说长江的边上,守江的南宋军民都觉得自己很炮灰,所以除了岳飞那种忠臣烈士类型的还在死守之外,大部分将士很灰心地打了酱油,其中包括韩世忠。

于是金兵过江,赵构逃进大海,一直扈从他逃跑的殿前司的禁卫忍无可忍,造了点小反,赵构吓得另找军队当保安。上船之前,大臣们告诉他朝廷反正已经名存实亡了,干脆解散百司,让各个官儿们自己逃生吧。所谓的百司,就是政府的职能部门。赵构回答说:解散了百司,那朕和贼还有神马区别呢?靠靠,这厮果然比木头呆,打死也认不清自己早就当了很久的*河蟹词*了。最后,这伙贼就剩了六个官儿,在海上漂泊了六个月。如果有无线电,赵构这厮也许会求助如下:

赵构:韩世忠岳飞,你们帮我打金兀术吧!

韩岳:那给我们派些兵?

赵构:我光杆一个,没有兵呀!

韩岳:那发点军粮?

赵构:也没粮食。我自己吃的不能给你们!

韩岳:那给点军器,盔甲弓弩马匹?

赵构:没有!

韩岳:&^%$^$@@&^%##


何况赵构还没有无线电。虽然皇帝已经无影无踪,但南宋的军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终于把金兀术赶走,据说兀术跑回家,见了熟人抱着就哭:这次我差点回不来呀!兀术的眼泪里,没有一个分子是赵构贡献的。赵构这个渣渣回到陆地,改年号为“绍兴”,说他要中兴了。


其实我们看出来了,真相是金兀术揍赵构揍得累了,回家歇口气而已。中兴那还差得远。要说中兴,汉光武那是中兴,赵构弃地万里,中兴个p。



大圣归来 发表于 2015-8-2 13:42
他要是怂货,那天下就没几个不是怂货了……赵构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皇子,而且还进金营为质,后逃出 ...


赵构是宋徽宗的第9个儿子。宋徽宗这厮后宫万人,被夷蛮俘虏走之前生了32个儿子。这其中,赵构是极其不受宠的一个。在所有已经生了成年的儿子的妃嫔中,赵构的母亲韦氏地位最低,不是低1个等级,而是比其他最低的低11阶。很多刚生了儿子的女人都比她封号高很多,在可考的所有生过儿子的妃嫔中,她的封号位居倒数第3。俗话说母以子贵,赵构如果得宠,他娘肯定不会这么灰头土脸。总之,赵构母子俱无宠的情况非常明确。用宋史学会的头头王曾瑜大人的话说,那就是“鸡立鹤群”。

按照本纪的记载,赵构似乎很强壮,不过夸皇帝也是个惯例,金太阳还能手枪打飞机呢,姑且一听吧。赵构早年最著名的段子当然是“好色如父,侍婢多死者”,他好色造成了多人死亡,而且他一生在后宫方面都在受言官和大臣们的非议,基本可以确定,他这一辈子都在害死无辜的侍婢和宫女,是个非常极端的性变态。这种反社会的人格后来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也颇有表现。

当金兵入侵时,赵构是什么主张呢?现在能查到的记载是金兵第一次进攻东京时,赵构曾劝宋钦宗弃城逃跑,被宋钦宗拒绝了。当时的宋钦宗就以软弱著称,不知赵构情何以堪,总之是比软弱更软弱得多。

赵构在金兵第一次入侵北宋时做了一段时间人质,按现场的目击证人的说法是宋钦宗指定他去当人质的,后来夸皇帝的史官没节操,非说赵构主动要求做人质。其实按当时的城下对峙的形势,投降派才要送个人质去对敌人表示诚意,主战派坚决反对派亲王出质,亲王压给敌人,想打敌人岂不碍手碍脚。不管怎么说吧,赵构总之是去碍手碍脚了一趟。他在金营中的表现也很逊,宋军去劫寨时他吓坏了,“颇惊骇”,于是和他在一起的宋朝使节郑望之好生安慰了他一番,还把这些写下来发表了,不知有无骗到稿费,如果他有支付宝账号,我现在就给他打钱并留言:真相党啊,良心啊!


这里还有一个谣言,说赵构在金营表现英勇,曾和金酋一起射箭,还射中了靶子云云,这个是清朝人造出来的谣言,宋朝的史料倒没有这么没节操的瞎编过。后来偶然听到袁腾飞吹嘘赵构力大无穷,往石头上泼茶还能留下印子,我突然恍然大悟了:把在金兵面前逃之夭夭的赵构说得很英勇,那金兵就更加英明神武天命所归了。这个思路还挺不错,不过金人并不是满人的祖先,这俩族在宋朝时就有明确分野,还有互相打打杀杀的记载。满人非要认金人当祖宗,好比一个人不认自己的爹,非认邻居家的二大爷当爹。这个人的爹必须在地下高喊:你妹,看本专业书会死啊!你那二大爷当年把我揍得很惨的!跑题了,扯回来接着说赵构,赵构在这一错认祖宗的事件中纯属躺着中枪,不过中成了表现英勇,运气还不错。我们大家记住他在金营里的真实状态是吓得要尿裤子就行了。

金兵第2次入侵北宋时,宋钦宗又派赵构去金营“出使”,赵构早就吓得要死,这次拖拖拉拉不肯去,于是东京被围困,宋钦宗发现城外还有个亲王赵构,任命他做了“天下兵马大元帅”,让他组织各地勤王军来保卫京城。不过赵构同学渣得让人不敢相信,他虽当了元帅,其实带着兵马只往离东京城远的地方跑,后来勤王大军人数多了,赵构还干出了拦截远方来的勤王 军,不让他们去救京城的恶劣勾当:“蔽遮江淮之人,俾不能进前”。靖康二年二月中旬的时候,赵构的手下已有兵马16万多,到了二月二十三日,“官军及群盗来归者号百万人”,而金兵围城人马不超过8万,当时有个宋使邓肃被扣在金营,眼看着金兵为了抢财物自己内讧不已,有个金兵和他混熟了,还向他哭诉:听说你们勤王军大集,我担心自己回不了家了……

如果百万勤王军给了汉光武刘秀,那自然金兵没法回家,会被拍得渣渣都不剩,但是给了赵构呢……完全白给,赵构听说东京城沦陷,金兵立了张邦昌,马上就要南逃,被勤王军拦住。因为赵构总是缩在一个角落打死不肯去救东京,军队还差点哗变。

最后,当年三月底四月初,金兵大肆劫掠后带着所有被俘的皇族平安撤走,宋朝的勤王大军还被赵构拘着生闷气。赵构听说金兵走了,立刻发布诏书号召迎击敌人。不过当然他根本没去。 牺牲掉了爹娘兄弟姐妹妻子儿女之后,他现在已是第一顺位的皇位继承人。赵构十分垂涎帝位,刚当上兵马大元帅时就给自己造势说,他梦见宋钦宗跑来给自己传位,这么赤果果,显得很狼子野心。不过大家也没神马办法,就拥立他当了皇帝。




拥立一个渣渣当皇帝的代价非常惨重。

靖康2年4月,金兵撤离开封,5月份,赵构登基。满目疮痍、残破不堪的东京城很快就被降了一道圣旨,赵构要求太监们在此采选“姝丽”的“女童”,“不计数”,意思是有多少选多少,“日差人吏遍走京城”,见了美貌的小女孩就抢,东京百姓是赵构的老邻居,早就知道他“侍婢多死”,这一来“愁怨之声比屋相闻”,刚走了金兵就来了赵构,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而且令人惊愕的是,赵构猎的色竟然“女童”,此人的“侍婢多死”原来丑恶至此?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悲催场面仅仅是赵构政治生涯的小开端。



更大的恐怖一个个地降临到宋朝百姓的头上。第一个是新皇帝直接放弃了黄河以北的领土,“用靖康誓书,画河为界”,作为皇帝,就在他登基的这个五月,赵构就很自觉地不把自己的赦书发到河北、河东及河中府、解州。以此来向国人和金兵表示:这些地盘我不要了!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河北在军事地理上对于宋朝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用岳飞的话说,“天下视河北犹四肢”,放弃这一地区,宋朝就成了没有四肢、无法抵抗,任人宰割的肥肉。而且放弃了河北之后,长江以北的国土都暴露在危险中,于是登基了5个月,在金兵还没入侵的情况下,赵构直接把自己的小朝廷迁到了扬州,这里就是长江边,不管哪天金兵来了,他都可以很方便地渡过长江逃跑,偏安一隅。

我们还记得,5个月前,金兵撤走了,这就是说,当时宋朝的土地并没有被敌军占领。事实上,金兵连再次南下的通道都没有保持,长江以北的宋朝国土中,仅有河北、河东几个州县曾被敌军攻占过,占这两路的州县数的1/3左右,其余的大部分领土甚至未遭战火,这些辽阔富饶的国土是宋朝领土面积的近一半,人口数千万,难道就这样拱手相让给敌军吗?

“弃河东、河西、河北、京东、京西、淮南、陕右七路千百万生灵,如粪壤草芥,略不顾恤!”当时宗泽即已直截了当地这样抨击赵构。



宗泽是个瘦弱的老书生,七十岁高龄,本来已经退休,在动荡的时局中脱颖而出,成为国之柱石。赵构跑到扬州去后两个月,金兵第三次南侵,被宗泽挡在东京城下无所作为,最后被迫无功而返。宗泽和李纲这两个书生都曾临危受命,在十分仓促的情况下有效地抵挡、击溃了金兵。证明了军事抗击的有效性并反衬出皇帝的无能。而且我们要知道宗泽的艰难处境:皇帝已经逃到长江,带走了绝大部分正规军,他所有的力量只是少部分军人(其中含年轻气盛的岳飞)和多数的平民百姓。赵构还一个劲儿下旨骂宗泽“妄作”,不听朝廷的话。赵构一心想把七路的百姓和土地送给金兵,宗泽却拦着,如果让金兵误会自己没诚意,那可很不妙啊。

后来宗泽死了,南宋危局无人支撑,在赵构到达扬州的第二年,七路沦陷,中原地区“杀人如割麻,臭闻数百里”、山东地区“人肉之价、贱于犬豕”……惨绝人寰的景象,史不绝于书。

赵构到扬州的目的是为了渡江逃跑方便,但是真到了需要逃跑的那天,他却因为太无能,跑出了重大的惨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早就看出来,此人根本不知治国安邦为何物,他只想过吃喝玩乐和虐死小女孩的日子,在扬州他过得太high,以至于根本不知国事战事发展到了哪一步。于是终于有一天,太监慌张地报告他说金兵来了,他就在光天化日之下逃出皇宫,光杆一个地去渡江逃命。扬州全城军民目睹皇帝这样逃跑,全城顿时大乱,军民争相出城,踩踏而死了不知道多少人,到了长江边,没有渡船,于是又淹死了很多万,城内逃不出去的百姓没办法,预备了鲜花和香烛去迎拜金兵,但被屠。其实,进攻扬州的金兵一共只有几千人,此时到达城下的只有五百骑,而赵构手下却有至少十万的大军,最后的结果却是南宋损失极端惨重。“维扬之变,官、军、吏、民死者数十万。”

本来是不抵抗的撤退,毫无难度,没胆子打敌人就算了,赵构却能把撤退变成逃跑,把逃跑变成灾难,直接害死几十万人,这是个什么样的祸害。



赵构逃到杭州,虽然下诏罪己,但是他的手下照样飞扬跋扈骚扰居民。于是军中生变,有两个小军官起兵废了赵构,把赵构才三四岁的儿子扶立为皇帝。显然,这些军官认为赵构的作用负面到不如一个幼儿。而且兵谏发生后,杭州城内的军官都觉得这是“忠心为国”,可见赵构失人心到了什么地步。后来大臣张浚等救出赵构,帮他复位,张浚劝说大家的话可怜至极:现在外敌入侵,国家危如累卵,如果我们让三岁的小儿当皇帝,后果会是什么样呢?意思是我们应该多给已经成年的皇帝一次机会……如果没外敌,你们换掉这个渣渣其实我也没意见。后来张浚失宠,赵构还说他宁可亡国也不再让他当丞相。不知跟张浚曾经说过这么直白的实话有无关系。当时张浚威望很高,大家在他的背书下任由赵构接着当皇帝。

苗刘之变过了几个月,金兵又来了。赵构积习难改,还是要跑。这次逃跑挺奇怪,叫做全民一起跑。因为之前在扬州他曾禁止官民出逃造成数十万人惨死的大祸,老百姓都恨得牙根痒痒,所以这次赵构改进说:大家都可以南逃,官司不得禁止……任何正常人听到这圣旨肯定马上就反应过来:皇帝完全不想布置长江的防守,想不逃的也只好逃之夭夭。赵构老早就逃到海边上,金兵如果来了,他就可以逃进大海,让擅长骑术的敌人无可奈何。再说长江的边上,守江的南宋军民都觉得自己很炮灰,所以除了岳飞那种忠臣烈士类型的还在死守之外,大部分将士很灰心地打了酱油,其中包括韩世忠。

于是金兵过江,赵构逃进大海,一直扈从他逃跑的殿前司的禁卫忍无可忍,造了点小反,赵构吓得另找军队当保安。上船之前,大臣们告诉他朝廷反正已经名存实亡了,干脆解散百司,让各个官儿们自己逃生吧。所谓的百司,就是政府的职能部门。赵构回答说:解散了百司,那朕和贼还有神马区别呢?靠靠,这厮果然比木头呆,打死也认不清自己早就当了很久的*河蟹词*了。最后,这伙贼就剩了六个官儿,在海上漂泊了六个月。如果有无线电,赵构这厮也许会求助如下:

赵构:韩世忠岳飞,你们帮我打金兀术吧!

韩岳:那给我们派些兵?

赵构:我光杆一个,没有兵呀!

韩岳:那发点军粮?

赵构:也没粮食。我自己吃的不能给你们!

韩岳:那给点军器,盔甲弓弩马匹?

赵构:没有!

韩岳:&^%$^$@@&^%##


何况赵构还没有无线电。虽然皇帝已经无影无踪,但南宋的军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终于把金兀术赶走,据说兀术跑回家,见了熟人抱着就哭:这次我差点回不来呀!兀术的眼泪里,没有一个分子是赵构贡献的。赵构这个渣渣回到陆地,改年号为“绍兴”,说他要中兴了。


其实我们看出来了,真相是金兀术揍赵构揍得累了,回家歇口气而已。中兴那还差得远。要说中兴,汉光武那是中兴,赵构弃地万里,中兴个p。


其实也应该立赵构的像跪在岳飞墓前,位在秦桧之前
大圣归来 发表于 2015-8-2 13:42
他要是怂货,那天下就没几个不是怂货了……赵构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皇子,而且还进金营为质,后逃出 ...
这么说常凯申就是赵构第二了~~
爱无限 发表于 2015-8-2 13:50
赵构又不是没想过打  淮西战役  举全国之力 几乎棺材本都压上去了 结果失败 然后彻底心灰意冷
很多人说 ...
2015-8-3 18:07 上传



我帮你把图贴出来

淮西战役到底如何已经很难考证清楚 分不清到底谁的责任 可能是张俊 韩世忠 赵构 岳飞中的某一人 或者某几人  追求责任无意义  反正就是失败 没钱打了 议和

大圣归来 发表于 2015-8-2 13:38
问:岳飞到底为什么会死?

答:因为绍兴十一年金人遣使议和时,提出的和议条件之一是“必杀飞始可和”; ...


关于岳飞种种稀奇古怪死因谣言的便捷版辟谣

   1、岳飞被杀是因为他力主迎还二圣,戳了宋高宗赵构的痛处。
  2、岳飞被杀是因为他建议立太子,犯了为人臣的大忌和武将干政的大忌;
  3、岳飞被杀是因为他兵权太大已成事实上的军阀,为了集中军权到中央必须除掉;
  4、岳飞被杀是因为他功高震主让宋高宗感到实在难以驾驭了;
  5、岳飞被杀是因为他援淮西不力罪有应得;
  6、岳飞被杀是因为他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得罪的人太多,直到最后得罪了秦桧和赵构。
  7、岳飞被杀是因为赵宋传统的重文轻武政策,这样出色又参与政治的武将必然被文官集团忌恨+除之而后快
  。。。。。。。。。。。。

  以上种种解释,还真是一句两句说不清楚。几乎都需要开专贴辟谣。

  不过,还是有一个办法能“一扫光”的~~

  那就是看完下面这个“死亡名单”:

   赵鼎,文臣,准进士出身,曾经两次担任过高宗朝的宰相,并且援引支持过秦桧,秦桧独相后被迫害,流放到岭南,最后被逼自尽,儿子也差点被抓入狱中害死,只是因为秦桧突然病逝才逃得一命;
  胡舜陟,文臣,准进士出身,在高宗朝历任监察御史、御史,后出为地方大员,秦桧独相后不久被论罪下狱,最后死于狱中;
  李光,文臣,准进士出身,曾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也算是援引支持过秦桧还因为这事儿被年轻后辈当面指责过,秦桧独相后被迫害,流放海南最后终于被赦免后,还朝途中挂了,被评为赵宋历代宰辅中“被祸无如此之惨者”;
  王庶,文臣,准进士出身,曾任兵部尚书和枢密副使,岳飞被害的次年被秦桧一党贬到地方含恨而死,葬礼上两个儿子喊着秦桧的名字发誓要报仇;
  牛皋,武将,但是因为不是岳飞的原从将领,没有卷入冤案中。岳飞被害后五年,被秦桧密令田师中毒死;
  邵隆,义军出身的抗金名将,后长期镇守商州并将其打理成前沿要塞,和议后因为不满议和政策被秦桧毒死;
  。。。。。。

  当然,还有很多南宋大臣也遭受了迫害但命大没死,活到平反昭雪之日。考虑到他们已经算得上非常幸运,这里又是讨论的岳飞之死的话题,所以就不列举,只举上面这几个了。

  那些已经相信、或者准备相信前面所列7条、或者更多版本的“岳飞死因解释”的人,不妨再看一下这份死亡名单,然后尝试用岳飞的死因解释一下这些人的死因,看看能不能解释的通?

  ——赵鼎功高震主所以被害?或者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李光建议立储所以被害?还是牛皋、邵隆兵权太大功高震主朝廷觉得控制不了了?
  ——又或者上面所列的这些被迫害到挂掉的人,以及其他虽然也被迫害但还侥幸没死的人,都不会做人、都干政太多?

  归根结底一句话:
  当时被赵构、秦桧直接或间接害死的人远远不止岳飞一个。所以只有能解释以上所有这些人死因的理由,才是历史的真相,才是赵构秦桧的真实动机;否则就不是。

  岳飞是和议的最大障碍,这是岳飞的死因;然后把那个“最大”去掉,就可以解释上面那个死亡名单里所有人的死因了。

  其他的呢?

  “迎还二圣”“建议立储”“功高震主”“兵权太大”“不会做人”等等
  统统不能说明原因。

  所以说除了“阻碍议和”之外,所有其他的对“岳飞之死”的解释都是扯淡。


大圣归来 发表于 2015-8-2 13:38
问:岳飞到底为什么会死?

答:因为绍兴十一年金人遣使议和时,提出的和议条件之一是“必杀飞始可和”; ...


关于岳飞种种稀奇古怪死因谣言的便捷版辟谣

   1、岳飞被杀是因为他力主迎还二圣,戳了宋高宗赵构的痛处。
  2、岳飞被杀是因为他建议立太子,犯了为人臣的大忌和武将干政的大忌;
  3、岳飞被杀是因为他兵权太大已成事实上的军阀,为了集中军权到中央必须除掉;
  4、岳飞被杀是因为他功高震主让宋高宗感到实在难以驾驭了;
  5、岳飞被杀是因为他援淮西不力罪有应得;
  6、岳飞被杀是因为他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得罪的人太多,直到最后得罪了秦桧和赵构。
  7、岳飞被杀是因为赵宋传统的重文轻武政策,这样出色又参与政治的武将必然被文官集团忌恨+除之而后快
  。。。。。。。。。。。。

  以上种种解释,还真是一句两句说不清楚。几乎都需要开专贴辟谣。

  不过,还是有一个办法能“一扫光”的~~

  那就是看完下面这个“死亡名单”:

   赵鼎,文臣,准进士出身,曾经两次担任过高宗朝的宰相,并且援引支持过秦桧,秦桧独相后被迫害,流放到岭南,最后被逼自尽,儿子也差点被抓入狱中害死,只是因为秦桧突然病逝才逃得一命;
  胡舜陟,文臣,准进士出身,在高宗朝历任监察御史、御史,后出为地方大员,秦桧独相后不久被论罪下狱,最后死于狱中;
  李光,文臣,准进士出身,曾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也算是援引支持过秦桧还因为这事儿被年轻后辈当面指责过,秦桧独相后被迫害,流放海南最后终于被赦免后,还朝途中挂了,被评为赵宋历代宰辅中“被祸无如此之惨者”;
  王庶,文臣,准进士出身,曾任兵部尚书和枢密副使,岳飞被害的次年被秦桧一党贬到地方含恨而死,葬礼上两个儿子喊着秦桧的名字发誓要报仇;
  牛皋,武将,但是因为不是岳飞的原从将领,没有卷入冤案中。岳飞被害后五年,被秦桧密令田师中毒死;
  邵隆,义军出身的抗金名将,后长期镇守商州并将其打理成前沿要塞,和议后因为不满议和政策被秦桧毒死;
  。。。。。。

  当然,还有很多南宋大臣也遭受了迫害但命大没死,活到平反昭雪之日。考虑到他们已经算得上非常幸运,这里又是讨论的岳飞之死的话题,所以就不列举,只举上面这几个了。

  那些已经相信、或者准备相信前面所列7条、或者更多版本的“岳飞死因解释”的人,不妨再看一下这份死亡名单,然后尝试用岳飞的死因解释一下这些人的死因,看看能不能解释的通?

  ——赵鼎功高震主所以被害?或者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李光建议立储所以被害?还是牛皋、邵隆兵权太大功高震主朝廷觉得控制不了了?
  ——又或者上面所列的这些被迫害到挂掉的人,以及其他虽然也被迫害但还侥幸没死的人,都不会做人、都干政太多?

  归根结底一句话:
  当时被赵构、秦桧直接或间接害死的人远远不止岳飞一个。所以只有能解释以上所有这些人死因的理由,才是历史的真相,才是赵构秦桧的真实动机;否则就不是。

  岳飞是和议的最大障碍,这是岳飞的死因;然后把那个“最大”去掉,就可以解释上面那个死亡名单里所有人的死因了。

  其他的呢?

  “迎还二圣”“建议立储”“功高震主”“兵权太大”“不会做人”等等
  统统不能说明原因。

  所以说除了“阻碍议和”之外,所有其他的对“岳飞之死”的解释都是扯淡。

楼主的主贴和回复都是原创的吗?
先不管是否是史实,但起码有理有据的说出自己的观点。
平毁岳王坟的人欠给人民一个道歉。
有这种事?不敢相信啊
大圣归来 发表于 2015-8-2 13:42
他要是怂货,那天下就没几个不是怂货了……赵构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皇子,而且还进金营为质,后逃出 ...
大圣啊,不要再让下一代祸害你的形象了。
南宋时,朝廷诸臣大致分为主战派和投降派(主守派是墙头草,支持者也少),其中投降派的主要领导人是秦桧,而主战派的领导人是张浚。在绍兴十一年,投降派取得高宗的支持,发动了大清洗。主战派的主要军事负责人岳飞死于狱中,另一军事负责人韩世忠被送检查机关侦查之后罢黜。此外,还清洗了摧锋军等地方军,迫害了韩京等主战的地方军负责人,同时在政坛上横扫了主战派的众多政界高层人物,对南宋的国防力量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但风水轮流转,秦桧死后,长期被压制的主战派势力又活跃起来,他们借用民间小报,伪造新闻,“妄议”中央(的人事和外交政策),甚至还到处造势,声称遭遇多年政治迫害但一直坚持斗争的张浚同志将复出执政。前文所谓的“如前日所谓旧臣之召用者,浮言胥动,莫知从来”,即指此事。由于张浚同志对敌斗争立场坚定,在中央和地方都有相当的威望,这种假新闻给当时的社会舆论造成很大的影响。一时之间,朝野评论蜂起,要高宗对全体人民明确表明对金的态度。

虽然之后高宗费了很大力气,才摆平了朝野舆论,又对军民表面安抚了一番,在政治上引用投降派的汤思退位相,以表示不改总算勉强过关,但造成的影响是无论如何无法挽回了。
结合之前的苗刘兵变才可能解释岳飞为什么被杀。
他要是怂货,那天下就没几个不是怂货了……赵构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皇子,而且还进金营为质,后逃出 ...
光武皇帝表示不服,昭烈皇帝表示有话要说,东晋元皇帝沉默不语。
岳飞及其子,到底是被毒死的还是斩首呀?到底有没有尸首分家呀?我觉得古代人动辄斩首,太不文明了。
赵构这种软蛋太让人寒心,岳武穆真应该杀了这个昏君自己当皇帝,说不定中华民族的历史都会改写
几个人会服岳飞当皇帝?然后南宋就跟南明一样成一盘散沙了,赵构最大的作用就是给南宋立一个核心,谁也没比他有这个资格。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生活这么幸福惬意,还打什么仗?


死那么人,花这么多钱,还不一定有结果。值得么?

洗洗睡了吧

mcw 发表于 2015-8-2 13:28
赵大得国不正,欺负孤儿寡母,仗着自己兵强马壮,黄袍加身,因此对武将格外警惕,赵九不过是延续赵家传统, ...


无聊的牙慧。

1,赵大得国不正,前朝郭雀子得国就正?黄袍加身难道不是老郭发明的,赵大无非袭其旧智罢了。

2,什么叫“正”,什么叫不“正”。酸丁腐儒们上牙碰下牙叫唤几句就配定?刘静贞早就分析过,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士兵推戴就是得国正的标准之一。老郭要搞黄袍加身,是因为前面有士兵推戴的李从珂,李从珂前面还有士兵推戴的李嗣源。脱离了政治环境谈正不正,搞笑。

3.收兵权是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创立后都会搞的常态。上有汉刘邦,下有明朱八,哪个不对武将格外警惕?这算什么传统?赵大固然免除了一部分和位高权重的禁军武将职权,但是同样提拔了一大批信得过的武将,没有证据表明他曾经有意压制或者歧视过武将这一阶层(相反,他对那些边境藩镇武将的优容,甚至超过前任老柴)

mcw 发表于 2015-8-2 13:28
赵大得国不正,欺负孤儿寡母,仗着自己兵强马壮,黄袍加身,因此对武将格外警惕,赵九不过是延续赵家传统, ...


无聊的牙慧。

1,赵大得国不正,前朝郭雀子得国就正?黄袍加身难道不是老郭发明的,赵大无非袭其旧智罢了。

2,什么叫“正”,什么叫不“正”。酸丁腐儒们上牙碰下牙叫唤几句就配定?刘静贞早就分析过,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士兵推戴就是得国正的标准之一。老郭要搞黄袍加身,是因为前面有士兵推戴的李从珂,李从珂前面还有士兵推戴的李嗣源。脱离了政治环境谈正不正,搞笑。

3.收兵权是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创立后都会搞的常态。上有汉刘邦,下有明朱八,哪个不对武将格外警惕?这算什么传统?赵大固然免除了一部分和位高权重的禁军武将职权,但是同样提拔了一大批信得过的武将,没有证据表明他曾经有意压制或者歧视过武将这一阶层(相反,他对那些边境藩镇武将的优容,甚至超过前任老柴)
南宋地主阶层是要疯了才会反对北伐。

北伐胜利了,国家的税收就是他们和北方地主农民分担。失败了,就 ...
感谢科普

不要理会居心叵测的喷子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进攻性  沉浸在物欲中无法自拔  最后就是亡国  灭不灭种  要看敌人的文明程度

不要误会  文明程度高的  更有可能彻底灭绝你
xenodragon 发表于 2015-8-2 13:38
赵构这个怂货,活该老母出去卖,自己阳痿。
你骂赵构够狠啊。
光武皇帝表示不服,昭烈皇帝表示有话要说,东晋元皇帝沉默不语。
光武条件比赵构好多了……刘备?蜀汉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