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岳飞,一些流行谣言以及真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8:35:18
问:岳飞到底为什么会死?

答:因为绍兴十一年金人遣使议和时,提出的和议条件之一是“必杀飞始可和”;而赵构当时已经决意放弃恢复中原的努力偏安江南,所以为了与金人达成和议确保自己能安心享乐,就顺应金人的要求,放任当时和金人里应外合的带路党秦桧,杀掉了最令金人畏惧和担忧的岳飞。
PS 这是导致岳飞被害的惟一的原因。其他什么“迎还二圣”违背了赵构的利益、功高震主令赵构觉得难以驾驭、兵权太大违背了宋代体制、不会做人和文武大臣以及君主关系不好、建议立皇储犯了大忌、甚至什么援淮西贻误军机罪有应得、本身就是不听话的军阀blabla。。。
统统都是昧于史实的想当然式的错误。


问:岳飞被杀是因为他力主迎还二圣,戳了赵构的痛脚么?


答:不是。
岳飞只在抗金的头几年,为了配合高宗当时的政策口号喊过一阵“迎还二圣”;自金人见赵构没有皇储就意图立钦宗之子在中原为帝动摇其皇位合法性后,岳飞便绝口不再提这四字,并将对徽钦二帝的称呼都改成了“天眷”也即赵构的亲戚,以表明自己坚决支持赵构的立场。



问:岳飞是因为建议立储被赵构疑忌的么?

答:立储在宋朝是个全民可以参与的话题,跟清朝只有皇帝可以拿主意不同。稍微通读过一点宋史的人都会知道,宋朝的皇帝“不举”导致皇储成问题的不是一个两个,所以立储一直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禁忌。宋朝还有两位参与立储的武将——李璋和燕达,不但没什么事儿还荣宠而终。而文臣就更是数不胜数,所以“岳飞参与立储就是找死”这个想法本身就是错的。
岳飞在那个时候建议立储是怎么一回事?
“近牒报:虏酋以丙午元子(注:指宋钦宗之嫡长子赵谌。靖康元年为丙午年,当时宋钦宗立赵谌为太子)入京阙,为朝廷计,莫若正资宗之名,则虏谋沮矣。”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金人要谋立钦宗一系的皇族为傀儡皇帝,以消除南宋的皇帝高宗在北方的号召力。
而高宗当时唯一的软肋,就是他丧失生育能力,无法为皇室传系。如果不尽早确立继承人,那他的地位就岌岌可危。
这个时候,作为高宗嫡系将领的岳飞及时跳出来,通过建议立储,一方面来表明军方对赵构的支持,同时也鲜明地表示和钦宗一系的皇族划清界线,不支持沦为金人的傀儡的他们参与竞争皇位~换句话说,岳飞之所以会建议立储,正是因为他对迎回二圣什么的根本就不感冒。
更何况岳飞只是老老实实上书建议早日立储,比起燕达在皇位尚未确立的关头,上书要求打破祖制,由他带领士兵日夜控制皇宫内门如何?为什么燕达不避这个忌讳?为什么犯了这个忌讳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得到满朝的交口称赞?最后富贵善终?
当然,这在看惯了辫子戏的人眼里未免显得刺眼——“奴才妄言主子家事,死罪啊死罪~”



问:绍兴十年时南宋北伐的形势如何?

答:绍兴十年,女真开国的名臣大将因疾病、战争、内讧等各种原因纷纷调零,女真士兵要么战死要么成了顾惜性命的富家翁,整个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而其汉化程度还不足,在华北根本没有建立稳固的统治。
“河北签人有王山者,言河北无正兵可签只有百姓耳”
——兀术第一次南下攻打顺昌时,后方的基层兵力资源已经见底了。
“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兀术欲签军以抗飞,河北无一人从者。乃叹曰: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
——等到了兀术被岳飞击败后,更加签不到兵了。受重创退回河北后,还得到处救火扑灭太行山两侧的反抗势力.
其他战场,撒离喝被川陕的吴家军压制在凤翔-长安的狭长战线上,后勤生命线受到山西义军的极大威胁;在东线聂儿孛堇倒是勉强能和韩世忠对峙,但江淮的十一万宋军还没投入战场。
基层人力如此,高层更好不到哪去。金军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偏将李凯、崔虎、叶旺等,俱有意降宋。连粘罕的心腹乌陵思谋、兀术的救命恩人韩常都曾打算过投降岳飞。
所以等岳飞撤兵后,兀术用于占领河南州郡的,已经是之前没有兵权的孔彦舟、王伯龙等伪齐降将了,连像样的金军心腹将领都派不出来的地步——兵还是这些兵,只不过换了一批将。
结果就是兀术在淮西断粮,差点被杨沂中、王德这样的二流将领打败。
同时,金国还得对付蒙古的侵袭。
"绍兴九年,女真万户胡沙虎北攻盲骨子,粮尽而还。盲骨子追袭之,至上京之西北,大败其众于海岭。"
金国万户胡沙虎被蒙古人打的大败,都被人欺负到老家上京门口了。
绍兴十年我大金的顶梁柱都是孔彦舟、郦琼、王伯龙、韩常这票降将。
再往后的我大金还得靠契丹和羌族打仗呢,“敌兵易与,十不敌部落七八” 。


问:岳飞是军阀?

答:南宋初年诸位大将谁最听中央的话?岳飞!
岳飞独立成军后一直主动寻求朝廷的任命,并不计代价地履行南宋朝廷的旨意。援守泰州即是一例。当时南宋朝廷任命的所有镇抚使中,只有岳飞严格遵从了命令。其后他带军征讨,无不出于朝廷调遣。绍兴四年,朝廷经商议后认为“知上流利害,无如飞者。”,于是任命岳飞进军襄汉,岳飞奉命前往,其后作战、驻防、屯田,严格遵守命令并接受朝廷的监督,绝无象吴阶当年不请示赵构就砍了四路转运使,韩世忠派人冒充土匪准备截杀金国使节,张俊领兵和韩世忠对打,刘光世多次违诏不战之类的情况。绍兴十年南宋小朝廷收兵权,岳飞并无异议,在三十七八岁这样的壮年退休赋闲了。如果这样的表现是军阀,那么这世上是否还有非军阀的将领存在?


问:岳飞背刺“精忠报国”?


答:错。据《宋史•何铸传》有载“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所刺字应是尽忠报国。元明清小说中提及的精忠报国并无史料依据。



问:岳家军为什么被称为某家军,是私军吗?


答:错。岳飞所率的军队是南宋朝廷的正规军,其称呼曾有变动。例如建炎四年,南宋将自己的正规部队改称为神武军,番号分为前后左中右,岳飞所部的正式名称是“神武后军”;绍兴五年南宋又将神武军改称为行营护军,于是岳飞所部就是“行营后护军”。其余部队情况相同,行营中护军被称为张家军,行营前护军即韩家军、行营左护军是刘家军,行营右护军就是吴家军。这些称呼只是惯称,和部队的所属毫无关系。



问:秦桧有没有陷害岳飞的理由?是不是汉奸?宋体字和秦桧是否有关系?

答:秦桧是金国贵族挞懒纵归,秦桧的亲属如郑亿年等都是伪齐高官,他以此暗示高宗自己有和金人谈判的能力,并且依靠此能力挤掉功勋卓著的赵鼎等人登上相位。而如果南宋的军事力量强大,则秦桧的此种特殊关系决无用武之地,因此他与和议实质为一体两面的存在。绍兴和议时金朝明确规定了秦桧的相位必须得到保证。
宋体字是明代才出现的印刷字体,因明朝工匠贪图宋版的名声,以此聚财,近年有人谣传称为秦桧所创,毫无根据,既无史料记载,也无文献支持。
问:岳飞到底为什么会死?

答:因为绍兴十一年金人遣使议和时,提出的和议条件之一是“必杀飞始可和”;而赵构当时已经决意放弃恢复中原的努力偏安江南,所以为了与金人达成和议确保自己能安心享乐,就顺应金人的要求,放任当时和金人里应外合的带路党秦桧,杀掉了最令金人畏惧和担忧的岳飞。
PS 这是导致岳飞被害的惟一的原因。其他什么“迎还二圣”违背了赵构的利益、功高震主令赵构觉得难以驾驭、兵权太大违背了宋代体制、不会做人和文武大臣以及君主关系不好、建议立皇储犯了大忌、甚至什么援淮西贻误军机罪有应得、本身就是不听话的军阀blabla。。。
统统都是昧于史实的想当然式的错误。


问:岳飞被杀是因为他力主迎还二圣,戳了赵构的痛脚么?


答:不是。
岳飞只在抗金的头几年,为了配合高宗当时的政策口号喊过一阵“迎还二圣”;自金人见赵构没有皇储就意图立钦宗之子在中原为帝动摇其皇位合法性后,岳飞便绝口不再提这四字,并将对徽钦二帝的称呼都改成了“天眷”也即赵构的亲戚,以表明自己坚决支持赵构的立场。



问:岳飞是因为建议立储被赵构疑忌的么?

答:立储在宋朝是个全民可以参与的话题,跟清朝只有皇帝可以拿主意不同。稍微通读过一点宋史的人都会知道,宋朝的皇帝“不举”导致皇储成问题的不是一个两个,所以立储一直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禁忌。宋朝还有两位参与立储的武将——李璋和燕达,不但没什么事儿还荣宠而终。而文臣就更是数不胜数,所以“岳飞参与立储就是找死”这个想法本身就是错的。
岳飞在那个时候建议立储是怎么一回事?
“近牒报:虏酋以丙午元子(注:指宋钦宗之嫡长子赵谌。靖康元年为丙午年,当时宋钦宗立赵谌为太子)入京阙,为朝廷计,莫若正资宗之名,则虏谋沮矣。”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金人要谋立钦宗一系的皇族为傀儡皇帝,以消除南宋的皇帝高宗在北方的号召力。
而高宗当时唯一的软肋,就是他丧失生育能力,无法为皇室传系。如果不尽早确立继承人,那他的地位就岌岌可危。
这个时候,作为高宗嫡系将领的岳飞及时跳出来,通过建议立储,一方面来表明军方对赵构的支持,同时也鲜明地表示和钦宗一系的皇族划清界线,不支持沦为金人的傀儡的他们参与竞争皇位~换句话说,岳飞之所以会建议立储,正是因为他对迎回二圣什么的根本就不感冒。
更何况岳飞只是老老实实上书建议早日立储,比起燕达在皇位尚未确立的关头,上书要求打破祖制,由他带领士兵日夜控制皇宫内门如何?为什么燕达不避这个忌讳?为什么犯了这个忌讳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得到满朝的交口称赞?最后富贵善终?
当然,这在看惯了辫子戏的人眼里未免显得刺眼——“奴才妄言主子家事,死罪啊死罪~”



问:绍兴十年时南宋北伐的形势如何?

答:绍兴十年,女真开国的名臣大将因疾病、战争、内讧等各种原因纷纷调零,女真士兵要么战死要么成了顾惜性命的富家翁,整个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而其汉化程度还不足,在华北根本没有建立稳固的统治。
“河北签人有王山者,言河北无正兵可签只有百姓耳”
——兀术第一次南下攻打顺昌时,后方的基层兵力资源已经见底了。
“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兀术欲签军以抗飞,河北无一人从者。乃叹曰: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
——等到了兀术被岳飞击败后,更加签不到兵了。受重创退回河北后,还得到处救火扑灭太行山两侧的反抗势力.
其他战场,撒离喝被川陕的吴家军压制在凤翔-长安的狭长战线上,后勤生命线受到山西义军的极大威胁;在东线聂儿孛堇倒是勉强能和韩世忠对峙,但江淮的十一万宋军还没投入战场。
基层人力如此,高层更好不到哪去。金军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偏将李凯、崔虎、叶旺等,俱有意降宋。连粘罕的心腹乌陵思谋、兀术的救命恩人韩常都曾打算过投降岳飞。
所以等岳飞撤兵后,兀术用于占领河南州郡的,已经是之前没有兵权的孔彦舟、王伯龙等伪齐降将了,连像样的金军心腹将领都派不出来的地步——兵还是这些兵,只不过换了一批将。
结果就是兀术在淮西断粮,差点被杨沂中、王德这样的二流将领打败。
同时,金国还得对付蒙古的侵袭。
"绍兴九年,女真万户胡沙虎北攻盲骨子,粮尽而还。盲骨子追袭之,至上京之西北,大败其众于海岭。"
金国万户胡沙虎被蒙古人打的大败,都被人欺负到老家上京门口了。
绍兴十年我大金的顶梁柱都是孔彦舟、郦琼、王伯龙、韩常这票降将。
再往后的我大金还得靠契丹和羌族打仗呢,“敌兵易与,十不敌部落七八” 。


问:岳飞是军阀?

答:南宋初年诸位大将谁最听中央的话?岳飞!
岳飞独立成军后一直主动寻求朝廷的任命,并不计代价地履行南宋朝廷的旨意。援守泰州即是一例。当时南宋朝廷任命的所有镇抚使中,只有岳飞严格遵从了命令。其后他带军征讨,无不出于朝廷调遣。绍兴四年,朝廷经商议后认为“知上流利害,无如飞者。”,于是任命岳飞进军襄汉,岳飞奉命前往,其后作战、驻防、屯田,严格遵守命令并接受朝廷的监督,绝无象吴阶当年不请示赵构就砍了四路转运使,韩世忠派人冒充土匪准备截杀金国使节,张俊领兵和韩世忠对打,刘光世多次违诏不战之类的情况。绍兴十年南宋小朝廷收兵权,岳飞并无异议,在三十七八岁这样的壮年退休赋闲了。如果这样的表现是军阀,那么这世上是否还有非军阀的将领存在?


问:岳飞背刺“精忠报国”?


答:错。据《宋史•何铸传》有载“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所刺字应是尽忠报国。元明清小说中提及的精忠报国并无史料依据。



问:岳家军为什么被称为某家军,是私军吗?


答:错。岳飞所率的军队是南宋朝廷的正规军,其称呼曾有变动。例如建炎四年,南宋将自己的正规部队改称为神武军,番号分为前后左中右,岳飞所部的正式名称是“神武后军”;绍兴五年南宋又将神武军改称为行营护军,于是岳飞所部就是“行营后护军”。其余部队情况相同,行营中护军被称为张家军,行营前护军即韩家军、行营左护军是刘家军,行营右护军就是吴家军。这些称呼只是惯称,和部队的所属毫无关系。



问:秦桧有没有陷害岳飞的理由?是不是汉奸?宋体字和秦桧是否有关系?

答:秦桧是金国贵族挞懒纵归,秦桧的亲属如郑亿年等都是伪齐高官,他以此暗示高宗自己有和金人谈判的能力,并且依靠此能力挤掉功勋卓著的赵鼎等人登上相位。而如果南宋的军事力量强大,则秦桧的此种特殊关系决无用武之地,因此他与和议实质为一体两面的存在。绍兴和议时金朝明确规定了秦桧的相位必须得到保证。
宋体字是明代才出现的印刷字体,因明朝工匠贪图宋版的名声,以此聚财,近年有人谣传称为秦桧所创,毫无根据,既无史料记载,也无文献支持。
“必杀飞始可和”,这段靠谱吗?百度了一下有质疑的
议储和宋体字这俩段肯定靠谱
reallancelot 发表于 2015-4-12 09:56
“必杀飞始可和”,这段靠谱吗?百度了一下有质疑的
可以肯定的是杀岳飞肯定是赵构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