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潜规则买单?——论人们为什么反对商业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54:43
谁为潜规则买单?——论人们为什么反对商业税
泪痕春雨
  
  我们前面分析的潜规则事情,你说皇帝知道吗?皇帝自然知道,只是皇帝却不能具体掌握它。因为,凡是能称为潜规则的事,都会涉及很多人,都会有很多人获利。所以,皇帝只能模糊的知道这种事,却无法具体掌握它。
  
  因为,官场的惯例,就是瞒上不瞒下。皇帝处于最上层,大家都知道的事,皇帝反而有可能不知道。更主要的是,就算皇帝知道,也无法掌握具体情况。因为,在相关事情里面,获利的人成千上万;各级官员都参与(谁敢出来坏事?);因为,在相关事情里面,似乎也没有具体的受害者(与自己利益无关,谁会冒着得罪整个官场的危险,去揭露呢?)。普遍存在的潜规则,之所以都难以打破,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更主要的是,皇帝想干涉相关的事情,大家就会把老百姓抬出当挡箭牌。
  
  总而言之,皇帝肯定是听到了某个奸臣怂恿。否则,您怎么可以有这种想法呢?因为,现在您的家里,铺的金、顶的是玉,吃的油、穿的是稠。你怎么还一心想着从老百姓碗里抢东西呢?老百姓现在真的太穷了,所以我们想加税,那就是一种犯罪。
  
  总而言之,老百姓现在真的很穷,真的很穷!所以不能加税了,不能加税了!
  
  什么?您竟然怀疑,政府的税没有逐年长涨,就是因为相关官员一直在下面收黑钱?您这可太冤枉人了,因为,就现在老百姓这种生活水平,我们相关的官员,能为您收到这样多的税,那已经是一种奇迹了。您再逼着官员多收税,肯定要出事的。
  
  您身为皇帝,千万不要总认为,老百姓太有钱了。老百姓能有几个钱?事实上,老百姓连饭也快吃不饱了。皇帝!你也是博古能今的人,你翻开历史书看看,一个这样想问题的皇帝,通常是什么下场?所以,皇帝为了列祖列宗的基业,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你可千万不要产生这种可怕的念头。
  
  后来,
帝国快灭亡呀,有人出来说,现在帝国上下,大大小小的西门庆实在太多了。总而言之,政府只要能让他们申报财产,按比例向他们抽钱,帝国的财政危机马上就解决了。
  
  
帝国官员一听有人敢发表这种耸人听闻的言论。当时就急了,因为这是闻所未闻的事啊!什么大大小小的西门庆遍布全国,我们怎么看不到呢?我们见到的事,却是帝国普遍老百姓连基本的温饱也无法解决;就是偶尔有几个有钱人,也都是靠节俭、勤劳攒了几个辛苦钱,而且家里也没有多少钱。
  
  皇帝!这种妖言惑众的家伙,应该拉出去杀了。因为,这种家伙就是传说中的奸徒,奸臣!
  
  当然了,在发表这种言论时,东林党永远也冲在第一排。因为,相关的言论,永远会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东林党最喜欢说的话,永远都是,皇帝,您应该把家里的私房钱拿出来,如果是这样,帝国的财政危机就可以缓解了。这种话,除了皇帝不爱听,相信谁也爱听。
  
  问题是,皇帝的私房钱有多少?帝国的财政窟窿有多大?他们却永远也懒得分析。最后,许多人一说起明帝国的灭亡,就觉得,皇帝太傻了,只要皇帝把私房钱拿出来,就可以避免帝国灭亡。但是,皇帝就是一毛不拔。其实呢?一个人相信这种观点,那纯粹就是把历史当童话去想。
  
 
 皇帝高高在上,所以听到的总是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最后,皇帝终于听厌了。总而言之,以后有事打报告;没事少扯淡。老子没闲功夫陪你们磨牙。于是,官员们连皇帝的面也见不到了。
  
  万历年间,皇宫接连失了两次大火。失火的原因呢?客观说当然是天干物燥,难免会失火。但是,据隐密的传闻却是,与工部相关的官员、太监,走的黑账太多了,所以需要找个地方消化一下。否则,皇宫大内怎么可能接连失火呢?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种说法,是从哪里看到的?我敢说,如果大明帝国当时有网络,类似的言论肯定会扑天盖地。只是因为,当时的言论被官僚政客们控制着,所以大家看到的永远是官方的说法;民间的说法,只能偶尔在历史书的字缝中隐约看到。当然了,官僚政客们公布的事实真相,到底有多可信,只要长脑袋的人,大约都会知道。当然了,网络上的流言,是不是全是信口胡编,我们也用生活经验,就可以判断一二。
  
  皇宫重建一下,那需要的经额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经过这样一个大工程,相关的黑账,估计都可以填平了。
  
  至于相关经费,皇帝家有的是钱。
  
  问题是,接连两场大火,皇帝也损失了太多的财富。而且重建宫殿,这可不是个小工程,需要的钱太多了。所以,皇帝想从国库提点钱,因为这种事,那纯属意外,而且开销太大,所以国库也应该给皇帝拨点救济款。
  
  问题是,户部官员告诉皇帝。现在国库也穷得揭不开锅呀,所以我们也无能为力啊。话又说回来了,你们家里有的是钱,怎么动不动就想跟国库申请救济呢?堂堂一个皇帝,竟然动不动就向国库申请救济款,您不觉得这太荒唐了吗?
  
  皇帝一看,我操他大爷。真是倒了霉运,怎么接连失两场大火呢?更主要的是,政府也不体恤皇帝的这种艰难。这可怎么办呀?
  
  于是
皇帝就决定开放矿禁,总而言之,开辟一些新的税源。结果一看,虽然政府并没有开放矿禁,但是,社会早就开放了矿禁。换而言之,有开采价值的矿,早就让私人通过收买官员的方式开采光了。而相关的利益,早就让官绅瓜分了。皇帝想从中间分割点利益出来,实在太难了。
  
  最后,皇帝只能以潜规则对潜规则了。总而言之,现在帝国工商业经济大发展,但是官员商人联合起来偷税漏税,每年让国家的税收流失了一大半。
  
  这种事,虽然我无法抓住他们的具体把柄,但是凭我多年的从政经验,这应该是真的。所以,我不妨派太监下去,跟他们分上一杯肉汤。所以,皇帝本来是计划收矿税的,后来却把把手伸入了整个工商业。
  
  一盆子肉汤。多一个人来分,就少一点。
  
  现在,皇帝拿着一个大勺子,跑过来就要舀,这不是坏了规矩吗?关键是,皇帝就是天,这种汤别人可以分,皇帝是绝不可以分的。
  
  因为,皇帝喝开这肉汤,那可要坏事了。因为,皇帝喝得顺口了,没准就会把这个肉盆子端走了。所以,大家一看皇帝这样做事,当时就急了。总而言之,大家前仆后继的、不约而同的用尽各种方法,阻止皇帝也介入相关的利益分配。
  
  税监作为皇帝收取相关利益的直接代表,他们进入地方时,自然也会趁机攫取一部分相关利益。
  
  地方上的大商人、官员通常都也没有什么清白可言(大商人自然都偷税漏税;官员自然都收取黑钱)。在这种背景下,税监作为皇帝收取相关利益的代理人,自然想理直气壮的参与这种利益分配(因为,大商人、官员都是有把柄让他们可以抓)。问题是,皇帝想攫取相关利益,大家尚且不买账,这些太监的要求自然就更不用说了。
  
  于是,最后的结果就是。一方面是税监说相关官员的坏话。总而言之,现在工商业大发展,相关官员都因此肆无忌惮的收黑钱;却让国库的税银不能稳步增长;更不想把相关利益给皇帝分一部分,反而处处阻挠我们替您收黑钱。
  
  另一方面呢?就是官员们说税监们的坏话。总而言之,现在的老百姓生活已困苦不堪了,帝国政府不保护他们的合法利益,反而派出太监来抢他们碗里的饭吃,这实在太过份了。更主要的是,这些税监出来都不干正事,就是祸害老百姓,干扰地方政府的正常工作。
  
  更主要的是,有一件事,您也许不会相信。那就是,这些死太监收十两银子,通常会把九两银子装入腰包,只给您拿回一两银子。而且这种估计,绝对是非常保守的;因为有的太监,收十两银子,常常只会给您拿回二三钱银子,剩下的都装了自己的腰包。所以,您这样做事,只是好过了这些收税的死太监。您这样做事,还不如直接从国库强行提银子。
  
  面对这种内容截然不同的报告,皇帝应该相信谁的呢?
  
  皇帝自然是相信税监们的报告;因为
帝国几百年下来,工商业肯定会有着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帝国的相关的税收,并没有相应的增加,在这种背景下,皇帝一直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官员商人分享这笔利益。现在,皇帝只是想从中间抽取一部分利益,应该不过分吧?!
  
  更主要的是,如果让皇帝相信帝国的官员,真的这样关心老百姓的生活,那还不如让皇帝相信母猪会上树。
  
  问题是,官员们的报告那是如雪片一样飞来,而且内容大同小异。皇帝自然也不敢无视。更主要的是,太监们的道德有多高,皇帝也没有信心。因为,这些家伙到了外面,滥用权力借机发财,那是自然而然的事;如果说这些太监到了下面,不想尽办法贪污受贿,反而让皇帝不敢相信了。
  
 
 皇帝收取矿税的行为,之所以会受到官员们大举抵制。
  
  主要是因为,皇帝这种偶然的行为,有可能会演变为长期的行为,比如,现在说是皇宫失火,重建宫殿缺钱,所以需要从工商业里多收一点税;问题是,这种税收的非常容易,皇帝自然就会借口,把相关税收固定下来。
  
  更主要的是,皇帝的这种私人行为,可以顺利进行;那后来就有可能演变成国家的行为。换而言之,如果有某些奸臣怂恿皇帝,发表种歪理邪说,说什么帝国工商业经过二百多年的大发展,相关的税收应该翻几倍才对。到时,国家财政出现了什么问题,自然就会在工商业上打主意。所以,大家必须防微杜渐。
  
  你别说,大家这种努力没有白费,所以后来帝国财政的窟窿越来越大,也就是一个劲的在农业上打主意,动不动每亩加银几厘,再加几厘,就是不敢打工商业的主意。
  
  从这层意义上,相关的官员与工商业阶层也算有先见之明。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围绕矿税的大吵大闹,明帝国后期解决财政问题时,难免会绕到增加工商业税收的问题上。问题是,在万历皇帝死后,大家都知道这是个禁区。
  
  除了魏忠贤那种恶人,恐怕没有人敢闯入这种禁区。当然了,魏忠贤敢闯入这个禁区,大家也会叫他死无葬身之地的。
  
  因为,
在万历收税的时候,整个社会的舆论沸腾了。总而言之,工商业者太穷了,现在的苛捐杂税,就已把他们逼得快活不下去了。如果再增加税收,他们就没法活下去了。更主要的是,愤怒的工商业者,也曾显示了他们的力量。比如,税监的办公处所不但被砸,比如,税监不断被杀。
  
  用我朝的历史观点,这就是中国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已初具规模的证明;因为当时的资产阶级、工人阶级(虽然只是在萌芽状态),但是他们已开始在政治舞台上显示了他们的力量。当然了,最杰出的工人领袖就是葛成。
  
  面对这种事实,后来的皇帝,在解决财政危机时,自然更不敢在工商业上打主意了。
  
  从某种意义上,万历收矿税的行为,对后面的历史影响绝不可低估。
  
  人们之所以在收矿税的问题上,闹得惊天动地。一方面是因为这是皇帝收的私税,因为它不走国家财政,还是太监系统执行的。所以,人们反对它时,容易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如果这是国家行为,应该会好一点。当然了,也只是应该会好一点。因为,在利益面前一切都很难说。
  
 
 总的来说,相关利益不归国家,就归私人。如果政府控制的相关税收越来越多。商人的利益就会受损(因为,纳的税就会增加);官员的利益就会变少(收的黑钱就会变少)。
  
  更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如果皇帝看到太监的工作效果比官员明显,那帝国相关的税收工作,就会由太监系统负责了。如果是这样,整个官僚系统的损失那可大的去了!
  
  所以,皇帝收矿税的行为一经出现,马上演变成一场规模宏大的,一边倒的抵制风潮。而这种风潮,也让帝国政府以后的工作,陷入了被动之中。
  
  万历是皇帝,税监代表皇帝出镇地方,就因为没有和既得利益集团达成默契合作,马上就成了过街老鼠。
  
  凤阳巡抚、漕运总督李三才为了打击“税监”,竟然让死囚诬陷“税监”的爪牙,通过这种显然是栽赃的、非法的手段往死整这些人。(见《明史、李三才传》)“独三才以气凌之,裁抑其爪牙肆恶者,且密令死囚引为党,辄捕杀之,增为夺气。”
  
  我实在奇怪,李三才对于官场普遍存在的贪污、受贿、欺压百姓的行为,也是如此不择手段的打击吗?如果单纯的去看,李三才对于皇帝宠幸的太监尚且敢如此放肆,对于普通官员、豪族自然更敢如此打击他们了。
  
  问题是,如果我们不是把政治当童话去看,就应该知道李三才除了对“税监”敢如此不择手段的打击外,对于普遍官员存在的不法行为,肯定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因为你打击“税监”,背后有无数人(更主要的上流社会普遍参与的)支持、呐喊;你打击普遍官员、豪门哪可能有这种声势呢?更可况李三才,也不是什么清官。
  
   
如果帝国是一个公司,那皇帝就是老板,官员就是各级经理人。
  
  各级经理人,会通过潜规则获利,那是因为他们不需要为潜规则买单;而潜规则最终的受害者,通常未必是他们。
  
  老板不会参与潜规则,是因为潜规则最后总有人买单,而买单的人通常就是老板;而潜规则最主要的受害者,通常就是公司本身。
  
  作为一个经理人,如果他能把公司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三十的财富,搬到自己名下;还能不受法律追究,他恐怕就会放任公司破产。作为一个经理人,如果他能获得一百万的利益,还能不受法律追究,就是公司损失三百万,甚至一千万,他恐怕也会干的。
  
  但是,作为一个老板,只要是正常人,就绝不会干这种事。
  
  皇帝与官员的关系也是如此的。
  
  潜规则之所以端不上台面,就是因为潜规则总会有人买单的。而许多时候,买单的人就是皇帝和政府。
  
  官员反对矿税,是因为相关的利益,一直都在政府控制之外存在着。对此,我前面已分析了。换而言之,相关利益,本身一直就在官员的主导下进行分配。如果皇帝把手伸进来,对官员的利益没有增加,相反只会让他们的利益受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a30aed0102vooi.html
谁为潜规则买单?——论人们为什么反对商业税
泪痕春雨
  
  我们前面分析的潜规则事情,你说皇帝知道吗?皇帝自然知道,只是皇帝却不能具体掌握它。因为,凡是能称为潜规则的事,都会涉及很多人,都会有很多人获利。所以,皇帝只能模糊的知道这种事,却无法具体掌握它。
  
  因为,官场的惯例,就是瞒上不瞒下。皇帝处于最上层,大家都知道的事,皇帝反而有可能不知道。更主要的是,就算皇帝知道,也无法掌握具体情况。因为,在相关事情里面,获利的人成千上万;各级官员都参与(谁敢出来坏事?);因为,在相关事情里面,似乎也没有具体的受害者(与自己利益无关,谁会冒着得罪整个官场的危险,去揭露呢?)。普遍存在的潜规则,之所以都难以打破,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更主要的是,皇帝想干涉相关的事情,大家就会把老百姓抬出当挡箭牌。
  
  总而言之,皇帝肯定是听到了某个奸臣怂恿。否则,您怎么可以有这种想法呢?因为,现在您的家里,铺的金、顶的是玉,吃的油、穿的是稠。你怎么还一心想着从老百姓碗里抢东西呢?老百姓现在真的太穷了,所以我们想加税,那就是一种犯罪。
  
  总而言之,老百姓现在真的很穷,真的很穷!所以不能加税了,不能加税了!
  
  什么?您竟然怀疑,政府的税没有逐年长涨,就是因为相关官员一直在下面收黑钱?您这可太冤枉人了,因为,就现在老百姓这种生活水平,我们相关的官员,能为您收到这样多的税,那已经是一种奇迹了。您再逼着官员多收税,肯定要出事的。
  
  您身为皇帝,千万不要总认为,老百姓太有钱了。老百姓能有几个钱?事实上,老百姓连饭也快吃不饱了。皇帝!你也是博古能今的人,你翻开历史书看看,一个这样想问题的皇帝,通常是什么下场?所以,皇帝为了列祖列宗的基业,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你可千万不要产生这种可怕的念头。
  
  后来,
帝国快灭亡呀,有人出来说,现在帝国上下,大大小小的西门庆实在太多了。总而言之,政府只要能让他们申报财产,按比例向他们抽钱,帝国的财政危机马上就解决了。
  
  
帝国官员一听有人敢发表这种耸人听闻的言论。当时就急了,因为这是闻所未闻的事啊!什么大大小小的西门庆遍布全国,我们怎么看不到呢?我们见到的事,却是帝国普遍老百姓连基本的温饱也无法解决;就是偶尔有几个有钱人,也都是靠节俭、勤劳攒了几个辛苦钱,而且家里也没有多少钱。
  
  皇帝!这种妖言惑众的家伙,应该拉出去杀了。因为,这种家伙就是传说中的奸徒,奸臣!
  
  当然了,在发表这种言论时,东林党永远也冲在第一排。因为,相关的言论,永远会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东林党最喜欢说的话,永远都是,皇帝,您应该把家里的私房钱拿出来,如果是这样,帝国的财政危机就可以缓解了。这种话,除了皇帝不爱听,相信谁也爱听。
  
  问题是,皇帝的私房钱有多少?帝国的财政窟窿有多大?他们却永远也懒得分析。最后,许多人一说起明帝国的灭亡,就觉得,皇帝太傻了,只要皇帝把私房钱拿出来,就可以避免帝国灭亡。但是,皇帝就是一毛不拔。其实呢?一个人相信这种观点,那纯粹就是把历史当童话去想。
  
 
 皇帝高高在上,所以听到的总是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最后,皇帝终于听厌了。总而言之,以后有事打报告;没事少扯淡。老子没闲功夫陪你们磨牙。于是,官员们连皇帝的面也见不到了。
  
  万历年间,皇宫接连失了两次大火。失火的原因呢?客观说当然是天干物燥,难免会失火。但是,据隐密的传闻却是,与工部相关的官员、太监,走的黑账太多了,所以需要找个地方消化一下。否则,皇宫大内怎么可能接连失火呢?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种说法,是从哪里看到的?我敢说,如果大明帝国当时有网络,类似的言论肯定会扑天盖地。只是因为,当时的言论被官僚政客们控制着,所以大家看到的永远是官方的说法;民间的说法,只能偶尔在历史书的字缝中隐约看到。当然了,官僚政客们公布的事实真相,到底有多可信,只要长脑袋的人,大约都会知道。当然了,网络上的流言,是不是全是信口胡编,我们也用生活经验,就可以判断一二。
  
  皇宫重建一下,那需要的经额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经过这样一个大工程,相关的黑账,估计都可以填平了。
  
  至于相关经费,皇帝家有的是钱。
  
  问题是,接连两场大火,皇帝也损失了太多的财富。而且重建宫殿,这可不是个小工程,需要的钱太多了。所以,皇帝想从国库提点钱,因为这种事,那纯属意外,而且开销太大,所以国库也应该给皇帝拨点救济款。
  
  问题是,户部官员告诉皇帝。现在国库也穷得揭不开锅呀,所以我们也无能为力啊。话又说回来了,你们家里有的是钱,怎么动不动就想跟国库申请救济呢?堂堂一个皇帝,竟然动不动就向国库申请救济款,您不觉得这太荒唐了吗?
  
  皇帝一看,我操他大爷。真是倒了霉运,怎么接连失两场大火呢?更主要的是,政府也不体恤皇帝的这种艰难。这可怎么办呀?
  
  于是
皇帝就决定开放矿禁,总而言之,开辟一些新的税源。结果一看,虽然政府并没有开放矿禁,但是,社会早就开放了矿禁。换而言之,有开采价值的矿,早就让私人通过收买官员的方式开采光了。而相关的利益,早就让官绅瓜分了。皇帝想从中间分割点利益出来,实在太难了。
  
  最后,皇帝只能以潜规则对潜规则了。总而言之,现在帝国工商业经济大发展,但是官员商人联合起来偷税漏税,每年让国家的税收流失了一大半。
  
  这种事,虽然我无法抓住他们的具体把柄,但是凭我多年的从政经验,这应该是真的。所以,我不妨派太监下去,跟他们分上一杯肉汤。所以,皇帝本来是计划收矿税的,后来却把把手伸入了整个工商业。
  
  一盆子肉汤。多一个人来分,就少一点。
  
  现在,皇帝拿着一个大勺子,跑过来就要舀,这不是坏了规矩吗?关键是,皇帝就是天,这种汤别人可以分,皇帝是绝不可以分的。
  
  因为,皇帝喝开这肉汤,那可要坏事了。因为,皇帝喝得顺口了,没准就会把这个肉盆子端走了。所以,大家一看皇帝这样做事,当时就急了。总而言之,大家前仆后继的、不约而同的用尽各种方法,阻止皇帝也介入相关的利益分配。
  
  税监作为皇帝收取相关利益的直接代表,他们进入地方时,自然也会趁机攫取一部分相关利益。
  
  地方上的大商人、官员通常都也没有什么清白可言(大商人自然都偷税漏税;官员自然都收取黑钱)。在这种背景下,税监作为皇帝收取相关利益的代理人,自然想理直气壮的参与这种利益分配(因为,大商人、官员都是有把柄让他们可以抓)。问题是,皇帝想攫取相关利益,大家尚且不买账,这些太监的要求自然就更不用说了。
  
  于是,最后的结果就是。一方面是税监说相关官员的坏话。总而言之,现在工商业大发展,相关官员都因此肆无忌惮的收黑钱;却让国库的税银不能稳步增长;更不想把相关利益给皇帝分一部分,反而处处阻挠我们替您收黑钱。
  
  另一方面呢?就是官员们说税监们的坏话。总而言之,现在的老百姓生活已困苦不堪了,帝国政府不保护他们的合法利益,反而派出太监来抢他们碗里的饭吃,这实在太过份了。更主要的是,这些税监出来都不干正事,就是祸害老百姓,干扰地方政府的正常工作。
  
  更主要的是,有一件事,您也许不会相信。那就是,这些死太监收十两银子,通常会把九两银子装入腰包,只给您拿回一两银子。而且这种估计,绝对是非常保守的;因为有的太监,收十两银子,常常只会给您拿回二三钱银子,剩下的都装了自己的腰包。所以,您这样做事,只是好过了这些收税的死太监。您这样做事,还不如直接从国库强行提银子。
  
  面对这种内容截然不同的报告,皇帝应该相信谁的呢?
  
  皇帝自然是相信税监们的报告;因为
帝国几百年下来,工商业肯定会有着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帝国的相关的税收,并没有相应的增加,在这种背景下,皇帝一直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官员商人分享这笔利益。现在,皇帝只是想从中间抽取一部分利益,应该不过分吧?!
  
  更主要的是,如果让皇帝相信帝国的官员,真的这样关心老百姓的生活,那还不如让皇帝相信母猪会上树。
  
  问题是,官员们的报告那是如雪片一样飞来,而且内容大同小异。皇帝自然也不敢无视。更主要的是,太监们的道德有多高,皇帝也没有信心。因为,这些家伙到了外面,滥用权力借机发财,那是自然而然的事;如果说这些太监到了下面,不想尽办法贪污受贿,反而让皇帝不敢相信了。
  
 
 皇帝收取矿税的行为,之所以会受到官员们大举抵制。
  
  主要是因为,皇帝这种偶然的行为,有可能会演变为长期的行为,比如,现在说是皇宫失火,重建宫殿缺钱,所以需要从工商业里多收一点税;问题是,这种税收的非常容易,皇帝自然就会借口,把相关税收固定下来。
  
  更主要的是,皇帝的这种私人行为,可以顺利进行;那后来就有可能演变成国家的行为。换而言之,如果有某些奸臣怂恿皇帝,发表种歪理邪说,说什么帝国工商业经过二百多年的大发展,相关的税收应该翻几倍才对。到时,国家财政出现了什么问题,自然就会在工商业上打主意。所以,大家必须防微杜渐。
  
  你别说,大家这种努力没有白费,所以后来帝国财政的窟窿越来越大,也就是一个劲的在农业上打主意,动不动每亩加银几厘,再加几厘,就是不敢打工商业的主意。
  
  从这层意义上,相关的官员与工商业阶层也算有先见之明。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围绕矿税的大吵大闹,明帝国后期解决财政问题时,难免会绕到增加工商业税收的问题上。问题是,在万历皇帝死后,大家都知道这是个禁区。
  
  除了魏忠贤那种恶人,恐怕没有人敢闯入这种禁区。当然了,魏忠贤敢闯入这个禁区,大家也会叫他死无葬身之地的。
  
  因为,
在万历收税的时候,整个社会的舆论沸腾了。总而言之,工商业者太穷了,现在的苛捐杂税,就已把他们逼得快活不下去了。如果再增加税收,他们就没法活下去了。更主要的是,愤怒的工商业者,也曾显示了他们的力量。比如,税监的办公处所不但被砸,比如,税监不断被杀。
  
  用我朝的历史观点,这就是中国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已初具规模的证明;因为当时的资产阶级、工人阶级(虽然只是在萌芽状态),但是他们已开始在政治舞台上显示了他们的力量。当然了,最杰出的工人领袖就是葛成。
  
  面对这种事实,后来的皇帝,在解决财政危机时,自然更不敢在工商业上打主意了。
  
  从某种意义上,万历收矿税的行为,对后面的历史影响绝不可低估。
  
  人们之所以在收矿税的问题上,闹得惊天动地。一方面是因为这是皇帝收的私税,因为它不走国家财政,还是太监系统执行的。所以,人们反对它时,容易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如果这是国家行为,应该会好一点。当然了,也只是应该会好一点。因为,在利益面前一切都很难说。
  
 
 总的来说,相关利益不归国家,就归私人。如果政府控制的相关税收越来越多。商人的利益就会受损(因为,纳的税就会增加);官员的利益就会变少(收的黑钱就会变少)。
  
  更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如果皇帝看到太监的工作效果比官员明显,那帝国相关的税收工作,就会由太监系统负责了。如果是这样,整个官僚系统的损失那可大的去了!
  
  所以,皇帝收矿税的行为一经出现,马上演变成一场规模宏大的,一边倒的抵制风潮。而这种风潮,也让帝国政府以后的工作,陷入了被动之中。
  
  万历是皇帝,税监代表皇帝出镇地方,就因为没有和既得利益集团达成默契合作,马上就成了过街老鼠。
  
  凤阳巡抚、漕运总督李三才为了打击“税监”,竟然让死囚诬陷“税监”的爪牙,通过这种显然是栽赃的、非法的手段往死整这些人。(见《明史、李三才传》)“独三才以气凌之,裁抑其爪牙肆恶者,且密令死囚引为党,辄捕杀之,增为夺气。”
  
  我实在奇怪,李三才对于官场普遍存在的贪污、受贿、欺压百姓的行为,也是如此不择手段的打击吗?如果单纯的去看,李三才对于皇帝宠幸的太监尚且敢如此放肆,对于普通官员、豪族自然更敢如此打击他们了。
  
  问题是,如果我们不是把政治当童话去看,就应该知道李三才除了对“税监”敢如此不择手段的打击外,对于普遍官员存在的不法行为,肯定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因为你打击“税监”,背后有无数人(更主要的上流社会普遍参与的)支持、呐喊;你打击普遍官员、豪门哪可能有这种声势呢?更可况李三才,也不是什么清官。
  
   
如果帝国是一个公司,那皇帝就是老板,官员就是各级经理人。
  
  各级经理人,会通过潜规则获利,那是因为他们不需要为潜规则买单;而潜规则最终的受害者,通常未必是他们。
  
  老板不会参与潜规则,是因为潜规则最后总有人买单,而买单的人通常就是老板;而潜规则最主要的受害者,通常就是公司本身。
  
  作为一个经理人,如果他能把公司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三十的财富,搬到自己名下;还能不受法律追究,他恐怕就会放任公司破产。作为一个经理人,如果他能获得一百万的利益,还能不受法律追究,就是公司损失三百万,甚至一千万,他恐怕也会干的。
  
  但是,作为一个老板,只要是正常人,就绝不会干这种事。
  
  皇帝与官员的关系也是如此的。
  
  潜规则之所以端不上台面,就是因为潜规则总会有人买单的。而许多时候,买单的人就是皇帝和政府。
  
  官员反对矿税,是因为相关的利益,一直都在政府控制之外存在着。对此,我前面已分析了。换而言之,相关利益,本身一直就在官员的主导下进行分配。如果皇帝把手伸进来,对官员的利益没有增加,相反只会让他们的利益受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a30aed0102voo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