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战斗轰炸机和多用途战斗机的看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42:23
       战斗机的多用途化在二战时就已经开始出现了,美军的P40,P47,F6F,F4U等战斗机挂着”石头“玩“打地鼠”游戏。
       二战结束后,战机步入了喷气时代。至70年代末航电技术取得重大发展前,被投入使用的战斗轰炸机有F-100D(其完全战斗轰炸机化,设计上没有向空优能力让步)、F-105、F-111、Su-7/17/20/22、Su-24等。其中F-100D、Su-7/17/20/22等是从空优战斗机发展而来的,具体名称分别叫做F-100战斗轰炸构型和Su-7战斗轰炸型,而F-105、F-111、Su-24等则是专门作为战斗轰炸机设计的。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首要任务是对地攻击,次要的空战能力相较于同时期的司职空优型则显得不足(F-111甚至直接取消)。同时间段内,具备对面攻击能力的战斗机则有F-80、F-84、F-100C、F-86F/H(其实也叫做F-86战斗轰炸构型,同理F-100C也是。但他们两者的改造是在保留原有对空能力的前提下进行的)、F-4、F-14A(VFX里要求能够携带炸弹执行CAS任务,格鲁曼也满足了海军的要求。当然,处于消费比和防空压力,美国海军在冷战期间没这么干过)、早期型F-16A/B。它们的特点是首要任务是空优,次要是对地能力,还有带了”石头“能玩”砸地鼠“,丢了”石头“能玩格斗。 这个阶段的一般化特点是”专款专用,这就会导致一个显现的出现,要想玩“砸地鼠”游戏,还要玩得66的,那就要增加各种专用设备,加强机身结构。这就会导致机身增重并且挤占空战设备,进而降低空优能力。所以这个阶段我个人认为战斗轰炸机和多用途战斗机的区别就在于其任务侧重点或者说设计重心是空优还是对面。
      70年代末期,美国海军本打算采购F-18和A-18两个型号的战机分别取代F-4并辅助F-14和取代A-4,A-7并辅助A-6,但是进过研究发现,得益于航电技术的发展,玻璃座舱的采用,可以轻松的在空空和空地任务之间切换以实现“一机多能”的美好愿望。于是乎,合二为一、史无前例、标新立异的F/A-18编号就此诞生了。我个人认为这标志着以前战轰和多用途战斗机上存在的“顾此失彼”现象消失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战机没了取舍,只是主次任分界线显得模糊化或者说主次任务能力差距减小到了很小的地步。自此之后,F-16的改进,F-15E的诞生,台风,阵风等的设计都遵从了F/A-18的思路。没有了“专款专用”现象后,新设计的战斗机在多用途能力上增加得更容易且不会影响其空优能力,现有战机的多用途化改进上也简单的多。我个人认为这意味以前分明的战轰和多用途战机概念现在已经统一了。
       当然,以上仅是我个人见解,欢迎大家理性讨论。       战斗机的多用途化在二战时就已经开始出现了,美军的P40,P47,F6F,F4U等战斗机挂着”石头“玩“打地鼠”游戏。
       二战结束后,战机步入了喷气时代。至70年代末航电技术取得重大发展前,被投入使用的战斗轰炸机有F-100D(其完全战斗轰炸机化,设计上没有向空优能力让步)、F-105、F-111、Su-7/17/20/22、Su-24等。其中F-100D、Su-7/17/20/22等是从空优战斗机发展而来的,具体名称分别叫做F-100战斗轰炸构型和Su-7战斗轰炸型,而F-105、F-111、Su-24等则是专门作为战斗轰炸机设计的。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首要任务是对地攻击,次要的空战能力相较于同时期的司职空优型则显得不足(F-111甚至直接取消)。同时间段内,具备对面攻击能力的战斗机则有F-80、F-84、F-100C、F-86F/H(其实也叫做F-86战斗轰炸构型,同理F-100C也是。但他们两者的改造是在保留原有对空能力的前提下进行的)、F-4、F-14A(VFX里要求能够携带炸弹执行CAS任务,格鲁曼也满足了海军的要求。当然,处于消费比和防空压力,美国海军在冷战期间没这么干过)、早期型F-16A/B。它们的特点是首要任务是空优,次要是对地能力,还有带了”石头“能玩”砸地鼠“,丢了”石头“能玩格斗。 这个阶段的一般化特点是”专款专用,这就会导致一个显现的出现,要想玩“砸地鼠”游戏,还要玩得66的,那就要增加各种专用设备,加强机身结构。这就会导致机身增重并且挤占空战设备,进而降低空优能力。所以这个阶段我个人认为战斗轰炸机和多用途战斗机的区别就在于其任务侧重点或者说设计重心是空优还是对面。
      70年代末期,美国海军本打算采购F-18和A-18两个型号的战机分别取代F-4并辅助F-14和取代A-4,A-7并辅助A-6,但是进过研究发现,得益于航电技术的发展,玻璃座舱的采用,可以轻松的在空空和空地任务之间切换以实现“一机多能”的美好愿望。于是乎,合二为一、史无前例、标新立异的F/A-18编号就此诞生了。我个人认为这标志着以前战轰和多用途战斗机上存在的“顾此失彼”现象消失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战机没了取舍,只是主次任分界线显得模糊化或者说主次任务能力差距减小到了很小的地步。自此之后,F-16的改进,F-15E的诞生,台风,阵风等的设计都遵从了F/A-18的思路。没有了“专款专用”现象后,新设计的战斗机在多用途能力上增加得更容易且不会影响其空优能力,现有战机的多用途化改进上也简单的多。我个人认为这意味以前分明的战轰和多用途战机概念现在已经统一了。
       当然,以上仅是我个人见解,欢迎大家理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