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巅峰时代的悲歌——从海军纪念日到郑和下西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17:42

    今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同时也是新中国海军成立纪念日。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66年前,1949年4月23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一个旧时代宣告结束,就在同一天,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成立,从此,这一天就被当做人民海军的生日。60多年来,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经一江山岛战役、崇武海战、西沙海战、南沙3.14海战等一系列战火的洗礼,逐步成长为一支守卫国家海防的强大力量。今天的中国海军,已发展成为由潜艇、水面舰艇、航空兵、陆战队和岸防部队五大兵种构成,拥有23.5万人,下辖北海、东海和南海3个舰队,并具有核常兼备的双重作战能力的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战略支撑,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但是,我们也不该忘记,就在100多年前,西方列强正是以海洋为突破口,一次次仅凭数十条战船、数千人军队就可在我长达上万公里的海岸线上随意登陆,烧杀抢掠,如入无人,而彼时大清帝国还算强悍的绿营陆军却只能望洋兴叹,束手无策,这是一个有海无防国家的悲哀……
    让我们再把时间追溯到600多年前,1405年的7月(明永乐三年),郑和首次出使西洋,在随后的28年间,这支由208艘船舶和2.78万人组成的强悍舰队,以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和开放进取、海纳百川的胸怀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创举,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就时间而言,比哥伦布到达美洲早87年,比达.迦玛抵达印度早92年,比麦哲伦穿越大西洋早114年。据史料记载,郑和每次远航,都是万人出征、百舸齐发,其规模之庞大、组织之严密、装备之精良、气势之旺盛,让亚洲任何一个国家乃至所有欧洲国家的海军联合起来都“无与匹敌”。而后来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的船队只有几条船,最多不过20条船。但可悲的是,西方人通过航海,带去坚船利炮,实现开疆拓土,而我们仅仅满足了“中央帝国”的虚荣心,散布了“皇恩浩荡”,除此之外,一无所获。难怪梁启超先生曾哀叹:“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之达•伽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在如此抢占先机的情况下错失“大航海时代”呢?笔者以为,应该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太烧钱。据明史记载,郑和宝船长约44.4丈,宽约18.6丈。按现在的比例测算,大概100多米长,30多米宽。那么可以断定,郑和的船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先进的。但建造如此巨大的船,必定代价不菲,而且每次出航,动辄上万人相随,后勤补给体量重大,船上还载有贵重物品向沿途各国免费散发。如此这般,多达7次,即便是当时富庶的大明王朝,也被折腾的国库空虚。以至于明王朝后来不再支持类似的航海行动,更导致朝廷颁布禁海令和禁造海船令,郑和下西洋的海图也被烧毁。
    第二,太虚荣。如前文所述,郑和七下西洋,给沿途各国送去大量的金银、丝绸、瓷器,散播了大明王朝的皇恩浩荡,换回来的仅仅是一些国家对当时明王朝的一种朝拜,一种敬仰。用经济学角度来分析,这无疑是亏本生意,因为朝拜与敬仰并不能拿来当饭吃。退一步来说,即便当时我们不像西方国家那样通过掠夺当地资源来发家致富,如果仅仅实现“以货易货”的正常贸易,也能达到航海行动的收支平衡,不至于拖累国家出现严重财政赤字。但历史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天朝上国”的强烈虚荣心作祟,使千载难逢的历史良机变成了“散财童子”出国游!
    第三,太短视。千百年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均以陆上大国自居,无不视海洋为蛮夷之地,这就造成了我们自古以来“海洋意识”的缺失。所以,即使是像郑和这般航海大师,也不可能穿越他当时的历史局限,更不可能产生马汉那样的“海权论”观点。但正是这种意识的缺失,使当时大规模的航海行动未能持续下去,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更可称作是巅峰时代的悲歌!


原创作品,一家之言,欢迎讨论
    今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同时也是新中国海军成立纪念日。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66年前,1949年4月23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一个旧时代宣告结束,就在同一天,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成立,从此,这一天就被当做人民海军的生日。60多年来,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经一江山岛战役、崇武海战、西沙海战、南沙3.14海战等一系列战火的洗礼,逐步成长为一支守卫国家海防的强大力量。今天的中国海军,已发展成为由潜艇、水面舰艇、航空兵、陆战队和岸防部队五大兵种构成,拥有23.5万人,下辖北海、东海和南海3个舰队,并具有核常兼备的双重作战能力的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战略支撑,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但是,我们也不该忘记,就在100多年前,西方列强正是以海洋为突破口,一次次仅凭数十条战船、数千人军队就可在我长达上万公里的海岸线上随意登陆,烧杀抢掠,如入无人,而彼时大清帝国还算强悍的绿营陆军却只能望洋兴叹,束手无策,这是一个有海无防国家的悲哀……
    让我们再把时间追溯到600多年前,1405年的7月(明永乐三年),郑和首次出使西洋,在随后的28年间,这支由208艘船舶和2.78万人组成的强悍舰队,以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概和开放进取、海纳百川的胸怀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创举,足迹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就时间而言,比哥伦布到达美洲早87年,比达.迦玛抵达印度早92年,比麦哲伦穿越大西洋早114年。据史料记载,郑和每次远航,都是万人出征、百舸齐发,其规模之庞大、组织之严密、装备之精良、气势之旺盛,让亚洲任何一个国家乃至所有欧洲国家的海军联合起来都“无与匹敌”。而后来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的船队只有几条船,最多不过20条船。但可悲的是,西方人通过航海,带去坚船利炮,实现开疆拓土,而我们仅仅满足了“中央帝国”的虚荣心,散布了“皇恩浩荡”,除此之外,一无所获。难怪梁启超先生曾哀叹:“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之达•伽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在如此抢占先机的情况下错失“大航海时代”呢?笔者以为,应该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太烧钱。据明史记载,郑和宝船长约44.4丈,宽约18.6丈。按现在的比例测算,大概100多米长,30多米宽。那么可以断定,郑和的船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先进的。但建造如此巨大的船,必定代价不菲,而且每次出航,动辄上万人相随,后勤补给体量重大,船上还载有贵重物品向沿途各国免费散发。如此这般,多达7次,即便是当时富庶的大明王朝,也被折腾的国库空虚。以至于明王朝后来不再支持类似的航海行动,更导致朝廷颁布禁海令和禁造海船令,郑和下西洋的海图也被烧毁。
    第二,太虚荣。如前文所述,郑和七下西洋,给沿途各国送去大量的金银、丝绸、瓷器,散播了大明王朝的皇恩浩荡,换回来的仅仅是一些国家对当时明王朝的一种朝拜,一种敬仰。用经济学角度来分析,这无疑是亏本生意,因为朝拜与敬仰并不能拿来当饭吃。退一步来说,即便当时我们不像西方国家那样通过掠夺当地资源来发家致富,如果仅仅实现“以货易货”的正常贸易,也能达到航海行动的收支平衡,不至于拖累国家出现严重财政赤字。但历史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天朝上国”的强烈虚荣心作祟,使千载难逢的历史良机变成了“散财童子”出国游!
    第三,太短视。千百年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均以陆上大国自居,无不视海洋为蛮夷之地,这就造成了我们自古以来“海洋意识”的缺失。所以,即使是像郑和这般航海大师,也不可能穿越他当时的历史局限,更不可能产生马汉那样的“海权论”观点。但正是这种意识的缺失,使当时大规模的航海行动未能持续下去,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更可称作是巅峰时代的悲歌!


原创作品,一家之言,欢迎讨论
典型的马后炮的文章
明朝江南大把走私跑海的豪强大族,
以前看过一个观点,郑和舰队是挣钱的,

明成祖疏通大运河,营建并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修永乐全书,,多次出征漠北,出征安南,那样不要花大钱?

光靠税收够吗?
xgh00 发表于 2015-4-23 21:27
以前看过一个观点,郑和舰队是挣钱的,

明成祖疏通大运河,营建并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修永乐全书,, ...
碰到这样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你觉得能够吗?
偷偷的猫 发表于 2015-4-23 20:49
典型的马后炮的文章
明朝江南大把走私跑海的豪强大族,
哥们,感情你可以穿越到明朝以前,提前写出这样的文章!那真牛!


是因为东林党和清流把持朝政,同时南方士大夫把持海运贸易,其家族在京官员聒噪朝廷禁海,其实禁的是国家海运,方便其私人掌控海疆,然而家族势力毕竟没有国家势力集中,无法与西班牙和葡萄牙舰队抗衡,逐渐失去海权而导致国家是整体封闭落后。
晋亡于士大夫,宋亡于清流书生,明亡于东林党,而这三朝亡后,民族都被外族统治,所以国朝千万小心公知精英啊!望朝廷听臣微志,再拜以闻!

是因为东林党和清流把持朝政,同时南方士大夫把持海运贸易,其家族在京官员聒噪朝廷禁海,其实禁的是国家海运,方便其私人掌控海疆,然而家族势力毕竟没有国家势力集中,无法与西班牙和葡萄牙舰队抗衡,逐渐失去海权而导致国家是整体封闭落后。
晋亡于士大夫,宋亡于清流书生,明亡于东林党,而这三朝亡后,民族都被外族统治,所以国朝千万小心公知精英啊!望朝廷听臣微志,再拜以闻!
大义灭亲顾顺章 发表于 2015-4-23 21:54
是因为东林党和清流把持朝政,同时南方士大夫把持海运贸易,其家族在京官员聒噪朝廷禁海,其实禁的是国家海 ...
这也是一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