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太行山上》看阿部规秀之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7:56:38


影片《太行山上》的最后高潮,就是黄土岭战斗。阿部规秀中将是中共武装力量在抗战中击毙的军衔最高的日军将领,并且阿部在日本军界还久负盛名,因而此一战绩在当年是相当的轰动。工藤俊作饰演的“名将之花”凋谢在了太行山上,也寓示着日本侵略者的最终失败。

阿部规秀是日本陆军将领的“摇篮”陆军士官学校第19期步兵科毕业,进入陆军服役后曾历任步兵第32联队副官、第8师团副官、第18师团参谋、仙台陆军教导学校学生队队长等职。1933年8月升为步兵大佐,1935年8月升任第8师团第16旅团第32联队联队长。1937年8月2日,晋升为陆军少将,并升任关东军第1师团第1旅团旅团长,这就是影片《太行山上》开始时他担任的职位。阿部规秀狂热好战,是少壮派军官中的积极分子,还参与过组织“二二六兵变”的极端行动。他在察南晋北与中国军队交过手,表现不凡。其对苏蒙军也很有研究,提出了对苏蒙军作战的若干战术方针,深受日本军界瞩目。一时间阿部规秀被认为是擅长运用“新战术”的“俊才”和“山地战”专家,并享有了“名将之花”的盛誉。

1939年6月1日,阿部规秀调任华北方面军驻蒙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旅团长。这个独立混成第2旅团的前任旅团长也很有名,常冈宽治少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军战史都记载八路军第120师359旅部队于1938年10月28日在山西广灵县邵家庄伏击战中击毙了日军少将常冈宽治,说的就是上边这位旅团长。不过从战后日本出版的《陆海军将官人事总览》一书中能查到,常冈宽治于1939年3月9日任留守第9师团长,1945年4月1日任由良要塞司令官,1948年8月15日死亡。而当年被称为是击毙了常冈宽治的八路军第120师359旅719团1营教导员彭清云(开国少将),也在1979年刊登于《光明日报》上的一篇文章中改称,是亲手操枪“击中”了一名日军胖军官,事后据情报得知此人就是日军北线指挥官独立混成第2旅团旅团长常冈宽治少将。另有资料显示,常冈宽治是在此战中负了重伤,而并没有死。由此可见,彭清云当年应该是打伤了常冈宽治,但未能将其击毙。

1939年后,日军重点加强了对华北中共武装力量的围剿扫荡。就是在这种形势下,阿部规秀被从关东军调到华北任职,显然日军大本营对这位“山地战”专家寄予了厚望。同年10月2日,阿部规秀被晋升为陆军中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阿部规秀并没有像其他日军高级将领那样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又接着上陆军大学校深造,而是直接进入了陆军服役。以这种品级的资历,短短两年间就从大佐升到了中将,这在日本军界是不多见的。而日军中的旅团长一般是少将,阿部以中将军衔担任旅团长,这在日本军界也是不多见的。不久裕仁天皇就特颁“旨意”将他调回国担任侍从武官,这既是一种爱惜人才的崇高荣誉,也可能有使其摆脱尴尬职务状态之意。不过,此时阿部规秀已踏上了扫荡八路军的征程,再也回不来了。影片中寺内寿一跑到张家口盛赞阿部规秀,并激励他讨伐八路军聂荣臻部能“马到成功”,也可见阿部规秀的军中人气。不过,真实历史上的寺内寿一于1938年底已离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回国出任了军事参议官。其后由杉山元大将担任了10个月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从1939年9月12日起,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则由多田骏中将接任。影片中的宴席上还出现了板垣征四郎,而真实历史上的板垣此时已是新成立的中国派遣军(日语称支那派遣军,是除关东军外驻中国的最高级军事集团)总参谋长,职级上要高于华北方面军。因而,影片中寺内寿一、板垣征四郎和阿部规秀等人同堂举杯庆贺的场面也就不可能出现了。

1939年9月下旬,贺龙、关向应率八路军第120师主力离开冀中转移到冀西山区阜平地区(属晋察冀边区的北岳区)休整。在日军中素有“才智过人”、“反游击战专家”之誉的华北方面军独立混成第8旅团旅团长水原义重少将闻讯后,决心先发制人消灭贺龙所部。于是他调集了所部独立步兵第31大队及伪军共1500余人,由谷见指挥官率领,从灵寿县城出发向晋察冀边区重镇陈庄进犯。陈庄以西不远就是边区政府和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因而这里成了日军每次扫荡的首要目标。贺龙、关向应接到报告后,当即摆开兵力在敌必经之路上设伏。然而水原十分狡猾,命令部队与八路军发生接触后就不再前进,打了一天后又指挥部队向灵寿县城回撤。实际上他是以少量兵力明走吸引八路军主力,而以谷见的大队人马绕小路偷偷奔袭陈庄。结果一举成功,占领了陈庄。然而,贺龙早有准备,已命令陈庄的党政军机关提前撤离,日伪军占领的是一座空城。贺龙判断谷见所部在陈庄不敢久留,必要回撤,因而调集主力迅速赶到陈庄外围设伏。经过几轮斗智斗勇后,终于成功截住了从陈庄逃跑的谷见部队,随即发起围歼。经过3昼夜激战将这股日伪军歼灭,共歼敌千余人,击毙谷见指挥官和独立步兵第31大队大队长田中省三郎大佐(后被追晋为少将)等军官,水原在率部来援时也被打成重伤。陈庄一战影响很大,蒋介石、程潜、卫立煌等人都给贺龙发来了贺电。不过,我军战史上长期称在此战中击毙了水原本人,这是不确的。据日本的《华北治安战》等战史资料记载,水原在一年后的百团大战时还担任了石太线的守备任务,指挥部队与八路军进行了战斗。1945年时,水原已任关东军第一方面军第3军第128师团师团长,驻防于延边地区。

南线的水原部队大败而归后,北线坐镇张家口的阿部规秀急了,决心指挥所属部队出击,坚决扳回一城。他计划以自己的独立混成第2旅团为主攻部队,对河北涞源以南以阜平为活动中心的八路军晋察冀边区北岳分区实施打击,同时要求第110团从东侧的保定方向向唐县地区进攻配合其作战。这次攻势被称为“涞源南方地区讨伐战”,我军战史则称之为日军的“冬季大扫荡”。就在部队集结完毕之时,1939年10月25日,阿部规秀接到了天皇命他回国担任侍从武官的旨意。阿部规秀决定打个胜仗再回国,那样脸上也有光彩。他率领讨伐部队在百余辆汽车输送下进驻涞源县城,并于10月31日按计划发起了进攻。

日军的作战习惯是走大路不走小路,走近路不走远路。从涞源县城向南的道路主要有东西两条,因而阿部规秀也将讨伐部队分为东西两路:东路由辻村宪吉大佐指挥独立步兵第1大队主力500余人,经过长城白石口向银坊镇攻击;西路堤纠中佐指挥独立步兵第4大队主力经过长城插箭岭南下,向倒马关攻击;阿部亲率独立步兵第3大队在涞源接应,并命令独立步兵第2、第5大队向涞源靠拢作为预备队。在东侧配合作战的桑木崇明第110师团向唐县、完县地区进攻,但该部前进速度非常缓慢,远远落后于阿部规秀所部。阿部规秀建功心切,遂不等东侧友邻部队协同,就指挥所部大举南下了。

阿部规秀之所以成为被日本军界称道的“名将之花”,还是很有些手段的。他认为要击败敌人必先夺其意志,实施治安战时要断绝敌人依赖的地方组织基础。于是他的部队在打仗时不要俘虏,抓到的敌人全部杀光。讨伐敌人的根据地时实行严格的“三光政策”,不留给能对敌人提供食宿援助和通风报信的后患。对于手下任何一个作战时未接到命令而后退的士兵,给予的惩罚是烧死、分尸(日本人认为这样灵魂将不能回归),并不许其自杀,手段非常残忍。在进行治安战时,采取以分散对分散,以游击对游击的战术,与中共军队擅长的剿匪战术非常相似,也取得了一些胜绩。影片中表现了阿部规秀在上述几个方面的“特色”,给观众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接到敌情报告后,立即向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作了汇报。杨成武根据东路辻村宪吉大佐的独立步兵第1大队兵力不满员,加上是新近从灵丘调到涞源而不熟悉当地地形的情况,建议先打东路之路。当时聂荣臻等军区领导干部与第120师的贺龙、关向应等人都已从阜平来到了东边的唐县,准备参加晋察冀边区成立两周年纪念大会。聂荣臻与贺龙、关向应交换了意见后,同意了杨成武的打法。

话说中共将领中不少人都有外号,有毛泽东给起的,也有其他人起的。如彭德怀叫“猛张飞”,林彪叫“韩信”,刘伯承叫“军中孙武”,贺龙叫“岳鹏举”,许世友叫“黑旋风”,陈锡联叫“军中赵子龙”等。杨成武也有,还是俩:“锦马超”和“白袍小将”。作为曾指挥部队创造了“飞夺泸定桥”、“强袭腊子口”等光辉战例的红军名将,杨成武向来有沉稳多智、勇谋兼备之称。也因此,后来他才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当受领了战斗任务后,杨成武即精心制定了作战计划,命令擅长诱敌的第一军分区游击第三支队支队长曾雍雅带本部前出佯动引诱敌人进包围圈,同时调动第一军分区、第三军分区的3个主力团在地形复杂的雁宿崖峡谷设伏,第120师一部担负牵制敌人的任务,第一军分区25团担任预备队。

11月3日,辻村宪吉大佐指挥的独立步兵第1大队在曾雍雅支队的反复出击引诱下,终于进入了雁宿崖峡谷。杨成武指挥3个团突然发起攻击,前堵后截,将敌分割包围。经过数小时激战,大部歼灭了这股日军。通过战后清点和日方资料证实,八路军共计击毙日军400余人,俘虏13人,击伤49人,辻村宪吉及100多名日军分散脱逃。缴获了包括2门75毫米山炮、4门92式步兵炮、3挺92式重机枪和4挺轻机枪在内的一批枪支弹药。这一仗打得干脆利落,不但战果赫赫,还得以钓出了阿部规秀这条“大鱼”。

雁宿崖战斗后,阿部规秀恼羞成怒,急欲报复,第二天就亲率独立混成第2旅团第2、第4、第5大队共1500余人,不去向西打阜平了,而是由涞源县城出发,向东南侧的雁宿崖、银坊镇方向追过来。杨成武在与日军的长期作战中早已摸到了规律,敌人在大失败之后必有大报复,后边还有仗打。在收到阿部已率队出动向东扑来的情报后,他立即向聂荣臻建议,再打一仗。聂荣臻也认为从雁宿崖、银坊镇向东到黄土岭一带的地形便于打伏击战,只要能将阿部规秀所部引到伏击地域,这仗就有得打。于是他与贺龙、关向应等人进行了研究,决心将第120师特务团加强给杨成武,使主攻兵力达到了5个团,并有游击第三支队及第一军分区直属炮兵连参加诱敌和攻击。同时指挥其他军分区及第120师的几个团分别牵制易县、满城、徐水地区的敌人,配合杨成武部作战。

11月4日凌晨,阿部规秀指挥部队越过白石口一带的内长城南下。第一军分区的1团、25团各一部在白石口前与日军交火,随后保持接触诱敌深入。八路军部队忽而坚决堵击,忽而转身就跑,逗引得阿部规秀暴跳如雷。中午左右,日军先头部队到达了三岔口、雁宿崖一线,发现其附近有大片新坟,这就是前一天在这里被八路军打死并埋葬的日军人员。一时阿部规秀及手下官兵不免人人内心悲凉。他命令将这些日军尸体都挖出来,浇上汽油点火焚化,取出骨灰带回国内。正如观众所见,上述史实被改编拍摄到了影片《太行山上》中。当时阿部规秀还命令部队在战场四处寻找被八路军缴获的6门火炮。要知道,由于八路军和游击队通常只有轻武器,火力很弱,打个炮楼都十分费力,日军因而有恃无恐,也才有了后来的所谓“囚笼政策”。然而土八路一旦有了炮,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山炮就不论了,仅以92式步兵炮来说,打砖石结构的炮楼也是一炮一个准。所以日军一向对丢失火炮非常重视,更别说在雁宿崖还一战就丢了6门威力较大的火炮。可惜,一根毛都没找到,早给八路拉走了。

到了5日,日军主力赶到,阿部指挥继续南下。当追到银坊镇后,八路军和群众都没了踪影,阿部规秀就命令放火将老百姓的房子全都烧光。此时,1团团长陈正湘(开国中将)判断,如放日军继续南下,将会威胁到军区在唐县召开的成立两周年纪念大会,另外冀中军区设在花塔山地区的供给、卫生、军工生产等后方部门也会暴露于敌前。他命令1团2个连背靠司各庄、黄土岭一线,节节抗击,一定要牵住敌人。当晚,陈正湘通过电话向杨成武汇报了敌情和自己的想法,认为不能放敌人南进,而是要诱其东进至黄土岭、寨头村地区,打他个伏击。杨成武早有此意,命令陈正湘加强诱敌行动,务必要把阿部规秀牵过来。

就在阿部规秀举棋不定之时,1团一部和曾雍雅支队突然加强了攻势,与日军后卫打得非常激烈。不久侦察分队也报告,在黄土岭一带出现了八路军的主力。阿部规秀急于想抓住八路军主力打一仗,已无法冷静进行判断。11月6日早晨,他就将部队分成两路,离开银坊镇和张家坟地区,向司各庄、黄土岭攻击前进。1团一部和曾雍雅支队且战且走,节节抗击,步步东撤。至6日中午,日军已进占司各庄及其西南地区。诱敌的八路军则占据司各庄以东一线山头,背靠黄土岭迟滞敌人。根据日军的进展速度,杨成武决心将战场摆在黄土岭及其以东地域。经过聂荣臻批准后,杨成武于当晚通过电话向各团下达了战斗命令,并确定了作战部署:1团、25团迅速占领寨头村附近阵地,从正面截断日军去路;3团迅速占领黄土岭至上庄子以南地区;第120师特务团接替3团进至黄土岭西南侧的大安,随时准备从敌侧后加入战斗;2团尾随敌后,待日军占领司各庄后,绕到黄土岭北面占领有利地形;曾雍雅支队控制通往涞源的要道监视援敌。部队连夜行动进入阵地,悄悄对阿部规秀所部形成了包围。



至11月7日上午,除第120师特务团外,其余各团先后进入了阵地。军分区直属迫击炮连也达了寨头村东北地区,配属给1团参加作战。10时左右,诱敌部队继续与日军交火,并边打边撤。阿部规秀指挥部队从后尾追,越过黄土岭向上庄子、寨头村前进,逐渐进入了包围圈。然而到了此时,阿部规秀越走越觉得不对劲,发现周围地形越来越险要,而中间的道路则越来越窄,最后变成了峡谷小路。他突然清醒了,很快召集部属讲了自己的判断:“敌军这一小部分部队是在不断引诱我军,他们的主力埋伏在黄土岭附近,意图从背后攻击我旅团。”这时已是快下午15时了,阿部规秀的部队已基本进入了黄土岭东侧上庄子至寨头村间的山沟小路。阿部规秀意识到不能再走了,遂开始组织部队撤退。杨成武接到报告发现日军有异动,遂果断命令发起攻击。1团和25团当即从正面猛烈开火迎头堵住,2团、3团和第120师特务团从侧后断路杀来,将阿部规秀的部队团团围住。八路军在各个山头上布置了100 多挺机枪,一齐朝被压缩在东西长约1公里、宽仅百十米的山沟里之日军猛烈射击,双方展开了激战。

这一仗打得很是艰苦。由于日军兵力较多且火力较强,虽遭突然打击但阵脚未乱,仍组织了非常顽强的抵抗。阿部规秀指挥部队想从东侧的寨头村方向打出去,但被1团、25团坚决顶了回来。又命令回头向黄土岭方向突围,与2团、3团和第120师特务团反复搅杀在一起。由于八路军的阵地距离伏击圈中的日军较远,从山上往下看视线不好,并且山沟中死角多,因而射击效果不佳。加上八路军新兵多,战斗经验缺乏,枪法较差,离远了打不中敌人,只能抵近射击、投弹,又因战术动作不熟练而遭到了较大伤亡。战前这一带还下了几天雨,气温骤降,寒冷泥泞,八路军各部又强行军奔袭而来,体力消耗较大,导致战斗力下降。更重要的是,杨成武没有亲临一线指挥,又未统一指定前敌指挥员,遂使各团没能协调行动,打起来配合较差。而日军在与八路军几个团交手过程中也找到了其弱点,集中兵力从第120师特务团的阵地上打开了突破口,攻占了两座高地,尔后依托地形组织火力进行顽强抵抗。种种因素纠结在一起,八路军对日军久攻不下,双方陷入了相持。

激战正酣时,阿部规秀率指挥所转移到了黄土岭村东侧附近一道山梁上的一个独立小院中指挥战斗。不久,1团团长陈正湘带人抵近到距黄土岭村只有500多米的一个高地上观察。他在将望远镜中转向黄土岭村与上庄子之间一道东西向的山梁时,发现中间一个山包上有一群身穿黄呢大衣腰挎战刀的日军指挥官和随员,正举着望远镜在观察战况。距离山包下边100米左右山腰上的一个独立小院内,也有挎着战刀的日军指挥官进进出出。陈正湘判断,小院很可能是日军的指挥所,小山包则可能是日军的观察所。他立即派人下山将配属给1团的军分区迫击炮连调上来,给炮手指示了目标,要求务必将其摧毁。迫击炮连的4门炮迅速占领阵地,测定诸元后突然一齐开火。据陈正湘及身边的参谋人员后来回忆,迫击炮连第一次是打了中间的小山包,第二次是打了下边的独立小院。一次射击全都命中也不可能,必然有试射,再有修正射。总之呢,打到小院中的一发炮弹杀伤了13名日军官兵,其中就包括了当时正坐在堂屋内长凳上的阿部规秀。

据日军战史记载,阿部规秀的右腹部和双腿被迫击炮弹片炸伤数处,他当时还不顾伤痛地大声疾呼:“我请求大家坚持!”然后,强撑残躯俯首向东方遥拜,呻吟道:“这是武人的本分啊!”这是他的最后一句话。阿部规秀负伤约3个小时后,于11月7日晚因失血过多而毙命,卒年54岁。阿部规秀当时创造了一个纪录:成为了日俄战争后第一个在战场上被击毙的日军中将。日本报纸朝日新闻连续3天以通栏标题痛悼“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确是说出了日本军界的心声。按照日本军界惯例,军官战死后一般要晋升一级或二级。然而阿部规秀死后并未获得追晋,否则八路军打死了一名日军大将,那就又创了一个纪录了。据说主要原因是阿部规秀晋升中将军衔的时间太短了,仅有一个月零五天。如再将其追晋为大将,恐怕军界上下接受不了。只好给他追加“勋一等”的荣誉,并厚加抚恤了事。

击毙阿部规秀的一门82迫击炮(不知道是怎么确定的)今天已成了国家一级文物,被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展厅内。操纵这门炮的炮手李二喜成为了击毙日军中将的英雄,多次受到杨成武和聂荣臻的接见。解放后,李二喜一直在广东韶关工作和生活,直到2010年89岁时才逝世。

影片中的杨成武亲赴前敌观察,还用望远镜与阿部规秀对视,这在真实历史上是不存在的。杨成武当时并没有现身黄土岭战场,而是在第一军分区司令部所在地易县南管头(今日的狼牙山镇)通过电话遥控指挥作战。而射击阿部规秀的迫击炮足有几十门,炮弹成群往天上飞,这在真实历史上也是不可能的。土八路有几门炮都不容易,炮弹更是金贵的很,哪可能打得这么奢侈!另外影片中阿部规秀是在山梁上被击毙而不是在小院屋内,如前所述,这亦是与史实不符的。不过影片中如此表现则尽显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的辉煌战绩,在艺术真实上倒也无可厚非。

阿部规秀虽然毙命,但其所部不愧是关东军精锐,各大队指挥官继续组织抵抗,阵脚不乱。而其遭到伏击后,从涞源、蔚县、易县、满城、唐县、完县相继出动了2000多日军赶来增援,速度很快,已接近黄土岭地区,先后同八路军阻援部队交上了手。杨成武判断已给日军以巨大杀伤,继续打下去形势趋向不利,遂当机立断,命令各部队迅速转移隐蔽,主动撤出战斗。这一战八路军统计共歼灭日军900余人,缴获200多辆满载军用品的骡马车、5门火炮、几百支长短枪及大量弹药。八路军伤亡500余人。不久,从敌人的广播电台中得知日军中将阿部规秀也被打死在了黄土岭战斗中,一时延安和晋察冀军区都轰动了。聂荣臻、杨成武立即指示参战各团着手寻找阿部规秀的遗物。很快就找到了镶着两颗金星领章的中将黄呢子大衣和一把嵌有银菊花的指挥刀,那是阿部家族的族徽。

这一仗也打红了时年25岁的杨成武上将,日后提到杨上将,不是泸定桥,就是黄土岭了。到了60年代,杨成武的回忆文章《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被收入了《星火燎原》第五册里公开出版,日酋阿部规秀和英雄杨上将之名更是为天下皆知了。陈正湘指挥的1团在这一战中表现最英勇,给日军的打击最沉重。1团前身就是中央苏区的红一军团红1师1团,在长征中曾创造了17勇士抢渡大渡河的光辉战绩。至今,这支部队仍保留在广州军区第42集团军序列中,号称“红一团”,其主体还组建成为了驻港步兵旅。


影片《太行山上》的最后高潮,就是黄土岭战斗。阿部规秀中将是中共武装力量在抗战中击毙的军衔最高的日军将领,并且阿部在日本军界还久负盛名,因而此一战绩在当年是相当的轰动。工藤俊作饰演的“名将之花”凋谢在了太行山上,也寓示着日本侵略者的最终失败。

阿部规秀是日本陆军将领的“摇篮”陆军士官学校第19期步兵科毕业,进入陆军服役后曾历任步兵第32联队副官、第8师团副官、第18师团参谋、仙台陆军教导学校学生队队长等职。1933年8月升为步兵大佐,1935年8月升任第8师团第16旅团第32联队联队长。1937年8月2日,晋升为陆军少将,并升任关东军第1师团第1旅团旅团长,这就是影片《太行山上》开始时他担任的职位。阿部规秀狂热好战,是少壮派军官中的积极分子,还参与过组织“二二六兵变”的极端行动。他在察南晋北与中国军队交过手,表现不凡。其对苏蒙军也很有研究,提出了对苏蒙军作战的若干战术方针,深受日本军界瞩目。一时间阿部规秀被认为是擅长运用“新战术”的“俊才”和“山地战”专家,并享有了“名将之花”的盛誉。

1939年6月1日,阿部规秀调任华北方面军驻蒙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旅团长。这个独立混成第2旅团的前任旅团长也很有名,常冈宽治少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军战史都记载八路军第120师359旅部队于1938年10月28日在山西广灵县邵家庄伏击战中击毙了日军少将常冈宽治,说的就是上边这位旅团长。不过从战后日本出版的《陆海军将官人事总览》一书中能查到,常冈宽治于1939年3月9日任留守第9师团长,1945年4月1日任由良要塞司令官,1948年8月15日死亡。而当年被称为是击毙了常冈宽治的八路军第120师359旅719团1营教导员彭清云(开国少将),也在1979年刊登于《光明日报》上的一篇文章中改称,是亲手操枪“击中”了一名日军胖军官,事后据情报得知此人就是日军北线指挥官独立混成第2旅团旅团长常冈宽治少将。另有资料显示,常冈宽治是在此战中负了重伤,而并没有死。由此可见,彭清云当年应该是打伤了常冈宽治,但未能将其击毙。

1939年后,日军重点加强了对华北中共武装力量的围剿扫荡。就是在这种形势下,阿部规秀被从关东军调到华北任职,显然日军大本营对这位“山地战”专家寄予了厚望。同年10月2日,阿部规秀被晋升为陆军中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阿部规秀并没有像其他日军高级将领那样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又接着上陆军大学校深造,而是直接进入了陆军服役。以这种品级的资历,短短两年间就从大佐升到了中将,这在日本军界是不多见的。而日军中的旅团长一般是少将,阿部以中将军衔担任旅团长,这在日本军界也是不多见的。不久裕仁天皇就特颁“旨意”将他调回国担任侍从武官,这既是一种爱惜人才的崇高荣誉,也可能有使其摆脱尴尬职务状态之意。不过,此时阿部规秀已踏上了扫荡八路军的征程,再也回不来了。影片中寺内寿一跑到张家口盛赞阿部规秀,并激励他讨伐八路军聂荣臻部能“马到成功”,也可见阿部规秀的军中人气。不过,真实历史上的寺内寿一于1938年底已离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回国出任了军事参议官。其后由杉山元大将担任了10个月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从1939年9月12日起,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则由多田骏中将接任。影片中的宴席上还出现了板垣征四郎,而真实历史上的板垣此时已是新成立的中国派遣军(日语称支那派遣军,是除关东军外驻中国的最高级军事集团)总参谋长,职级上要高于华北方面军。因而,影片中寺内寿一、板垣征四郎和阿部规秀等人同堂举杯庆贺的场面也就不可能出现了。

1939年9月下旬,贺龙、关向应率八路军第120师主力离开冀中转移到冀西山区阜平地区(属晋察冀边区的北岳区)休整。在日军中素有“才智过人”、“反游击战专家”之誉的华北方面军独立混成第8旅团旅团长水原义重少将闻讯后,决心先发制人消灭贺龙所部。于是他调集了所部独立步兵第31大队及伪军共1500余人,由谷见指挥官率领,从灵寿县城出发向晋察冀边区重镇陈庄进犯。陈庄以西不远就是边区政府和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因而这里成了日军每次扫荡的首要目标。贺龙、关向应接到报告后,当即摆开兵力在敌必经之路上设伏。然而水原十分狡猾,命令部队与八路军发生接触后就不再前进,打了一天后又指挥部队向灵寿县城回撤。实际上他是以少量兵力明走吸引八路军主力,而以谷见的大队人马绕小路偷偷奔袭陈庄。结果一举成功,占领了陈庄。然而,贺龙早有准备,已命令陈庄的党政军机关提前撤离,日伪军占领的是一座空城。贺龙判断谷见所部在陈庄不敢久留,必要回撤,因而调集主力迅速赶到陈庄外围设伏。经过几轮斗智斗勇后,终于成功截住了从陈庄逃跑的谷见部队,随即发起围歼。经过3昼夜激战将这股日伪军歼灭,共歼敌千余人,击毙谷见指挥官和独立步兵第31大队大队长田中省三郎大佐(后被追晋为少将)等军官,水原在率部来援时也被打成重伤。陈庄一战影响很大,蒋介石、程潜、卫立煌等人都给贺龙发来了贺电。不过,我军战史上长期称在此战中击毙了水原本人,这是不确的。据日本的《华北治安战》等战史资料记载,水原在一年后的百团大战时还担任了石太线的守备任务,指挥部队与八路军进行了战斗。1945年时,水原已任关东军第一方面军第3军第128师团师团长,驻防于延边地区。

南线的水原部队大败而归后,北线坐镇张家口的阿部规秀急了,决心指挥所属部队出击,坚决扳回一城。他计划以自己的独立混成第2旅团为主攻部队,对河北涞源以南以阜平为活动中心的八路军晋察冀边区北岳分区实施打击,同时要求第110团从东侧的保定方向向唐县地区进攻配合其作战。这次攻势被称为“涞源南方地区讨伐战”,我军战史则称之为日军的“冬季大扫荡”。就在部队集结完毕之时,1939年10月25日,阿部规秀接到了天皇命他回国担任侍从武官的旨意。阿部规秀决定打个胜仗再回国,那样脸上也有光彩。他率领讨伐部队在百余辆汽车输送下进驻涞源县城,并于10月31日按计划发起了进攻。

日军的作战习惯是走大路不走小路,走近路不走远路。从涞源县城向南的道路主要有东西两条,因而阿部规秀也将讨伐部队分为东西两路:东路由辻村宪吉大佐指挥独立步兵第1大队主力500余人,经过长城白石口向银坊镇攻击;西路堤纠中佐指挥独立步兵第4大队主力经过长城插箭岭南下,向倒马关攻击;阿部亲率独立步兵第3大队在涞源接应,并命令独立步兵第2、第5大队向涞源靠拢作为预备队。在东侧配合作战的桑木崇明第110师团向唐县、完县地区进攻,但该部前进速度非常缓慢,远远落后于阿部规秀所部。阿部规秀建功心切,遂不等东侧友邻部队协同,就指挥所部大举南下了。

阿部规秀之所以成为被日本军界称道的“名将之花”,还是很有些手段的。他认为要击败敌人必先夺其意志,实施治安战时要断绝敌人依赖的地方组织基础。于是他的部队在打仗时不要俘虏,抓到的敌人全部杀光。讨伐敌人的根据地时实行严格的“三光政策”,不留给能对敌人提供食宿援助和通风报信的后患。对于手下任何一个作战时未接到命令而后退的士兵,给予的惩罚是烧死、分尸(日本人认为这样灵魂将不能回归),并不许其自杀,手段非常残忍。在进行治安战时,采取以分散对分散,以游击对游击的战术,与中共军队擅长的剿匪战术非常相似,也取得了一些胜绩。影片中表现了阿部规秀在上述几个方面的“特色”,给观众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接到敌情报告后,立即向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作了汇报。杨成武根据东路辻村宪吉大佐的独立步兵第1大队兵力不满员,加上是新近从灵丘调到涞源而不熟悉当地地形的情况,建议先打东路之路。当时聂荣臻等军区领导干部与第120师的贺龙、关向应等人都已从阜平来到了东边的唐县,准备参加晋察冀边区成立两周年纪念大会。聂荣臻与贺龙、关向应交换了意见后,同意了杨成武的打法。

话说中共将领中不少人都有外号,有毛泽东给起的,也有其他人起的。如彭德怀叫“猛张飞”,林彪叫“韩信”,刘伯承叫“军中孙武”,贺龙叫“岳鹏举”,许世友叫“黑旋风”,陈锡联叫“军中赵子龙”等。杨成武也有,还是俩:“锦马超”和“白袍小将”。作为曾指挥部队创造了“飞夺泸定桥”、“强袭腊子口”等光辉战例的红军名将,杨成武向来有沉稳多智、勇谋兼备之称。也因此,后来他才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当受领了战斗任务后,杨成武即精心制定了作战计划,命令擅长诱敌的第一军分区游击第三支队支队长曾雍雅带本部前出佯动引诱敌人进包围圈,同时调动第一军分区、第三军分区的3个主力团在地形复杂的雁宿崖峡谷设伏,第120师一部担负牵制敌人的任务,第一军分区25团担任预备队。

11月3日,辻村宪吉大佐指挥的独立步兵第1大队在曾雍雅支队的反复出击引诱下,终于进入了雁宿崖峡谷。杨成武指挥3个团突然发起攻击,前堵后截,将敌分割包围。经过数小时激战,大部歼灭了这股日军。通过战后清点和日方资料证实,八路军共计击毙日军400余人,俘虏13人,击伤49人,辻村宪吉及100多名日军分散脱逃。缴获了包括2门75毫米山炮、4门92式步兵炮、3挺92式重机枪和4挺轻机枪在内的一批枪支弹药。这一仗打得干脆利落,不但战果赫赫,还得以钓出了阿部规秀这条“大鱼”。

雁宿崖战斗后,阿部规秀恼羞成怒,急欲报复,第二天就亲率独立混成第2旅团第2、第4、第5大队共1500余人,不去向西打阜平了,而是由涞源县城出发,向东南侧的雁宿崖、银坊镇方向追过来。杨成武在与日军的长期作战中早已摸到了规律,敌人在大失败之后必有大报复,后边还有仗打。在收到阿部已率队出动向东扑来的情报后,他立即向聂荣臻建议,再打一仗。聂荣臻也认为从雁宿崖、银坊镇向东到黄土岭一带的地形便于打伏击战,只要能将阿部规秀所部引到伏击地域,这仗就有得打。于是他与贺龙、关向应等人进行了研究,决心将第120师特务团加强给杨成武,使主攻兵力达到了5个团,并有游击第三支队及第一军分区直属炮兵连参加诱敌和攻击。同时指挥其他军分区及第120师的几个团分别牵制易县、满城、徐水地区的敌人,配合杨成武部作战。

11月4日凌晨,阿部规秀指挥部队越过白石口一带的内长城南下。第一军分区的1团、25团各一部在白石口前与日军交火,随后保持接触诱敌深入。八路军部队忽而坚决堵击,忽而转身就跑,逗引得阿部规秀暴跳如雷。中午左右,日军先头部队到达了三岔口、雁宿崖一线,发现其附近有大片新坟,这就是前一天在这里被八路军打死并埋葬的日军人员。一时阿部规秀及手下官兵不免人人内心悲凉。他命令将这些日军尸体都挖出来,浇上汽油点火焚化,取出骨灰带回国内。正如观众所见,上述史实被改编拍摄到了影片《太行山上》中。当时阿部规秀还命令部队在战场四处寻找被八路军缴获的6门火炮。要知道,由于八路军和游击队通常只有轻武器,火力很弱,打个炮楼都十分费力,日军因而有恃无恐,也才有了后来的所谓“囚笼政策”。然而土八路一旦有了炮,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山炮就不论了,仅以92式步兵炮来说,打砖石结构的炮楼也是一炮一个准。所以日军一向对丢失火炮非常重视,更别说在雁宿崖还一战就丢了6门威力较大的火炮。可惜,一根毛都没找到,早给八路拉走了。

到了5日,日军主力赶到,阿部指挥继续南下。当追到银坊镇后,八路军和群众都没了踪影,阿部规秀就命令放火将老百姓的房子全都烧光。此时,1团团长陈正湘(开国中将)判断,如放日军继续南下,将会威胁到军区在唐县召开的成立两周年纪念大会,另外冀中军区设在花塔山地区的供给、卫生、军工生产等后方部门也会暴露于敌前。他命令1团2个连背靠司各庄、黄土岭一线,节节抗击,一定要牵住敌人。当晚,陈正湘通过电话向杨成武汇报了敌情和自己的想法,认为不能放敌人南进,而是要诱其东进至黄土岭、寨头村地区,打他个伏击。杨成武早有此意,命令陈正湘加强诱敌行动,务必要把阿部规秀牵过来。

就在阿部规秀举棋不定之时,1团一部和曾雍雅支队突然加强了攻势,与日军后卫打得非常激烈。不久侦察分队也报告,在黄土岭一带出现了八路军的主力。阿部规秀急于想抓住八路军主力打一仗,已无法冷静进行判断。11月6日早晨,他就将部队分成两路,离开银坊镇和张家坟地区,向司各庄、黄土岭攻击前进。1团一部和曾雍雅支队且战且走,节节抗击,步步东撤。至6日中午,日军已进占司各庄及其西南地区。诱敌的八路军则占据司各庄以东一线山头,背靠黄土岭迟滞敌人。根据日军的进展速度,杨成武决心将战场摆在黄土岭及其以东地域。经过聂荣臻批准后,杨成武于当晚通过电话向各团下达了战斗命令,并确定了作战部署:1团、25团迅速占领寨头村附近阵地,从正面截断日军去路;3团迅速占领黄土岭至上庄子以南地区;第120师特务团接替3团进至黄土岭西南侧的大安,随时准备从敌侧后加入战斗;2团尾随敌后,待日军占领司各庄后,绕到黄土岭北面占领有利地形;曾雍雅支队控制通往涞源的要道监视援敌。部队连夜行动进入阵地,悄悄对阿部规秀所部形成了包围。

1.jpg (63.4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4 21:50 上传



至11月7日上午,除第120师特务团外,其余各团先后进入了阵地。军分区直属迫击炮连也达了寨头村东北地区,配属给1团参加作战。10时左右,诱敌部队继续与日军交火,并边打边撤。阿部规秀指挥部队从后尾追,越过黄土岭向上庄子、寨头村前进,逐渐进入了包围圈。然而到了此时,阿部规秀越走越觉得不对劲,发现周围地形越来越险要,而中间的道路则越来越窄,最后变成了峡谷小路。他突然清醒了,很快召集部属讲了自己的判断:“敌军这一小部分部队是在不断引诱我军,他们的主力埋伏在黄土岭附近,意图从背后攻击我旅团。”这时已是快下午15时了,阿部规秀的部队已基本进入了黄土岭东侧上庄子至寨头村间的山沟小路。阿部规秀意识到不能再走了,遂开始组织部队撤退。杨成武接到报告发现日军有异动,遂果断命令发起攻击。1团和25团当即从正面猛烈开火迎头堵住,2团、3团和第120师特务团从侧后断路杀来,将阿部规秀的部队团团围住。八路军在各个山头上布置了100 多挺机枪,一齐朝被压缩在东西长约1公里、宽仅百十米的山沟里之日军猛烈射击,双方展开了激战。

这一仗打得很是艰苦。由于日军兵力较多且火力较强,虽遭突然打击但阵脚未乱,仍组织了非常顽强的抵抗。阿部规秀指挥部队想从东侧的寨头村方向打出去,但被1团、25团坚决顶了回来。又命令回头向黄土岭方向突围,与2团、3团和第120师特务团反复搅杀在一起。由于八路军的阵地距离伏击圈中的日军较远,从山上往下看视线不好,并且山沟中死角多,因而射击效果不佳。加上八路军新兵多,战斗经验缺乏,枪法较差,离远了打不中敌人,只能抵近射击、投弹,又因战术动作不熟练而遭到了较大伤亡。战前这一带还下了几天雨,气温骤降,寒冷泥泞,八路军各部又强行军奔袭而来,体力消耗较大,导致战斗力下降。更重要的是,杨成武没有亲临一线指挥,又未统一指定前敌指挥员,遂使各团没能协调行动,打起来配合较差。而日军在与八路军几个团交手过程中也找到了其弱点,集中兵力从第120师特务团的阵地上打开了突破口,攻占了两座高地,尔后依托地形组织火力进行顽强抵抗。种种因素纠结在一起,八路军对日军久攻不下,双方陷入了相持。

激战正酣时,阿部规秀率指挥所转移到了黄土岭村东侧附近一道山梁上的一个独立小院中指挥战斗。不久,1团团长陈正湘带人抵近到距黄土岭村只有500多米的一个高地上观察。他在将望远镜中转向黄土岭村与上庄子之间一道东西向的山梁时,发现中间一个山包上有一群身穿黄呢大衣腰挎战刀的日军指挥官和随员,正举着望远镜在观察战况。距离山包下边100米左右山腰上的一个独立小院内,也有挎着战刀的日军指挥官进进出出。陈正湘判断,小院很可能是日军的指挥所,小山包则可能是日军的观察所。他立即派人下山将配属给1团的军分区迫击炮连调上来,给炮手指示了目标,要求务必将其摧毁。迫击炮连的4门炮迅速占领阵地,测定诸元后突然一齐开火。据陈正湘及身边的参谋人员后来回忆,迫击炮连第一次是打了中间的小山包,第二次是打了下边的独立小院。一次射击全都命中也不可能,必然有试射,再有修正射。总之呢,打到小院中的一发炮弹杀伤了13名日军官兵,其中就包括了当时正坐在堂屋内长凳上的阿部规秀。

据日军战史记载,阿部规秀的右腹部和双腿被迫击炮弹片炸伤数处,他当时还不顾伤痛地大声疾呼:“我请求大家坚持!”然后,强撑残躯俯首向东方遥拜,呻吟道:“这是武人的本分啊!”这是他的最后一句话。阿部规秀负伤约3个小时后,于11月7日晚因失血过多而毙命,卒年54岁。阿部规秀当时创造了一个纪录:成为了日俄战争后第一个在战场上被击毙的日军中将。日本报纸朝日新闻连续3天以通栏标题痛悼“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确是说出了日本军界的心声。按照日本军界惯例,军官战死后一般要晋升一级或二级。然而阿部规秀死后并未获得追晋,否则八路军打死了一名日军大将,那就又创了一个纪录了。据说主要原因是阿部规秀晋升中将军衔的时间太短了,仅有一个月零五天。如再将其追晋为大将,恐怕军界上下接受不了。只好给他追加“勋一等”的荣誉,并厚加抚恤了事。

击毙阿部规秀的一门82迫击炮(不知道是怎么确定的)今天已成了国家一级文物,被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展厅内。操纵这门炮的炮手李二喜成为了击毙日军中将的英雄,多次受到杨成武和聂荣臻的接见。解放后,李二喜一直在广东韶关工作和生活,直到2010年89岁时才逝世。

影片中的杨成武亲赴前敌观察,还用望远镜与阿部规秀对视,这在真实历史上是不存在的。杨成武当时并没有现身黄土岭战场,而是在第一军分区司令部所在地易县南管头(今日的狼牙山镇)通过电话遥控指挥作战。而射击阿部规秀的迫击炮足有几十门,炮弹成群往天上飞,这在真实历史上也是不可能的。土八路有几门炮都不容易,炮弹更是金贵的很,哪可能打得这么奢侈!另外影片中阿部规秀是在山梁上被击毙而不是在小院屋内,如前所述,这亦是与史实不符的。不过影片中如此表现则尽显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的辉煌战绩,在艺术真实上倒也无可厚非。

阿部规秀虽然毙命,但其所部不愧是关东军精锐,各大队指挥官继续组织抵抗,阵脚不乱。而其遭到伏击后,从涞源、蔚县、易县、满城、唐县、完县相继出动了2000多日军赶来增援,速度很快,已接近黄土岭地区,先后同八路军阻援部队交上了手。杨成武判断已给日军以巨大杀伤,继续打下去形势趋向不利,遂当机立断,命令各部队迅速转移隐蔽,主动撤出战斗。这一战八路军统计共歼灭日军900余人,缴获200多辆满载军用品的骡马车、5门火炮、几百支长短枪及大量弹药。八路军伤亡500余人。不久,从敌人的广播电台中得知日军中将阿部规秀也被打死在了黄土岭战斗中,一时延安和晋察冀军区都轰动了。聂荣臻、杨成武立即指示参战各团着手寻找阿部规秀的遗物。很快就找到了镶着两颗金星领章的中将黄呢子大衣和一把嵌有银菊花的指挥刀,那是阿部家族的族徽。

这一仗也打红了时年25岁的杨成武上将,日后提到杨上将,不是泸定桥,就是黄土岭了。到了60年代,杨成武的回忆文章《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被收入了《星火燎原》第五册里公开出版,日酋阿部规秀和英雄杨上将之名更是为天下皆知了。陈正湘指挥的1团在这一战中表现最英勇,给日军的打击最沉重。1团前身就是中央苏区的红一军团红1师1团,在长征中曾创造了17勇士抢渡大渡河的光辉战绩。至今,这支部队仍保留在广州军区第42集团军序列中,号称“红一团”,其主体还组建成为了驻港步兵旅。
一个鬼子都不留
《太行山上》当时捧的太高了,看完后很失落。
八路军八年抗战打死的最高级日本军官么?
bzf123 发表于 2015-4-4 22:15
八路军八年抗战打死的最高级日本军官么?
   阿部规秀这个人据说是靠裙带关系上位的 他本人并不像其他人那样是日本陆军大学毕业 死前更没有任何军功!什么名将之花那是当时的日本媒体炒作的 因为丢人吗 所以为其特意包装了一番!
打得好,死的就是你这日本龟孙子。
《太行山上》当时捧的太高了,看完后很失落。
2000年后,难有高品质的战争电影。我觉得《太行山上》已经算是不错得了。。。单从电影的角度来说,作为一名普通观众,觉得还不错。
连陆大都没有上过,还能够混到中将?
8路军也不容易,兔子总是开了外挂……打的太准了
例行吹捧

其实和炮毙敌酋阿部规秀一样精彩,甚至更加精彩的是战场背后的情报战—敌我双方针对敌手主力部队的动向,关键地域,作战习惯等等都花费大量精力进行挖掘研究,结果还是八路军计高一筹,在关键节点掌握了作战主动权。

真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例行吹捧

其实和炮毙敌酋阿部规秀一样精彩,甚至更加精彩的是战场背后的情报战—敌我双方针对敌手主力部 ...
最贴近史实的片子,是,黄土领1939。一个连续剧。非常到位
11月3日,辻村宪吉大佐指挥的独立步兵第1大队在曾雍雅支队的反复出击引诱下,终于进入了雁宿崖峡谷。杨成武指挥3个团突然发起攻击,前堵后截,将敌分割包围。经过数小时激战,大部歼灭了这股日军。通过战后清点和日方资料证实,八路军共计击毙日军400余人,俘虏13人,击伤49人,辻村宪吉及100多名日军分散脱逃。

--------------------------------------------------------
杨成武的《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写这一战时,说打扫战场时在敌尸堆中找到了负重伤的辻村大佐,但他拒绝我军的包扎急救,因伤势过重死在雁宿崖上,LZ考证过这个说法吗
大林8888 发表于 2015-4-4 23:33
11月3日,辻村宪吉大佐指挥的独立步兵第1大队在曾雍雅支队的反复出击引诱下,终于进入了雁宿崖峡谷。杨成武 ...
八路军的战报当时是写了击毙辻村,但只发现他的一件军衣,没找到尸体,推测已死于乱军之中。日军战史明载,辻村宪吉负重伤逃出包围圈,后被援救部队发现而获救。杨成武后来在他出版的回忆录中是这样写的:“可惜,我们在打扫战场时没找到辻村宪吉大佐的尸体,所以并不能确定这家伙是死是活。不过,辻村宪吉的部队是覆没了,其余两路敌人当夜仓惶逃回涞源城。”
2000年后,难有高品质的战争电影。我觉得《太行山上》已经算是不错得了。。。单从电影的角度来说,作为一 ...
相比较而言,比另一部片子,黄土岭1939,差远了
akula12345 发表于 2015-4-4 22:54
连陆大都没有上过,还能够混到中将?
的确是这样,一无陆大文凭,二无战功,甚至都没有多少实战经历,怎么当上中将的确实很奇怪(虽然年纪已经相当大了),大概真是因为家里有什么背景吧。

沈听雪 发表于 2015-4-4 23:41
八路军的战报当时是写了击毙辻村,但只发现他的一件军衣,没找到尸体,推测已死于乱军之中。日军战史明载 ...


唉,杨上将把不确定的事却写的那么活灵活现,这是闹哪样,星火燎原再版的时候也不考证一下吗

另外请问LZ,从抗战爆发到日本投降,中国军队俘虏了多少日军,现在有没有一个在考证双方史料基础上得出的比较权威的数字?
沈听雪 发表于 2015-4-4 23:41
八路军的战报当时是写了击毙辻村,但只发现他的一件军衣,没找到尸体,推测已死于乱军之中。日军战史明载 ...


唉,杨上将把不确定的事却写的那么活灵活现,这是闹哪样,星火燎原再版的时候也不考证一下吗

另外请问LZ,从抗战爆发到日本投降,中国军队俘虏了多少日军,现在有没有一个在考证双方史料基础上得出的比较权威的数字?
大林8888 发表于 2015-4-5 00:14
唉,杨上将把不确定的事却写的那么活灵活现,这是闹哪样,星火燎原再版的时候也不考证一下吗

另外请 ...
建国前30年的革命文章多都要挤下水,相对客观点的还要80年代以后。另一个问题实在太复杂,我还回答不了。
大林8888 发表于 2015-4-5 00:14
唉,杨上将把不确定的事却写的那么活灵活现,这是闹哪样,星火燎原再版的时候也不考证一下吗

另外请 ...
可以看腾讯这个专题,投降前被中国生俘的日军大概不超过2000人,尉官以上更是绝对没有。

http://view.news.qq.com/original/legacyintouch/d236.html


日军华北方面军在1939-1943年期间,大概有150人主动开了小差,所以说八路军有几百名日军战俘是完全可能的,再多就不现实了。



日军华北方面军在1939-1943年期间,大概有150人主动开了小差,所以说八路军有几百名日军战俘是完全可能的,再多就不现实了。

medish.jpg (133.9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4-5 10:57 上传

国军在缅甸境内抓到的日军远远超出了同级别军队在中国境内抓到的日军,但孙立人一次活埋1200日军战俘的事情是不可能的。历史上日军一次性被俘虏1000人以上的事情可能只有几次:硫磺岛战役、冲绳战役、医院船橘丸号事件(两个精锐步兵大队超过1500人不经抵抗被俘)。

日军这种普遍宁死不降的作风让美英军队深感震惊,一定程度上导致波茨坦公告的出炉,对日本提出了远比对欧洲轴心国宽大的有条件投降要求。
这货还真是有点水啊。
相比较而言,比另一部片子,黄土岭1939,差远了
噢,黄土岭1939网上有吧?回头找来看看。


楼主好文章

关于阿部为什么不能追晋大将,我补充一点:

根据日本的制度,军官因战事阵亡(含在战场上战死、兵败自杀、战伤不治的“战病死”等),一律可以追晋一级(许多人制作战死中国的日军将领录,其中有许多少将都是担任大佐联队长时被我军击毙后追晋为少将的),而且不受资格的限制,例如莱特湾海战中瑞鹤号舰长贝冢武男1944年10月15日刚刚晋升少将,25日战死距离晋升少将仅仅有10天,照样追晋中将。有些资格老的军官,还能享受追晋二级的优待,比如大和号末代舰长有贺幸作,1940年11月晋升大佐,按照惯例理应1945年能晋升少将,结果没等到晋升就战死,因此就享受追晋二级直接晋升中将的待遇。顺便说一句,追晋有贺两级不排除有恶心森下信卫的考虑,森下信卫和有贺江田岛期数都是45期,但森下发达更早,1939年11月就晋升大佐,1944年11月晋升少将。森下也当过大和号舰长,晋升第二舰队参谋长后就把大和号舰长位置给了有贺。结果大和最后一战,森下的上司第二舰队司令伊藤整一自杀,森下的后任有贺幸作沉舰,大和号上的高级军官,就森下一人逃生回到了日本,这在日本高层可是不被待见的行为。如果有贺幸作按规定只晋升一级,也不过和森下平级,又如何能起到鼓励高级军官不“苟且偷生”的作用呢?在此补充一句,日本高层这种“责人以必死”的事也不是头一遭了,中途岛海战,加贺、苍龙、飞龙号舰长战死或随舰沉没自杀,一律追晋少将,赤城号舰长本欲随舰沉没自杀,被部下劝下后回了日本,立即被撤职转入预备役,终身大佐。有经验的海军军官培养不易,而日本海军居然鼓励他们随舰沉没自杀;与美国海军一比,黄蜂号航母1942年被日本潜艇击沉,舰长谢尔曼仕途不但没受任何影响,反而因沉船时表现英勇而获得海军英勇十字勋章,7年后的1949年就出任美国海军最高职位——海军作战部长并晋升海军上将;另一位谢尔曼舰长,也是1942年沉了自己的航母列克星敦号,同样未受处罚,反而出任第三航母大队司令,指挥埃塞克斯级首舰埃塞克斯号等2艘正规航空母舰(另一艘是重新命名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这一安排极为贴心,和日本海军的刻薄形成鲜明对比)、2艘轻型航空母舰、4艘新式战列舰、4艘轻巡洋舰、13艘航空母舰,1947年晋升海军上将。

扯远了,回来正题。如果按此制度,中将战死就可以晋升大将,倒也是一条“捷径”。不过且慢,战死后追晋一级的制度,截止到少将封顶。少将战死,可以一律追晋中将,但是中将战死,不一定能追晋大将。比如阿部规秀被我军击毙后,就没能追晋陆军大将。

对于中将战死,日本海陆军有过协议:根据战时特别规定,中将级别的将官战死,如果担任亲补职两年以上,且有卓越战功者,经陆海军协商后,可授予其大将军衔。
这里要解释一下什么叫“亲补职”,解释这个词,就先要所说“亲任官”。
日本规定,陆军大臣、海军大臣、陆军大将、海军大将都属于日本官员级别中最高的“亲任官”(其他三个是敕任官、奏任官、判任官)。其中,对部分重要职位,如由大将以外者(中将等)担任则称为“亲补职”(在职中受亲任官待遇)。
陆军中这类“亲补职”很多,如参谋总长、教育总监、航空总监、总军总司令官、方面军司令官、军司令官、师团长、留守师团长、东京警备司令官、关东戒严司令官、东京防卫总督、东京卫戍总督、侍从武官长、军事参议官。
海军就少多了,除了海军大臣是当然的“亲任官”外,“亲补职”就5个:军令部部长、联合舰队司令、舰队司令、镇守府司令、军事参议官。
日本在二战中一共追晋了6名大将,都清一色是“亲补职”任上战死:远藤喜一(第9舰队司令)、南云忠一(中部太平洋方面舰队司令兼第14航空舰队司令)、高木武雄(第6舰队司令)、高须四郎(军事参议官)、山县正乡(第4南遣舰队司令)、伊藤整一(第2舰队司令);而另几名战死的中将,就因为不是舰队司令,而只是战队司令,一字之差无法追晋:五藤存知(第6战队司令)、西村祥治(第2战队司令)、铃木义尾(第3战队司令)、桥本信太郎(第5战队司令)。不止是战队司令不行,就算你是舰队司令,不够2年的年限,也照样不行,比如和南云、高木同在马里亚纳一战中战死的角田觉治虽然是第1航空舰队司令,符合职位要求,但是上任刚满1年,也就照样不追晋大将。

阿部规秀之所以不能追晋大将,根本不是因为他任中将时间短,而关键在于他从来没有任过亲任官,也不是亲补职。按照日本的规定,混成旅团长不是亲任官,也不是亲补职。那怕阿部是个老资格中将,也照样不可能追晋大将。

最后再补充一句,日本军队中,元帅和军事参议官一样,是一种职位,而非军衔。有些大将战死后,被追授元帅,只不过追认一个高级军职,而非追晋军衔,这点请大家特别注意。大将死后,是不可能追晋军衔的。

楼主好文章

关于阿部为什么不能追晋大将,我补充一点:

根据日本的制度,军官因战事阵亡(含在战场上战死、兵败自杀、战伤不治的“战病死”等),一律可以追晋一级(许多人制作战死中国的日军将领录,其中有许多少将都是担任大佐联队长时被我军击毙后追晋为少将的),而且不受资格的限制,例如莱特湾海战中瑞鹤号舰长贝冢武男1944年10月15日刚刚晋升少将,25日战死距离晋升少将仅仅有10天,照样追晋中将。有些资格老的军官,还能享受追晋二级的优待,比如大和号末代舰长有贺幸作,1940年11月晋升大佐,按照惯例理应1945年能晋升少将,结果没等到晋升就战死,因此就享受追晋二级直接晋升中将的待遇。顺便说一句,追晋有贺两级不排除有恶心森下信卫的考虑,森下信卫和有贺江田岛期数都是45期,但森下发达更早,1939年11月就晋升大佐,1944年11月晋升少将。森下也当过大和号舰长,晋升第二舰队参谋长后就把大和号舰长位置给了有贺。结果大和最后一战,森下的上司第二舰队司令伊藤整一自杀,森下的后任有贺幸作沉舰,大和号上的高级军官,就森下一人逃生回到了日本,这在日本高层可是不被待见的行为。如果有贺幸作按规定只晋升一级,也不过和森下平级,又如何能起到鼓励高级军官不“苟且偷生”的作用呢?在此补充一句,日本高层这种“责人以必死”的事也不是头一遭了,中途岛海战,加贺、苍龙、飞龙号舰长战死或随舰沉没自杀,一律追晋少将,赤城号舰长本欲随舰沉没自杀,被部下劝下后回了日本,立即被撤职转入预备役,终身大佐。有经验的海军军官培养不易,而日本海军居然鼓励他们随舰沉没自杀;与美国海军一比,黄蜂号航母1942年被日本潜艇击沉,舰长谢尔曼仕途不但没受任何影响,反而因沉船时表现英勇而获得海军英勇十字勋章,7年后的1949年就出任美国海军最高职位——海军作战部长并晋升海军上将;另一位谢尔曼舰长,也是1942年沉了自己的航母列克星敦号,同样未受处罚,反而出任第三航母大队司令,指挥埃塞克斯级首舰埃塞克斯号等2艘正规航空母舰(另一艘是重新命名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这一安排极为贴心,和日本海军的刻薄形成鲜明对比)、2艘轻型航空母舰、4艘新式战列舰、4艘轻巡洋舰、13艘航空母舰,1947年晋升海军上将。

扯远了,回来正题。如果按此制度,中将战死就可以晋升大将,倒也是一条“捷径”。不过且慢,战死后追晋一级的制度,截止到少将封顶。少将战死,可以一律追晋中将,但是中将战死,不一定能追晋大将。比如阿部规秀被我军击毙后,就没能追晋陆军大将。

对于中将战死,日本海陆军有过协议:根据战时特别规定,中将级别的将官战死,如果担任亲补职两年以上,且有卓越战功者,经陆海军协商后,可授予其大将军衔。
这里要解释一下什么叫“亲补职”,解释这个词,就先要所说“亲任官”。
日本规定,陆军大臣、海军大臣、陆军大将、海军大将都属于日本官员级别中最高的“亲任官”(其他三个是敕任官、奏任官、判任官)。其中,对部分重要职位,如由大将以外者(中将等)担任则称为“亲补职”(在职中受亲任官待遇)。
陆军中这类“亲补职”很多,如参谋总长、教育总监、航空总监、总军总司令官、方面军司令官、军司令官、师团长、留守师团长、东京警备司令官、关东戒严司令官、东京防卫总督、东京卫戍总督、侍从武官长、军事参议官。
海军就少多了,除了海军大臣是当然的“亲任官”外,“亲补职”就5个:军令部部长、联合舰队司令、舰队司令、镇守府司令、军事参议官。
日本在二战中一共追晋了6名大将,都清一色是“亲补职”任上战死:远藤喜一(第9舰队司令)、南云忠一(中部太平洋方面舰队司令兼第14航空舰队司令)、高木武雄(第6舰队司令)、高须四郎(军事参议官)、山县正乡(第4南遣舰队司令)、伊藤整一(第2舰队司令);而另几名战死的中将,就因为不是舰队司令,而只是战队司令,一字之差无法追晋:五藤存知(第6战队司令)、西村祥治(第2战队司令)、铃木义尾(第3战队司令)、桥本信太郎(第5战队司令)。不止是战队司令不行,就算你是舰队司令,不够2年的年限,也照样不行,比如和南云、高木同在马里亚纳一战中战死的角田觉治虽然是第1航空舰队司令,符合职位要求,但是上任刚满1年,也就照样不追晋大将。

阿部规秀之所以不能追晋大将,根本不是因为他任中将时间短,而关键在于他从来没有任过亲任官,也不是亲补职。按照日本的规定,混成旅团长不是亲任官,也不是亲补职。那怕阿部是个老资格中将,也照样不可能追晋大将。

最后再补充一句,日本军队中,元帅和军事参议官一样,是一种职位,而非军衔。有些大将战死后,被追授元帅,只不过追认一个高级军职,而非追晋军衔,这点请大家特别注意。大将死后,是不可能追晋军衔的。
此楼甚好,mark一下等看看以后各位大大补充发言。
欧罗巴之子 发表于 2015-4-4 22:24
阿部规秀这个人据说是靠裙带关系上位的 他本人并不像其他人那样是日本陆军大学毕业 死前更没有任何军 ...
别据说,大概,有本事就查明出处写出来。混淆视听,用心险恶。
阿部规秀是从基层一步步干起来的,在讲究出身的日本来说并不容易。
星火燎原全册不知道哪里还能买到,记得原来家里有一本,搬了几回家丢了
国务顾问 发表于 2015-4-5 08:46
楼主好文章

关于阿部为什么不能追晋大将,我补充一点:
好文,把阿部没能追晋的原因说得很明白了。
最贴近史实的片子,是,黄土领1939。一个连续剧。非常到位
黄土岭1939更好看些,里面还出现了白求恩大夫
好精彩,越看越觉得了不起!!
谢沈大科普,对着GOOGLE地球又查看了有关地域,神往那段岁月啊
八路军抓到的日军战俘是果军的3倍
国军在缅甸境内抓到的日军远远超出了同级别军队在中国境内抓到的日军,但孙立人一次活埋1200日军战俘的事情 ...
整个抗战八年,包括缅甸,果军的抓到的战俘只有我军的三分之一
菜鸟来袭 发表于 2015-4-5 10:10
黄土岭1939更好看些,里面还出现了白求恩大夫
武器出现了67-2重机
fateright 发表于 2015-4-5 19:23
整个抗战八年,包括缅甸,果军的抓到的战俘只有我军的三分之一
就算你把“日本人反战同盟会长”前田光繁这种连最底层的大头兵都不算、连军籍都没有的满铁职员也算上,我想也凑不出这个数,当然宣传材料里除外,宣传材料里TG还一共歼灭了52万日军呢。
楼主好文章

关于阿部为什么不能追晋大将,我补充一点:

大不列颠海军传统,舰在人在,舰亡人亡。舰长陪船一起。
artnoc 发表于 2015-4-5 09:32
好文,把阿部没能追晋的原因说得很明白了。
谢谢
林副统帅其实没说错,老朱的所谓总司令,名不副实!可是,早就没有实权的首帅,在那十年之中,居然也挨了批斗,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