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太行山上》背后的故事(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4:51:43


平型关会战之后,板垣征四郎因其“果敢”的进取精神和战役指挥而获得了日本军部的嘉奖。10月1日,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就命令板垣继续向太原进攻。此时东条英机被调回关东军接着去当参谋长,寺内寿一将东条兵团所辖的独立混成第2、第15旅团调归板垣指挥。再加上特种兵部队,板垣统率的兵力已近4万之众,并有数百门火炮、百十辆战车和上百架飞机助战,可谓兵强马壮。另外,还有数量达几个师的伪蒙军骑兵帮助日军作战。板垣当即命令已攻占代县的部队马不停蹄继续前进,沿代县至原平公路直取忻口,要乘胜攻下太原。

忻口是五台山、云中山两山峡谷中的一个隘口,为晋北通往太原的门户,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屏障。经过几次与日军交手后,阎锡山已对晋绥军的战斗力失去了信心,八路军兵力太少,又不便指挥,他只好寄希望于中央军入晋支援了。奉蒋介石的命令,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率2个军的4 个师另1个旅从河北星夜驰援山西。卫立煌曾担任过孙中山的侍卫,在蒋介石阵营属于嫡系中的杂牌。他指挥作战机谋勇悍,素有能打之名,被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日本人后来也尝到了卫立煌的厉害,送了一个“支那虎将”的外号给他。一到太原,卫立煌就盯上了忻口这个锁钥之地,决定集中兵力在此处挡住日军,一战扭转局面。阎锡山闻言后感激涕零,立即任命卫立煌为前敌总指挥,全权组织忻口会战。卫立煌当仁不让,命令在忻口方向先后集中了第14、第6、第7集团军和八路军,共8万余兵力,决心依托有利地形组织防御,乘板垣所部立足未稳之机将其消灭于云中河谷。  

在具体部署上,卫立煌率第14集团军居于中央,沿代县至原平公路正面实施防御,抗击日军进攻;朱德率八路军所部为右翼,在滹沱河东岸依托五台山组织防御,阻击日军前进,威胁日军左翼,并相机以主力挺进雁门关,配合主力对敌形成包围态势;杨爱源率第6集团军为左翼,在同蒲路西侧组织防御,并准备以一部兵力挺进敌后,威胁日军右翼,与八路军东西呼应;傅作义率第7集团军作为预备队,集结在忻县、定襄一带,相机行动。

影片中阎锡山称卫立煌、朱德临危受命,就任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实属穿越。忻口会战之时卫立煌和朱德都没有这个职务,要等到1938年初才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任命二人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阎锡山提出的组成东、中、西三路军亦如前例,也不是忻口会战时的事,同样要等到次年之初。而且其并不叫作东、中、西三路军,而是东、南、西三路军。

10月1日,先头日军就兵分两路猛攻忻口以北的崞县和原平,双方发生激战。中国守军顽强抵抗,但在日军优势地空火力突击下伤亡惨重,陷入孤立无援之境。防守崞县的晋绥军第19军2个团打到弹尽粮绝,两名团长刘良相、石焕然先后殉国。晋绥军第34军66师196旅在旅长姜玉贞率领下死守原平,与突进城内的日军决死巷战3天,最后全旅4000多人打到仅剩5、600人,旅长姜玉贞也壮烈殉国。在坚守了10天后,崞县、原平相继陷落。坚守忻口外围阵地的国军将士们用自己的巨大牺牲赢得了宝贵时间,使第二战区主力部队得以在忻口地区完成了布防。战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第196旅“荣誉旅”称号,允许其终身保留,并追赠姜玉贞为陆军中将。毛泽东在延安追悼抗敌阵亡将上的大会上,也对姜玉贞等官兵予以了高度评价,赞扬其“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10月13日,日军第21旅团和独立混成第15旅团在重炮、战车和飞机支援下猛攻中国军队防线的中路南怀化、左翼阎庄和右翼东西荣华阵地,忻口会战正式拉开帷幕。日军的空地火力密切协同,给予中国守军以巨大杀伤,当日就突破了中路南怀化阵地并攻占了制高点1300高地。第9军军长郝梦龄紧急组织部队实施反击,付出很大代价后又重新夺回了1300高地。左翼李默庵第14军部队顽强击退了突入阎庄阵地的日军,右翼刘茂恩第15军部队也将日军迟滞于滹沱河南岸至灵山脚下一线。此后中日两军不断投入兵力在忻口正面阵地反复进行拉锯争夺,南怀化主阵地在数日内多次易手,双方白刃相搏杀得鬼哭狼嚎。这样添油打下去之后,中国军队渐渐有些撑不住了。主要原因就是受日军空地火力压制,伤亡太大,打得太吃力,不得不开始动用预备队了。

在抗日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正面战场上的日军往往都处在以少打多的状态。然而中国军队即便是拥有数倍于日军的兵力优势,但仍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只能且战且退,弃城失地。几乎每一次战役中国军队都要付出几倍于日军的伤亡,却仍然难以达到预期战役目的。其中除了双方在组织指挥、军队素质上高下分明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在火力上存着在巨大差距。这里指的不是步枪、冲锋枪、机枪等轻武器,在此方面中国军队的万国牌甚至还要略优于日军的制式装备。双方存在着巨大差距的是在重型技术兵器方面。航空兵、装甲兵就不用说了,中国军队方面只是聊胜于无。而在步兵须臾离不开的炮兵支援火力上,日军则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

在战争初期,通常日军一个4步兵联队制常设师团(相当于中国军队的军级单位)中,会下辖1个炮兵联队。如是驮马制师团,炮兵联队下辖36门75毫米山炮,步兵联队(相当于中国军队的步兵团)辖有1个步兵炮中队(4门37毫米平射步兵炮),步兵大队(相当于中国军队的步兵营)辖有1个大队炮小队(2门70毫米曲射步兵炮);如是挽马制师团,炮兵联队下辖36门75毫米野炮、12门105毫米榴弹炮(少数师团无此炮),步兵联队辖有1个联队炮中队(4门75毫米山炮)、1个速射炮中队(4门37毫米速射炮) ,步兵大队辖有1个大队炮小队(2门92式70毫米步兵炮)。

再观中国军队,因国家工业落后,仅能自产少量山野炮、轻榴弹炮、高射炮和82、150毫米迫击炮。如需大规模装备部队,重型火炮只好依赖外购。加上长期军阀割据,军队派系林立,使用的武器种类繁多,各国皆有,战时保障起来极为困难。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从全国军队中改编完成了20个调整师,主要使用德国制式武器,因而又称为“德械师”。这20个师是当时中国军队中装备最好的精锐部队,如都按计划编制完成整编,一个师的兵员、炮兵数量将接近于日军一个常备师团。但由于从德国采购重型兵器受阻,导致师的重装备严重缺编,只能从原有编制、装备基础上进行调整充实,故才称为调整师。在这20个师中,仅有一个师(教导总队)基本达到了计划编制,其下辖1个炮兵营,装备12门75毫米山炮、4门37毫米战防炮、4门20毫米高射炮,步兵团直辖6门82毫米迫击炮、6门20毫米高平两用机关炮,步兵营直辖2门82毫米迫击炮;而其余19个师中,师属12门山野炮只有4个师满编(其余师各只有75毫米山野炮8门),师属4门战防炮只有5个师满编(3个师各装备4门德制37毫米战防炮,2个师各装备6门意大利制47毫米反坦克炮),师属4门高射炮只有2个师满编(各有6门37毫米高射炮),团属6门82毫米迫击炮有18个师满编,团属20毫米小炮只有1个师满编(装备6门意大利制20毫米机关炮)。

由上述编制可见,3~4个精锐德械师的火力才能够勉强对付日军一个常备师团,而其他中国军队步兵师的装备还要差于德械师,一个辖2、3个师旅单位的普通步兵军火力根本对抗不了日军一个常备师团。更不要说当时整个中国军队中的105毫米榴弹炮也才仅有40门,重炮火力只及日军一个零头。作战期间,日军还会将军属的野战重炮兵联队加强到第一线,双方的火力差距就会拉得更大。结果就是在诸多战役中,中国军队一个师打不赢日军一个联队,几个师挡不住日军一个旅团,集中十几万兵力还吃不掉日军一个师团。到了1938年4月以后,日军又陆续新建和改建了一批3步兵联队制师团(分为常设师团和特设师团),大量增编105毫米榴弹炮,炮兵火力更加均衡。加上38年式150毫米榴弹炮、89式150毫米野战加农炮、45年式240毫米重榴弹炮等重型兵器也广泛应用于中国战场,仍保持着对中国军队的压倒性火力优势。而中国因为在抗战爆发后钢材非常短缺,只好放弃生产山野炮和榴弹炮,而集中力量生产、改造需要材料较少的迫击炮,重型火炮不增反减。由于中国军队火力弱,日军又占据着制空权,战斗中日军的重炮常不用伪装就在开阔地域展开,肆意射击中国军队,气焰非常嚣张。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来抵抗武装到了牙齿的日本侵略者,八年抗战,一寸山河一寸血,何其艰难!

具体到忻口会战,还有点特殊性,与抗战中的其他会战不太一样。这个特殊性就在于战场位于山西腹地,发生在阎老西的地盘上。阎锡山这个人虽性格反复刁滑,但在搞省域自治上还是很有一套的。晋军虽然战斗力不强(绥军在傅作义指挥下战斗力是较强的),但太原却有兵工厂,仿制生产能力很强,产量也很大,在部队的武器装备和弹药供应方面富富有余。特别是晋绥军中装备了数量较多的火炮,尽管多是射程仅有6公里的山炮,只相当于日军的联队级火炮,但在集中使用对步兵进行火力支援时,仍比一般的国民党军队要强不少。为了打好这次忻口会战,阎锡山下了血本,动用了晋绥军的全部9个炮兵团共200多门火炮,以及从太原兵工厂调出了8万发炮弹,全部开往忻口前线参战。会战打响之后,晋绥军炮兵突然出手,一度打得进攻日军叫苦连天。然而当日军反应过来后,其炮兵火炮口径大、射程远的优势就发挥了出来,加上又有空军轰炸和侦察助战,晋绥军炮兵就不是对手了,遭到较大损失。后来晋绥军炮兵也改变战法,白天筑壕深藏,一般不参加作战,主要是观察和记录日军的火力位置。到了晚上,再根据白天测量的诸元突然开火,杀伤日军有生力量及破坏其阵地。就这样,晋绥军炮兵与日军炮兵斗智斗勇,最大程度支援了步兵作战。据后来统计,整个忻口会战中晋绥军炮兵共发射炮弹4万多发,平均每天发射2000多发,大量杀伤了日军,有力阻滞了日军的推进速度,堪称功不可没。

另外,国民政府空军北正面司令陈栖霞指挥的4个飞行中队也进入山西,以太原为基地出动支援忻口方向地面部队作战。中国空军打得英勇无畏,先后对进犯山西的日军进行了42次轰炸,甚至还袭击了板垣的指挥所,吓得老小子出了一身冷汗。中国空军尽管势单力薄,取得的战果也并不显著,但还是打出了志气,让日本人知道了他们并不能为所欲为。

忻口会战就是在双方的这种悬殊火力态势下展开的。参战的中国军队虽然斗志高昂,誓死报国,但火力上远不及日军的空地协同,技术兵器受到很大限制,只能用人力去拼消耗,牺牲重大,打得非常艰难。影片中朱德命令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寻找并打掉忻口附近的日军前线机场,减轻正面部队的压力,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刘伯承指挥的第129师是八路军3个师中最晚出师的,9月30日才出发东渡黄河。因将王宏坤的385旅部分兵力留下保卫陕甘宁边区,开赴山西战场的只有师部率陈赓的386旅及385旅769团、教导团、骑兵营等部共9160人,各种枪支不足5000支,一半人手里没有家伙。根据八路军总部的命令,为配合忻口正面友军作战,第129师师长刘伯承派遣385旅769团进至代县、崞县以东地区,侧击从雁门关向忻口进犯的日军。769团的前身是红四方面军红4军红10师,曾孕育出了诸多红军名将,至今还保留在南京军区第12集团军序列中,有“百将团”之称,战斗力自不待言。769团团长是刚满22岁的著名战将陈锡联,原红10师师长,人称“军中赵子龙”。他率领部队隐蔽北进,到达了滹沱河东岸的苏龙口、刘家庄一带。在组织侦察时,陈锡联发现经常有日军飞机在附近飞来飞去,很可能是去支援忻口方向作战的。经过实施连续侦察,终于弄清了在滹沱河西岸的阳明堡东南侧有一个日军前线机场,驻有20多架飞机,每日轮番去轰炸忻口和太原,晚上则都停驻在机场。守卫机场的日军也不多,约200人左右,大队日军则都住在阳明堡镇里。要说这个机场还是阎锡山命令修的,结果自己没用上,倒便宜了日本人。陈锡联下定决心,搞掉阳明堡机场,减轻忻口正面友军的压力。

在进行了周密的组织准备后,陈锡联把全团都拉了上去,有当突击队的,有当牵制疑兵的,有当阻击队的,有当预备队的,有当火力队的,完全控制了阳明堡地区的战场态势。10月19日夜,担任突击队的769团3营在营长赵崇德率领下,突然奇袭了阳明堡日军机场。经过一个小时激战,将停机坪上的24架飞机全部爆炸焚毁,打了一个漂亮仗。战斗中歼灭了日军机场守卫队100余人,突击队伤亡30余人。非常可惜的是,曾屡立战功的3营营长赵崇德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3岁。当八路军总部向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通报了这一战绩后,阎锡山诸人竟一时不敢相信。然而从10月20日开始,一连多日,忻口、太原上空都没有日军飞机再来轰炸,引得各界人士议论纷纷。后来阎锡山派飞机从太原飞到阳明堡上空进行侦察,发现了日军机场上的飞机残骸,这才真相大白。一直承受着日军空袭压力的前线总指挥卫立煌非常激动,还专门致电周恩来对八路军表示了感谢。正如影片中演得那样,忻口阵地上的国民党军队知道八路军已炸毁了那些凶恶的日本飞机,一时扬眉吐气,士气大振。

影片中饰演陈锡联的是国家话剧院演员吴樾,这位是武术冠军出身,身手不凡,出演过众多影视剧。最近比较有名的,就是张纪中版《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了。如此一位龙腾虎跃的人物来演“军中赵子龙”陈锡联,倒也算是相得益彰。影片中夜袭阳明堡时,八路军战士几次跳上已经启动滑行的飞机与日军飞行员展开搏斗,端的是惊心动魄。2005年时类似《铁血红安》、《智取威虎山》等神奇之作还未流行,依笔者的联想,80年代的朝鲜惊险电影《命令027》中有过类似桥段,不知道《太行山上》的编导是否借鉴了该片。

影片中左权向朱德报告,贺龙的第120师在雁门关也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板垣征四郎见忻口正面打成了胶着状态,于是不断给前线加强兵力,中国守军的压力越来越大。阎锡山当时着了急,除了给卫立煌增调部队外,又电令朱德指挥八路军截断敌后交通线,阻击日军增援兵力。八路军总部遂分别给前线3个师下达命令,要求各部主动出击截击日军后方交通线。

贺龙的第120师继林彪第115师之后出师东征,于9月3日从陕西开赴山西。因红一方面军改编成的第115师出发时没有留下兵力来保卫陕甘宁边区,毛泽东当时也不好强令林彪留人。贺龙则顾全大局,一举就留下了全师五分之二的兵力来保卫党中央,只带着所部358旅、359旅717团和教导团等共8227人出发东进。关于八路军出师后怎样使用兵力的问题,在洛川会议上决定第115师和第120师先都去晋东北,依托恒山山脉与日军展开作战。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以游击战争为主要战略方针的建议当时还未成为全党共识,有集中兵力打大仗思想的人还不少,故先出征的2个师都集中到晋东北成为了会议上的折中决定。然而毛泽东目光远大,另有运思,力争把握全党全军生息发展的战略制高点。随着战势发展,他很快就察觉到,阎锡山对八路军去山西发展仍不情不愿,有限制八路军的意图。而且当晋北战局恶化后,眼看恒山山脉就成了东西两路日军形成战略合围的地域,八路军如都集中过去,既无实力和日军打大仗,回旋余地又很狭小,将陷于被动境地。他机断决行,电告八路军总部朱彭任,决定第120师不去晋东北,而转向晋西北管涔山地区;第115师转入恒山山脉南段,并逐渐南移,展开于太行、太岳山脉中;第129师出征后,在适当时候进入晋西吕梁山脉,独立自主,放手发展。

贺龙对毛泽东钦佩毕至,一向称其为“毛大帅”。接到总部彭德怀转来的毛泽东指示后,即与师政训处主任关向应(不久改为师政委)、副师长肖克等人进行了商议,决定主力开赴晋西北,监视从大同、雁北方向南下的日军,伺机打击敌人。为了掌握主动,除王震率359旅717团受八路军总部调遣暂赴五台山地区去填补防线空档外,贺龙又将全师剩下的人马分成两部行动:358旅716团团长宋时轮带一个900余人的支队深入雁北后方敌占区去打游击,迟滞日军向神池、宁武方向的进攻;师主力则分别前往朔县、宁武地区牵制日军,寻机歼敌。就在第120师主力在管涔山地区展开之时,忻口会战打响了。奉八路军总部命令,贺龙将手上的全部人马撒开,沿雁门关至忻口、繁峙至忻口的两条线路上主动出击,截断日军运输线,配合忻口正面作战。

宋时轮北上后,由贺炳炎继任358旅716团团长,与政委廖汉生奉命带2个营去雁门关袭击日军交通线。716团前身是湘鄂西红二军团红6师,跟着贺龙南征北战,屡建功勋。至今仍保留在南京军区第1集团军序列中,是远近驰名的“红军团”。贺炳炎是贺龙红二军团出来的唯一一名开国上将,也是贺龙最宠爱的手下将领。他在9岁时即投到武当山清道长门下学习凌霄剑法,后改学玄虚刀法,因而练就了一身好刀术。影片中香港影帝梁家辉饰演的贺炳炎独臂挥刀神劈鬼子,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感情那是从小练就的童子功。在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贺炳炎率红5师15团担任突进贵州的开路先锋。在战斗中他的右臂被炮弹炸成粉碎性骨折,伤势严重。当时没有手术器械,医生只能临时用一把锯木头的旧锯子消毒后给他截肢。贺炳炎拒绝了医生要给他打吗啡的建议,嘴咬毛巾硬挺。于是医生用锯子锯掉了他的右臂残肢,并用木锉锉平了伤口。3个小时的手术之后,贺炳炎嘴上的毛巾已咬得到处是窟窿,旁边的医护人员看得既心惊胆战又敬佩不已。当时贺龙就收藏起了两块贺炳炎断臂上的碎骨。后来当进行战斗动员的时候,贺龙常会拿出用手帕包着的这两块碎骨对部下们说:“看,这就是贺炳炎的骨头,这就是共产党人的骨头啊!”

贺炳炎和廖汉生率部进至雁门关后,勘察了地形,决定在关南侧黑石头沟公路西侧高地设伏。10月18日,716团伏击了一支由北向南开进的满载兵员、弹药的日军车队。经过激烈战斗,击毁汽车20余辆,消灭日军约300人。由于另一路日军恰巧赶到,716团遂主动撤出了战斗。两天后,贺炳炎和廖汉生率716团于同一地区断路设伏,并进占了雁门关。10月21日,716团又伏击了一支由百余辆汽车组成的日军车队。因日军这次有了准备,防守严密,又有5架飞机支援作战,716团久攻不下,双方陷入拉锯战。在杀伤敌一部后,716团适时撤出了战斗。贺炳炎、廖汉生指挥716团在雁门关以南的两次伏击战,共歼灭日军500余人,击毁汽车20余辆,一度切断了日军由大同经雁门关至忻口的后方补给线。由于贺炳炎部的出色表现,不但受到了第120师和八路军总部的嘉奖,还受到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通令嘉奖。与此同时,林彪、聂荣臻也指挥第115师重创了从蔚县至代县的日军交通运输线。结果忻口前线的日军一时发生了给养危机,战斗力受到了很大影响。据说第5师团和关东军部队的待遇很好,由于后方的饼干、牛肉罐头、军粮精等食品因交通线被断一时运不上来,只好就地寻食小米、黑豆和南瓜,不少人吃得泪流满面,后来连野猫也抓来吃了。

需要注意的是,影片中贺炳炎在雁门关挥刀勇猛砍杀鬼子的这场战斗,并不是上述的两次战斗。因为出现了通信员报告的“东边娘子关失守了”这一时间限定,而娘子关是在10月26日才失守的。片中有如此表现,只能是编导打乱时空使用的一种象征手法。本来按编导的设想,片中的日本军官全部请日本演员饰演,国民党军官则请台湾演员饰演。然而梁家辉却来了兴致,一再请求要演八路军将领,而且以不计片酬为条件,最后导演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后来当有记者探班采访梁家辉时,他还非常自豪地说:“我演的是八路军团长!”片中梁家辉演的贺炳炎手挥骷髅大刀,猛抡神划拉,日本鬼子可倒了霉,沾着就倒,挨着就亡。最神的是,梁影帝和通信员在战场上旁若无人地聊了一会天,惊怒之下手一挥,又一个鬼子即凌空倒毙。感情这鬼子是专门在旁边排队等着他砍呐!饰演开国中将廖汉生的演员也是个熟面孔,老版电视剧《水浒》中的武二郎,丁海峰。这廖汉生也是贺龙麾下的大将,二人不但是同乡,廖汉生还曾是贺龙的外甥女婿。建国初期,国防部有7位副部长,别人都是大将、上将,只有廖汉生是以中将军衔晋身其中,可见他的军中人气。

日军在前期攻势中的伤亡也不小,板垣于是命令将平型关和雁北两个方向的预备队先后用汽车输送至忻口战场,连续投入与中国军队进行争夺。八路军虽在东南、西北两线出击截击日军交通线,但火力单薄,无法与摩托化输送并有战车、飞机支援的日军大部队作战,只能打击其小股部队和辎重部队。因而虽一度威胁了日军的补给线,但还是未能阻止日军增援部队源源开入忻口前线。

在忻口正面,中日两军的争夺焦点集中到了中央的南怀化主阵地上。郝梦龄的第9军与日军进行了反复争夺,伤亡非常严重,其主力第54师已伤亡数千人,有的团打到剩下一个营,有的团则只有百余人了。在两日战斗中,军官亦损失甚重,已伤亡团长1名、营长5名、连长20名。卫立煌只好动用预备队向前线增援,并亲率第14军下辖的独立第5旅到忻口督战。李仙洲奉命率第21师于14日上来增援南怀化阵地,他不顾部下拦阻亲率特务团和军官教导队向据守高地之敌发起攻击,但都被日军凶猛的火力击退。战斗正酣时,李仙洲被一颗流弹打穿了胸膛。好在当时他正在呼气,两片肺叶收缩,子弹恰好由空隙间穿过,才让这位黄埔一期出身的大个子师长捡了一条命。第61军新编第4旅亦向突入南怀化之敌反击,旅长于镇河在激战中身负重伤。双方你来我往反复争夺厮杀,在南化怀阵地一线相持不下。

日军经过多轮猛攻,再次突破1300高地,占领了南怀化主阵地。独立第5旅在旅长郑廷珍率领下加入战斗,向1300高地发起反击。因连攻四次未能奏效,郑廷珍急了,带着警卫人员亲自上到前沿指挥部队突击1300高地。激战中,郑廷珍跃出堑壕观察敌情,突然遭到日军机枪猛烈射击,当场殉国。郝梦龄很快指定614团团长李继程代理独立第5旅旅长职务,继续组织部队反击。然而不久,李继程代旅长也壮烈殉国,郝梦龄只好又为独立第5旅指定了一位代旅长。为了扭转战局,卫立煌集中了5个旅归郝梦龄指挥,要求其坚决夺回南怀化阵地,将板垣主力压回到云中河盆地,然后再以左右翼兵团一齐出击把日军包围吃掉。

10月16日凌晨,郝梦龄指挥5个旅向南怀化阵地发起反击。由于出击地域狭窄,地形复杂,天色又黑,中国军队攻击队形过于密集,无法发挥火力,遭到日军火力覆盖伤亡惨重。打到快天亮时,只基本肃清了南怀化以南的日军,而主阵地仍在敌人手中。独立第5旅几次进攻1300高地受挫,与日军形成了对峙。郝梦龄这时已赶到了一线的突击团指挥所督战,他判断天亮后反击部队就要遭到日军空地火力威胁,必须一鼓作气全部夺回南怀化阵地。由于电话线被炸断而与独立第5旅联系不上,郝梦龄不免心急如焚。1300高地是整个南怀化阵地的制高点,其得失关系重大。郝梦龄决定亲自前往察看战情,督促独立第5旅战斗。此时天色已微明,去独立第5旅阵地要从日军控制的阵地前边经过,实在太过危险。左右亲随苦苦劝阻,但郝梦龄决意前往。第54师师长刘家骐表示愿跟随军长同去,他们一行便摸向了1300高地。在穿过距离日军阵地仅有200米的一段隘路时,一行人遭到了日军4挺机枪的疯狂扫射,郝梦龄和刘家骐先后中弹,被卫士们抬下来不久就都牺牲了。经过半夜激战,中国军队伤亡数千人,仍未能夺回南怀化阵地,反击告于失利。

在反击南怀化阵地的战斗中连续阵亡郝梦龄、刘家骐、郑廷珍三位军、师、旅级主官,立时震动了整个忻口前线。郝梦龄更是成为了抗战爆发以来牺牲在战场上的第一位军长级将领,深受国民政府的追念和褒扬,并被追赠为了陆军上将。次年,国内小学国文课本中出现了一篇名为《中国第一个军长》的课文,说的就是郝梦龄。全国人民也对三位英勇殉国的将军交口称誉,当时社会上还流传了一句话:“西战场上抗日三英雄,精忠报国郝梦龄、刘家骐、郑廷珍!”

影片中饰演郝梦龄的是台湾实力派演员刘德凯,其因擅长主演爱情流水剧而深为大陆观众所熟悉。片中刘德凯有一句令人感动的台词“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这也正是历史上的郝梦龄将军当时的内心写照。郝梦龄打了十几年内战,还曾经与红军多次交手,早就深以为耻。这次率部参加抗战,他已抱定誓死卫国之决心。战前,郝梦龄就当着广大官兵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如再退却,到黄河边,兵即无存,哪有官长。此谓我死国活,我活国死!”影片中郝梦龄前往的阵地就是独立第5旅的的阵地,他口中的已经殉国的旅长便是郑廷珍或李继程。其后郝梦龄、刘家骐亲自率队冲锋,相继英勇牺牲,成排的国军将士遗体都是以向前冲锋的姿势倒在了战场上。尽管影片中的这一过程与真实历史存在一定差别,但经过编导的艺术加工后,情节更加慷慨激昂,更具艺术魅力,可算表现得很成功。令军事爱好们诟病较多的,则是影片中的郝梦龄和刘家骐分别使用了司登冲锋枪与M-3黄油枪。这在一部史诗片中,还是特写人物手中的武器,就嫌穿越得有点厉害了。

郝梦龄阵亡后,卫立煌立即指派第14集团军参谋长郭寄峤继任第9军军长,第161旅旅长孔繁瀛继任第54师师长,并指定第61军军长陈长捷统一指挥中路部队继续作战。由于有情报显示日军正连续向忻口前线增兵,中国军队的兵力优势也已渐渐显不出来了。卫立煌不得不致电蒋介石,要求获得援助补充。蒋介石当时的主要精力正用于淞沪会战,打得血天血地,拉上去70万部队犹嫌不够,手上的兵力已捉襟见肘。为了山西能撑住,他只得命令出川抗战的川军邓锡侯第22集团军入晋增援。阎锡山这时也电令朱怀冰第94师和第177师529旅由五台山、龙泉关一带星夜赶赴忻口驰援。

由于日军空地火力优势很大,中国军队只能用人命往里填,打得非常被动。傅作义这时得到情报,在云中河北岸的旧河北村有一个日军指挥所,很可能是板垣的前线指挥所。另在村南、村北均设有日军炮兵阵地,直接抵近中国军队前沿射击,对中国军队的中路和左翼威胁很大。傅作义遂向卫立煌献计,派一支精锐突击队乘夜晚抄袭旧河北村,一举捣毁其前线指挥所,摧毁敌炮兵阵地。卫立煌很快同意,将任务交给了第35军。傅作义手下有两员大将,董其武和孙兰峰,均是旅长,跟随傅作义多年,能征惯战。傅作义决定派董其武的第218旅担任突击队,奇袭旧河北村。董其武接令后很快带部队出发,在渡过云中河到达北岸前沿要点下王庄附近时,日军突然对下王庄发起了进攻。因友邻防线发生危机,董其武主动率部前往增援,联合作战,共同打退了敌人。战斗间歇时,董其武出去视察前沿阵地,意外地被日军打来的一块弹片击中了左臂,血流不止,伤势较重。傅作义闻讯后命令将董其武送回后方疗伤,又抽出孙兰峰去指挥第218旅,继续执行奇袭敌阵的任务。孙兰峰率部利用黎明前的夜暗摸入旧河北村,突然发起攻击,一举捣毁了村南北的日军炮兵阵地。天亮后,日军派来了援兵,又有飞机助战,与第218旅展开了激烈厮杀。孙兰峰越战越勇,指挥部队将村中日军分割包围,一路短兵近战,最后将其基本歼灭。完成任务后,孙兰峰率部迅速撤离了战场。这一战摧毁了日军山炮、野炮30多门,还炸毁了村中的军火库,大获全胜。此后日军即将炮兵阵地后移,再不敢靠前部署了。

10月17日至19日,板垣又组织了一拨强大兵力,在重炮、战车及飞机支援下,从左、中、右三路同时对忻口猛攻。中国守军顽强抵抗,与日军进行了反复争夺。尤其是在日军主攻方向的中路南怀化和官庄阵地,第61军军长陈长捷指挥部队利用地形修筑了很多火力点、暗堡、防炮洞等工事,有效瓦解了日军攻势并予其以重大杀伤。双方对204高地进行了反复争夺,一昼夜阵地易手达13次之多,最后阵地还是掌握在了中国军队手中。而第61军亦伤亡巨大,几个主力师、旅都拼掉了大半,两名主力团团长也一死一伤。期间阎锡山征调了大量给养、弹药和物资材料送到前线,有力巩固了防线。然而他对陈长捷守得这么狠颇有微词,命王靖国去向陈长捷传达他的手谕,命其保存住实力,不要拼得太狠,不要把晋绥军本钱都拼光。

陈长捷是晋绥军中的外来户,性格耿直较真,体现在战场上就是意志坚强,打仗不惜力。因为郝梦龄等主官全部阵亡,中路防线的部队一时斗志大衰,防御紊乱,怯战往回跑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有旅长级军官。陈长捷上去后,立即整饬纪律,命将临阵畏缩者一律枪毙,并组织督战队到前沿执行军法。影片中出现在忻口战场上的国民党军督战队,就是以陈长捷督战队为原型的。在他的铁血手段下,中路防线很快恢复,顶住了其后日军的连续猛攻。也因此,陈长捷负责的防线当时被称为“鬼门关”,上去后就回不来呀!这样一个顶硬上的陈长捷,在阎长官的命令下也没了辙,用兵也不敢这么狠了。好在板垣一气三板斧砍下来后,没能撼动中国军队的防线,损兵达3000余人,一时也没了力气,暂时停止了大规模进攻,转为零星小规模进攻和偷袭。

忻口前线的中国军队打得如此英勇顽强,大出板垣之意料,在用兵上已感到有些吃力了。他不得不向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求援。此时淞沪会战已进入高潮,日本军部决定将主战场从华北转向上海,并调动华北主力南下支援淞沪战场。寺内寿一首先抽调了香月清司第1军的中国驻屯步兵旅团第2联队为基干,配属战车、工兵爆破队和骑兵分队组成萱岛支队,加入第5师团战斗序列,迅速开往忻口战场。萱岛支队上去后,也被陈长捷打得头破血流,损失过半,不得不换下来休整。这时华北方面军的主力已组团南下,寺内寿一手上出没多少兵力了。他只好挤出了驻守平津的第109师团第136联队的2个步兵大队,乘汽车紧急向忻口前线转运。同时又命令已经开往绥远作战的第26师团黑田重德部,抽调独立混成第1旅团第1机械化步兵联队回头南下驰援忻口战场。

影片中贺炳炎正杀鬼子杀得性起,通信员来报告说“东边娘子关失守了”,上级命令撤。贺炳炎愤恨不已,将骷髅大刀用力插在地上,大吼道:“为什么!”这一情节令观众印象深刻,同时也引出了忻口会战的重大转折点。

早在10月1日时,寺内寿一命令板垣率部进攻太原之后,又令华北方面军第1军、第2军沿平汉路两侧向南进攻。其中香月清司指挥的第1军在突破石家庄一带中国守军防线后,除以一部向南追击外,另以一部进入井陉以西地区策应第5师团进攻太原的作战。香月清司的第1军随即发动进攻,进展迅速,连续击破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所属部队,于10月10日攻陷石家庄。这时香月清司依令派出原驻朝鲜的川岸文三郎第20师团转向沿正太路西进,直取晋东门户娘子关。

娘子关位于河北与山西交界处,西距太原150多公里,是太原东侧的重要门户。防守娘子关的是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指挥的部队,只有冯钦哉第14军团指挥的4、5个师,却要守卫上百里防线,兵力非常单薄。黄绍竑原是新桂系李、白、黄三巨头之一,后来离开李宗仁、白崇禧投靠了蒋介石。这次日军进犯山西,应阎锡山的求援,蒋介石便任命黄绍竑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紧急替阎锡山把守晋东门户。川岸文三郎率第20师团迅速攻占井陉,然后以一部进攻娘子关正面,主力则绕道向旧关攻击。娘子关一线立时爆发了激烈战斗。阎锡山闻讯大惊,急令参加忻口会战的孙连仲第26路军回援娘子关。日军一度偷袭旧关得手,随后与相继赶到的中国军队展开拉踞战。根据寺内寿一迅速沿正太路向阳泉进攻并拿下榆次的命令,香月清司又派第109师团一部增援娘子关方向。川岸文三郎即将部队分成左右两个纵队,在飞机支援下,除以一个纵队从正面进攻娘子关外,另一个纵队从左翼向守军后方迂回。

黄绍竑在娘子关打得捉襟见肘,急切间赶回太原当面向阎锡山讨要援兵。忻口那边正吃紧,阎锡山哪还能抽得回部队来。可黄绍竑把话说的很重,娘子关一失,太原也就危急了。阎锡山思来想去,只好命令将入晋增援的川军邓锡侯第22集团军调归黄绍竑指挥,增援娘子关前线。近300年来,川军都没有过黄河打过仗,常年搞窝里斗,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名声相当不好。这次出川参加抗战,川军官兵们都抱雪耻之心,斗志非常高昂。然而川军中除刘湘的嫡系部队外,其余军阀所部装备相当差。北方眼见已到深秋,很多部队都已穿上了棉衣,而北上的川军却还是单衣草鞋,不少人竟穿着制式军装短裤。武器装备上就更没法提了,基本是质量很差的川造土枪,只有为数不多的汉阳造。其步枪上十有八九都未配刺刀,谓之“秃头枪”,仅有少数战斗力强的部队才每人配了一把大砍刀。弹药也严重不足,多数部队只有一个基数的弹药,一到激烈点的战斗很快就打光了。后勤上更是粮草辎重俱无,一个个穷得跟要饭花子似的。本来刘湘请缨出川抗战时,蒋介石是答应了给予补充的。可忻口会战一打,蒋介石就把川军踢给了第二战区,让阎锡山提供整补物资。阎老西是何等样人,晋绥军、中央军东西都不够用呢,给八路军点物资也是现急不得不出血,哪轮得到半只眼都看不上的川军呢!他把所有东西都捂了起来,谎称已将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都运到黄河以去了,追不回来了。可毕竟川军是来保卫山西的,于是阎锡山脸都不红地拿出20支冲锋枪给了第22集团军,别的东西再无,气得邓锡侯话都说不出来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川军将士们勇敢地投入了娘子关战场,在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牺牲。

为了迅速攻破娘子关,香月清司又命令土肥原贤二的第14师团加入该方向战斗。中国守军伤亡惨重,只能步步缩短战线。由于黄绍竑指挥失措,日军迂回娘子关正面守军右后侧成功,娘子关防线面临危机。黄绍竑只好在请示阎锡山后,将娘子关一线守军主力后撤。10月26日,娘子关失陷,日军继续杀向阳泉,太原受到严重威胁。这样一来,防守忻口的中国军队就有被日军切断后路的危险。阎锡山惊慌失措,赶紧找来卫立煌商议。为应付最坏局面,他们决定将傅作义的第35军调回来组织防御太原,忻口战场的兵力遭到了削弱。本来忻口会战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也很有取胜的希望。板垣久攻不克,部队打得疲惫不堪,只好下令大批焚烧尸体,并向后方撤退伤员,也已存了万一不行转身就跑的打算。然而娘子关一失,山西战局急转直下,真是便宜了板垣师团!

在防御娘子关期间,八路军第129师于关东南侧的七亘村地区两次设伏,痛击了迂回娘子关的日军左路纵队,打得很漂亮,史称“叠伏七亘村”战斗。

由于娘子关发生危机,八路军总部命令刘伯承的第129师迅速向娘子关南侧挺进,准备打击牵制日军,支援娘子关正面战斗。此时刘伯承手上只有陈赓的386旅,遂率陈旅迅速进至娘子关西南侧的平定地区待机。当时第3军曾万钟部正在旧关地区与日军苦战,形势危急。陈赓即率386旅772团夜袭旧关以东的井陉长生口,歼灭日军50余人,支援了曾万钟部战斗。不久,386旅771团在七亘村附近遭到日军偷袭,受到一定伤亡。刘伯承闻讯后,带着参谋长李达等人就到七亘村附近去察看地形,组织战斗。刘伯承发现这一带的地形很有利,可以打伏击战。回来后即命令陈赓率772团到七亘村附近设伏,伺机袭击敌人。结果一战成功,歼灭日军300余人,缴获骡马300多匹及大批弹药物资。此时,刘伯承已对日军在娘子关方向的动向进行了仔细分析,判断日军就是要从此处突破,沿正太路从背后威胁太原。那么,七亘村是其必经之处,不得不走!刘伯承胆略过人,决心采取兵法中的“叠伏”之策,于七亘村同一地点再次伏击日军。结果再战又获得了成功,歼灭日军100余人,缴获骡马数十匹。经过这两战,在旧关一带被困的曾万钟部1000余人得以撤出了日军的包围圈。

“叠伏七亘村”是刘伯承指挥生涯中的精彩之作,突显了刘帅反常用兵的谋略风格。亲临一线带队伏击日军的,是772团副团长王近山。这位1955年的开国中将人称“王疯子”,名气很大,传奇很多。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身上就有不少王近山的影子。关于“叠伏七亘村”这一经典战斗,推荐大家可去看看新版电视剧《亮剑》,其中就专门对此予以了描述,尽管主角是换成了黄志忠饰演的李云龙。

不久,刘伯承又指挥第129师在昔阳县东南的黄崖底设伏,歼灭日军第109师团第135联队300余人,击毙骡马300余匹。八路军伤亡30余人。这时八路军总部已急率林彪第115师由五台南下支援正太路地区作战。林彪指挥第115师与第129师密切配合,连续在昔阳附近的广阳、户封地区设伏,先后歼灭日军第20师团2个联队各一部共1000余人,缴获骡马700余匹和大批枪支弹药及其他军用物资。八路军伤亡 300余人。八路军在正太路沿线接连设伏,先后取得了七亘村、黄崖底、广阳战斗的胜利。对此,刘伯承称之为“重叠的待伏”。

再回到忻口正面,中国军队的兵力虽被削弱,板垣也无法再得到华北方面军的支援了。双方继续进行了拉锯战,特别是在红沟、南怀化一线杀得鬼哭狼嚎,均伤亡严重,谁也无法占到上风,只好陷入对峙状态。而东边沿正太路进攻的日军发展迅速,连续攻占阳泉、寿阳、昔阳,距离太原只有6、70公里了。八路军第115师、第129师虽然接连在正太路地区伏击日军,但无法正面阻挡日军大部队,仍属杯水车薪。阎锡山和卫立煌终于撑不住了,只好于11月2日命令忻口一线部队实施总撤退,忻口会战就这样结束了。

忻口会战历时21天,中国军队在武器装备劣势的情况下与敌浴血奋战,打得英勇顽强,付出了伤亡10万余人的重大代价。同时歼灭日军2万余人,重创了骄横的“钢军”板垣师团,同时也创造了华北战场歼灭日军的最新纪录。由于最终没有达到预定战役目标,堪称是“不败之败”。日本军部本来期望板垣师团能势如破竹,迅速底定山西,因而才将华北主力调去增援淞沪战场。不料板垣师团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虽然总算在友邻支援下得以爬过了忻口,但实力受到很大削弱,即使能攻占太原,却再无力扩展全部占领山西东、西、南部的广大山区。由此国民党军一部仍坚持战斗在山西地区,而中共军队则深入空虚的敌后放手发展,很快便成燎原之势。结果山西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严重打乱了日本军部速战速决的全局战略规划,迫使其放弃了西渡黄河沿忽必列灭南宋路线灭亡中国的狂妄设想,也铸成了日本侵略军的最终失败。

影片中太原遭到日军威胁,阎锡山接到蒋介石要其向南转移的命令后,气急败坏地对傅作义说:“人员能转移,家产搬得走吗?!”当傅作义表示愿与太原城共存亡时,阎锡山情急意切地说:“不敢丢太原啊!”这段情节表现的是历史上阎锡山的真实心理。他骗川军说把弹药粮草全运过黄河以南了,实际上基本都贮存在太原,足够十几万大军半年之用。这些弹药粮草,连同太原城,都是他的老本呀!一旦丢了,山西也就丢了,半生心血付诸东流,又要沦为冯玉祥式的流浪寓公,阎锡山能不急吗!而傅作义是著名的“守城将军”,当年曾坚守涿州三个月,挫败了兵力优势的奉军进攻。如今阎锡山在他身上寄予了厚望,实属情有可原。为了表示守卫太原的决心,阎锡山又决定采取“依城野战”的方针,以傅作义第35军防守太原城,从忻口撤退的部队占领太原北郊阵地,从娘子关退下的部队防守太原东郊,以奉蒋介石命令从冀南驰援晋东的汤恩伯第13军推进至榆次待机夹击日军,与日军在太原来一场大战。然而外战并不是内战,太原也不是涿州,地势均非当年,注定阎锡山的幻想要落空了。

在娘子关方向突破后,寺内寿一抓住战机,又将第108、第109师团投入正太路作战。第二战区派来增援的川军第22集团军和八路军第115师、第129师,以及紧急入晋参战的汤恩伯第13军等部虽先后加入战斗堵击日军,但战力有限,且为时已晚。东路日军进展非常迅速,中国守军节节败退。阎锡山刚作完部署一天,日军就已推进到了榆次外围。这样一搞,主力部队还未从忻口撤下来,太原就快遭到攻击了,想依城野战都已来不及了。川岸文三郎非常得意,向香月清司请缨要担负主攻太原的任务。然而香月清司拒绝了他的请求,并命令东路日军停止前进,不要轻举妄动。这是为何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板垣师团在忻口丢了大脸,“钢军”一时有名誉扫地的危险。香月清司与板垣的交情比较不错,为了帮老朋友挽回面子,于是决定让板垣师团先攻进太原,这才下了令川岸文三郎摸不着头脑的这个命令。结果忻口和娘子关方向的中国军队撤下来后,发现太原周围竟然已密布日军,哪里还有战意,一溜烟地从城边穿过,扯乎去也。太原,成为了一座孤城。影片中副官向傅作义报告东条英机部和土肥原师团已分别从北侧和东侧向攻击太原的日军增援,这反映了当时太原城已孤立无援的险境。不过就具体史实来说,东条英机当时已调回关东军,并未亲自率部来攻太原;土肥原贤二指挥的第14师团奉命加入正太路作战,但主要是为娘子关前的第20师团解围,没有直接参加太原攻城战斗。

11月3日,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命令板垣师团攻取太原。已经打得筋疲力尽的板垣师团终于能够越过忻口南下,向太原推进了。两天后,板垣师团进至太原城北,东路日军也占领了榆次并向太原南侧推进。这时阎锡山将太原扔给了傅作义,率长官行营向南逃去。卫立煌在率部南撤前,曾劝过傅作义,太原已不是能守之城,不如一同南下。然而傅大将军非是朝三暮四之人,已在阎长官面前承诺防守太原,自然要尽力践诺,卫立煌便也只好让他善自珍重了。傅作义将手下能指挥动的董其武、孙兰峰、杨维垣3个旅分别摆在了太原城的北、东、南方向,拉开了保卫战的架势。11月6日,日军开始围攻太原。傅军与敌浴血死战,将日军当天的进攻全部击退。影片中傅军将士手持炸药包和手榴弹从城墙上向下扔封锁突破口的镜头,是当年的战场真实。当时傅军官兵手持的手榴弹比较特殊,是太原兵工厂的特产,由生铁铸造,一个能炸裂成将近300块破片,威力很大,给予了攻城日军以严重杀伤。到了11月7日,日军以炮火炸塌了东北角城墙,一举突入城内。董其武、孙兰峰指挥部队拼死向敌反击,傅作义也把自己的警卫营填了上去,总算将日军赶出城外。此时,守城部队已打到只剩2000余人。11月8日,板垣看出门道了。中国守军抵抗最强烈的是城北和城东的部队,城南部队就大大不如。然而城南的川岸文三郎所部攻击并不猛烈,甚至打打停停,显然是在等自己这边首先突破。经过忻口的教训,板垣再也丢不起人了。他当即命令一部兵力绕向城南,协同川岸文三郎的部队一同攻城。这样一打,战斗力较弱的杨维垣旅就吃不住了,城南也被突破。战至8日夜,日军已全面攻进了城内。傅作义只能率领残剩部队拼命突出包围,趁夜色掩护向西山转移。当时傅大将军猖狂到身边只剩下了一个卫士跟随。在淌水过河时,傅作义的鞋陷在了河里。旁边的卫士拿出了一双布鞋给他,然而傅作义脚大,穿不进去。最后是用刀将鞋口割开用力套上去,才免除了军长光着脚跑路的窘境。

影片中日军的战车轰隆碾过尸体横陈的太原城垣,甚至还压死了一名在战场上爬行的日军伤兵,以颇为象征的手法映射了太原保卫战的惨烈和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傅作义一句“还不如按照朱德的战法”,实际是道出了太原保卫战打得如此窝囊的懊恼情绪。尽管真实历史上傅作义并不一定会说出这样的话,但作为影片的情节设置却是恰到好处。不过,要是不了解太原保卫战的背景,也很难体会到这句台词的奥妙之处。正因为如此,曾誓言“与太原城共存亡”的傅大将军没有选择战死,而是绝地求生。他要活着,继续打击日本鬼子,直到洗雪耻辱!两年多之后,已是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的傅作义指挥部队取得了五原大捷,歼灭日伪军4000余人,光复五原,狠狠回击了日本侵略者一记重拳。

11月9日,日军占领了太原,太原会战至此结束。整个会战历时两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会战。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在10万人以上;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约3万人左右。这一战也标志着华北战场的正规作战宣告结束。

此后阎锡山带着长官行营先后转移至交城、隰县、临汾等地,最后西渡黄河撤到了陕西宜川附近的秋林。部分晋绥军退到了晋西的吕梁山区开展游击战。而卫立煌也撤到了河南洛阳,继续指挥撤到晋西南中条山一线的中央军部队建立根据地。山西战场的表演舞台,就此甩给了中共领导的八路军等抗日武装。




平型关会战之后,板垣征四郎因其“果敢”的进取精神和战役指挥而获得了日本军部的嘉奖。10月1日,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就命令板垣继续向太原进攻。此时东条英机被调回关东军接着去当参谋长,寺内寿一将东条兵团所辖的独立混成第2、第15旅团调归板垣指挥。再加上特种兵部队,板垣统率的兵力已近4万之众,并有数百门火炮、百十辆战车和上百架飞机助战,可谓兵强马壮。另外,还有数量达几个师的伪蒙军骑兵帮助日军作战。板垣当即命令已攻占代县的部队马不停蹄继续前进,沿代县至原平公路直取忻口,要乘胜攻下太原。

忻口是五台山、云中山两山峡谷中的一个隘口,为晋北通往太原的门户,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屏障。经过几次与日军交手后,阎锡山已对晋绥军的战斗力失去了信心,八路军兵力太少,又不便指挥,他只好寄希望于中央军入晋支援了。奉蒋介石的命令,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率2个军的4 个师另1个旅从河北星夜驰援山西。卫立煌曾担任过孙中山的侍卫,在蒋介石阵营属于嫡系中的杂牌。他指挥作战机谋勇悍,素有能打之名,被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日本人后来也尝到了卫立煌的厉害,送了一个“支那虎将”的外号给他。一到太原,卫立煌就盯上了忻口这个锁钥之地,决定集中兵力在此处挡住日军,一战扭转局面。阎锡山闻言后感激涕零,立即任命卫立煌为前敌总指挥,全权组织忻口会战。卫立煌当仁不让,命令在忻口方向先后集中了第14、第6、第7集团军和八路军,共8万余兵力,决心依托有利地形组织防御,乘板垣所部立足未稳之机将其消灭于云中河谷。  

在具体部署上,卫立煌率第14集团军居于中央,沿代县至原平公路正面实施防御,抗击日军进攻;朱德率八路军所部为右翼,在滹沱河东岸依托五台山组织防御,阻击日军前进,威胁日军左翼,并相机以主力挺进雁门关,配合主力对敌形成包围态势;杨爱源率第6集团军为左翼,在同蒲路西侧组织防御,并准备以一部兵力挺进敌后,威胁日军右翼,与八路军东西呼应;傅作义率第7集团军作为预备队,集结在忻县、定襄一带,相机行动。

影片中阎锡山称卫立煌、朱德临危受命,就任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实属穿越。忻口会战之时卫立煌和朱德都没有这个职务,要等到1938年初才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任命二人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阎锡山提出的组成东、中、西三路军亦如前例,也不是忻口会战时的事,同样要等到次年之初。而且其并不叫作东、中、西三路军,而是东、南、西三路军。

10月1日,先头日军就兵分两路猛攻忻口以北的崞县和原平,双方发生激战。中国守军顽强抵抗,但在日军优势地空火力突击下伤亡惨重,陷入孤立无援之境。防守崞县的晋绥军第19军2个团打到弹尽粮绝,两名团长刘良相、石焕然先后殉国。晋绥军第34军66师196旅在旅长姜玉贞率领下死守原平,与突进城内的日军决死巷战3天,最后全旅4000多人打到仅剩5、600人,旅长姜玉贞也壮烈殉国。在坚守了10天后,崞县、原平相继陷落。坚守忻口外围阵地的国军将士们用自己的巨大牺牲赢得了宝贵时间,使第二战区主力部队得以在忻口地区完成了布防。战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第196旅“荣誉旅”称号,允许其终身保留,并追赠姜玉贞为陆军中将。毛泽东在延安追悼抗敌阵亡将上的大会上,也对姜玉贞等官兵予以了高度评价,赞扬其“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10月13日,日军第21旅团和独立混成第15旅团在重炮、战车和飞机支援下猛攻中国军队防线的中路南怀化、左翼阎庄和右翼东西荣华阵地,忻口会战正式拉开帷幕。日军的空地火力密切协同,给予中国守军以巨大杀伤,当日就突破了中路南怀化阵地并攻占了制高点1300高地。第9军军长郝梦龄紧急组织部队实施反击,付出很大代价后又重新夺回了1300高地。左翼李默庵第14军部队顽强击退了突入阎庄阵地的日军,右翼刘茂恩第15军部队也将日军迟滞于滹沱河南岸至灵山脚下一线。此后中日两军不断投入兵力在忻口正面阵地反复进行拉锯争夺,南怀化主阵地在数日内多次易手,双方白刃相搏杀得鬼哭狼嚎。这样添油打下去之后,中国军队渐渐有些撑不住了。主要原因就是受日军空地火力压制,伤亡太大,打得太吃力,不得不开始动用预备队了。

在抗日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正面战场上的日军往往都处在以少打多的状态。然而中国军队即便是拥有数倍于日军的兵力优势,但仍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只能且战且退,弃城失地。几乎每一次战役中国军队都要付出几倍于日军的伤亡,却仍然难以达到预期战役目的。其中除了双方在组织指挥、军队素质上高下分明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在火力上存着在巨大差距。这里指的不是步枪、冲锋枪、机枪等轻武器,在此方面中国军队的万国牌甚至还要略优于日军的制式装备。双方存在着巨大差距的是在重型技术兵器方面。航空兵、装甲兵就不用说了,中国军队方面只是聊胜于无。而在步兵须臾离不开的炮兵支援火力上,日军则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

在战争初期,通常日军一个4步兵联队制常设师团(相当于中国军队的军级单位)中,会下辖1个炮兵联队。如是驮马制师团,炮兵联队下辖36门75毫米山炮,步兵联队(相当于中国军队的步兵团)辖有1个步兵炮中队(4门37毫米平射步兵炮),步兵大队(相当于中国军队的步兵营)辖有1个大队炮小队(2门70毫米曲射步兵炮);如是挽马制师团,炮兵联队下辖36门75毫米野炮、12门105毫米榴弹炮(少数师团无此炮),步兵联队辖有1个联队炮中队(4门75毫米山炮)、1个速射炮中队(4门37毫米速射炮) ,步兵大队辖有1个大队炮小队(2门92式70毫米步兵炮)。

再观中国军队,因国家工业落后,仅能自产少量山野炮、轻榴弹炮、高射炮和82、150毫米迫击炮。如需大规模装备部队,重型火炮只好依赖外购。加上长期军阀割据,军队派系林立,使用的武器种类繁多,各国皆有,战时保障起来极为困难。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从全国军队中改编完成了20个调整师,主要使用德国制式武器,因而又称为“德械师”。这20个师是当时中国军队中装备最好的精锐部队,如都按计划编制完成整编,一个师的兵员、炮兵数量将接近于日军一个常备师团。但由于从德国采购重型兵器受阻,导致师的重装备严重缺编,只能从原有编制、装备基础上进行调整充实,故才称为调整师。在这20个师中,仅有一个师(教导总队)基本达到了计划编制,其下辖1个炮兵营,装备12门75毫米山炮、4门37毫米战防炮、4门20毫米高射炮,步兵团直辖6门82毫米迫击炮、6门20毫米高平两用机关炮,步兵营直辖2门82毫米迫击炮;而其余19个师中,师属12门山野炮只有4个师满编(其余师各只有75毫米山野炮8门),师属4门战防炮只有5个师满编(3个师各装备4门德制37毫米战防炮,2个师各装备6门意大利制47毫米反坦克炮),师属4门高射炮只有2个师满编(各有6门37毫米高射炮),团属6门82毫米迫击炮有18个师满编,团属20毫米小炮只有1个师满编(装备6门意大利制20毫米机关炮)。

由上述编制可见,3~4个精锐德械师的火力才能够勉强对付日军一个常备师团,而其他中国军队步兵师的装备还要差于德械师,一个辖2、3个师旅单位的普通步兵军火力根本对抗不了日军一个常备师团。更不要说当时整个中国军队中的105毫米榴弹炮也才仅有40门,重炮火力只及日军一个零头。作战期间,日军还会将军属的野战重炮兵联队加强到第一线,双方的火力差距就会拉得更大。结果就是在诸多战役中,中国军队一个师打不赢日军一个联队,几个师挡不住日军一个旅团,集中十几万兵力还吃不掉日军一个师团。到了1938年4月以后,日军又陆续新建和改建了一批3步兵联队制师团(分为常设师团和特设师团),大量增编105毫米榴弹炮,炮兵火力更加均衡。加上38年式150毫米榴弹炮、89式150毫米野战加农炮、45年式240毫米重榴弹炮等重型兵器也广泛应用于中国战场,仍保持着对中国军队的压倒性火力优势。而中国因为在抗战爆发后钢材非常短缺,只好放弃生产山野炮和榴弹炮,而集中力量生产、改造需要材料较少的迫击炮,重型火炮不增反减。由于中国军队火力弱,日军又占据着制空权,战斗中日军的重炮常不用伪装就在开阔地域展开,肆意射击中国军队,气焰非常嚣张。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来抵抗武装到了牙齿的日本侵略者,八年抗战,一寸山河一寸血,何其艰难!

具体到忻口会战,还有点特殊性,与抗战中的其他会战不太一样。这个特殊性就在于战场位于山西腹地,发生在阎老西的地盘上。阎锡山这个人虽性格反复刁滑,但在搞省域自治上还是很有一套的。晋军虽然战斗力不强(绥军在傅作义指挥下战斗力是较强的),但太原却有兵工厂,仿制生产能力很强,产量也很大,在部队的武器装备和弹药供应方面富富有余。特别是晋绥军中装备了数量较多的火炮,尽管多是射程仅有6公里的山炮,只相当于日军的联队级火炮,但在集中使用对步兵进行火力支援时,仍比一般的国民党军队要强不少。为了打好这次忻口会战,阎锡山下了血本,动用了晋绥军的全部9个炮兵团共200多门火炮,以及从太原兵工厂调出了8万发炮弹,全部开往忻口前线参战。会战打响之后,晋绥军炮兵突然出手,一度打得进攻日军叫苦连天。然而当日军反应过来后,其炮兵火炮口径大、射程远的优势就发挥了出来,加上又有空军轰炸和侦察助战,晋绥军炮兵就不是对手了,遭到较大损失。后来晋绥军炮兵也改变战法,白天筑壕深藏,一般不参加作战,主要是观察和记录日军的火力位置。到了晚上,再根据白天测量的诸元突然开火,杀伤日军有生力量及破坏其阵地。就这样,晋绥军炮兵与日军炮兵斗智斗勇,最大程度支援了步兵作战。据后来统计,整个忻口会战中晋绥军炮兵共发射炮弹4万多发,平均每天发射2000多发,大量杀伤了日军,有力阻滞了日军的推进速度,堪称功不可没。

另外,国民政府空军北正面司令陈栖霞指挥的4个飞行中队也进入山西,以太原为基地出动支援忻口方向地面部队作战。中国空军打得英勇无畏,先后对进犯山西的日军进行了42次轰炸,甚至还袭击了板垣的指挥所,吓得老小子出了一身冷汗。中国空军尽管势单力薄,取得的战果也并不显著,但还是打出了志气,让日本人知道了他们并不能为所欲为。

忻口会战就是在双方的这种悬殊火力态势下展开的。参战的中国军队虽然斗志高昂,誓死报国,但火力上远不及日军的空地协同,技术兵器受到很大限制,只能用人力去拼消耗,牺牲重大,打得非常艰难。影片中朱德命令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寻找并打掉忻口附近的日军前线机场,减轻正面部队的压力,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刘伯承指挥的第129师是八路军3个师中最晚出师的,9月30日才出发东渡黄河。因将王宏坤的385旅部分兵力留下保卫陕甘宁边区,开赴山西战场的只有师部率陈赓的386旅及385旅769团、教导团、骑兵营等部共9160人,各种枪支不足5000支,一半人手里没有家伙。根据八路军总部的命令,为配合忻口正面友军作战,第129师师长刘伯承派遣385旅769团进至代县、崞县以东地区,侧击从雁门关向忻口进犯的日军。769团的前身是红四方面军红4军红10师,曾孕育出了诸多红军名将,至今还保留在南京军区第12集团军序列中,有“百将团”之称,战斗力自不待言。769团团长是刚满22岁的著名战将陈锡联,原红10师师长,人称“军中赵子龙”。他率领部队隐蔽北进,到达了滹沱河东岸的苏龙口、刘家庄一带。在组织侦察时,陈锡联发现经常有日军飞机在附近飞来飞去,很可能是去支援忻口方向作战的。经过实施连续侦察,终于弄清了在滹沱河西岸的阳明堡东南侧有一个日军前线机场,驻有20多架飞机,每日轮番去轰炸忻口和太原,晚上则都停驻在机场。守卫机场的日军也不多,约200人左右,大队日军则都住在阳明堡镇里。要说这个机场还是阎锡山命令修的,结果自己没用上,倒便宜了日本人。陈锡联下定决心,搞掉阳明堡机场,减轻忻口正面友军的压力。

在进行了周密的组织准备后,陈锡联把全团都拉了上去,有当突击队的,有当牵制疑兵的,有当阻击队的,有当预备队的,有当火力队的,完全控制了阳明堡地区的战场态势。10月19日夜,担任突击队的769团3营在营长赵崇德率领下,突然奇袭了阳明堡日军机场。经过一个小时激战,将停机坪上的24架飞机全部爆炸焚毁,打了一个漂亮仗。战斗中歼灭了日军机场守卫队100余人,突击队伤亡30余人。非常可惜的是,曾屡立战功的3营营长赵崇德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3岁。当八路军总部向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通报了这一战绩后,阎锡山诸人竟一时不敢相信。然而从10月20日开始,一连多日,忻口、太原上空都没有日军飞机再来轰炸,引得各界人士议论纷纷。后来阎锡山派飞机从太原飞到阳明堡上空进行侦察,发现了日军机场上的飞机残骸,这才真相大白。一直承受着日军空袭压力的前线总指挥卫立煌非常激动,还专门致电周恩来对八路军表示了感谢。正如影片中演得那样,忻口阵地上的国民党军队知道八路军已炸毁了那些凶恶的日本飞机,一时扬眉吐气,士气大振。

影片中饰演陈锡联的是国家话剧院演员吴樾,这位是武术冠军出身,身手不凡,出演过众多影视剧。最近比较有名的,就是张纪中版《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了。如此一位龙腾虎跃的人物来演“军中赵子龙”陈锡联,倒也算是相得益彰。影片中夜袭阳明堡时,八路军战士几次跳上已经启动滑行的飞机与日军飞行员展开搏斗,端的是惊心动魄。2005年时类似《铁血红安》、《智取威虎山》等神奇之作还未流行,依笔者的联想,80年代的朝鲜惊险电影《命令027》中有过类似桥段,不知道《太行山上》的编导是否借鉴了该片。

影片中左权向朱德报告,贺龙的第120师在雁门关也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板垣征四郎见忻口正面打成了胶着状态,于是不断给前线加强兵力,中国守军的压力越来越大。阎锡山当时着了急,除了给卫立煌增调部队外,又电令朱德指挥八路军截断敌后交通线,阻击日军增援兵力。八路军总部遂分别给前线3个师下达命令,要求各部主动出击截击日军后方交通线。

贺龙的第120师继林彪第115师之后出师东征,于9月3日从陕西开赴山西。因红一方面军改编成的第115师出发时没有留下兵力来保卫陕甘宁边区,毛泽东当时也不好强令林彪留人。贺龙则顾全大局,一举就留下了全师五分之二的兵力来保卫党中央,只带着所部358旅、359旅717团和教导团等共8227人出发东进。关于八路军出师后怎样使用兵力的问题,在洛川会议上决定第115师和第120师先都去晋东北,依托恒山山脉与日军展开作战。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以游击战争为主要战略方针的建议当时还未成为全党共识,有集中兵力打大仗思想的人还不少,故先出征的2个师都集中到晋东北成为了会议上的折中决定。然而毛泽东目光远大,另有运思,力争把握全党全军生息发展的战略制高点。随着战势发展,他很快就察觉到,阎锡山对八路军去山西发展仍不情不愿,有限制八路军的意图。而且当晋北战局恶化后,眼看恒山山脉就成了东西两路日军形成战略合围的地域,八路军如都集中过去,既无实力和日军打大仗,回旋余地又很狭小,将陷于被动境地。他机断决行,电告八路军总部朱彭任,决定第120师不去晋东北,而转向晋西北管涔山地区;第115师转入恒山山脉南段,并逐渐南移,展开于太行、太岳山脉中;第129师出征后,在适当时候进入晋西吕梁山脉,独立自主,放手发展。

贺龙对毛泽东钦佩毕至,一向称其为“毛大帅”。接到总部彭德怀转来的毛泽东指示后,即与师政训处主任关向应(不久改为师政委)、副师长肖克等人进行了商议,决定主力开赴晋西北,监视从大同、雁北方向南下的日军,伺机打击敌人。为了掌握主动,除王震率359旅717团受八路军总部调遣暂赴五台山地区去填补防线空档外,贺龙又将全师剩下的人马分成两部行动:358旅716团团长宋时轮带一个900余人的支队深入雁北后方敌占区去打游击,迟滞日军向神池、宁武方向的进攻;师主力则分别前往朔县、宁武地区牵制日军,寻机歼敌。就在第120师主力在管涔山地区展开之时,忻口会战打响了。奉八路军总部命令,贺龙将手上的全部人马撒开,沿雁门关至忻口、繁峙至忻口的两条线路上主动出击,截断日军运输线,配合忻口正面作战。

宋时轮北上后,由贺炳炎继任358旅716团团长,与政委廖汉生奉命带2个营去雁门关袭击日军交通线。716团前身是湘鄂西红二军团红6师,跟着贺龙南征北战,屡建功勋。至今仍保留在南京军区第1集团军序列中,是远近驰名的“红军团”。贺炳炎是贺龙红二军团出来的唯一一名开国上将,也是贺龙最宠爱的手下将领。他在9岁时即投到武当山清道长门下学习凌霄剑法,后改学玄虚刀法,因而练就了一身好刀术。影片中香港影帝梁家辉饰演的贺炳炎独臂挥刀神劈鬼子,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感情那是从小练就的童子功。在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贺炳炎率红5师15团担任突进贵州的开路先锋。在战斗中他的右臂被炮弹炸成粉碎性骨折,伤势严重。当时没有手术器械,医生只能临时用一把锯木头的旧锯子消毒后给他截肢。贺炳炎拒绝了医生要给他打吗啡的建议,嘴咬毛巾硬挺。于是医生用锯子锯掉了他的右臂残肢,并用木锉锉平了伤口。3个小时的手术之后,贺炳炎嘴上的毛巾已咬得到处是窟窿,旁边的医护人员看得既心惊胆战又敬佩不已。当时贺龙就收藏起了两块贺炳炎断臂上的碎骨。后来当进行战斗动员的时候,贺龙常会拿出用手帕包着的这两块碎骨对部下们说:“看,这就是贺炳炎的骨头,这就是共产党人的骨头啊!”

贺炳炎和廖汉生率部进至雁门关后,勘察了地形,决定在关南侧黑石头沟公路西侧高地设伏。10月18日,716团伏击了一支由北向南开进的满载兵员、弹药的日军车队。经过激烈战斗,击毁汽车20余辆,消灭日军约300人。由于另一路日军恰巧赶到,716团遂主动撤出了战斗。两天后,贺炳炎和廖汉生率716团于同一地区断路设伏,并进占了雁门关。10月21日,716团又伏击了一支由百余辆汽车组成的日军车队。因日军这次有了准备,防守严密,又有5架飞机支援作战,716团久攻不下,双方陷入拉锯战。在杀伤敌一部后,716团适时撤出了战斗。贺炳炎、廖汉生指挥716团在雁门关以南的两次伏击战,共歼灭日军500余人,击毁汽车20余辆,一度切断了日军由大同经雁门关至忻口的后方补给线。由于贺炳炎部的出色表现,不但受到了第120师和八路军总部的嘉奖,还受到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通令嘉奖。与此同时,林彪、聂荣臻也指挥第115师重创了从蔚县至代县的日军交通运输线。结果忻口前线的日军一时发生了给养危机,战斗力受到了很大影响。据说第5师团和关东军部队的待遇很好,由于后方的饼干、牛肉罐头、军粮精等食品因交通线被断一时运不上来,只好就地寻食小米、黑豆和南瓜,不少人吃得泪流满面,后来连野猫也抓来吃了。

需要注意的是,影片中贺炳炎在雁门关挥刀勇猛砍杀鬼子的这场战斗,并不是上述的两次战斗。因为出现了通信员报告的“东边娘子关失守了”这一时间限定,而娘子关是在10月26日才失守的。片中有如此表现,只能是编导打乱时空使用的一种象征手法。本来按编导的设想,片中的日本军官全部请日本演员饰演,国民党军官则请台湾演员饰演。然而梁家辉却来了兴致,一再请求要演八路军将领,而且以不计片酬为条件,最后导演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后来当有记者探班采访梁家辉时,他还非常自豪地说:“我演的是八路军团长!”片中梁家辉演的贺炳炎手挥骷髅大刀,猛抡神划拉,日本鬼子可倒了霉,沾着就倒,挨着就亡。最神的是,梁影帝和通信员在战场上旁若无人地聊了一会天,惊怒之下手一挥,又一个鬼子即凌空倒毙。感情这鬼子是专门在旁边排队等着他砍呐!饰演开国中将廖汉生的演员也是个熟面孔,老版电视剧《水浒》中的武二郎,丁海峰。这廖汉生也是贺龙麾下的大将,二人不但是同乡,廖汉生还曾是贺龙的外甥女婿。建国初期,国防部有7位副部长,别人都是大将、上将,只有廖汉生是以中将军衔晋身其中,可见他的军中人气。

日军在前期攻势中的伤亡也不小,板垣于是命令将平型关和雁北两个方向的预备队先后用汽车输送至忻口战场,连续投入与中国军队进行争夺。八路军虽在东南、西北两线出击截击日军交通线,但火力单薄,无法与摩托化输送并有战车、飞机支援的日军大部队作战,只能打击其小股部队和辎重部队。因而虽一度威胁了日军的补给线,但还是未能阻止日军增援部队源源开入忻口前线。

在忻口正面,中日两军的争夺焦点集中到了中央的南怀化主阵地上。郝梦龄的第9军与日军进行了反复争夺,伤亡非常严重,其主力第54师已伤亡数千人,有的团打到剩下一个营,有的团则只有百余人了。在两日战斗中,军官亦损失甚重,已伤亡团长1名、营长5名、连长20名。卫立煌只好动用预备队向前线增援,并亲率第14军下辖的独立第5旅到忻口督战。李仙洲奉命率第21师于14日上来增援南怀化阵地,他不顾部下拦阻亲率特务团和军官教导队向据守高地之敌发起攻击,但都被日军凶猛的火力击退。战斗正酣时,李仙洲被一颗流弹打穿了胸膛。好在当时他正在呼气,两片肺叶收缩,子弹恰好由空隙间穿过,才让这位黄埔一期出身的大个子师长捡了一条命。第61军新编第4旅亦向突入南怀化之敌反击,旅长于镇河在激战中身负重伤。双方你来我往反复争夺厮杀,在南化怀阵地一线相持不下。

日军经过多轮猛攻,再次突破1300高地,占领了南怀化主阵地。独立第5旅在旅长郑廷珍率领下加入战斗,向1300高地发起反击。因连攻四次未能奏效,郑廷珍急了,带着警卫人员亲自上到前沿指挥部队突击1300高地。激战中,郑廷珍跃出堑壕观察敌情,突然遭到日军机枪猛烈射击,当场殉国。郝梦龄很快指定614团团长李继程代理独立第5旅旅长职务,继续组织部队反击。然而不久,李继程代旅长也壮烈殉国,郝梦龄只好又为独立第5旅指定了一位代旅长。为了扭转战局,卫立煌集中了5个旅归郝梦龄指挥,要求其坚决夺回南怀化阵地,将板垣主力压回到云中河盆地,然后再以左右翼兵团一齐出击把日军包围吃掉。

10月16日凌晨,郝梦龄指挥5个旅向南怀化阵地发起反击。由于出击地域狭窄,地形复杂,天色又黑,中国军队攻击队形过于密集,无法发挥火力,遭到日军火力覆盖伤亡惨重。打到快天亮时,只基本肃清了南怀化以南的日军,而主阵地仍在敌人手中。独立第5旅几次进攻1300高地受挫,与日军形成了对峙。郝梦龄这时已赶到了一线的突击团指挥所督战,他判断天亮后反击部队就要遭到日军空地火力威胁,必须一鼓作气全部夺回南怀化阵地。由于电话线被炸断而与独立第5旅联系不上,郝梦龄不免心急如焚。1300高地是整个南怀化阵地的制高点,其得失关系重大。郝梦龄决定亲自前往察看战情,督促独立第5旅战斗。此时天色已微明,去独立第5旅阵地要从日军控制的阵地前边经过,实在太过危险。左右亲随苦苦劝阻,但郝梦龄决意前往。第54师师长刘家骐表示愿跟随军长同去,他们一行便摸向了1300高地。在穿过距离日军阵地仅有200米的一段隘路时,一行人遭到了日军4挺机枪的疯狂扫射,郝梦龄和刘家骐先后中弹,被卫士们抬下来不久就都牺牲了。经过半夜激战,中国军队伤亡数千人,仍未能夺回南怀化阵地,反击告于失利。

在反击南怀化阵地的战斗中连续阵亡郝梦龄、刘家骐、郑廷珍三位军、师、旅级主官,立时震动了整个忻口前线。郝梦龄更是成为了抗战爆发以来牺牲在战场上的第一位军长级将领,深受国民政府的追念和褒扬,并被追赠为了陆军上将。次年,国内小学国文课本中出现了一篇名为《中国第一个军长》的课文,说的就是郝梦龄。全国人民也对三位英勇殉国的将军交口称誉,当时社会上还流传了一句话:“西战场上抗日三英雄,精忠报国郝梦龄、刘家骐、郑廷珍!”

影片中饰演郝梦龄的是台湾实力派演员刘德凯,其因擅长主演爱情流水剧而深为大陆观众所熟悉。片中刘德凯有一句令人感动的台词“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这也正是历史上的郝梦龄将军当时的内心写照。郝梦龄打了十几年内战,还曾经与红军多次交手,早就深以为耻。这次率部参加抗战,他已抱定誓死卫国之决心。战前,郝梦龄就当着广大官兵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如再退却,到黄河边,兵即无存,哪有官长。此谓我死国活,我活国死!”影片中郝梦龄前往的阵地就是独立第5旅的的阵地,他口中的已经殉国的旅长便是郑廷珍或李继程。其后郝梦龄、刘家骐亲自率队冲锋,相继英勇牺牲,成排的国军将士遗体都是以向前冲锋的姿势倒在了战场上。尽管影片中的这一过程与真实历史存在一定差别,但经过编导的艺术加工后,情节更加慷慨激昂,更具艺术魅力,可算表现得很成功。令军事爱好们诟病较多的,则是影片中的郝梦龄和刘家骐分别使用了司登冲锋枪与M-3黄油枪。这在一部史诗片中,还是特写人物手中的武器,就嫌穿越得有点厉害了。

郝梦龄阵亡后,卫立煌立即指派第14集团军参谋长郭寄峤继任第9军军长,第161旅旅长孔繁瀛继任第54师师长,并指定第61军军长陈长捷统一指挥中路部队继续作战。由于有情报显示日军正连续向忻口前线增兵,中国军队的兵力优势也已渐渐显不出来了。卫立煌不得不致电蒋介石,要求获得援助补充。蒋介石当时的主要精力正用于淞沪会战,打得血天血地,拉上去70万部队犹嫌不够,手上的兵力已捉襟见肘。为了山西能撑住,他只得命令出川抗战的川军邓锡侯第22集团军入晋增援。阎锡山这时也电令朱怀冰第94师和第177师529旅由五台山、龙泉关一带星夜赶赴忻口驰援。

由于日军空地火力优势很大,中国军队只能用人命往里填,打得非常被动。傅作义这时得到情报,在云中河北岸的旧河北村有一个日军指挥所,很可能是板垣的前线指挥所。另在村南、村北均设有日军炮兵阵地,直接抵近中国军队前沿射击,对中国军队的中路和左翼威胁很大。傅作义遂向卫立煌献计,派一支精锐突击队乘夜晚抄袭旧河北村,一举捣毁其前线指挥所,摧毁敌炮兵阵地。卫立煌很快同意,将任务交给了第35军。傅作义手下有两员大将,董其武和孙兰峰,均是旅长,跟随傅作义多年,能征惯战。傅作义决定派董其武的第218旅担任突击队,奇袭旧河北村。董其武接令后很快带部队出发,在渡过云中河到达北岸前沿要点下王庄附近时,日军突然对下王庄发起了进攻。因友邻防线发生危机,董其武主动率部前往增援,联合作战,共同打退了敌人。战斗间歇时,董其武出去视察前沿阵地,意外地被日军打来的一块弹片击中了左臂,血流不止,伤势较重。傅作义闻讯后命令将董其武送回后方疗伤,又抽出孙兰峰去指挥第218旅,继续执行奇袭敌阵的任务。孙兰峰率部利用黎明前的夜暗摸入旧河北村,突然发起攻击,一举捣毁了村南北的日军炮兵阵地。天亮后,日军派来了援兵,又有飞机助战,与第218旅展开了激烈厮杀。孙兰峰越战越勇,指挥部队将村中日军分割包围,一路短兵近战,最后将其基本歼灭。完成任务后,孙兰峰率部迅速撤离了战场。这一战摧毁了日军山炮、野炮30多门,还炸毁了村中的军火库,大获全胜。此后日军即将炮兵阵地后移,再不敢靠前部署了。

10月17日至19日,板垣又组织了一拨强大兵力,在重炮、战车及飞机支援下,从左、中、右三路同时对忻口猛攻。中国守军顽强抵抗,与日军进行了反复争夺。尤其是在日军主攻方向的中路南怀化和官庄阵地,第61军军长陈长捷指挥部队利用地形修筑了很多火力点、暗堡、防炮洞等工事,有效瓦解了日军攻势并予其以重大杀伤。双方对204高地进行了反复争夺,一昼夜阵地易手达13次之多,最后阵地还是掌握在了中国军队手中。而第61军亦伤亡巨大,几个主力师、旅都拼掉了大半,两名主力团团长也一死一伤。期间阎锡山征调了大量给养、弹药和物资材料送到前线,有力巩固了防线。然而他对陈长捷守得这么狠颇有微词,命王靖国去向陈长捷传达他的手谕,命其保存住实力,不要拼得太狠,不要把晋绥军本钱都拼光。

陈长捷是晋绥军中的外来户,性格耿直较真,体现在战场上就是意志坚强,打仗不惜力。因为郝梦龄等主官全部阵亡,中路防线的部队一时斗志大衰,防御紊乱,怯战往回跑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有旅长级军官。陈长捷上去后,立即整饬纪律,命将临阵畏缩者一律枪毙,并组织督战队到前沿执行军法。影片中出现在忻口战场上的国民党军督战队,就是以陈长捷督战队为原型的。在他的铁血手段下,中路防线很快恢复,顶住了其后日军的连续猛攻。也因此,陈长捷负责的防线当时被称为“鬼门关”,上去后就回不来呀!这样一个顶硬上的陈长捷,在阎长官的命令下也没了辙,用兵也不敢这么狠了。好在板垣一气三板斧砍下来后,没能撼动中国军队的防线,损兵达3000余人,一时也没了力气,暂时停止了大规模进攻,转为零星小规模进攻和偷袭。

忻口前线的中国军队打得如此英勇顽强,大出板垣之意料,在用兵上已感到有些吃力了。他不得不向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求援。此时淞沪会战已进入高潮,日本军部决定将主战场从华北转向上海,并调动华北主力南下支援淞沪战场。寺内寿一首先抽调了香月清司第1军的中国驻屯步兵旅团第2联队为基干,配属战车、工兵爆破队和骑兵分队组成萱岛支队,加入第5师团战斗序列,迅速开往忻口战场。萱岛支队上去后,也被陈长捷打得头破血流,损失过半,不得不换下来休整。这时华北方面军的主力已组团南下,寺内寿一手上出没多少兵力了。他只好挤出了驻守平津的第109师团第136联队的2个步兵大队,乘汽车紧急向忻口前线转运。同时又命令已经开往绥远作战的第26师团黑田重德部,抽调独立混成第1旅团第1机械化步兵联队回头南下驰援忻口战场。

影片中贺炳炎正杀鬼子杀得性起,通信员来报告说“东边娘子关失守了”,上级命令撤。贺炳炎愤恨不已,将骷髅大刀用力插在地上,大吼道:“为什么!”这一情节令观众印象深刻,同时也引出了忻口会战的重大转折点。

早在10月1日时,寺内寿一命令板垣率部进攻太原之后,又令华北方面军第1军、第2军沿平汉路两侧向南进攻。其中香月清司指挥的第1军在突破石家庄一带中国守军防线后,除以一部向南追击外,另以一部进入井陉以西地区策应第5师团进攻太原的作战。香月清司的第1军随即发动进攻,进展迅速,连续击破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所属部队,于10月10日攻陷石家庄。这时香月清司依令派出原驻朝鲜的川岸文三郎第20师团转向沿正太路西进,直取晋东门户娘子关。

娘子关位于河北与山西交界处,西距太原150多公里,是太原东侧的重要门户。防守娘子关的是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指挥的部队,只有冯钦哉第14军团指挥的4、5个师,却要守卫上百里防线,兵力非常单薄。黄绍竑原是新桂系李、白、黄三巨头之一,后来离开李宗仁、白崇禧投靠了蒋介石。这次日军进犯山西,应阎锡山的求援,蒋介石便任命黄绍竑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紧急替阎锡山把守晋东门户。川岸文三郎率第20师团迅速攻占井陉,然后以一部进攻娘子关正面,主力则绕道向旧关攻击。娘子关一线立时爆发了激烈战斗。阎锡山闻讯大惊,急令参加忻口会战的孙连仲第26路军回援娘子关。日军一度偷袭旧关得手,随后与相继赶到的中国军队展开拉踞战。根据寺内寿一迅速沿正太路向阳泉进攻并拿下榆次的命令,香月清司又派第109师团一部增援娘子关方向。川岸文三郎即将部队分成左右两个纵队,在飞机支援下,除以一个纵队从正面进攻娘子关外,另一个纵队从左翼向守军后方迂回。

黄绍竑在娘子关打得捉襟见肘,急切间赶回太原当面向阎锡山讨要援兵。忻口那边正吃紧,阎锡山哪还能抽得回部队来。可黄绍竑把话说的很重,娘子关一失,太原也就危急了。阎锡山思来想去,只好命令将入晋增援的川军邓锡侯第22集团军调归黄绍竑指挥,增援娘子关前线。近300年来,川军都没有过黄河打过仗,常年搞窝里斗,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名声相当不好。这次出川参加抗战,川军官兵们都抱雪耻之心,斗志非常高昂。然而川军中除刘湘的嫡系部队外,其余军阀所部装备相当差。北方眼见已到深秋,很多部队都已穿上了棉衣,而北上的川军却还是单衣草鞋,不少人竟穿着制式军装短裤。武器装备上就更没法提了,基本是质量很差的川造土枪,只有为数不多的汉阳造。其步枪上十有八九都未配刺刀,谓之“秃头枪”,仅有少数战斗力强的部队才每人配了一把大砍刀。弹药也严重不足,多数部队只有一个基数的弹药,一到激烈点的战斗很快就打光了。后勤上更是粮草辎重俱无,一个个穷得跟要饭花子似的。本来刘湘请缨出川抗战时,蒋介石是答应了给予补充的。可忻口会战一打,蒋介石就把川军踢给了第二战区,让阎锡山提供整补物资。阎老西是何等样人,晋绥军、中央军东西都不够用呢,给八路军点物资也是现急不得不出血,哪轮得到半只眼都看不上的川军呢!他把所有东西都捂了起来,谎称已将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都运到黄河以去了,追不回来了。可毕竟川军是来保卫山西的,于是阎锡山脸都不红地拿出20支冲锋枪给了第22集团军,别的东西再无,气得邓锡侯话都说不出来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川军将士们勇敢地投入了娘子关战场,在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牺牲。

为了迅速攻破娘子关,香月清司又命令土肥原贤二的第14师团加入该方向战斗。中国守军伤亡惨重,只能步步缩短战线。由于黄绍竑指挥失措,日军迂回娘子关正面守军右后侧成功,娘子关防线面临危机。黄绍竑只好在请示阎锡山后,将娘子关一线守军主力后撤。10月26日,娘子关失陷,日军继续杀向阳泉,太原受到严重威胁。这样一来,防守忻口的中国军队就有被日军切断后路的危险。阎锡山惊慌失措,赶紧找来卫立煌商议。为应付最坏局面,他们决定将傅作义的第35军调回来组织防御太原,忻口战场的兵力遭到了削弱。本来忻口会战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也很有取胜的希望。板垣久攻不克,部队打得疲惫不堪,只好下令大批焚烧尸体,并向后方撤退伤员,也已存了万一不行转身就跑的打算。然而娘子关一失,山西战局急转直下,真是便宜了板垣师团!

在防御娘子关期间,八路军第129师于关东南侧的七亘村地区两次设伏,痛击了迂回娘子关的日军左路纵队,打得很漂亮,史称“叠伏七亘村”战斗。

由于娘子关发生危机,八路军总部命令刘伯承的第129师迅速向娘子关南侧挺进,准备打击牵制日军,支援娘子关正面战斗。此时刘伯承手上只有陈赓的386旅,遂率陈旅迅速进至娘子关西南侧的平定地区待机。当时第3军曾万钟部正在旧关地区与日军苦战,形势危急。陈赓即率386旅772团夜袭旧关以东的井陉长生口,歼灭日军50余人,支援了曾万钟部战斗。不久,386旅771团在七亘村附近遭到日军偷袭,受到一定伤亡。刘伯承闻讯后,带着参谋长李达等人就到七亘村附近去察看地形,组织战斗。刘伯承发现这一带的地形很有利,可以打伏击战。回来后即命令陈赓率772团到七亘村附近设伏,伺机袭击敌人。结果一战成功,歼灭日军300余人,缴获骡马300多匹及大批弹药物资。此时,刘伯承已对日军在娘子关方向的动向进行了仔细分析,判断日军就是要从此处突破,沿正太路从背后威胁太原。那么,七亘村是其必经之处,不得不走!刘伯承胆略过人,决心采取兵法中的“叠伏”之策,于七亘村同一地点再次伏击日军。结果再战又获得了成功,歼灭日军100余人,缴获骡马数十匹。经过这两战,在旧关一带被困的曾万钟部1000余人得以撤出了日军的包围圈。

“叠伏七亘村”是刘伯承指挥生涯中的精彩之作,突显了刘帅反常用兵的谋略风格。亲临一线带队伏击日军的,是772团副团长王近山。这位1955年的开国中将人称“王疯子”,名气很大,传奇很多。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身上就有不少王近山的影子。关于“叠伏七亘村”这一经典战斗,推荐大家可去看看新版电视剧《亮剑》,其中就专门对此予以了描述,尽管主角是换成了黄志忠饰演的李云龙。

不久,刘伯承又指挥第129师在昔阳县东南的黄崖底设伏,歼灭日军第109师团第135联队300余人,击毙骡马300余匹。八路军伤亡30余人。这时八路军总部已急率林彪第115师由五台南下支援正太路地区作战。林彪指挥第115师与第129师密切配合,连续在昔阳附近的广阳、户封地区设伏,先后歼灭日军第20师团2个联队各一部共1000余人,缴获骡马700余匹和大批枪支弹药及其他军用物资。八路军伤亡 300余人。八路军在正太路沿线接连设伏,先后取得了七亘村、黄崖底、广阳战斗的胜利。对此,刘伯承称之为“重叠的待伏”。

再回到忻口正面,中国军队的兵力虽被削弱,板垣也无法再得到华北方面军的支援了。双方继续进行了拉锯战,特别是在红沟、南怀化一线杀得鬼哭狼嚎,均伤亡严重,谁也无法占到上风,只好陷入对峙状态。而东边沿正太路进攻的日军发展迅速,连续攻占阳泉、寿阳、昔阳,距离太原只有6、70公里了。八路军第115师、第129师虽然接连在正太路地区伏击日军,但无法正面阻挡日军大部队,仍属杯水车薪。阎锡山和卫立煌终于撑不住了,只好于11月2日命令忻口一线部队实施总撤退,忻口会战就这样结束了。

忻口会战历时21天,中国军队在武器装备劣势的情况下与敌浴血奋战,打得英勇顽强,付出了伤亡10万余人的重大代价。同时歼灭日军2万余人,重创了骄横的“钢军”板垣师团,同时也创造了华北战场歼灭日军的最新纪录。由于最终没有达到预定战役目标,堪称是“不败之败”。日本军部本来期望板垣师团能势如破竹,迅速底定山西,因而才将华北主力调去增援淞沪战场。不料板垣师团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虽然总算在友邻支援下得以爬过了忻口,但实力受到很大削弱,即使能攻占太原,却再无力扩展全部占领山西东、西、南部的广大山区。由此国民党军一部仍坚持战斗在山西地区,而中共军队则深入空虚的敌后放手发展,很快便成燎原之势。结果山西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严重打乱了日本军部速战速决的全局战略规划,迫使其放弃了西渡黄河沿忽必列灭南宋路线灭亡中国的狂妄设想,也铸成了日本侵略军的最终失败。

影片中太原遭到日军威胁,阎锡山接到蒋介石要其向南转移的命令后,气急败坏地对傅作义说:“人员能转移,家产搬得走吗?!”当傅作义表示愿与太原城共存亡时,阎锡山情急意切地说:“不敢丢太原啊!”这段情节表现的是历史上阎锡山的真实心理。他骗川军说把弹药粮草全运过黄河以南了,实际上基本都贮存在太原,足够十几万大军半年之用。这些弹药粮草,连同太原城,都是他的老本呀!一旦丢了,山西也就丢了,半生心血付诸东流,又要沦为冯玉祥式的流浪寓公,阎锡山能不急吗!而傅作义是著名的“守城将军”,当年曾坚守涿州三个月,挫败了兵力优势的奉军进攻。如今阎锡山在他身上寄予了厚望,实属情有可原。为了表示守卫太原的决心,阎锡山又决定采取“依城野战”的方针,以傅作义第35军防守太原城,从忻口撤退的部队占领太原北郊阵地,从娘子关退下的部队防守太原东郊,以奉蒋介石命令从冀南驰援晋东的汤恩伯第13军推进至榆次待机夹击日军,与日军在太原来一场大战。然而外战并不是内战,太原也不是涿州,地势均非当年,注定阎锡山的幻想要落空了。

在娘子关方向突破后,寺内寿一抓住战机,又将第108、第109师团投入正太路作战。第二战区派来增援的川军第22集团军和八路军第115师、第129师,以及紧急入晋参战的汤恩伯第13军等部虽先后加入战斗堵击日军,但战力有限,且为时已晚。东路日军进展非常迅速,中国守军节节败退。阎锡山刚作完部署一天,日军就已推进到了榆次外围。这样一搞,主力部队还未从忻口撤下来,太原就快遭到攻击了,想依城野战都已来不及了。川岸文三郎非常得意,向香月清司请缨要担负主攻太原的任务。然而香月清司拒绝了他的请求,并命令东路日军停止前进,不要轻举妄动。这是为何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板垣师团在忻口丢了大脸,“钢军”一时有名誉扫地的危险。香月清司与板垣的交情比较不错,为了帮老朋友挽回面子,于是决定让板垣师团先攻进太原,这才下了令川岸文三郎摸不着头脑的这个命令。结果忻口和娘子关方向的中国军队撤下来后,发现太原周围竟然已密布日军,哪里还有战意,一溜烟地从城边穿过,扯乎去也。太原,成为了一座孤城。影片中副官向傅作义报告东条英机部和土肥原师团已分别从北侧和东侧向攻击太原的日军增援,这反映了当时太原城已孤立无援的险境。不过就具体史实来说,东条英机当时已调回关东军,并未亲自率部来攻太原;土肥原贤二指挥的第14师团奉命加入正太路作战,但主要是为娘子关前的第20师团解围,没有直接参加太原攻城战斗。

11月3日,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命令板垣师团攻取太原。已经打得筋疲力尽的板垣师团终于能够越过忻口南下,向太原推进了。两天后,板垣师团进至太原城北,东路日军也占领了榆次并向太原南侧推进。这时阎锡山将太原扔给了傅作义,率长官行营向南逃去。卫立煌在率部南撤前,曾劝过傅作义,太原已不是能守之城,不如一同南下。然而傅大将军非是朝三暮四之人,已在阎长官面前承诺防守太原,自然要尽力践诺,卫立煌便也只好让他善自珍重了。傅作义将手下能指挥动的董其武、孙兰峰、杨维垣3个旅分别摆在了太原城的北、东、南方向,拉开了保卫战的架势。11月6日,日军开始围攻太原。傅军与敌浴血死战,将日军当天的进攻全部击退。影片中傅军将士手持炸药包和手榴弹从城墙上向下扔封锁突破口的镜头,是当年的战场真实。当时傅军官兵手持的手榴弹比较特殊,是太原兵工厂的特产,由生铁铸造,一个能炸裂成将近300块破片,威力很大,给予了攻城日军以严重杀伤。到了11月7日,日军以炮火炸塌了东北角城墙,一举突入城内。董其武、孙兰峰指挥部队拼死向敌反击,傅作义也把自己的警卫营填了上去,总算将日军赶出城外。此时,守城部队已打到只剩2000余人。11月8日,板垣看出门道了。中国守军抵抗最强烈的是城北和城东的部队,城南部队就大大不如。然而城南的川岸文三郎所部攻击并不猛烈,甚至打打停停,显然是在等自己这边首先突破。经过忻口的教训,板垣再也丢不起人了。他当即命令一部兵力绕向城南,协同川岸文三郎的部队一同攻城。这样一打,战斗力较弱的杨维垣旅就吃不住了,城南也被突破。战至8日夜,日军已全面攻进了城内。傅作义只能率领残剩部队拼命突出包围,趁夜色掩护向西山转移。当时傅大将军猖狂到身边只剩下了一个卫士跟随。在淌水过河时,傅作义的鞋陷在了河里。旁边的卫士拿出了一双布鞋给他,然而傅作义脚大,穿不进去。最后是用刀将鞋口割开用力套上去,才免除了军长光着脚跑路的窘境。

影片中日军的战车轰隆碾过尸体横陈的太原城垣,甚至还压死了一名在战场上爬行的日军伤兵,以颇为象征的手法映射了太原保卫战的惨烈和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傅作义一句“还不如按照朱德的战法”,实际是道出了太原保卫战打得如此窝囊的懊恼情绪。尽管真实历史上傅作义并不一定会说出这样的话,但作为影片的情节设置却是恰到好处。不过,要是不了解太原保卫战的背景,也很难体会到这句台词的奥妙之处。正因为如此,曾誓言“与太原城共存亡”的傅大将军没有选择战死,而是绝地求生。他要活着,继续打击日本鬼子,直到洗雪耻辱!两年多之后,已是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的傅作义指挥部队取得了五原大捷,歼灭日伪军4000余人,光复五原,狠狠回击了日本侵略者一记重拳。

11月9日,日军占领了太原,太原会战至此结束。整个会战历时两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会战。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在10万人以上;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约3万人左右。这一战也标志着华北战场的正规作战宣告结束。

此后阎锡山带着长官行营先后转移至交城、隰县、临汾等地,最后西渡黄河撤到了陕西宜川附近的秋林。部分晋绥军退到了晋西的吕梁山区开展游击战。而卫立煌也撤到了河南洛阳,继续指挥撤到晋西南中条山一线的中央军部队建立根据地。山西战场的表演舞台,就此甩给了中共领导的八路军等抗日武装。


      贺炳炎断臂,刘帅挖眼,可都是开刀不上麻药的主,都是神人啊,..........;
     我印象共军诸多猛将还有不少这样的故事,不过记不清了;可否劳烦沈大集中说一回,想来也令人荡气回肠啊!!!
对了,记得共军还有不少是练家子,贺炳炎耍大刀算一个,还有少林寺出来的许世友,好象还有一个是练什么鹰爪功还是铁沙掌的,也是开国将军呢,.........;最好也能搞一篇专文,也算是当代奇侠传了,.......;
魔刀2 发表于 2015-3-27 01:01
贺炳炎断臂,刘帅挖眼,可都是开刀不上麻药的主,都是神人啊,..........;
     我印象共军诸多猛将还有 ...
钱钧中将,许世友的同门师弟。
沈听雪 发表于 2015-3-27 01:04
钱钧中将,许世友的同门师弟。
好啊,静待沈兄的新作,猛将刮骨疗伤传奇和新奇侠传,.........;
露珠加油,继续
有个说法,贺炳炎和余秋里一起并称为共军里面的左膀右臂(余主任伤残的是左臂)。
沈大,还没有写完啊,加油啊。
贴上附带一下上篇的地址吧,便于查看
q901541q 发表于 2015-3-27 11:55
贴上附带一下上篇的地址吧,便于查看
http://lt.cjdby.net/thread-1983810-1-1.html
好文。。。。。。。。。。
忻口会战中国军队英勇抗击、国共两党紧密配合,前线后方齐心协力打得精彩出色,无奈第一战区的部队节节败退暴露了山西的侧翼。抗战中似乎国军第一战区的战绩也是最糟糕的,大败很多,胜仗却几乎没有。
仰天誓江 发表于 2015-3-30 14:28
忻口会战中国军队英勇抗击、国共两党紧密配合,前线后方齐心协力打得精彩出色,无奈第一战区的部队节节败退 ...
冯老总不给力呀,程潜上去时已无法挽回了。
通信参谋 发表于 2015-3-27 09:36
有个说法,贺炳炎和余秋里一起并称为共军里面的左膀右臂(余主任伤残的是左臂)。
传说中的一把手部队
贺炳炎断臂,刘帅挖眼,可都是开刀不上麻药的主,都是神人啊,..........;
     我印象共军诸多猛将还有 ...
公知会说这些不符合生理卫生常识的
12军划到济南军区了?什么时候的事啊…
咦?又加内容啦?
不错,内容又加了些
最反感现在的抗战影视把国军说的一无是处,只会逃跑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