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方“奇葩”工程师破解全军性难题 助增效18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7:08:30
军方“奇葩”工程师破解全军性难题 助增效18倍


2016年06月22日  来源:解放军报



  用“模板”塑造,高材生因“不合群”差点递交转业申请;给人才“松绑”,个性突出的“书呆子”屡破技术难关。军委联合参谋部某中心工程师郑柯——

  从“奇葩”到“奇才”

  ■本报记者 梁蓬飞 特约记者 张能华 通讯员 张振威

  郑柯(左)在机房检查服务器。张能华 摄

  长城脚下走来一“柯神”

  “郑柯神了!”

  夏初,一条爆炸性新闻在长城脚下一座军营成为“热点”: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某中心工程师郑柯将某天绘系统生产效率提升了18倍。

  消息传开,立即炸开了锅。郑柯被大家称为“柯神”!

  郑柯“神”在哪儿?“郑柯神就神在他破解了全军性难题。”中心主任徐振尧介绍,这个系统在我国我军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系统研发和使用单位,放眼世界,也鲜有国家能彻底解决。

  核心技术买不来。跨越之路在创新!

  时光回流到2013年6月,作为“核心人物”,郑柯加入军地联合攻关小组,一头闯进这一领域。经过3年奋战终于瓜熟蒂落,他和战友为我军战略武器、精确制导武器大显神威提供了有力支撑。

  “柯神”曾是一枚“奇葩”

  “柯神”不是今天才叫响的。

  2008年6月,郑柯头顶着国内某名牌大学硕士学历的光环,作为测绘专业的特殊人才被位于天山脚下的某部“相中”。单位领导费尽周折,才把他从大学生集训队抢了过来。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面对领导为他精心铺设的一条成才之路,郑柯的表现却有点“神叨”:见到领导从不主动打招呼,生活上有些邋里邋遢,没事时蔫头耷脑,只有在说起科研时才两眼放光、精神焕发。

  鉴于此,单位领导挑选科研骨干与郑柯结对子,“小灶”没少开、心思没少费,可郑柯还是“不谙世事”,大家暗里称他“奇葩”。

  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找不到“知音”的郑柯开始郁闷了,转业申请写了又撕、撕了又写。就在这个时候,命运之手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刚刚成立的某中心到处“挖人”,寻才寻到了边疆。

  “郑柯是人才,就看你们降不降得住……”2013年1月,该中心领导上门领人时,原单位领导有点不放心,特别交代:“大家伙儿私下都叫他‘奇葩’。”

  郑柯到底有多“奇葩”?

  刚到新单位不久,大家伙儿就领教了他的“不同凡响”:从天山脚下到长城脚下,碰上了这么一件大好事,报到这么长时间也不和领导道声谢。

  一次,和中心徐主任一同走到饭堂门口,不仅没有伸手帮“一号首长”掀开防风帘,面对战友善意的提醒还一脸茫然:“主任有手有脚,没必要嘛。”

  一时间,“郑柯轶事”成了同事茶余饭后的谈资。

  非常之人,成就非常之事。大家在调侃郑柯的个性之时,很快领教了他的独特本事:看书全是纯英文“原装货”,不用词典、不要翻译;协助装备研制部门搞研发,单枪匹马出色完成软件版本升级等重大任务。

  2014年5月底,郑柯膝盖旧伤复发,手术住院躺在病床上仍不忘盯着国际测绘技术前沿查资料、搞研究。一天忽生灵感,他不顾主治医生的劝阻赶回单位,连续加班一举找出了影响新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症结。

  “奇才”诞生源于人才“松绑”

  该不该给他评中职?这年7月,郑柯又成了焦点。

  不评,理由很充足:他只发表过1篇论文,没有一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民主评议票数也不高,用这些条条框框一卡,于情于理应该往后排。

  评,依据只有一条:他为改进拳头产品质量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评,还是不评?党委会上,大家很快达成了共识,要想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要扬其长、补其短,不能被条条框框捆住了手脚,最终决定将郑柯作为特殊人才破格晋升。

  就此进行公示时,中心政治部主任廖正武向全体科研人员作了专题说明。了解到党委领导爱才育才的一片苦心后,大家纷纷表示没有异议。

  观念“松绑”,人才生长。

  为对接郑柯“夜猫子”的作息习惯,业务室为他单列考核标准:变工天考核为效绩考核,不管过程,只看结果。

  为使郑柯心无旁骛搞科研,中心作出特殊安排,他买书买资料报销可以走“绿色通道”;他遇到难题求解,可以直接和院中心领导、专家对话。

  为了让郑柯拥有“更美的诗和远方”,中心精心设计,选调几名有潜质的新人跟班“学艺”,同时影响和帮助他完善自我,提升个人魅力。

  几招下来,郑柯越来越“牛”了,参加多项全国性重大测绘工程检查验收,挑出3类15项重要技术问题,为提高“国字头”产品质量找到了“病根”,协助军地专家开出了“药方”。

  如今,郑柯真成了一颗“明星”。

  观念一新,遍地“黄金”

  观念一新,遍地“黄金”。

  郑柯的成长经历让中心党委尝到了甜头,他们积极创新方法机制,通过精细化、精准化培养模式给人才“松绑”,让一批有个性的科研人员放开手脚,茁壮成长、快乐成长。

  高级工程师胡振龙,老实忠厚,一大把年纪,见到领导还会腼腆害羞。中心充分发挥他的业务特长,遇有急难险重测绘保障任务都让他担纲负责。几年下来,胡振龙成长为全军测绘导航标兵,并带出一批技术骨干。

  助理工程师程家胜,生性耿直,说话办事是个“直肠子”。中心用其所长,将他放在指挥调度队队长的岗位上全面摔打磨炼。寒暑更迭、冬去春来,长城脚下的丁香花开了一茬又一茬,程家胜的收获增加了一项又一项:优秀共产党员、三等功、技术能手……

  人才兴,事业兴。这个中心组建刚6年,办公住宿条件滞后,却吸引了100多名博士硕士来这里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建成我军不可或缺的一支“天眼”力量,真可谓“朝阳事业”和“朝阳人才群体”共生共长。

  让更多的千里马竞相奔腾

  ■柳 刚

  关于人才,昔日美军上将麦克阿瑟有句经典话语:“人才有用不好用,奴才好用没有用。”人才,乃强军兴军之本,再不好用的人才也要爱惜,再好用的奴才也不能用。

  有高山者必有深谷,有奇才者必有怪癖。大凡人才,不唯能力独具,往往性格也独特,或爱提意见,或喜发议论,甚至执拗。左宗棠3次参加会试都没考中进士,40岁入幕府恃才傲物,但入仕后屡屡建功,一举收复失地,成为民族英雄。正如人的十指有长有短,人才也难免有缺点、有短处,不可能是完人。用人可贵之处,在于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不拘一格,不求全责备。

  强军事业,呼唤“伯乐”,让更多的“千里马”竞相奔腾,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对有争议的人才、个性比较强的人才,部队各级领导应以宽阔的胸襟容人之“异”,以“伯乐之慧眼”用其所长。人才,以用为本,只要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有利于军队信息化建设,就应大胆使用。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6/06-22/7912664.shtml


军方“奇葩”工程师破解全军性难题 助增效18倍


2016年06月22日  来源:解放军报



  用“模板”塑造,高材生因“不合群”差点递交转业申请;给人才“松绑”,个性突出的“书呆子”屡破技术难关。军委联合参谋部某中心工程师郑柯——

  从“奇葩”到“奇才”

  ■本报记者 梁蓬飞 特约记者 张能华 通讯员 张振威

  郑柯(左)在机房检查服务器。张能华 摄

  长城脚下走来一“柯神”

  “郑柯神了!”

  夏初,一条爆炸性新闻在长城脚下一座军营成为“热点”: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某中心工程师郑柯将某天绘系统生产效率提升了18倍。

  消息传开,立即炸开了锅。郑柯被大家称为“柯神”!

  郑柯“神”在哪儿?“郑柯神就神在他破解了全军性难题。”中心主任徐振尧介绍,这个系统在我国我军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系统研发和使用单位,放眼世界,也鲜有国家能彻底解决。

  核心技术买不来。跨越之路在创新!

  时光回流到2013年6月,作为“核心人物”,郑柯加入军地联合攻关小组,一头闯进这一领域。经过3年奋战终于瓜熟蒂落,他和战友为我军战略武器、精确制导武器大显神威提供了有力支撑。

  “柯神”曾是一枚“奇葩”

  “柯神”不是今天才叫响的。

  2008年6月,郑柯头顶着国内某名牌大学硕士学历的光环,作为测绘专业的特殊人才被位于天山脚下的某部“相中”。单位领导费尽周折,才把他从大学生集训队抢了过来。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面对领导为他精心铺设的一条成才之路,郑柯的表现却有点“神叨”:见到领导从不主动打招呼,生活上有些邋里邋遢,没事时蔫头耷脑,只有在说起科研时才两眼放光、精神焕发。

  鉴于此,单位领导挑选科研骨干与郑柯结对子,“小灶”没少开、心思没少费,可郑柯还是“不谙世事”,大家暗里称他“奇葩”。

  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找不到“知音”的郑柯开始郁闷了,转业申请写了又撕、撕了又写。就在这个时候,命运之手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刚刚成立的某中心到处“挖人”,寻才寻到了边疆。

  “郑柯是人才,就看你们降不降得住……”2013年1月,该中心领导上门领人时,原单位领导有点不放心,特别交代:“大家伙儿私下都叫他‘奇葩’。”

  郑柯到底有多“奇葩”?

  刚到新单位不久,大家伙儿就领教了他的“不同凡响”:从天山脚下到长城脚下,碰上了这么一件大好事,报到这么长时间也不和领导道声谢。

  一次,和中心徐主任一同走到饭堂门口,不仅没有伸手帮“一号首长”掀开防风帘,面对战友善意的提醒还一脸茫然:“主任有手有脚,没必要嘛。”

  一时间,“郑柯轶事”成了同事茶余饭后的谈资。

  非常之人,成就非常之事。大家在调侃郑柯的个性之时,很快领教了他的独特本事:看书全是纯英文“原装货”,不用词典、不要翻译;协助装备研制部门搞研发,单枪匹马出色完成软件版本升级等重大任务。

  2014年5月底,郑柯膝盖旧伤复发,手术住院躺在病床上仍不忘盯着国际测绘技术前沿查资料、搞研究。一天忽生灵感,他不顾主治医生的劝阻赶回单位,连续加班一举找出了影响新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症结。

  “奇才”诞生源于人才“松绑”

  该不该给他评中职?这年7月,郑柯又成了焦点。

  不评,理由很充足:他只发表过1篇论文,没有一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民主评议票数也不高,用这些条条框框一卡,于情于理应该往后排。

  评,依据只有一条:他为改进拳头产品质量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评,还是不评?党委会上,大家很快达成了共识,要想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要扬其长、补其短,不能被条条框框捆住了手脚,最终决定将郑柯作为特殊人才破格晋升。

  就此进行公示时,中心政治部主任廖正武向全体科研人员作了专题说明。了解到党委领导爱才育才的一片苦心后,大家纷纷表示没有异议。

  观念“松绑”,人才生长。

  为对接郑柯“夜猫子”的作息习惯,业务室为他单列考核标准:变工天考核为效绩考核,不管过程,只看结果。

  为使郑柯心无旁骛搞科研,中心作出特殊安排,他买书买资料报销可以走“绿色通道”;他遇到难题求解,可以直接和院中心领导、专家对话。

  为了让郑柯拥有“更美的诗和远方”,中心精心设计,选调几名有潜质的新人跟班“学艺”,同时影响和帮助他完善自我,提升个人魅力。

  几招下来,郑柯越来越“牛”了,参加多项全国性重大测绘工程检查验收,挑出3类15项重要技术问题,为提高“国字头”产品质量找到了“病根”,协助军地专家开出了“药方”。

  如今,郑柯真成了一颗“明星”。

  观念一新,遍地“黄金”

  观念一新,遍地“黄金”。

  郑柯的成长经历让中心党委尝到了甜头,他们积极创新方法机制,通过精细化、精准化培养模式给人才“松绑”,让一批有个性的科研人员放开手脚,茁壮成长、快乐成长。

  高级工程师胡振龙,老实忠厚,一大把年纪,见到领导还会腼腆害羞。中心充分发挥他的业务特长,遇有急难险重测绘保障任务都让他担纲负责。几年下来,胡振龙成长为全军测绘导航标兵,并带出一批技术骨干。

  助理工程师程家胜,生性耿直,说话办事是个“直肠子”。中心用其所长,将他放在指挥调度队队长的岗位上全面摔打磨炼。寒暑更迭、冬去春来,长城脚下的丁香花开了一茬又一茬,程家胜的收获增加了一项又一项:优秀共产党员、三等功、技术能手……

  人才兴,事业兴。这个中心组建刚6年,办公住宿条件滞后,却吸引了100多名博士硕士来这里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建成我军不可或缺的一支“天眼”力量,真可谓“朝阳事业”和“朝阳人才群体”共生共长。

  让更多的千里马竞相奔腾

  ■柳 刚

  关于人才,昔日美军上将麦克阿瑟有句经典话语:“人才有用不好用,奴才好用没有用。”人才,乃强军兴军之本,再不好用的人才也要爱惜,再好用的奴才也不能用。

  有高山者必有深谷,有奇才者必有怪癖。大凡人才,不唯能力独具,往往性格也独特,或爱提意见,或喜发议论,甚至执拗。左宗棠3次参加会试都没考中进士,40岁入幕府恃才傲物,但入仕后屡屡建功,一举收复失地,成为民族英雄。正如人的十指有长有短,人才也难免有缺点、有短处,不可能是完人。用人可贵之处,在于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不拘一格,不求全责备。

  强军事业,呼唤“伯乐”,让更多的“千里马”竞相奔腾,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对有争议的人才、个性比较强的人才,部队各级领导应以宽阔的胸襟容人之“异”,以“伯乐之慧眼”用其所长。人才,以用为本,只要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有利于军队信息化建设,就应大胆使用。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6/06-22/7912664.shtml


高智商者,往往低情商,不讨喜,很正常
fangle 发表于 2016-6-22 18:06
高智商者,往往低情商,不讨喜,很正常
所以这种人能当技术骨干,但抗不了大旗能抗大旗的,不仅科研水平高,为人处世也是高手典型的就是钱学森,钱学森比起一般科学家来说不仅有学术上的贡献,还打造了一个科研体系。
“天绘系统”,是否就是对地对海实时观测引导打击的系统?

lcgzzhy 发表于 2016-6-22 19:02
“天绘系统”,是否就是对地对海实时观测引导打击的系统?


航天测绘……顾名思义
lcgzzhy 发表于 2016-6-22 19:02
“天绘系统”,是否就是对地对海实时观测引导打击的系统?


航天测绘……顾名思义
一年的工作量,一个月不到就完成了…
奇葩?不帮领导掀门帘的是奇葩?这和社会怎么了?我陷入深深地沉思
这黑的够厉害了
没必要说是高级黑,给领导点头哈腰的事其实谁心里不知道呢?敢于直面、报道出来才是勇气。
降不降的住。。。
又一篇军八股。然而TG现实的教育体系抹杀这种天才、奇才、怪才~
xj2000 发表于 2016-6-22 18:15
所以这种人能当技术骨干,但抗不了大旗能抗大旗的,不仅科研水平高,为人处世也是高手典型 ...
说得对,可是到哪里去找第二个,第三个呢?如果有了一大批的技术骨干,那么出现第二第三的可能性就大大的增加了,这个道理你想过吗?
民族英雄。
爽啊!
奇葩?不帮领导掀门帘的是奇葩?这和社会怎么了?我陷入深深地沉思
这黑的够厉害了
帮长辈,领导,女士掀门帘是很正常的事,不做是有点那个
他也太遇到很好的伯乐,不过中国科研单位还是官僚气息太重,像他还是幸运的。
小楼一夜戏en 发表于 2016-6-22 20:23
奇葩?不帮领导掀门帘的是奇葩?这和社会怎么了?我陷入深深地沉思
这黑的够厉害了
军队。

字数补丁。
贵族メ少爺 发表于 2016-6-22 21:20
又一篇军八股。然而TG现实的教育体系抹杀这种天才、奇才、怪才~

恰恰相反,这种人一般都是受益于我国现存教育体制的。真正不适应于中国式教育的,早就被淘汰了,在体制里根本走不到这一天。
搞研究往往需要各种奇葩。
情商不一定高。
今天不是有个新闻,5个清华高材生造跑车的,看了评论是觉得有时候对人才的利用不到位
一个人的大脑就这么多资源,每个人的大脑智力都差不多,用在阿谀奉承处事圆滑上了就没资源用在学术上,反过来也一样
什么叫奇葩,不会给领导拍马屁就叫奇葩?!我去你马勒戈壁的
现有的职称评定制度就是个垃圾,不知伤了多少人的心、把多少奇才拒之门外。
地方某名牌大学测绘专业硕士,十有八九是武汉大学测绘专业,武大这个专业国际有名。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经过3年奋战终于瓜熟蒂落,他和战友为我军战略武器、精确制导武器大显神威提供了有力支撑。

DF21&DF26
在体制内才是奇葩,放在国外估计正常
囡波兔 发表于 2016-6-22 22:27
现有的职称评定制度就是个垃圾,不知伤了多少人的心、把多少奇才拒之门外。
那你说个不垃圾的评定制度看看,挑别人毛病谁都会,轮到自己确提不出什么解决办法,这种人太多才是真的悲剧。
xlxl 发表于 2016-6-22 19:44
一年的工作量,一个月不到就完成了…
也许是十八分钟变成一分钟呢
luther 发表于 2016-6-22 22:55
在体制内才是奇葩,放在国外估计正常
国外也一样,都是人精混的好国内至少还有保障,国外,这种技术宅价值榨干一脚踢开多的是。
浏览器有问题,不能直接回复。
滚刀粽子:那你说个不垃圾的评定制度看看,挑别人毛病谁都会,轮到自己确提不出什么解决办法,这种人太多才是真的悲剧。
一、按行政级别定职数和职级,只要行政级别越高,职数就多,职称级别越高,直接造成的结果是职数分配不公,缺少实践经验的管理层,反而在评级上占优,有实践经验的,反而因单位级别低而无缘高级职称。
二、唯文凭论,不论实绩,唯论文论,不问实践。
三、多余的条件限制,与外语毫不相关的专业,荒唐地要求外语过级。
以上三条,涉及范围最广,最具代表性,真要说全了,也可以写篇论文。如何解决?简单,废了。除了考理论,只要加一条,当场考核随机命题的操作。
08年硕士毕业参加工作,14年评中级。
完全顺理成章而且时间还多了两年,再如何不会为人处世也没人会在中级职称卡他,要卡也是在评高级时卡。
这文笔有些过了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地图测绘。
见到领导如何如何,帮领导如何如何,这种八股文我只希望越来越少
不会拍马屁就是奇葩,我也就呵呵
请原谅我把标题看成广告了。标题真的有歧义。
浏览器有问题,不能直接回复。
滚刀粽子:那你说个不垃圾的评定制度看看,挑别人毛病谁都会,轮到自己确提 ...
顶你,现在很多国家单位就是唯论文论,都是瞎编胡造一通,根本没有意义,还有很多把写论文做实验项目外包给大学企业,某些人学历学术造假特别疯狂,希望纪委多照顾照顾这些人
只能说他幸运,反腐之后的幸运,搁以前官僚作风那么严重的时候早滚蛋了
有些人属于将才,有些人属于帅才,这是不一样的
奇葩……性难题 助增效18倍

面壁去了
只能说他幸运,反腐之后的幸运,搁以前官僚作风那么严重的时候早滚蛋了
一语中的啊。

他碰上好伯乐了
军队容不下这种才干的风气才是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