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团多点开花 破解高密度难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22:53:31
航天科技集团多点开花 破解高密度难题(图)

2012-02-10

    【据中国航天网2012年2月10日报道】


日前,北斗卫星发射试验队员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卫星总装测试


  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而言,“十二五”开局之年可谓是丰收的一年:航天产品研发水平进一步提升,航天发射能力显著增强,航天事业进入了稳步、快速发展时期。

  2011年也是迄今为止中国航天发射次数最多的一年。从某种意义上说,高密度发射是我国在向航天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道门槛。

  “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宇航发射的目标是实现“100次火箭发射,100颗卫星发射上天,100颗卫星在轨稳定运行”。这意味着,在近4年~5年里,集团公司平均每年要实施20余次宇航发射,无论是型号研制任务数量还是技术难度,都将大幅增长。

  2012年,集团公司计划完成以“神舟九号”交会对接为代表的21箭30星的宇航发射任务,高密度发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集团公司16万航天人绷紧的神经,也还得加加压、上上紧。

  为圆满完成任务,集团公司开始积极谋划,针对关键瓶颈问题,“对症下药”。在2012年伊始召开的年度型号工作会上,集团公司就明确了全年的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并将2012年定为“型号技术风险和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全面量化控制年”。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家军坦言,高密度发射至少要求大幅提高航天产品成熟度、科研生产能力和队伍能力。其中,提高产品成熟度是重要一环,而这恰恰需要建立在对型号技术风险和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实现全面量化控制的基础之上。

  “全面实现航天型号技术风险和产品质量及可靠性关键环节的量化控制,就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形成反映产品设计、生产、试验各阶段实际状态的完整的产品数据包,并逐步建立量化控制的制度规范,深入推进精细化质量管理工作。”集团公司宇航部部长赵小津介绍。

  同时,集团公司已在众多型号研制生产过程中启动了产品化工程,对产品的设计、工艺、状态进行固化,对通用产品进行定型,对关键产品开展可靠性增长试验,并开展产品生产线建设,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要破解高密度发射难题,实现航天产品批量生产乃至工业化生产是一条必由之路。为此,集团公司也在积极调整,努力实现从实验室生产到工业化生产模式的重大变革。

  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建设为例,集团公司今年计划发射6颗卫星进行组网,而在2020年前,还将完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整个系统有30余颗卫星,研制发射的技术难度大、时间紧,对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要求非常高。

  “为此,集团公司已经开始实施组批投产研发、组批生产测试。”赵小津表示,“这次计划第一批投产100发运载火箭,包括发射其他航天器的火箭。而未来30多颗导航卫星预计将分为3批~4批进行组批投产,同时开展多星、多箭的并行测试和试验工作。”

  除此之外,集团公司还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例如,对生产、测试、试验和发射的流程进行全面优化,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建立起集同设计的工作环境和平台,开展设计、仿真、验证工作。

  为了克服繁重任务与资源有限所带来的突出矛盾,集团公司还积极推动各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充分借助“外脑”,利用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和专家资源进行集智攻关。

  高密度发射,不可避免地会让航天人的工作进入高强度、高压力、高饱和状态,但它同时又是一柄双刃剑,能为集团公司提供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迈过了这道坎,就圆了华夏儿女的航天强国之梦,中国航天也必将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刘斐/文 南勇/摄)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Viewpoint/57484航天科技集团多点开花 破解高密度难题(图)

2012-02-10

    【据中国航天网2012年2月10日报道】


日前,北斗卫星发射试验队员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卫星总装测试


  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而言,“十二五”开局之年可谓是丰收的一年:航天产品研发水平进一步提升,航天发射能力显著增强,航天事业进入了稳步、快速发展时期。

  2011年也是迄今为止中国航天发射次数最多的一年。从某种意义上说,高密度发射是我国在向航天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道门槛。

  “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宇航发射的目标是实现“100次火箭发射,100颗卫星发射上天,100颗卫星在轨稳定运行”。这意味着,在近4年~5年里,集团公司平均每年要实施20余次宇航发射,无论是型号研制任务数量还是技术难度,都将大幅增长。

  2012年,集团公司计划完成以“神舟九号”交会对接为代表的21箭30星的宇航发射任务,高密度发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集团公司16万航天人绷紧的神经,也还得加加压、上上紧。

  为圆满完成任务,集团公司开始积极谋划,针对关键瓶颈问题,“对症下药”。在2012年伊始召开的年度型号工作会上,集团公司就明确了全年的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并将2012年定为“型号技术风险和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全面量化控制年”。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家军坦言,高密度发射至少要求大幅提高航天产品成熟度、科研生产能力和队伍能力。其中,提高产品成熟度是重要一环,而这恰恰需要建立在对型号技术风险和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实现全面量化控制的基础之上。

  “全面实现航天型号技术风险和产品质量及可靠性关键环节的量化控制,就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形成反映产品设计、生产、试验各阶段实际状态的完整的产品数据包,并逐步建立量化控制的制度规范,深入推进精细化质量管理工作。”集团公司宇航部部长赵小津介绍。

  同时,集团公司已在众多型号研制生产过程中启动了产品化工程,对产品的设计、工艺、状态进行固化,对通用产品进行定型,对关键产品开展可靠性增长试验,并开展产品生产线建设,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要破解高密度发射难题,实现航天产品批量生产乃至工业化生产是一条必由之路。为此,集团公司也在积极调整,努力实现从实验室生产到工业化生产模式的重大变革。

  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建设为例,集团公司今年计划发射6颗卫星进行组网,而在2020年前,还将完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整个系统有30余颗卫星,研制发射的技术难度大、时间紧,对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要求非常高。

  “为此,集团公司已经开始实施组批投产研发、组批生产测试。”赵小津表示,“这次计划第一批投产100发运载火箭,包括发射其他航天器的火箭。而未来30多颗导航卫星预计将分为3批~4批进行组批投产,同时开展多星、多箭的并行测试和试验工作。”

  除此之外,集团公司还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例如,对生产、测试、试验和发射的流程进行全面优化,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建立起集同设计的工作环境和平台,开展设计、仿真、验证工作。

  为了克服繁重任务与资源有限所带来的突出矛盾,集团公司还积极推动各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充分借助“外脑”,利用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和专家资源进行集智攻关。

  高密度发射,不可避免地会让航天人的工作进入高强度、高压力、高饱和状态,但它同时又是一柄双刃剑,能为集团公司提供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迈过了这道坎,就圆了华夏儿女的航天强国之梦,中国航天也必将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刘斐/文 南勇/摄)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Viewpoint/57484
马上就要发了吗???几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