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太行山上》背后的故事(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3 23:21:32


影片中当八路军总部接到忻口会战失利的战报后,朱德命令立即组织工作团赴山西各县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并选派干部组织训练地方游击队,四处造窝,迅速发展。实际上这是毛泽东早就运筹帷幄已久的战略方针。就在太原失守的当日,毛泽东即致电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及八路军3个师的领导人林彪、贺龙、刘伯承,指出:“太原失守后,华北正规战争阶段基本结束,游击战争阶段开始。这一阶段,游击战争将以八路军为主体,其他则附于八路军,这是华北的总形势。”11月13日,毛泽东再电中共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并3个师的领导人,进一步明确了八路军当前的任务:“发挥进一步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华北游击战争,同日寇力争山西全省的大多数乡村,使之化为游击根据地。发动群众,收编溃军,扩大自己,自给自足,不靠别人,多打小胜仗,兴奋士气,用以影响全国,促成改造国民党,改造政府,改造军队,克服危机,实现全面抗战的新局面。” 这是前一日毛泽东在在延安所作的《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报告中的主要精神,也就是影片中所称的毛主席电报《太原失陷之后的形势和任务》。在此之前,根据中央关于部队分散转入日军翼侧及其后方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精神,八路军总部已下令林彪、罗荣桓率第 115师343旅随总部南下正太铁路作战,支援友军保卫太原;聂荣臻率师独立团、骑兵营等部共约2000人,留在五台山地区,创建晋察冀边抗日民主根据地;徐海东344旅也在总部直接指挥下,转战于晋东北、正太铁路东段地区;贺龙第120师、刘伯承第129师分别沿晋西北同蒲路北段和晋东南太行山脉展开,在敌后山区打击日军。11月7日,晋察冀军区便正式成立,由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初步形成了八路军在华北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随后晋察冀军区放手发展,发动群众,打击日伪,直至发展成为了包括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等省各一部的广大地区,辖108县2500余万人口,成为了中共领导下的模范抗日民主根据地。

根据太原失陷后中共中央新的指示精神,朱德、彭德怀又命令第115师除聂荣臻部留晋察冀创建根据地外,主力南下到汾河流域和晋南开辟新区,并留一部在太行山地区配合第129师行动;第120师仍在晋西北同蒲路北段活动;第129师转入太行、太岳山脉,全力开辟晋东南根据地;八路军总部也向晋南的洪洞、临汾转移。要求各部队配合地方党组织,放手发动群众,扩大部队,建立地方游击队,不断拓展开辟根据地。这一系列手笔可谓迅速布局,四处撒种。八路军各部队分别东出、西进、南下,一边放手发动群众一边粉碎敌人围攻。经过艰苦奋斗,相继建立了晋绥、晋冀豫、晋西南及山东等大片抗日根据地,形成了广阔的华北敌后战场。以莽莽700余公里的太行山脉为中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演出了一幕轰轰烈烈的战争戏剧。

影片中朱德与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总队政委薄一波见面,虽然篇幅不多,但却是个重要情节。八路军进入山西抗日,又担负着落地开花建立民主根据地的任务,与坐地户阎锡山搞好关系是很重要的。而阎老西有个特点,那就是只喜欢任用山西人,最好还是家乡人。他是五台人,当年山西就流传了一句话:“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便是指此而来。为了与阎锡山建立特殊形式的上层统一战线,中共中央先后派遣薄一波、程子华、徐向前等山西籍军政领导人去与阎锡山接触,有力促进了工作开展。其中徐向前是五台人,薄一波是定襄人,二人的家乡与阎锡山的老家都是百里范围内,因此在拉关系时就格外亲热。山西出了徐向前这么一位驰名国内的大将军,这令阎锡山非常得意。要论起关系来,二人不但是五台同乡,徐向前还在阎锡山创办的太原师范读过书,可谓师生之谊。然而徐向前跟了共产党,不论阎锡山怎么以老乡和师生关系、高官厚禄拉拢引诱都不为所动,阎锡山对此是时常叹息。而薄一波也是一个传奇人物,曾蹲过国民党的北平草岚子监狱,还被内定判处了死刑。只是因中日签订《何梅协定》后影响了监狱方的组织结构,这才侥幸大难不死。后在张闻天、刘少奇等中共领导人的临机决断批准下,薄一波、安子文、刘澜涛等被关押在监狱的同志按国民党的规定履行了出狱手续,终于获得释放,重新回归革命队伍。谁也想不到,到了20年后的文革中,他们又因此事而被打成了所谓的“六十一人叛徒集团”,遭到了残酷迫害。

薄一波年轻有为,才华过人,阎锡山很欣赏他。薄一波出狱不久,他就派人去联络,邀请薄一波回山西,“共策保晋大业”。经中共北方局批准,薄一波于1936年10月来到山西,组成了以他为首的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通过公开合法的方式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当时薄一波还以个人名义与阎锡山“约法三章”:一是只做抗日工作,不做其他工作;二是共产党员身份不能改变,不能限制其工作;三是开展活动要得到阎锡山的同意。阎锡山用人心切,很痛快就答应了。左右手下提醒阎锡山,薄一波是共产党,让他进来后患无穷。阎锡山则笑笑说:“你们懂个屁,现在交这个朋友还可以,过些时候想交这么个朋友都交不上了,给人滚蛋!”实际上阎老西从不做赔本的买卖,他是摄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大势所趋,为了能保住山西,就要在几个鸡蛋上跳舞。共产党擅长组织宣传工作,这令阎锡山既忌惮又羡慕。他深思良久,才决定借助一位坚决抗日又有号召力的共产党人,以山西抗日救亡活动家、组织家的面目出现,采取共产党的进步策略和主张,借助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和做法,为自己扩充实力,应付危机,渡过难关。而薄一波就是这么一个合适的人选,还是阎锡山的老乡,舍他其谁!

薄一波到山西后放手大干,不仅做宣传鼓动工作,又抓住阎锡山想建立新军的迫切愿望,挑选了两万多名山西本地优秀青年组建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总队,自己亲任政委,使之成为了打着合法旗号的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根据朱德的命令,薄一波带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总队从五台南下赴晋东南太行山地区建立根据地,以山西子弟兵的优势迅速开辟了新区,为日后太行山根据地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薄一波时年29岁,影片中饰演薄一波的演员丁宁倒是符合年轻有为这一形象。只是对于有过严酷的铁窗牢狱经历的薄一波来说,丁宁的扮相稍有些嫌嫩,缺少一股那个时代人特有的早熟沧桑感。不过,从他嘴里说出“这支部队都是我们山西的青年才俊,不能当救灾粮,要当种子用”这样充满自信的台词,可谓是点睛之笔,得以窥见了青年薄一波的才能之一斑。

影片中朱德下令由薄一波负责将霍山县广胜上寺的一部《大藏经》安全转移,这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广胜上寺位于今山西洪洞县东北约17公里的霍山南麓,著名的霍泉亦发源于此。寺内曾藏有一部稀世之宝《大藏经》,是唐代玄奘法师从天竺取回来之梵文经卷的汉文善本,金代时期花了30年时间将其刻印成功,共7000余卷,为世界孤本。因广胜上寺地界原属赵城县管辖,故这部经书又被称为《赵城金藏》。与影片中不同的是,真实历史上的这一事件不是发生在1937年11月太原沦陷后,而是在1942年的5月。日本人占领山西后,没有立即去抢掠广胜上寺,但也一直对《赵城金藏》垂涎觊觎。为了防止这一稀世之宝被日本侵略者劫走,薄一波命令太岳军区派出一支小分队,进行了周密侦察和组织,仅用一夜时间就将《赵城金藏》抢运出来,并安全送运到了根据地。当时薄一波将保护这一国宝的任务交给了身边一位叫刘云斩的秘书。刘云斩机智地将《赵城金藏》藏放到了煤窑下面,日本人有时会来搜查,但都没能发现。等敌人走了,他再把经卷拿出来晒干,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三年。抗战胜利了,《赵城金藏》终于安全保存了下来,而刘云斩则为此英勇牺牲了。全国解放后,《赵城金藏》被运到了北京国家档案馆保存。同时另制作了一件复制品,留在广胜上寺内供游人们阅览。后历经18年时间,专家们又将这部经卷重新整修完好。到了80年代,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在广胜上寺内拍摄了部分镜头,其中观众们看到的经卷就是《赵城金藏》的复制品。

影片中左权副参谋长率2个连出去打阻击掩护八路军总部转移,经过四天三夜战斗才脱险归来。他征尘未洗,第一件事就是看妻子寄来的信和女儿北北的小手印,然后给妻子回信,为自己没能尽到做父亲的责任而歉疚不已。刚刚写完信,左权就疲劳得倚着墙柜睡着了。朱德带着史沫特莱和翻译进屋后,见到这一幕感动不已。影片中的这段情节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八路军高级将领舍家许国的崇高情怀。不过,如果严格与史实对照,这里还是有一段距离。影片中介绍此时八路军总部是驻在山西安泽县刘垣村,真实历史上八路军总部转移到这里是1938年的2月25日至月底。而左权的女儿左太北是在1940年5月才出生于山西长治武乡县的八路军总部。当然,这就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所在,对于影片中的描写应未可厚非。

左权是出身于黄埔一期的红军、八路军优秀将领,曾先后就读于苏联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为中共军队中不可多得的高学历人才。左权与妻子刘志兰唯一的女儿左太北,就是根据当时八路军总部所在的太行山太北区而取名的。1942年5月,日军向太行山根据地发动了大扫荡,企图合围位于山西辽县麻田地区的八路军总部。左权奋不顾身地指挥部队掩护中共北方局和总部等机关突围,战斗中被日寇的炮弹击中而壮烈殉国,年仅37岁。身后,他殉国所在地辽县被改名为左权县。已回到延安的朱德当时即赋诗悼念:“名将以身殉国家,愿将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左权如不牺牲,1955年授衔时至少会进入大将行列。1989年,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左权为33名(后增补为36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之一。

影片中多次出现了从延安到山西前线采访的美国女作家、记者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这也是与朱德有关的一个重要历史片段。史沫特莱是美国著名的左翼作家、记者,写过不少有影响力的文章。她读过斯诺写的《西行漫记》,感动不已,遂产生了到延安采访的念头。经过努力,她于1937年1月来到延安,受到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中共领导人的热情接待。在延安,她就多次采访了朱德,二人的关系相当熟。史沫特莱还提出了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在慎重考虑后拒绝了她的申请,当时史沫特莱难过的痛哭了一场。后史沫特莱担任了八路军总部随军外国记者一职,深入山西前线采访。她在山西战地采访了三个月,将一路的见闻写成了《中国在反击》一书,向全世界介绍了八路军坚持华北抗战的真实情况。她为救助伤员而奔走呼吁,还促成了白求恩、柯棣华等志愿医疗人员的来华服务。史沫特莱回到美国后,受到了麦卡锡主义的迫害,于1949年流亡英国。1950年5月6日,史沫特莱因胃溃疡出血手术不治在伦敦逝世。在最后的日子里,她还在倾力完成影片中所述的那本为朱德写的传记——《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1951年5月6日,在她逝世一周年时,骨灰安葬在了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朱德亲题碑文:“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女士之墓”。影片中的史沫特莱由法国女演员安娜饰演,她在片中想用美国人的习惯与朱德告别,但却被朱德拒绝,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情节。史沫特莱性格热情爽朗,在延安时就一度引起了轰动。在一个主旋律影片中出现了这样一个颇有暗示的情节,编导也可谓是用心良苦了。

影片中朱德、左权率八路军总部转移时,遭到了日军第108师团第104旅团旅团苫米地四楼部的围追堵截,险象环生。朱德还从日本飞机轰炸错了地方判断总部电台已暴露,因而立即命令转移。这几个片段都来自于真实历史,而其背景也颇不寻常。

1938年2月,日本军部命令在津浦路发起了徐州战役。为配合其作战,并相机进攻潼关、西安、陕北,又出动第14、第16、第20、第108、第109师团各一部共3万余兵力,分别沿平汉、同蒲、道清铁路向晋南、晋西发动大规模进攻。与此同时,蒋介石在南京下达命令,要求第二战区发动反攻,相机收复太原。2月17日,阎锡山、卫立煌、朱德在临汾会合研究了形势,决定将第二战区部队分为东、南、西三路军。其中在晋西重新集结的晋绥军为西路军,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集结在晋南的中央军为南路军,由已升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的卫立煌指挥;任命朱德为东路军总指挥,除原辖的八路军和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第3纵队外,还负责指挥晋东的国民党军第3军、第17军、第47军和第94师、第17师、骑兵第4师、第529旅等部队。任务是以一部固守晋城、陵川、黎城东阳关一线,主力向榆次、太谷和同蒲路北段发动袭击。在中共历史上,还第一次出现了由中共将领指挥如此多国民党军的情况。当时在延安的毛泽东认为朱德不宜担任此职,提出让彭德怀去应付。然而阎锡山、卫立煌坚持要朱德就任东路军总指挥一职,朱德也感到“不能在此危难之际不受命”,因而毅然接过了这一职务。他和彭德怀迅速着手成立了东路军野战司令部,由彭德怀协调指挥晋东南东路军各部队展开作战。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阎锡山、卫立煌都知道反攻太原的命令纯属天方夜谭,在山西一线的中央军、晋绥军都无力完成这一任务,能在日军的进攻下不受到较大损失就算不错了。关键时刻,朱德大胆提出了以进对进的作战策略,迎着日军攻势向东打,采取运动游击战的方针,伺机歼敌。等敌人打到黄河边上,抓不住中国军队,而他的后方到处有中国军队活动,他也不敢随便渡河进攻陕西与河南。当时毛泽东根据情报判断日军极有可能西渡黄河进攻陕甘宁边区,于是要求朱德率主力向西回防延安。然而朱德则判断日军现下对是否西渡还举棋未定,只要在山西打得好,日军就不敢扔下后方过黄河,因而力主继续在山西作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朱德和彭德怀决定,八路军总部不过黄河,而是迎着日军攻势东进,向太行山转移,以就近指挥东路军各部作战。

1938年2月20日,朱德率总部机关离开洪洞县附近的马牧村和太行山进发。当时东路军各部队分散在各地,朱德率总部转移时都是使用电台进行指挥,身边只有不到2个连的兵力,其中包括不少机关工作人员。而日军分别沿同蒲路和邯(郸)长(治)大道进攻,先后攻占临汾、汾阳、长治、离石、风陵渡等重要城镇,气焰非常嚣张。特别是第108师团的第104旅团,也就是影片中出现的苫米地四楼所部,一路所向披靡,骄横异常。朱德率总部离开洪洞向东转移时,电台信号被日军侦知,因而遭到迎面扑来的苫米地旅团追咬。朱德和左权临危不惧,指挥身边的200多人员边打边走,同时保持与上级和各部的联络,竟牵制了日军达3天之久,为临汾的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部和大批军民转移争取了时间。事后,卫立煌对朱德和左权率领八路军如此舍己救人的大义之举称赞不已。当朱德一行转移到临汾的古县镇时,电台再次被日军发现。这次日军立即派出了十几架轰炸机前往轰炸,准备一举将八路军总部歼灭。不料日本人自己闹了个乌龙,竟然把古县错认为读音相近的河南灵宝故县,轰炸机群飞去把故县给炸了个稀巴烂。朱德闻讯后,立时判断总部位置已暴露,当即下令启程转移。这就是影片中令战士们钦佩不已的那段情节。经过艰苦转战,朱德、左权带领总部机关终于安全到达了长治附近太行山地区的小东岭村。再观阎锡山、卫立煌等人,还没等组织起部队来呢,日军就已打过来了,只好放弃临汾且战且走。阎锡山一溜烟向西渡过黄河逃到了陕西秋林;卫立煌撤退时则被日军缠住,无法与主力会合,只好在八路军一部掩护下辗转向中条山转移,最后南渡黄河撤到了河南洛阳。所谓收复太原,胎死腹中了。

根据八路军总部的命令,刘伯承率第129师负责切断正太路,并在第115师一部协同下向正太路阳泉、井陉地区的日军进击。刘伯承经过仔细分析后,认为要切断正太路就必须打击削弱井陉地区驻守之敌。因敌强我弱,需要围点打援,他将作战地点确定在了娘子关防御战时386旅772团曾经打过一次的井陉长生口地区。随即形成部署,命令385旅769团袭击井陉至平定公路上的日军据点旧关,吸引井陉日军出援,陈赓率386旅主力于路上设伏将其歼灭。2月22日凌晨,769团首先向旧关日军据点发起攻击。井陉守敌很快派出了200多名日军分乘8辆汽车前往增援。陈赓指挥386旅771团、772团在敌必经之地的长生口设伏,一战击毙日军驻井陉南关警备队长荒井丰吉少佐以下130余人,俘敌1人,炸毁汽车5辆,缴获武器弹药一批。八路军伤亡100余人。因这一战伤亡较大,刘伯承还专门召集各团干部总结了战斗经验。

因日军攻势迅速向晋南和晋东南转移,第129师又奉总部命令南移至长治附近的武乡、襄垣地区,破坏敌后方补给线,寻机歼敌,并策应第115师在晋西的作战行动,钳制日军向潼关进攻。刘伯承又组织了一次大行动,命令385旅769团袭击敌人兵力空虚的黎城,陈赓指挥386旅主力于黎城与潞城间的神头村地区设伏,截击从潞城的出援之敌。陈赓率386旅到达预定伏击地域后,发现实际地形与地图不符,日军必经的公路不是从神头村南北的山沟中过,而是上了光秃秃的神头岭山梁。而山脊上地形开阔,只有紧靠公路两边留下了国民党军修的一些旧工事,不便隐蔽潜伏。陈赓带人经过周密勘察地形后,决心仍在此设伏,依托岭上的废弃工事,搞好隐蔽伪装,来一次反常用兵。结果于3月16日打了一个漂亮仗,歼灭了从潞城出援的日军第16师团、第108师团各一部,毙伤俘敌1500余人,毙伤和俘获骡马600余匹,缴获各种枪支550余件,击毁敌汽车百余辆。八路军伤亡240余人。据后来的日军资料披露,日军在神头岭战斗参战454人(包括两名随军记者),共战死399人,失踪8人,负伤40人,损失了314匹马。

陈赓指挥386旅连续在长生口、神头岭沉重打击了日军,因而被日军视之为劲敌。日军高层详细研究了神头岭战斗,认为这是中共军队的“典型的游击战”,并竭力寻求破解之术。后来日军在“扫荡”时还曾在装甲车外面贴上了标语,曰“专打386旅”。美国驻华武官卡尔逊(为海军情报官员)上校也先后考察了国共两军,对八路军和朱德的评价很高,甚至称“386旅为中国最好的旅”。陈赓大将,在抗战中露了脸了!

在朱德、彭德怀的指挥下,东路军各部积极出击袭扰打击日军,有力迟滞了敌人的进攻速度。为嘉勉朱德并方便其指挥,1938年3月20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朱德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3月24日至28日,朱德、彭德怀在小东岭村召开了东路军少将以上将领会议,确定了东路军的政治、军事等工作方针。当时刘伯承、邓小平等第129师领导提出,鉴于日军沿邯长大道频繁运输兵力和给养,对黄河沿岸渡口的压力越来越大,该师准备于近期再次出击,狠狠打一下敌人。为了坚定所指挥的国民党军将领信心,朱德批准了刘伯承等人的建议。因刘伯承也要参加东路军将领会议,这次作战就由第129师副师长徐向前指挥。徐向前是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中共有数的军事家之一。他在经过周密运筹后,率769、771、772等3个主力团出击,在河北陟县与山西黎城之间,邯长大道上的小山村响堂铺一带集结,分别设伏和打援。3月31日上午,徐向前指挥部队一战成功,伏击了日军第14师团辎重部队两个汽车中队及掩护部队,并分别打退了从黎城和东阳关出来增援的日军。战斗中共打死森本少佐以下日军400余人,俘虏3人,击毁汽车181辆,缴获各种枪支130余支、迫击炮4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八路军伤亡317人。

响堂铺伏击战是与长生口、神头岭伏击战并列的华北敌后战场的三次大捷之一,对日军的震动非常巨大。当时朱德还亲自带领一批国军将校到战斗现场观摩,实地为他们讲解其所不熟悉的运动游击战。国军将校们大开眼界,非常感叹,纷纷称赞八路军打仗有办法。

影片中苫米地旅团紧追朱德总部,并进入村庄肆意烧杀。朱德命令开通电台救老乡,然而这就要冒着被日军侦听到的巨大危险。此时左权命令开通电台,用俄语和刘伯承、邓小平明语联络,令日军挠头无策。这段情节相当富于传奇色彩,然而在真实历史上是不存在的。不过左权用俄语和刘伯承、邓小平通话却是典型的艺术真实。他和邓小平都上过莫斯科中山大学,又和刘伯承一起念过伏龙芝军事学院,以同学代称并用俄语对话完全没有问题。接下来八路军和民兵长矛队向日军猛烈出击,打得苫米地所部落花流水,这段情节也很有意思。影片中描写386旅772团团长叶成焕在追击日军时牺牲,引处明显属于穿越,因为叶成焕要到一个月后的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中才于长乐村战斗中牺牲。民兵队长崔二旦神勇无敌,矛枪掷无虚发,杀得鬼子都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这个片段就和前边的梁影帝独臂刀划拉鬼子一样,属于艺术虚构,让人看了提神解气,但在真实中却无法发生。不过日军很怕中国军队的长矛倒是真的。因为一进入白刃战状态,日军的三八式步枪对普通中国士兵的步枪明显占有优势。然而与长矛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还没等够着中国兵就已被刺倒,根本不是对手。神头岭伏击战后陈赓曾审问抓到的日军俘虏,有人就说了:“我什么武器都不怕,可就怕你们的长剑(长矛,红樱枪)!”

影片中卫立煌带着一批军队来参加的会议,就是上面提的那次东路军将领会议。不过历史上的卫立煌并不能亲自参加,重围远隔,想过也过不来呀。李幼斌演的朱怀冰这时亮相,一脸横劲,还是《亮剑》中的那副模样。朱怀冰是中央军的人,因而才张嘴就是“阎老西”。不过他当时是第94师师长,所部属于朱德指挥的东路军序列。面对上司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历史上的朱怀冰会不会这么轻狂,还是存有疑问的。影片中如此描写,应该是为了设下他后来积极与八路军搞摩擦的伏笔。而卫立煌向朱德要一批八路军的政治工作干部则是真心话,他的部队能坚持在中条山打游击数年,参照八路军组建的战地工作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影片中表现得那样,卫立煌与朱德的关系相当好,对八路军也很友善。他曾经对人说过:“朱玉阶对我很好,真心愿意我们抗日有成绩。这个人的气量大,诚恳,是个忠厚长者。”

相继攻占上海、南京和华北大部分地区后,日军的进攻重点转向了徐州、武汉方向,企图一举打垮蒋介石国民政府军队主力,迫使其投降。为解除山西地区的后顾之忧,创造西渡黄河进攻陕西的条件,华北方面军又调集了3万余兵力,由香月清司指挥,兵分九路,于1938年4月初向晋东南杀来,企图将八路军主力和部分国民党军队合击吃掉。朱德、彭德怀根据东路军将领会议确定的军事方针,决心以八路军一部、决死第1纵队和国民党军各部,在地方游击队的配合下,在内线作战,分别钳制和疲惫各路敌人;八路军第129师主力和第115师一部跳到外线,负责歼灭日军一路敌人,打破日军的围攻。朱德看好的要歼灭的这路敌人,就是曾围追堵截八路军总部上百公里的苫米地旅团,也是这次九路围攻的日军主力部队。这个苫米地在影片中将老百姓关在房子里点火焚烧,非常残忍,还招来了八路军的反击,只好狼狈逃跑。而在真实历史上,这却是他的一种战术。苫米地苦心研究了八路军的的游击战术,从中找到了能钻空子的地方,因而发明了一种“拖刀计”战术。说来也简单,就是扫荡时每经过一个村庄撤走时,就将老百姓的房屋都点火焚烧。八路军和游击队见村庄着火,根据经验认为日军已撤走,便赶过来救火和追击袭扰撤退的日军。而苫米地早就布置好了观察哨,一旦发现八路军和游击队出动,立即将情况上报。苫米地便迅速在撤退路上布置上伏兵,等八路军和游击队一追过来,就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伏击战。开始时八路军和游击队不了解这一战术,还颇吃了点亏。这个苫米地既残忍又狡猾,因而朱德决心拿他开刀。

交上手之后,内线部队阻击住了六路进犯的日军,而苫米地旅团的第105联队和第108师团第25旅团第117联队却击破国民党军一部拦阻,深入到了根据地中心的榆社、辽县和武乡地区。为坚决打掉这股敌人,朱德、彭德怀命令在外线待机的第129师迅速转入内线歼敌。刘伯承对敌情进行了分析后,认为左翼第117联队兵力较弱,可单独对其歼击。因而指挥陈赓386旅主力、385旅769团、徐海东344旅689团及第3军曾万钟所部,对日军第117联队张开了网。结果于4月16日在武乡以东的长乐村地区将第117联队1500余人截住,随即发起猛烈攻击。因日军兵力较多、战斗力较强,八路军4个团几经争夺久攻不下。在辽县的苫米地闻讯后,即率第105联队和炮兵、骑兵各一部赶来增援。由于负责阻援的曾万钟部不给力,使这股日军赶到战场,从外围向八路军部队发起侧击。刘伯承判断继续消灭援敌已无把握,巩固胜利成为必要,于是命令各部互相掩护主动撤出战场。非常可惜的是,智勇双全的386旅772团团长叶成焕在指挥部队撤离时中弹牺牲,年仅24岁。

据八路军统计,在长乐村战斗中共毙伤日军2200余人,击毙战马5、600匹,缴获轻机枪2挺、步马枪100余支和大批军用物资。八路军伤亡800余人。经过长乐村战斗,骄横的苫米地发觉情况不妙,不敢再久留险地,率先退去。其余各路日军也纷纷撤退。八路军和游击队乘胜追击,先后收复县城19座,粉碎了日军的九路围攻。整个反围攻战斗中,八路军、游击队和国民党军队共歼敌4000余人。至此,日军全部控制山西的企图破灭,只能局限于守备大中城镇和主要交通线,与在广大农村迅速发展的中共武装形成了对峙状态。而这一战后,东路军中的国民党部队也纷纷向豫北和中条山转移,晋东南的太行山区逐渐全为中共武装所控制,为形成统一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和向山东发展奠定了基础。

影片中出现了黄崖洞(也称黄烟洞)兵工厂,也很有深意。正如影片中朱德所说:“不能光是敌人造的,我们照单全收,我们还要自己动手造!”八路军没有国民政府供应的武器来源,只能从战斗中缴获,受限太大。抗日战争已有持久战的趋势,没有自己的武器来源就难以更有力地打击敌人。1939年7月,八路军总部兵工部奉朱德和左权的命令,将设在榆社县韩庄村的总部修建所移到黄崖洞,扩建为当时华北敌后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基地。工厂年产的武器弹药可装备16个团,生产能力最高时达月产79步枪430支、掷弹筒200多门、50炮弹3000多发,源源不断运往前线,保证了部队的基本需要。1941年11月,这里还发生了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日军调集了5000余兵力进犯黄崖洞,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奉命保卫兵工厂。特务团团长欧致富在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左权副参谋长的直接指挥下,带领战士与四倍于己的日军激战8昼夜,共毙伤敌1000多人,胜利保卫了兵工厂,赢得了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果。中央军委评价黄崖洞保卫战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一次最成功的模范战斗”,八路军总部也授予特务团“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光荣称号。到今天,总部特务团的历史荣誉仍继承在南京军区第12集团军序列中。

影片中朱德替小战士站岗,率部在风雪中行军,都寓意了八路军艰苦开辟太行山根据地的转战历程。继粉碎日军的九路围攻后,八路军总部指挥林彪第115师直属队和343旅进至吕梁山地区,保卫黄河防线,屏护陕甘宁边区,并放手发动群众,在决死队一部配合下创建根据地。在林彪于隰县附近被晋军哨兵开枪误伤离职后,343旅旅长陈光代理第115师师长,指挥部队先后在隰县午城镇、大宁井沟歼敌千余人,击毁汽车60余辆,迫使日军东撤,扫除了开辟晋西南根据地的障碍。第120师也粉碎了日军的五路围攻,歼敌1500余人,收复县城7座,自己发展到了3、4万之从,巩固和扩大了晋西北根据地。这样一来,八路军就完成了在山西地区的战略展开,分别创建了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晋西南四大块敌后山区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八路军在华北坚持抗战的基础。

1938年9月底至11月初,中共中央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认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袖地位,对王明的错误作了批评,毛泽东的治党治军路线在全党得到了进一步贯彻。朱德、彭德怀赴延安参加了六中全会,并先后回到山西屯留县故县镇八路军总部,向各军政领导人传达了六中全会精神。这也就是影片中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左权等人踏雪归来说的那番话。不过影片中显示八路军总部是在武乡县王家峪村,而实际上总部迁到武乡县王家峪村是1939年10月的事。朱德他们回到总部时,武汉会战已结束,日军相继占领了华中重镇武汉和华南重镇广州,暂时中止了正面战场的大规模进攻,注意力又转向了华北。为了应付这一严重局面,毛泽东重新作出战略规划,在巩固和保持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八路军主力从山区转向平原,大踏步东进,第115师出山东和苏鲁皖,第120师进冀中,第129师下冀南,又开始了新一轮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战略进程。

1939年1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六中全会,实行把“政治限共为主”改变为“军事限共为主”的政策,国共双方的关系又一次紧张起来。影片中朱怀冰当着朱德和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的面要地盘,就是在这种背景正好生的。在真实的历史上,朱怀冰脱离了东路军序列后,去了河南,被任命为了第97军军长,兼豫北自卫军总指挥。1939年3月,他又被任命为冀察战区政治部主任,兼管河北民政,统率河北民军。朱怀冰率部与冀察战区总司令兼河北省保安司令鹿钟麟、新5军军长孙殿英等部据守磁县、武安、涉县、林县地区,对中共的冀南、太行抗日根据地大搞摩擦。朱怀冰态度骄横,手段狠辣,时人称之为“摩擦专家”。1939年11月底,朱怀冰以晋谒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朱德及商讨团结抗战问题为由,来到武乡八路军总部。第二天,他就提出要与八路军进行谈判。朱德、左权和中共北方局书记杨尚昆亲自与朱怀冰谈判,以示诚意。结果朱怀冰打着蒋委员长“军令政令统一”的旗号,要八路军把河北让给他,不然就要从共产党、八路军手里“收复失地”。像影片中一样,朱德等人耐心对其劝说,但丝毫不起作用。朱怀冰回去后,很快就指使手下对八路军发起攻击。朱德为从大局出发,坚持劝说朱怀冰、鹿钟麟等人。蒋介石这时公然命令晋冀豫区的八路军撤出上党地区,交给国民党部队;要求八路军退至白(圭)晋(城)线以东,邯(郸)长(治)路以北地区,并责令已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的卫立煌予以指挥实施。朱怀冰更加仗势压人,竟然于1940年2月28日出动2个团兵力,突然围攻驻守在磁县贾壁的八路军青年纵队2团,造成八路军伤亡150余人,损失枪支120支。蒋介石也调动2个军到河北,增强顽军的力量。

面对国民党方面掀起的反共高潮,朱德、彭德怀拒绝了蒋介石的命令,决定在晋冀豫区集中部分八路军主力发起反顽斗争,打击对象确定为摩擦最猖狂的石友三部和朱怀冰部。其中刘伯承、邓小平指挥八路军第129师在平汉路西的部队共13个团兵力,发起了磁武涉林战役,一举歼灭朱怀冰第97军军部及第94师、第24师、新2师等部,毙伤俘敌万余人,朱怀冰只带着2000余人仓惶逃跑。这就是影片中朱怀冰成了光杆司令,不得不在自己曾半眼瞧不上的“崔队,崔司令”护送下狼狈离开的那场战役。在随后朱德与卫立煌的谈判中,朱德毅然让出了大片地盘,令卫立煌不敢相信,感动非常。这段情节也是历史真实。当反顽战略结束后,卫立煌出面要求八路军停止追击。朱德以抗日大局为重,同意了卫立煌的要求。当时蒋介石命令卫立煌将八路军打出去,卫则担心这样内战就打大了,会给日本人以可乘之机。蒋介石非常恼怒,还斥责了卫立煌。结果两面受气的卫立煌只好只好致电朱德,希望通过谈判,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不料朱德大手一挥,双方以临屯公路和长治、平顺、磁县之线为界,北面为八路军的活动地区,南面为国民党军队的驻扎范围,八路军自动退出了山西及河南大片土地。而条件和影片中提出的一样:彼此不得越界寻衅。历史上的卫立煌虽然不见得会说出影片中那句“大智大勇,大仁大义”的话,但内心也一定是深受震动的。

不过,蒋介石对此未必高兴。因为双方协议一订,再想搞摩擦就师出无名了。国民党方面不得不承认,除陕甘宁特区和晋西北、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之外,在华北又出现了一个事实上属于八路军驻防的“特区”。对于中共方面来说,这为稳定华北抗战局面,打破国民党的反共高潮,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影片中的卫立煌由原峨眉电影制片厂颜世魁饰演,他曾在80年代初的惊险反特电影《雾都茫茫》中出演了我军侦察员沈兰一角。这部影片是根据著名惊险小说《一双绣花鞋》(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第一书)改编,因出色渲染了恐怖气氛而在当年深受观众喜爱。

影片中孙楚向阎锡山报告说“打决死队失败了”,是指1939年12月阎锡山响应蒋介石的反共高潮,指挥6个军部队在晋西向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进攻的事,史称“十二月事变” 也称晋西事变。在八路军和决死队的反击下,阎锡山部队的进攻失败。结果除部分人员外,决死队的33个团全部脱离阎锡山,正式归入了八路军序列。影片中阎锡山看的毛泽东的亲笔信史有其事。1940年2月11日,毛泽东亲笔起草了致阎锡山的电文,指示用薄一波的名义发出。此电不提任何条件,只提两军团结。阎锡山接电后,立即复电中共中央,表示愿意谈判。1940年2月25日,萧劲光、王若飞持毛泽东给阎锡山的亲笔信到秋林来见阎锡山。双方经过谈判后,正式达成协议,晋西事变就此和平解决。不过影片中借阎锡山之口说出了“共产党是真心抗日的,不是来抢地盘的”这样的话,有些画蛇添足。中共武装深入敌后与日伪军作战,是从侵略者手中收复失地,悍卫的是国家民族利益。阎锡山的地盘是自己丢给了日本人,不是丢给了共产党,这点他总是明白的。而小集团利益至上是阎一生的为人准则,不论什么日伪国共,一定程度上都是自己的敌人,不过是互相利用,“在三个鸡蛋上跳舞”,他是不可能说出影片中那样诚恳的话的。编导规定的这句台词是为了表现我党的光辉形象,但用在此处实有些不伦不类。

(待续)


影片中当八路军总部接到忻口会战失利的战报后,朱德命令立即组织工作团赴山西各县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并选派干部组织训练地方游击队,四处造窝,迅速发展。实际上这是毛泽东早就运筹帷幄已久的战略方针。就在太原失守的当日,毛泽东即致电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及八路军3个师的领导人林彪、贺龙、刘伯承,指出:“太原失守后,华北正规战争阶段基本结束,游击战争阶段开始。这一阶段,游击战争将以八路军为主体,其他则附于八路军,这是华北的总形势。”11月13日,毛泽东再电中共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并3个师的领导人,进一步明确了八路军当前的任务:“发挥进一步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华北游击战争,同日寇力争山西全省的大多数乡村,使之化为游击根据地。发动群众,收编溃军,扩大自己,自给自足,不靠别人,多打小胜仗,兴奋士气,用以影响全国,促成改造国民党,改造政府,改造军队,克服危机,实现全面抗战的新局面。” 这是前一日毛泽东在在延安所作的《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报告中的主要精神,也就是影片中所称的毛主席电报《太原失陷之后的形势和任务》。在此之前,根据中央关于部队分散转入日军翼侧及其后方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精神,八路军总部已下令林彪、罗荣桓率第 115师343旅随总部南下正太铁路作战,支援友军保卫太原;聂荣臻率师独立团、骑兵营等部共约2000人,留在五台山地区,创建晋察冀边抗日民主根据地;徐海东344旅也在总部直接指挥下,转战于晋东北、正太铁路东段地区;贺龙第120师、刘伯承第129师分别沿晋西北同蒲路北段和晋东南太行山脉展开,在敌后山区打击日军。11月7日,晋察冀军区便正式成立,由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初步形成了八路军在华北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随后晋察冀军区放手发展,发动群众,打击日伪,直至发展成为了包括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等省各一部的广大地区,辖108县2500余万人口,成为了中共领导下的模范抗日民主根据地。

根据太原失陷后中共中央新的指示精神,朱德、彭德怀又命令第115师除聂荣臻部留晋察冀创建根据地外,主力南下到汾河流域和晋南开辟新区,并留一部在太行山地区配合第129师行动;第120师仍在晋西北同蒲路北段活动;第129师转入太行、太岳山脉,全力开辟晋东南根据地;八路军总部也向晋南的洪洞、临汾转移。要求各部队配合地方党组织,放手发动群众,扩大部队,建立地方游击队,不断拓展开辟根据地。这一系列手笔可谓迅速布局,四处撒种。八路军各部队分别东出、西进、南下,一边放手发动群众一边粉碎敌人围攻。经过艰苦奋斗,相继建立了晋绥、晋冀豫、晋西南及山东等大片抗日根据地,形成了广阔的华北敌后战场。以莽莽700余公里的太行山脉为中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演出了一幕轰轰烈烈的战争戏剧。

影片中朱德与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总队政委薄一波见面,虽然篇幅不多,但却是个重要情节。八路军进入山西抗日,又担负着落地开花建立民主根据地的任务,与坐地户阎锡山搞好关系是很重要的。而阎老西有个特点,那就是只喜欢任用山西人,最好还是家乡人。他是五台人,当年山西就流传了一句话:“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挎”,便是指此而来。为了与阎锡山建立特殊形式的上层统一战线,中共中央先后派遣薄一波、程子华、徐向前等山西籍军政领导人去与阎锡山接触,有力促进了工作开展。其中徐向前是五台人,薄一波是定襄人,二人的家乡与阎锡山的老家都是百里范围内,因此在拉关系时就格外亲热。山西出了徐向前这么一位驰名国内的大将军,这令阎锡山非常得意。要论起关系来,二人不但是五台同乡,徐向前还在阎锡山创办的太原师范读过书,可谓师生之谊。然而徐向前跟了共产党,不论阎锡山怎么以老乡和师生关系、高官厚禄拉拢引诱都不为所动,阎锡山对此是时常叹息。而薄一波也是一个传奇人物,曾蹲过国民党的北平草岚子监狱,还被内定判处了死刑。只是因中日签订《何梅协定》后影响了监狱方的组织结构,这才侥幸大难不死。后在张闻天、刘少奇等中共领导人的临机决断批准下,薄一波、安子文、刘澜涛等被关押在监狱的同志按国民党的规定履行了出狱手续,终于获得释放,重新回归革命队伍。谁也想不到,到了20年后的文革中,他们又因此事而被打成了所谓的“六十一人叛徒集团”,遭到了残酷迫害。

薄一波年轻有为,才华过人,阎锡山很欣赏他。薄一波出狱不久,他就派人去联络,邀请薄一波回山西,“共策保晋大业”。经中共北方局批准,薄一波于1936年10月来到山西,组成了以他为首的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通过公开合法的方式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当时薄一波还以个人名义与阎锡山“约法三章”:一是只做抗日工作,不做其他工作;二是共产党员身份不能改变,不能限制其工作;三是开展活动要得到阎锡山的同意。阎锡山用人心切,很痛快就答应了。左右手下提醒阎锡山,薄一波是共产党,让他进来后患无穷。阎锡山则笑笑说:“你们懂个屁,现在交这个朋友还可以,过些时候想交这么个朋友都交不上了,给人滚蛋!”实际上阎老西从不做赔本的买卖,他是摄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大势所趋,为了能保住山西,就要在几个鸡蛋上跳舞。共产党擅长组织宣传工作,这令阎锡山既忌惮又羡慕。他深思良久,才决定借助一位坚决抗日又有号召力的共产党人,以山西抗日救亡活动家、组织家的面目出现,采取共产党的进步策略和主张,借助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和做法,为自己扩充实力,应付危机,渡过难关。而薄一波就是这么一个合适的人选,还是阎锡山的老乡,舍他其谁!

薄一波到山西后放手大干,不仅做宣传鼓动工作,又抓住阎锡山想建立新军的迫切愿望,挑选了两万多名山西本地优秀青年组建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总队,自己亲任政委,使之成为了打着合法旗号的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根据朱德的命令,薄一波带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总队从五台南下赴晋东南太行山地区建立根据地,以山西子弟兵的优势迅速开辟了新区,为日后太行山根据地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薄一波时年29岁,影片中饰演薄一波的演员丁宁倒是符合年轻有为这一形象。只是对于有过严酷的铁窗牢狱经历的薄一波来说,丁宁的扮相稍有些嫌嫩,缺少一股那个时代人特有的早熟沧桑感。不过,从他嘴里说出“这支部队都是我们山西的青年才俊,不能当救灾粮,要当种子用”这样充满自信的台词,可谓是点睛之笔,得以窥见了青年薄一波的才能之一斑。

影片中朱德下令由薄一波负责将霍山县广胜上寺的一部《大藏经》安全转移,这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广胜上寺位于今山西洪洞县东北约17公里的霍山南麓,著名的霍泉亦发源于此。寺内曾藏有一部稀世之宝《大藏经》,是唐代玄奘法师从天竺取回来之梵文经卷的汉文善本,金代时期花了30年时间将其刻印成功,共7000余卷,为世界孤本。因广胜上寺地界原属赵城县管辖,故这部经书又被称为《赵城金藏》。与影片中不同的是,真实历史上的这一事件不是发生在1937年11月太原沦陷后,而是在1942年的5月。日本人占领山西后,没有立即去抢掠广胜上寺,但也一直对《赵城金藏》垂涎觊觎。为了防止这一稀世之宝被日本侵略者劫走,薄一波命令太岳军区派出一支小分队,进行了周密侦察和组织,仅用一夜时间就将《赵城金藏》抢运出来,并安全送运到了根据地。当时薄一波将保护这一国宝的任务交给了身边一位叫刘云斩的秘书。刘云斩机智地将《赵城金藏》藏放到了煤窑下面,日本人有时会来搜查,但都没能发现。等敌人走了,他再把经卷拿出来晒干,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三年。抗战胜利了,《赵城金藏》终于安全保存了下来,而刘云斩则为此英勇牺牲了。全国解放后,《赵城金藏》被运到了北京国家档案馆保存。同时另制作了一件复制品,留在广胜上寺内供游人们阅览。后历经18年时间,专家们又将这部经卷重新整修完好。到了80年代,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在广胜上寺内拍摄了部分镜头,其中观众们看到的经卷就是《赵城金藏》的复制品。

影片中左权副参谋长率2个连出去打阻击掩护八路军总部转移,经过四天三夜战斗才脱险归来。他征尘未洗,第一件事就是看妻子寄来的信和女儿北北的小手印,然后给妻子回信,为自己没能尽到做父亲的责任而歉疚不已。刚刚写完信,左权就疲劳得倚着墙柜睡着了。朱德带着史沫特莱和翻译进屋后,见到这一幕感动不已。影片中的这段情节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八路军高级将领舍家许国的崇高情怀。不过,如果严格与史实对照,这里还是有一段距离。影片中介绍此时八路军总部是驻在山西安泽县刘垣村,真实历史上八路军总部转移到这里是1938年的2月25日至月底。而左权的女儿左太北是在1940年5月才出生于山西长治武乡县的八路军总部。当然,这就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所在,对于影片中的描写应未可厚非。

左权是出身于黄埔一期的红军、八路军优秀将领,曾先后就读于苏联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为中共军队中不可多得的高学历人才。左权与妻子刘志兰唯一的女儿左太北,就是根据当时八路军总部所在的太行山太北区而取名的。1942年5月,日军向太行山根据地发动了大扫荡,企图合围位于山西辽县麻田地区的八路军总部。左权奋不顾身地指挥部队掩护中共北方局和总部等机关突围,战斗中被日寇的炮弹击中而壮烈殉国,年仅37岁。身后,他殉国所在地辽县被改名为左权县。已回到延安的朱德当时即赋诗悼念:“名将以身殉国家,愿将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左权如不牺牲,1955年授衔时至少会进入大将行列。1989年,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左权为33名(后增补为36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之一。

影片中多次出现了从延安到山西前线采访的美国女作家、记者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这也是与朱德有关的一个重要历史片段。史沫特莱是美国著名的左翼作家、记者,写过不少有影响力的文章。她读过斯诺写的《西行漫记》,感动不已,遂产生了到延安采访的念头。经过努力,她于1937年1月来到延安,受到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中共领导人的热情接待。在延安,她就多次采访了朱德,二人的关系相当熟。史沫特莱还提出了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在慎重考虑后拒绝了她的申请,当时史沫特莱难过的痛哭了一场。后史沫特莱担任了八路军总部随军外国记者一职,深入山西前线采访。她在山西战地采访了三个月,将一路的见闻写成了《中国在反击》一书,向全世界介绍了八路军坚持华北抗战的真实情况。她为救助伤员而奔走呼吁,还促成了白求恩、柯棣华等志愿医疗人员的来华服务。史沫特莱回到美国后,受到了麦卡锡主义的迫害,于1949年流亡英国。1950年5月6日,史沫特莱因胃溃疡出血手术不治在伦敦逝世。在最后的日子里,她还在倾力完成影片中所述的那本为朱德写的传记——《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1951年5月6日,在她逝世一周年时,骨灰安葬在了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朱德亲题碑文:“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女士之墓”。影片中的史沫特莱由法国女演员安娜饰演,她在片中想用美国人的习惯与朱德告别,但却被朱德拒绝,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情节。史沫特莱性格热情爽朗,在延安时就一度引起了轰动。在一个主旋律影片中出现了这样一个颇有暗示的情节,编导也可谓是用心良苦了。

影片中朱德、左权率八路军总部转移时,遭到了日军第108师团第104旅团旅团苫米地四楼部的围追堵截,险象环生。朱德还从日本飞机轰炸错了地方判断总部电台已暴露,因而立即命令转移。这几个片段都来自于真实历史,而其背景也颇不寻常。

1938年2月,日本军部命令在津浦路发起了徐州战役。为配合其作战,并相机进攻潼关、西安、陕北,又出动第14、第16、第20、第108、第109师团各一部共3万余兵力,分别沿平汉、同蒲、道清铁路向晋南、晋西发动大规模进攻。与此同时,蒋介石在南京下达命令,要求第二战区发动反攻,相机收复太原。2月17日,阎锡山、卫立煌、朱德在临汾会合研究了形势,决定将第二战区部队分为东、南、西三路军。其中在晋西重新集结的晋绥军为西路军,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集结在晋南的中央军为南路军,由已升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的卫立煌指挥;任命朱德为东路军总指挥,除原辖的八路军和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第3纵队外,还负责指挥晋东的国民党军第3军、第17军、第47军和第94师、第17师、骑兵第4师、第529旅等部队。任务是以一部固守晋城、陵川、黎城东阳关一线,主力向榆次、太谷和同蒲路北段发动袭击。在中共历史上,还第一次出现了由中共将领指挥如此多国民党军的情况。当时在延安的毛泽东认为朱德不宜担任此职,提出让彭德怀去应付。然而阎锡山、卫立煌坚持要朱德就任东路军总指挥一职,朱德也感到“不能在此危难之际不受命”,因而毅然接过了这一职务。他和彭德怀迅速着手成立了东路军野战司令部,由彭德怀协调指挥晋东南东路军各部队展开作战。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阎锡山、卫立煌都知道反攻太原的命令纯属天方夜谭,在山西一线的中央军、晋绥军都无力完成这一任务,能在日军的进攻下不受到较大损失就算不错了。关键时刻,朱德大胆提出了以进对进的作战策略,迎着日军攻势向东打,采取运动游击战的方针,伺机歼敌。等敌人打到黄河边上,抓不住中国军队,而他的后方到处有中国军队活动,他也不敢随便渡河进攻陕西与河南。当时毛泽东根据情报判断日军极有可能西渡黄河进攻陕甘宁边区,于是要求朱德率主力向西回防延安。然而朱德则判断日军现下对是否西渡还举棋未定,只要在山西打得好,日军就不敢扔下后方过黄河,因而力主继续在山西作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朱德和彭德怀决定,八路军总部不过黄河,而是迎着日军攻势东进,向太行山转移,以就近指挥东路军各部作战。

1938年2月20日,朱德率总部机关离开洪洞县附近的马牧村和太行山进发。当时东路军各部队分散在各地,朱德率总部转移时都是使用电台进行指挥,身边只有不到2个连的兵力,其中包括不少机关工作人员。而日军分别沿同蒲路和邯(郸)长(治)大道进攻,先后攻占临汾、汾阳、长治、离石、风陵渡等重要城镇,气焰非常嚣张。特别是第108师团的第104旅团,也就是影片中出现的苫米地四楼所部,一路所向披靡,骄横异常。朱德率总部离开洪洞向东转移时,电台信号被日军侦知,因而遭到迎面扑来的苫米地旅团追咬。朱德和左权临危不惧,指挥身边的200多人员边打边走,同时保持与上级和各部的联络,竟牵制了日军达3天之久,为临汾的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部和大批军民转移争取了时间。事后,卫立煌对朱德和左权率领八路军如此舍己救人的大义之举称赞不已。当朱德一行转移到临汾的古县镇时,电台再次被日军发现。这次日军立即派出了十几架轰炸机前往轰炸,准备一举将八路军总部歼灭。不料日本人自己闹了个乌龙,竟然把古县错认为读音相近的河南灵宝故县,轰炸机群飞去把故县给炸了个稀巴烂。朱德闻讯后,立时判断总部位置已暴露,当即下令启程转移。这就是影片中令战士们钦佩不已的那段情节。经过艰苦转战,朱德、左权带领总部机关终于安全到达了长治附近太行山地区的小东岭村。再观阎锡山、卫立煌等人,还没等组织起部队来呢,日军就已打过来了,只好放弃临汾且战且走。阎锡山一溜烟向西渡过黄河逃到了陕西秋林;卫立煌撤退时则被日军缠住,无法与主力会合,只好在八路军一部掩护下辗转向中条山转移,最后南渡黄河撤到了河南洛阳。所谓收复太原,胎死腹中了。

根据八路军总部的命令,刘伯承率第129师负责切断正太路,并在第115师一部协同下向正太路阳泉、井陉地区的日军进击。刘伯承经过仔细分析后,认为要切断正太路就必须打击削弱井陉地区驻守之敌。因敌强我弱,需要围点打援,他将作战地点确定在了娘子关防御战时386旅772团曾经打过一次的井陉长生口地区。随即形成部署,命令385旅769团袭击井陉至平定公路上的日军据点旧关,吸引井陉日军出援,陈赓率386旅主力于路上设伏将其歼灭。2月22日凌晨,769团首先向旧关日军据点发起攻击。井陉守敌很快派出了200多名日军分乘8辆汽车前往增援。陈赓指挥386旅771团、772团在敌必经之地的长生口设伏,一战击毙日军驻井陉南关警备队长荒井丰吉少佐以下130余人,俘敌1人,炸毁汽车5辆,缴获武器弹药一批。八路军伤亡100余人。因这一战伤亡较大,刘伯承还专门召集各团干部总结了战斗经验。

因日军攻势迅速向晋南和晋东南转移,第129师又奉总部命令南移至长治附近的武乡、襄垣地区,破坏敌后方补给线,寻机歼敌,并策应第115师在晋西的作战行动,钳制日军向潼关进攻。刘伯承又组织了一次大行动,命令385旅769团袭击敌人兵力空虚的黎城,陈赓指挥386旅主力于黎城与潞城间的神头村地区设伏,截击从潞城的出援之敌。陈赓率386旅到达预定伏击地域后,发现实际地形与地图不符,日军必经的公路不是从神头村南北的山沟中过,而是上了光秃秃的神头岭山梁。而山脊上地形开阔,只有紧靠公路两边留下了国民党军修的一些旧工事,不便隐蔽潜伏。陈赓带人经过周密勘察地形后,决心仍在此设伏,依托岭上的废弃工事,搞好隐蔽伪装,来一次反常用兵。结果于3月16日打了一个漂亮仗,歼灭了从潞城出援的日军第16师团、第108师团各一部,毙伤俘敌1500余人,毙伤和俘获骡马600余匹,缴获各种枪支550余件,击毁敌汽车百余辆。八路军伤亡240余人。据后来的日军资料披露,日军在神头岭战斗参战454人(包括两名随军记者),共战死399人,失踪8人,负伤40人,损失了314匹马。

陈赓指挥386旅连续在长生口、神头岭沉重打击了日军,因而被日军视之为劲敌。日军高层详细研究了神头岭战斗,认为这是中共军队的“典型的游击战”,并竭力寻求破解之术。后来日军在“扫荡”时还曾在装甲车外面贴上了标语,曰“专打386旅”。美国驻华武官卡尔逊(为海军情报官员)上校也先后考察了国共两军,对八路军和朱德的评价很高,甚至称“386旅为中国最好的旅”。陈赓大将,在抗战中露了脸了!

在朱德、彭德怀的指挥下,东路军各部积极出击袭扰打击日军,有力迟滞了敌人的进攻速度。为嘉勉朱德并方便其指挥,1938年3月20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朱德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3月24日至28日,朱德、彭德怀在小东岭村召开了东路军少将以上将领会议,确定了东路军的政治、军事等工作方针。当时刘伯承、邓小平等第129师领导提出,鉴于日军沿邯长大道频繁运输兵力和给养,对黄河沿岸渡口的压力越来越大,该师准备于近期再次出击,狠狠打一下敌人。为了坚定所指挥的国民党军将领信心,朱德批准了刘伯承等人的建议。因刘伯承也要参加东路军将领会议,这次作战就由第129师副师长徐向前指挥。徐向前是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中共有数的军事家之一。他在经过周密运筹后,率769、771、772等3个主力团出击,在河北陟县与山西黎城之间,邯长大道上的小山村响堂铺一带集结,分别设伏和打援。3月31日上午,徐向前指挥部队一战成功,伏击了日军第14师团辎重部队两个汽车中队及掩护部队,并分别打退了从黎城和东阳关出来增援的日军。战斗中共打死森本少佐以下日军400余人,俘虏3人,击毁汽车181辆,缴获各种枪支130余支、迫击炮4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八路军伤亡317人。

响堂铺伏击战是与长生口、神头岭伏击战并列的华北敌后战场的三次大捷之一,对日军的震动非常巨大。当时朱德还亲自带领一批国军将校到战斗现场观摩,实地为他们讲解其所不熟悉的运动游击战。国军将校们大开眼界,非常感叹,纷纷称赞八路军打仗有办法。

影片中苫米地旅团紧追朱德总部,并进入村庄肆意烧杀。朱德命令开通电台救老乡,然而这就要冒着被日军侦听到的巨大危险。此时左权命令开通电台,用俄语和刘伯承、邓小平明语联络,令日军挠头无策。这段情节相当富于传奇色彩,然而在真实历史上是不存在的。不过左权用俄语和刘伯承、邓小平通话却是典型的艺术真实。他和邓小平都上过莫斯科中山大学,又和刘伯承一起念过伏龙芝军事学院,以同学代称并用俄语对话完全没有问题。接下来八路军和民兵长矛队向日军猛烈出击,打得苫米地所部落花流水,这段情节也很有意思。影片中描写386旅772团团长叶成焕在追击日军时牺牲,引处明显属于穿越,因为叶成焕要到一个月后的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中才于长乐村战斗中牺牲。民兵队长崔二旦神勇无敌,矛枪掷无虚发,杀得鬼子都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这个片段就和前边的梁影帝独臂刀划拉鬼子一样,属于艺术虚构,让人看了提神解气,但在真实中却无法发生。不过日军很怕中国军队的长矛倒是真的。因为一进入白刃战状态,日军的三八式步枪对普通中国士兵的步枪明显占有优势。然而与长矛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还没等够着中国兵就已被刺倒,根本不是对手。神头岭伏击战后陈赓曾审问抓到的日军俘虏,有人就说了:“我什么武器都不怕,可就怕你们的长剑(长矛,红樱枪)!”

影片中卫立煌带着一批军队来参加的会议,就是上面提的那次东路军将领会议。不过历史上的卫立煌并不能亲自参加,重围远隔,想过也过不来呀。李幼斌演的朱怀冰这时亮相,一脸横劲,还是《亮剑》中的那副模样。朱怀冰是中央军的人,因而才张嘴就是“阎老西”。不过他当时是第94师师长,所部属于朱德指挥的东路军序列。面对上司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历史上的朱怀冰会不会这么轻狂,还是存有疑问的。影片中如此描写,应该是为了设下他后来积极与八路军搞摩擦的伏笔。而卫立煌向朱德要一批八路军的政治工作干部则是真心话,他的部队能坚持在中条山打游击数年,参照八路军组建的战地工作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影片中表现得那样,卫立煌与朱德的关系相当好,对八路军也很友善。他曾经对人说过:“朱玉阶对我很好,真心愿意我们抗日有成绩。这个人的气量大,诚恳,是个忠厚长者。”

相继攻占上海、南京和华北大部分地区后,日军的进攻重点转向了徐州、武汉方向,企图一举打垮蒋介石国民政府军队主力,迫使其投降。为解除山西地区的后顾之忧,创造西渡黄河进攻陕西的条件,华北方面军又调集了3万余兵力,由香月清司指挥,兵分九路,于1938年4月初向晋东南杀来,企图将八路军主力和部分国民党军队合击吃掉。朱德、彭德怀根据东路军将领会议确定的军事方针,决心以八路军一部、决死第1纵队和国民党军各部,在地方游击队的配合下,在内线作战,分别钳制和疲惫各路敌人;八路军第129师主力和第115师一部跳到外线,负责歼灭日军一路敌人,打破日军的围攻。朱德看好的要歼灭的这路敌人,就是曾围追堵截八路军总部上百公里的苫米地旅团,也是这次九路围攻的日军主力部队。这个苫米地在影片中将老百姓关在房子里点火焚烧,非常残忍,还招来了八路军的反击,只好狼狈逃跑。而在真实历史上,这却是他的一种战术。苫米地苦心研究了八路军的的游击战术,从中找到了能钻空子的地方,因而发明了一种“拖刀计”战术。说来也简单,就是扫荡时每经过一个村庄撤走时,就将老百姓的房屋都点火焚烧。八路军和游击队见村庄着火,根据经验认为日军已撤走,便赶过来救火和追击袭扰撤退的日军。而苫米地早就布置好了观察哨,一旦发现八路军和游击队出动,立即将情况上报。苫米地便迅速在撤退路上布置上伏兵,等八路军和游击队一追过来,就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伏击战。开始时八路军和游击队不了解这一战术,还颇吃了点亏。这个苫米地既残忍又狡猾,因而朱德决心拿他开刀。

交上手之后,内线部队阻击住了六路进犯的日军,而苫米地旅团的第105联队和第108师团第25旅团第117联队却击破国民党军一部拦阻,深入到了根据地中心的榆社、辽县和武乡地区。为坚决打掉这股敌人,朱德、彭德怀命令在外线待机的第129师迅速转入内线歼敌。刘伯承对敌情进行了分析后,认为左翼第117联队兵力较弱,可单独对其歼击。因而指挥陈赓386旅主力、385旅769团、徐海东344旅689团及第3军曾万钟所部,对日军第117联队张开了网。结果于4月16日在武乡以东的长乐村地区将第117联队1500余人截住,随即发起猛烈攻击。因日军兵力较多、战斗力较强,八路军4个团几经争夺久攻不下。在辽县的苫米地闻讯后,即率第105联队和炮兵、骑兵各一部赶来增援。由于负责阻援的曾万钟部不给力,使这股日军赶到战场,从外围向八路军部队发起侧击。刘伯承判断继续消灭援敌已无把握,巩固胜利成为必要,于是命令各部互相掩护主动撤出战场。非常可惜的是,智勇双全的386旅772团团长叶成焕在指挥部队撤离时中弹牺牲,年仅24岁。

据八路军统计,在长乐村战斗中共毙伤日军2200余人,击毙战马5、600匹,缴获轻机枪2挺、步马枪100余支和大批军用物资。八路军伤亡800余人。经过长乐村战斗,骄横的苫米地发觉情况不妙,不敢再久留险地,率先退去。其余各路日军也纷纷撤退。八路军和游击队乘胜追击,先后收复县城19座,粉碎了日军的九路围攻。整个反围攻战斗中,八路军、游击队和国民党军队共歼敌4000余人。至此,日军全部控制山西的企图破灭,只能局限于守备大中城镇和主要交通线,与在广大农村迅速发展的中共武装形成了对峙状态。而这一战后,东路军中的国民党部队也纷纷向豫北和中条山转移,晋东南的太行山区逐渐全为中共武装所控制,为形成统一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和向山东发展奠定了基础。

影片中出现了黄崖洞(也称黄烟洞)兵工厂,也很有深意。正如影片中朱德所说:“不能光是敌人造的,我们照单全收,我们还要自己动手造!”八路军没有国民政府供应的武器来源,只能从战斗中缴获,受限太大。抗日战争已有持久战的趋势,没有自己的武器来源就难以更有力地打击敌人。1939年7月,八路军总部兵工部奉朱德和左权的命令,将设在榆社县韩庄村的总部修建所移到黄崖洞,扩建为当时华北敌后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基地。工厂年产的武器弹药可装备16个团,生产能力最高时达月产79步枪430支、掷弹筒200多门、50炮弹3000多发,源源不断运往前线,保证了部队的基本需要。1941年11月,这里还发生了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日军调集了5000余兵力进犯黄崖洞,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奉命保卫兵工厂。特务团团长欧致富在彭德怀副总司令和左权副参谋长的直接指挥下,带领战士与四倍于己的日军激战8昼夜,共毙伤敌1000多人,胜利保卫了兵工厂,赢得了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果。中央军委评价黄崖洞保卫战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一次最成功的模范战斗”,八路军总部也授予特务团“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光荣称号。到今天,总部特务团的历史荣誉仍继承在南京军区第12集团军序列中。

影片中朱德替小战士站岗,率部在风雪中行军,都寓意了八路军艰苦开辟太行山根据地的转战历程。继粉碎日军的九路围攻后,八路军总部指挥林彪第115师直属队和343旅进至吕梁山地区,保卫黄河防线,屏护陕甘宁边区,并放手发动群众,在决死队一部配合下创建根据地。在林彪于隰县附近被晋军哨兵开枪误伤离职后,343旅旅长陈光代理第115师师长,指挥部队先后在隰县午城镇、大宁井沟歼敌千余人,击毁汽车60余辆,迫使日军东撤,扫除了开辟晋西南根据地的障碍。第120师也粉碎了日军的五路围攻,歼敌1500余人,收复县城7座,自己发展到了3、4万之从,巩固和扩大了晋西北根据地。这样一来,八路军就完成了在山西地区的战略展开,分别创建了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晋西南四大块敌后山区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八路军在华北坚持抗战的基础。

1938年9月底至11月初,中共中央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认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袖地位,对王明的错误作了批评,毛泽东的治党治军路线在全党得到了进一步贯彻。朱德、彭德怀赴延安参加了六中全会,并先后回到山西屯留县故县镇八路军总部,向各军政领导人传达了六中全会精神。这也就是影片中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左权等人踏雪归来说的那番话。不过影片中显示八路军总部是在武乡县王家峪村,而实际上总部迁到武乡县王家峪村是1939年10月的事。朱德他们回到总部时,武汉会战已结束,日军相继占领了华中重镇武汉和华南重镇广州,暂时中止了正面战场的大规模进攻,注意力又转向了华北。为了应付这一严重局面,毛泽东重新作出战略规划,在巩固和保持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八路军主力从山区转向平原,大踏步东进,第115师出山东和苏鲁皖,第120师进冀中,第129师下冀南,又开始了新一轮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战略进程。

1939年1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六中全会,实行把“政治限共为主”改变为“军事限共为主”的政策,国共双方的关系又一次紧张起来。影片中朱怀冰当着朱德和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的面要地盘,就是在这种背景正好生的。在真实的历史上,朱怀冰脱离了东路军序列后,去了河南,被任命为了第97军军长,兼豫北自卫军总指挥。1939年3月,他又被任命为冀察战区政治部主任,兼管河北民政,统率河北民军。朱怀冰率部与冀察战区总司令兼河北省保安司令鹿钟麟、新5军军长孙殿英等部据守磁县、武安、涉县、林县地区,对中共的冀南、太行抗日根据地大搞摩擦。朱怀冰态度骄横,手段狠辣,时人称之为“摩擦专家”。1939年11月底,朱怀冰以晋谒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朱德及商讨团结抗战问题为由,来到武乡八路军总部。第二天,他就提出要与八路军进行谈判。朱德、左权和中共北方局书记杨尚昆亲自与朱怀冰谈判,以示诚意。结果朱怀冰打着蒋委员长“军令政令统一”的旗号,要八路军把河北让给他,不然就要从共产党、八路军手里“收复失地”。像影片中一样,朱德等人耐心对其劝说,但丝毫不起作用。朱怀冰回去后,很快就指使手下对八路军发起攻击。朱德为从大局出发,坚持劝说朱怀冰、鹿钟麟等人。蒋介石这时公然命令晋冀豫区的八路军撤出上党地区,交给国民党部队;要求八路军退至白(圭)晋(城)线以东,邯(郸)长(治)路以北地区,并责令已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的卫立煌予以指挥实施。朱怀冰更加仗势压人,竟然于1940年2月28日出动2个团兵力,突然围攻驻守在磁县贾壁的八路军青年纵队2团,造成八路军伤亡150余人,损失枪支120支。蒋介石也调动2个军到河北,增强顽军的力量。

面对国民党方面掀起的反共高潮,朱德、彭德怀拒绝了蒋介石的命令,决定在晋冀豫区集中部分八路军主力发起反顽斗争,打击对象确定为摩擦最猖狂的石友三部和朱怀冰部。其中刘伯承、邓小平指挥八路军第129师在平汉路西的部队共13个团兵力,发起了磁武涉林战役,一举歼灭朱怀冰第97军军部及第94师、第24师、新2师等部,毙伤俘敌万余人,朱怀冰只带着2000余人仓惶逃跑。这就是影片中朱怀冰成了光杆司令,不得不在自己曾半眼瞧不上的“崔队,崔司令”护送下狼狈离开的那场战役。在随后朱德与卫立煌的谈判中,朱德毅然让出了大片地盘,令卫立煌不敢相信,感动非常。这段情节也是历史真实。当反顽战略结束后,卫立煌出面要求八路军停止追击。朱德以抗日大局为重,同意了卫立煌的要求。当时蒋介石命令卫立煌将八路军打出去,卫则担心这样内战就打大了,会给日本人以可乘之机。蒋介石非常恼怒,还斥责了卫立煌。结果两面受气的卫立煌只好只好致电朱德,希望通过谈判,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不料朱德大手一挥,双方以临屯公路和长治、平顺、磁县之线为界,北面为八路军的活动地区,南面为国民党军队的驻扎范围,八路军自动退出了山西及河南大片土地。而条件和影片中提出的一样:彼此不得越界寻衅。历史上的卫立煌虽然不见得会说出影片中那句“大智大勇,大仁大义”的话,但内心也一定是深受震动的。

不过,蒋介石对此未必高兴。因为双方协议一订,再想搞摩擦就师出无名了。国民党方面不得不承认,除陕甘宁特区和晋西北、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之外,在华北又出现了一个事实上属于八路军驻防的“特区”。对于中共方面来说,这为稳定华北抗战局面,打破国民党的反共高潮,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影片中的卫立煌由原峨眉电影制片厂颜世魁饰演,他曾在80年代初的惊险反特电影《雾都茫茫》中出演了我军侦察员沈兰一角。这部影片是根据著名惊险小说《一双绣花鞋》(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第一书)改编,因出色渲染了恐怖气氛而在当年深受观众喜爱。

影片中孙楚向阎锡山报告说“打决死队失败了”,是指1939年12月阎锡山响应蒋介石的反共高潮,指挥6个军部队在晋西向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进攻的事,史称“十二月事变” 也称晋西事变。在八路军和决死队的反击下,阎锡山部队的进攻失败。结果除部分人员外,决死队的33个团全部脱离阎锡山,正式归入了八路军序列。影片中阎锡山看的毛泽东的亲笔信史有其事。1940年2月11日,毛泽东亲笔起草了致阎锡山的电文,指示用薄一波的名义发出。此电不提任何条件,只提两军团结。阎锡山接电后,立即复电中共中央,表示愿意谈判。1940年2月25日,萧劲光、王若飞持毛泽东给阎锡山的亲笔信到秋林来见阎锡山。双方经过谈判后,正式达成协议,晋西事变就此和平解决。不过影片中借阎锡山之口说出了“共产党是真心抗日的,不是来抢地盘的”这样的话,有些画蛇添足。中共武装深入敌后与日伪军作战,是从侵略者手中收复失地,悍卫的是国家民族利益。阎锡山的地盘是自己丢给了日本人,不是丢给了共产党,这点他总是明白的。而小集团利益至上是阎一生的为人准则,不论什么日伪国共,一定程度上都是自己的敌人,不过是互相利用,“在三个鸡蛋上跳舞”,他是不可能说出影片中那样诚恳的话的。编导规定的这句台词是为了表现我党的光辉形象,但用在此处实有些不伦不类。

(待续)
在《陈赓日记》中,响塘铺一战,也是由陈赓直接指挥的。
沈大,写的很好,但感觉好像还是没有写完啊,意犹未尽。
以沈大角度看问题。
alwy 发表于 2015-3-31 09:02
在《陈赓日记》中,响塘铺一战,也是由陈赓直接指挥的。
徐向前直接指挥陈赓和陈锡联,陈赓指挥徐深吉和叶成焕,团长再直接指挥下边的营长,只要是主官,都能直接指挥自己的下属人马。具体到响堂铺伏击战的总指挥,是徐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