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作战最有实效的统兵数量是多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10:15:00
看《信长协奏曲》突然想到这个问题。感觉中国历史上那么多所谓以少胜多并非偶然,大确有大的难处。如果一支军队不分兵留驻只做千里闪击3万数量是不是最佳?看《信长协奏曲》突然想到这个问题。感觉中国历史上那么多所谓以少胜多并非偶然,大确有大的难处。如果一支军队不分兵留驻只做千里闪击3万数量是不是最佳?
要千里奔袭就得用骑兵,中原王朝骑兵规模一般也就几万到十几万,当然马不止这个数,但职业化骑兵也就这么多了,再多马政就养不起了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要千里奔袭就得用骑兵,中原王朝骑兵规模一般也就几万到十几万,当然马不止这个数,但职业化骑兵也就这么多 ...
也可以是水军陆战,春秋伍子胥和孙武玩过
步兵十万左右,骑兵可以少一些。这是岳飞得出来的经验。
《战争与和平》中有个场景,双方大兵团对决,都是按照既定方案作战,战斗结束后遗留在现场的双方士兵都在互相询问“谁胜了”
参看大孔代的洛克鲁瓦战役
其实就是看谁经得起伤亡。清朝后期的军队一般伤亡1%就崩溃了。
有人说了:多多益善
有碍于通讯和指挥体系,古代军队如果一次战斗投入规模过大,那么即使不考虑战场容纳问题,也必然会是以通讯范围为界限,自然的分成几个大的各自相对独立的战斗场地。。。
这个问题我曾经提到过。。。

据个人统计,中国古代战争,以少胜多的战例占战役总数的好象是55%左右吧。。。

也就是说,以少胜多才是常态。。。

而纵观历史会发现,近代现代历史不算,实际上古代投入的往往超过50万的战争,大都被以少胜多,以失败而告终。。。

除了古代战场的通讯问题外,庞大的军队,往往成分复杂,心思不一,相互猜忌,矛盾众多。。。很容易内讧,内耗。。。

而数目庞大的军队,往往更加依赖良好后勤,如果依托于水路,往往补给良好,所以,中国古代往往依托水路进军。。。

而如果是陆路的话,如果缺乏畜力,单纯依靠徒步实施补给,往往很难支持一场远征。。。当然,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解决了这个问题。。。军事化的部落迁徙,就是一只军队。。。


而从后勤来看,游牧骑兵攻农耕地区,占据天然优势。。。可因粮于敌,甚至我国历史上爆发的绝大多数游牧对农耕民族的战争战斗,都是农耕民族去抢掠游牧民族。。。

而农耕民族攻打游牧民族,则具有天然劣势,首先,农耕民族无法从草原获取补给,而补给依赖于后方运送,而随之进军,补给线越来越长越来越脆弱,很容易被切断被袭击。。。而且游牧民族的部落可以不断迁徙,游牧骑兵的机动性还占据相当优势。。。

所以农耕民族往往对游牧民族的欺凌无可奈何。。。只靠筑城以对,当然也成就了筑城史上最伟大的奇迹长城。。。

如果想在军事上取得胜利,除非像汉代、唐代一样,建立起一支同样强大的骑兵,采用远程突袭的方式,一举击破其部落所在地,才能胜利,这是汉唐驱逐匈奴,突厥的根本原因。。。或者通过政治手段安抚,或者通过分裂其,使某一支内附。。。当然最终解决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威胁的是大清,是通过联姻上层贵族,引入喇嘛教,实施残酷的减丁政策。。。

而同理,我们面对青藏高原除了面临补给问题外,还面临高原反应,当然,吐蕃兵到了平原,战斗力也下降的厉害。。。除非青藏高原的民族,能够长期占据平原某一块土地。。。但是这是在中原农耕民族薄弱的前提下,如果中原的农耕民族一旦强大起来,在平原占据土地的青藏少数民族根本无法站得住脚。。。

而云贵高原则是破碎分割的地形,原始森林。。。但是这种地区,经济发展薄弱,道路断绝,往往无法发展出一个强大的具有相当权威的中央集权。。。不过也导致中原无法对此地区实施实质性的统治。。。

所以,我国的中原王朝,向北,西北,西方,西南均无法继续拓张。。。而向东,东北为不毛之地,同样面临补给困难。。。而朝鲜依托山地筑城,也难于攻陷,隋唐均面临这个问题。。。当然实际上对于朝鲜,如果能够从海路攻击,是最佳选择。。。而对于朝鲜来说,占据东北的政权往往具备就地补给之优势,所以,往往的,对东北缺乏经营中原王朝办不到的事情,往往的占据东北的割据政权倒是能够征服朝鲜。。。

至于东方,东南,南方都是大海,不在叙说。。。

而从后勤来看,游牧骑兵攻农耕地区,占据天然优势。。。可因粮于敌,甚至我国历史上爆发的绝大多数游牧对农耕民族的战争战斗,都是农耕民族去抢掠游牧民族。。。

而农耕民族攻打游牧民族,则具有天然劣势,首先,农耕民族无法从草原获取补给,而补给依赖于后方运送,而随之进军,补给线越来越长越来越脆弱,很容易被切断被袭击。。。而且游牧民族的部落可以不断迁徙,游牧骑兵的机动性还占据相当优势。。。

所以农耕民族往往对游牧民族的欺凌无可奈何。。。只靠筑城以对,当然也成就了筑城史上最伟大的奇迹长城。。。

如果想在军事上取得胜利,除非像汉代、唐代一样,建立起一支同样强大的骑兵,采用远程突袭的方式,一举击破其部落所在地,才能胜利,这是汉唐驱逐匈奴,突厥的根本原因。。。或者通过政治手段安抚,或者通过分裂其,使某一支内附。。。当然最终解决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威胁的是大清,是通过联姻上层贵族,引入喇嘛教,实施残酷的减丁政策。。。

而同理,我们面对青藏高原除了面临补给问题外,还面临高原反应,当然,吐蕃兵到了平原,战斗力也下降的厉害。。。除非青藏高原的民族,能够长期占据平原某一块土地。。。但是这是在中原农耕民族薄弱的前提下,如果中原的农耕民族一旦强大起来,在平原占据土地的青藏少数民族根本无法站得住脚。。。

而云贵高原则是破碎分割的地形,原始森林。。。但是这种地区,经济发展薄弱,道路断绝,往往无法发展出一个强大的具有相当权威的中央集权。。。不过也导致中原无法对此地区实施实质性的统治。。。

所以,我国的中原王朝,向北,西北,西方,西南均无法继续拓张。。。而向东,东北为不毛之地,同样面临补给困难。。。而朝鲜依托山地筑城,也难于攻陷,隋唐均面临这个问题。。。当然实际上对于朝鲜,如果能够从海路攻击,是最佳选择。。。而对于朝鲜来说,占据东北的政权往往具备就地补给之优势,所以,往往的,对东北缺乏经营中原王朝办不到的事情,往往的占据东北的割据政权倒是能够征服朝鲜。。。

至于东方,东南,南方都是大海,不在叙说。。。
那是流寇,蹦达不了几天
汉是汉人自己成军出击,唐,后来基本依赖边疆少数民族为主。两种边兵都有过成功。
我觉得,真正的披甲战兵能达到3至5万就很不错了,中国历史往往将大量的辅军甚至随军民夫一起算进去,导致绝对数量看起来很庞大……罗马时期一个军团满编不过五千,很多时候只有三千多左右,而往往两三个军团就可以负责一个战役方向,并且鲜逢敌手,其实往往并没有算进去军团的那些仆役,还有大量的同盟辅助军队……
元末,元军打张士诚,集结了100万军队,这可是实数

不过古代超百万的军队出征,一般都是败
西楚霸王最喜欢带三万人以少胜多
gujgujguj 发表于 2015-2-9 11:44
汉是汉人自己成军出击,唐,后来基本依赖边疆少数民族为主。两种边兵都有过成功。
唐是后来才开始依赖少数民族军队,并导致安禄山之乱。。。

唐初,李靖夜袭阴山只用了3000精骑。。。
韩信统兵“多多益善”
以三千人为基础战役单位最佳,战术单位控制在500人以内,这几乎是文艺复兴后期整个欧洲的共识,而清军的一个营一般也就是500多人……
500人展开后(作战以及宿营)几乎是基层军官(依靠吼、哨子)能控制的极限,而3000人则是中层军官能够直接控制的作战单位的极限(靠旗号与号声鸣金之类的),再多就只能依赖效率低下的传令兵……
实际上在电台普及前,红军的小师小团编制也符合这个规律……
当然,如果士官或者说老兵数量足够多(至少五分之一),并且士兵经过良好训练,基本战术单位是可以达到800人以上的,典型的就是近代的营级方阵编制……但是团级还是无法突破3000人的限制……
长平会战。。。双方兵力加上辅兵应该有百万之数吧

还有曹丞相携80万之众会猎江东。。。
长平会战。。。双方兵力加上辅兵应该有百万之数吧

还有曹丞相携80万之众会猎江东。。。
传说Cc同志陆上战场真在前面接敌的就5000精骑,自己跑残后就不得不进入相持了。官渡时最关键那仗也是几千人去赌人品,除去通讯古代控制力有限也是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