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新一代航空弹射救生技术 与国外差距仍很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10:09
              弹射救生座椅成为飞行员的第二生命
  弹射救生——在蓝天绽放中航工业试飞中心
  许多人对第38届巴黎航展上,一架单座米格-29飞机失事弹射救生的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这架飞机在做低空机动表演时因失速而坠毁,就在飞机触地前2.1秒,飞行员成功实施低空不利姿态弹射而获救,令世人叹为观止。
  应急弹射,往往是保存生命的一个瞬间。从飞行员启动弹射程序、座椅弹射离机、人椅自动分离直至救生伞张满,整个过程必须在3秒之内自动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弹射操纵、弹射动力、程序控制、人/椅稳定、人/椅分离、救生伞等子系统及相关部件必须高度协同,以确保“万无一失”。
  由于很少有人有弹射的真实经历,航空弹射救生技术不要说是对于一般人,即使是从事飞行职业的人,也是非常神秘的。
  揭秘飞行员的第二生命——弹射救生座椅
  自1783年人类第一次实现气球载人飞行后,就产生了航空应急救生问题。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次实现了动力飞行以后,在飞机失事时,如何挽救飞行员的生命便成为当务之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时,德国首先把弹射座椅用作军用飞机飞行员的救生工具。弹射救生技术从20世纪中期开始应用于军机,到目前为止,已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的弹道式弹射座椅;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的火箭弹射座椅;6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持续至今的多态弹射座椅;第四代弹射座椅始于70年代末,它与第三代座椅的后期发展相互交织平行推进,具有推力矢量可控及自适应救生能力。国外现役机种装备的弹射座椅绝大部分为第三代弹射座椅,主要以俄罗斯的K-36系列、英国的NACES(MK14)、MK16为代表。
  我国对弹射救生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末期,主要是生产苏联的弹射座椅,如米格飞机系列的弹射座椅等,直到70年代初期才开始第二代火箭弹射座椅的研制。目前,自行研制的第三代弹射座椅已装机服役,具有多态程序控制能力,可根据弹射离机时的速度、高度选择不同的延迟时间,控制射出救生伞及人椅分离的时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空、中低速不利姿态下的救生性能。
  从飞行试验认识弹射救生技术
  航空救生系统包括弹射座椅、伞系统、个体防护装备、供氧系统和救生物品等。它不仅要满足现代飞机日益提高的战术技术性能要求,而且还必须符合人体生理和耐限的规定,是一个涉及数十个学科的典型的人-机-环系统工程。
  弹射救生系统试飞技术是在专门的弹射试验设备上,利用专门的测试设备,获取弹射救生系统弹射全过程的各种性能参数的记录曲线和数据,处理和分析确定出弹射救生系统的工作性能。弹射救生系统的试验是从易到难逐步进行的。一般先进行平飞状态,再进行各种简单机动状态,最后进行较为复杂状态的飞行试验。试验机飞行高度、速度采用逐步渐近的方式,以便保证试验机及试飞员的安全。
  平飞状态下弹射试验方法较简捷,地面按照任务单要求完成各项准备后,试验机与编队摄像飞机起飞编队,试验机达到试验高度后,按要求整好进入靶场的航线,当试验机临近弹射试验场区上空时,试飞员经请示指挥员同意后,严格按照试飞任务单要求执行弹射前准备,当试验机到达预定弹射试验范围时,接通弹射激发按钮,座椅弹射出舱;编队飞机摄影员和地面测量、回收人员根据试验机试飞员口令控制开拍和记录时机,并观察救生系统工作情况。
  机动飞行状态下的弹射试验一般包括相关国军标中规定的状态。机动飞行时飞机本身的高度、速度、方向、过载都在急剧变化,但为保障弹射试验的圆满成功,在弹射试验中飞机要求必须保持几个因素不变,如在倒飞、横滚、盘旋时,严格保持飞机姿态不变。
  弹射救生系统无论平飞状态弹射试验和机动状态弹射试验都是试飞中Ⅰ类、Ⅱ类风险科目,试验准备情况要求严格,必须确定开展试验时飞机状态在弹射试验机的安全试验包线范围内。飞机弹射救生系统的基本作用,是使飞行员顺利脱离失控飞机,并使救生伞可靠工作,保证飞行员安全。要完成这两项任务,在整个弹射救生实施过程中,必须同时考虑以下要求:救生自动程序;弹射救生系统必须顺利离开飞机,保证不出现与飞机任何部分发生干扰;弹射救生系统工作过程中,保证作用在人体上的载荷不超过人体生理耐限;防护装备应有效防护飞行员免受迎面气流的吹袭而损伤;弹射救生系统弹射离机后保证救生系统和飞行员处于稳定运动状态。
  飞行试验为弹射救生技术把关
  伴随弹射座椅技术的发展,在我国,由中航工业试飞中心承担的弹射救生技术的研究和验证工作也得到快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至今,试飞中心在弹射试飞技术方面先后经历了地面弹射、火箭滑车和空中弹射的发展过程。飞行试验的高度、速度及状态也经历了从低到高、从慢到快,从平飞到简单机动,再到复杂机动的发展。
  第一,地面弹射试飞技术。1964年,试飞中心正式展开飞机高空设备和防护救生飞行试验研究。当年,经试飞中心航空救生系统组全面调试验收后,我国首个大型立式弹射台正式交付使用,为航空救生系统的试验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因为进行一次弹射试验所需经费较大,为得到可靠的救生系统有关数据。1965年,试飞中心创造性提出使用弹射试验遥测记录系统,这是我国第一代弹射试验遥测系统。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这一技术还一直被沿用。
  第二,火箭滑车试飞技术。1969年,试飞中心组织某型火箭弹射座椅的性能弹射试验,包括零高度、零速度地面弹射试验,低、中速火箭滑车弹射试验及空中弹射试验等。仅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低、中速火箭滑车弹射试验,又生产了高速火箭滑车,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经费,为我国随后研制火箭滑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972年组织的第二阶段空中弹射试验,主要解决了我国弹射救生系统零高度、小速度下的飞行员安全救生问题。
  第三,空中弹射试飞技术。1968年,试飞中心组织人力物力致力于研究空中弹射试验机,全面推进航空弹射救生系统研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该机圆满完成了数十项弹射救生系统的定型和预研课题任务。1981年,在地面滑跑状态下进行弹射试验的成功扩大了弹射试验机的使用范围。1973 年,首次结合火箭弹射座椅定型,进行的空中真人弹射试验成功,为我国弹射救生系统的研制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弹射救生技术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航空救生技术是飞机上最为复杂的协同体系之一,世界航空大国对发展航空救生技术高度重视。美国1983年将飞行器的乘员安全救生技术确定为对未来军用飞机产生重大影响的17项关键技术之一。我国也将防护救生系统列为重点军用航空机载设备发展项目之一。
  1998年,某型机作机动飞行时失去控制,飞机距地面仅300米,速度600千米/时,并以40度的俯冲角加40度侧滑角快速下沉。在此紧急情况下,飞行员果断拉动弹射手柄,座椅弹射成功,飞行员未受任何损伤。1999年,某型机作编队飞行训练时,飞机未能正常起飞,以大速度冲出跑道末端,撞在拦阻网的固定杆上,飞机出现右滚,飞行员果断启动弹射程序,双座弹射均获成功,验证了一机双椅双弹技术的成熟。
  2000年,采用多项新技术的某型机弹射座椅首弹成功。2001年,在火箭弹射座椅定型试验中,试飞中心首次在弹射试验机上进行了多项不利飞行状态下的座椅空中弹射试验,这是我国第一次进行机动状态和高速状态下的座椅弹射试飞。该试验的成功,使我国的飞行弹射试验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该技术创新荣获国防科技技术二等奖。
  某型火箭弹射座椅采用了国内首次研制的多项新技术和部件,特别是采用电子式程控器,提高低空低速不利姿态的救生性能;其改型火箭弹射座椅的双座救生性能已具有国外现役装备中的先进的第三代弹射座椅水平,我国弹射试验技术也趋于成熟。正是这种卓越的性能和它所创造的瞬间奇迹,奠定了我国航空救生技术的强国地位。目前,以弹射座椅为核心,我国已形成包括弹射座椅、伞系统、个体防护装备、供氧系统和救生物品等系列航空救生装备在内的科研、生产、试验一体化的科研生产体系,基本满足了飞行员海上、寒区、沙漠、丛林、高原安全救生的需求。
  展望世界弹射救生技术发展
  传统的弹射救生技术主要用于高速飞行的军用固定翼飞机,随着弹射救生技术的发展,预计今后将向武装直升机、民用飞机以及载人航天飞行器等领域发展。
  自从1961年苏联首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以来,航天救生便提到了议事日程。1986年“挑战号”航天飞机失事后,航天救生的问题曾一度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并提出了很多救生方案,如分离救生舱、密闭式弹射座椅、敞开式弹射座椅、牵引火箭式救生系统等,由于当时服役的航天飞机不可能变动太大,所以最后选用了滑杆式救生方案,但因其救生包线小,只适用于低速飞行状态。
  伊拉克、阿富汗等局部战争表明武装直升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其救生成功率不能令人满意,目前仅靠抗坠毁座椅难以满足直升机救生的要求。俄罗斯卡-50武装直升机已装备了牵引火箭式弹射救生系统。预计今后将加大研制直升机救生系统的力度。
  20世纪70年代末,英美等国曾为民用飞机的救生问题设想了很多方案,如分离救生舱、牵引火箭座椅、飞机整体回收等。由于当时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再加上这些方案对飞机的性能、重量、成本等影响太大,这些方案难以工程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民用飞机的救生问题将会得到逐步解决,可以预计,小型民用公务机的整体回收或分离救生舱方案将有希望得到实际应用。
  此外,扩展弹射座椅的名义性能包线,适应飞行员范围的不断扩大等也是弹射救生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英、美等国现役弹射座椅的名义性能包线为:在平飞条件下,飞行高度0~15000米,飞行速度0~1100千米/时,M数≤2.5。迄今为止尚没有1100千米/时成功弹射的事例。要扩大救生性能包线(0~1400千米/时,M数3.0,高度0~21千米),即在满足弹射性能条件下,控制弹射后作用在乘员身上的综合作用力,使其保持在人体生理耐限范围内,尽量减少弹射损伤,具有自适应救生能力。采用推力大小和方向可变的动力装置;具有完善的高速气流防护措施。
  我国弹射救生技术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已经跨入了独立研制弹射救生设备的行列,自行研制的第三代弹射座椅已大量装机服役,并已开始新一代弹射救生技术的研究工作。但与国外先进弹射救生技术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了缩短与国外的差距,必须选准突破口,加大投资强度,研制出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先进救生系统,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来源:中国航空报)http://mil.news.sina.com.cn/2014-12-23/1439815959.html

              弹射救生座椅成为飞行员的第二生命
  弹射救生——在蓝天绽放中航工业试飞中心
  许多人对第38届巴黎航展上,一架单座米格-29飞机失事弹射救生的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这架飞机在做低空机动表演时因失速而坠毁,就在飞机触地前2.1秒,飞行员成功实施低空不利姿态弹射而获救,令世人叹为观止。
  应急弹射,往往是保存生命的一个瞬间。从飞行员启动弹射程序、座椅弹射离机、人椅自动分离直至救生伞张满,整个过程必须在3秒之内自动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弹射操纵、弹射动力、程序控制、人/椅稳定、人/椅分离、救生伞等子系统及相关部件必须高度协同,以确保“万无一失”。
  由于很少有人有弹射的真实经历,航空弹射救生技术不要说是对于一般人,即使是从事飞行职业的人,也是非常神秘的。
  揭秘飞行员的第二生命——弹射救生座椅
  自1783年人类第一次实现气球载人飞行后,就产生了航空应急救生问题。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次实现了动力飞行以后,在飞机失事时,如何挽救飞行员的生命便成为当务之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时,德国首先把弹射座椅用作军用飞机飞行员的救生工具。弹射救生技术从20世纪中期开始应用于军机,到目前为止,已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的弹道式弹射座椅;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的火箭弹射座椅;6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持续至今的多态弹射座椅;第四代弹射座椅始于70年代末,它与第三代座椅的后期发展相互交织平行推进,具有推力矢量可控及自适应救生能力。国外现役机种装备的弹射座椅绝大部分为第三代弹射座椅,主要以俄罗斯的K-36系列、英国的NACES(MK14)、MK16为代表。
  我国对弹射救生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末期,主要是生产苏联的弹射座椅,如米格飞机系列的弹射座椅等,直到70年代初期才开始第二代火箭弹射座椅的研制。目前,自行研制的第三代弹射座椅已装机服役,具有多态程序控制能力,可根据弹射离机时的速度、高度选择不同的延迟时间,控制射出救生伞及人椅分离的时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空、中低速不利姿态下的救生性能。
  从飞行试验认识弹射救生技术
  航空救生系统包括弹射座椅、伞系统、个体防护装备、供氧系统和救生物品等。它不仅要满足现代飞机日益提高的战术技术性能要求,而且还必须符合人体生理和耐限的规定,是一个涉及数十个学科的典型的人-机-环系统工程。
  弹射救生系统试飞技术是在专门的弹射试验设备上,利用专门的测试设备,获取弹射救生系统弹射全过程的各种性能参数的记录曲线和数据,处理和分析确定出弹射救生系统的工作性能。弹射救生系统的试验是从易到难逐步进行的。一般先进行平飞状态,再进行各种简单机动状态,最后进行较为复杂状态的飞行试验。试验机飞行高度、速度采用逐步渐近的方式,以便保证试验机及试飞员的安全。
  平飞状态下弹射试验方法较简捷,地面按照任务单要求完成各项准备后,试验机与编队摄像飞机起飞编队,试验机达到试验高度后,按要求整好进入靶场的航线,当试验机临近弹射试验场区上空时,试飞员经请示指挥员同意后,严格按照试飞任务单要求执行弹射前准备,当试验机到达预定弹射试验范围时,接通弹射激发按钮,座椅弹射出舱;编队飞机摄影员和地面测量、回收人员根据试验机试飞员口令控制开拍和记录时机,并观察救生系统工作情况。
  机动飞行状态下的弹射试验一般包括相关国军标中规定的状态。机动飞行时飞机本身的高度、速度、方向、过载都在急剧变化,但为保障弹射试验的圆满成功,在弹射试验中飞机要求必须保持几个因素不变,如在倒飞、横滚、盘旋时,严格保持飞机姿态不变。
  弹射救生系统无论平飞状态弹射试验和机动状态弹射试验都是试飞中Ⅰ类、Ⅱ类风险科目,试验准备情况要求严格,必须确定开展试验时飞机状态在弹射试验机的安全试验包线范围内。飞机弹射救生系统的基本作用,是使飞行员顺利脱离失控飞机,并使救生伞可靠工作,保证飞行员安全。要完成这两项任务,在整个弹射救生实施过程中,必须同时考虑以下要求:救生自动程序;弹射救生系统必须顺利离开飞机,保证不出现与飞机任何部分发生干扰;弹射救生系统工作过程中,保证作用在人体上的载荷不超过人体生理耐限;防护装备应有效防护飞行员免受迎面气流的吹袭而损伤;弹射救生系统弹射离机后保证救生系统和飞行员处于稳定运动状态。
  飞行试验为弹射救生技术把关
  伴随弹射座椅技术的发展,在我国,由中航工业试飞中心承担的弹射救生技术的研究和验证工作也得到快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至今,试飞中心在弹射试飞技术方面先后经历了地面弹射、火箭滑车和空中弹射的发展过程。飞行试验的高度、速度及状态也经历了从低到高、从慢到快,从平飞到简单机动,再到复杂机动的发展。
  第一,地面弹射试飞技术。1964年,试飞中心正式展开飞机高空设备和防护救生飞行试验研究。当年,经试飞中心航空救生系统组全面调试验收后,我国首个大型立式弹射台正式交付使用,为航空救生系统的试验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因为进行一次弹射试验所需经费较大,为得到可靠的救生系统有关数据。1965年,试飞中心创造性提出使用弹射试验遥测记录系统,这是我国第一代弹射试验遥测系统。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这一技术还一直被沿用。
  第二,火箭滑车试飞技术。1969年,试飞中心组织某型火箭弹射座椅的性能弹射试验,包括零高度、零速度地面弹射试验,低、中速火箭滑车弹射试验及空中弹射试验等。仅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低、中速火箭滑车弹射试验,又生产了高速火箭滑车,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经费,为我国随后研制火箭滑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972年组织的第二阶段空中弹射试验,主要解决了我国弹射救生系统零高度、小速度下的飞行员安全救生问题。
  第三,空中弹射试飞技术。1968年,试飞中心组织人力物力致力于研究空中弹射试验机,全面推进航空弹射救生系统研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该机圆满完成了数十项弹射救生系统的定型和预研课题任务。1981年,在地面滑跑状态下进行弹射试验的成功扩大了弹射试验机的使用范围。1973 年,首次结合火箭弹射座椅定型,进行的空中真人弹射试验成功,为我国弹射救生系统的研制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弹射救生技术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航空救生技术是飞机上最为复杂的协同体系之一,世界航空大国对发展航空救生技术高度重视。美国1983年将飞行器的乘员安全救生技术确定为对未来军用飞机产生重大影响的17项关键技术之一。我国也将防护救生系统列为重点军用航空机载设备发展项目之一。
  1998年,某型机作机动飞行时失去控制,飞机距地面仅300米,速度600千米/时,并以40度的俯冲角加40度侧滑角快速下沉。在此紧急情况下,飞行员果断拉动弹射手柄,座椅弹射成功,飞行员未受任何损伤。1999年,某型机作编队飞行训练时,飞机未能正常起飞,以大速度冲出跑道末端,撞在拦阻网的固定杆上,飞机出现右滚,飞行员果断启动弹射程序,双座弹射均获成功,验证了一机双椅双弹技术的成熟。
  2000年,采用多项新技术的某型机弹射座椅首弹成功。2001年,在火箭弹射座椅定型试验中,试飞中心首次在弹射试验机上进行了多项不利飞行状态下的座椅空中弹射试验,这是我国第一次进行机动状态和高速状态下的座椅弹射试飞。该试验的成功,使我国的飞行弹射试验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该技术创新荣获国防科技技术二等奖。
  某型火箭弹射座椅采用了国内首次研制的多项新技术和部件,特别是采用电子式程控器,提高低空低速不利姿态的救生性能;其改型火箭弹射座椅的双座救生性能已具有国外现役装备中的先进的第三代弹射座椅水平,我国弹射试验技术也趋于成熟。正是这种卓越的性能和它所创造的瞬间奇迹,奠定了我国航空救生技术的强国地位。目前,以弹射座椅为核心,我国已形成包括弹射座椅、伞系统、个体防护装备、供氧系统和救生物品等系列航空救生装备在内的科研、生产、试验一体化的科研生产体系,基本满足了飞行员海上、寒区、沙漠、丛林、高原安全救生的需求。
  展望世界弹射救生技术发展
  传统的弹射救生技术主要用于高速飞行的军用固定翼飞机,随着弹射救生技术的发展,预计今后将向武装直升机、民用飞机以及载人航天飞行器等领域发展。
  自从1961年苏联首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以来,航天救生便提到了议事日程。1986年“挑战号”航天飞机失事后,航天救生的问题曾一度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并提出了很多救生方案,如分离救生舱、密闭式弹射座椅、敞开式弹射座椅、牵引火箭式救生系统等,由于当时服役的航天飞机不可能变动太大,所以最后选用了滑杆式救生方案,但因其救生包线小,只适用于低速飞行状态。
  伊拉克、阿富汗等局部战争表明武装直升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其救生成功率不能令人满意,目前仅靠抗坠毁座椅难以满足直升机救生的要求。俄罗斯卡-50武装直升机已装备了牵引火箭式弹射救生系统。预计今后将加大研制直升机救生系统的力度。
  20世纪70年代末,英美等国曾为民用飞机的救生问题设想了很多方案,如分离救生舱、牵引火箭座椅、飞机整体回收等。由于当时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再加上这些方案对飞机的性能、重量、成本等影响太大,这些方案难以工程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民用飞机的救生问题将会得到逐步解决,可以预计,小型民用公务机的整体回收或分离救生舱方案将有希望得到实际应用。
  此外,扩展弹射座椅的名义性能包线,适应飞行员范围的不断扩大等也是弹射救生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英、美等国现役弹射座椅的名义性能包线为:在平飞条件下,飞行高度0~15000米,飞行速度0~1100千米/时,M数≤2.5。迄今为止尚没有1100千米/时成功弹射的事例。要扩大救生性能包线(0~1400千米/时,M数3.0,高度0~21千米),即在满足弹射性能条件下,控制弹射后作用在乘员身上的综合作用力,使其保持在人体生理耐限范围内,尽量减少弹射损伤,具有自适应救生能力。采用推力大小和方向可变的动力装置;具有完善的高速气流防护措施。
  我国弹射救生技术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已经跨入了独立研制弹射救生设备的行列,自行研制的第三代弹射座椅已大量装机服役,并已开始新一代弹射救生技术的研究工作。但与国外先进弹射救生技术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了缩短与国外的差距,必须选准突破口,加大投资强度,研制出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先进救生系统,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来源:中国航空报)http://mil.news.sina.com.cn/2014-12-23/1439815959.html

既然救生技术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了,为啥还差距很大啊?
国外弹射不成功那个是机械故障!产品绝对是好的,弹射出来了,你看人家技术多牛啊!中国的没有弹射那个绝对是垃圾的,弹射出来了,你看中国的飞机那么垃圾,平时飞就掉打扙绝对更垃圾!
看看飞豹,7个飞机弹射,13死一伤。还好意思?
和降落伞一样,定期抽取相应的飞机给生产厂家党委书记、老总、生产副总、总工上后座弹射。
我恶毒的揣测一下,从飞豹来看,国内救生系统这么低的成功率(7%),飞行员大概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会跳伞。保飞机就是保自己啊。
楼上看看最新的出鞘,再评论中国的弹射吧。
自相矛盾啊,干脆山寨毛子的K36吧,或者趁卢布贬值多进口一些K36
终于有专业人员出来说咱们弹射装备不行了么?以前CD吐槽弹射座椅的不是被围攻就是被版主扣分……
这感人的存活率…
you can you up
no can no BB!
zhongyu 发表于 2014-12-24 08:19
自相矛盾啊,干脆山寨毛子的K36吧,或者趁卢布贬值多进口一些K36
K36在山东那次海滩弹射也是弹出来但全牺牲了,看那飞机残骸姿态那么好,而且又是全球顶尖的弹射座椅,弹出来还是没保住飞行员我很纳闷。
曼哈顿工程 发表于 2014-12-24 08:16
我恶毒的揣测一下,从飞豹来看,国内救生系统这么低的成功率(7%),飞行员大概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会跳伞。 ...
发的评论是够恶毒的
飞豹这个弹射率,真的让人揪心.
应该是飞机和座椅共同的问题,如互相的影响和配合.
不然,这个成功率,座椅应该不能正式定型的
一群不懂得乱JJWW,真不知道飞行员是伟大圣神的职业,无论国内国外很多飞行员在有一线希望下,都不会轻易跳伞。所以跳伞往往是在最后一刻,而跳伞又涉及到很多因素,比如速度\飞机姿态之类条件的限制(不是什么情况都可以跳伞),所谓与国际差距大,可能就是体现在弹射的因素上。大胆猜测下,举个例子:如国内在时速500公里每小时可以跳伞,也许外国就是700公里每小时就可以跳伞。
J10的好象还可以,飞豹绝对垃圾。
TG飞行员弹射成功率,我都不知道如何吐槽好了,反正成功率对半都算是巨大胜利了。一般战机坠毁,最多的结果就是飞飞死亡,不管是不是弹射出来反正多数都是死。楼上说的飞飞不跳伞的原因,我想还真他妈有道理,尼玛那些跳伞的飞飞一样挂,有毛线好说的。
headbox 发表于 2014-12-24 08:03
看看飞豹,7个飞机弹射,13死一伤。还好意思?
F-22好像还没有弹射成功过吧?
如果质量再上不去,很简单呐,领导上弹射,没啥好说的。

woodface 发表于 2014-12-24 09:01
终于有专业人员出来说咱们弹射装备不行了么?以前CD吐槽弹射座椅的不是被围攻就是被版主扣分……


你说的是我吗? 我就是质疑了一下立刻被扣帽子被喷,他们跟疯狗似的都, 扣分,呵呵,是连续扣直到不能发言,后来干脆换了个号。

这里有这样经历的太多了
woodface 发表于 2014-12-24 09:01
终于有专业人员出来说咱们弹射装备不行了么?以前CD吐槽弹射座椅的不是被围攻就是被版主扣分……


你说的是我吗? 我就是质疑了一下立刻被扣帽子被喷,他们跟疯狗似的都, 扣分,呵呵,是连续扣直到不能发言,后来干脆换了个号。

这里有这样经历的太多了
zp0320 发表于 2014-12-24 10:13
一群不懂得乱JJWW,真不知道飞行员是伟大圣神的职业,无论国内国外很多飞行员在有一线希望下,都不会轻 ...
你JJWW了这么多,但对比实际伤亡比例,美苏飞行员生存几率要高的多,

数据就是数据,铁一般的事实,比JJWW强多了
takejy 发表于 2014-12-24 11:30
你JJWW了这么多,但对比实际伤亡比例,美苏飞行员生存几率要高的多,

数据就是数据,铁一般的事实,比 ...
JJWW也要顾及事实,只强调一面数据不客观
zhongyu 发表于 2014-12-24 08:19
自相矛盾啊,干脆山寨毛子的K36吧,或者趁卢布贬值多进口一些K36
HTY-8就是K36D弹射座椅的国产版。
takejy 发表于 2014-12-24 11:30
你JJWW了这么多,但对比实际伤亡比例,美苏飞行员生存几率要高的多,

数据就是数据,铁一般的事实,比 ...
有这方面的数据吗?
headbox 发表于 2014-12-24 08:03
看看飞豹,7个飞机弹射,13死一伤。还好意思?
分清坠机和弹射的区别有那么难吗
你说的是我吗? 我就是质疑了一下立刻被扣帽子被喷,他们跟疯狗似的都, 扣分,呵呵,是连续扣直到不能 ...
军坛从来不缺喷子和执偏狂版主,习惯就好,
takejy 发表于 2014-12-24 11:26
你说的是我吗? 我就是质疑了一下立刻被扣帽子被喷,他们跟疯狗似的都, 扣分,呵呵,是连续扣直到不能 ...
兄弟,我也被围攻过
zp0320 发表于 2014-12-24 09:39
发的评论是够恶毒的
我也不愿意这样揣测,但是事实是血淋淋的。
十几年前数据吧?现在四代级都有,还没这个?作者是哪里的?
我国飞行员觉悟外国能比?美国人那怕死样。
我国飞行员为了不伤害群众最后跳伞,美国欧洲地广人稀的,能比?他们在中国环境摔的更多。
这贴不评论,目测又要成口水贴。个人看法,大家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在不是自己非常熟悉的领域里,最好还是谨言慎行。
qiaoxuan22 发表于 2014-12-24 11:16
F-22好像还没有弹射成功过吧?
F-22摔了4架,飞行员2死2生,50%机率~~

2004年12月20日15时45分(美国西部时间),一架美军F-22起飞时失控,坠毁于内华达州内利斯空军基地,飞行员弹射逃生。坠毁的F-22隶属于美国空军第422试验评估大队。

2009年3月25日一架F-22在执行一项“测试飞行任务”时在加利福尼亚南部沙漠地带坠毁。试飞员死亡。

2010年11月17日,一架驻守于阿拉斯加艾门朵夫空军机地(Elmendorf AFB)、隶属美国空军第525飞行中队的F-22在进行例行的飞行训练之后,于当地时间晚上19时40分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系,搜救结果显示飞行员杰佛瑞·汉尼上尉(Capt. Jeffrey Haney)在坠毁前并没有顺利弹射逃生。

2012年11月15日下午3时30分,一架驻地佛罗里达州巴拿马市(Panama City, Fla.)郊外廷德尔空军基地(Tyndall AFB)的F-22,在完成训练飞行任务回程时坠毁于98号公路附近,飞行员成功弹射逃生,但意外造成的浓烟导致高速公路封闭两小时余。
F-22摔了4架,飞行员2死2生,50%机率~~

2004年12月20日15时45分(美国西部时间),一架美军F-22起飞时 ...
50%?绝对是意外,这么皿煮的弹射,怎么可能坏
我也不愿意这样揣测,但是事实是血淋淋的。
再怎么样的事实也不必用如此恶毒的语言来描述。
印象里在坛子里见过批航宇救生公司的 但没见过主题帖
是不是这方面太专业  消息太少 ?
求干货大神教育我
银丝20的弹射如何啊
每次看到我们飞飞因事故牺牲就非常痛心,希望在跳伞制度与飞机质量及救生弹射上比现在有进步!生命是最最珍贵的
109696254-A1-F18ABCD-NFM-000-15-2-2000.pdf

CHAPTER 17 Ejection
P507 - P544
为什么非得坚持自己研制?发动机都能买了,买个弹射器又怎样?坠机生还率这么低,还要坚持自己研制,我看该把那个做决策的人放上去弹射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