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弹射救生技术仍存在巨大差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2:24:28

据外媒报道,12月22日,一架国产“飞豹”战机在陕西渭南地区坠毁,两名飞行员不幸牺牲。这次惨痛的飞行事故引发了诸多网友对我军战机的安全性以及弹射救生系统可靠性的质疑。究竟我军战机在这方面的情况如何?战斗机弹射救生系统到底是怎样工作的,今天本期图片策划将为您解析其中奥秘。
http://war.163.com/photoview/4T8 ... #p=AECMP7B44T8E0001
据外媒报道,12月22日,一架国产“飞豹”战机在陕西渭南地区坠毁,两名飞行员不幸牺牲。这次惨痛的飞行事故引发了诸多网友对我军战机的安全性以及弹射救生系统可靠性的质疑。究竟我军战机在这方面的情况如何?战斗机弹射救生系统到底是怎样工作的,今天本期图片策划将为您解析其中奥秘。
http://war.163.com/photoview/4T8 ... #p=AECMP7B44T8E0001

现代飞机飞行速度很快,在超过每小时500公里时,飞行员爬出座舱跳伞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大速度跳伞的情况下,会使飞行员同后面的机翼、垂尾及一些飞机的结构件相撞导致死亡。这就引发了弹射救生装置——弹射座椅的出现。弹射座椅是利用弹射动力,把飞行员和座椅一起弹离飞机的一种救生装置。

不同于其他坠机情况,由于飞机状态短时间内发生巨大变化,极易产生巨大过载,导致飞行员无法完成弹射过程,即使再好的弹射座椅也得人亲手拉动,甚至丧失意识,因此空中解体是各类战机事故中飞行员最难逃生的一类。而如果机头部分在解体后还发生倒扣,那更是堪称九死一生的情况。

第三代战斗机在设计性能要求上都强调了高机动和全空域作战,空战中飞行员弹射救生时所处的姿态比以前更加复杂,为了在弹射救生时提高飞行的安全性对弹射救生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架美军F8U舰载战斗机弹射救生。作战飞机在执行战斗任务时需要面对很多的危险和困难,而平时训练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或失误也可能造成飞行事故,性能优良和安全可靠的弹射座椅在危机时将会提供飞行员第二次生命。

1989年的第38届巴黎航展上米高扬设计局试飞员克沃丘尔驾驶米格-29飞机进行飞行表演时,就因吸入飞鸟而发生坠机事故,飞机失去控制,但克沃丘尔为了避开建筑物和观看飞行表演的人群,仍然坚持到飞机远离这些区域才跳伞。飞机在发生故障时距地面的高度仅150多米,飞行员跳伞时的高度尚不足30米。

克沃丘尔离机后仅2秒,飞机就爆炸起火,飞行员仅受轻伤,他还出席事后的记者招待会,并向他赖以逃生的K-36弹射座椅的设计师表示感谢,足足地为弹射座椅做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活广告。

2002年7月27日,乌克兰一架苏-27UB战斗机在乌西部城市利沃夫进行飞行特技表演时突然失控坠毁,驾驶这架出事战机的两名飞行员是托波纳里和叶戈罗夫,他们都是乌克兰的王牌飞行员。前者是这次特技表演的指挥员,后者是驾驶员。他们在飞机坠毁前被弹射出机舱,得以生还。但此次坠机造成地面78人死亡,138人受伤。

弹射救生座椅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开始得到初步应用,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了现代化作战飞机所不可缺少的救生手段,为了在战斗或飞行事故中尽可能挽救飞行员的宝贵生命,西方国家、俄罗斯和中国都先后开发了一系列弹射救生座椅,其中由俄罗斯设计和生产的К36弹射座椅综合性能较先进的水平,并且是目前世界上同类弹射座椅中公开表演最多和名声最响亮的产品。

图片为俄军最新型的К36Д-5型弹射座椅,用于T-50战斗机。К36弹射座椅是前苏联战斗机使用的第一种0-0弹射座椅,在1970年批量生产后主要装备前苏联各种型号的作战飞机,苏联弹射座椅的综合技术水平通过К36的发展和装备也达到了世界前列。

К36(国产型为HTY-8)在技术上相对之前的产品有很多独创之处,其中К36弹射后的硬连接姿态稳定系统是前苏联设计师在К36结构设计上体现出的独特的亮点。座椅头枕两侧水平放置的圆柱形硬杆式伸缩稳定伞舱,К36弹射后首先拉出两根1.8米长的伸缩套管,每个套管后端各有一块面积约0.06平方米的稳定伞保证飞行员在弹射初期的姿态稳定。

除俄罗斯的K36系列弹射座椅,西方国家的弹射座椅主要由英国马丁贝克公司研制,图为F-35的US16E弹射座椅,他代表了西方弹射座椅的最高水平。

US16E弹射座椅具有速度0~1110kmh(0~600kn)、高度0~15240m(0~50,000ft)救生包线范围的安全弹射救生能力,可满足飞行员裸重为46.7~111kg(103-245lb)重量范围的使用。弹射座椅采用了锥形带条快速稳定伞和圆锥形主降落伞。

中国空军战斗机目前既装备有引进俄罗斯的К36ДМ弹射座椅,又装备有达到西方国家第三代标准的HTY-5和6型弹射座椅,中国现役第三代战斗机目前采用的引进和国产弹射座椅都已经达到了国际第三代标准,但是国内装备的弹射座椅在通用化和标准化水平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图片为中国国产弹射座椅在测试。在弹射离机方式上既有抛盖弹射也有采用穿盖弹射导致了装备标准化水平不高,不同机型装备不同型号弹射座椅也对后勤保障和维护造成了很大困难,中国目前很有必要发展达到国际第四代水平的通用化弹射座椅来完成弹射救生装置的系列化和标准化。

但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国弹射座椅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但总体上来说,我国的弹射座椅仍然堪用。飞豹战机使用的HTY-6弹射座椅作为国产第三代弹射座椅,实际使用中的表现还是良好的。而且,就这7次公开的“飞豹”事故而言,更不能一概而论是弹射座椅惹的祸。

在7次事故中,海航某师占据了其中的4起。该部装备的“飞豹”属于基本型,使用80年代后期研制的HTY-4B型弹射座椅,使用条件不如新“飞豹”使用的HTY-6宽松。且几次事故多与该部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练习山区低空突防有关,从发现即将撞山到事故发生的时间极短,根本来不及进行弹射。

2014年,我军一架教练-8型教练机坠毁,两名飞行员均弹射成功。我军装备了大量教练-8用于飞行学员训练,配套使用我军首种穿盖弹射座椅HTY-7,挽救了很多飞行员的生命。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当时国内有机玻璃技术问题,穿盖弹射时产生的碎片不够均匀,较大的破片容易造成飞行员受伤。

战斗机飞行员在飞行中发生特殊情况且飞机无法挽回时,跳伞是最后时刻迫不得已的选择。实际上,大多数弃机跳伞都能成功将落地面,也有因跳伞高度太低,伞没有打开而牺牲的,战斗机一旦进入特殊的飞行姿态,可能导致飞行员无法启动弹射救生。

第三代座椅的“点火” 手柄(拉环)则改到了飞行员座椅的两腿之间,只需向上一拔,靠火箭强大推力击碎座舱盖离开飞机。目前世界先进战机都采取此种方式启动弹射。

当飞行员弹射离机时,(1)首先屁股底下的“炮弹”炸响(后来增加了助推火箭),使整个座椅上移,座舱盖尾部随同座椅同移,同时座舱盖前端爆炸螺栓解脱前点;(2)座椅升到一定高度,整个座舱盖扣到飞行员脚上,与座椅形成一个玻璃整体保护飞行员全身。

座椅离开飞机后,座舱与座舱盖之间的几个爆炸螺栓再次爆破,炸开座舱与座舱盖的联系,座舱盖分离;(4)抛离座椅机构工作,飞行员离开座椅;(5)抛出引导伞打开降落伞,飞行员操纵伞降落。

图片中一架加拿大空军的F-18战斗机正在进行弹射救生,可以看见飞机的座舱盖在飞出。

飞行员被伞拉出。

我国第三代救生系统已达到“四自动”目标,即飞行员一旦跳伞必须:① 救生设备自动开启;② 救生船自动充气、③ 电台自动开机、④ 自动发出求救信号。这样即使飞行员处于半昏迷状态,救生系统依然自动工作。据介绍,新型自动电台比上一代手动电台通信距离增加了10倍,而新型电子呼救器类似飞机的黑匣子,可以在海下2000米深度发出信号。

双座战斗机弹射时,存在弹射干扰的问题,两个飞行员同时弹射,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图片为俄罗斯空军的苏-34战斗机进行地面弹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