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6的下马,是不是一开始的定位就错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09:17
提到强-6(还有歼轰-7“飞豹”),各方面的资料总要提及1974年西沙海战。事实上西沙比较近,西沙海战后也出动了飞机掩护,真正作战半径不足的是更远的南沙一带。
当时沈阳、南昌、西安分别提出了方案。沈阳那个歼-8的底子,这里就不提了。比较南昌与西安的方案,却感觉好像不是在竞标同一个项目。可以说西安方案的确是奔着“南海有事”这个需求去的战斗轰炸机(由于护航战斗机作战半径不足,必须具备一定的空战自卫能力),而南昌方案的反舰作战半径(注意是反舰,要考虑鹰击81的重量、占用挂点减少副油箱)是不足的。
而且,在可以找到的许多资料(可能是“天下文章一大抄”,不知原始出处)里,强-6被南昌定位为强-5、歼-6的共同后继机。如果要用于南海,那至少应该是轰-5的后继机(歼轰-7也确实能取代轰-5),而不是强-5、歼-6这两种前线飞机。
这里倒有一种偏门的可能,南昌在后来是提出过“岛载机”(在南海的小岛上建小型机场)方案,虽然推动的是歼-12,但强-6作为变后掠翼飞机,短距起降能力也不错,若将强-6作为“岛载机”,南海有事亦能应付。只是这种猜想毫无凭据。
所以,在南昌自己的定位里,强-6应该是活动于前线和浅近纵深的攻击机,与纵深打击的歼轰-7战斗轰炸机有竞争,但不至于形成你死我活的竞争,二者是可以找到各自的生态位的。或者说强-6取代强-5,歼轰-7取代轰-5,两者共存。
就攻击机而言,强-6应该还是不错的。像苏-17、美洲豹、我兔强-5这样的超音速攻击机,与A-10、苏-25、熊售兔之伊尔-10这样的亚音速攻击机,名相如而其实不相如。通过调整机翼后掠角度,强-6可以兼顾这两类攻击机。性能和发展潜力当然比强-5好多了,尤其是对前线机场的适应性。

但是,资料显示南昌还想让强-6做歼-6的后继机。当时的确需要歼-6后继机,沈阳也搞出了歼-13方案,现在的歼-10也可以追溯到这个项目。强-6设计时要求“空战性能优于米格-23”,恐怕的确有替代歼-6的打算。
这样想倒不是完全异想天开,毕竟苏联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前期担纲的就是米格-23,而中国从埃及搞到的正是注重对地攻击的米格-23BN。如果强-6能作为强-5、歼-6的共同后继机,对于穷苦的中国空军、海航而已无疑是省钱的大好事。
但是,“歼-6后继机”的定位恐怕很有问题。
一,替代歼-6对空战性能提出过高的要求,根本无法实现。强-6遇到超重的难题,不过如果不跟米格-23比空战,比米格-23重一点倒不至于不可接受,米格-27的空重就比米格-23重一点点。不强求空战性能,很多指标可以下调,难度就降低了。
二,当时三代机已经服役或即将服役,歼-6后继机本来就不应“优于米格-23”。这体现在三代机选型时成都方案战胜沈阳方案中,当时沈阳方案无疑更有把握,但恐仍难以与F-16抗衡。
总之,本该瞄着米格-27去的强-6瞄上了米格-23,恐怕是定位搞错了。

顺便写写强-6遇到的其他困难:
可变后掠翼的问题:不是说八十年代末南昌已经解决了吗?到九十年代变后掠翼的确不流行了,但也不至于淘汰,F-14还到了新世纪,B-1、图-160还在飞,连米格-23、米格-27都没退役。
发动机:涡扇-6恐怕达不到那些过高的指标,但如果不下马,搞出来应该还是可以。况且有涡喷-15,如果不下马,九十年代也有指望搞出来。实在来不及就淘那些冷战后退役的AL-21、R-29发动机回来翻新翻新用着算了,量大又便宜,不算先进的东西肯定能出口,歼轰-7不是也淘过英国退役的斯贝发动机吗?
……提到强-6(还有歼轰-7“飞豹”),各方面的资料总要提及1974年西沙海战。事实上西沙比较近,西沙海战后也出动了飞机掩护,真正作战半径不足的是更远的南沙一带。
当时沈阳、南昌、西安分别提出了方案。沈阳那个歼-8的底子,这里就不提了。比较南昌与西安的方案,却感觉好像不是在竞标同一个项目。可以说西安方案的确是奔着“南海有事”这个需求去的战斗轰炸机(由于护航战斗机作战半径不足,必须具备一定的空战自卫能力),而南昌方案的反舰作战半径(注意是反舰,要考虑鹰击81的重量、占用挂点减少副油箱)是不足的。
而且,在可以找到的许多资料(可能是“天下文章一大抄”,不知原始出处)里,强-6被南昌定位为强-5、歼-6的共同后继机。如果要用于南海,那至少应该是轰-5的后继机(歼轰-7也确实能取代轰-5),而不是强-5、歼-6这两种前线飞机。
这里倒有一种偏门的可能,南昌在后来是提出过“岛载机”(在南海的小岛上建小型机场)方案,虽然推动的是歼-12,但强-6作为变后掠翼飞机,短距起降能力也不错,若将强-6作为“岛载机”,南海有事亦能应付。只是这种猜想毫无凭据。
所以,在南昌自己的定位里,强-6应该是活动于前线和浅近纵深的攻击机,与纵深打击的歼轰-7战斗轰炸机有竞争,但不至于形成你死我活的竞争,二者是可以找到各自的生态位的。或者说强-6取代强-5,歼轰-7取代轰-5,两者共存。
就攻击机而言,强-6应该还是不错的。像苏-17、美洲豹、我兔强-5这样的超音速攻击机,与A-10、苏-25、熊售兔之伊尔-10这样的亚音速攻击机,名相如而其实不相如。通过调整机翼后掠角度,强-6可以兼顾这两类攻击机。性能和发展潜力当然比强-5好多了,尤其是对前线机场的适应性。

但是,资料显示南昌还想让强-6做歼-6的后继机。当时的确需要歼-6后继机,沈阳也搞出了歼-13方案,现在的歼-10也可以追溯到这个项目。强-6设计时要求“空战性能优于米格-23”,恐怕的确有替代歼-6的打算。
这样想倒不是完全异想天开,毕竟苏联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前期担纲的就是米格-23,而中国从埃及搞到的正是注重对地攻击的米格-23BN。如果强-6能作为强-5、歼-6的共同后继机,对于穷苦的中国空军、海航而已无疑是省钱的大好事。
但是,“歼-6后继机”的定位恐怕很有问题。
一,替代歼-6对空战性能提出过高的要求,根本无法实现。强-6遇到超重的难题,不过如果不跟米格-23比空战,比米格-23重一点倒不至于不可接受,米格-27的空重就比米格-23重一点点。不强求空战性能,很多指标可以下调,难度就降低了。
二,当时三代机已经服役或即将服役,歼-6后继机本来就不应“优于米格-23”。这体现在三代机选型时成都方案战胜沈阳方案中,当时沈阳方案无疑更有把握,但恐仍难以与F-16抗衡。
总之,本该瞄着米格-27去的强-6瞄上了米格-23,恐怕是定位搞错了。

顺便写写强-6遇到的其他困难:
可变后掠翼的问题:不是说八十年代末南昌已经解决了吗?到九十年代变后掠翼的确不流行了,但也不至于淘汰,F-14还到了新世纪,B-1、图-160还在飞,连米格-23、米格-27都没退役。
发动机:涡扇-6恐怕达不到那些过高的指标,但如果不下马,搞出来应该还是可以。况且有涡喷-15,如果不下马,九十年代也有指望搞出来。实在来不及就淘那些冷战后退役的AL-21、R-29发动机回来翻新翻新用着算了,量大又便宜,不算先进的东西肯定能出口,歼轰-7不是也淘过英国退役的斯贝发动机吗?
……
机械控制的便后掠亿就是坑
20111621 发表于 2014-3-2 21:21
机械控制的便后掠亿就是坑
强-6不是要上电传么?
从来不喜欢变掠翼 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太麻烦了  主要结构 和液压方面 而且强六没有豹腿长
20111621 发表于 2014-3-2 21:21
机械控制的便后掠亿就是坑
不解啊,F14?

Accompany 发表于 2014-3-2 21:36
从来不喜欢变掠翼 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太麻烦了  主要结构 和液压方面 而且强六没有豹腿长


变后掠翼难度的确大,对当时的中国
重点不是讲变后掠翼啊。这么说吧,当时应该量力而行地发展一种强-5的后继机,补上强-5到无人机这几十年的空档,以免一旦有事受制于强-5可怜的性能(别的不说,现役攻击机中强-5挂弹应该是特别少的了)

飞豹也能干前线的活,但以其高贵的身价放下身段去干这种脏活累活,费效比可疑啊。
直-10也是这个道理。人家意大利攻击直升机可不错,还是有AMX攻击机。
Accompany 发表于 2014-3-2 21:36
从来不喜欢变掠翼 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太麻烦了  主要结构 和液压方面 而且强六没有豹腿长


变后掠翼难度的确大,对当时的中国
重点不是讲变后掠翼啊。这么说吧,当时应该量力而行地发展一种强-5的后继机,补上强-5到无人机这几十年的空档,以免一旦有事受制于强-5可怜的性能(别的不说,现役攻击机中强-5挂弹应该是特别少的了)

飞豹也能干前线的活,但以其高贵的身价放下身段去干这种脏活累活,费效比可疑啊。
直-10也是这个道理。人家意大利攻击直升机可不错,还是有AMX攻击机。
梁工程师 发表于 2014-3-2 21:31
强-6不是要上电传么?
要是电传那的弄的那年去啊
fx15 发表于 2014-3-2 21:43
不解啊,F14?
F14还是自动的,我说的是像米格23那种手动的


重复了                        

重复了                        
2000年前强6根本不可能研发成功
20111621 发表于 2014-3-2 21:49
要是电传那的弄的那年去啊
飞豹早期型不是说模拟电传吗,九十年代中期?
梁工程师 发表于 2014-3-2 21:58
飞豹早期型不是说模拟电传吗,九十年代中期?
我说的是便后略亿的飞控
20111621 发表于 2014-3-2 22:00
我说的是便后略亿的飞控
具体的就不敢瞎猜了,就是当年的当事人也不敢打包票吧
梁工程师 发表于 2014-3-2 21:31
强-6不是要上电传么?
歼-6都有电传备份的,但操作难度比机械式的还大。
梁工程师 发表于 2014-3-2 21:44
变后掠翼难度的确大,对当时的中国
重点不是讲变后掠翼啊。这么说吧,当时应该量力而行地发展一种强-5 ...
强5从来就不是前线攻击机,豹子就是强5直属后裔
攻击机/战轰玩VF翼都是当年VF翼潮流的结果……实际上完全不科学
现在的中国能否完全独立研制出F-14水平的变后掠翼?
个人感觉悬。
alucrad 发表于 2014-3-2 22:50
强5从来就不是前线攻击机,豹子就是强5直属后裔
强-5的作战半径很可怜的,说纵深的话这纵深也太浅了
飞豹的作战半径有强-5两三倍吧,载弹量也是几倍,上千公里的反舰连轰-5都玩不顺,很难说是强-5直属后裔
TlJdMxFc 发表于 2014-3-2 22:53
现在的中国能否完全独立研制出F-14水平的变后掠翼?
个人感觉悬。
F-14水平的话,我比你还悲观
其实强-6的变后掠翼有苏-17、米格-27水平就可以了
当年涡扇-6下马才是真的可惜。
fx15 发表于 2014-3-2 21:43
不解啊,F14?
F14是电子控制的
梁工程师 发表于 2014-3-2 21:58
飞豹早期型不是说模拟电传吗,九十年代中期?
早期是机械,豹子A才开始电传
alucrad 发表于 2014-3-2 22:52
攻击机/战轰玩VF翼都是当年VF翼潮流的结果……实际上完全不科学
F111、狂风很科学啊

梁工程师 发表于 2014-3-2 21:58
飞豹早期型不是说模拟电传吗,九十年代中期?


飞豹早期是机械操纵,A是数模混合增稳,B才是数字电传
梁工程师 发表于 2014-3-2 21:58
飞豹早期型不是说模拟电传吗,九十年代中期?


飞豹早期是机械操纵,A是数模混合增稳,B才是数字电传
游骑兵不骑马 发表于 2014-3-2 23:27
当年涡扇-6下马才是真的可惜。
终于有人提到一个重要得因素了。。。
主要是变后掠翼的问题,已经过时了
当年涡扇-6下马才是真的可惜。
有可能搞下去有能力搞得定因为别的因素下马那个叫可惜,例如涡扇8。
完全搞不下去了还可能把别的项目拖死的下马不叫可惜,叫当机立断,例如涡扇6
20111621 发表于 2014-3-2 21:51
F14还是自动的,我说的是像米格23那种手动的
米格23手动不好用主要因为它是对空的,对地对海有几个固定的手动档就够了。其实如果考虑挂载和起降能力平直翼最好,结构重量还轻
幸亏没成。。。。
alucrad 发表于 2014-3-2 22:50
强5从来就不是前线攻击机,豹子就是强5直属后裔
这就是胡说了,飞豹最早的编号是轰7,走的是轰炸机序列,与强5的强击机序列没有丝毫关系
VG对于BAI/AI飞机还是很实用的,尤其是动力不是很理想的时候,即便是手动VG。
zc-kf 发表于 2014-3-3 09:27
米格23手动不好用主要因为它是对空的,对地对海有几个固定的手动档就够了。其实如果考虑挂载和起降能力平 ...
嗯,是这样,所以米格27在攻击机中的地位比米格23在战斗机中的位置高的多的原因
强-6的可变翼结构学从米格-23,但比23还重,材料啊
奇多圈 发表于 2014-3-2 23:46
F14是电子控制的
电子控制,只听说电传,没听说电子控制?
死重巨大,在加上完全灶温的发动机
cxfree 发表于 2014-3-3 11:45
这就是胡说了,飞豹最早的编号是轰7,走的是轰炸机序列,与强5的强击机序列没有丝毫关系
不是摆了个强字头就一定是强击机的- -

就好像A6、A7、A1、A10、A12根本就不是一类飞机一样
fx15 发表于 2014-3-6 19:13
电子控制,只听说电传,没听说电子控制?
是电传,而且后掠角度可以由计算机控制。
其实强六压根就没正经的上马过,何来下马一说。
当时的286出于让位经济建设而下的,另一促因是翼动机构复杂超重,配套的扇子6也因此下马,现在还有许多人为之惋惜。。。


重复了。编辑掉

重复了。编辑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