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十问十答“转基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0:49:53


转基因也叫基因工程,就是利用人工手段将某种生物的基因导入另一种生物中。具体到转基因食品上,既有来自转基因植物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也有来自转基因动物的肉、蛋、奶等畜禽产品,还有来自转基因微生物的维生素、抗生素等药物制剂。实际上,基因治疗也是一种转基因方式,而且是将基因直接导入人体内,只不过是用正常人健康基因替换患者疾病基因。可以说,转基因产品正在或即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1972年,第一株表达人类基因的大肠杆菌问世;1982年,第一只表达大鼠基因的小鼠出生;1983年,第一棵表达细菌基因的烟草培育成功。屈指一算,转基因技术从诞生至今已40年有余,而转基因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也有整整30年了。

自1996年转基因食品上架以来,已销售转基因食品总数超过两万亿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高达1.72亿公顷,转基因产业的价值规模超过150亿美元。尽管如此,各国对待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不尽相同,有比较开放的(如美国),也有极端保守的(如欧盟),还有举棋不定的。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经济发达、科学昌明的西方国家对待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如此不同?中国应该追随美国的“开放”还是仿效欧盟的“保守”?转基因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究竟有没有保障?本人作为多年从事转基因研究的专业人士,将就若干焦点热点问题展开深度解析与深入浅出的点评。

一、美国和欧盟对待转基因的态度为何迥然不同?

我分析可能原因至少有3个:一是民族性格。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本国国民对他国移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持包容态度,由此养成了一种多元、开放、自由的民族性格,当然就不会排斥任何新生事物,包括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二是进出口模式。美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同样也是农产品出口大国,但美国地广人稀,只能开展规模农业,如飞机播种、杀虫、除草等,这样抗虫及抗除草剂作物就大有用武之地了;三是转基因商业化程度。大大小小的转基因研发公司遍布美国各地,世界最大的转基因跨国公司孟山都总部就设在美国,而美国转基因作物的田间种植试验也开展得最早,加上美国政府对转基因农产品大开“绿灯”,使得美国的转基因商业化程度最高。相比之下,欧盟国土面积有限,移民规模很小,自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主要供国内消费,而某些“袖珍国”的农产品完全依赖进口。因此,这就决定了欧盟各国对转基因食品会采取“与其冒进,不如稳妥”的保守态度。不过,目前这种态度已开始有所松动,相信未来欧盟对转基因农产品的生产及进出口政策会逐步放宽。

二、中国人对待转基因如何才能既有主见又更有远见?

有人说:我国既不是移民国家,农产品也不大规模出口,从事转基因产品商业化的公司少之又少,我国应该学欧盟而不是美国。更有人说,我国生产的粮食完全可以自给,并没有因为“粮荒”沦落到大规模进口粮食的地步,我国没有必要放开转基因主粮的推广种植。这些理由听起来不无道理,但经过分析和比较就会发现,我国既不同于美国,也不能与欧盟相提并论。首先,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多与耕地少的矛盾迟早会危及粮食安全。尽管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基本上能自给自足,但粮食进口压力日趋增大,随着我国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我国采用更先进的粮食生产技术势在必行。其次,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历来都是劳动密集型,而不是技术密集型,更不是知识密集型,但随着我国土地改革及城镇化推进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农业生产必将从传统个体化经营模式走向现代规模化经营模式。第三,不管农业经营是分散还是集约,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和抗毒剂)的应用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农药导致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病虫害对农药的抗性不断提高,必须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植保措施防止因病虫害造成粮食大面积减产。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主动、及时、高效应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来适应这场即将到来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变革。毫无疑问,转基因技术是当然之选,因为它正是一项可以逐步实现粮食及其他农作物高产、优质、多抗、低耗等最终目标的新技术。

三、为何专业及非专业人士或民众看待转基因的态度有别?

转基因争议主要集中在安全风险上,包括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两个方面。所谓生态安全,就是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种植不会导致环境恶化甚至环境破坏;所谓食品安全,就是人畜食用转基因食品不会影响健康或诱发疾病。不过,不同人群对转基因安全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专业人士比较关注转基因可能触及的环保问题,而非专业人士及民众更关注转基因食品对人畜的毒害效应。以转基因抗虫作物为例,专业人士担心毒蛋白的滥用是否会让害虫产生抗性,导致今后无农药可用,以及毒蛋白的非选择毒性(不能区分益虫与害虫)是否会破坏天然食物链,最终让次要害虫演变成主要害虫而造成生态灾难。非专业人士及民众则担心毒蛋白进入人体后可能会致癌、致畸或导致不育,甚至将有害效应一代代传下去,祸及子子孙孙!

“懂”、“一知半解”或“不懂”转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对转基因的态度。“懂”转基因的专业人士可以理性看待转基因,他们觉得喷洒农药与种植抗虫转基因作物都是迫不得已的“两害”,但“两害相权取其轻”,宁愿选择对环境伤害较小、减少农药使用量的抗虫转基因作物。假如谁能用常规育种方式育成抗虫作物,他们不一定会赞成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非专业人士对转基因或多或少有些了解但不全面,他们不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预见转基因的后果,因此通常会赞成继续开展转基因研究,但不同意大规模种植转基因作物。民众“不懂”转基因,其态度分化,很多人不关心,某些人“无知者无畏”,也有不少人“跟风”反对。

从整体分布来看,“挺转”的基本上都是专业人士,而“反转”的却以非专业人士为多。于是,有关孟山都试图利用转基因残害中国人的“阴谋论”及专业人士组成利益共享互惠集团的“猫腻论”甚嚣尘上,但无论从动因、言行、证据等任何角度着眼,这些荒谬臆测都不值一驳。仅就“美国人是否吃转基因食品”而论,美国的玉米、大豆基本上都是转基因产品,也是美国人日常食品的主要来源,超市里超过一半的食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同时,转基因玉米、大豆还被作为饲料喂养牲畜和家禽。

四、杂交作物产品与转基因作物产品有何异同?

先来看看自然杂交与转基因的异同。从相同的方面来看,两者都是通过基因交流实现基因重组和性状改良。不同的方面表现在:杂交通常是近缘的,受生殖隔离限制,通常是自然发生的有性过程,而转基因是远缘乃至跨界的,完全通过无性操作完成;杂交种是否存活取决于新性状对作物本身是否有益,而转基因性状是专门针对人类自身特点设计的有用性状;杂交随机发生,自然选择周期漫长,而转基因成功率高,周期短,过程可控,结果也能预期。当然,人工杂交优势利用(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注重综合性状改良,在产量和质量育种方面优于转基因育种,但其成功并不容易复制。

从以上比较可知,转基因性状的来源更广泛而且更多样化,转基因性状比天然杂交性状对人类更有益,转基因的有效性和方向性都比天然杂交更强。因此,公众既然能接受杂交品种,就没有理由拒绝转基因品种。如果说转基因或人工性状不如天然性状,那就是前者不一定比后者对作物本身更有利。比如,无籽西瓜方便人食用,但不利于西瓜的传宗接代。

五、究竟是基因有害还是蛋白质有毒?

无论转基因食品是生还是熟,基因(脱氧核糖核酸或称DNA)都是无害的,这是因为基因离开细胞就会失活,再加上胃肠道的消化作用,基因不可能重新进入人细胞核内并发挥功能。我们每天吃的水果和蔬菜沙拉,其中就含有无数基因,我们被转基因了吗?同样,转基因食品中的任何基因也不会影响我们的基因。有人发表研究报告称在动物血液中检出植物小分子干扰核酸(miRNA),但经过他人多次重复试验,并未证实这种miRNA来自植物性食品。即使食品中的miRNA经肠道被完整吸收入血,也是很难发挥作用的,因为它们几乎不可能穿过脂溶性细胞膜的双分子层屏障。另外,某种生物携带其他生物的同源基因序列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一切生物都有一个共同或相似的起源,何况起源于细菌的线粒体基因组与细胞核基因组之间存在着频繁的基因交流。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中,早已报告在人类基因组上发现许多起源于细菌的基因序列。

如果说转基因食品具有潜在毒性或刺激作用,那应该是来自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及其本身的生物活性。所谓免疫原性,就是异种蛋白刺激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及细胞因子,至于生物活性,主要是酶的催化功能。理论上,任何食品未经蒸煮,其中的天然蛋白质都可以充当免疫原刺激免疫反应,但有人能耐受,也有人会过敏,比如有人喝鲜奶或吃未完全煮熟的荷包蛋都会过敏。转基因抗虫作物谷粒中所含的毒蛋白是专门针对害虫的消化特点而设计的,对人畜均无毒性,这就是为什么说“虫子不吃的东西人能吃”的道理。以苏云金芽孢杆菌晶体蛋白为例,它实际上是一种没有毒性的前体蛋白,只有经过害虫中肠特有的碱液催化后才会转变成有毒的成熟蛋白,而人畜的胃液都呈强酸性,不能将前体蛋白转变成成熟蛋白,何况经过蒸煮后,任何蛋白质都会变性失活,不仅对人畜无害,而且还能提供丰富的营养。另外,如果实验证明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蛋白或其他成分能让人过敏,那么这种转基因研究肯定会在安全评价早期就被立即叫停。现在还没有发现抗虫蛋白能使人中毒或过敏的任何证据。

六、转基因食品会不会致癌、影响生育、祸及子孙后代?

   法国人塞拉利尼领导的课题组曾发表文章称,实验小鼠食用抗除草剂转基因饲料后可致癌,让很多人坚信转基因能致癌。时过境迁,该事件现已尘埃落定:欧盟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经过彻底调查完全否决了这一结论,而发表该论文的学术杂志也宣布撤销此文。对致癌机理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癌症发生的关键是染色体基因组不稳定性,比如产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而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转基因成分能导致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因此,转基因食品致癌的前提条件不成立。转基因食品是否能影响生育呢?答案是:除非转基因成分足以损伤精子或卵子,否则没有理由把不育与转基因食品联系起来。这是因为即使转基因成分能完好无损地进入人体,它们也只能影响体细胞(如黏膜细胞)而不会影响性细胞(精子和卵子),怎么可能让人断子绝孙呢?既然转基因成分不可能破坏性细胞,也就没有机会将其毒性效应遗传给下一代了,这正如大多数癌症都是体细胞突变而不会逐代遗传一样。

七、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只做三个月够吗?

目前,世界各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均采用“实质等同性”原则。根据该原则,若一种转基因食品所含成分与相应的传统食品所含成分基本相同,则可以认为其具有相同的安全性。这一原则实施多年,未发现任何问题,也没人提出任何修改动议。因此,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仍适用于食品审查标准,而不必拔高至药品审批标准。当“塞拉利尼事件”发生后,有人质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试验只做三个月远远不够,理由是某些病理过程(如致癌)耗时很长,比如小鼠肿瘤造模至少需要六个月。不过,即使要将转基因食品的评价标准拔高到药品标准,也就是开展长期毒性试验及致癌、致畸、致不孕试验,也必须选用寿命较长的实验动物(如灵长类的猴或黑猩猩)。可是,塞拉利尼却用寿命只有两到三年的小鼠评价转基因饲料的致癌性,结果正常饲养的小鼠在评价过程中同样长出肿瘤。

另外,很多人有一种误解,以为转基因产品经动物实验证实无毒后就能获准生产销售了。其实,转基因作物培育出来后,必须分别经过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试验等多个阶段的检测和评估。在美国,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除了应完成毒性测试之外,还必须通过营养价值、消化性能、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的安全评价,要由农业部、环保署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审批,整个周期长达十年以上。

八、转基因食品能跟传统食品及有机食品竞争吗?

“非转基因”之所以常被用于食用油推销广告上,是因为消费者总是迷信“天然”的一定比“人工”的好,于是“非转基因”这种天然的理念就被商家当成了投其所好的噱头。那么,转基因食用油究竟安不安全?可以这么说,转基因主粮含有转基因产生的核酸和蛋白质,而转基因食用油却不含这两种成分,而且经过加工和烹饪,不会有转基因活性成分残留,其安全性绝不亚于天然食用油。随着转基因油料作物的种类不断增加,今后植物油的“非转基因”比例将不断下降。值得强调的是,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高达90亿,而2030年时中国的人口也有14.5亿,靠有机种植无法确保足够的口粮供应,而必须靠转基因高产技术才能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有机食品的价格通常较高,因为其种植规模小、生产成本高、市场份额大。目前,大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较低,还不能形成与有机食品平分天下的竞争局面。不过,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保障逐渐深入人心,转基因食品跟有机食品一样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而且价格合理,甚至更便宜,有机食品将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届时有机食品就不得不将大部分市场拱手让给转基因食品了。

九、转基因是否会影响食品的色香味美?

   有人担心转基因会改变天然食品原有的口感,以为转进牛肉的基因就有牛肉味,而且变成牛肉那样的肉红色,其实不然。从现有的转基因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来看,要么是功能蛋白,要么是催化酶类,它们本身都没有任何口感,也没有什么颜色,吃转基因米饭跟吃普通米饭味道一样。尽管蛋白质分解产物中的谷氨酸是增味剂,但因为口腔并不能降解蛋白质产生氨基酸,因此吃转基因食品不会像添加味精(谷氨酸钠)那样有鲜味。当然,某些催化酶的产物可能会影响食品色泽,比如“黄金大米”因有胡萝卜素而呈金黄色,可能也会影响米饭的口味。

十、转基因产业及研究是否应立法保护?

   一些过激的“反转”人士常常有组织、有计划地损害转基因产品的形象,并破坏转基因产品的生产基地。前不久,菲律宾种植“黄金大米”的农田被一伙打着当地农民旗号的“反转”人士捣毁,不仅造成巨大损失,而且迫使实验中止。对此,在转基因产品合法的国家应立法确保商家利益,而暂时未批准转基因产品的国家,也应该立法保证相关研究顺利进行,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连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753386.html

转基因也叫基因工程,就是利用人工手段将某种生物的基因导入另一种生物中。具体到转基因食品上,既有来自转基因植物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也有来自转基因动物的肉、蛋、奶等畜禽产品,还有来自转基因微生物的维生素、抗生素等药物制剂。实际上,基因治疗也是一种转基因方式,而且是将基因直接导入人体内,只不过是用正常人健康基因替换患者疾病基因。可以说,转基因产品正在或即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1972年,第一株表达人类基因的大肠杆菌问世;1982年,第一只表达大鼠基因的小鼠出生;1983年,第一棵表达细菌基因的烟草培育成功。屈指一算,转基因技术从诞生至今已40年有余,而转基因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也有整整30年了。

自1996年转基因食品上架以来,已销售转基因食品总数超过两万亿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高达1.72亿公顷,转基因产业的价值规模超过150亿美元。尽管如此,各国对待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不尽相同,有比较开放的(如美国),也有极端保守的(如欧盟),还有举棋不定的。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经济发达、科学昌明的西方国家对待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如此不同?中国应该追随美国的“开放”还是仿效欧盟的“保守”?转基因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究竟有没有保障?本人作为多年从事转基因研究的专业人士,将就若干焦点热点问题展开深度解析与深入浅出的点评。

一、美国和欧盟对待转基因的态度为何迥然不同?

我分析可能原因至少有3个:一是民族性格。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本国国民对他国移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持包容态度,由此养成了一种多元、开放、自由的民族性格,当然就不会排斥任何新生事物,包括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二是进出口模式。美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同样也是农产品出口大国,但美国地广人稀,只能开展规模农业,如飞机播种、杀虫、除草等,这样抗虫及抗除草剂作物就大有用武之地了;三是转基因商业化程度。大大小小的转基因研发公司遍布美国各地,世界最大的转基因跨国公司孟山都总部就设在美国,而美国转基因作物的田间种植试验也开展得最早,加上美国政府对转基因农产品大开“绿灯”,使得美国的转基因商业化程度最高。相比之下,欧盟国土面积有限,移民规模很小,自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主要供国内消费,而某些“袖珍国”的农产品完全依赖进口。因此,这就决定了欧盟各国对转基因食品会采取“与其冒进,不如稳妥”的保守态度。不过,目前这种态度已开始有所松动,相信未来欧盟对转基因农产品的生产及进出口政策会逐步放宽。

二、中国人对待转基因如何才能既有主见又更有远见?

有人说:我国既不是移民国家,农产品也不大规模出口,从事转基因产品商业化的公司少之又少,我国应该学欧盟而不是美国。更有人说,我国生产的粮食完全可以自给,并没有因为“粮荒”沦落到大规模进口粮食的地步,我国没有必要放开转基因主粮的推广种植。这些理由听起来不无道理,但经过分析和比较就会发现,我国既不同于美国,也不能与欧盟相提并论。首先,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多与耕地少的矛盾迟早会危及粮食安全。尽管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基本上能自给自足,但粮食进口压力日趋增大,随着我国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我国采用更先进的粮食生产技术势在必行。其次,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历来都是劳动密集型,而不是技术密集型,更不是知识密集型,但随着我国土地改革及城镇化推进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农业生产必将从传统个体化经营模式走向现代规模化经营模式。第三,不管农业经营是分散还是集约,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和抗毒剂)的应用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农药导致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病虫害对农药的抗性不断提高,必须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植保措施防止因病虫害造成粮食大面积减产。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主动、及时、高效应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来适应这场即将到来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变革。毫无疑问,转基因技术是当然之选,因为它正是一项可以逐步实现粮食及其他农作物高产、优质、多抗、低耗等最终目标的新技术。

三、为何专业及非专业人士或民众看待转基因的态度有别?

转基因争议主要集中在安全风险上,包括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两个方面。所谓生态安全,就是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种植不会导致环境恶化甚至环境破坏;所谓食品安全,就是人畜食用转基因食品不会影响健康或诱发疾病。不过,不同人群对转基因安全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专业人士比较关注转基因可能触及的环保问题,而非专业人士及民众更关注转基因食品对人畜的毒害效应。以转基因抗虫作物为例,专业人士担心毒蛋白的滥用是否会让害虫产生抗性,导致今后无农药可用,以及毒蛋白的非选择毒性(不能区分益虫与害虫)是否会破坏天然食物链,最终让次要害虫演变成主要害虫而造成生态灾难。非专业人士及民众则担心毒蛋白进入人体后可能会致癌、致畸或导致不育,甚至将有害效应一代代传下去,祸及子子孙孙!

“懂”、“一知半解”或“不懂”转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对转基因的态度。“懂”转基因的专业人士可以理性看待转基因,他们觉得喷洒农药与种植抗虫转基因作物都是迫不得已的“两害”,但“两害相权取其轻”,宁愿选择对环境伤害较小、减少农药使用量的抗虫转基因作物。假如谁能用常规育种方式育成抗虫作物,他们不一定会赞成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非专业人士对转基因或多或少有些了解但不全面,他们不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预见转基因的后果,因此通常会赞成继续开展转基因研究,但不同意大规模种植转基因作物。民众“不懂”转基因,其态度分化,很多人不关心,某些人“无知者无畏”,也有不少人“跟风”反对。

从整体分布来看,“挺转”的基本上都是专业人士,而“反转”的却以非专业人士为多。于是,有关孟山都试图利用转基因残害中国人的“阴谋论”及专业人士组成利益共享互惠集团的“猫腻论”甚嚣尘上,但无论从动因、言行、证据等任何角度着眼,这些荒谬臆测都不值一驳。仅就“美国人是否吃转基因食品”而论,美国的玉米、大豆基本上都是转基因产品,也是美国人日常食品的主要来源,超市里超过一半的食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同时,转基因玉米、大豆还被作为饲料喂养牲畜和家禽。

四、杂交作物产品与转基因作物产品有何异同?

先来看看自然杂交与转基因的异同。从相同的方面来看,两者都是通过基因交流实现基因重组和性状改良。不同的方面表现在:杂交通常是近缘的,受生殖隔离限制,通常是自然发生的有性过程,而转基因是远缘乃至跨界的,完全通过无性操作完成;杂交种是否存活取决于新性状对作物本身是否有益,而转基因性状是专门针对人类自身特点设计的有用性状;杂交随机发生,自然选择周期漫长,而转基因成功率高,周期短,过程可控,结果也能预期。当然,人工杂交优势利用(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注重综合性状改良,在产量和质量育种方面优于转基因育种,但其成功并不容易复制。

从以上比较可知,转基因性状的来源更广泛而且更多样化,转基因性状比天然杂交性状对人类更有益,转基因的有效性和方向性都比天然杂交更强。因此,公众既然能接受杂交品种,就没有理由拒绝转基因品种。如果说转基因或人工性状不如天然性状,那就是前者不一定比后者对作物本身更有利。比如,无籽西瓜方便人食用,但不利于西瓜的传宗接代。

五、究竟是基因有害还是蛋白质有毒?

无论转基因食品是生还是熟,基因(脱氧核糖核酸或称DNA)都是无害的,这是因为基因离开细胞就会失活,再加上胃肠道的消化作用,基因不可能重新进入人细胞核内并发挥功能。我们每天吃的水果和蔬菜沙拉,其中就含有无数基因,我们被转基因了吗?同样,转基因食品中的任何基因也不会影响我们的基因。有人发表研究报告称在动物血液中检出植物小分子干扰核酸(miRNA),但经过他人多次重复试验,并未证实这种miRNA来自植物性食品。即使食品中的miRNA经肠道被完整吸收入血,也是很难发挥作用的,因为它们几乎不可能穿过脂溶性细胞膜的双分子层屏障。另外,某种生物携带其他生物的同源基因序列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一切生物都有一个共同或相似的起源,何况起源于细菌的线粒体基因组与细胞核基因组之间存在着频繁的基因交流。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中,早已报告在人类基因组上发现许多起源于细菌的基因序列。

如果说转基因食品具有潜在毒性或刺激作用,那应该是来自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及其本身的生物活性。所谓免疫原性,就是异种蛋白刺激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及细胞因子,至于生物活性,主要是酶的催化功能。理论上,任何食品未经蒸煮,其中的天然蛋白质都可以充当免疫原刺激免疫反应,但有人能耐受,也有人会过敏,比如有人喝鲜奶或吃未完全煮熟的荷包蛋都会过敏。转基因抗虫作物谷粒中所含的毒蛋白是专门针对害虫的消化特点而设计的,对人畜均无毒性,这就是为什么说“虫子不吃的东西人能吃”的道理。以苏云金芽孢杆菌晶体蛋白为例,它实际上是一种没有毒性的前体蛋白,只有经过害虫中肠特有的碱液催化后才会转变成有毒的成熟蛋白,而人畜的胃液都呈强酸性,不能将前体蛋白转变成成熟蛋白,何况经过蒸煮后,任何蛋白质都会变性失活,不仅对人畜无害,而且还能提供丰富的营养。另外,如果实验证明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蛋白或其他成分能让人过敏,那么这种转基因研究肯定会在安全评价早期就被立即叫停。现在还没有发现抗虫蛋白能使人中毒或过敏的任何证据。

六、转基因食品会不会致癌、影响生育、祸及子孙后代?

   法国人塞拉利尼领导的课题组曾发表文章称,实验小鼠食用抗除草剂转基因饲料后可致癌,让很多人坚信转基因能致癌。时过境迁,该事件现已尘埃落定:欧盟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经过彻底调查完全否决了这一结论,而发表该论文的学术杂志也宣布撤销此文。对致癌机理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癌症发生的关键是染色体基因组不稳定性,比如产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而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转基因成分能导致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因此,转基因食品致癌的前提条件不成立。转基因食品是否能影响生育呢?答案是:除非转基因成分足以损伤精子或卵子,否则没有理由把不育与转基因食品联系起来。这是因为即使转基因成分能完好无损地进入人体,它们也只能影响体细胞(如黏膜细胞)而不会影响性细胞(精子和卵子),怎么可能让人断子绝孙呢?既然转基因成分不可能破坏性细胞,也就没有机会将其毒性效应遗传给下一代了,这正如大多数癌症都是体细胞突变而不会逐代遗传一样。

七、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只做三个月够吗?

目前,世界各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均采用“实质等同性”原则。根据该原则,若一种转基因食品所含成分与相应的传统食品所含成分基本相同,则可以认为其具有相同的安全性。这一原则实施多年,未发现任何问题,也没人提出任何修改动议。因此,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仍适用于食品审查标准,而不必拔高至药品审批标准。当“塞拉利尼事件”发生后,有人质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试验只做三个月远远不够,理由是某些病理过程(如致癌)耗时很长,比如小鼠肿瘤造模至少需要六个月。不过,即使要将转基因食品的评价标准拔高到药品标准,也就是开展长期毒性试验及致癌、致畸、致不孕试验,也必须选用寿命较长的实验动物(如灵长类的猴或黑猩猩)。可是,塞拉利尼却用寿命只有两到三年的小鼠评价转基因饲料的致癌性,结果正常饲养的小鼠在评价过程中同样长出肿瘤。

另外,很多人有一种误解,以为转基因产品经动物实验证实无毒后就能获准生产销售了。其实,转基因作物培育出来后,必须分别经过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试验等多个阶段的检测和评估。在美国,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除了应完成毒性测试之外,还必须通过营养价值、消化性能、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的安全评价,要由农业部、环保署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审批,整个周期长达十年以上。

八、转基因食品能跟传统食品及有机食品竞争吗?

“非转基因”之所以常被用于食用油推销广告上,是因为消费者总是迷信“天然”的一定比“人工”的好,于是“非转基因”这种天然的理念就被商家当成了投其所好的噱头。那么,转基因食用油究竟安不安全?可以这么说,转基因主粮含有转基因产生的核酸和蛋白质,而转基因食用油却不含这两种成分,而且经过加工和烹饪,不会有转基因活性成分残留,其安全性绝不亚于天然食用油。随着转基因油料作物的种类不断增加,今后植物油的“非转基因”比例将不断下降。值得强调的是,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高达90亿,而2030年时中国的人口也有14.5亿,靠有机种植无法确保足够的口粮供应,而必须靠转基因高产技术才能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有机食品的价格通常较高,因为其种植规模小、生产成本高、市场份额大。目前,大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较低,还不能形成与有机食品平分天下的竞争局面。不过,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安全保障逐渐深入人心,转基因食品跟有机食品一样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而且价格合理,甚至更便宜,有机食品将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届时有机食品就不得不将大部分市场拱手让给转基因食品了。

九、转基因是否会影响食品的色香味美?

   有人担心转基因会改变天然食品原有的口感,以为转进牛肉的基因就有牛肉味,而且变成牛肉那样的肉红色,其实不然。从现有的转基因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来看,要么是功能蛋白,要么是催化酶类,它们本身都没有任何口感,也没有什么颜色,吃转基因米饭跟吃普通米饭味道一样。尽管蛋白质分解产物中的谷氨酸是增味剂,但因为口腔并不能降解蛋白质产生氨基酸,因此吃转基因食品不会像添加味精(谷氨酸钠)那样有鲜味。当然,某些催化酶的产物可能会影响食品色泽,比如“黄金大米”因有胡萝卜素而呈金黄色,可能也会影响米饭的口味。

十、转基因产业及研究是否应立法保护?

   一些过激的“反转”人士常常有组织、有计划地损害转基因产品的形象,并破坏转基因产品的生产基地。前不久,菲律宾种植“黄金大米”的农田被一伙打着当地农民旗号的“反转”人士捣毁,不仅造成巨大损失,而且迫使实验中止。对此,在转基因产品合法的国家应立法确保商家利益,而暂时未批准转基因产品的国家,也应该立法保证相关研究顺利进行,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连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753386.html
作者介绍:
曾庆平研究员,男,湖南常德人,1961年4月出生。博士, 硕士生导师。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会员,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广州市生物医药评审专家库专家,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曾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九五攀登计划预选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教育厅项目及多项横向合作项目,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十篇,专著4本。2003-2004年间曾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进修。专业技术领域为医药生物工程,主要研究方向是中药生物工程(转基因中药、中药生物反应器、中药人工种子)和重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性传播疾病)的基因免疫、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我的看法是,转基因没错,但是不能吃美国人的转基因,转基因技术要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废话那么多,你就直接说转基因核心技术是国家自己研究出来的还是外国孟山都的

国内的我吃,吃死拉到,我认

孟山都的或者其他国家的丢去喂方肘子
文章不错,挺转的和反转的都可以看。
这个文章说的不错,目前很多人都缺乏生物学常识,盲目跟风。不过话说回来,估计很多人其实也看不懂这篇文章。
swsky 发表于 2013-12-27 18:01
废话那么多,你就直接说转基因核心技术是国家自己研究出来的还是外国孟山都的

国内的我吃,吃死拉到,我 ...
方舟子也只是针对转基因本身的安全做评论吧。其本身并没有参加政治,经济国家安全方面的讨论。现实是国内有些人连国产转基因食品也妖魔化。
阿良良木翼 发表于 2013-12-27 17:57
我的看法是,转基因没错,但是不能吃美国人的转基因,转基因技术要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转基因问题,是知识产权问题了。
十点我都看了
其实看了前两点我就不想看了,我虽然不是反转人士
但是这篇文章完全是预设结论,完全不提或者忽略转基因的危害
难道是因为美国民族性格开放,所以支持转基因,你在逗我?
反转的人都是没受过教育,挺转的人都是知识分子,这种污蔑对方的话也说得出口
自己屁股歪了在来给大家教育,谁来信你
都看了。
我不是盲目反转,我主张,一转基因要自己来搞,二,换基因主粮推广要慎重。
但这篇文章就预设结论,拿自己的论断说别人是错的。
首次,不懂转基因疫苗五个字的人不用回复我的这条评论。其次,请大家看看这些,自己也可以有个了解和判断评价:
“转基因其他应用安全问题(1)转基因疫苗终于出事 http://sz1961sy.blog.hexun.com/90762664_d.html#commentsList  ”

“1.“涉事的大连汉信产乙肝疫苗整批被封存。永嘉卫生、防疫等部门调查确认,接种的东瓯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资质合格,接种人员操作规范。”--《永嘉婴儿打乙肝疫苗后死亡》
2. “近年来,婴儿注射乙肝疫苗死亡的案例并不鲜见,绝大多数都是在出生一个月之后注射疫苗发生死亡。””
成熟质感 发表于 2013-12-28 11:27
首次,不懂转基因疫苗五个字的人不用回复我的这条评论。其次,请大家看看这些,自己也可以有个了解和判断评 ...

不是别人不懂转基因疫苗,而是你根本也没懂什么叫转基因疫苗。
现在的全世界生产和使用的疫苗哪个不是基因重组的?即现在的疫苗都是转基因的。你去找个非转基因的疫苗出来看看呢?
wautter 发表于 2013-12-28 15:57
不是别人不懂转基因疫苗,而是你根本也没懂什么叫转基因疫苗。
现在的全世界生产和使用的疫苗哪个不是 ...
“研讨会上,还有专家和学者提出,转基因粮食的安全性在国际上还存在着广泛争论,对其巨大社会风险和客观规律我们还远未认识。即使最早从事转基因技术的美国,目前仍然严禁转基因技术用于小麦等主粮的生产。我国对于转基因技术在粮食生产方面的应用以及进口转基因种子和粮食,应本着“风险预防”的基本原则,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确保不犯颠覆性的、难以挽回的错误。因此,我国的专家们应加紧对转基因技术进行深入科学研究,研究成果要公开透明,务必使转基因技术运用在粮食方面的安全性得到确实的保障。

    鉴于目前转基因作物入境与商业化种植底数不清的状况,与会专家学者建议就此展开国家调查,国家应尽快制定《转基因生物安全法》。有关转基因作物入境与商业化种植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应充分尊重民意,并提交国家安全委员会审议。对盲目进口与推广转基因商业化,造成严重后果的应依法终身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