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中国元素乐翻观众 天宫一号拯救主角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2:54:44
http://ent.people.com.cn/n/2013/1119/c1012-23582556.html

原标题:《地心引力》南京试映 中国元素乐翻观众
  由华纳兄弟出品,被詹姆斯·卡梅隆称为“影史最好太空片”的《地心引力》将以3D/IMAX3D/中国巨幕格式今日零点起在各大影城引爆。该片由阿方索·卡隆担任导演,好莱坞顶级明星桑德拉·布洛克及乔治·克鲁尼主演。昨日下午,扬子晚报观影团的20位幸运读者在南京新街口影城IMAX厅先睹了这部太空电影。大家纷纷为影片中呈现的太空美景激动不已,表示看此片仿佛遨游了一次太空。而主人公桑德拉·布洛克最后借天宫一号返回地球,令观众对影片好感度大增,笑称这是“影史最牛中国元素”。

  17日下午1点,年度太空神片《地心引力》的导演阿方索·卡隆一身黑色休闲装扮现身首都机场,等候多时的媒体和工作人员立刻簇拥过来。阿方索微笑着向大家打招呼,一脸兴致勃勃。一行人驱车直奔故宫天安门。阿方索表示,故宫和天安门是中国的标志性建筑,很有文化底蕴,他仰慕已久,并且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希望借此机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地心引力》首场放映后,便有人在微博和朋友圈上吐槽:“电影故事太简单,甚至有些沉闷,主要演员就一个,她闷到只能跟收音机说话!”的确,《地心引力》不是惯常理解中的好莱坞大片,两位宇航员桑德拉·布洛克和乔治·克鲁尼在太空“行走”,不料卫星碎片袭来,击碎他们的飞船。好莱坞不失时机地黑了一把俄罗斯,他们销毁自己的卫星(注:还是间谍卫星)制造太空垃圾,直接导致了此次事故。两位宇航员不得不在太空中“荒岛求生”,想办法重回地球。影片开场很安静,没有任何惊心动魄和刻意的炫目效果,也没有配乐,为了打破这种寂静,乔治·克鲁尼一直喋喋不休和听收音机,而桑德拉·布洛克厌烦说话,因为失去女儿的她上太空的唯一理由是:这里安静。

  电影几乎是桑德拉·布洛克的独角戏,情节简单,但这位奥斯卡级演员生动地演绎出了各种感情:慌乱和求生、牺牲和勇敢,孤独和渴望,以及从太空中看到和听到地球,燃起对美丽地球的热爱,对恒河升起太阳美景的感动。如此种种都令观众感触良多,“真正见识了什么叫演技!”“剧本写得太好了!”

  太空奇景,真正的“科教片”

  《地心引力》的3D特效,代表着好莱坞超A级的制作水准,用《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原话形容就是:“《地心引力》将电影拍摄科技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在视效和3D科技方面也开创了先河,它完美地利用了CG和真人拍摄,毫无瑕疵。”影片开场一镜到底的画面、天旋地转的影像令人窒息,无懈可击的失重视效让人大开眼界。太空的广袤无垠和浩瀚缥缈,更让人无形中升起哲思。《地心引力》显示出了与科幻片不同的特质,它更接近太空科教片或太空纪录片,没有太夸张之处,每个细节都真实,比如桑德拉太空作业时,螺丝没抓牢飘到空中,桑德拉哭泣时眼泪飘浮仿若晶莹珍珠;每个动作每次碰撞都很危险,都可能会受伤甚至送命,乔治·克鲁尼饰演的宇航员就因此永远地飘浮在了太空。“它完全可以作为科教片给青少年看!”一位父亲笑称。

  做到这一点,除了导演是个航天粉,还直接和IMAX3D太空纪录片《哈勃望远镜》有关。《哈勃望远镜》是由IMAX公司和华纳兄弟在2010年制作、出品的一部太空纪录片。两名NASA宇航员将IMAX摄影机带入太空,并且使用IMAX 3D摄影机拍摄了修复哈勃望远镜的过程。《哈勃》堪称是阿方索拍摄《地心引力》的“圣经”。那两位宇航员也是《地心引力》的顾问,他们为影片加持:“一切都和我们执行任务时的情节一模一样,导演阿方索你是会魔法吗?”

  中国元素抢镜,天宫一号成“末班车”

  《地心引力》最令中国观众振奋和欢乐的部分,当然是桑德拉成功进入了中国空间站天宫一号,乘神舟返回了地球。“为了讨好中国观众,这堪称史上最牛中国元素植入了。”网友笑称。其实,导演倒也不是特意而为,毕竟目前为止有太空空间站的,就是中、俄、美。

  在此前放出的海报中,“天宫一号”上还有五星红旗等标志,电影中观众似未看到这些。而桑德拉进入天宫一号时,空中迎面飘来乒乓球和球拍;尽管没有重力,但一尊弥勒佛像倒是安稳地坐在架子上一动不动……这些中国元素都把观众逗笑了。桑德拉试图操作神舟,却发现键盘上的中文字她都不认识,急得满头大汗,并不得不用语音提示,结果语音提示是中文,她只好爆粗口:我不懂中文!引起观众爆笑。但也有不少质疑:“咱们神舟飞船至少是双语的,键盘上不可能只有中文。”同时,神舟最后掉入了海中,也有观众吐槽,“我们的神舟按照轨道不都应该降落在内蒙古青海那一带吗?”导演阿方索·卡隆昨日亲赴北京出席首映式。谈到片中涉及的“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阿方索称并非讨好中国市场,因为中国航天科技本来就很先进。采访末尾他还开玩笑称:“下次有太空飞行,请中国政府带我上去一次,让我看看地球母亲的模样。”

  《地心引力》的拍摄,是电影科技的一次冒险和革命。《地心引力》是如何做到的?中国的导演不妨深思,当我们都沉浸在爱情、青春片救市的迷梦中时,好莱坞已经又走了很远很远。

  动画师重学物理定律,了解失重

  与其他太空科幻题材电影不一样,影片主人公很多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对付太空失重状态。影片的拍摄大部分是在绿幕前完成,为了使影片特效符合失重状态下的物理规则,工作人员甚至要重新学习物理学定律,资深动画总监大卫·雪克说,“因为我们过去都把地心引力、重量与动能之间的关系看做理所当然的事,”而现在他们得忘记一切。

  摄影师发明“光盒”,模拟真实光源

  《地心引力》是太空题材,太空中的光源和平常我们理解中的完全不同。所以,打光成为《地心引力》摄像的一大难题。卡梅隆拍《阿凡达》创造了一种语言,而阿方索拍《地心引力》发明了一种叫做“光盒”的东西。“光盒”20英尺高,10英尺宽,其内部由196个面板组成,并安装了4096个LED灯泡,亮度、颜色、变化速度都可随意调整。“光盒”可以模拟日出日落的光线,甚至还考虑到地球自转时的不同环境背景。拍摄时,演员大部分时间都对着“光盒”在表演,摄影机捕捉他们的脸被光线照射的特写,后期再与背景合成,各种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都被收入镜中。有趣的是,美国《时代》周刊最近盘点2013年最佳发明,排在第二名的便是“光盒”,“光盒”被认为会影响到以后电影的拍摄制作。同时,《地心引力》的拍摄还动用了工业机器人,摄影师把摄像机装在机器人的手臂上端,用不同速度探入光盒,捕捉所需。

  特效师研发特殊威亚,制造飘浮效果

  不要以为只是我们古装武打片才会吊威亚,《地心引力》要在一个有地心引力的地方,拍出没有地心引力的感觉,这离不开威亚。特效总监尼尔·考博德研发出12条钢丝系统,每条钢丝都有独立的马达和绞盘,布洛克的身体两侧分别绑上3条钢丝,然后一边3条固定在臀部两侧,这样就能将她悬挂在空中,而不产生钟摆效应。当然,布洛克也花了数月时间来学习控制身体。(记者 马彧)http://ent.people.com.cn/n/2013/1119/c1012-23582556.html

原标题:《地心引力》南京试映 中国元素乐翻观众
  由华纳兄弟出品,被詹姆斯·卡梅隆称为“影史最好太空片”的《地心引力》将以3D/IMAX3D/中国巨幕格式今日零点起在各大影城引爆。该片由阿方索·卡隆担任导演,好莱坞顶级明星桑德拉·布洛克及乔治·克鲁尼主演。昨日下午,扬子晚报观影团的20位幸运读者在南京新街口影城IMAX厅先睹了这部太空电影。大家纷纷为影片中呈现的太空美景激动不已,表示看此片仿佛遨游了一次太空。而主人公桑德拉·布洛克最后借天宫一号返回地球,令观众对影片好感度大增,笑称这是“影史最牛中国元素”。

  17日下午1点,年度太空神片《地心引力》的导演阿方索·卡隆一身黑色休闲装扮现身首都机场,等候多时的媒体和工作人员立刻簇拥过来。阿方索微笑着向大家打招呼,一脸兴致勃勃。一行人驱车直奔故宫天安门。阿方索表示,故宫和天安门是中国的标志性建筑,很有文化底蕴,他仰慕已久,并且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希望借此机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地心引力》首场放映后,便有人在微博和朋友圈上吐槽:“电影故事太简单,甚至有些沉闷,主要演员就一个,她闷到只能跟收音机说话!”的确,《地心引力》不是惯常理解中的好莱坞大片,两位宇航员桑德拉·布洛克和乔治·克鲁尼在太空“行走”,不料卫星碎片袭来,击碎他们的飞船。好莱坞不失时机地黑了一把俄罗斯,他们销毁自己的卫星(注:还是间谍卫星)制造太空垃圾,直接导致了此次事故。两位宇航员不得不在太空中“荒岛求生”,想办法重回地球。影片开场很安静,没有任何惊心动魄和刻意的炫目效果,也没有配乐,为了打破这种寂静,乔治·克鲁尼一直喋喋不休和听收音机,而桑德拉·布洛克厌烦说话,因为失去女儿的她上太空的唯一理由是:这里安静。

  电影几乎是桑德拉·布洛克的独角戏,情节简单,但这位奥斯卡级演员生动地演绎出了各种感情:慌乱和求生、牺牲和勇敢,孤独和渴望,以及从太空中看到和听到地球,燃起对美丽地球的热爱,对恒河升起太阳美景的感动。如此种种都令观众感触良多,“真正见识了什么叫演技!”“剧本写得太好了!”

  太空奇景,真正的“科教片”

  《地心引力》的3D特效,代表着好莱坞超A级的制作水准,用《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原话形容就是:“《地心引力》将电影拍摄科技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在视效和3D科技方面也开创了先河,它完美地利用了CG和真人拍摄,毫无瑕疵。”影片开场一镜到底的画面、天旋地转的影像令人窒息,无懈可击的失重视效让人大开眼界。太空的广袤无垠和浩瀚缥缈,更让人无形中升起哲思。《地心引力》显示出了与科幻片不同的特质,它更接近太空科教片或太空纪录片,没有太夸张之处,每个细节都真实,比如桑德拉太空作业时,螺丝没抓牢飘到空中,桑德拉哭泣时眼泪飘浮仿若晶莹珍珠;每个动作每次碰撞都很危险,都可能会受伤甚至送命,乔治·克鲁尼饰演的宇航员就因此永远地飘浮在了太空。“它完全可以作为科教片给青少年看!”一位父亲笑称。

  做到这一点,除了导演是个航天粉,还直接和IMAX3D太空纪录片《哈勃望远镜》有关。《哈勃望远镜》是由IMAX公司和华纳兄弟在2010年制作、出品的一部太空纪录片。两名NASA宇航员将IMAX摄影机带入太空,并且使用IMAX 3D摄影机拍摄了修复哈勃望远镜的过程。《哈勃》堪称是阿方索拍摄《地心引力》的“圣经”。那两位宇航员也是《地心引力》的顾问,他们为影片加持:“一切都和我们执行任务时的情节一模一样,导演阿方索你是会魔法吗?”

  中国元素抢镜,天宫一号成“末班车”

  《地心引力》最令中国观众振奋和欢乐的部分,当然是桑德拉成功进入了中国空间站天宫一号,乘神舟返回了地球。“为了讨好中国观众,这堪称史上最牛中国元素植入了。”网友笑称。其实,导演倒也不是特意而为,毕竟目前为止有太空空间站的,就是中、俄、美。

  在此前放出的海报中,“天宫一号”上还有五星红旗等标志,电影中观众似未看到这些。而桑德拉进入天宫一号时,空中迎面飘来乒乓球和球拍;尽管没有重力,但一尊弥勒佛像倒是安稳地坐在架子上一动不动……这些中国元素都把观众逗笑了。桑德拉试图操作神舟,却发现键盘上的中文字她都不认识,急得满头大汗,并不得不用语音提示,结果语音提示是中文,她只好爆粗口:我不懂中文!引起观众爆笑。但也有不少质疑:“咱们神舟飞船至少是双语的,键盘上不可能只有中文。”同时,神舟最后掉入了海中,也有观众吐槽,“我们的神舟按照轨道不都应该降落在内蒙古青海那一带吗?”导演阿方索·卡隆昨日亲赴北京出席首映式。谈到片中涉及的“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阿方索称并非讨好中国市场,因为中国航天科技本来就很先进。采访末尾他还开玩笑称:“下次有太空飞行,请中国政府带我上去一次,让我看看地球母亲的模样。”

  《地心引力》的拍摄,是电影科技的一次冒险和革命。《地心引力》是如何做到的?中国的导演不妨深思,当我们都沉浸在爱情、青春片救市的迷梦中时,好莱坞已经又走了很远很远。

  动画师重学物理定律,了解失重

  与其他太空科幻题材电影不一样,影片主人公很多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对付太空失重状态。影片的拍摄大部分是在绿幕前完成,为了使影片特效符合失重状态下的物理规则,工作人员甚至要重新学习物理学定律,资深动画总监大卫·雪克说,“因为我们过去都把地心引力、重量与动能之间的关系看做理所当然的事,”而现在他们得忘记一切。

  摄影师发明“光盒”,模拟真实光源

  《地心引力》是太空题材,太空中的光源和平常我们理解中的完全不同。所以,打光成为《地心引力》摄像的一大难题。卡梅隆拍《阿凡达》创造了一种语言,而阿方索拍《地心引力》发明了一种叫做“光盒”的东西。“光盒”20英尺高,10英尺宽,其内部由196个面板组成,并安装了4096个LED灯泡,亮度、颜色、变化速度都可随意调整。“光盒”可以模拟日出日落的光线,甚至还考虑到地球自转时的不同环境背景。拍摄时,演员大部分时间都对着“光盒”在表演,摄影机捕捉他们的脸被光线照射的特写,后期再与背景合成,各种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都被收入镜中。有趣的是,美国《时代》周刊最近盘点2013年最佳发明,排在第二名的便是“光盒”,“光盒”被认为会影响到以后电影的拍摄制作。同时,《地心引力》的拍摄还动用了工业机器人,摄影师把摄像机装在机器人的手臂上端,用不同速度探入光盒,捕捉所需。

  特效师研发特殊威亚,制造飘浮效果

  不要以为只是我们古装武打片才会吊威亚,《地心引力》要在一个有地心引力的地方,拍出没有地心引力的感觉,这离不开威亚。特效总监尼尔·考博德研发出12条钢丝系统,每条钢丝都有独立的马达和绞盘,布洛克的身体两侧分别绑上3条钢丝,然后一边3条固定在臀部两侧,这样就能将她悬挂在空中,而不产生钟摆效应。当然,布洛克也花了数月时间来学习控制身体。(记者 马彧)
此片20号全国公映,不知道票房如何,反正我都想去看了。
桑德拉.布洛克。美国情人,偶也灰常稀饭。
天上飘的只有国际空间站和我们的天宫一号,不去天宫一号那只有继续飘着了!
好莱坞电影会越来越多中国元素。因为这个市场庞大,而且消费能力高
木有肉戏吗?

好莱坞片木肉戏不幸福啊
上古残剑 发表于 2013-11-19 12:25
此片20号全国公映,不知道票房如何,反正我都想去看了。
今天已经上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