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下决心改变"中国制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6:16:47
昨天看的海外的新闻,好象是要丢1万多亿人民币进去争取把IN改成BY!

大家进来来高呼万岁罢.昨天看的海外的新闻,好象是要丢1万多亿人民币进去争取把IN改成BY!

大家进来来高呼万岁罢.
不知道是不是我和器官在CD的功劳感动了中央:$  版主随便小小的加我们10000几个精奖励就好了.我是很容易就满足的人 :hug:  :lol   :victory:  .
  只关心要做什么--一万多亿怎么花?这是个问题,如果只是粗放型的买机器、造工厂,还是免了吧。中国现在急需加强各个基础学科的科研能力,作为整个科技体系的基础,基础学科和大部分社会科学学科的落后将会造成中国发展的瓶颈。
一万亿RMB其实不算多。
根据OECD的报告,2006年一年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就已经超过1360亿美元。

    科技大国,研发大国是需要深厚底蕴的。我们保持高投入,十来年后差不多能见效。当时仍然不能放弃制造业和低端产业。

      中国13亿人要想吃饱必须霸占低端,要想富强必须在保住低端的前提下向高端发展

        另外10000亿必须花得方法得到才会有好效果
原帖由 ytgk9999 于 2006-12-12 10:31 发表
  只关心要做什么--一万多亿怎么花?这是个问题,如果只是粗放型的买机器、造工厂,还是免了吧。中国现在急需加强各个基础学科的科研能力,作为整个科技体系的基础,基础学科和大部分社会科学学科的落后将会 ...

具体的改进核心好象就是创新力(我看了新闻的理解),至于可不可以把10000亿的效果全部发挥出来新闻没有说.
原帖由 英国病人 于 2006-12-12 10:37 发表
一万亿RMB其实不算多。
根据OECD的报告,2006年一年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就已经超过1360亿美元。

    科技大国,研发大国是需要深厚底蕴的。我们保持高投入,十来年后差不多能见效。当时仍然不能放弃制造业 ...

同意.
先要改变官员的思维, 民间做什麽都先想到禁的政府管治下不会有什麽创新. 创新的风气必然是来自民间. 如果美国不是有那麽多人自己做船做飞机, 他们的创新思维不会那麽盛行, 也不会在车库里就搞出以後可以发展成为大企业的东西.  换着在中国, 民间有什麽新意思搞出来官员第一样想到的是如何去禁止去消灭.:@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鉴于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权威的全球经济机构纷纷发表评论,认为在中国经济总规模超过英国、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及德国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后,用不了多久,它便可以超过日本,与美国经济并驾齐驱,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强国。有的机构甚至还提出,到2050年,中国经济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经济强国。

  对此,《大公报》评论文章《中国超日赶美路还有多远?》则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该文认为,中国何时能超过日本并追赶美国,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经济强国,由于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可能一样。

  文章称,有的国际经济机构往往从某个角度考察问题,例如,仅从中国经济每年增长10%这方面考察中国经济,认为用不了多久,中国经济定能超过日本,进而与美国经济规模不相上下。

  文章认为,这种观察问题的方法实际上是不妥的。这是因为,由于中国起点低,该国开始一段时间,用比较高的增速追赶日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因日本和美国经济起点较高,经过一段时间较高增长后,其速度降了下来,也是预料中的事。因此,仅用增长速度观察问题是不可取的。而应该全面公正地考察中国经济,并非限于增长速度一个方面。

  应从动态而不是从静态角度观察问题,防止陷入片面性。有的权威机构常常从静态角度考察中国经济,强调到某个时期,中国经济不仅超过日本经济,离美国经济规模也不会太远。

  文章指,应该注意到,如果静态观察问题,中国经济有可能在某个时期超过日本经济,离美国经济规模不远。但是,中国此时期在前进,人家也没有闲着,即是说,中国经济赶超日美经济,日本和美国经济在此期间还在继续向前迈进。这样一来,若用动态角度考察中国、日本、美国经济,有的国际经济机构得出2030年超过日本,2050年赶上美国经济的观点就有失全面。

  文章认为,中国对自己的国情是完全清楚的。很早以前,中国便提出到2049年建国一百年时将达到西方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应该说,这种观点是比较客观地观察问题的。即不是单从增长速度观察问题,也不是用静态眼光看待中国经济。事实证明,纵然中国建国一百周年,因其经济起点低,要想达到那时的日本和美国经济规模水平,也是比较难的,更何况目前中国的人均GDP水平同日美相比,更是远远落后,要达到日本与美国的人均GDP水平,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方可达到预期目标。

  中国经济要赶超日本和美国经济路究竟还有多远?文章大致作出初步的预测。文章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大体时间约在本世纪中后期,而赶超美国经济规模,至少要到本世纪末或更长时间。具体来说,也就是到2060年,中国经济有可能超过日本经济,而中国经济要赶超美国经济至少要到2099年或更长时间。这仅仅是从中国经济总体规模而言。至于中国的人均GDP超日赶美,时间恐怕要到下个世纪中叶前后。

  文章指出,尽管中国经济在总体规模上,超过日本经济,赶上美国经济,至少还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但若在人均GDP方面,超日本赶美国就更难了。起码还要用一个世纪甚至两个世纪的时间方能够实现预期目标。

  文章最后还称,在观察中国经济方面,应该说,中国经济学家同外国经济学家的看法有较大的距离。由于中国经济学家是从计划经济时代过来的,又经历了当前的市场经济过渡,况且,他们对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是比较清楚的,相比之下,外国经济学家则对这方面缺乏足够的认识。有鉴于此,对中国总体经济规模以及其人均GDP赶超日本和美国,外国经济学家有时难免观察失误,在这方面,反倒是中国经济学家看得比较准,因为他们毕竟是过来人。
原帖由 ytgk9999 于 2006-12-12 10:31 发表
  只关心要做什么--一万多亿怎么花?这是个问题,如果只是粗放型的买机器、造工厂,还是免了吧。中国现在急需加强各个基础学科的科研能力,作为整个科技体系的基础,基础学科和大部分社会科学学科的落后将会 ...

中国的科研太功利了,这是最不利科学研究的
今天很多中国人的心理还是有点扭曲, 每每见到人家有点创新有点成就, 不是替人家高兴, 给点鼓励, 而是想尽办法要把人家搞臭. 拨冷水, 自己做不到得不到的见到人家做得好的, 都要搞点破坏, 把人家搞臭了自己就高兴.;funk
来源:西班牙《国家报》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这是一场关于知识的战斗,欧洲正在输掉未来的竞争。在研发投资方面,欧洲大陆不能与美国和日本相比,不仅如此,它甚至无法面对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发起的挑战。如果有人还认为中国只是衣服和鞋子生产商的话,现在他应该更新一下观念了:经合组织的报告显示,到2006年底,中国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国。

  报告显示,2004年,日本的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3%,美国为2.68%,欧盟为1.81%。事实上,近10年来,各国在研发投入上的差距一直没有改变。2005年西班牙的研发投入只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13%,拖了欧盟的后腿。与此同时,通过国内投资和吸引外资,中国加大了研发投资力度,尽管2004年中国的研发投资只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但增长速度很快。

  经合组织经济学家、报告作者之一马里奥·塞万提斯解释说:“研发资金投入正在打破国家界限,流向新兴国家。不相信研发优势的发达国家,不仅在吸引投资方面面临危险,甚至在传统领域也失去了优势。”

  这正是欧洲面临的威胁。塞万提斯提醒说:“很多欧洲国家政府的态度是积极的,但资金投入仍然不够。同时我们还需要改革劳动力市场、财政制度、政府研究中心和私人企业之间的关系等等,总之需要建设一个有益于研究和吸引私人投资的环境。”

  私人投资的作用不可小觑。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日本私人企业投资在研发总投资中占75%,中国为65%,美国64%,欧盟为54%。由此可见,欧洲的研发投入缺少私企的帮助。

  西班牙科学研究理事会主席卡洛斯·马丁内斯评论说:“企业在研发投入上贡献微弱,这可能是西班牙当前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中国等国家在研发领域的进展令人瞩目,如果欧洲不尽快追回失去的时间,就会走向失败。”

  尽管西班牙政府在研发投入领域态度积极,但改善研发现状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改革,包括改变政府研究中心与企业脱节、知识的传递不连贯和大学研究落后于企业需求等现状。

  此外,保证研发资金的稳定性也非常重要。通常西班牙的项目资金保障期是三年,这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是不够的,缺乏稳定性。通常美国的项目资金保障期为五年。

  马丁内斯认为,改善研发现状还需对知识产权进行更加合理的应用。如果在西班牙登记的专利非常少,那么申请使用专利的人就更少了。很多接受采访者表示,现在科研工作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包括缺少人才、薪酬低、缺少社会认同等。

  塞万提斯表示,一方面欧洲国家科研人员工作困难。另一方面人才又十分匮乏。欧洲制定了研发计划,但是没有人来实行。事实上,欧洲很多国家硕士生数目在减少,很多即将退休的专业人士不得不继续工作。

  塞万提斯提醒说,应该更好地利用欧洲的潜力。“企业到中国投资是因为那里有廉价、高素质的人才和增长迅速的市场,但中国缺少一样基础的东西,这就是经营管理能力,而欧洲在这方面具有优势。我们应该在研发领域利用这一优势,以吸引更多人才。”(作者:安德烈娅·里西)
原帖由 屠城校尉 于 2006-12-12 15:43 发表
今天很多中国人的心理还是有点扭曲, 每每见到人家有点创新有点成就, 不是替人家高兴, 给点鼓励, 而是想尽办法要把人家搞臭. 拨冷水, 自己做不到得不到的见到人家做得好的, 都要搞点破坏, 把人家搞臭了自己就高兴 ...


         这就叫遇到中国进步必“冷静”综合症
来源:美国《商业周刊》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张晓林(音)是安徽人,年轻时他一直希望成为一名顶尖的研发科学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离开祖国到国外去深造。在美国呆了20年后,如今他又回来了。张即将成为某西方著名医药公司驻上海实验室的负责人,在那里他将“做一些真正的创新研发工作”,这让他感到特别高兴。张的上司、这家医药巨头中国地区总裁詹姆斯·沃德-利利说:“20年后创新从哪儿来?你会发现很大一部分创新发明将来自中国。”

  这是中国的创新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政府正鼓励公司把重心从生产制造转向创新研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北京承诺增加研发投入。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中国在研发工作上的投入还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如今这一比率已经上升到1.5%,但中国希望到2020年实现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那意味着每年有1150亿美元的研发投入。伦敦某咨询公司驻上海办事处的负责人丹·戈德斯通说:“从政府到私企,现在每个人都意识到中国必须走创新的道路。”

  国内外的公司都在积极迎接这一挑战。从芯片制造商到网络搜索巨头,各大跨国公司纷纷增加在大陆的研发投资。国内公司,像电脑制造商联想集团和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也对研发工作投入大量资金,力求发展先进技术。像奇瑞这样的汽车制造商正在聘请高级工程师,设计新车型。

  与此同时,国内的生物技术公司开始为患者提供西方所没有或禁止的实验性疗法。例如,一家深圳公司正为患者植入成人干细胞,用以治疗孤独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中风等病症。在这方面,一些国外公司可能会畏缩不前,但这家深圳公司的董事长胡博士说:“有关部门鼓励这么做,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现年39岁的胡毕业于贵阳医学院,后来在瑞典拿到博士学位。

  当然,在创新研发的道路上,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中国发明了火药、纸和指南针,但自从清朝衰败后,中国在发明创造方面便落后于西方诸国,甚至还不如日本、韩国等其他亚洲邻国。在很多西方人眼中,中国企业是出色的制造商,但在创新方面仍然不如印度企业。更糟的是,中国公司常常被视为“盗版专业户”。此外,中国学校培养的人才往往不是企业想要的创新型人才。荷兰飞利浦公司亚太地区技术总监弗兰斯·盖达努斯说:“在中国的大学里,学校并不鼓励(学生)创新。他们学习理论和事实,但不学习如何创新。”

  一些支持中国大力发展创新的人认为,这个国家能迅速赶上这场经济的大革命。一位香港投资家表示:“大陆必将成为创新中心,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他指出,以英美和日本为例,“若一国制造业发达,创新将随之而来,而制造业已经在中国落地生根”。(作者:布鲁斯·艾因霍恩)
原帖由 英国病人 于 2006-12-12 15:55 发表


         这就叫遇到中国进步必“冷静”综合症

什么都是相对的,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对和错. :)
原帖由 黑与白 于 2006-12-12 14:35 发表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鉴于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权威的全球经济机构纷纷发表评论,认为在中国经济总规模超过英国、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及德国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后,用不了多 ...

还好不是说要2600年,估计我还是可以活到2060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