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投资将恢复至09年水平 外企独享核心部件盛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0:56:21
http://money.msn.com.cn/business/20131010/06481618697.shtml

“以前90%的客车车轮、60%的货车车轮都出自马钢,现在大家都乘坐高铁出行了,身下滚动的车轮却都是进口的。”马钢股份(600808.SH)一位管理层的感叹,揭示了中国高铁相关配套部件远远落后于高铁本身发展速度的尴尬事实。

  今年7月,国务院将中国铁路的固定资产投资,从年初计划的6500亿元增至6900亿元,根据调整后的规划,预计未来两年铁路建设年均投资达7000亿元,基本恢复至2009年的较高水平。

  其中,对高速铁路的投资是重头戏,但除了南北车等整车制造商和中铁工中铁建等铁路建设商之外,能够分享这一场盛宴的国内配套企业并不太多,因为高铁运行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如车轮、车轴、轴承等,目前还主要从国外进口。

  核心部件国外造

  作为传统的铁路用车轮供应商,马钢拥有年产110万件车轮的生产线,但主要生产速度在120~160km/h之间的普通客车车轮,以及部分货车车轮。目前,国内普通客车轮市场大部分由马钢供给。而货车车轮由马钢、太原重工等几家公司提供。

  马钢的上述管理层告诉本报记者,最近几年公司一直在研制高速动车车轮,不过需要通过铁道部组织的认证。从生产成本来看,动车车轮的前期研发成本要比普通车轮高,但其售价也是普通车轮的两倍。

  但一位钢铁业分析师则告诉本报记者,目前马钢的高速动车组车轮生产虽然已有样品出来,但仍然处于试验阶段,“需要跑过一定的路程和时间,才有可能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国内的高铁车轮基本上仍主要依靠进口。

  这也意味着,随着高铁道路的铺设和高铁车辆需求的逐年增加,每年随之水涨船高的高铁车轮市场,也大多流入到了国外企业的囊中。

  除 了高铁车轮,在高铁上使用的轴承,国内企业也同样难以进入采购名单。一家高铁车辆制造商的内部人士就告诉本报记者,由于速度快,高铁上所用的轴承对安全、 可靠性的要求很高,目前主要是从瑞典、德国、日本的三家厂商进口,国内轴承企业生产的高速轴承,大多还只能满足150-180公里的列车所需。

  银河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指出,2012年的铁路轮轴市场规模约20亿元,其中铁路货车车轴约15亿元,机车、客车、轻轨、地铁车辆等车轴需求在3亿~4亿元。

  国 产高铁轴承企业的缺席,也为它们的国际同行提供了攻城略地的机会。2010年3月,瑞典SKF就宣布,与铁道部在原来4年合约的基础上再续约4年,而日本 NTN公司更是将生产基地开到了中国境内,位于南京的工厂一期投资1亿美元,生产用于高速铁路、地铁及风力发电所用的轴承。

  而一位向南北 车供应电子元器件的外资供应商更是对本报记者透露,高铁车上的电气部分,类似受电弓、变流器、制动装置等也主要依靠进口或者是用外方的核心零部件在合资公 司组装,国内生产的产品在可靠性上还有差距,而电气部分占据高铁价格的30%,上述关键元器件则占据电气部分价格的半壁江山。

  国外合资国内抱团

  “目 前中国的高铁及相关部件在机械部分的制造工艺已经有所突破,但涉及到设计技术、材料工艺以及软件技术等的一些关键系统和部件,仍是技不如人。”一位铁路行 业内专家对本报记者坦陈,而国外虽然与我国的相关企业成立了不少合资公司,但对核心技术并不愿意转让,因此,对于核心部件依然要依靠从国外采购。

  不过,随着中国高铁建设的重启加速推进,如南北车等传统的铁路相关车辆生产商,也开始在高铁核心技术的研发上投入更多。

  中国北车(601299.SH) 一位人士就告诉本报记者,在高铁相关整车实现自主研发制造后,目前公司在拓展实现高铁车辆相关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化,比如空气弹簧就是高速动车组的 关键技术之一。此前,这类产品基本依赖进口,但自去年开始,公司已具备了替代装备高速动车组原进口空气弹簧产品的能力。

  上述行业专家也对 本报记者指出,这几年,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研发,国内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都有或多或少的进步,不过,有些还是依靠国外的平台、通过与国外的合资公司 来实现供应,比如由中国北车自主创新研制的CRH380CL动车组,其使用的牵引电传动系统就是与日本企业的合资公司研制。

  而为了争抢高铁相关配套部件的市场蛋糕,国内企业也开始抱团合作。比如马钢股份就与晋西车轴股份有限公司(600495.SH)各出资1.5亿元,合资设立了马鞍山马钢晋西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计划到2014 年12月建成年生产2万套动车、城轨地铁轮轴生产线和年生产5000套机车轮轴生产线。

  据记者了解,作为兵装系上市公司,晋西车轴同时在车轴、轮对以及转向架等轨道交通辅助设备方面具有国内同行业厂家不可替代的优势,与马钢成立合资公司,也是希望在车轮和车轴的联合设计、研发以及销售、服务等方面达成协同效应,起到1+1大于2的作用。

  不过,上述高铁车辆制造商的内部人士也对本报记者坦陈,国内企业要想在高铁关键零部件的采购方面有所突破,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铁路关系国计民生,如果没有突出的优势,谁愿意冒险在新产品上进行尝试呢?”
http://money.msn.com.cn/business/20131010/06481618697.shtml

“以前90%的客车车轮、60%的货车车轮都出自马钢,现在大家都乘坐高铁出行了,身下滚动的车轮却都是进口的。”马钢股份(600808.SH)一位管理层的感叹,揭示了中国高铁相关配套部件远远落后于高铁本身发展速度的尴尬事实。

  今年7月,国务院将中国铁路的固定资产投资,从年初计划的6500亿元增至6900亿元,根据调整后的规划,预计未来两年铁路建设年均投资达7000亿元,基本恢复至2009年的较高水平。

  其中,对高速铁路的投资是重头戏,但除了南北车等整车制造商和中铁工中铁建等铁路建设商之外,能够分享这一场盛宴的国内配套企业并不太多,因为高铁运行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如车轮、车轴、轴承等,目前还主要从国外进口。

  核心部件国外造

  作为传统的铁路用车轮供应商,马钢拥有年产110万件车轮的生产线,但主要生产速度在120~160km/h之间的普通客车车轮,以及部分货车车轮。目前,国内普通客车轮市场大部分由马钢供给。而货车车轮由马钢、太原重工等几家公司提供。

  马钢的上述管理层告诉本报记者,最近几年公司一直在研制高速动车车轮,不过需要通过铁道部组织的认证。从生产成本来看,动车车轮的前期研发成本要比普通车轮高,但其售价也是普通车轮的两倍。

  但一位钢铁业分析师则告诉本报记者,目前马钢的高速动车组车轮生产虽然已有样品出来,但仍然处于试验阶段,“需要跑过一定的路程和时间,才有可能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国内的高铁车轮基本上仍主要依靠进口。

  这也意味着,随着高铁道路的铺设和高铁车辆需求的逐年增加,每年随之水涨船高的高铁车轮市场,也大多流入到了国外企业的囊中。

  除 了高铁车轮,在高铁上使用的轴承,国内企业也同样难以进入采购名单。一家高铁车辆制造商的内部人士就告诉本报记者,由于速度快,高铁上所用的轴承对安全、 可靠性的要求很高,目前主要是从瑞典、德国、日本的三家厂商进口,国内轴承企业生产的高速轴承,大多还只能满足150-180公里的列车所需。

  银河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指出,2012年的铁路轮轴市场规模约20亿元,其中铁路货车车轴约15亿元,机车、客车、轻轨、地铁车辆等车轴需求在3亿~4亿元。

  国 产高铁轴承企业的缺席,也为它们的国际同行提供了攻城略地的机会。2010年3月,瑞典SKF就宣布,与铁道部在原来4年合约的基础上再续约4年,而日本 NTN公司更是将生产基地开到了中国境内,位于南京的工厂一期投资1亿美元,生产用于高速铁路、地铁及风力发电所用的轴承。

  而一位向南北 车供应电子元器件的外资供应商更是对本报记者透露,高铁车上的电气部分,类似受电弓、变流器、制动装置等也主要依靠进口或者是用外方的核心零部件在合资公 司组装,国内生产的产品在可靠性上还有差距,而电气部分占据高铁价格的30%,上述关键元器件则占据电气部分价格的半壁江山。

  国外合资国内抱团

  “目 前中国的高铁及相关部件在机械部分的制造工艺已经有所突破,但涉及到设计技术、材料工艺以及软件技术等的一些关键系统和部件,仍是技不如人。”一位铁路行 业内专家对本报记者坦陈,而国外虽然与我国的相关企业成立了不少合资公司,但对核心技术并不愿意转让,因此,对于核心部件依然要依靠从国外采购。

  不过,随着中国高铁建设的重启加速推进,如南北车等传统的铁路相关车辆生产商,也开始在高铁核心技术的研发上投入更多。

  中国北车(601299.SH) 一位人士就告诉本报记者,在高铁相关整车实现自主研发制造后,目前公司在拓展实现高铁车辆相关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化,比如空气弹簧就是高速动车组的 关键技术之一。此前,这类产品基本依赖进口,但自去年开始,公司已具备了替代装备高速动车组原进口空气弹簧产品的能力。

  上述行业专家也对 本报记者指出,这几年,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研发,国内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都有或多或少的进步,不过,有些还是依靠国外的平台、通过与国外的合资公司 来实现供应,比如由中国北车自主创新研制的CRH380CL动车组,其使用的牵引电传动系统就是与日本企业的合资公司研制。

  而为了争抢高铁相关配套部件的市场蛋糕,国内企业也开始抱团合作。比如马钢股份就与晋西车轴股份有限公司(600495.SH)各出资1.5亿元,合资设立了马鞍山马钢晋西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计划到2014 年12月建成年生产2万套动车、城轨地铁轮轴生产线和年生产5000套机车轮轴生产线。

  据记者了解,作为兵装系上市公司,晋西车轴同时在车轴、轮对以及转向架等轨道交通辅助设备方面具有国内同行业厂家不可替代的优势,与马钢成立合资公司,也是希望在车轮和车轴的联合设计、研发以及销售、服务等方面达成协同效应,起到1+1大于2的作用。

  不过,上述高铁车辆制造商的内部人士也对本报记者坦陈,国内企业要想在高铁关键零部件的采购方面有所突破,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铁路关系国计民生,如果没有突出的优势,谁愿意冒险在新产品上进行尝试呢?”
自己水平不高,不能怨别人不给机会
证券上的消息能信,lz估计没炒过股
一定的竞争才会促使企业在技术上进步。
现在才出样品?早干嘛去了。难道要让发展的脚步停下来等你的车轮?
丁书苗被抓了,好象她以前就是造高铁轮对的。轮对很快就会纯国产的。
技不如人没办法,早干什么去了
都黑了两年多了,不就是轮对轴承么,国产替代本来就需要一个过程。
其实对国内企业也是很好的促进作用。
想找条对的都难……
这个事情还需要从长计议,慢慢来。。。

高技术制造业的复兴不是一朝一夕的
技术不过关,有什么办法呢?
翻来翻去,和3年前相比还是那些话,没意思。
高铁那么大的系统工程,说来说去,也就是轴承,轮对,电弓。不要说这些零件都是核心零件,高铁上没有不是核心的零件。787还得用日本的电池,是不是美国就没救了?况且,350级别的高铁零件,除了中国他卖给谁去?不要老说掐脖子,谁掐谁还不一定。区区几个零部件供应商没必要大惊小怪
看看楼主所列的这些轮轴,一年才有多少采购金额啊,而标题却是外企独享核心部件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