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谁是妖魔化河南的元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2:08:19
消息源:经济观察报
2月20日下午,面对金温铁路上呼啸而来的列车,河南籍打工青年李学生飞身救出一个穿越铁道的男童。当他再次冲上铁道救另一个女童时,被火车迎面撞飞,不幸牺牲。

  温州历来是一个地理经济名词, 其经济社会变迁似乎与这样的英雄主义无关。李学生牺牲后,人们不由得唏嘘感叹。一位温州官员对我说,李学生“感动了温州全市”,李学生代表着当代温州人的精神风貌,因为,温州人已经把所有外来务工的人称为新温州人。

  也有人从中看到了“民工的精神”,说李学生可以代表打工群体。而在河南,舆论将李学生看作是为河南正名的英雄。很简单,因为李学生是河南人。对一个英雄的壮举,不同的区域、不同的阶层给予了不同的诠释,贴上了不同的标签,前所未有。

  这其中,河南省的舆论多是一种地方社会情绪的强烈反弹。因为,相当时期内的“妖魔化河南”,使河南忍受着各地的目光,已对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河南有关部门搜索枯肠,做了大量宣传工作,希望扭转这一局面,无奈防不胜防,成效不大。外人似乎不愿意放弃他们对河南的先验性看法。

  而现在,正是河南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等10个部委对《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提案》进行现场办理。这种规格,在全国两会历史上前所未有。这个提案,就是由河南方面牵头,由中部六省43名政协委员联合提交的。为此,今年全国两会之前,他们还在郑州黄河迎宾馆聚首,就提案内容达成了共识。

  河南省有意中部龙头老大,已是人所共知。原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一直主导“中原崛起”,他认为,没有中原崛起哪能有中部崛起?但是,妖魔化河南已成为全国性的集体无意识行为,河南的形象正在承受巨大的压力,由此,也带来了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问题。后来,一些不太了解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制度的人,将原中宣部副部长、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调任河南省委书记,说成是为了扭转河南的形象。不过,徐光春的专业背景,对于扭转河南的形象、纠正关于河南的舆论误导,客观上的确起到了促进作用。只是,主流媒体的大型集中宣传活动,并不足以在短时期内彻底扭转局面。

  如今,李学生见义勇为,壮烈牺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爆发在一个河南打工青年身上,岂不是大好教材?

  几乎在李学生牺牲的同时,在深圳任教的河南籍女教师靳伟杰,从一辆失控的小轿车下,推开4个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下,不幸身亡,年仅30岁。在靳伟杰牺牲的城市,善良的人们为之感动,在深圳市委宣传部和当地主要媒体联合举办的“最具爱心人物”评选活动中,靳伟杰名列25位候选人之首。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位河南人郭春园名列第二位。

  但是就在深圳,对河南人的歧视却是变本加厉。据3月30日《南方都市报》报道,深圳龙岗警方日前在辖区怡丰路上悬挂出两条大横幅:“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和“凡举报河南籍团伙敲诈勒索犯罪、破获案件的,奖励500元”。可见,靳伟杰所付出的鲜血代价,也不能改变河南人在龙岗警方眼中的形象。

  或许,龙岗警方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在他们的辖区内,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比其它省份的要多。他们并不会去想一想,河南籍的敲诈勒索团伙,为什么就比其它地方多呢?

  首先,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1亿。在牺牲农村保城市的二元道路下,在“非均衡发展”的模式下,河南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那些强势地区的发展,无论过去与现在,都离不开河南人。河南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而贫穷的生活、有限的资源,给予他们的选择是极其有限的,于是,河南成为劳工输出大省,郑州铁路枢纽把他们带向全国各地。但当他们来到外地就会发现,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断裂的社会结构,不公平的国民待遇,才是妖魔化河南的元凶与小人,因为,人性很容易被苦难扭曲为恶行。

  龙岗警方也应该知道,一些敲诈勒索团伙的成员,最终也拿不到多少钱,但他们仍然可以获得比较效益。这又说明了什么?

  随着中部概念的热炒,河南省也在针对“妖魔化河南”展开宣传攻势。李学生与靳伟杰的牺牲,为河南的舆论部门提供了一种可操作思路。但是,对河南的妖魔化,是一种“傲慢与偏见”的典型产物,即便英雄的鲜血,也不足以改变根深蒂固的歧视。一些地区,一些群体,一些无恶意的闲人或有恶意的闲人,需要以妖魔化别人来遮蔽自己内心的小,彰显自己身份的优越感。在一个自私、冷漠、功利的社会语境里,这种“真实的谎言”从者益众,不足为怪。

  其实,无论英雄也好,敲诈勒索团伙也好,他们的行为,都不能独立代表河南的整体形象。这个1亿人口的农业大省,其实是当今最典型的中国,而河南人,也是最典型的中国人。如果河南“礼崩乐坏”了,那么我们整个社会也纯净不到哪里去。如果整体意义上的河南人有问题,我们每个中国人必有问题。如果我们想彻底消灭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首先就要消灭贫困,要以均衡发展的思路,帮助河南实现“中部崛起”、“中原崛起”的目标。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作者不是河南人,是山东人。山东人的口碑似乎不错,但很多人是受了《水浒》的影响。实际上,山东人也会出现敲诈勒索团伙。那被当今影视作品讴歌的英雄武松,其杀人不眨眼的程度已经与极端恐怖分子无二,其罪恶远在敲诈勒索团伙之上。如果说山东的敲诈勒索团伙更少一些,那是因为山东经济的发展,而非道德水准有先天高下之分。但是我身边的很多老乡,还是为自身的口碑而自得。

  多年之前,黄河故道,山东与河南的边界土地交错,水事纠纷频发。河南那边的标语是“把山东鬼子赶出河南”,山东这边的标语则是“世界三大坏:苏修美帝河南人”。后来行政区划调整,山东这边高喊“世界三大坏”的,被划到河南去了。

  作者:《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邮箱:zhongweizhi@vip.sohu.net

转载仅供参考,不代表本人观点.消息源:经济观察报
2月20日下午,面对金温铁路上呼啸而来的列车,河南籍打工青年李学生飞身救出一个穿越铁道的男童。当他再次冲上铁道救另一个女童时,被火车迎面撞飞,不幸牺牲。

  温州历来是一个地理经济名词, 其经济社会变迁似乎与这样的英雄主义无关。李学生牺牲后,人们不由得唏嘘感叹。一位温州官员对我说,李学生“感动了温州全市”,李学生代表着当代温州人的精神风貌,因为,温州人已经把所有外来务工的人称为新温州人。

  也有人从中看到了“民工的精神”,说李学生可以代表打工群体。而在河南,舆论将李学生看作是为河南正名的英雄。很简单,因为李学生是河南人。对一个英雄的壮举,不同的区域、不同的阶层给予了不同的诠释,贴上了不同的标签,前所未有。

  这其中,河南省的舆论多是一种地方社会情绪的强烈反弹。因为,相当时期内的“妖魔化河南”,使河南忍受着各地的目光,已对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河南有关部门搜索枯肠,做了大量宣传工作,希望扭转这一局面,无奈防不胜防,成效不大。外人似乎不愿意放弃他们对河南的先验性看法。

  而现在,正是河南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等10个部委对《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提案》进行现场办理。这种规格,在全国两会历史上前所未有。这个提案,就是由河南方面牵头,由中部六省43名政协委员联合提交的。为此,今年全国两会之前,他们还在郑州黄河迎宾馆聚首,就提案内容达成了共识。

  河南省有意中部龙头老大,已是人所共知。原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一直主导“中原崛起”,他认为,没有中原崛起哪能有中部崛起?但是,妖魔化河南已成为全国性的集体无意识行为,河南的形象正在承受巨大的压力,由此,也带来了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问题。后来,一些不太了解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制度的人,将原中宣部副部长、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调任河南省委书记,说成是为了扭转河南的形象。不过,徐光春的专业背景,对于扭转河南的形象、纠正关于河南的舆论误导,客观上的确起到了促进作用。只是,主流媒体的大型集中宣传活动,并不足以在短时期内彻底扭转局面。

  如今,李学生见义勇为,壮烈牺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爆发在一个河南打工青年身上,岂不是大好教材?

  几乎在李学生牺牲的同时,在深圳任教的河南籍女教师靳伟杰,从一辆失控的小轿车下,推开4个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下,不幸身亡,年仅30岁。在靳伟杰牺牲的城市,善良的人们为之感动,在深圳市委宣传部和当地主要媒体联合举办的“最具爱心人物”评选活动中,靳伟杰名列25位候选人之首。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位河南人郭春园名列第二位。

  但是就在深圳,对河南人的歧视却是变本加厉。据3月30日《南方都市报》报道,深圳龙岗警方日前在辖区怡丰路上悬挂出两条大横幅:“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和“凡举报河南籍团伙敲诈勒索犯罪、破获案件的,奖励500元”。可见,靳伟杰所付出的鲜血代价,也不能改变河南人在龙岗警方眼中的形象。

  或许,龙岗警方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在他们的辖区内,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比其它省份的要多。他们并不会去想一想,河南籍的敲诈勒索团伙,为什么就比其它地方多呢?

  首先,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1亿。在牺牲农村保城市的二元道路下,在“非均衡发展”的模式下,河南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那些强势地区的发展,无论过去与现在,都离不开河南人。河南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而贫穷的生活、有限的资源,给予他们的选择是极其有限的,于是,河南成为劳工输出大省,郑州铁路枢纽把他们带向全国各地。但当他们来到外地就会发现,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断裂的社会结构,不公平的国民待遇,才是妖魔化河南的元凶与小人,因为,人性很容易被苦难扭曲为恶行。

  龙岗警方也应该知道,一些敲诈勒索团伙的成员,最终也拿不到多少钱,但他们仍然可以获得比较效益。这又说明了什么?

  随着中部概念的热炒,河南省也在针对“妖魔化河南”展开宣传攻势。李学生与靳伟杰的牺牲,为河南的舆论部门提供了一种可操作思路。但是,对河南的妖魔化,是一种“傲慢与偏见”的典型产物,即便英雄的鲜血,也不足以改变根深蒂固的歧视。一些地区,一些群体,一些无恶意的闲人或有恶意的闲人,需要以妖魔化别人来遮蔽自己内心的小,彰显自己身份的优越感。在一个自私、冷漠、功利的社会语境里,这种“真实的谎言”从者益众,不足为怪。

  其实,无论英雄也好,敲诈勒索团伙也好,他们的行为,都不能独立代表河南的整体形象。这个1亿人口的农业大省,其实是当今最典型的中国,而河南人,也是最典型的中国人。如果河南“礼崩乐坏”了,那么我们整个社会也纯净不到哪里去。如果整体意义上的河南人有问题,我们每个中国人必有问题。如果我们想彻底消灭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首先就要消灭贫困,要以均衡发展的思路,帮助河南实现“中部崛起”、“中原崛起”的目标。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作者不是河南人,是山东人。山东人的口碑似乎不错,但很多人是受了《水浒》的影响。实际上,山东人也会出现敲诈勒索团伙。那被当今影视作品讴歌的英雄武松,其杀人不眨眼的程度已经与极端恐怖分子无二,其罪恶远在敲诈勒索团伙之上。如果说山东的敲诈勒索团伙更少一些,那是因为山东经济的发展,而非道德水准有先天高下之分。但是我身边的很多老乡,还是为自身的口碑而自得。

  多年之前,黄河故道,山东与河南的边界土地交错,水事纠纷频发。河南那边的标语是“把山东鬼子赶出河南”,山东这边的标语则是“世界三大坏:苏修美帝河南人”。后来行政区划调整,山东这边高喊“世界三大坏”的,被划到河南去了。

  作者:《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邮箱:zhongweizhi@vip.sohu.net

转载仅供参考,不代表本人观点.
河南的基本情况:位于中国中部,史称中原,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和盆地面积9,3万平方公里,山地丘陵面积7,4万平方公里.平均气温13至15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全年无霜期200至236天.人口9555万.老子,庄子,商鞅,李斯,张衡,张仲景,韩愈,岳飞等名人泰斗曾层出如云,历史上许多国家,朝代在这里建都.
中国人不团结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唉.地域观念太重.
人人都说河南骗子多 我也在河南求学过四年
同学都很好 老师也很好
哎 谣言四起啊
[B]以下是引用[I]票房毒药[/I]在2005-4-22 7:08:00的发言:[/B][BR]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作者不是河南人,是山东人。山东人的口碑似乎不错,但很多人是受了《水浒》的影响。实际上,山东人也会出现敲诈勒索团伙。那被当今影视作品讴歌的英雄武松,其杀人不眨眼的程度已经与极端恐怖分子无二,其罪恶远在敲诈勒索团伙之上。如果说山东的敲诈勒索团伙更少一些,那是因为山东经济的发展,而非道德水准有先天高下之分。但是我身边的很多老乡,还是为自身的口碑而自得。

  多年之前,黄河故道,山东与河南的边界土地交错,水事纠纷频发。河南那边的标语是“把山东鬼子赶出河南”,山东这边的标语则是“世界三大坏:苏修美帝河南人”。后来行政区划调整,山东这边高喊“世界三大坏”的,被划到河南去了。

  作者:《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邮箱:zhongweizhi@vip.sohu.net

转载仅供参考,不代表本人观点.

你想妖魔化山东人???????????????/
[em13][em13][em13][em13]
楼上的
作者不过是实事求是而已
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人,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罪恶
不是吗
哪里都有好人坏人!!
呵呵!
蓝儿早啊
[B]以下是引用[I]nebraska[/I]在2005-4-22 9:34:00的发言:[/B][BR]蓝儿早啊


nene 早,又换头鸟!!
[em01]
那被当今影视作品讴歌的英雄武松,其杀人不眨眼的程度已经与极端恐怖分子无二,其罪恶远在敲诈勒索团伙之上。
这也太不像话了,为了贬低山东人而贬低武松(山东人??)!
化解地域歧视有赖悲悯宽宥  
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2630439595999232/20050421/538536.shtml

两个月来,关于河南人的两条新闻反响强烈:先是2月20日商丘农民李学生在温州因抢救火车道口遇险小孩而牺牲,后是4月15日,郑州市民任诚宇和李东照状告深圳警方悬横幅“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涉嫌地域歧视一事。
李学生舍生救人之壮举令人感动。通过电视,看到眼光无神的遗照上那张憨厚而沧桑的脸,那个家徒四壁的陋屋,听说那个亡妻后来离家打工的故事,想到上苍那么不开眼,让这么一位贫苦困顿的人去舍命救人,我心里一阵酸楚。再听到他那老父嘱咐,出门在外“人家打你一拳,你不要还手;人家再打你一拳,你还不要还手,人家就不会再打你了”,心中激起更多悲情:这个老农民不是叫外出的儿子以丧失人体与生俱来的、不可剥夺的“刺激—反应”功能而换取和睦吗?哪有比这样的人更善良的百姓?
有论者认为,李学生的壮举“为河南人正名”。这让我费解:还要这个该安息的草民英雄为他的老乡集合体的名声操劳吗?
在我所认识的人中,无论是部队战友,还是高校同学,都有多位宽厚、仗义的河南人。当然我也相信,近亿河南人中也有让人不敢恭维和不屑者,甚至是地痞。
中国作为人口第一大国,每个省少则上千万人,古语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天涯无处不芳草,天下多有小人居”,这本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何况作为炎黄子孙,笼统地蔑视河南和河南人,就很有可能是对我们每个姓氏(包括我这个小姓)发源地的亵渎。
我的家乡在长江下游,那个自古文人墨客醉生梦死的城市有一个梅花岭,梅花岭上有抗清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衣冠冢,内中清人张尔荩撰名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朋友开玩笑说:史可法一定不是本地人,一看碑文乃河南祥符(今开封)人。我们恐怕都知道,抗金前辈岳飞和抗日后人杨靖宇将军都是史可法的同乡,这不能不令笔者景仰和唏嘘不已,以至于发一奇想:河南多义士,华夏弄清影;尤其国难之际,一边是人家侠肝义胆,一边是我辈苟且偷安。
我宁愿相信《东方瞭望周刊》一篇文章提出的观点,河南人是生态灾难的受害者。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近代则带来了无数决口大患,以至于“生存威胁下的河南人,携眷带口,逃荒到一个个陌生的地方,从原住民那里不择手段地抢出一条生路”,而“这就是河南人被歧视的原因”。但事实上,河南人遭遇的还只是歧视,而不是被描写成恶魔,因此我不同意河南人遭“妖魔化”的说法,而代之以对河南人的“刻板成见”一语。
“刻板成见”是美国记者沃尔特·李普曼在80多年前系统阐发的一个概念,他在《公众舆论》一书中对人认识事物的过程做了如下描述:“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是先看东西,后下定义,而是先下定义,后看东西”,“对于外界的混乱嘈杂,我们总会先套用我们已有的文化框架进行解读,我们倾向于用我们已有的文化形式来感受外面的世界。”由此可见,所谓“刻板成见”就是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感情。那么“刻板成见”何以形成?李普曼说,“刻板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让我们将彼此独立的人归入为我们所定义的种类中去,因为分类对人很有好处,它可以在繁忙的生活中为我们节省时间,保护我们在社会中的位置。它还可以“使我们远离那些因试图全面、有规则地认识世界而导致的各种令人困惑的结果。”但是它显然阻碍着我们对陌生事物的接受。“刻板成见”的常见形式之一就是对复杂人群按非黑即白的二分法加以分类,例如将全国13亿人民分为所谓“恶”的河南人和“善”的非河南人,制造出“本店招工两人,河南人不要”之类的歧视性故事或笑话。
如何避免“刻板成见”?
李普曼在开出处方时告诉我们,对策是“以新鲜的视角、从细节上看一切事情,杜绝将所有问题一般化、模式化”,也就是说,就本文议题来讲,我们如果过的是比多数河南人更好的生活,那么首先要对那里的相对比较恶劣的生态环境和百姓心存悲悯和宽宥。在对待河南人时,既要看到他们中善良的李学生们、民族英雄岳飞和杨靖宇们,以及他们的追随者和同情者们,也要看到活该被家乡人痛骂为败类的张昆桐和曾锦城(前河南省交通厅厅长)们以及他们的“前腐后继”者们,还要看到更多既不像李学生、也不像张昆桐和曾锦城的张三李四王五赵六们,而不必让他们彼此正名或连累,以至于再度出现类似媒体让李学生为和他千差万别的同乡们争气和“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的事情,尽管这样做让我们有很多麻烦,否则又会制造新的“刻板成见”。(展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新闻与传播系主任 来源:新京报)
[B]以下是引用[I]leopold[/I]在2005-4-22 9:38:00的发言:[/B][BR]那被当今影视作品讴歌的英雄武松,其杀人不眨眼的程度已经与极端恐怖分子无二,其罪恶远在敲诈勒索团伙之上。
这也太不像话了,为了贬低山东人而贬低武松(山东人??)!

武松的确有杀人不眨眼的时候
大家看这个问题应该客观
不应有预设立场
这是国内史学教育的误区
比如过去为了讴歌农民起义,便对农民起义军的很多暴行视而不见
例如,我们的历史书就没有张献忠当年大肆屠杀川人的记载
(鄙人正是陕西人,并不觉得承认这点有什么不好意思,毕竟事实就是事实)
呵呵,有人的地方就有罪恶这种说法比较新鲜的说,感觉上和梵蒂冈老大说的话差不多。还有,对于全国地域性歧视持反对意见,什么上海人全是哈日的,湖北人是九头鸟等等。个人认为在现在这个时代要说明自己的原籍或者说血统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某个小村落的人的情况还真的少(考察中国五千年历史就知道每次朝代变迁就会造成移民,所以到底自己的原籍是哪的很难说),只有真正摒弃地域的观念,或者说做到地域人文的融合,才能解决妖魔化哪里哪里的问题吧!
[B]以下是引用[I]票房毒药[/I]在2005-4-22 7:08:00的发言:[/B][BR]
  多年之前,黄河故道,山东与河南的边界土地交错,水事纠纷频发。河南那边的标语是“把山东鬼子赶出河南”,山东这边的标语则是“世界三大坏:苏修美帝河南人”。后来行政区划调整,山东这边高喊“世界三大坏”的,被划到河南去了。

怎么看起来觉得很搞笑
[B]以下是引用[I]a.k.[/I]在2005-4-22 10:00:00的发言:[/B][BR]呵呵,有人的地方就有罪恶这种说法比较新鲜的说,感觉上和梵蒂冈老大说的话差不多。还有,对于全国地域性歧视持反对意见,什么上海人全是哈日的,湖北人是九头鸟等等。个人认为在现在这个时代要说明自己的原籍或者说血统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某个小村落的人的情况还真的少(考察中国五千年历史就知道每次朝代变迁就会造成移民,所以到底自己的原籍是哪的很难说),只有真正摒弃地域的观念,或者说做到地域人文的融合,才能解决妖魔化哪里哪里的问题吧!


还有新时代的根源,就是地方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确实是
我妈一个同事就是从这个地方来的
中国的地域观还是太狭隘!
这是和生活的狭隘性紧密联系的
原先期望先富带动后富,现在先富鄙视后富.
楼上的兄台不要激动
大部分坛友都是反对地域歧视的
[em01][em01][em01][em01]
20楼的兄弟别激动,这里好像没什么人侮辱河南人呀.大多数人都是主张摒弃狭隘地域意识的呢
是啊!何况不是什么地方都是富足的。北京、上海等大都市里也有穷人,(这些穷人不是指的外来人口的说)还不占少数!没有必要去歧视啊!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em01][em01]
每个地方的人都有一部分高尚的   一部分行为阴暗的人   同为中国人   为何老将枪口对准自己人?
有网特搞阴谋,分散人民视线,搞地域斗争.
是河南人自豪,是中国人自豪。
地域歧視到哪裡都有,不要太過份就行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比誰又強得了多少。
这个1亿人口的农业大省,其实是当今最典型的中国,而河南人,也是最典型的中国人。
首先说明,我是山东人;再次说明,我说的都是我的心里话,不存在什么虚伪与偏见。
   实话实说,我个人还是很喜欢河南的,最喜欢她的饮食。不管是烩面,胡辣汤,还有那一品灌汤包等等等等,都是那几个字:好吃、实惠。二是喜欢河南的历史,名城林立、古迹众多;那浑厚的文化底蕴让人不敢昂视。
   但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的人讨厌河南了?我们这里有句话叫做: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丢的。我想各位河南朋友与其责问别人为什么歧视河南人,不过更多的从自己身上找找问题。
  我看很多朋友说河南人被歧视是因为穷,我觉得不对。穷的地方那么多,象云南、贵州、四川、甘肃、西藏等等,这些地方为什么不见的有人去歧视?穷虽然不是件光荣的事,但只要穷的有骨气,一样没人会瞧不起。而人们为什么就会偏偏歧视河南人?我说说我自己的一些经历与感受,可能会算是一个答案。说实话,一直到现在我也不讨厌河南,而且相反的很喜欢那边,饭菜可口,历史渊源,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会有优美的传说,是河南吸引我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我在做开始销售的时候曾强烈要求分往河南片。但当时领导的态度了?是冷笑,那种非常暧昧的冷笑,然后多我说让我先去问问曾跑过河南的老前辈。当然我很听话啊,就跑去问啊。结果这次迎接我的是一脸的苦笑,然后就给我大讲特讲在河南应该注意、必须注意的事项以及种种种种的不能、不能。而这种种事项与种种不能后面都跟着一个或几个生动但真实的故事来加深我的注意,反正那一下午没干别的,从上班到下班,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社会复杂的一面。后来还是由于我年轻啊,我无畏啊,我坚持啊,在跟领导种种保证,然后领导又千叮万嘱后我还是去了河南。但结果了~~~算了,想起来也是很窝囊的事,还是不说了。
   其实一直到现在我还是很喜欢河南的,也很喜欢河南人,真的。河南人绝大多数都是善良的、友好的,我在河南的时候,曾充分的感受过这种善良与友好。但有句话: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而河南确实也有那么部分人太注重眼前利益,面对利益又有点太不择手段了。虽然说全国那个地方都会有坏人,但河南的这部分人确实是多了那么一点点。
关于《水浒》,并不觉得里面有多少真好汉。仔细看看就知道了。黑旋风李逵杀人比恐怖分子更狠,老弱妇孺一并杀之,甚至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杀,看看三打祝家庄扈家的结果吧。为了让人上山入伙,宋江吴用之流没少干胁人家眷的事情等等。说穿了就是一帮土匪强盗,在当今为了某些目的被人为美化了一下而已。
我来说一句,现在不是讨论谁在妖魔化河南的时候.对于河南,我接触很少,因为我还在校园里.但是实话实说,我对河南有负面看法,有些问题我还没有弄明白,就是为什么在重庆有许多骗子都是来自河南,有冒充寻亲的,有冒充老志愿军的,还有许多河南籍的老年妇女,很多很多跪在街边上要钱,特别是在商业区,几乎几百米就有一个.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状况.我没有恶意,但我对于河南人的负面看法全部是从这里来的,并不是基于地域的原因,希望有朋友能替我分析下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还有,我只是说出我看到的东西,得罪了一些朋友请不要见怪,不要扣帽子.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河南这块地方却是人才辈出.这点不容否认,但是有那么一小撮的河南败类,他们却败坏了整个河南的名声. 和我打交道的圈子里,对河南人的印象都不好,原因就是在和河南人做生意时都上过当,很多朋友对我说千万别和河南人做生意,都是骗子.可能有些偏激,但是这种事在我们这里发生了太多次.时间一长河南的名声怎么会好.其实并没有什么妖魔化.
记得有一本书叫《河南人究竟惹谁了?》
渣子哪里都有,大家想想,以某种假货闻名的地方哪里比较多
[face=黑体]
[B]以下是引用[I]爱人民爱国[/I]在2005-4-22 14:18:00的发言:[/B][BR]  首先说明,我是山东人;再次说明,我说的都是我的心里话,不存在什么虚伪与偏见。
   实话实说,我个人还是很喜欢河南的,最喜欢她的饮食。不管是烩面,胡辣汤,还有那一品灌汤包等等等等,都是那几个字:好吃、实惠。二是喜欢河南的历史,名城林立、古迹众多;那浑厚的文化底蕴让人不敢昂视。
   但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的人讨厌河南了?我们这里有句话叫做: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丢的。我想各位河南朋友与其责问别人为什么歧视河南人,不过更多的从自己身上找找问题。
  我看很多朋友说河南人被歧视是因为穷,我觉得不对。穷的地方那么多,象云南、贵州、四川、甘肃、西藏等等,这些地方为什么不见的有人去歧视?穷虽然不是件光荣的事,但只要穷的有骨气,一样没人会瞧不起。而人们为什么就会偏偏歧视河南人?我说说我自己的一些经历与感受,可能会算是一个答案。说实话,一直到现在我也不讨厌河南,而且相反的很喜欢那边,饭菜可口,历史渊源,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会有优美的传说,是河南吸引我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我在做开始销售的时候曾强烈要求分往河南片。但当时领导的态度了?是冷笑,那种非常暧昧的冷笑,然后多我说让我先去问问曾跑过河南的老前辈。当然我很听话啊,就跑去问啊。结果这次迎接我的是一脸的苦笑,然后就给我大讲特讲在河南应该注意、必须注意的事项以及种种种种的不能、不能。而这种种事项与种种不能后面都跟着一个或几个生动但真实的故事来加深我的注意,反正那一下午没干别的,从上班到下班,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社会复杂的一面。后来还是由于我年轻啊,我无畏啊,我坚持啊,在跟领导种种保证,然后领导又千叮万嘱后我还是去了河南。但结果了~~~算了,想起来也是很窝囊的事,还是不说了。
   其实一直到现在我还是很喜欢河南的,也很喜欢河南人,真的。河南人绝大多数都是善良的、友好的,我在河南的时候,曾充分的感受过这种善良与友好。但有句话: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而河南确实也有那么部分人太注重眼前利益,面对利益又有点太不择手段了。虽然说全国那个地方都会有坏人,但河南的这部分人确实是多了那么一点点。
  
     你不觉得自己说话是在掩耳盗铃嘛,口口声声地说着喜欢河南这个那个,其实你是个对河南有偏见的人,要不你不会把一些河南人的做法强扣在所有河南人身上啊!我发现抱有这种地域歧视心态的人好象觉悟都不是很高,为什么把精力都用来攻击自己的同胞呢?这其实是有些人的不正常心理在作怪,总是喜欢作践别人抬高自己,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大多数人都是在人云亦云,自己亲身经历、吃过河南人亏的并不占大多数!
[/face][em13]
[B]以下是引用[I]cnppo[/I]在2005-4-22 10:10:00的发言:[/B][BR]

怎么看起来觉得很搞笑


估计作者的意思是我们山东爱闹事的都划给河南了,所以现在我们形象好,他们形象差~```
不要生气
不要生气
和气生财
[em01][em01][em01][em01][em01]
我觉得这个世界都一样,只是讨生活的方式不同罢了
有那麼嚴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