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怛罗斯到卡特万---中国军队与伊斯兰国家的两次大决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5:27:51
摘要
公元751年爆发的但逻斯会战是唐朝与阿拔斯王朝间唯一的一次大规模冲突,也是东方的中国与中亚穆斯林间第一次大规模冲突。这次会战唐军失利,阿拔斯王朝确立了在中亚的统治,使许多中国的科学技术西传,同时,伊斯兰教也开始为中国人所知,有了明确记载。公元1141年的卡特万会战是西辽军队同以塞尔柱王朝为首的西域联军的冲突,也是中亚历史上继但逻斯战役后,中国军队和中亚穆斯林的第二次大规摸战役。这次会战使西辽确立了在中亚穆斯林世界的统治,声名成建亚欧,与但逻斯会战相比,对中亚历史的发展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具有更为重大的影响,形成中世纪中华文化西传的第一个高潮。

怛逻斯(Talas)是一条河名,也是一个城名,大概城名因河而来。河即今吉尔吉斯共和国的塔刺斯河,城就在河畔,即今江布尔。本文所提到的是城。怛逻斯在中国的典籍中很早就有记载,且写法很多,如但逻私(《大唐西域记》)、但逻斯(《经行记》)、咀逻斯《新唐书》)、塔刺斯(《西游录》)、塔刺寺(《西使记》)、答刺速(《长春真人西游记》)等,均为TIas或Taraz的不同音译。但逻斯一名出现在西方也同样是比较早的,大约是在六世纪晚期,即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统治时期{ 527-565年)。从中西方的记述可知但逻斯城地处交通要冲,是中亚碎叶川(今楚河)流域的一个军事重镇,也是西域的一个繁华的商贸中心。


公元750年(唐天宝九年)中亚费尔干纳的伊赫希德话求唐朝驻扎在安西的军队帮助他反对石国(塔什干)。当时唐朝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答应了其请求,表面上和石国国王约为和好,暗中乘其不备,“引兵袭之,虏其王及部众以归,悉杀其老弱。”〔1〕不料,石国有一王子从乱军中逃脱,“告于诸胡国。群胡忿之,与大食连谋,将欲攻四镇。仙芝惧,领兵二万,深入胡地,与大食战。”〔2〕唐军与大食(阿拔斯王朝)军的怛逻斯会战爆发。在大食军方面,参加会战的有大食军队,还有与石国有关系的昭武九姓诸胡军队,统帅是阿拔斯王朝呼罗珊总督阿布·穆苏里姆(倭马亚王朝末年中亚地区的起义领袖,奴隶出身)手下大将伊布·卡利·齐雅德,人数不详。唐军方面,参战有蕃汉军队,共30000。人(一说70000人),也就是说除唐朝安西成军汉军外,还有一些西域小国军队,如葛逻禄部和拔汗那部等,统帅即前述之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高仙芝之所以冒险悬军深入胡地,目的在于各个击破,先乘大食军未到,彻底解决石国残余力量,占领重镇怛逻斯,威慑西域诸国,然后再回头击败大食军。但水情的发展却出乎其预料,大食军迅速从呼罗珊(今伊朗东北部)开来使其如意算盘落空。一五但逻斯城下,双方展开了激烈的遭遇战,大战5天,不分胜负。但在第5天夜幕降临时,作为唐军后军的葛逻禄部众突然叛变,与大食军队前后夹击,使唐军胶背受敌,,溃不成军。“仙芝大败,士卒死亡略尽,所余才数千人。右威冲将军李嗣业劝仙芝霄遁。道路阻隘,拔汗那部众在前,人畜塞路。嗣业前驱,奋大挺、;、之,人马俱毙,仙芝乃得过。将士相失。3〕后经李嗣业断后,高仙芝率残部退回了安西。

怛逻斯会战是唐朝与新兴的阿拔斯王.朝之间唯一的一次大规模冲突,也是东方的中国和中亚穆斯林之间唯一模冲突。这次会战以唐军惨败而结束,数万蕃汉大军几乎军覆没,只剩数千人回到安西。统帅高仙芝若不是乘夜色茫茫遁走,几乎性命不保,他这位因擅长高原作战,而被西一方各国称为“山岭之主”却败在新兴的阿拔斯
王朝军队面前,“山地战之王”、东方的汉尼拔”永远地栽在了逻怛斯城下。这次会战是在伊斯兰教向东传这个营.历史下发生的,因此战局对双方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这次会战,唐朝在西域的霸主地位开始由盛转衰,也就是说唐朝的兵锋实际上最远只延伸到了但逻斯城附近(实际在葱岭一带),而阿拔斯王朝也因此而确立了对
中亚地区的统治。这是之次会战在政治上的影响。下面重点谈一下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首先,许多中国的先进科学技术由此西传怛逻斯会战巾,唐朝军队损失甚巨,有不少人被阿拔斯军队俘虏。这些人中有不少人身怀绝技,使中国的某些科学技术,如造纸、先进的丝织技术、金银器设计、陶瓷技术等随之西传入中亚、西亚乃至欧洲。
1、造纸术的西传在怛逻斯会战以前,中亚以西各地在书写记事时,使用的大多是埃及纸草、羊皮和树皮,有些地区虽然也用纸,但粗糙笨硬,且产量又小。会战后,阿拔斯人在唐军俘虏中发现了有身怀造纸技术的技师,于是就在撤马尔罕t:办了造纸厂,用巾国的造纸技术来造纸,这是巾国造纸术初次传入穆斯林世界。这种纸平滑柔和,特别适于书写,因此消路大盛,阿拔斯各地陆续效i_,f办起了许多造纸厂。此后欧洲和非洲各国也相继学习这种造纸新技术,引起了造纸术的空前改革,到10世纪中叶,自古以来流行于地中海地区的埃及纸草最终没有竞争过中国纸,退出了书写领域。造纸术的西传对阿拔斯王朝和欧洲的文明进步起了重大堆动作用。
2、先进的丝织技术的西传大约在公元1世纪初,东亚的养蚕技术开始传入西域葱岭以东地区,到5世纪中亚的波斯井始拥有自己的丝织业。东罗马帝国在杳士丁尼时代,也从中国新疆地区把蚕种运到了拜占廷,使拜占廷帝国也能养蚕缴丝了。但中亚、西亚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丝织多是效法汉代和初唐时的织法,有很多方而落后于当时的盛唐。但逻斯会战后,被俘的杜环在居留阿拔斯各地12年后回国,他在《经行记》中写道一大有“线绢机抒,·一织络者,河东人乐限、吕礼。”【4】乐瞪等夕、又一次把中国高超的丝织技术带入了西方世界,提高了他们的丝织水平。正是这些人,使中国独特的丝织技术同时在美索不达米亚开花结果,广为流传。【5】
3,全银的铸造设计和绘画艺术的西传在会战中被俘的唐军里,还有一些金银匠和画师,他们在阿拔斯国内得到了重用,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特长。杜环曾亲见在库法有许多中国工匠技师在操作,“金银匠、画匠。汉匠起作画者,京兆人樊淑、刘泌”。〔6〕这些人把中国的金银器皿铸造技术、图案设计以及绘画艺术带到了中亚、西亚,使中国的瓷器开始在亚非许多地区相继被仿制。另外,阿拉伯人最早用的雕板印刷术,也很有可能与怛逻斯战役被俘而迁居库法的唐军有关。
其次,伊斯兰教开始为中国人所知并传入中国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斯兰教,阿拉伯人在其及其后继者四大哈里发的领导下,以伊斯兰教为旗帜,“在前面就是天堂,后面就是地狱”的战一斗口号鼓动下,大规模对外扩张,建立了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拍帝国。倭马亚王朝(中国称“白衣大食”,阿拉伯帝国势力在中亚于8世纪越过了阿姆河,深入锡尔河中下游一带,与当时中国唐朝有了一定交往。公元750年阿布,阿拔斯利用穆苏里姆起义推翻俊马亚王朝,建立了阿拔斯王朝(中国史书中称“黑衣大食”,简称“大食”)。此时伊斯兰教已兴起一个多世纪,但东一方的中国人对之几乎还不了解,知之者甚少,更谈不上有信仰者。751年的但逻斯战役后,情况有了改观,首先伊斯兰教在中国典籍里开始有了明确记载。前述之杜环把他所知道的伊斯兰教及其教义,在回国后都记在了《经行记》里,成了中国人记载伊斯兰教最早的。他把伊斯兰教称为“大食法”,这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倩。其次,据夏米西丁·哈吉研究怛斯战役后,“大食人入居天山南路者,亦自多”。这些大食人和海路来华经商的大食人定居中国,繁荣了唐代的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一也加深了中国人对尹斯兰教的理解,促进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再者,但逻斯战役后,东西方的陆路交通一一丝稠之路不再向以前那样畅通,加之各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海外贸易繁荣,所以海路逐渐成为东西方交通的主要通路,特别是对佛教徒西行求法影响很大。唐切以前西行求法僧多走陆路,如玄类大师,而怛逻斯战后,西行求法者开始多取海路前往印度是怛逻斯会战的又一影响。摘要
公元751年爆发的但逻斯会战是唐朝与阿拔斯王朝间唯一的一次大规模冲突,也是东方的中国与中亚穆斯林间第一次大规模冲突。这次会战唐军失利,阿拔斯王朝确立了在中亚的统治,使许多中国的科学技术西传,同时,伊斯兰教也开始为中国人所知,有了明确记载。公元1141年的卡特万会战是西辽军队同以塞尔柱王朝为首的西域联军的冲突,也是中亚历史上继但逻斯战役后,中国军队和中亚穆斯林的第二次大规摸战役。这次会战使西辽确立了在中亚穆斯林世界的统治,声名成建亚欧,与但逻斯会战相比,对中亚历史的发展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具有更为重大的影响,形成中世纪中华文化西传的第一个高潮。

怛逻斯(Talas)是一条河名,也是一个城名,大概城名因河而来。河即今吉尔吉斯共和国的塔刺斯河,城就在河畔,即今江布尔。本文所提到的是城。怛逻斯在中国的典籍中很早就有记载,且写法很多,如但逻私(《大唐西域记》)、但逻斯(《经行记》)、咀逻斯《新唐书》)、塔刺斯(《西游录》)、塔刺寺(《西使记》)、答刺速(《长春真人西游记》)等,均为TIas或Taraz的不同音译。但逻斯一名出现在西方也同样是比较早的,大约是在六世纪晚期,即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统治时期{ 527-565年)。从中西方的记述可知但逻斯城地处交通要冲,是中亚碎叶川(今楚河)流域的一个军事重镇,也是西域的一个繁华的商贸中心。


公元750年(唐天宝九年)中亚费尔干纳的伊赫希德话求唐朝驻扎在安西的军队帮助他反对石国(塔什干)。当时唐朝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答应了其请求,表面上和石国国王约为和好,暗中乘其不备,“引兵袭之,虏其王及部众以归,悉杀其老弱。”〔1〕不料,石国有一王子从乱军中逃脱,“告于诸胡国。群胡忿之,与大食连谋,将欲攻四镇。仙芝惧,领兵二万,深入胡地,与大食战。”〔2〕唐军与大食(阿拔斯王朝)军的怛逻斯会战爆发。在大食军方面,参加会战的有大食军队,还有与石国有关系的昭武九姓诸胡军队,统帅是阿拔斯王朝呼罗珊总督阿布·穆苏里姆(倭马亚王朝末年中亚地区的起义领袖,奴隶出身)手下大将伊布·卡利·齐雅德,人数不详。唐军方面,参战有蕃汉军队,共30000。人(一说70000人),也就是说除唐朝安西成军汉军外,还有一些西域小国军队,如葛逻禄部和拔汗那部等,统帅即前述之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高仙芝之所以冒险悬军深入胡地,目的在于各个击破,先乘大食军未到,彻底解决石国残余力量,占领重镇怛逻斯,威慑西域诸国,然后再回头击败大食军。但水情的发展却出乎其预料,大食军迅速从呼罗珊(今伊朗东北部)开来使其如意算盘落空。一五但逻斯城下,双方展开了激烈的遭遇战,大战5天,不分胜负。但在第5天夜幕降临时,作为唐军后军的葛逻禄部众突然叛变,与大食军队前后夹击,使唐军胶背受敌,,溃不成军。“仙芝大败,士卒死亡略尽,所余才数千人。右威冲将军李嗣业劝仙芝霄遁。道路阻隘,拔汗那部众在前,人畜塞路。嗣业前驱,奋大挺、;、之,人马俱毙,仙芝乃得过。将士相失。3〕后经李嗣业断后,高仙芝率残部退回了安西。

怛逻斯会战是唐朝与新兴的阿拔斯王.朝之间唯一的一次大规模冲突,也是东方的中国和中亚穆斯林之间唯一模冲突。这次会战以唐军惨败而结束,数万蕃汉大军几乎军覆没,只剩数千人回到安西。统帅高仙芝若不是乘夜色茫茫遁走,几乎性命不保,他这位因擅长高原作战,而被西一方各国称为“山岭之主”却败在新兴的阿拔斯
王朝军队面前,“山地战之王”、东方的汉尼拔”永远地栽在了逻怛斯城下。这次会战是在伊斯兰教向东传这个营.历史下发生的,因此战局对双方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这次会战,唐朝在西域的霸主地位开始由盛转衰,也就是说唐朝的兵锋实际上最远只延伸到了但逻斯城附近(实际在葱岭一带),而阿拔斯王朝也因此而确立了对
中亚地区的统治。这是之次会战在政治上的影响。下面重点谈一下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首先,许多中国的先进科学技术由此西传怛逻斯会战巾,唐朝军队损失甚巨,有不少人被阿拔斯军队俘虏。这些人中有不少人身怀绝技,使中国的某些科学技术,如造纸、先进的丝织技术、金银器设计、陶瓷技术等随之西传入中亚、西亚乃至欧洲。
1、造纸术的西传在怛逻斯会战以前,中亚以西各地在书写记事时,使用的大多是埃及纸草、羊皮和树皮,有些地区虽然也用纸,但粗糙笨硬,且产量又小。会战后,阿拔斯人在唐军俘虏中发现了有身怀造纸技术的技师,于是就在撤马尔罕t:办了造纸厂,用巾国的造纸技术来造纸,这是巾国造纸术初次传入穆斯林世界。这种纸平滑柔和,特别适于书写,因此消路大盛,阿拔斯各地陆续效i_,f办起了许多造纸厂。此后欧洲和非洲各国也相继学习这种造纸新技术,引起了造纸术的空前改革,到10世纪中叶,自古以来流行于地中海地区的埃及纸草最终没有竞争过中国纸,退出了书写领域。造纸术的西传对阿拔斯王朝和欧洲的文明进步起了重大堆动作用。
2、先进的丝织技术的西传大约在公元1世纪初,东亚的养蚕技术开始传入西域葱岭以东地区,到5世纪中亚的波斯井始拥有自己的丝织业。东罗马帝国在杳士丁尼时代,也从中国新疆地区把蚕种运到了拜占廷,使拜占廷帝国也能养蚕缴丝了。但中亚、西亚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丝织多是效法汉代和初唐时的织法,有很多方而落后于当时的盛唐。但逻斯会战后,被俘的杜环在居留阿拔斯各地12年后回国,他在《经行记》中写道一大有“线绢机抒,·一织络者,河东人乐限、吕礼。”【4】乐瞪等夕、又一次把中国高超的丝织技术带入了西方世界,提高了他们的丝织水平。正是这些人,使中国独特的丝织技术同时在美索不达米亚开花结果,广为流传。【5】
3,全银的铸造设计和绘画艺术的西传在会战中被俘的唐军里,还有一些金银匠和画师,他们在阿拔斯国内得到了重用,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特长。杜环曾亲见在库法有许多中国工匠技师在操作,“金银匠、画匠。汉匠起作画者,京兆人樊淑、刘泌”。〔6〕这些人把中国的金银器皿铸造技术、图案设计以及绘画艺术带到了中亚、西亚,使中国的瓷器开始在亚非许多地区相继被仿制。另外,阿拉伯人最早用的雕板印刷术,也很有可能与怛逻斯战役被俘而迁居库法的唐军有关。
其次,伊斯兰教开始为中国人所知并传入中国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斯兰教,阿拉伯人在其及其后继者四大哈里发的领导下,以伊斯兰教为旗帜,“在前面就是天堂,后面就是地狱”的战一斗口号鼓动下,大规模对外扩张,建立了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拍帝国。倭马亚王朝(中国称“白衣大食”,阿拉伯帝国势力在中亚于8世纪越过了阿姆河,深入锡尔河中下游一带,与当时中国唐朝有了一定交往。公元750年阿布,阿拔斯利用穆苏里姆起义推翻俊马亚王朝,建立了阿拔斯王朝(中国史书中称“黑衣大食”,简称“大食”)。此时伊斯兰教已兴起一个多世纪,但东一方的中国人对之几乎还不了解,知之者甚少,更谈不上有信仰者。751年的但逻斯战役后,情况有了改观,首先伊斯兰教在中国典籍里开始有了明确记载。前述之杜环把他所知道的伊斯兰教及其教义,在回国后都记在了《经行记》里,成了中国人记载伊斯兰教最早的。他把伊斯兰教称为“大食法”,这在中国伊斯兰教史上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倩。其次,据夏米西丁·哈吉研究怛斯战役后,“大食人入居天山南路者,亦自多”。这些大食人和海路来华经商的大食人定居中国,繁荣了唐代的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一也加深了中国人对尹斯兰教的理解,促进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再者,但逻斯战役后,东西方的陆路交通一一丝稠之路不再向以前那样畅通,加之各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海外贸易繁荣,所以海路逐渐成为东西方交通的主要通路,特别是对佛教徒西行求法影响很大。唐切以前西行求法僧多走陆路,如玄类大师,而怛逻斯战后,西行求法者开始多取海路前往印度是怛逻斯会战的又一影响。


在高仙芝喋血怛逻斯城下390年后,即公元1141年以中国北方的契丹族为主的各民族由耶律大石率领在中亚卡特万同以塞尔柱工朝苏丹桑扎儿为首的西域穆斯林联军又展开了一场会战。这场会战比但逻斯会战规模大,影响更为深远。
公元1130年春,辽朝灭亡后,仍在辽西北草原地区积蓄力量,准备“翁我仇敌,复我疆宇”的耶律大石看到在新兴的强大金朝面前,复兴辽朝已无希望,于是按照契丹族传统方式,祭天地祖宗之后,整旅而西,踏上了漫长的西征之路。经过近十年的苦心经营,克服了重重困难,大石一行终于在中亚站稳了脚跟,并登极称帝,建立了西辽王朝。但是由于大石及其部众是从遥远的东亚经长途跋涉而来,且信奉佛教,所以要在中亚清一
色穆斯林世界里确立稳固统治是非常困难的。同时,塞尔柱王朝正处在苏丹桑几儿统治的鼎盛时期,控制了中亚许多国家,如西喀喇汗王朝、花刺子模、哥疾宁等都是其附庸,而大石要在西域确立统治,就必须征服或击败这些国家,因此必然要和塞尔柱王朝发生冲突。
公元1137年耶律大石为首的西辽军队击败了西喀喇汗王朝军队,马合木汗“遁归撒马尔罕,传檄全国,举兵拒敌。又遣使求救于塞尔柱克算端桑扎儿,伴其檄告所有回教徒,集合全力,以抗奉异端者。【9】于是桑扎儿经过充分准备于1141年7月率领由呼罗珊、西吉斯坦、伽兹纳、马赞兰德和古耳诸国组成的十万军队,渡过阿姆河进攻西辽。战前,桑扎儿写信给大石,要求大石接受伊斯兰教,否则兵戎相见。久经战阵的大石不为所动,亲率由突厥人、秦国人(即汉人)、契丹人以及他族”迎敌。9月9日两军在撒马尔罕以北的卡特万遭遇,相距二里许,大石远望敌阵,对将士们说:“彼军虽多而无谋,攻之则首尾不救,我师必胜”。〔10〕派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刺、招讨副使耶律松山等领兵2500进攻桑扎)‘右翼,枢密副使萧刺阿不、招讨使耶律木薛等领兵2500进攻左翼,自己率众进攻中军。在联军方面也分成左中右三军,右翼由桑扎儿大将库吉马指挥,左翼由西吉斯坦国王指挥,桑扎儿自领中军。两军会战,西辽军队勇猛冲杀,结果穆斯林联军惨败,“僵尸数十里”,亡达30000人,仅卡特万附近的达尔加姆狭谷里联军就伤亡10000多人。苏丹桑扎儿只身逃走,他的妻子、左右翼指挥官均被大石俘获,西辽军队大获全胜。阿拉伯史家伊本·阿西尔也记载:“两军大战,回教徒之军大败,桑扎儿只身而遁。其妻阿儿思兰汗之女也,为敌所擒。其他酋长将领被擒者甚移”。〔11〕


在高仙芝喋血怛逻斯城下390年后,即公元1141年以中国北方的契丹族为主的各民族由耶律大石率领在中亚卡特万同以塞尔柱工朝苏丹桑扎儿为首的西域穆斯林联军又展开了一场会战。这场会战比但逻斯会战规模大,影响更为深远。
公元1130年春,辽朝灭亡后,仍在辽西北草原地区积蓄力量,准备“翁我仇敌,复我疆宇”的耶律大石看到在新兴的强大金朝面前,复兴辽朝已无希望,于是按照契丹族传统方式,祭天地祖宗之后,整旅而西,踏上了漫长的西征之路。经过近十年的苦心经营,克服了重重困难,大石一行终于在中亚站稳了脚跟,并登极称帝,建立了西辽王朝。但是由于大石及其部众是从遥远的东亚经长途跋涉而来,且信奉佛教,所以要在中亚清一
色穆斯林世界里确立稳固统治是非常困难的。同时,塞尔柱王朝正处在苏丹桑几儿统治的鼎盛时期,控制了中亚许多国家,如西喀喇汗王朝、花刺子模、哥疾宁等都是其附庸,而大石要在西域确立统治,就必须征服或击败这些国家,因此必然要和塞尔柱王朝发生冲突。
公元1137年耶律大石为首的西辽军队击败了西喀喇汗王朝军队,马合木汗“遁归撒马尔罕,传檄全国,举兵拒敌。又遣使求救于塞尔柱克算端桑扎儿,伴其檄告所有回教徒,集合全力,以抗奉异端者。【9】于是桑扎儿经过充分准备于1141年7月率领由呼罗珊、西吉斯坦、伽兹纳、马赞兰德和古耳诸国组成的十万军队,渡过阿姆河进攻西辽。战前,桑扎儿写信给大石,要求大石接受伊斯兰教,否则兵戎相见。久经战阵的大石不为所动,亲率由突厥人、秦国人(即汉人)、契丹人以及他族”迎敌。9月9日两军在撒马尔罕以北的卡特万遭遇,相距二里许,大石远望敌阵,对将士们说:“彼军虽多而无谋,攻之则首尾不救,我师必胜”。〔10〕派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刺、招讨副使耶律松山等领兵2500进攻桑扎)‘右翼,枢密副使萧刺阿不、招讨使耶律木薛等领兵2500进攻左翼,自己率众进攻中军。在联军方面也分成左中右三军,右翼由桑扎儿大将库吉马指挥,左翼由西吉斯坦国王指挥,桑扎儿自领中军。两军会战,西辽军队勇猛冲杀,结果穆斯林联军惨败,“僵尸数十里”,亡达30000人,仅卡特万附近的达尔加姆狭谷里联军就伤亡10000多人。苏丹桑扎儿只身逃走,他的妻子、左右翼指挥官均被大石俘获,西辽军队大获全胜。阿拉伯史家伊本·阿西尔也记载:“两军大战,回教徒之军大败,桑扎儿只身而遁。其妻阿儿思兰汗之女也,为敌所擒。其他酋长将领被擒者甚移”。〔11〕
和绿绿自古以来就是敌人
2015-6-18 22:04 上传

错别字真多!
实际上怛逻斯之战后安西都护府仍有实力卷土重来,奈何安史之乱一起,中国彻底失去了争夺中亚的机会。所以说安史之乱是影响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由此拉开了中原几百年的黑暗时代,中原地区实际上到明朝才真正恢复过来
绿绿向来也就杀杀平民的水平,真刀实枪打仗,败多胜少
杨威利0607 发表于 2015-6-18 22:10
实际上怛逻斯之战后安西都护府仍有实力卷土重来,奈何安史之乱一起,中国彻底失去了争夺中亚的机会。所以说 ...
耶律大石征服西域标志着汉文化在西域的重新恢复,可惜后来蒙古西征把西域汉文化彻底摧毁,让伊斯兰文化再次在西域复兴
耶律大石征服西域标志着汉文化在西域的重新恢复,可惜后来蒙古西征把西域汉文化彻底摧毁,让伊斯兰文化再 ...
耶律大石不过是契丹的苟延残喘罢了,鼎盛时期的安西都护府那真的是吊打中亚各国的。高仙芝当时就是西域各国的太上皇。但以唐的蕃镇制度,安禄山这样的人早晚都会出现。唐的崩溃和西罗马惊人的相似。
是契丹人。。
难怪毛语中中国是 契丹。。。
耶律大石不过是契丹的苟延残喘罢了,鼎盛时期的安西都护府那真的是吊打中亚各国的。高仙芝当时就是西域各 ...
东汉崩溃就是各地军阀化,类似后来罗马的崩溃,董卓之乱实质就是西凉番兵军事集团作乱
杨威利0607 发表于 2015-6-18 22:10
实际上怛逻斯之战后安西都护府仍有实力卷土重来,奈何安史之乱一起,中国彻底失去了争夺中亚的机会。所以说 ...
附议 主要还是内乱导致唐朝势力在中亚的衰亡
历史不容假设,只能说可惜了,看似偶然,实则必然。高仙芝即便不败,安史之乱一起,唐朝必定收缩触角,西域他属,不过早晚之事。况且当时正是阿拉伯世界扩张时期,伊斯兰力量正盛,此衰彼涨,不可相较。
东汉崩溃就是各地军阀化,类似后来罗马的崩溃,董卓之乱实质就是西凉番兵军事集团作乱
还是有点区别的,汉末汉兵的战斗力依然碾压周围少数民族,而且还是国防的中坚力量,董卓毕竟不是安禄山这样的异族人,不会在文化上影响甚至毁灭中原地区,五胡乱华毕竟是晋代之后的事情了。

唐代安史之乱时期,国防的中坚力量是胡人统领的胡兵,甚至平定安史之乱也是凭借忠于唐中央的胡兵,汉人自己的府兵制度已经败坏尽殆,类似于西罗马把国防力量交给哥特等蛮族雇佣兵一样。
pheonix 发表于 2015-6-18 22:51
东汉崩溃就是各地军阀化,类似后来罗马的崩溃,董卓之乱实质就是西凉番兵军事集团作乱
隋朝灭亡其实也是因为各地军事集团叛乱。
杨威利0607 发表于 2015-6-18 23:04
还是有点区别的,汉末汉兵的战斗力依然碾压周围少数民族,而且还是国防的中坚力量,董卓毕竟不是安禄山这 ...
所以中国绝不能再出现所谓的香港连、民族营这些玩意了,祸害太大了。
所以中国绝不能再出现所谓的香港连、民族营这些玩意了,祸害太大了。
只要切实做到党支部的连队建设,倒也不是太大问题。关键是基层党组织要发挥作用。
pheonix 发表于 2015-6-18 22:51
东汉崩溃就是各地军阀化,类似后来罗马的崩溃,董卓之乱实质就是西凉番兵军事集团作乱
西凉兵从主帅到士兵都是以汉人为主哪来的番兵集团。倒是正是因为董卓之乱导致西凉地区汉人军事力量受到极大的削弱。到曹操败马超之后,西凉汉人的军事力量几乎出现了真空
杨威利0607 发表于 2015-6-18 22:18
耶律大石不过是契丹的苟延残喘罢了,鼎盛时期的安西都护府那真的是吊打中亚各国的。高仙芝当时就是西域各 ...
耶律大石本来是苟延残喘,但是就一个苟延残喘的残辽政权却痛歼不可一世的中东和中亚霸主塞尔柱突厥,取得了卡特万这样的伟大胜利,由残辽转身成为中亚第一霸主,实现了汉文化在西域的复兴,这样的功绩青史彪炳,堪称中国历史上对外扩张的伟大胜利

无状态 发表于 2015-6-18 23:03
历史不容假设,只能说可惜了,看似偶然,实则必然。高仙芝即便不败,安史之乱一起,唐朝必定收缩触角,西域 ...


唐朝从西域收缩了,但是后面耶律大石重新复兴了西域汉文化
无状态 发表于 2015-6-18 23:03
历史不容假设,只能说可惜了,看似偶然,实则必然。高仙芝即便不败,安史之乱一起,唐朝必定收缩触角,西域 ...


唐朝从西域收缩了,但是后面耶律大石重新复兴了西域汉文化

杨威利0607 发表于 2015-6-18 22:18
耶律大石不过是契丹的苟延残喘罢了,鼎盛时期的安西都护府那真的是吊打中亚各国的。高仙芝当时就是西域各 ...


鼎盛时期的安西都护府也从来没能打出卡特万之战那样的胜利,更没有能够击败最强的伊斯兰对手实现独霸中亚的目标,而耶律大石都做到了。更难得的是耶律大石是通过击败统治中亚数百年的伊斯兰文化体系,实现了汉文化在西域的重新复兴,可以说是汉文化在文明程度不亚于己的伊斯兰文化世界的大 逆袭;而唐朝建立安西都护府之前中亚地区可并不存在一个有如伊斯兰文化体系那样的高度成熟而又牢固的文化体系,汉文化对于中亚地区来说具有天然优势,可以说是顺取。
因此作为中亚征服者和汉文化的传播者,耶律大石比起高仙芝之辈不知强到哪里去了
杨威利0607 发表于 2015-6-18 22:18
耶律大石不过是契丹的苟延残喘罢了,鼎盛时期的安西都护府那真的是吊打中亚各国的。高仙芝当时就是西域各 ...


鼎盛时期的安西都护府也从来没能打出卡特万之战那样的胜利,更没有能够击败最强的伊斯兰对手实现独霸中亚的目标,而耶律大石都做到了。更难得的是耶律大石是通过击败统治中亚数百年的伊斯兰文化体系,实现了汉文化在西域的重新复兴,可以说是汉文化在文明程度不亚于己的伊斯兰文化世界的大 逆袭;而唐朝建立安西都护府之前中亚地区可并不存在一个有如伊斯兰文化体系那样的高度成熟而又牢固的文化体系,汉文化对于中亚地区来说具有天然优势,可以说是顺取。
因此作为中亚征服者和汉文化的传播者,耶律大石比起高仙芝之辈不知强到哪里去了
耶律大石也堪称一代雄主,可惜西辽灭亡后,伊斯兰卷土重来,祸害千年。
契丹是高度汉化的族群,辽是高度汉化的中国北方政权,历史上曾与宋互相自称“南北朝”
★剑舞风月☆ 发表于 2015-6-19 00:19
耶律大石也堪称一代雄主,可惜西辽灭亡后,伊斯兰卷土重来,祸害千年。
这个是蒙古人做的好事
还是有点区别的,汉末汉兵的战斗力依然碾压周围少数民族,而且还是国防的中坚力量,董卓毕竟不是安禄山这 ...
郭子仪还借兵了,也是西北的
鼎盛时期的安西都护府也从来没能打出卡特万之战那样的胜利,更没有能够击败最强的伊斯兰对手实现独霸中 ...
对于耶律大石,这是生或死的问题
对于高仙芝,没那么严重

不否认耶律大石确实牛逼
春秋笔法,动机可疑。
你也配姓赵? 发表于 2015-6-19 00:05
鼎盛时期的安西都护府也从来没能打出卡特万之战那样的胜利,更没有能够击败最强的伊斯兰对手实现独霸中 ...
左宗棠也算一个,

中国和沙俄一起瓜分了伊斯兰中亚


其实西域吐鲁番一直还保持汉族政权相当时间的。恒罗斯之战导致中亚逐渐绿化,这是个悲哀。

其实西域吐鲁番一直还保持汉族政权相当时间的。恒罗斯之战导致中亚逐渐绿化,这是个悲哀。
唐朝从西域收缩了,但是后面耶律大石重新复兴了西域汉文化
谈不上复兴,只能说是昙花一现。西辽终究立国于伊斯兰世界中,后期很快就伊斯兰化了,然后被窃国,灭国,所谓的复兴汉文化在中亚漫长的历史中,只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转眼就没了
只有在经济和军事上全面胜出,才能让那块地方重新焕发生机。
绿化又如何?中亚除了阿富汗之外是伊斯兰最世俗的地区。
铁脚板の蓓蓓 发表于 2015-6-19 01:38
绿化又如何?中亚除了阿富汗之外是伊斯兰最世俗的地区。
我们就是不支持绿化
你别到处洗白了

观察你很久,别以为没人看着
耶律大石虽然是契丹人,但文才不输中原,很了不起
杨威利0607 发表于 2015-6-18 22:18
耶律大石不过是契丹的苟延残喘罢了,鼎盛时期的安西都护府那真的是吊打中亚各国的。高仙芝当时就是西域各 ...
看了《河西走廊》,觉得很奇怪,为何中国从来没有通过河西走廊向西用兵,然后一路打到波斯? 想了很久,觉得有三个原因:
1,当时的生产力太低,没法在不过度损耗国家实力的情况下支持那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无论当时的亚历山大远征还是别的,基本打完后国家也完了。
2,皇帝害怕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3,国家经济重心在向东南移,对西域没有过多关注
早晚还要夺回来
jingbeiliu 发表于 2015-6-19 01:49
看了《河西走廊》,觉得很奇怪,为何中国从来没有通过河西走廊向西用兵,然后一路打到波斯? 想了很久, ...
我觉得第一、第三是原因。有种说法是"国家的极限“,即是说在一定历史时期,受科技等因素制约国家所能统治的疆域是有极限的。既然有极限,就必然有侧重。
你也配姓赵? 发表于 2015-6-19 00:05
鼎盛时期的安西都护府也从来没能打出卡特万之战那样的胜利,更没有能够击败最强的伊斯兰对手实现独霸中 ...
不能如此简单的做类比
安西远离中央政权,那时候通信交通都不发达,有什么事情不能发个微信,也不能在Q群里讨论战事,西域起个战火,报个信都要几个月,顶不住派援军过去,仗都打完一年了,安西驻军对付中亚小国小部落还行,单靠安西的驻军死磕大食有点不现实,补充兵力太难了,维持对西域的统治,以蛮治蛮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西域对当时中亚政权的重要性也一点都不突出,那块土地并不富饶
而耶律家就完全不一样,他们是带着老婆孩子去抢地盘了,在东方混不下去,去西方碰运气,只能是走到哪儿就死磕到哪儿,打赢了,有粮有田有女人,打输了,那是要灭族的
给高仙芝带一个民族打过去,也面临打赢有田有粮有女人,打输就灭族的局面,搞不好能打到两河流域去,历史上匈奴、突厥这些在东方世界混不下去的民族往西发展,都取得过惊人的战绩
jingbeiliu 发表于 2015-6-19 01:49
看了《河西走廊》,觉得很奇怪,为何中国从来没有通过河西走廊向西用兵,然后一路打到波斯? 想了很久, ...
没说到根子上,汉民族整体上来说,是个纯粹的农耕民族,需要的是良田水地,对茫茫的大漠漫漫雪山,兴趣不大,打下来成本太高,守下来成本更高,但是产出却很少
你也配姓赵? 发表于 2015-6-18 22:12
耶律大石征服西域标志着汉文化在西域的重新恢复,可惜后来蒙古西征把西域汉文化彻底摧毁,让伊斯兰文化再 ...
可惜只是最后的昙花一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