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冷水江“市民下乡”被指新“圈地运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4:32:46
原标题:征地3万多元/亩卖地30万元/亩

湖南冷水江“市民下乡”被指新“圈地运动”

市民在农村投资50万元,可将户籍迁到当地,同时享有农村宅基地建房等权益;而村里用每亩3万元左右的价格将村民的耕地收回,以每亩30~50万元的价格卖给前来落户的市民,用于建别墅或者商业街开发;落户者带来的资金用于村庄建设;建设拉升土地价值,升值的土地又可吸引更多的下乡市民。

这就是冷水江市正在进行的“市民下乡”试点的核心内容。

被誉为“世界锑都”的冷水江市,是湖南省娄底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该市因为掀起了这场“市民下乡”的逆城镇化试验,而备受外界关注。

这是一场事关新农村建设改革突破的新试验,也是一项“巧妙”实现农村卖地致富合法化的试验。但《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了解到,这场涉及到城镇户口转为农村户口、农村宅基地流转、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等多重制度变革的创新之举,从酝酿之初就饱受争议。

直到现在,事关户籍改革的政策也未能得到上级部门的许可,进展也比较缓慢。据了解,冷水江市的试验此前得到了湖南省领导的肯定,但政策试验许可最终的关卡在公安部手里。现在,冷水江市的对策是只干不说。

而在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陈文胜看来,冷水江这种创举不符合现在国家的政策方向,其实是一场新的“圈地运动”,根本目的是为了运作农村廉价的土地。

投资50万可获农村“户口”

冷水江市金竹山镇资江村,是一个并不起眼的村庄。它位于冷水江市市区东南部15公里左右,娄新高速穿村而过。村里中间有一条叫麻溪的小河在此汇入资江。

虽然有山有水,但这里的环境在湖南算不上优美,不过对冷水江来说,这儿确实是个好去处。冷水江是湖南最重要的工业重镇之一,有着“世界锑都”“江南煤海”的美誉。然而,随着境内资源采掘、境内铁矿资源采掘殆尽、锑矿资源接近枯竭、煤炭资源屈指可期,已经被列入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江村只有一条破旧的水泥路连接着S312公路,两车让路都得选择地方。村民都期盼一条新的8米宽的大道快点进村。而在几公里外的金竹山镇上有一家火电厂,灰尘随处可见。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并不起眼的村庄,正在进行一场“市民下乡”的试验,并且规划了宏伟的“蓝图”——在麻溪两岸长约3000米、可供建设用地约450亩的区域内,将分别打造江南水乡风情的风光带,以及沿河别墅区、畔山别墅区、观光旅游区、沿溪商业步行街。“也就是要沿着这条河一直修到隔壁村庄麻溪村去。”当地村民段振升告诉记者。在村庄中央,还要打造一个占地80亩的文化广场。

建设如此规模的风光带、别墅区、商业步行街,其资金将从何而来?

资江村“市民下乡”的做法是,引导市民到农村投资,参与新农村建设,其中一个大胆的创新便是,在当地投资50万元的市民可以获得当地农村“户口”,即“涉农居民”,同时享有宅基地建房等权益。村里更以每亩30~50万元的价格将村集体土地卖给前来落户的市民,用于建别墅或者商业街开发。

2012年,“市民下乡”被冷水江市确定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工作;4月28日,该市召开新农村建设市民下乡点建设工作的筹备会议,经过多方论证,试点被放在金竹山镇的资江村和麻溪村。

资江村村支书张康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资江村就是冷水江市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现在又成为“市民下乡”试点的建设村,“这是政府对于农民走上致富之路的帮扶,我们农民也想过上好日子,也想过城里人的生活。”

村集体土地运作

实际上,冷水江市“市民下乡”点建设最核心的内容并非让市民落户农村,而是其对村集体土地的运作,让“落户”农村的“市民”享有获得宅基地建房等权益。

按照我国现行法规,法律对土地性质的变更有严格限制,农民根本不能随意把农田变成宅基地。而要让城市资本和市民进入农村从事非农产业,无论是建工厂还是建商品房,都必须占用土地,这就必然会遭遇土地用途和性质管制的掣肘。

据了解,在现有法规允许的情况下,要解决上述难题,有两个解决途径:

一是通过政府征收土地,将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再出售给投资者。不过,在征地拆迁的过程中,农民受益不多,容易引发冲突。另外,经过政府一转手,土地价格抬高,会将中小投资者挡在门外。

二是村集体直接与投资者合作,免去政府的倒手提取,这对双方都有利。现行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只能在村集体内部买卖。

冷水江市的做法正是通过第二条途径解决土地难题:首先让投资者落户到农村,成为村集体成员,这样就可以合法地购买村内土地,经过并不复杂的审批手续后,就可用于建设。

那么,冷水江市又是如何将集体土地集中起来的呢?

记者在参与“市民下乡”试点工作的冷水江市金竹山镇资江村调查得知,由冷水江市出政策指导,乡村两级具体负责推进。而在村一级主要是“市民下乡点建设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作为主体来推进。

理事会由村民代表扩大会议选出来,资江村的理事会成员共19位,理事会负责集中土地、奖补建房等事项。具体来说就是把“市民下乡”规划范围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照水田36108元每亩、旱地21745元每亩、林地14763元每亩(都包含青苗费)的标准收回,然后以30~50万元每亩的价格卖给愿意下乡落户的市民,用于建别墅或者商业街开发。

“对于市民下乡试点,绝大多数的村民都是非常支持的。”张康生告诉记者。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平整土地50余亩,流转土地90余亩,麻溪河整治工程已经完成了220米,已有10栋房屋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沿河商业步行街也初具雏形。

不过,这里已经开工在建的10栋房屋都是本地村民“自拆自建”的。资江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小平告诉记者,“目前已有几十位市民来村考察,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而且已经成功引进了桂花、楠木两个项目落户,带动了当地100多人的就业。”

然而,记者获悉,上述户籍政策的突破还未能得到上级政府的批准。此前,据传当地政府部门宣传已有80多人完成了户籍的转换,不过,冷水江市外宣办负责人对此进行了否认。“这个到底能不能得到上级的批复,在两个月之后会有答案。”

本报记者在冷水江市区采访多位市民,发现知道“市民下乡”的市民并不多,不少市民听完记者的介绍之后也表示没有兴趣。“要想建别墅,在村里花5万元买块地就可以了,何必花50万呢?”一位复姓欧阳的市民表示。

“到这里来考察的都是本地的一些矿老板。”张小平表示。本地政府也承认,这项试验推进有些缓慢。

村集体卖地致富合法化?

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土地一直是重要的生产资料。

“市民下乡”试验提出的50万元投资项目的落地以及下乡市民建别墅都需要土地资源。而理事会则是运营村集体土地的核心组织。现实的做法是,理事会先从村民手中收回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然后市民下乡投资建房都需从理事会手中购买土地。

按目前的价格,通过平整之后的土地售卖出去之后,土地价格至少升值10倍以上。对此,受益的将是理事会及全村村民。但是对于这部分收益最后如何分配,目前理事会还未出具体的方案。

作为湖南省中部的一座矿业和工业城市,冷水江市的人口规模只有37万,不过城镇率颇高,目前已经超过75%。全市由于长年采矿,环境并不好,而位于冷水江市区东南方向大约15公里的资江村和麻溪村在该市则属于环境较好的地方之一,有山有水。

到冷水江做过调研的专家指出,冷水江“市民下乡”试点流转了耕地、林地、宅基地、农村集体非农用地等,这些土地能否用于房地产开发呢?这涉及到农村集体非农用地和宅基地制度改革问题。

陈文胜直言,这种投资风险很大。不管冷水江市怎么规划,都无法改变土地的性质,也就是说,这种“小产权房”一旦发生买卖纠纷,只要村集体有一人不同意,买者的权益就得不到保障。

而此次试验的核心就是要打破这种制度的束缚。它首先是把别墅购买者先变换身份,换成农村户口,作为本村村民有权享受宅基地建设永久的权利。

不过,陈文胜认为,即使这项户籍改革获得上级政府许可,新政也还没有改变农村集体土地的性质。农村集体土地上市流通有着复杂的征收程序,现在理事会这种流转,加上冷水江市的规划也不可能改变农村集体土地的性质。

“也就是说,市民跟理事会签的买卖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一旦发生纠纷麻烦很大。”陈文胜认为:“如果真想发展生态旅游,让农村发展起来,当地政府应该出台更具体的政策,鼓励当地农民自己投资建设,没有钱可以绿色贷款,或者出台其他的扶持政策,何必引入市民和开发商呢?”

陈文胜甚至判断,“市民下乡”极可能是一场受利益驱动的“圈地运动”。“打着试点的旗号,打着土地的主意,冲着农村环境较好、价格很低的土地去的,做的是卖地的生意。”http://news.ifeng.com/shendu/zgj ... 01/25972143_0.shtml原标题:征地3万多元/亩卖地30万元/亩

湖南冷水江“市民下乡”被指新“圈地运动”

市民在农村投资50万元,可将户籍迁到当地,同时享有农村宅基地建房等权益;而村里用每亩3万元左右的价格将村民的耕地收回,以每亩30~50万元的价格卖给前来落户的市民,用于建别墅或者商业街开发;落户者带来的资金用于村庄建设;建设拉升土地价值,升值的土地又可吸引更多的下乡市民。

这就是冷水江市正在进行的“市民下乡”试点的核心内容。

被誉为“世界锑都”的冷水江市,是湖南省娄底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该市因为掀起了这场“市民下乡”的逆城镇化试验,而备受外界关注。

这是一场事关新农村建设改革突破的新试验,也是一项“巧妙”实现农村卖地致富合法化的试验。但《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了解到,这场涉及到城镇户口转为农村户口、农村宅基地流转、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等多重制度变革的创新之举,从酝酿之初就饱受争议。

直到现在,事关户籍改革的政策也未能得到上级部门的许可,进展也比较缓慢。据了解,冷水江市的试验此前得到了湖南省领导的肯定,但政策试验许可最终的关卡在公安部手里。现在,冷水江市的对策是只干不说。

而在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陈文胜看来,冷水江这种创举不符合现在国家的政策方向,其实是一场新的“圈地运动”,根本目的是为了运作农村廉价的土地。

投资50万可获农村“户口”

冷水江市金竹山镇资江村,是一个并不起眼的村庄。它位于冷水江市市区东南部15公里左右,娄新高速穿村而过。村里中间有一条叫麻溪的小河在此汇入资江。

虽然有山有水,但这里的环境在湖南算不上优美,不过对冷水江来说,这儿确实是个好去处。冷水江是湖南最重要的工业重镇之一,有着“世界锑都”“江南煤海”的美誉。然而,随着境内资源采掘、境内铁矿资源采掘殆尽、锑矿资源接近枯竭、煤炭资源屈指可期,已经被列入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江村只有一条破旧的水泥路连接着S312公路,两车让路都得选择地方。村民都期盼一条新的8米宽的大道快点进村。而在几公里外的金竹山镇上有一家火电厂,灰尘随处可见。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并不起眼的村庄,正在进行一场“市民下乡”的试验,并且规划了宏伟的“蓝图”——在麻溪两岸长约3000米、可供建设用地约450亩的区域内,将分别打造江南水乡风情的风光带,以及沿河别墅区、畔山别墅区、观光旅游区、沿溪商业步行街。“也就是要沿着这条河一直修到隔壁村庄麻溪村去。”当地村民段振升告诉记者。在村庄中央,还要打造一个占地80亩的文化广场。

建设如此规模的风光带、别墅区、商业步行街,其资金将从何而来?

资江村“市民下乡”的做法是,引导市民到农村投资,参与新农村建设,其中一个大胆的创新便是,在当地投资50万元的市民可以获得当地农村“户口”,即“涉农居民”,同时享有宅基地建房等权益。村里更以每亩30~50万元的价格将村集体土地卖给前来落户的市民,用于建别墅或者商业街开发。

2012年,“市民下乡”被冷水江市确定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工作;4月28日,该市召开新农村建设市民下乡点建设工作的筹备会议,经过多方论证,试点被放在金竹山镇的资江村和麻溪村。

资江村村支书张康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资江村就是冷水江市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现在又成为“市民下乡”试点的建设村,“这是政府对于农民走上致富之路的帮扶,我们农民也想过上好日子,也想过城里人的生活。”

村集体土地运作

实际上,冷水江市“市民下乡”点建设最核心的内容并非让市民落户农村,而是其对村集体土地的运作,让“落户”农村的“市民”享有获得宅基地建房等权益。

按照我国现行法规,法律对土地性质的变更有严格限制,农民根本不能随意把农田变成宅基地。而要让城市资本和市民进入农村从事非农产业,无论是建工厂还是建商品房,都必须占用土地,这就必然会遭遇土地用途和性质管制的掣肘。

据了解,在现有法规允许的情况下,要解决上述难题,有两个解决途径:

一是通过政府征收土地,将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国有土地,再出售给投资者。不过,在征地拆迁的过程中,农民受益不多,容易引发冲突。另外,经过政府一转手,土地价格抬高,会将中小投资者挡在门外。

二是村集体直接与投资者合作,免去政府的倒手提取,这对双方都有利。现行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只能在村集体内部买卖。

冷水江市的做法正是通过第二条途径解决土地难题:首先让投资者落户到农村,成为村集体成员,这样就可以合法地购买村内土地,经过并不复杂的审批手续后,就可用于建设。

那么,冷水江市又是如何将集体土地集中起来的呢?

记者在参与“市民下乡”试点工作的冷水江市金竹山镇资江村调查得知,由冷水江市出政策指导,乡村两级具体负责推进。而在村一级主要是“市民下乡点建设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作为主体来推进。

理事会由村民代表扩大会议选出来,资江村的理事会成员共19位,理事会负责集中土地、奖补建房等事项。具体来说就是把“市民下乡”规划范围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照水田36108元每亩、旱地21745元每亩、林地14763元每亩(都包含青苗费)的标准收回,然后以30~50万元每亩的价格卖给愿意下乡落户的市民,用于建别墅或者商业街开发。

“对于市民下乡试点,绝大多数的村民都是非常支持的。”张康生告诉记者。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平整土地50余亩,流转土地90余亩,麻溪河整治工程已经完成了220米,已有10栋房屋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沿河商业步行街也初具雏形。

不过,这里已经开工在建的10栋房屋都是本地村民“自拆自建”的。资江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小平告诉记者,“目前已有几十位市民来村考察,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而且已经成功引进了桂花、楠木两个项目落户,带动了当地100多人的就业。”

然而,记者获悉,上述户籍政策的突破还未能得到上级政府的批准。此前,据传当地政府部门宣传已有80多人完成了户籍的转换,不过,冷水江市外宣办负责人对此进行了否认。“这个到底能不能得到上级的批复,在两个月之后会有答案。”

本报记者在冷水江市区采访多位市民,发现知道“市民下乡”的市民并不多,不少市民听完记者的介绍之后也表示没有兴趣。“要想建别墅,在村里花5万元买块地就可以了,何必花50万呢?”一位复姓欧阳的市民表示。

“到这里来考察的都是本地的一些矿老板。”张小平表示。本地政府也承认,这项试验推进有些缓慢。

村集体卖地致富合法化?

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土地一直是重要的生产资料。

“市民下乡”试验提出的50万元投资项目的落地以及下乡市民建别墅都需要土地资源。而理事会则是运营村集体土地的核心组织。现实的做法是,理事会先从村民手中收回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然后市民下乡投资建房都需从理事会手中购买土地。

按目前的价格,通过平整之后的土地售卖出去之后,土地价格至少升值10倍以上。对此,受益的将是理事会及全村村民。但是对于这部分收益最后如何分配,目前理事会还未出具体的方案。

作为湖南省中部的一座矿业和工业城市,冷水江市的人口规模只有37万,不过城镇率颇高,目前已经超过75%。全市由于长年采矿,环境并不好,而位于冷水江市区东南方向大约15公里的资江村和麻溪村在该市则属于环境较好的地方之一,有山有水。

到冷水江做过调研的专家指出,冷水江“市民下乡”试点流转了耕地、林地、宅基地、农村集体非农用地等,这些土地能否用于房地产开发呢?这涉及到农村集体非农用地和宅基地制度改革问题。

陈文胜直言,这种投资风险很大。不管冷水江市怎么规划,都无法改变土地的性质,也就是说,这种“小产权房”一旦发生买卖纠纷,只要村集体有一人不同意,买者的权益就得不到保障。

而此次试验的核心就是要打破这种制度的束缚。它首先是把别墅购买者先变换身份,换成农村户口,作为本村村民有权享受宅基地建设永久的权利。

不过,陈文胜认为,即使这项户籍改革获得上级政府许可,新政也还没有改变农村集体土地的性质。农村集体土地上市流通有着复杂的征收程序,现在理事会这种流转,加上冷水江市的规划也不可能改变农村集体土地的性质。

“也就是说,市民跟理事会签的买卖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一旦发生纠纷麻烦很大。”陈文胜认为:“如果真想发展生态旅游,让农村发展起来,当地政府应该出台更具体的政策,鼓励当地农民自己投资建设,没有钱可以绿色贷款,或者出台其他的扶持政策,何必引入市民和开发商呢?”

陈文胜甚至判断,“市民下乡”极可能是一场受利益驱动的“圈地运动”。“打着试点的旗号,打着土地的主意,冲着农村环境较好、价格很低的土地去的,做的是卖地的生意。”http://news.ifeng.com/shendu/zgj ... 01/25972143_0.shtml
房地产向农村转移,农民就要富了,壮哉冷水江!来自: Android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