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为何总被误读? 其实你不懂魔都的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55:22
上海人为何总被误读?其实你不懂魔都的心

(文章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http://jingdian.travel.163.com/tips/1000066952/1003509734.html

有人说上海人精明、抠门、崇洋媚外,其实,上海人远比那些抽象的概念要复杂。在他们身上,不断融合商业社会的精明、理性,又保留着中华文化的优雅、仁义。

上海人被轻视并非是骨头软,而是骨头硬,鲁迅也是亲见左联的新上海文艺青年如何在龙华就义的:“墙外桃花墙内血,一般鲜艳一般红”。

三代上海人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不同的剪影:张爱玲笔下潮湿、暧昧的上海气味;斤斤计较,精于算计又布尔乔亚的二代标签;以及如今阳光、坚定、幽默的新一代上海人。



毫无疑问,对于上海人的描述和评判,尤其是在北方的强大媒体话语权力面前,上海人是沉默的。这种沉默让人觉得上海人很怂包,但是从理性上看,这种沉默也可能是文明的、温厚的。

荧幕上,巩汉林演的叽叽歪歪娘娘腔的上海男人形象很是深入人心。其实,上海男人并不缺乏雄性和优雅。而那些从弄堂走出来的端庄婉约的上海女人,则可能是浪漫上海最美好的代言人。

那么,谁在误读上海人?或者说,为什么上海人总是被误读呢?



对上海人最好的夸奖就是“你不像上海人”?

一些外地人编段子说,对上海人最好的夸奖就是“你不像上海人”。可见他们对上海人的评价,实在不怎么好。

上海人太精明,事事精打细算;他们爱扎堆,一群人用全国人民听不懂的上海话叽叽歪歪;他们崇洋媚外,总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他们布尔乔亚,擦脂抹粉妖娆妩媚;他们排外,他们歧视乡下人……总而言之,他们很坏,很不适合一些批评者的口味。但是在另一方面,批评者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总归有些酸溜溜的。因为上海姑娘俊美、楼房高大、器具精致典雅、人们彬彬有礼……总之他们生活得让批评者艳羡和妒忌。
上海人为何总被误读?其实你不懂魔都的心

(文章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http://jingdian.travel.163.com/tips/1000066952/1003509734.html

有人说上海人精明、抠门、崇洋媚外,其实,上海人远比那些抽象的概念要复杂。在他们身上,不断融合商业社会的精明、理性,又保留着中华文化的优雅、仁义。

上海人被轻视并非是骨头软,而是骨头硬,鲁迅也是亲见左联的新上海文艺青年如何在龙华就义的:“墙外桃花墙内血,一般鲜艳一般红”。

三代上海人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不同的剪影:张爱玲笔下潮湿、暧昧的上海气味;斤斤计较,精于算计又布尔乔亚的二代标签;以及如今阳光、坚定、幽默的新一代上海人。



毫无疑问,对于上海人的描述和评判,尤其是在北方的强大媒体话语权力面前,上海人是沉默的。这种沉默让人觉得上海人很怂包,但是从理性上看,这种沉默也可能是文明的、温厚的。

荧幕上,巩汉林演的叽叽歪歪娘娘腔的上海男人形象很是深入人心。其实,上海男人并不缺乏雄性和优雅。而那些从弄堂走出来的端庄婉约的上海女人,则可能是浪漫上海最美好的代言人。

那么,谁在误读上海人?或者说,为什么上海人总是被误读呢?



对上海人最好的夸奖就是“你不像上海人”?

一些外地人编段子说,对上海人最好的夸奖就是“你不像上海人”。可见他们对上海人的评价,实在不怎么好。

上海人太精明,事事精打细算;他们爱扎堆,一群人用全国人民听不懂的上海话叽叽歪歪;他们崇洋媚外,总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他们布尔乔亚,擦脂抹粉妖娆妩媚;他们排外,他们歧视乡下人……总而言之,他们很坏,很不适合一些批评者的口味。但是在另一方面,批评者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总归有些酸溜溜的。因为上海姑娘俊美、楼房高大、器具精致典雅、人们彬彬有礼……总之他们生活得让批评者艳羡和妒忌。
魔都真的是这样么?
===============================================================
延伸阅读:魔都大上海 厚重历史的摩登现状

上海人远比那些抽象的概念要复杂

有人说上海人精明,但上海人的精明,无非是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主动侵占他人好处的事情,上海人做得未必多;有人说上海人抠门,但上海不但是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源地,而且在建国后的灾难捐款中,人均捐款数肯定名列三甲;有人说上海人猥琐,然而今天中国体育明星中,形象最健康的姚明、刘翔都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而文艺界绯闻最少的孙俪,则是上海弄堂里走出来的小囡囡;还有人说上海人崇洋媚外,却不想想,从英雄钢笔到江南造船,中国近代的民族品牌不但大多产生于上海,更是上海人心头的骄傲。

北方人经常笑话说:上海人叽叽歪歪,两个大男人在公交车上为屁大点事能吵一路,“在俺们这,早拎着砖头脑袋开瓢了”。从血性上看,上海人当然很怂包;从理性上讲,则是相对文明的。

有外地人总是说:上海人如何爱钱、如何势利。但批评者却忘记了,上海是中国最早提倡自由恋爱、取消婚姻彩礼的地方。那时候,大多数地方的新人们,还在为彩礼闹红脸。

毫无疑问,对于上海人的描述和评判,尤其是在北方的强大媒体话语权力面前,上海人是沉默的。但另一方面,上海人又体现着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并没有人因为巩汉林的丑化去掌掴巩汉林的脸,他们依旧过着自己市井小民的日子。

市井小民 仁义礼信



15年前,笔者在上海城隍庙文具批发市场买文具,结果把通讯录丢在一个文具摊上。一个星期后,我找到了这位摊主。他说着很笨拙的普通话,那种学说普通话的声调更像一个孩子。他从一个信封里拿出我的通讯录说,“我已经按照号码给你同学打过了,他们说你上课去了。我正准备给你邮寄过去”。我的同学说:“你又打电话又邮寄,不亏大了”。那个上海男人有点腼腆地说:“做生意是做生意,做人是做人嘛。”

这就是上海人。在他们身上,不断融合商业社会的精明、理性,却又保留着中华文化的优雅、仁义。

2010年,上海静安区一栋居民楼发生火灾,58位市民殒身火海。灾后第七天,按照传统“头七”的习俗,是亲友们拜祭悼念的日子,这一天,上海10万市民像哀伤的河流流过火灾现场,鞠躬、献花,相互抚慰和鼓励。类似的灾难在中国许多城市发生过,但从来没有一个城市的市民如此有规模地、自发地去悼念另外一群素不相识的普通市民,文明理性的城市光芒,让上海充满温情。

也是这一天,让每个上海人明白,在锅碗瓢盆的日常琐碎中,大家已经成为一个生命的共同体,而不是那些被误读的表象。

延伸阅读:古色古香的现代老上海


优雅的男人、美丽的女人、硬骨头的文人



在全民狂欢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巩汉林演的叽叽歪歪娘娘腔的上海男人形象深入人心。很多人以为,这就是上海男人了。其实,上海男人不缺乏雄性和优雅。

90年代,独步罗布泊的勇士余纯顺就是上海男人。他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徒步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1996年6月13日,在即将完成徒步穿越新疆罗布泊全境的壮举时,余纯顺不幸在罗布泊西遇难。面对这个充满雄性气质的男人,你还说上海男人很娘们儿?

许多年前,孙道临在《早春二月》中一袭蓝长衫,迎着初放的桃花,很随意地将围巾向后肩一甩,透射出一个上海知识分子的英气。这个动作曾经风靡全国。很多年之后,无独有偶,陈逸飞在水乡周庄的写生照片,也是围了条围巾,神态和孙道临何其相似。有一天,我甚至发现,陈逸飞、余秋雨的话语表达方式,和大多数上海知识分子有着惊人的一致:语速慢而清晰,注重细节,擅长演说和讲故事。他们慢条斯理,温文尔雅;他们关注细节,善于描述。因为,他们逐渐确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优雅、温和的认真讨论,是问题和逻辑之上的规则。

而香港世联顾问集团的董事长,前博雅公关香港和中国区的主席林乃仁讲述起他对上海人的印象,有一个故事在上海媒体中广为传播——

2000年前后,林乃仁给今天上海的地标建筑群“新天地”做公关。为了解社区的历史和文化,他去准备拆迁的石库门房子做访问。其间,林乃仁和一位老太太絮絮叨叨地聊起家常,大约半个小时。谈话结束时,为了与老房子合影留念,老太太希望林乃仁能给她拍张照片,林同意了。但老太太提出:等我半小时。林乃仁很诧异,香港人惜时如金,他内心虽然不愿意,但还是答应了等她。

半小时后,当老太太出现在林乃仁面前的时候,林乃仁震惊了:老太太已经换上一身鲜艳的旗袍,发髻梳得一丝不乱,唇上还涂了淡淡的口红。

这就是上海女人啊!林乃仁向周围的人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大家都唏嘘不已。上海女人爱美,但是爱美有错么?上海女人小资,小资有错么?

上海的男人与女人从骨子里散发出的从容与优雅,捍卫着传统文化的自尊,这一切也都在上海文人的笔下蔓延,但似乎人们对上海文人的评价却并不怎么善意。
!



有名的硬骨头!

上海文人骨头轻、骨头软好像是一个固定印象了。但事实上,上海文人不但骨头不软,而且在历史上还是有名的硬骨头。

鲁迅在京沪之争中,就曾经说过:“容易看的是,羊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中,就常诋南人,并不视为同类。至于元,则人民截然分为四等,一蒙古人,二色目人,三汉人即北人,第四等才是南人,因为他是最后投降的一伙。最后投降,从这边说,是矢尽援绝,这才罢战的南方之强,从那边说,却是不识顺逆,久梗王师的贼。孑遗自然还是投降的,然而为奴隶的资格因此就最浅,因为浅,所以班次就最下,谁都不妨加以卑视了。”

可见,上海人被轻视,并非是骨头软,而是骨头硬,而鲁迅也是亲见左联的新上海文艺青年是如何在龙华就义的:“墙外桃花墙内血,一般鲜艳一般红”。

上海文人骨头硬,是因为在他们背后站着硬骨头的上海人。历史上原属江苏,今隶上海的嘉定人在清朝初年,就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硬气,以致嘉定三屠,数万百姓殒身血海的悲歌,更是民族气节的明证。及至现代,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上海人誓死抵抗、同仇敌忾的情形已经彪炳史册。

上海人,远不是你我通过传媒,通过他人之口,或通过三五日的停留所得知的那样“羸弱”、“算计”、“小家子气”,这群人有着自己独特的脾性和生活方式。
!



三代上海人的剪影

虽然上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但人们说起“上海人”,往往还是指上海开埠以后的居民。从那时起,上海已有150多年历史。在这150多年中,一辈一辈的上海人新陈代谢。从时间上来说,显然不只三代人,但从生活形态上来讲,他们可以分为三代人。而要了解上海人,有三个路径可以进入到上海人的内心,那就是:城市的历史、家族的历史以及市民的普遍价值。

第一代上海人是张爱玲笔下的上海:在潮湿、暧昧的空气中,紧身的旗袍裹了妙曼的身段,飘着香水的气息,以及西装中裹着的精细盘算的欲望。

那时候的上海不排外。上海人排斥的是那些没教养、没文化、没财富、没能力的人,无论肤色地域。所以,海纳百川,靠拼搏奋斗,十里洋场的上海就是一个大舞台,就是一个冒险家的乐园。

欧洲的流浪者、中亚的犹太人、白俄的贵族、太平天国的江南地主、河南苏北的洪灾难民都汇集在上海,又悄然淹没着它的历史。

当经济权利变化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企业先公私合营,后来又收为国有。第二代上海人开始了靠工资生活的日子。在1980年代之前,大多数上海人除了工资不会有别的收入,尽管他们在当时显得优越,但主妇们却不得不靠38块钱工资,螺蛳壳里做道场,处处精打细算,时时分毫必争。而男人们甚至不得不学习打毛衣、踩缝纫机,除此之外,他们很难有其他方式养活父母儿女。
!





斤斤计较、精于算计原不是我本意

上海人成了真正的无产者,不靠指头缝的抠抠掐掐,他们的日子实在没法活。

也正是这一代上海人,给人留下了斤斤计较,精于算计的印象。另一方面,这一时代的上海人给人的印象还有香皂味、干净、小资和娇气,他们被鄙视为“布尔乔亚”。

在上海这块土地上,在这个舞台上,上海人很少自己做主人,他必须不断地变化,来面对新的主人。英国人、法国人、日本鬼子、美国大兵,都曾在这片土地上恣意妄为过。

这是上海人的土地,但不是他们的舞台。有人批评上海人的政治冷漠,已故上海记者曹小磊说:上海人不是政治冷漠,而是他们实在见识得太多了。

上海人是天生的经济动物,他不是被别人计划的螺丝钉,而是在市场和商业的大潮中拼搏的弄潮儿。

1990年代,“有了股票的上海人”开始恢复自信。到2000年后,上海人大规模地拥有私人住房,这种自信则更加强烈。随着浦东的高楼迭起,上海的自信也迅速恢复。

而这一代的上海人开始变得阳光、直率、幽默起来。比如姚明、刘翔和韩寒,他们有教养、有个性,目标明确,温和而坚定。
不喜欢就别来,就这么简单
当年 那句  可以以圆润的姿势离开
对魔都抱有成见的人,估计都不知道上海扛枪保卫人民共和国的也有不少!据我所知,光我父亲他们那一辈自1958年到1962年间 前往福建加入31军91师XXX团的就不下几百!91师里完整记录自1953年开始的沪籍子弟兵估计现在都上千了!
上海本土文化对外传播少,接受面不大,是很重要的原因吧。
不像北京、天津、东北和珠三角文化那样,外地人士都相对熟悉一些。
Machairodus2 发表于 2013-4-11 09:15
上海本土文化对外传播少,接受面不大,是很重要的原因吧。
不像北京、天津、东北和珠三角文化那样,外地人 ...
连一个旧城区都无法保住。还有什么本乡文化。
发展的比别人快。大多数地方官觉得不可接受。
怎么才算上海人北京人广州人,  这也是文化范畴,要是按血统都把祖籍亮出来就热闹了……
碧落黄泉 发表于 2013-4-11 09:53
怎么才算上海人北京人广州人,  这也是文化范畴,要是按血统都把祖籍亮出来就热闹了……
籍贯的话。三代以上。就可以了。第三代或者第四代。
我是在魔都的湖北人,已在上海定居,说实话,我比较喜欢上海人诚实,守信,干练的特性,我一直认为,这才是一个强者应当具备的素质。。。
在同学同乡中,我经常为上海人说话,我一直觉得外地人对上海的误读,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自卑的缘故。。。
以上我自己的理解,不喜勿喷。
实际上,在我接触的上海人中,实干,踏实,上进的是大多数。
上海人并不把凶狠暴露于外,而是真正的把力气用在当用的地方,很多人,都是沉得住气,扛得住压,能成事的人,
这也是我喜欢上海人的原因,因为和这样的人做朋友,生活有朝气,积极正面,踏实安心。
当然,我接触的都是年轻一代的上海人,老一辈的有些作风,我还是要呈保留意见。。。
当然,哪里都有好人,也哪里都有坏人。
从小,我就生活在多地域,多民族的地区,生活告诉我,以人为个体分人,不以地域为单位分人,我严格得执行着这样的生活信条,也给自己少惹了很多麻烦。
现在上海的人口数量太多了,但多数已不是上海户籍,一句不负责任的“上海是全国人民的上海”,让上海人口数量激增,城市公共资源和空间已经不堪重负
zeus 发表于 2013-4-11 10:35
现在上海的人口数量太多了,但多数已不是上海户籍,一句不负责任的“上海是全国人民的上海”,让上海人口数 ...
其实主要是上海发展得已经让大多数地方跟不上了?
上海人如何如何,一句两句说不清。。。。也许多数上海人其实没什么,但极少数的言行就就很影响外人的观感印象。。。

比如以前CD就有一位。。。无数据就觉得上海一切都是牛到处秀优越,话里话外除了北京其他地方不值一提。。
霏菲飞 发表于 2013-4-11 11:05
上海人如何如何,一句两句说不清。。。。也许多数上海人其实没什么,但极少数的言行就就很影响外人的观感印 ...
这属于高端黑?真实的魔都,真的和文章里说的一样么?
还是去上海吧看看吧,特别是置顶的文章!!
zeus 发表于 2013-4-11 10:35
现在上海的人口数量太多了,但多数已不是上海户籍,一句不负责任的“上海是全国人民的上海”,让上海人口数 ...
就是嘛,都说上海人排外,其实很不公平,上海的人口比北京多,面积比北京小,每年都要上缴大量的钱“支援”其它省份和北京(奇怪的是北京为什么需要上海支援?)。就这样,上海还是努力修起了高架道路和地铁,努力的在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种种问题。

然而,历年来的两会上,从来没有上海的委员提出过要用户籍来限制外地人在上海买车、买房、入学的。所以作为一个上海人我还是自豪的,至少我们没有一面自吹自擂说是“首善之地、气度恢宏、万国来朝”,一面大叫:“外地人涌入过多、应当限制”。

洪斌 发表于 2013-4-11 12:05
就是嘛,都说上海人排外,其实很不公平,上海的人口比北京多,面积比北京小,每年都要上缴大量的钱“支援 ...


每到节假日,上海马路立马空下来的时候,上海人都会松口气,说:一直这样就好了!可惜,2013年春节的时候,感觉留沪的人明显多了
现在的上海,医院里都是各地来排队的,上海老人很无奈,学校里是各地来抢座的,上海学生很有压力,地铁上是每天挤沙丁鱼,房价全国领先,用车成本世界第一
这些公共资源的建设,都是靠上海本地税赋来建设,城市空间更是有限,如何承担得了现在全市常住加流动3500万人的规模,而且这个人口数字还可能继续增加
某书记轻描淡写一句话说完拍拍屁股走了,他不是上海人,可不管上海民众生活如何
香港是自由港,可是香港会限制外人购房,限制孕妇入境,限制奶粉出境,毕竟香港政府官员都是香港人,港人治港,可怜上海人背着小气的名声,却做不到真正的沪人治沪,香港是不向中央缴纳税收吧,香港还有CEPA,上海有什么?背着中国财政重负蹒跚前行这么多年,只落个小气排外的名声罢了
纽约号称全美人口最多城市,据说也面临各种都市问题—人口密集、贫富悬殊大、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城市公共设施不堪负荷等,可是这只大苹果才833万人口,看到这数字真想骂人,就这点人还好意思说都市问题压力大,我很想问问纽约市长布隆伯格,要是纽约人口超过1500万,纽约会出台限制人口流入的措施么?
洪斌 发表于 2013-4-11 12:05
就是嘛,都说上海人排外,其实很不公平,上海的人口比北京多,面积比北京小,每年都要上缴大量的钱“支援 ...


每到节假日,上海马路立马空下来的时候,上海人都会松口气,说:一直这样就好了!可惜,2013年春节的时候,感觉留沪的人明显多了
现在的上海,医院里都是各地来排队的,上海老人很无奈,学校里是各地来抢座的,上海学生很有压力,地铁上是每天挤沙丁鱼,房价全国领先,用车成本世界第一
这些公共资源的建设,都是靠上海本地税赋来建设,城市空间更是有限,如何承担得了现在全市常住加流动3500万人的规模,而且这个人口数字还可能继续增加
某书记轻描淡写一句话说完拍拍屁股走了,他不是上海人,可不管上海民众生活如何
香港是自由港,可是香港会限制外人购房,限制孕妇入境,限制奶粉出境,毕竟香港政府官员都是香港人,港人治港,可怜上海人背着小气的名声,却做不到真正的沪人治沪,香港是不向中央缴纳税收吧,香港还有CEPA,上海有什么?背着中国财政重负蹒跚前行这么多年,只落个小气排外的名声罢了
纽约号称全美人口最多城市,据说也面临各种都市问题—人口密集、贫富悬殊大、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城市公共设施不堪负荷等,可是这只大苹果才833万人口,看到这数字真想骂人,就这点人还好意思说都市问题压力大,我很想问问纽约市长布隆伯格,要是纽约人口超过1500万,纽约会出台限制人口流入的措施么?
moviezhou 发表于 2013-4-11 11:55
还是去上海吧看看吧,特别是置顶的文章!!
那里怎么了?
早就说了。网上发言最多的基本就是水军。用他们的言论来参考。只能掉入更深的误区。
魔都人,顶
zeus 发表于 2013-4-11 12:16
每到节假日,上海马路立马空下来的时候,上海人都会松口气,说:一直这样就好了!可惜,2013年春节的时 ...
一盘散沙而已。
我老爸是28军炮团的
什么是上海人,给个定义先!

在上海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被称为“本地人”。闻名的上海话“阿拉”其实是宁波话。现在上海人已经说“吾”不说“阿拉”分明已经是苏北腔。

左联的诸位烈士有几个上海人。鲁迅先生是上海人吗?大概先生自己也不会这样认为。
zeus 发表于 2013-4-11 10:35
现在上海的人口数量太多了,但多数已不是上海户籍,一句不负责任的“上海是全国人民的上海”,让上海人口数 ...
把上海户籍人视为上海人,问题讨论起来就复杂了。
yuppppp 发表于 2013-4-11 13:55
什么是上海人,给个定义先!

在上海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被称为“本地人”。闻名的上海话“阿拉”其实是宁波 ...
户籍上超过三代应该可以修改了。
yuppppp 发表于 2013-4-11 14:01
把上海户籍人视为上海人,问题讨论起来就复杂了。
其实应该按照籍贯来算。
其实真正的促进发展和实干的。大多数是解放前和初期的移民和后代。当初的包身工。工厂里的先烈。也大多是那个时候来到上海工作的。
5.8毫米 发表于 2013-4-11 13:05
那里怎么了?
早就说了。网上发言最多的基本就是水军。用他们的言论来参考。只能掉入更深的误区。
传送门附上,自己进去慢慢看!!

http://tieba.baidu.com/f?kw=%C9%CF%BA%A3%B0%C9
5.8毫米 发表于 2013-4-11 14:01
户籍上超过三代应该可以修改了。
家族大多数人生活在上海,可以被认为是“上海人”,对浙江祖籍已经几代人没去过。但是我们仍然按规定填写“籍贯浙江”,仍然保留浙江人的一些习惯以致称谓。

因为媳妇的祖先有土家族血统,所以小儿又是“土家族人”。土家族人和浙江人都会笑。
yuppppp 发表于 2013-4-11 14:08
家族大多数人生活在上海,可以被认为是“上海人”,对浙江祖籍已经几代人没去过。但是我们仍然按规定填写 ...
我只是说可以修改阿。没说一定要修改。
5.8毫米 发表于 2013-4-11 14:05
其实应该按照籍贯来算。
其实真正的促进发展和实干的。大多数是解放前和初期的移民和后代。当初的包身工 ...
上海最初的移民可以追溯到“闹长毛”的年代,咸丰年间的移民,致使上海地价大涨,应该是第一次跨越式发展。

民国38年政权更迭之际,上海主要移民是来自浙江、江苏和广东。移民各有居住的集中区域和行业。比如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一带是广东人聚居的,他们主要是经商。比如机械行业是无锡人的天下,浴室理发业(今洗浴美发业)、码头装卸业(今仓储物流业)主要是苏北人的天下,而四马路(今福州路)会乐里做生意的多是苏州人。

后来的新政权进行户口管制,不能任意迁出迁入。当时在上海的人一下子就变成了“上海户籍人”。一直延续到民工大量进入的年代,他们及其后代就视后者为“外地人”。其实许多当年的“上海户籍人”也就是来沪打工的民工和盲流。这其实就是户籍制度造成的。
yuppppp 发表于 2013-4-11 14:26
上海最初的移民可以追溯到“闹长毛”的年代,咸丰年间的移民,致使上海地价大涨,应该是第一次跨越式发展 ...
如果没有户籍制度的化。农民工也不可能大量涌入。
这个嘛,我只能说在任何一地的人总是有阶层分出来的,总的说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5.8毫米 发表于 2013-4-11 14:40
如果没有户籍制度的化。农民工也不可能大量涌入。
这样就无所谓农民工。如果一定要将进城务工的农民称为“农民工”,现在大量以“上海人”自居的人,其实是真正的“农民工”子弟、子孙了。

不过当前的工人阶级是不包括“农民工”的,他们不是工会会员。当年的工会会员,包括闹五卅工潮、二七工潮的许多工人们,其实也是“农民工”。
我是在上海工作过几年的外地人, 个人感觉上海的年轻人都很不错,老人大部分也很好,总体上比较理性讲道理,只是偶尔争执起来比较执着而已。
这里的很多本地人感觉比外地人都更实在。
在有如此多的流动人口的地方治安仍然控制的可圈可点,相当不容易
(本人在这里有遭贼经历,虽然结果悲剧,但是警察给我的感觉还算可以)。
我觉得上海对外地人的包容性是不错的,如果你自己是个文明理性讲道理的人。
上海人虽然是这样但是还是有可爱一面的。其实香港人更讨厌。不过说回来了。我认为南方人有一个优点----比较讲理,动粗的比较少。北方人特别是东北人脾气大,老动手。动手能解决个屁事,到头来伤了别人要赔钱,伤了自己要受苦。当然也不是所有人。现在全世界都有好人都有坏人。
上海人虽然是这样但是还是有可爱一面的。其实香港人更讨厌。不过说回来了。我认为南方人有一个优点----比较 ...
您跟很多东北人打过架
总觉得上海人的定义其实只是按说不说上海话来定义的,户籍上海不会说上海话一般都会被以外地人论处


在俺印象里不会说上海俚语的或者会说很少说、从来不说的不包括在上海圈里 (简单笼统的模糊概念)

用文化习性来区分上海人,比用地域来的更准确。

就像陆上自卫队第四师团就想起了大阪,第四师团也不一定100%就都是大阪人 (很多优秀棋手不都操一口关西腔么)



在俺印象里不会说上海俚语的或者会说很少说、从来不说的不包括在上海圈里 (简单笼统的模糊概念)

用文化习性来区分上海人,比用地域来的更准确。

就像陆上自卫队第四师团就想起了大阪,第四师团也不一定100%就都是大阪人 (很多优秀棋手不都操一口关西腔么)

上海人之所以讨厌,就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上海人继承了所谓苏南人的劣根性。苏南瞧不起苏北(其他地方的更别谈了),而去上海的苏南人又瞧不起自己的老乡。这一点我相信不少家里有所谓上海亲戚或者有纯正“上海血统”媳妇的人家很有感触啊。虽然很有礼貌,但总觉得他们就是格格不入啊(与贫富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