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半岛电视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1:32:13
被误读的半岛电视台——还原“半岛卫视”的本来面目2005-8-1 17:33:23
李仕权  文章摘要:中国传媒在关注半岛电视台时,一方面给观众提供了大量真实准确的信息,另一方面由于各方各面的原因使得这些信息当中存在着一些对半岛电视台误读的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在中文名字的翻译过程中将“自由岛”误译成“半岛”,将该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发展历程误认为是“一夜成名”,将该台根本上实际上的亲美立场误认为是“反美”,将缺失颇多的该台误认为是国际传媒的“标准典范”,将该台入不敷出的状况误认为是“经营成功”。本文将这些误读进行了举隅,一一做了纠正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造成这些误读的原因进行反思和追问。

  关键词:半岛电视台;误读;反思

  近一段时间,国人关注最多的电视台不是美国的CNN、FOX或者英国的BBC或者日本的NHK,而是中东阿拉伯半岛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这可以从专业报刊的铺天盖地的报道中“窥一斑而略知全豹”。可以说,半岛电视台是近几年人气最旺的电视台之一,但是通过客观公正的追踪观察和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发现它同时也是被误读的最深的电视台之一。从半岛电视台的中文名字到它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沿革,从它一贯秉持的报道立场到它在国际传媒中的地位和角色,从它在观众中的形象和地位到它的经营发展状况,都存在着很深的误读。在下文中,笔者将对这些误读进行举隅,一一进行纠正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造成这些误读原因和因素进行反思和追问。

  误读一:“自由岛”被误译成“半岛”

  中国传媒把英文名为“Al-Jazeera Satellite TV Channel”的阿拉伯电视台称之为“半岛电视台”,殊不知这是一个错误的翻译。这是对半岛电视台的第一个误读。

  “半岛电视台”的中文名并不是直接从阿拉伯文翻译来的,而是转译于它的英文名字“Al-Jazeera Satellite TV Channel”。在英语中并没有Al-Jazeera这个单词,它是根据该台在阿拉伯文中的发音用英语字母拼写生造出来的一个单词。半岛电视台北京分社的社长伊扎特曾经说,“Al-Jazeera”在阿拉伯文中的本意是“岛屿”,引申义是“汪洋之中的自由之岛”。[1] 英语中的“半岛”是“peninsula”,如果该台的名称在阿拉伯文中的意思是“半岛”的话,那么人们在翻译成英文时就会直接用“peninsula”这个单词,而不会生造出一个单词来。同样的道理,如果该台的名称在阿拉伯文中的意思是没有引申义的“岛屿”的话,那么人们就会直接用“Island”或者“Isle”这两个单词,也不会生造出一个单词来。由此可见,该台名称的含义既不是“半岛”也不是本意上的“岛屿”而是“Al-Jazeera”的引申义“汪洋之中的自由之岛”。按照这个推论,该台的中文名字应该取名为“自由岛卫星电视台”方才准确。另外,笔者的这个说法从以下几个方面也可以得到佐证。

  首先,在Al-Jazeera Satellite TV Channel台标之下有一行文字为“opinion, and other opinion (意见,及其异见)”。台标之下的文字是对台标的解释,是一个电视台宗旨的简明阐述,是一个电视台风格的集中展示,是一个电视台精神的扼要说明,是一个电视台理念的生动注解。“opinion, and other opinion”表明了这个电视台是给观众提供不同的观念以及和主流不一样的“异见”的场所和平台,这反映了该台对新闻自由的向往和对平衡报道的追求。这种凸现自由的理念,与“自由岛”的名称更为契合。

  其次,Al-Jazeera Satellite TV Channel 的老板是有着特殊背景的卡塔尔埃米尔(卡塔尔是君主立宪制的酋长国,卡塔尔人称其酋长为埃米尔)哈马德,他建立该台有特殊历史背景。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的全名为哈马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 (Sheikh Hamad Bin Khalifa Al-thani) 1950年生于多哈,是卡塔尔前埃米尔哈利法的长子。他在卡塔尔受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在英国接受高等教育,就读于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2] 在英国读书期间广泛接触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受其熏陶,所以政治思想比较倾向于以“自由、民主、平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而他就是Al-Jazeera Satellite TV Channel的老板,作为老板的他,其崇尚“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不可能不影响到Al-Jazeera Satellite TV Channel。但是,卡塔尔长期实行的君主立宪制使得该国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比较浓重势力也比较强大,特别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既得利益集团企图设法继续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包括前埃米尔哈利法和哈马德的弟弟。1995年6月他通过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其父哈利法,接管政权,上台任卡塔尔国第9代埃米尔,致力于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新卡塔尔,其中包括实现“言论自由”。为此,上台不久,他就撤掉了新闻部,使卡塔尔成为阿拉伯世界中第一个没有新闻检查制度的国家。[3] 随后,他又出资1.37亿美元建立的半岛电视台,并将其作为实现言论自由的窗口。由此看来,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的“自由、民主、平等”诉求是与“自由岛”十分契合的,“半岛”并不能表达他这种诉求和愿望。

  可是,中国传媒为什么会将“Al-Jazeera Satellite TV Channel”翻译为“半岛电视台”呢?笔者认为这是由于传媒错误地认为“Al-Jazeera”所指代的就是“阿拉伯半岛”。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卡塔尔地理位置处于阿拉伯半岛东南,扼守西亚波斯湾,关乎阿拉伯半岛的安全,战略地位重要。另一个方面,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政经组织阿拉伯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的总部设在卡塔尔的首都多哈,同时多哈也是世界著名的国际会议中心,对阿拉伯半岛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刚好符合中国人喜欢以点代面的指代习惯。虽然如此,卡塔尔还是不能代表阿拉伯半岛。首先,卡塔尔领土面积1.14万平方公里,人口60余万 [4],作为阿拉伯半岛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弹丸小国”,是没有资格代表阿拉伯半岛的,就像摩纳哥卢森堡不能代表欧洲,不丹不能代表亚洲,瑙鲁不能代表大洋洲,是一样的道理。而且,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有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新卡塔尔的政治抱负和诉求,但没有使卡塔尔成为阿拉伯半岛标志的雄心和气魄,所以作为他私人所有的电视台也不会有类似的诉求。

  虽然“半岛电视台”是一个错误的译名,但是要还原它的本名却不是件容易的事。该台北京分社社长伊扎特曾经代表北京分社向中国外交部提出过建议,但外交部的答复说由于中国媒体已经约定俗成,无法改变译名。

  误读二:“步步为营”被误认为“一夜成名”

  中国传媒普遍认为半岛电视台是报道“9·11”之后的阿富汗战争而“一夜成名”的。下面是几种比较典型的说法。⑴2001年9月,美国“9·11事件”爆发,10月7日美英对阿富汗塔利班展开军事打击……名不见经传的海湾小国卡塔尔的“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横空出世,在报道阿富汗战况方面独领风骚,一鸣惊人,使CNN黯然失色。[5] ⑵如同海湾战争确定了CNN在新闻界的地位一样,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的军事打击也造就了另一个媒体明星,它就是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6] ⑶“9·11”是一场悲剧,但一个电视台却由此发迹。[7] ⑷对大多数国人而言,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成名似乎在一夜之间——2001年10月7日,美英空袭阿富汗的头一天,这家名叫Al-Jazeera的卡塔尔电视台播出了本·拉登讲话的录像带——这个陌生的电视台的名字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卫星和互联网传遍全球。[8]

  半岛电视台真的是一个“一夜暴富”的“暴发户”?事实并非如此。这是对半岛电视台的第二个误读。与中国传媒大力渲染的“一夜成名”不同,半岛电视台其实是一个步步为营的电视台。半岛电视台发展历程和历史沿革表明,它是一个稳扎稳打的电视台,它的名声有一个逐渐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半岛电视台由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于1996年11月斥资1.37亿美元组建,当时每天传送6个小时的节目,共有约250名员工,相当部分员工来源于1995年解散的“BBC中东频道”,没有在阿拉伯世界以外的地区或国家建立驻外机构。但由于它秉承了西方媒介客观、独立、平衡的报道原则,并以当时中东地区独一无二地快速播送全球各地的即时新闻、组织主题尖锐的国际政治辩论和连续不间断地跟踪直播,所以发展十分迅速。基本上每年都会较大幅度地增长传送节目的时间、增建驻外记者站或者分社、增招记者编辑主持人等。到1999年2月1日,半岛电视台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向世界各地传送节目,成为中东地区第一家全天候的新闻频道,信号覆盖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包括中东、非洲、欧洲、美洲、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其观众人数达到3000万人左右,在很多地方已经取得了主导地位,职员数量、驻外机构和驻外人员的数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到“9·11”之前,半岛电视台已经通过勇于报道冲突性和争议性的选题,抓住了观众的眼球,赢得了观众,成为阿拉伯地区第一大电视台,其观众人数达到4000万人,职员达到500多人,在31个国家拥有50多名驻外记者。[9] “9·11”之后,半岛电视台的观众数量、职员数量、驻外机构和驻外人员的数量虽然增长迅速,但并没有显现急剧膨胀的态势。因此,该台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稳定增长持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而不是“一夜暴富”的“暴发户”。

  半岛电视台为什么能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传媒机构?笔者认为以下几个因素十分重要。

  第一,半岛电视台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打破中东地区沉闷的媒介环境,冲破阿拉伯世界对媒体认识上的条条框框,挑战政府对新闻的某些限制,从而“得风气之先”。中东各国政府历来对本国的媒体实施行政和经济上的双重管制,所以各国的电视屏幕都充斥着无聊乏味的娱乐节目和对当地政府无害的新闻与谈话节目,都是播音员端坐在屏幕前念那些政府领导迎来送往和开会的新闻稿,让人昏昏欲睡。半岛电视台活跃生动的节目在这种沉闷的媒介环境中凸现的无可比拟的优势,这可以从埃及小说家阿达夫·索伊夫的亲身体会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我第一次收看半岛台是在开罗一家宾馆的房间里,凌晨两点钟我打开电视搜索频道,突然发现了这个频道,用阿拉伯语播放,不过是两个人在交谈。我还是头一次在阿拉伯的电视上听到有人私下辩论,是两个阿尔及利亚人在辩论,一个是流放的记者,另一个是政府代表,两人辩论得很激烈,互相指名道姓,引证事件,引用数字,一切都是现场直播,而且非常生动,更让我吃惊的是居然有人把电话打进现场,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打电话提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于是我打电话问我的母亲和兄弟,他们说是‘半岛电视台’,还问我是不是觉得吃惊。我回去后,安装了一个碟形卫星天线,于是我就锁定了这个电视频道。”[10]

  半岛电视台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以下三个方面最能体现。首先,半岛电视台敢于报道敏感的问题。半岛电视台的节目内容别具一格,吸毒、赌博、卖淫、贫富悬殊、一夫多妻、警察腐败、妇女地位、伊斯兰教义与现代民主的差异等等,这类其他阿拉伯媒体不敢涉足的选题都是该台热衷的节目内容,直接挑战阿拉伯世界中的敏感话题。其次,半岛电视台强调新闻的冲突结构——新闻就是冲突、争议和斗争。半岛电视台特别欢迎对立的观点、有争议的人物在自己的节目中露面,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以色列总理巴拉克、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哈马斯精神领袖艾哈迈德·亚辛等这些世界舞台上的风云人物都曾接受过该台的专访。对这些要员来说,他们都是第一次被阿拉伯电视台采访。他们甚至把伊斯兰激进分子、阿拉伯的温和派和西方民主人士请到一个演播室,让他们在摄像机前吵作一团。再次,半岛电视台把冲突双方的意见不经新闻检查、无删节地及时地客观发表。由于卡塔尔是阿拉伯世界中第一个没有新闻检查制度的国家,所以半岛电视台既全文发表布什、沙龙、布莱尔、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的讲话,也全文发表本·拉登、萨达姆、卡扎菲的全文演讲。

  第二,坚持“独立、自由”原则,恪守“客观、公正、平衡、全面”的报道方针。半岛电视台的总编辑曾说,每个电视台都有自己的偏见,关键要尽量发表各种不同的观点,来减少偏见,而不能只发表一边倒的声音和意见。[11]他们不仅这样说,也这样做。卡塔尔虽然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但当伊拉克在遭受美国轰炸后,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向世界人民发表讲话的录像带交给了半岛电视台时,海湾合作委员会的另一个成员国科威特政府得知此事后,以赶走半岛电视台驻科威特记者为威胁,要求半岛电视台不要播放该录像带,但半岛电视台认为,有必要听听萨达姆说些什么,随即在电视台全文播放了萨达姆的讲话。并且表示“We get both sides of the story”,希望持不同意见的人可以平等地在节目里表达,因为观众需要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半岛电视台北京分社的社长伊扎特曾经这样说:半岛电视台是一个职业性媒体,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比如说,土耳其的共产党访问中国,我们会有半小时的采访,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国防部长访问中国,我们同样会有半小时的采访。不仅半岛电视台的员工主动追求客观、公正、平衡、全面地进行新闻报道,而且该台的老板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也给予强有力地支持。在袭击阿富汗的前一个星期,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决定与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进行秘密交涉,要求该电视台少播放有关阿富汗的情况,但埃米尔哈马德把美国“秘密交涉”的内容告知了新闻界,对美国的要求一口回绝。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坚持客观公正、独立、全面、平衡的报道方针,为它赢得了极大的信誉,确立了其权威地位。

  误读三:“亲美”被误认为“反美”

  在中国媒体的话语建构中,半岛电视台常常被塑造成“反美先锋”。下面是中国媒体直接或者间接塑造该形象的几种典型的说法。⑴9月23日,美国政府授意伊拉克临管会宣布,暂停半岛电视台在伊拉克采访报道权两周。随后,又根据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国务院、五角大楼以及CIA和FBI的共同建议,要求布什总统敦促卡塔尔政府关闭半岛电视台,或至少是对其进行改组,撤换那些对美国抱有敌意的主持人和编导。[12]⑵半岛电视台凸显反美立场。今次伊拉克战争,电视新闻不再由西方的美联社、路透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络和英国广播公司这几家垄断,中东地区的“半岛电视台”等传媒,提供了阿拉伯观点。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以阿拉伯语广播,论点和西方传媒的显著不同。……据说它的反美国宣传已收到美国的指责。[13]⑶西方对半岛电视台的口诛笔伐始终没有停止过,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在内的美国报纸多次批评半岛的新闻只重时效性、轰动性而忽视了客观真实等原则,同时半岛的画面也被指责为偏向性过于明显。“9·11”之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试图游说卡塔尔埃米尔,希望半岛电视台能够减少播出“有反美倾向”的报道。[14]

  半岛电视台真的“反美”吗?笔者认为,这也是一种误解,半岛电视台不仅不反美,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亲美的。

  在阐述半岛电视台不反美的原因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要理解“反战”并不等于“反美”。人们一般都认为,无论是“阿富汗战争”还是“美伊战争”,都是美国发动的战争,既然是反对战争,那么就必定反对战争的发动者,也就是美国。这种逻辑,初看之下似乎合乎道理,仔细思量,其实流于表面化和概念化。只需一个反问就可显现这种逻辑的缺陷:美伊战争期间,美国人民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战散步,那些参加散步的美国人难道是“反美”的吗?“反战”为什么不等于“反美”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首先,从半岛电视台对战争的定性来看。无论是“阿富汗战争”还是“美伊战争”,半岛电视台对这两场战争的定性都是反恐战争,而不是侵略战争,也就是说半岛电视台在根本上对这两场战争是持正面态度的,而不同于“二战”期间的“反战”即对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性质持一种根本的否定态度。其次,从半岛电视台“反战”所持的立场来看。半岛电视台是从广泛的人道主义立场的角度反对战争在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对平民造成的伤亡,它反对的只是对平民造成了伤亡的那部分战争或者确切地说是战事(这在战争中是支流),而不反对打击恐怖主义的那部分战争(这在战争中是主流),也就是说它反对支流支持主流。

  理解了“反战”和“反美”的区别后,再来分析为什么说半岛电视台不反美呢。首先,我们可以从半岛电视台的老板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与美国的关系方面来看。哈马德曾经就读于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在英国读书期间广泛接触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受其熏陶,所以政治思想比较倾向于以“自由、民主、平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而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大本营就是美国,哈马德不可能不对美国有一种特殊的向往之情,就像以前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对苏联的热烈向往之情是一样的。实际上哈马德的确有较浓的亲美情节,他上台以来形成并保持每年访问一次美国的惯例。另外美国对哈马德也是一贯持支持态度的。哈马德作为半岛电视台的老板,他对美国的态度不可能不影响到半岛电视台对美国的态度,半岛电视台的立场就算不与哈马德完全一致,也绝不可能大相径庭。其次,我们可以从卡塔尔与美国的关系方面来看。卡塔尔与美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双方签有安全协定和共同防务条约,美国在卡塔尔有驻军。[15]而且,美国驻卡塔尔的乌代德基地已经成为美国在海湾的最大军事基地。安全协定和共同防务条约把美国和卡塔尔两国的根本利益捆绑在了一起,从而使两国在国家安全这个根本的最高的利益上形成一致。半岛电视台作为卡塔尔的一家媒体,同样是必须服从国家最高利益的,是不可能反美的。再次,我们可以从分析具体的所谓“反美”报道的内容来看。仔细考察所谓的“反美”报道,就会发现这些报道的内容只不过是诸如“美国精确制导炸弹误伤平民”、“伊拉克平民痛骂美国”、“失去父母的孤儿号啕大哭”等。这些内容只不过是站在广泛的人道主义立场上还原了战争残酷的本来面目,其实与反美与否并没有多大联系。美国有许多反映“越南战争”的影片,主题多为反战,并没有被扣上反美的“帽子”。

  但是人们为什么会认为半岛电视台“反美”呢?这种误读是怎样产生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首先,由美国主导的世界已经习惯了一个唯美国马首是瞻对美国言听计从的阿拉伯媒介环境,不习惯出现一个与美国政府并不是处处协调甚至还时不时揭露批评美国的媒体,在这种不习惯的基础之上产生了半岛电视台反美的错觉,并在此基础上以讹传讹。其次,这是由于人们不适应半岛电视台在美国媒体处于垄断地位的国际传媒界脱颖而出独占鳌头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美国媒介所构建的世界图景的新现实和新挑战,将“挑战”误认为是“反对”,而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再次,半岛电视台批评性质的报道暗合了许多国人心中的反美诉求。“9·11”发生后,新闻学院有位教授在课堂上做过一个“恐怖主义袭击美国,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持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只有个别学生像美国人一样感受到切肤之痛。该教授用“合情但不合理”来点评这种现象。这反映了许多国人在一定程度上有反美诉求。

    被误读的半岛电视台——还原“半岛卫视”的本来面目2005-8-1 17:33:23
李仕权  文章摘要:中国传媒在关注半岛电视台时,一方面给观众提供了大量真实准确的信息,另一方面由于各方各面的原因使得这些信息当中存在着一些对半岛电视台误读的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在中文名字的翻译过程中将“自由岛”误译成“半岛”,将该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发展历程误认为是“一夜成名”,将该台根本上实际上的亲美立场误认为是“反美”,将缺失颇多的该台误认为是国际传媒的“标准典范”,将该台入不敷出的状况误认为是“经营成功”。本文将这些误读进行了举隅,一一做了纠正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造成这些误读的原因进行反思和追问。

  关键词:半岛电视台;误读;反思

  近一段时间,国人关注最多的电视台不是美国的CNN、FOX或者英国的BBC或者日本的NHK,而是中东阿拉伯半岛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这可以从专业报刊的铺天盖地的报道中“窥一斑而略知全豹”。可以说,半岛电视台是近几年人气最旺的电视台之一,但是通过客观公正的追踪观察和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发现它同时也是被误读的最深的电视台之一。从半岛电视台的中文名字到它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沿革,从它一贯秉持的报道立场到它在国际传媒中的地位和角色,从它在观众中的形象和地位到它的经营发展状况,都存在着很深的误读。在下文中,笔者将对这些误读进行举隅,一一进行纠正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造成这些误读原因和因素进行反思和追问。

  误读一:“自由岛”被误译成“半岛”

  中国传媒把英文名为“Al-Jazeera Satellite TV Channel”的阿拉伯电视台称之为“半岛电视台”,殊不知这是一个错误的翻译。这是对半岛电视台的第一个误读。

  “半岛电视台”的中文名并不是直接从阿拉伯文翻译来的,而是转译于它的英文名字“Al-Jazeera Satellite TV Channel”。在英语中并没有Al-Jazeera这个单词,它是根据该台在阿拉伯文中的发音用英语字母拼写生造出来的一个单词。半岛电视台北京分社的社长伊扎特曾经说,“Al-Jazeera”在阿拉伯文中的本意是“岛屿”,引申义是“汪洋之中的自由之岛”。[1] 英语中的“半岛”是“peninsula”,如果该台的名称在阿拉伯文中的意思是“半岛”的话,那么人们在翻译成英文时就会直接用“peninsula”这个单词,而不会生造出一个单词来。同样的道理,如果该台的名称在阿拉伯文中的意思是没有引申义的“岛屿”的话,那么人们就会直接用“Island”或者“Isle”这两个单词,也不会生造出一个单词来。由此可见,该台名称的含义既不是“半岛”也不是本意上的“岛屿”而是“Al-Jazeera”的引申义“汪洋之中的自由之岛”。按照这个推论,该台的中文名字应该取名为“自由岛卫星电视台”方才准确。另外,笔者的这个说法从以下几个方面也可以得到佐证。

  首先,在Al-Jazeera Satellite TV Channel台标之下有一行文字为“opinion, and other opinion (意见,及其异见)”。台标之下的文字是对台标的解释,是一个电视台宗旨的简明阐述,是一个电视台风格的集中展示,是一个电视台精神的扼要说明,是一个电视台理念的生动注解。“opinion, and other opinion”表明了这个电视台是给观众提供不同的观念以及和主流不一样的“异见”的场所和平台,这反映了该台对新闻自由的向往和对平衡报道的追求。这种凸现自由的理念,与“自由岛”的名称更为契合。

  其次,Al-Jazeera Satellite TV Channel 的老板是有着特殊背景的卡塔尔埃米尔(卡塔尔是君主立宪制的酋长国,卡塔尔人称其酋长为埃米尔)哈马德,他建立该台有特殊历史背景。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的全名为哈马德·本·哈利法·阿勒萨尼 (Sheikh Hamad Bin Khalifa Al-thani) 1950年生于多哈,是卡塔尔前埃米尔哈利法的长子。他在卡塔尔受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在英国接受高等教育,就读于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2] 在英国读书期间广泛接触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受其熏陶,所以政治思想比较倾向于以“自由、民主、平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而他就是Al-Jazeera Satellite TV Channel的老板,作为老板的他,其崇尚“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不可能不影响到Al-Jazeera Satellite TV Channel。但是,卡塔尔长期实行的君主立宪制使得该国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比较浓重势力也比较强大,特别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既得利益集团企图设法继续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包括前埃米尔哈利法和哈马德的弟弟。1995年6月他通过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其父哈利法,接管政权,上台任卡塔尔国第9代埃米尔,致力于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新卡塔尔,其中包括实现“言论自由”。为此,上台不久,他就撤掉了新闻部,使卡塔尔成为阿拉伯世界中第一个没有新闻检查制度的国家。[3] 随后,他又出资1.37亿美元建立的半岛电视台,并将其作为实现言论自由的窗口。由此看来,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的“自由、民主、平等”诉求是与“自由岛”十分契合的,“半岛”并不能表达他这种诉求和愿望。

  可是,中国传媒为什么会将“Al-Jazeera Satellite TV Channel”翻译为“半岛电视台”呢?笔者认为这是由于传媒错误地认为“Al-Jazeera”所指代的就是“阿拉伯半岛”。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卡塔尔地理位置处于阿拉伯半岛东南,扼守西亚波斯湾,关乎阿拉伯半岛的安全,战略地位重要。另一个方面,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政经组织阿拉伯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的总部设在卡塔尔的首都多哈,同时多哈也是世界著名的国际会议中心,对阿拉伯半岛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刚好符合中国人喜欢以点代面的指代习惯。虽然如此,卡塔尔还是不能代表阿拉伯半岛。首先,卡塔尔领土面积1.14万平方公里,人口60余万 [4],作为阿拉伯半岛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弹丸小国”,是没有资格代表阿拉伯半岛的,就像摩纳哥卢森堡不能代表欧洲,不丹不能代表亚洲,瑙鲁不能代表大洋洲,是一样的道理。而且,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有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新卡塔尔的政治抱负和诉求,但没有使卡塔尔成为阿拉伯半岛标志的雄心和气魄,所以作为他私人所有的电视台也不会有类似的诉求。

  虽然“半岛电视台”是一个错误的译名,但是要还原它的本名却不是件容易的事。该台北京分社社长伊扎特曾经代表北京分社向中国外交部提出过建议,但外交部的答复说由于中国媒体已经约定俗成,无法改变译名。

  误读二:“步步为营”被误认为“一夜成名”

  中国传媒普遍认为半岛电视台是报道“9·11”之后的阿富汗战争而“一夜成名”的。下面是几种比较典型的说法。⑴2001年9月,美国“9·11事件”爆发,10月7日美英对阿富汗塔利班展开军事打击……名不见经传的海湾小国卡塔尔的“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横空出世,在报道阿富汗战况方面独领风骚,一鸣惊人,使CNN黯然失色。[5] ⑵如同海湾战争确定了CNN在新闻界的地位一样,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的军事打击也造就了另一个媒体明星,它就是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6] ⑶“9·11”是一场悲剧,但一个电视台却由此发迹。[7] ⑷对大多数国人而言,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成名似乎在一夜之间——2001年10月7日,美英空袭阿富汗的头一天,这家名叫Al-Jazeera的卡塔尔电视台播出了本·拉登讲话的录像带——这个陌生的电视台的名字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卫星和互联网传遍全球。[8]

  半岛电视台真的是一个“一夜暴富”的“暴发户”?事实并非如此。这是对半岛电视台的第二个误读。与中国传媒大力渲染的“一夜成名”不同,半岛电视台其实是一个步步为营的电视台。半岛电视台发展历程和历史沿革表明,它是一个稳扎稳打的电视台,它的名声有一个逐渐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半岛电视台由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于1996年11月斥资1.37亿美元组建,当时每天传送6个小时的节目,共有约250名员工,相当部分员工来源于1995年解散的“BBC中东频道”,没有在阿拉伯世界以外的地区或国家建立驻外机构。但由于它秉承了西方媒介客观、独立、平衡的报道原则,并以当时中东地区独一无二地快速播送全球各地的即时新闻、组织主题尖锐的国际政治辩论和连续不间断地跟踪直播,所以发展十分迅速。基本上每年都会较大幅度地增长传送节目的时间、增建驻外记者站或者分社、增招记者编辑主持人等。到1999年2月1日,半岛电视台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向世界各地传送节目,成为中东地区第一家全天候的新闻频道,信号覆盖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包括中东、非洲、欧洲、美洲、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其观众人数达到3000万人左右,在很多地方已经取得了主导地位,职员数量、驻外机构和驻外人员的数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到“9·11”之前,半岛电视台已经通过勇于报道冲突性和争议性的选题,抓住了观众的眼球,赢得了观众,成为阿拉伯地区第一大电视台,其观众人数达到4000万人,职员达到500多人,在31个国家拥有50多名驻外记者。[9] “9·11”之后,半岛电视台的观众数量、职员数量、驻外机构和驻外人员的数量虽然增长迅速,但并没有显现急剧膨胀的态势。因此,该台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稳定增长持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而不是“一夜暴富”的“暴发户”。

  半岛电视台为什么能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传媒机构?笔者认为以下几个因素十分重要。

  第一,半岛电视台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打破中东地区沉闷的媒介环境,冲破阿拉伯世界对媒体认识上的条条框框,挑战政府对新闻的某些限制,从而“得风气之先”。中东各国政府历来对本国的媒体实施行政和经济上的双重管制,所以各国的电视屏幕都充斥着无聊乏味的娱乐节目和对当地政府无害的新闻与谈话节目,都是播音员端坐在屏幕前念那些政府领导迎来送往和开会的新闻稿,让人昏昏欲睡。半岛电视台活跃生动的节目在这种沉闷的媒介环境中凸现的无可比拟的优势,这可以从埃及小说家阿达夫·索伊夫的亲身体会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我第一次收看半岛台是在开罗一家宾馆的房间里,凌晨两点钟我打开电视搜索频道,突然发现了这个频道,用阿拉伯语播放,不过是两个人在交谈。我还是头一次在阿拉伯的电视上听到有人私下辩论,是两个阿尔及利亚人在辩论,一个是流放的记者,另一个是政府代表,两人辩论得很激烈,互相指名道姓,引证事件,引用数字,一切都是现场直播,而且非常生动,更让我吃惊的是居然有人把电话打进现场,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打电话提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于是我打电话问我的母亲和兄弟,他们说是‘半岛电视台’,还问我是不是觉得吃惊。我回去后,安装了一个碟形卫星天线,于是我就锁定了这个电视频道。”[10]

  半岛电视台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从以下三个方面最能体现。首先,半岛电视台敢于报道敏感的问题。半岛电视台的节目内容别具一格,吸毒、赌博、卖淫、贫富悬殊、一夫多妻、警察腐败、妇女地位、伊斯兰教义与现代民主的差异等等,这类其他阿拉伯媒体不敢涉足的选题都是该台热衷的节目内容,直接挑战阿拉伯世界中的敏感话题。其次,半岛电视台强调新闻的冲突结构——新闻就是冲突、争议和斗争。半岛电视台特别欢迎对立的观点、有争议的人物在自己的节目中露面,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以色列总理巴拉克、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哈马斯精神领袖艾哈迈德·亚辛等这些世界舞台上的风云人物都曾接受过该台的专访。对这些要员来说,他们都是第一次被阿拉伯电视台采访。他们甚至把伊斯兰激进分子、阿拉伯的温和派和西方民主人士请到一个演播室,让他们在摄像机前吵作一团。再次,半岛电视台把冲突双方的意见不经新闻检查、无删节地及时地客观发表。由于卡塔尔是阿拉伯世界中第一个没有新闻检查制度的国家,所以半岛电视台既全文发表布什、沙龙、布莱尔、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的讲话,也全文发表本·拉登、萨达姆、卡扎菲的全文演讲。

  第二,坚持“独立、自由”原则,恪守“客观、公正、平衡、全面”的报道方针。半岛电视台的总编辑曾说,每个电视台都有自己的偏见,关键要尽量发表各种不同的观点,来减少偏见,而不能只发表一边倒的声音和意见。[11]他们不仅这样说,也这样做。卡塔尔虽然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但当伊拉克在遭受美国轰炸后,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向世界人民发表讲话的录像带交给了半岛电视台时,海湾合作委员会的另一个成员国科威特政府得知此事后,以赶走半岛电视台驻科威特记者为威胁,要求半岛电视台不要播放该录像带,但半岛电视台认为,有必要听听萨达姆说些什么,随即在电视台全文播放了萨达姆的讲话。并且表示“We get both sides of the story”,希望持不同意见的人可以平等地在节目里表达,因为观众需要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半岛电视台北京分社的社长伊扎特曾经这样说:半岛电视台是一个职业性媒体,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比如说,土耳其的共产党访问中国,我们会有半小时的采访,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国防部长访问中国,我们同样会有半小时的采访。不仅半岛电视台的员工主动追求客观、公正、平衡、全面地进行新闻报道,而且该台的老板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也给予强有力地支持。在袭击阿富汗的前一个星期,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决定与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进行秘密交涉,要求该电视台少播放有关阿富汗的情况,但埃米尔哈马德把美国“秘密交涉”的内容告知了新闻界,对美国的要求一口回绝。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坚持客观公正、独立、全面、平衡的报道方针,为它赢得了极大的信誉,确立了其权威地位。

  误读三:“亲美”被误认为“反美”

  在中国媒体的话语建构中,半岛电视台常常被塑造成“反美先锋”。下面是中国媒体直接或者间接塑造该形象的几种典型的说法。⑴9月23日,美国政府授意伊拉克临管会宣布,暂停半岛电视台在伊拉克采访报道权两周。随后,又根据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国务院、五角大楼以及CIA和FBI的共同建议,要求布什总统敦促卡塔尔政府关闭半岛电视台,或至少是对其进行改组,撤换那些对美国抱有敌意的主持人和编导。[12]⑵半岛电视台凸显反美立场。今次伊拉克战争,电视新闻不再由西方的美联社、路透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络和英国广播公司这几家垄断,中东地区的“半岛电视台”等传媒,提供了阿拉伯观点。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以阿拉伯语广播,论点和西方传媒的显著不同。……据说它的反美国宣传已收到美国的指责。[13]⑶西方对半岛电视台的口诛笔伐始终没有停止过,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在内的美国报纸多次批评半岛的新闻只重时效性、轰动性而忽视了客观真实等原则,同时半岛的画面也被指责为偏向性过于明显。“9·11”之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试图游说卡塔尔埃米尔,希望半岛电视台能够减少播出“有反美倾向”的报道。[14]

  半岛电视台真的“反美”吗?笔者认为,这也是一种误解,半岛电视台不仅不反美,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亲美的。

  在阐述半岛电视台不反美的原因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要理解“反战”并不等于“反美”。人们一般都认为,无论是“阿富汗战争”还是“美伊战争”,都是美国发动的战争,既然是反对战争,那么就必定反对战争的发动者,也就是美国。这种逻辑,初看之下似乎合乎道理,仔细思量,其实流于表面化和概念化。只需一个反问就可显现这种逻辑的缺陷:美伊战争期间,美国人民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战散步,那些参加散步的美国人难道是“反美”的吗?“反战”为什么不等于“反美”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首先,从半岛电视台对战争的定性来看。无论是“阿富汗战争”还是“美伊战争”,半岛电视台对这两场战争的定性都是反恐战争,而不是侵略战争,也就是说半岛电视台在根本上对这两场战争是持正面态度的,而不同于“二战”期间的“反战”即对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性质持一种根本的否定态度。其次,从半岛电视台“反战”所持的立场来看。半岛电视台是从广泛的人道主义立场的角度反对战争在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对平民造成的伤亡,它反对的只是对平民造成了伤亡的那部分战争或者确切地说是战事(这在战争中是支流),而不反对打击恐怖主义的那部分战争(这在战争中是主流),也就是说它反对支流支持主流。

  理解了“反战”和“反美”的区别后,再来分析为什么说半岛电视台不反美呢。首先,我们可以从半岛电视台的老板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与美国的关系方面来看。哈马德曾经就读于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在英国读书期间广泛接触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受其熏陶,所以政治思想比较倾向于以“自由、民主、平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而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大本营就是美国,哈马德不可能不对美国有一种特殊的向往之情,就像以前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对苏联的热烈向往之情是一样的。实际上哈马德的确有较浓的亲美情节,他上台以来形成并保持每年访问一次美国的惯例。另外美国对哈马德也是一贯持支持态度的。哈马德作为半岛电视台的老板,他对美国的态度不可能不影响到半岛电视台对美国的态度,半岛电视台的立场就算不与哈马德完全一致,也绝不可能大相径庭。其次,我们可以从卡塔尔与美国的关系方面来看。卡塔尔与美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双方签有安全协定和共同防务条约,美国在卡塔尔有驻军。[15]而且,美国驻卡塔尔的乌代德基地已经成为美国在海湾的最大军事基地。安全协定和共同防务条约把美国和卡塔尔两国的根本利益捆绑在了一起,从而使两国在国家安全这个根本的最高的利益上形成一致。半岛电视台作为卡塔尔的一家媒体,同样是必须服从国家最高利益的,是不可能反美的。再次,我们可以从分析具体的所谓“反美”报道的内容来看。仔细考察所谓的“反美”报道,就会发现这些报道的内容只不过是诸如“美国精确制导炸弹误伤平民”、“伊拉克平民痛骂美国”、“失去父母的孤儿号啕大哭”等。这些内容只不过是站在广泛的人道主义立场上还原了战争残酷的本来面目,其实与反美与否并没有多大联系。美国有许多反映“越南战争”的影片,主题多为反战,并没有被扣上反美的“帽子”。

  但是人们为什么会认为半岛电视台“反美”呢?这种误读是怎样产生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首先,由美国主导的世界已经习惯了一个唯美国马首是瞻对美国言听计从的阿拉伯媒介环境,不习惯出现一个与美国政府并不是处处协调甚至还时不时揭露批评美国的媒体,在这种不习惯的基础之上产生了半岛电视台反美的错觉,并在此基础上以讹传讹。其次,这是由于人们不适应半岛电视台在美国媒体处于垄断地位的国际传媒界脱颖而出独占鳌头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美国媒介所构建的世界图景的新现实和新挑战,将“挑战”误认为是“反对”,而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再次,半岛电视台批评性质的报道暗合了许多国人心中的反美诉求。“9·11”发生后,新闻学院有位教授在课堂上做过一个“恐怖主义袭击美国,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持一种幸灾乐祸的态度,只有个别学生像美国人一样感受到切肤之痛。该教授用“合情但不合理”来点评这种现象。这反映了许多国人在一定程度上有反美诉求。

半岛电视台:victory: :victory:
热烈起期盼半岛电视台在中国陆落地,但千万别播新闻联播。
误读四:“缺失颇多”被误认为“标准典范”

  相当部分的中国传媒认为半岛电视台是国际传媒的成功典范,甚至有媒体认为半岛电视台几乎实现了当今国际传媒所追逐的目标和理想,非常接近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由、公正”的媒体,基本上成为了一个开放自由的意见平台。例如“半岛电视台是一个独立的电视台,有希望的电视台,它将不会是一个例外,而将成为一个标准。”[16]持这种观念的人一般有以下几个理由。

  首先,半岛电视台坚持“独立、自由”原则,恪守“客观、真实、全面、平衡”的报道方针。这首先表现在半岛电视台坚决顶住了各个方面的压力。大胆、及时的报道为半岛电视台赢得观众的同时,也惹来了不少的麻烦。建台5年来,卡塔尔外交部收到了400多份各国照会,对半岛电视台的节目提出抗议。约旦、科威特和巴勒斯坦关闭了该台在它们境内的记者站,巴林、沙特更是不让半岛电视台的记者踏上自己的土地,摩洛哥、利比亚曾召回大使以示对半岛电视台节目的抗议,阿尔及利亚甚至断了几个大城市的电以阻止居民收看半岛电视台的节目,埃及国家电视台甚至还发动了一场“反对半岛电视台的黄色新闻”运动,把“半岛”的节目斥为“一盆用性、宗教、政治和煽情的调味品拼凑成的令人作呕的色拉”,美国也向卡塔尔政府提出抗议。这些国家、机构及政要都曾对半岛电视台施加过巨大的压力,但半岛电视台都不为所动。其次也表现在独立策划新闻议程和新闻用语上。作为客观性和独立性报道,半岛电视台策划自己的新闻用语和标签来报道新闻事件。例如,其编辑政策规定,任何针对平民的攻击,无论是恐怖主义攻击世贸大厦,或是美国攻击阿富汗平民目标,在新闻报道总一律称为“袭击(attack)”。再如,当以色列武装杀害巴勒斯坦领导人Abu Ali Mustafa时,半岛电视台使用“暗杀”;当一个巴勒斯坦人杀害以色列部长Rehavam Zeevi时,半岛电视台使用同样的新闻用语。而一些西方媒体在报道这两件暗杀时,把前者称为“杀害”,而后者被称为“恐怖主义暗杀”。[17]半岛电视台所有的新闻报道从选题指定、采访、编辑,全部是独立完成。

  其次,半岛电视台打破了国际新闻旧秩序下美国媒体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给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传媒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带来了信心。如果从全球受众数量上来讲,即使和CNN、BBC相比,半岛电视台也是受众数量最多的全球电视台,在阿拉伯的地区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了所有的美国新闻网,拥有300,000日访问量的电视台网站在北美已经建起,注册用户正以每周2,500户的速度增加。这样一个只有60余万人口小国的一家电视台,居然能够与美国CNN、英国BBC并驾齐驱,的确令人吃惊。这个来自阿拉伯世界的独立的声音打破了世界原有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媒体垄断的格局,给全世界带来了来自阿拉伯自己的声音,开始了他们对世界新闻秩序话语权的争夺,也让原有的西方媒介(主要是美国)所构建的世界的图景受到了实质性的威胁。在阿富汗战争的新闻报道中,半岛电视台独家垄断的新闻信息源使它进行了一场独一无二的战地报道,不仅出尽了风头,还迫使CNN、FOX等与其谈判以每分钟2万美元的高价购买它的独家画面。在美伊战争中,半岛电视台率先披露众多重大新闻,不仅使以前得靠CNN等西方媒介的中东观众带来了来自阿拉伯世界自己的声音,给了全世界观众提供了对战争更为全面的报道,就连美国人都要靠它获知伊拉克的最新消息。它的成功,无疑会增强非西方国家对自己媒体的自信心。

  再次,半岛电视台经营收入多元化,广告收入只占营业收入的很小部分,对广告商的依赖不像其他电视台那样强,有利于保持自己“独立、自由、公正”的原则和恪守“客观、真实、全面、平衡”的报道方针。据统计,2000年半岛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只有1500万美元,只占他们年营业收入的40%(同一地区的其他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则要占到年营业收入的90%以上),更多的收入则来源于出租设备、出售节目和录像带,以及有线电视收费等。其中出售电视片是半岛电视台的重要财源。例如,1998年拍的拉登专访卖了10万美元,阿富汗战争开始后,半岛电视台更是发了大财,仅卖给CNN一盘拉登讲话的录像带就赚了30万美元,CNN、FOX等以每分钟2万美元的高价大量购买它的独家画面。[18]日本、香港等不少地方的电视台都愿意购买半岛电视台的节目,另外半岛电视台的节目制作成CD版在全阿拉伯世界卖得情况也很好。出售电视片的过程中,半岛电视台是居于主导地位的,不像广告招商受制于他人,有利于保持自己的超然地位。

  上述理由咋的一看似乎言之凿凿有理有据,而实际上却流于表面化和概念化,在这些表象的背后存在着各种力量的博弈和角逐。这些力量的博弈和角逐使半岛电视台“缺失颇多”。

  首先是政府的力量。创建半岛电视台的想法最初是卡塔尔外长贾巴·阿尔·塔尼从提高该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角度提出来的,这一想法获得新上台的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的赞同,于是投资1.37亿美元创立了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为了让半岛电视台走出其他阿拉伯电视台“打造不出自己品牌”的怪圈,哈马德决定给予该电视台极大的自由,并以高薪和享有完全自由的双重许诺从英国BBC广播公司阿拉伯语部挖走一大批记者,使“半岛”电视台集中了众多阿拉伯世界电视新闻界的精英。事实上,在阿拉伯世界对新闻媒体严加检查和控制的大环境下,半岛电视台是惟一一家能够不经当局新闻审查而自主播出新闻节目并发表评论的电视台。但是,半岛电视台之所以享有很多自由,并不是宪法、法律和制度给予保障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政府外交上的需要,才获得政府多方面的支持,所以这种自由是行政权“施舍”的,不是立法权赋予的。而卡塔尔政府确实从自己的投资中已经获得了可观的回报:半岛电视台在中东地区已经确立了媒介领袖的地位的同时,卡塔尔的国际形象和地区形象由于半岛电视台的崛起而大大提升。另外,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虽然以“独立、自由、公正”自居,但对于卡塔尔本国的政治反对派从来都不报道,[19]这不是一个悖论吗?

  其次是信息源的力量。在半岛电视台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垄断性的新闻信息源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至少有四次垄断信息源让半岛电视台获益匪浅。第一次是在1998年12月,半岛电视台对萨达姆的独家专访;第二次是在2000年9月,半岛电视台对巴以冲突发了许多独家报道;第三次是塔利班炸佛,半岛电视台第一个向世界播放了塔利班炸毁巴米扬大佛的录像;第四次是在2001年10月7日,半岛电视台独家播出了本·拉登讲话的录像带,并成为唯一向外界报道塔利班控制区新闻的媒体。是半岛电视台总能搞到别人搞不到的东西,还是消息发布者故意把消息给了半岛电视台?显然是后者。在这场传媒战争中,信息发布者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出发,有选择性的选择接近或者是远离某些媒体,把某些信息发给特定的媒体,从而来影响特定的目标受众。这是“信息源”在新闻报道中的“引导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和平衡。

  再次是广告商的力量。在媒介市场化并不彻底的中东地区,广告商并不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半岛电视台目前对广告商的依赖并不强,但是广告商相当微妙的作用和影响却与日俱增。据报道,半岛电视台为了争取更多的广告,已经采取了有关措施:在保持自己大胆、反叛、关注世界大事特色的同时,为满足广告商地区的宣传的需要,加大了对地方社会新闻、娱乐风情的报道。[20]这很显然是走市场化的路线。由此可见,广告商的广告投放对半岛电视台新闻报道的选题制定、议程设置都是有影响的,干扰了半岛电视台的报道原则和报道方针。

  新闻理念和运作方式的力量。该台的中坚力量是来自于BBC中东频道的新闻从业人员,他们受过良好的欧美大学新闻专业的训练,又在典型的西方媒体BBC工作过,这些人秉持的是西方的新闻理念和运作方式。也就是说半岛电视台是典型的全球化、西方化的产品,有部分西方学者认为,全球化在阿拉伯世界有两大成果,第一是麦当劳,第二就是半岛电视台。由于西方新闻界对新闻的认识起始于新闻实践,奠基于新闻商品化的大众化报刊时期,所以无论怎样深化和反思都摆脱不了商品属性的烙印和劣根。这种新闻理念和运作方式显然不是当今国际传媒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秉持这种理念和运作方式的半岛电视台也就不可能成为标准和典范。而且半岛电视台所十分强调的新闻的冲突结构——新闻就是冲突、争议和斗争——至少从两个方面妨害了半岛电视台成为“开放自由的意见平台”。一方面,有许多意见很重要但不具备冲突性,就很可能被排除在半岛电视台新闻报道的选题之外,这样一来,半岛电视台就“不开放不自由”了。另一方面,过分强调新闻的冲突性,极易陷入对冲突、争议和斗争的追求中,极易演变成“电视秀”和“黄色新闻”,与成为“开放自由的意见平台”的崇高目标和理想背道而驰。

  误读五:“入不敷出”被误认为“经营成功”

  有些中国传媒根据观众数量、收视率和营业收入的正相关关系,推断半岛电视台的经营很成功。在一般情况下的确是这样的,但是半岛电视台却是一个例外。

  让我们来看看半岛电视台的经营状况。卡塔尔政府在1996年11月斥资1.37亿美元组建半岛电视台的时候,设想电视台通过经营广告获得赢利逐步偿还这笔贷款,用5年的时间转变成一家完全独立的私营电视台。但是虽然半岛电视台的名气如日冲天,但是它的经济状况长期未见好转一直没有起色,年年亏损入不敷出无法实现自负盈亏,每年还要依靠哈马德进行巨额资助才能维持正常运转。有人估计中东地区卫星电视的广告市场每年要超过5亿美元,但是半岛电视台所能分得的一杯羹和它的地位很不相称,2000年广告收入只有可怜的1500万美元,只占中东地区卫星电视的广告总和3%,也只占它年营业收入的40%(同一地区的其他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则要占到年营业收入的9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半岛电视台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不得不从三个方面积极出击。首先是在保持自己大胆、反叛、关注世界大事特色的同时,为满足广告商地区的宣传的需要,加大了对地方社会新闻、娱乐风情的报道。其次是加强了有线用户的推广工作,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第三,更加卖力地抢独家新闻,以大量出售电视片来赚取经费。此外,半岛电视台还在考虑融资。

  半岛电视台为什么能在广大观众中叫好却不能在广告商中叫座呢?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造成的。

  首先,海湾国家特殊的政治环境对半岛电视台十分不利。由于中东地区的民主、开放的程度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媒介市场化不是很彻底,这里的广告市场受政治因素影响很大。半岛电视台建台几年来,由于它所秉持的新闻理念与阿拉伯世界的陈规格格不入,把阿拉伯国家得罪遍了,所以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广告商都不愿意将广告投放到半岛电视台。许多阿拉伯国家禁止商业机构在半岛投放广告,违规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21]阿拉伯世界的广告主要属于西方的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为了追求利润,当然乐意在半岛电视台做广告,为什么不做呢?因为他们不想得罪那些阿拉伯政府。那些政府是反对半岛电视台的,因为半岛电视台经常批评这些政府。如果跨国公司在半岛电视台做了广告,那么他们和这些政府的关系就处理不好。[22]虽然半岛电视台从不报道本国政治反对派的相关新闻,但是由于卡塔尔国的民生产值太小,广告市场容量十分有限,不足于养活半岛电视台。

  其次,中东国家的经济结构不利于广告市场的发展和壮大。中东国家的经济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95%原油供出口,石油收入占国民收入90的%以上。支柱产业是石油加工工业、天然气加工工业、化工、石工等,近来政府扶持发展的主要是水利、发电、炼铝、水泥、建材等重工业部门,[23]这些部门的产品主要由于出口,而且在国际市场上都处于卖方市场,供不应求,没有必要花大气力做广告去推销。另外,中东国家的轻工业不发达甚至比较薄弱,家庭日常生活用品一般靠从国外进口,而且这类商品市场也不发达,所以就使得中东国家的广告市场的容量很小,而且潜力也不大。整个中东地区广告市场的不景气和不发达,必定会影响处在这个广告市场中的每个媒体,半岛电视台也不能例外。





对产生这些误读的反思

  误读,是对文本所反映对象的误解、曲解,是传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对半岛电视台的传播过程中,中国传媒通过对半岛电视台源源不断的报道,建构了半岛电视台的形象,但在建构的过程中,有些是合乎事实的,有些是与事实有差池有出入的,那些有差池有出入的部分就形成了对半岛电视台的误读。这些误读为什么会产生?是怎样产生的?我们不能不思考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对半岛电视台的误读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

  首先,中阿文化交流的匮乏与对半岛电视台的误解。传播学认为,“意义的交换有一个前提,即交换的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共通的意义空间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理解,二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24]由于人们只能以自身已有的经验范围和知识储备为蓝本来接纳新信息,所以在传播的基本要素中,双方共同的经验范围构成传播必需的语境和背景即“共义域”左右着接受对象对认知对象的理解。“共义域”越是广泛、完全,双方之间的了解和认识越是深刻、明晰、准确;而当“共义域”缺失或者不完全时,就会造成传播的不顺畅,误解和曲解也就由此产生。在国际传播中,由于传播者与所反映对象之间,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经验范围严重缺失,使得两者之间的“共义域”超乎寻常的偏狭和缺失,因此难免出现曲解,造成误读。[25]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的交往和交流虽然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张骞“凿空西域”之时,但是由于文化间的巨大差异、西方传媒垄断国际传播和中国对外文化交往中重发达国家轻发展中国家等倾向的影响,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的相互了解和认识却始终徘徊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双方在许多领域都比较陌生。中国和阿拉伯世界文化交流的匮乏,就会造成双方在传播过程中“共义域”的狭小、缺失和不完全,从而造成误会的出现、曲解的萌发和误读的生成。于是,处在中国文化中的中国传媒对处在阿拉伯文化中的半岛电视台的误读极易产生,而且由于中国传媒的受众在境内,不太可能被了解真相事实的“半岛人”看到,更谈不上被他们察觉和纠正,反馈效率低下。久而久之,这些误读被反复呈现,形成一种有意或无意的传播成见,其后续传播也在这种成见的制约下“以讹传讹”,进一步强化了这些误读。

  其次,社会和行业浮躁心理与对半岛电视台的误读。在经济领域,高速发展时期往往伴随着浮躁。中国的传媒产业近些年来一直处在成长上升阶段,全行业空前的繁荣与越来越多的传媒在市场里取得可观的成功,一方面增强了传媒从业人员的经济信心,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些传媒从业人员的浮躁与浅薄。[26]不仅传媒行业内浮躁心理盛行,而且整个社会也充斥着浮躁之气,这是由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改革时期许多观念产生摩擦、许多利益亟待调整,我国的法律、政策不够完善存在许多空白和漏洞并出现一些无序混乱现象,还有国人被急速刺激膨胀的欲望与物质财富的增长严重脱节失衡等原因造成的。[27] 社会和行业的浮躁心理使得从事传媒业的工作者极易在心绪上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在认识上片面肤浅刚愎自用,在行动上冲动卤莽不思后路,在态度上敷衍塞责马马虎虎,在效率上只求速度不重质量。这样一来就导致新闻工作者缺乏科学精神,匆匆写文章,草率下结论;导致怀疑意识的淡薄、批判理性的欠缺,缺少辨别力,像鹦鹉学舌一样人云亦云甚至以讹传讹,殊不知科学的第一品质是怀疑,理性批判是怀疑的结果,它们是科学精神的精髓。中国传媒在报道半岛电视台的过程中,浮躁之气在对半岛电视台的误读中“功不可没”:正因为缺乏科学精神,才会为了抢发报道而置准确无误于不顾;正因为怀疑意识淡薄批判理性欠缺缺少辨别力,才会抄袭他人的错误报道而以讹传讹。

  再次,传媒“强国梦”与对半岛电视台的误读。目前的国际新闻传播秩序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一方面表现在传播媒介分布的不均匀上:在报纸发行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总人口的3/4,发行量却仅为世界总发行量的1/4;在广播电视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了全世界电频谱和卫星运行轨道的90%。另外在传播流向上也很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约80%~90%的国际新闻是由西方的四大通讯社提供的,其中仅有10%~30%的内容是关于世界人口70%以上的发展中国家的。[28]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一员,长期受西方国家媒体的欺压,难以出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猛发展,GDP跃居世界第6位,国际贸易总额进入世界前5强,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居世界第6位,还有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传媒并没有获得与此相适应的飞跃,当中国力量逐渐在世界其他领域放光出彩的时候,中国传媒却始终看不到曙光:世界十大通讯社没有中国的身影,世界十大电视台也没有中国的身影,世界十大报纸仍然没有中国的身影。[29]近代以来,中国一直有很强烈的“强国梦”,传媒“强国梦”是整个“强国梦”的组成部分。传媒发展的严重滞后,带给了中国传媒人长期的压抑和失望,破坏了传媒人应有的平和心态,干扰了中国传媒应有的客观公正。就像许多家长把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转变为自己的子女或亲人要去实现的梦想一样,当有一个第三世界媒体能有所作为时,中国传媒就莫名得感到“连坐”式的兴奋,并进一步把自己对传媒“强国梦”的追求异化为对传媒“强国梦”替代者的需要和渴求。在此这种心态下,当半岛电视台具备了传媒“强国梦”替代者的潜质时,中国传媒就不顾客观真实迫不及待地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建构半岛电视台的形象,在这个建构的过程中误读由此而生。

  

注释:

[1] 安替.半岛电视台北京分社全揭秘[N].二十一世纪环球报道,09/15/2002

[2] 陆西亚.中东新生代走上政坛[N].解放军报,07/03/2000

[3] 蔡玉民.半岛电视台:镜头对准中东热点[J].西亚非洲,2002 (2) 第21页

[4] 宋淑运.卡塔尔:弹丸之地的石油富国[J].经贸导刊,2003 (4) 第9页

[5] 苏克军,赵彬.小国家大媒体:半岛电视台的成功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J].声屏世界,2003⑶ 第50页

[6] 蔡玉民.半岛电视台:镜头对准中东热点[J].西亚非洲,2002(2)第20页

[7] 安替.半岛电视台北京分社全揭秘[N].二十一世纪环球报道,09/15/2002

[8] 王星白.透析“半岛卫视”的异军突起[J].国际新闻界,2003(1)第42页

[9] 综合以下材料:[1]李希光.畸变的媒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第305-320页 ;[2]李希光, 周敏.非西方国家如何经营自己的媒体品牌:半岛电视台案例分析[J].传媒,2003(6)第64页 ;[3]蔡玉民.半岛电视台:镜头对准中东热点[J].西亚非洲,2002 (2) 第21页 ;④王星白.透析“半岛卫视”的异军突起[J].国际新闻界,2003(1)第43页

[10] 于毅,任逸.半岛台和拉登有何关系[N].生活时报,26/10/2001

[11] 转引自:卓芝琴.从美伊战争看阿拉伯语媒体对话语权的争夺[J].声屏世界,2004(1)第57页

[12] 佚名.半岛电视台为什么换台长?[N]东方早报,10/30/2003

[13] xunxun.半岛电视台(Al-Jazeera) 中东CNN. http://www.xici.net/main.asp?board=35667

[14] 王星白.透析“半岛卫视”的异军突起[J].国际新闻界,2003(1)第44-45页

[15] 张宏.阿拉伯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的影响与作用[J].阿拉伯世界,2000(3)第8页

[16] 李希光,周敏.非西方国家如何经营自己的媒体品牌:半岛电视台案例分析[J].传媒,2003⑹ 第65页

[17] 李希光,周敏.非西方国家如何经营自己的媒体品牌:半岛电视台案例分析[J].传媒,2003⑹ 第66页

[18] 综合以下材料:①陈俊妮.试评美国在中东的意识形态试验地——MENT[J].新闻大学,2003(秋)第69页;②王星白.透析“半岛卫视”的异军突起[J].国际新闻界,2003(1)第43-44页

[19] 苏克军,赵彬.小国家大媒体:半岛电视台的成功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J].声屏世界,2003⑶第52页

[20] 蔡玉民.半岛电视台:镜头对准中东热点[J].西亚非洲,2002(2)第22页

[21] 陆晔.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传播:责任与挑战——从CNN到半岛电视台[J].新闻记者, 2003(8)第53页

[22] 李希光.畸变的媒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第311页

[23] 陈照德.海湾战争后中东经济形势的变化[J].世界经济,1995(1) 第53页

[24]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第53页

[25] 罗以澄,夏倩芳.他国形象误读:在多维视野中观察[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4) 第15页

[26] 曹鹏.传媒业应力戒浮躁与浅薄[J].新闻记者,2002(9)第31页

[27] 季冠芳.对社会浮躁心态的根源透视[J].理论前沿,1999(8)第20页

[28] 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外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第522-524页

[29] 李良荣.当代世界新闻事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第95-124页 ;世界十大通讯社分别为: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路透社、法新社、俄通社—塔斯社、共同通讯社、埃菲社(西班牙)、德意志新闻社、安莎通讯社(意大利)和中东通讯社(埃及),世界十大电视台分别是:NBC、ABC、CBS、BBC、法国电视一台、俄罗斯公共电视台、德国公共广播联盟、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和卢森堡广播电视公司。世界十大报纸分别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金字塔报(埃及)、泰晤士报、真理报(俄罗斯)、图片报(德国)、世界报(法国)和读卖新闻(日本)。
哈哈哈  我在家的时候经常瞄一瞄

就是看不懂是什么台

看了你介绍我终于知道是什么台了

还是农村好啊 印度 巴基斯坦 韩国 日本 台湾 的电视随便看

只要你看得懂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节目基本和我国县级台的水平差不多:D
半岛电视台? 山东那个?:D




山东老乡采访国脚出惊奇 半岛电视台“惊吓”郝董

--------------------------------------------------------------------------------

哈尔滨日报

  国足昨训练完后,山东境内一家同样名为“半岛电视台”的记者赶紧找到郝海东,想让这位山东青岛籍国脚说上几句。“你哪儿的?”郝海东问道。“我们是半岛电视台的。”对方回答说。

  “半岛电视台?放拉登新闻的那个电视台?”听到答案后,郝海东满脸疑问,同时不免有些惊恐。而当最终知道对方来自山东境内时,郝海东不禁哑然一笑。
就知道你们没有看完全文!首先所谓的阿拉伯半岛电视台这一称谓是不准确的,应该翻译成阿拉伯自由岛电视台!;P
就叫半岛电视台挺好的~~
按中国人的思维来翻译没什么不对的~~
内涵和名字在今天并不非得有必要的联系~
china就是个例子!!~~
你千万别反思,拜托!如果中国人按照自己的逻辑和理解去反思,"半岛"准玩完.中国人你有本事的话,自己去缔造一个"半岛"嘛.
热烈起期盼半岛电视台在中国陆落地,但千万别播新闻联播。;P
它肯定跑不了.........
CNN来了也要播新闻联播~~~~~~~:D
如果在播新闻联播和好男儿之间选一个 我选新闻联播
就是希望CCTV把那2个老头老太换了吧 本来不是已经换掉了么 怎么又换回来了
好像国内有个省级台不播新闻联播?
阿拉伯半岛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弹丸小国”,
-------------------------------------------------------------------
相对于巴林也不算小了,那个国家只有几百平方公里的小岛,在波斯湾里
LZ说了有大堆,就是我没有搞明白LZ想表达什么意思,是不是劝大家以后不要相信半岛电视台的新闻呢,因为现在它的形象是被误读的,它是亲美的呢。其实我倒觉的比国内的所谓的XWLB要好看的多,:L
好象有一年老美还“误炸”过这个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