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型号产品研制队伍为事业默默坚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22:31:04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型号研制队伍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事迹鲜为人知,他们为富国强军默默无闻地奉献着青春与热血。

  回首上个世纪中叶,成千上万个隐姓埋名的航天科技工作者陆续进入一个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家园”,一呆就是数十年,在他们成功研制型号任务的故事背后总伴随着一种荡气回肠的神秘力量。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华夏大地,日新月异。变幻了沧海桑田,不变的是坚守者的信念与执著。我们依然能看到,在这条战线上的新一代研制人员正前赴后继地付出着、坚守着……

  信仰的高度有多高?

  “11月3日,父亲手术失败,接到病危通知。”

  “11月4日,难受,难受……”

  “11月5日,型号试验。”

  在一院战术武器事业部陈小庆的记事本上有三行字,直钻人心。第二行字的下方,他又用笔在上面划了一下,这一划轻而又轻,却沉重万分,他只能难受一天。

  陈小庆在北京工作八年,父母从未来过北京。他做梦也想不到,父亲第一次来北京却是因为患上癌症到北京求医。

  10月28日,是父亲进行手术的日子,也是他型号试验的关键时期。

  “姐,拜托了。”没等父亲从麻醉中苏醒,他就给大姐扔下一句话便匆忙赶往试验场。

  11月3日,他在参加联合试车的途中接到大姐的电话,得知父亲术后刀口出现了重度感染被转入重症监护室,医院直接下了病危通知。

  “姐,让爸千万要等我回去。”陈小庆说完这句话后的第四天才出现在父亲的病房。

  次日,父亲将二度手术。陈小庆低着头,坐在病床边一言不发。父亲看着一脸疲惫的他,艰难地伸出双手在空中轻轻地划动了一下,说:“回吧,这儿有医生。”

  陈小庆半张的嘴刚要说些什么,看到父亲脸上闪过一丝微笑,便把自己所有的愧疚和心疼都咽了回去。

  “如果手术再失败,那可能就是父亲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了。我欠他的实在太多了。”面对记者的采访,陈小庆说到这垂下了双眼,他捂着脸,下颔无声地抖动。

  平静下来之后,他告诉记者,父亲嘴上不说,心里却最明白,他最懂儿子所从事的事业和所付出的一切。

  出生农村的陈小庆是父亲眼中“干大事”的人,也是他们村子里的“大明星”。每逢我国有航天大事,村子里的乡亲们都喜欢聚在他家看电视直播,如同是他们家的大喜事。发射成功之后,父亲都会给儿子打个电话细数着各大媒体报道的发射盛况。

  每次挂电话前,陈小庆都轻轻补上一句“爸,那些事我都没有参与。”父亲总是笑着说“一样的,一样的。”

  在父亲和死神几次擦肩而过,几乎生死阔别之际,他都咬牙在随型号队伍前往试验场的途中。父亲住院39天,他却只陪过一个晚上。

  如果这份事业就如他所说,是一种信仰的话,那么信仰要至高无上到何等层次,才能够让人有一个决心,去牺牲人性中最淳朴的亲情呢?

  他用轻不可闻的声音说:“不要问值不值得,价值观的事是没有办法讨论的,只是直觉告诉我,父亲更愿意看到我对这份信仰的责任心和忠诚。”

  坚守一生够不够?

  林崧肚子里的孩子是在四年前的一次执行任务中没有的。

  次年,她参与的型号任务受挫

  熟悉她的人都说“两年,林崧失去了两个‘孩子’”。

  作为型号总体主任设计师的林崧干这一行已经整整10个年头了。她从型号设计师、组长到主任设计师,一路走来,和型号队伍一起经历风雨,共同成长

  提到那个在自己体内不足三个月就因过度劳累而失去的孩子,她云淡风轻的回答出人意料,“是我和他(孩子)缘分薄,和我的工作没有太大关系。”

  而一直被她当成自己第二个“孩子”的型号任务失利却令她痛彻心扉。

  2009年林崧和她的团队按计划进行型号定型前的最后一次试验。在所有人看来,这次试验稳操胜券,毫无悬念。试验前,有人突然问“要是失败了,怎么办?”话音刚落,在座的所有人都笑了,连说话者本人都笑着拍脑袋说自己已经打算好试验成功之后回家好好睡一觉了。  “那个时候,我们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试验进行时,我坐在专家席上,亲眼目睹试验失败,突然间头皮发麻,有几分钟时间脑子里完全没有记忆。”回忆当时的情景,林崧说话间声音仍然有些颤抖。

  那次型号失利给这支队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很多人开始质疑他们有没有能力完成这项任务。

  在故障分析会上,为了确保后续工作顺利开展,上级领导问他们工作中有何困难,有何需求。

  林崧永远不能忘记刘宝镛院士在会议结束前的那句话,声音不大却坚定万分——“我只有一个要求,相信他们,相信这支队伍。”

  持着这份沉重的信任,她和团队的数百名战友“真的是拼了命了”。经过他们不懈的努力和超常的付出,2011年的试验成功了。由于任务的特殊性,他们草草吃了顿夜宵就算庆功了

  对于“默默无闻”的评价,她说自己还差太远,并给记者讲了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

  “一位七十高龄的型号总师干了一辈子的型号任务,而他的父亲直到去世依然不知道儿子是做什么的。不久,曾与他一起工作的同事去世了,他痛心地在自己老朋友的墓碑上留了一句话‘把一生献给了你的信仰’。”

  林崧说自己刚干这一行的时候也问过前辈到底值不值的问题。那位型号总师曾经跟自己的爱徒说过,“有一次型号任务圆满成功,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握着我的手说‘谢谢,我代表国家谢谢你。’这一刻我觉得,值了。”  林崧平静地说:“我永远记得他说的那段话。”

  “怎没想过走?却从来都是留”

  “不是讨厌儿子在家,而是觉得他在家,我没有时间陪他,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在一院2011年举办的《感动我们》颁奖典礼现场,李伶的一番话不但让作为颁奖嘉宾的儿子感动,也让在场的许多观众眼眶湿润。

  李伶是一院12所从事型号设计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家,她除了进行系统设计及技术攻关外,还全面负责她所在的重点型号的仿真试验。

  “压力大”是李伶在跟记者的交谈过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字。由于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导致她在2005年的春节期间,突然眼前出现“黑雾”,左眼无法辨别物体,经检查是视网膜脱落需立刻进行手术。

  “当时我捂着左眼写报告。”李伶说春节期间正值他们最忙的时候。好不容易腾出时间做完手术,休养期间也没能让她闲着。她手把手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的同事。由于病床上的她保持着一个固定的姿势,几个月下来,几件厚毛衣的两肘全被磨破了。

  由于过度劳累导致术后修复并不理想。“现在我的左眼即便带上眼镜也看不清东西了。”李伶的脸上划过一丝遗憾,但马上她就笑着说,“其实也没什么,对我日常生活的影响不大,换其他人都会这样做。”

  和李伶一样,一院12所型号副总设计师张磊的头发也是被压力“吞噬”的。

  在12所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张磊是才气逼人的设计师,也是“排故”的大内高手,其内力深不可测。

  “其实,‘天才’两个字都是用汗水写出来的,几次重大任务下来他的头发全掉光了。”一位熟悉张磊的人说。

  2006年11月,一项重点型号任务将首次采用新的地面设备发射,虽然状态变化巨大,但发射期限却后墙不倒。他带着自己的队伍通宵达旦泡在试验场,每个队员都在不断地挑战着自己的极限,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几天几夜的调试,最后连机器都“扛不住”了。

  不善言辞的张磊坦言,和同学相比,有比他生活安逸的,有比他条件优越的,却鲜有比他更忙碌的。很多人都说,凭他的能力出去承揽个项目挣点钱并不费劲。

  “怎么没想过走?但是从来都是留。干我们这一行的,多少有一种情节在其中。”张磊说。

  让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以前一起工作过的同事由于个人原因离开了航天事业。“很多年后,我们再相逢时,他拍着我的肩膀对我说‘你们把我当逃兵了吧’……”

  张磊说自己尝试着回答很多人内心的疑问,“你们真的人人都如此高尚吗?”他说慢慢地他发现,就如同我们的前辈不惜流血保卫国家一样,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祖国安全,让下一代人生活得更好。(杨蕾)
http://www.spacechina.com/n25/n144/n206/n216/c257999/content.html


这里的林崧是研究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 究竟是什么,你们懂的

这是证据

火箭尾罩导向段分离仿真分析王恒  由小川  林崧  董利强  辛万青  庄茁  
【摘要】:飞行器采用水下发射时,在弹射阶段一般依靠尾罩来保护一级发动机。当飞行器弹射出水到达一定高度后,需将尾罩和一级尾段进行解锁分离,并靠分离机构将尾罩和主体分开。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上述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别得到正常和偏差状态下的两体分离运动情况,并在两体高速运动的条件下,对导向销的强度进行校核。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火箭尾罩 两体分离 有限元模拟
【分类号】:V421.7
【正文快照】:
0引言目前,大型潜射飞行器的发射均采用冷弹射的方式,即由置于发射装置下端的燃气发生器产生高温高压燃气将箭体从发射筒中弹出[1]。为避免弹射过程对一级尾段的设备及发动机造成危害,需在一级尾段设置尾罩。当箭体弹射出水到达一定高度后,利用特定装置实现两体的解锁,接着依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DYH201105006.htm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型号研制队伍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事迹鲜为人知,他们为富国强军默默无闻地奉献着青春与热血。

  回首上个世纪中叶,成千上万个隐姓埋名的航天科技工作者陆续进入一个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家园”,一呆就是数十年,在他们成功研制型号任务的故事背后总伴随着一种荡气回肠的神秘力量。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华夏大地,日新月异。变幻了沧海桑田,不变的是坚守者的信念与执著。我们依然能看到,在这条战线上的新一代研制人员正前赴后继地付出着、坚守着……

  信仰的高度有多高?

  “11月3日,父亲手术失败,接到病危通知。”

  “11月4日,难受,难受……”

  “11月5日,型号试验。”

  在一院战术武器事业部陈小庆的记事本上有三行字,直钻人心。第二行字的下方,他又用笔在上面划了一下,这一划轻而又轻,却沉重万分,他只能难受一天。

  陈小庆在北京工作八年,父母从未来过北京。他做梦也想不到,父亲第一次来北京却是因为患上癌症到北京求医。

  10月28日,是父亲进行手术的日子,也是他型号试验的关键时期。

  “姐,拜托了。”没等父亲从麻醉中苏醒,他就给大姐扔下一句话便匆忙赶往试验场。

  11月3日,他在参加联合试车的途中接到大姐的电话,得知父亲术后刀口出现了重度感染被转入重症监护室,医院直接下了病危通知。

  “姐,让爸千万要等我回去。”陈小庆说完这句话后的第四天才出现在父亲的病房。

  次日,父亲将二度手术。陈小庆低着头,坐在病床边一言不发。父亲看着一脸疲惫的他,艰难地伸出双手在空中轻轻地划动了一下,说:“回吧,这儿有医生。”

  陈小庆半张的嘴刚要说些什么,看到父亲脸上闪过一丝微笑,便把自己所有的愧疚和心疼都咽了回去。

  “如果手术再失败,那可能就是父亲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了。我欠他的实在太多了。”面对记者的采访,陈小庆说到这垂下了双眼,他捂着脸,下颔无声地抖动。

  平静下来之后,他告诉记者,父亲嘴上不说,心里却最明白,他最懂儿子所从事的事业和所付出的一切。

  出生农村的陈小庆是父亲眼中“干大事”的人,也是他们村子里的“大明星”。每逢我国有航天大事,村子里的乡亲们都喜欢聚在他家看电视直播,如同是他们家的大喜事。发射成功之后,父亲都会给儿子打个电话细数着各大媒体报道的发射盛况。

  每次挂电话前,陈小庆都轻轻补上一句“爸,那些事我都没有参与。”父亲总是笑着说“一样的,一样的。”

  在父亲和死神几次擦肩而过,几乎生死阔别之际,他都咬牙在随型号队伍前往试验场的途中。父亲住院39天,他却只陪过一个晚上。

  如果这份事业就如他所说,是一种信仰的话,那么信仰要至高无上到何等层次,才能够让人有一个决心,去牺牲人性中最淳朴的亲情呢?

  他用轻不可闻的声音说:“不要问值不值得,价值观的事是没有办法讨论的,只是直觉告诉我,父亲更愿意看到我对这份信仰的责任心和忠诚。”

  坚守一生够不够?

  林崧肚子里的孩子是在四年前的一次执行任务中没有的。

  次年,她参与的型号任务受挫

  熟悉她的人都说“两年,林崧失去了两个‘孩子’”。

  作为型号总体主任设计师的林崧干这一行已经整整10个年头了。她从型号设计师、组长到主任设计师,一路走来,和型号队伍一起经历风雨,共同成长

  提到那个在自己体内不足三个月就因过度劳累而失去的孩子,她云淡风轻的回答出人意料,“是我和他(孩子)缘分薄,和我的工作没有太大关系。”

  而一直被她当成自己第二个“孩子”的型号任务失利却令她痛彻心扉。

  2009年林崧和她的团队按计划进行型号定型前的最后一次试验。在所有人看来,这次试验稳操胜券,毫无悬念。试验前,有人突然问“要是失败了,怎么办?”话音刚落,在座的所有人都笑了,连说话者本人都笑着拍脑袋说自己已经打算好试验成功之后回家好好睡一觉了。  “那个时候,我们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试验进行时,我坐在专家席上,亲眼目睹试验失败,突然间头皮发麻,有几分钟时间脑子里完全没有记忆。”回忆当时的情景,林崧说话间声音仍然有些颤抖。

  那次型号失利给这支队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很多人开始质疑他们有没有能力完成这项任务。

  在故障分析会上,为了确保后续工作顺利开展,上级领导问他们工作中有何困难,有何需求。

  林崧永远不能忘记刘宝镛院士在会议结束前的那句话,声音不大却坚定万分——“我只有一个要求,相信他们,相信这支队伍。”

  持着这份沉重的信任,她和团队的数百名战友“真的是拼了命了”。经过他们不懈的努力和超常的付出,2011年的试验成功了。由于任务的特殊性,他们草草吃了顿夜宵就算庆功了

  对于“默默无闻”的评价,她说自己还差太远,并给记者讲了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

  “一位七十高龄的型号总师干了一辈子的型号任务,而他的父亲直到去世依然不知道儿子是做什么的。不久,曾与他一起工作的同事去世了,他痛心地在自己老朋友的墓碑上留了一句话‘把一生献给了你的信仰’。”

  林崧说自己刚干这一行的时候也问过前辈到底值不值的问题。那位型号总师曾经跟自己的爱徒说过,“有一次型号任务圆满成功,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握着我的手说‘谢谢,我代表国家谢谢你。’这一刻我觉得,值了。”  林崧平静地说:“我永远记得他说的那段话。”

  “怎没想过走?却从来都是留”

  “不是讨厌儿子在家,而是觉得他在家,我没有时间陪他,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在一院2011年举办的《感动我们》颁奖典礼现场,李伶的一番话不但让作为颁奖嘉宾的儿子感动,也让在场的许多观众眼眶湿润。

  李伶是一院12所从事型号设计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家,她除了进行系统设计及技术攻关外,还全面负责她所在的重点型号的仿真试验。

  “压力大”是李伶在跟记者的交谈过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字。由于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导致她在2005年的春节期间,突然眼前出现“黑雾”,左眼无法辨别物体,经检查是视网膜脱落需立刻进行手术。

  “当时我捂着左眼写报告。”李伶说春节期间正值他们最忙的时候。好不容易腾出时间做完手术,休养期间也没能让她闲着。她手把手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的同事。由于病床上的她保持着一个固定的姿势,几个月下来,几件厚毛衣的两肘全被磨破了。

  由于过度劳累导致术后修复并不理想。“现在我的左眼即便带上眼镜也看不清东西了。”李伶的脸上划过一丝遗憾,但马上她就笑着说,“其实也没什么,对我日常生活的影响不大,换其他人都会这样做。”

  和李伶一样,一院12所型号副总设计师张磊的头发也是被压力“吞噬”的。

  在12所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张磊是才气逼人的设计师,也是“排故”的大内高手,其内力深不可测。

  “其实,‘天才’两个字都是用汗水写出来的,几次重大任务下来他的头发全掉光了。”一位熟悉张磊的人说。

  2006年11月,一项重点型号任务将首次采用新的地面设备发射,虽然状态变化巨大,但发射期限却后墙不倒。他带着自己的队伍通宵达旦泡在试验场,每个队员都在不断地挑战着自己的极限,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几天几夜的调试,最后连机器都“扛不住”了。

  不善言辞的张磊坦言,和同学相比,有比他生活安逸的,有比他条件优越的,却鲜有比他更忙碌的。很多人都说,凭他的能力出去承揽个项目挣点钱并不费劲。

  “怎么没想过走?但是从来都是留。干我们这一行的,多少有一种情节在其中。”张磊说。

  让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以前一起工作过的同事由于个人原因离开了航天事业。“很多年后,我们再相逢时,他拍着我的肩膀对我说‘你们把我当逃兵了吧’……”

  张磊说自己尝试着回答很多人内心的疑问,“你们真的人人都如此高尚吗?”他说慢慢地他发现,就如同我们的前辈不惜流血保卫国家一样,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祖国安全,让下一代人生活得更好。(杨蕾)
http://www.spacechina.com/n25/n144/n206/n216/c257999/content.html


这里的林崧是研究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 究竟是什么,你们懂的

这是证据

火箭尾罩导向段分离仿真分析王恒  由小川  林崧  董利强  辛万青  庄茁  
【摘要】:飞行器采用水下发射时,在弹射阶段一般依靠尾罩来保护一级发动机。当飞行器弹射出水到达一定高度后,需将尾罩和一级尾段进行解锁分离,并靠分离机构将尾罩和主体分开。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上述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别得到正常和偏差状态下的两体分离运动情况,并在两体高速运动的条件下,对导向销的强度进行校核。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火箭尾罩 两体分离 有限元模拟
【分类号】:V421.7
【正文快照】:
0引言目前,大型潜射飞行器的发射均采用冷弹射的方式,即由置于发射装置下端的燃气发生器产生高温高压燃气将箭体从发射筒中弹出[1]。为避免弹射过程对一级尾段的设备及发动机造成危害,需在一级尾段设置尾罩。当箭体弹射出水到达一定高度后,利用特定装置实现两体的解锁,接着依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DYH201105006.htm
有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