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第二季受追捧 陈晓卿:不希望植入广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48:51
凤凰网文化 > 文化热点 > 正文  2012年06月09日 10:00
来源:上海青年报 作者:林艳雯
http://culture.ifeng.com/whrd/detail_2012_06/09/15169109_0.shtml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央视一套和九套都已轮番播完,但缠绕“舌尖”的齿香却并未散去。

前晚,风吹来了上海,央视纪录片频道趁热打铁在上海举行了首场广告资源推介会,这大概也是以纪录片为“主业”的纪录频道第一次有底气敲锣打鼓“招商”。不过,本报记者却了解到,“舌尖”的爆红暂时没能为该片带来经济效益,第二第三季项目很受广告商追捧,但目前第一季仍是亏的,纪录片要赚钱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者 林艳雯 实习生 严倩如

短期内没有一部赚钱

随着国内首部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观众突然对于以往比较冷门的纪录片燃起了兴趣,该片的热播也带动了央视一套此后几部纪录片的收视率。

不过,在一般人眼中,纪录片属于比较高端的电视节目形式,要成为像家长里短伦理剧一样吸引婆婆妈妈或更广大受众的关注,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如无论是上海的纪实频道,还是央视纪录片频道,都明确将自己的受众群定位在“高学历、高收入”,其中大学以上学历的观众所占比重是央视所有频道中最高的。

小众需求,大众缺席,纪录片成为人们眼中“不赚钱”的节目类型之一。面对记者的疑问,央视广告中心副主任何海明回应说:“短期内基本没有哪一部是赚钱的。”而记者也了解到,即便是《舌尖上的中国》这样火爆的纪录片,也仍只是表面的风光,实际上还是亏钱,因为当初并没有预想到会有这样的反响。

至于具体亏多少,何海明称电视台走的是“吸支两条线”,而自己主要负责广告的吸入和资金的吸纳,支出是由节目组来操作,他并不清楚。

不过,纪录片的不赚钱会不会因为《舌尖上的中国》成为历史?记者了解到,该片播出时比同时段央视一套的电视剧栏目收视率份额多出近30%。而何海明也透露,此次推介会举行前,纪录片频道接下去的广告已经卖掉了三分之二,而剩下的这三分之一广告费预计还将比之前提高近10%。在他看来,纪录片正在慢慢崛起,对于资金回收也有了信心,“纪录片的生命周期是很长的,观众的热情很能反映出他们在精神上的追求。”

记者从推介会上了解到,《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部已经在进行筹备策划,续集将在明年与观众见面。

亏钱也不强行植入广告

从推介会上所展示的多部即将播出的纪录片宣传视频中可以看到,大部分的选题都是从微观的现象入手,反映宏大的时代背景。对于“纪录片热”这一现象,何海明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观众对于精神文化是有一定的需求的。他们可能觉得看多了电视剧虚构的内容,看到纪录片感觉很真实。”同样,推介会到场嘉宾、著名作曲家李海鹰也表示,“这些纪录片比美国大片好,这是真的”。

正是有着对真实和人性的追求,纪录片制作团队也有着自己的坚守。何海明直言,“虽然广告收入的确是我们的主要盈利模式,但我们不会因为短期的效益而去破坏这个片子的品质”。《舌尖上的中国》制作人陈晓卿更是直言:“作为纪录片,我们当然还是不希望植入广告”。

其实有些纪录片是很容易植入广告的,放弃这块“大肥肉”会不会是太傻的做法?何海明对此解释,“我们不会强行加入一些广告,但是我们同样也需要客户的认可,所以可能会拍一些与商业相关的纪录片,在其中软性巧妙地植入广告。”他还表示,自己在广告的品质和新颖度上还是会有所选择的,“我们的一些频道本身就是不挣钱的,因为他们承担了一些特殊的使命,是为了满足一部分群体的特定需求。”

没钱可砸,就出不了大片

纪录片作为一种国家软实力的体现,美国、英国、日本的纪录片都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这也为国家形象作出了巨大贡献。开设纪录片频道不仅为传承着民族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给了世界人民一个了解中国的机会。

然而,目前纪录片这个形式在中国荧屏还是处于一个弱势的位置。一直以来国产纪录片的质量受到观众的吐槽,有人甚至提出“我们常常需要通过国外拍摄的纪录片才能发现祖国的美”这样的言论。此外,也鲜有地方台设置纪录片频道,这与其盈利难、回本难有着直接的关系。

陈晓卿直言,《舌尖上的中国》拍摄为期八个月,但其使用经费仅为BBC一部纪录片的十六分之一。没有人愿意投资纪录片,以至缺钱拍不出高品质纪录片,又导致大家不爱看粗制滥造的纪录片,这似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就像拍电影大片一样,虽然感情是重要的,但技术也是不可或缺的,没钱可砸,就出不了大片。”所以,在他看来,纪录片市场的真正回暖,还需要时间,也需要金钱。

纪录片频道此次也提出,要与国际优秀纪录片团队如英国BBC、美国探索频道等合作,打造高品质的优秀纪录片。
凤凰网文化 > 文化热点 > 正文  2012年06月09日 10:00
来源:上海青年报 作者:林艳雯
http://culture.ifeng.com/whrd/detail_2012_06/09/15169109_0.shtml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央视一套和九套都已轮番播完,但缠绕“舌尖”的齿香却并未散去。

前晚,风吹来了上海,央视纪录片频道趁热打铁在上海举行了首场广告资源推介会,这大概也是以纪录片为“主业”的纪录频道第一次有底气敲锣打鼓“招商”。不过,本报记者却了解到,“舌尖”的爆红暂时没能为该片带来经济效益,第二第三季项目很受广告商追捧,但目前第一季仍是亏的,纪录片要赚钱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者 林艳雯 实习生 严倩如

短期内没有一部赚钱

随着国内首部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观众突然对于以往比较冷门的纪录片燃起了兴趣,该片的热播也带动了央视一套此后几部纪录片的收视率。

不过,在一般人眼中,纪录片属于比较高端的电视节目形式,要成为像家长里短伦理剧一样吸引婆婆妈妈或更广大受众的关注,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如无论是上海的纪实频道,还是央视纪录片频道,都明确将自己的受众群定位在“高学历、高收入”,其中大学以上学历的观众所占比重是央视所有频道中最高的。

小众需求,大众缺席,纪录片成为人们眼中“不赚钱”的节目类型之一。面对记者的疑问,央视广告中心副主任何海明回应说:“短期内基本没有哪一部是赚钱的。”而记者也了解到,即便是《舌尖上的中国》这样火爆的纪录片,也仍只是表面的风光,实际上还是亏钱,因为当初并没有预想到会有这样的反响。

至于具体亏多少,何海明称电视台走的是“吸支两条线”,而自己主要负责广告的吸入和资金的吸纳,支出是由节目组来操作,他并不清楚。

不过,纪录片的不赚钱会不会因为《舌尖上的中国》成为历史?记者了解到,该片播出时比同时段央视一套的电视剧栏目收视率份额多出近30%。而何海明也透露,此次推介会举行前,纪录片频道接下去的广告已经卖掉了三分之二,而剩下的这三分之一广告费预计还将比之前提高近10%。在他看来,纪录片正在慢慢崛起,对于资金回收也有了信心,“纪录片的生命周期是很长的,观众的热情很能反映出他们在精神上的追求。”

记者从推介会上了解到,《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部已经在进行筹备策划,续集将在明年与观众见面。

亏钱也不强行植入广告

从推介会上所展示的多部即将播出的纪录片宣传视频中可以看到,大部分的选题都是从微观的现象入手,反映宏大的时代背景。对于“纪录片热”这一现象,何海明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观众对于精神文化是有一定的需求的。他们可能觉得看多了电视剧虚构的内容,看到纪录片感觉很真实。”同样,推介会到场嘉宾、著名作曲家李海鹰也表示,“这些纪录片比美国大片好,这是真的”。

正是有着对真实和人性的追求,纪录片制作团队也有着自己的坚守。何海明直言,“虽然广告收入的确是我们的主要盈利模式,但我们不会因为短期的效益而去破坏这个片子的品质”。《舌尖上的中国》制作人陈晓卿更是直言:“作为纪录片,我们当然还是不希望植入广告”。

其实有些纪录片是很容易植入广告的,放弃这块“大肥肉”会不会是太傻的做法?何海明对此解释,“我们不会强行加入一些广告,但是我们同样也需要客户的认可,所以可能会拍一些与商业相关的纪录片,在其中软性巧妙地植入广告。”他还表示,自己在广告的品质和新颖度上还是会有所选择的,“我们的一些频道本身就是不挣钱的,因为他们承担了一些特殊的使命,是为了满足一部分群体的特定需求。”

没钱可砸,就出不了大片

纪录片作为一种国家软实力的体现,美国、英国、日本的纪录片都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这也为国家形象作出了巨大贡献。开设纪录片频道不仅为传承着民族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给了世界人民一个了解中国的机会。

然而,目前纪录片这个形式在中国荧屏还是处于一个弱势的位置。一直以来国产纪录片的质量受到观众的吐槽,有人甚至提出“我们常常需要通过国外拍摄的纪录片才能发现祖国的美”这样的言论。此外,也鲜有地方台设置纪录片频道,这与其盈利难、回本难有着直接的关系。

陈晓卿直言,《舌尖上的中国》拍摄为期八个月,但其使用经费仅为BBC一部纪录片的十六分之一。没有人愿意投资纪录片,以至缺钱拍不出高品质纪录片,又导致大家不爱看粗制滥造的纪录片,这似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就像拍电影大片一样,虽然感情是重要的,但技术也是不可或缺的,没钱可砸,就出不了大片。”所以,在他看来,纪录片市场的真正回暖,还需要时间,也需要金钱。

纪录片频道此次也提出,要与国际优秀纪录片团队如英国BBC、美国探索频道等合作,打造高品质的优秀纪录片。
看过很多国外的美食节目因为软广告过滥而不堪入目,但是没有成功的餐饮企业参与,美食节目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希望节目组不要太势利太短视,好好呵护舌尖这个品牌!
这种宣传文化的国家不给点支持么
CCTV9要是也能做成高清的就好了,现在标清的画面看着很不舒服。
在这种片子上投钱宣传国家形象比跑到时代广场当暴发户要有效得多,起码不会起到反向宣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