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指责《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政治化 遭网友一致批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04:30:5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54ff2b0102euyj.html


能比吗

千呼万唤始出来,《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近日在央视热播,一以贯之的解说词、熟悉的配乐、行云流水般的画面,激发了中国观众的情感共鸣,在创下收视高峰的同时,也引来了外媒关注。《华尔街日报》旗下《中国实时报》栏目4月28日刊文《〈舌尖上的中国II〉有点变味儿》,将好好一部美食记录片一如既往地“拔高”到了政治高度。

其文先是简单介绍《舌尖II》内容,紧接着便突出CCTV的官媒身份,称其夹藏私货:“不甚隐晦地包含了政治宣传元素”,甚至以《舌尖II》“大部分内容摄制于边境地区或与少数民族菜肴有关,却忽视了汉族的食物”为由,无中生有地渲染民族对立的紧张气氛:“(CCTV)尝试将个人情感上升至政治层面,尤其是意图藉助食物来宣扬民族和谐。”


即便是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网》自己的评论中,该文也遭到了网友一边倒地批评。网友南飞客称:“食物并不仅仅只是食物,食物背后寄托了很多东西,表现这些东西才能使舌尖超越味蕾,到达人心。作者完全是阴谋论的倡导者。”

@All42Kids:“如果这是宣传,我鼓掌。为宣传机关走出了传统僵化的话语体系而鼓掌;为宣传将目光投向普通人的一日三餐鼓掌。这么温情而优美地宣传对土地、国家和人们的热爱,难道不是进步吗?”

@读者:“生活写实都被看作宣扬民族和谐。美国眼里的饮食不是肯德基的炸鸡和汉堡,就是维生素。根本不懂什么是饮食文化。而且不论什么问题都涂上政治色彩。”

@用什么心看 一针见血地指出:“偏见永远是无法消除的,有色眼镜不取(原文如此,应是“带着有色眼镜”),先入为主,看什么都是有问题了,饮食文化本身就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而且第2季的食物相比第一季更贴近人民生活了,也不是名贵的吃不起了,中国人对吃的追求不是简单的美味,其实是一种感情,就好象过年宁愿站20多小时回家吃团圆饭,也不是为了吃,而是因为家和爱,美国人永远不会明白远在他乡的儿女多么回味家的味道!”

而在微博上,对此奇文的调侃成了主流。@聆月云歌_楚天遥 :“吃着汉堡的命,操着满汉全席的心。一个国家的历史不如我们随便一道菜的历史,是挺捉急的。”

@石言呓语 :“一杯1573(意指国窖1573)下肚时美洲大陆还只有印第安朋友,一坨青城山老腊肉都挂得出美利坚的建国史,一个连一个县城美食都抵不过的汉堡包国家也好意思说我们美食变味?”

@与肥俱进 人如其名,力挺舌尖,获得了网友一百多个赞:“说洗脑的那些网友,我就不明白了,他洗什么了?他让你停下脚步,想想昨日来处,弄清明日去处,他让你想起家乡的回忆和亲情的温暖,他让你看到平凡百姓的不易,感谢生活的不易,这些叫洗脑吗?”

能在互联网上引发网友一致意见的观点并不多见,如今《变味儿》一文对作者而言也变了味儿,正如网友@二次元哒corinyn 所言,该文“促进了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


以下为《〈舌尖上的中国II〉有点变味儿》全文:

作者:Olivia Geng

《舌尖上的中国》赢得满堂彩,这部追寻中国饮食文化传统的系列片获得国内外观众的一致赞誉。

现在,央视拍摄了续集,不过这一次中国观众的反响并没有前一次那么热烈。在第二季中,该剧制片人似乎更在意扣动观众的心弦,而不是味蕾。食物的制作者和食用者成了主角,而不是食物本身,有喧宾夺主之嫌。

《舌尖上的中国II》每周五晚在CCTV-1播出,同时也可以上网看视频。第一集的内容详尽无遗地展示了各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美食,从酥油蜂蜜(honey shortening)、清炖跳跳鱼(stewed mudskippers)到雷山鱼酱(Leishan fish sauce),再到泉州萝卜饭(Quanzhou radish rice rolls)。但真正的重点是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

第一集中,一个藏族青年为了帮助哥哥制作酥油蜂蜜而入深山寻找原料。为采集需要的蜂蜜,在没有使用任何安全设备的情况下,他花了4个小时攀登一棵高达40米的树。片中说,酥油蜂蜜是当地家庭最喜欢的食物之一。

该片还前往了浙江省南部进行拍摄,讲述了一个渔民花费两年时间研究怎样捕捉跳跳鱼,他的女儿对此期盼已久。跳跳鱼是一种罕见的鱼类。

在四川,一对夫妻跑遍全国各地售卖蜂蜜,用卖蜜的钱支付两个儿子的教育支出。这对苗族夫妻在做了一年的农民工之后返乡。为了弥补没能与孩子共处的时间,他们精心准备了雷山鱼酱,这种鱼酱用非常难钓的小鱼晒干后加工制成。

片中另一段讲述了一位从美国重返故乡福建泉州的华侨。他回到家做的第一件事是邀请同乡们品尝一道传统泉州美食──泉州萝卜饭,这道美食由萝卜、猪肉、鱼肉和米饭做成。

上周第一集播出之后,很多中国观众对央视提出质疑,他们指出《舌尖上的中国II》似乎已变成一档爱国主义教育节目,而不再是一部纯粹的美食纪录片。

社交媒体上有许多用户对第二季表示失望。

一些人认为该片尝试将个人情感上升至政治层面,尤其是意图藉助食物来宣扬民族和谐。有人问道,他们试图宣传什么价值观?

还有人称该片似乎存在倾向性。一位微博用户写道,片中大部分内容摄制于边境地区或与少数民族菜肴有关,却忽视了汉族的食物。

若说该片不甚隐晦地包含了政治宣传元素,那或许并不稀奇。毕竟制片方是中国官方媒体CCTV。

在本月早些时候的第二季首映礼上,CCTV台长胡占凡在讲话中使用了许多常见于宣传式演讲中的词句。

他套用国家主席习近平常说的“中国梦”一词讲道,舌尖里的中国梦是美食背后的中国人对幸福圆满的追求、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对和谐自然的朴素情感。

据该片官方网站,第二季还将涵盖教育、富士康(Foxconn)以及单亲家庭等主题。而这些与食物有何关系还不得而知。

该剧令观众们赞扬的是它能勾起人们对家乡和童年的怀念。

一位微博网友写道,《舌尖上的中国II》让他有许多话想说,主要是因为该片使他想起了父母和奶奶,他记得父亲在他小时候开始学捕鱼,还称他已经好久没回家了,所以决定过几天回去一趟。

该片是否标志着一种新的政治宣传形式?亦或仅仅只是一部引发轰动,令人热泪盈眶而非垂涎欲滴的剧集?无论如何,正如老话所言:民以食为天。肯定会有很多人观看这部纪录片。

对于一位远居美国的观众来说,单是想想所有的中国菜就足以让她乡愁满腹了。

这位观众在微博上写道,都不用说瞥一眼这部片子,光是看网上的评论就足以让她这样假装高端冷艳国际化的人暴露出真实的爱国情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54ff2b0102euyj.html

635343701269689402.jpg (37.5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4-30 14:36 上传


能比吗

千呼万唤始出来,《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近日在央视热播,一以贯之的解说词、熟悉的配乐、行云流水般的画面,激发了中国观众的情感共鸣,在创下收视高峰的同时,也引来了外媒关注。《华尔街日报》旗下《中国实时报》栏目4月28日刊文《〈舌尖上的中国II〉有点变味儿》,将好好一部美食记录片一如既往地“拔高”到了政治高度。

其文先是简单介绍《舌尖II》内容,紧接着便突出CCTV的官媒身份,称其夹藏私货:“不甚隐晦地包含了政治宣传元素”,甚至以《舌尖II》“大部分内容摄制于边境地区或与少数民族菜肴有关,却忽视了汉族的食物”为由,无中生有地渲染民族对立的紧张气氛:“(CCTV)尝试将个人情感上升至政治层面,尤其是意图藉助食物来宣扬民族和谐。”


即便是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网》自己的评论中,该文也遭到了网友一边倒地批评。网友南飞客称:“食物并不仅仅只是食物,食物背后寄托了很多东西,表现这些东西才能使舌尖超越味蕾,到达人心。作者完全是阴谋论的倡导者。”

@All42Kids:“如果这是宣传,我鼓掌。为宣传机关走出了传统僵化的话语体系而鼓掌;为宣传将目光投向普通人的一日三餐鼓掌。这么温情而优美地宣传对土地、国家和人们的热爱,难道不是进步吗?”

@读者:“生活写实都被看作宣扬民族和谐。美国眼里的饮食不是肯德基的炸鸡和汉堡,就是维生素。根本不懂什么是饮食文化。而且不论什么问题都涂上政治色彩。”

@用什么心看 一针见血地指出:“偏见永远是无法消除的,有色眼镜不取(原文如此,应是“带着有色眼镜”),先入为主,看什么都是有问题了,饮食文化本身就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而且第2季的食物相比第一季更贴近人民生活了,也不是名贵的吃不起了,中国人对吃的追求不是简单的美味,其实是一种感情,就好象过年宁愿站20多小时回家吃团圆饭,也不是为了吃,而是因为家和爱,美国人永远不会明白远在他乡的儿女多么回味家的味道!”

而在微博上,对此奇文的调侃成了主流。@聆月云歌_楚天遥 :“吃着汉堡的命,操着满汉全席的心。一个国家的历史不如我们随便一道菜的历史,是挺捉急的。”

@石言呓语 :“一杯1573(意指国窖1573)下肚时美洲大陆还只有印第安朋友,一坨青城山老腊肉都挂得出美利坚的建国史,一个连一个县城美食都抵不过的汉堡包国家也好意思说我们美食变味?”

@与肥俱进 人如其名,力挺舌尖,获得了网友一百多个赞:“说洗脑的那些网友,我就不明白了,他洗什么了?他让你停下脚步,想想昨日来处,弄清明日去处,他让你想起家乡的回忆和亲情的温暖,他让你看到平凡百姓的不易,感谢生活的不易,这些叫洗脑吗?”

能在互联网上引发网友一致意见的观点并不多见,如今《变味儿》一文对作者而言也变了味儿,正如网友@二次元哒corinyn 所言,该文“促进了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


以下为《〈舌尖上的中国II〉有点变味儿》全文:

作者:Olivia Geng

《舌尖上的中国》赢得满堂彩,这部追寻中国饮食文化传统的系列片获得国内外观众的一致赞誉。

现在,央视拍摄了续集,不过这一次中国观众的反响并没有前一次那么热烈。在第二季中,该剧制片人似乎更在意扣动观众的心弦,而不是味蕾。食物的制作者和食用者成了主角,而不是食物本身,有喧宾夺主之嫌。

《舌尖上的中国II》每周五晚在CCTV-1播出,同时也可以上网看视频。第一集的内容详尽无遗地展示了各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美食,从酥油蜂蜜(honey shortening)、清炖跳跳鱼(stewed mudskippers)到雷山鱼酱(Leishan fish sauce),再到泉州萝卜饭(Quanzhou radish rice rolls)。但真正的重点是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

第一集中,一个藏族青年为了帮助哥哥制作酥油蜂蜜而入深山寻找原料。为采集需要的蜂蜜,在没有使用任何安全设备的情况下,他花了4个小时攀登一棵高达40米的树。片中说,酥油蜂蜜是当地家庭最喜欢的食物之一。

该片还前往了浙江省南部进行拍摄,讲述了一个渔民花费两年时间研究怎样捕捉跳跳鱼,他的女儿对此期盼已久。跳跳鱼是一种罕见的鱼类。

在四川,一对夫妻跑遍全国各地售卖蜂蜜,用卖蜜的钱支付两个儿子的教育支出。这对苗族夫妻在做了一年的农民工之后返乡。为了弥补没能与孩子共处的时间,他们精心准备了雷山鱼酱,这种鱼酱用非常难钓的小鱼晒干后加工制成。

片中另一段讲述了一位从美国重返故乡福建泉州的华侨。他回到家做的第一件事是邀请同乡们品尝一道传统泉州美食──泉州萝卜饭,这道美食由萝卜、猪肉、鱼肉和米饭做成。

上周第一集播出之后,很多中国观众对央视提出质疑,他们指出《舌尖上的中国II》似乎已变成一档爱国主义教育节目,而不再是一部纯粹的美食纪录片。

社交媒体上有许多用户对第二季表示失望。

一些人认为该片尝试将个人情感上升至政治层面,尤其是意图藉助食物来宣扬民族和谐。有人问道,他们试图宣传什么价值观?

还有人称该片似乎存在倾向性。一位微博用户写道,片中大部分内容摄制于边境地区或与少数民族菜肴有关,却忽视了汉族的食物。

若说该片不甚隐晦地包含了政治宣传元素,那或许并不稀奇。毕竟制片方是中国官方媒体CCTV。

在本月早些时候的第二季首映礼上,CCTV台长胡占凡在讲话中使用了许多常见于宣传式演讲中的词句。

他套用国家主席习近平常说的“中国梦”一词讲道,舌尖里的中国梦是美食背后的中国人对幸福圆满的追求、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对和谐自然的朴素情感。

据该片官方网站,第二季还将涵盖教育、富士康(Foxconn)以及单亲家庭等主题。而这些与食物有何关系还不得而知。

该剧令观众们赞扬的是它能勾起人们对家乡和童年的怀念。

一位微博网友写道,《舌尖上的中国II》让他有许多话想说,主要是因为该片使他想起了父母和奶奶,他记得父亲在他小时候开始学捕鱼,还称他已经好久没回家了,所以决定过几天回去一趟。

该片是否标志着一种新的政治宣传形式?亦或仅仅只是一部引发轰动,令人热泪盈眶而非垂涎欲滴的剧集?无论如何,正如老话所言:民以食为天。肯定会有很多人观看这部纪录片。

对于一位远居美国的观众来说,单是想想所有的中国菜就足以让她乡愁满腹了。

这位观众在微博上写道,都不用说瞥一眼这部片子,光是看网上的评论就足以让她这样假装高端冷艳国际化的人暴露出真实的爱国情怀。
13点的媒体作者,把网友的调侃都当成了指责了。大家撒娇般的说不满自己家乡菜只出现了几分钟,又被说成对舌尖2的质疑。这篇文章的作者和连舌尖2都看不懂的那些人一样,都是2货




t011f7d3364e3b471a7.gif (691.3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5-8 12:22 上传

美国佬承认在吃好的方面不如中国了
作者应该也是个华裔第几代,或者湾湾港灿什么的玩意。
记得一个美国来第一次到中国来出差,第一天中午时间紧就给他点了一份20元的商务外卖套餐,第二天中午头头准备带他去附近的餐馆一起吃饭的,结果那老外直接说,不用了给他点一份昨天的那个套餐就可以,太好吃了!!!!!
还有一个阿肯色州来的娶了了一个中国媳妇住在中国,经常跑到菜市场去买4元的葱油饼当饭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