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从1964年首飞一直到70年代末,歼七都没能大批生产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1:35:53
1978年,邓副主席还批示,要搞歼七会战,空军要装备两千架歼七。实际上据说79年对越战争时空军只有20架左右歼七

我推测的可能原因:

1. 歼七/歼七I的生产技术没问题,成本太高,装备不起。

2. 据说歼七的苏制带离式弹射救生系统,中国仿制生产不过关,失败率太高。

3. 空军眼光太高,对歼七/歼七I的性能不满意,拒绝大批订购;

4. 成飞当时的生产技术、生产能力不过关,只能小批试制,不能大批批产。

5. 成飞眼光高,看歼七/歼七I是一身毛病,沉迷于各种小改/大改的摸索,不愿意生产一下线就落后的歼七

1978年,邓副主席还批示,要搞歼七会战,空军要装备两千架歼七。实际上据说79年对越战争时空军只有20架左右歼七

我推测的可能原因:

1. 歼七/歼七I的生产技术没问题,成本太高,装备不起。

2. 据说歼七的苏制带离式弹射救生系统,中国仿制生产不过关,失败率太高。

3. 空军眼光太高,对歼七/歼七I的性能不满意,拒绝大批订购;

4. 成飞当时的生产技术、生产能力不过关,只能小批试制,不能大批批产。

5. 成飞眼光高,看歼七/歼七I是一身毛病,沉迷于各种小改/大改的摸索,不愿意生产一下线就落后的歼七

1970年4月12日,首架"6改"的歼-7改良型试飞,共投产34架,被称为歼-7I型,后来又改称歼-7A型。后来由于工艺发展的问题,认为"6改"的风险太高,1972年5月成都飞机制造厂决定先落实前三项改进,其余项目等工艺成熟后再加入生产型上。1973年6月"3改"歼-7I型试飞成功,到1981年停产为止共生产188架(含34架"6改"歼-7I型)。
对越作战时广西边境一个机场的歼7都不止20架。
成都去搞歼七I,贵航去搞歼六III,沈阳和歼七一刀两断专心搞歼八.....
LZ的资料是哪来的?
这很正常,对于当时那个年代的TB来说
64---74正是文革时期,耽误了。。
歼六打遍天下
林副统帅指示

zzaaqq 发表于 2012-6-3 21:09
歼六打遍天下
林副统帅指示


不是。当时前30架有来料散件。SF组装用完了,就把任务转到CF。CF要想再生产出J7还需要贵州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研制做配套。
zzaaqq 发表于 2012-6-3 21:09
歼六打遍天下
林副统帅指示


不是。当时前30架有来料散件。SF组装用完了,就把任务转到CF。CF要想再生产出J7还需要贵州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研制做配套。
歼七在仿制时遇到的困难不少,主要还是工艺技术不过关。另外原准机米格21设计问题比较多。空军使用后事故也比较多。因此装备速度受影响。在后期改造解决了主要问题后才得到大批生产。


国内真正吃透米格21的标志是94年歼7E首飞,从60年代开始数十年,扣掉被政治运动耽误的时间也有十几年,这还是给了大量设计资料的情况下。所以说,要说沈飞已经吃透苏27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没有在气动上有改动。

国内真正吃透米格21的标志是94年歼7E首飞,从60年代开始数十年,扣掉被政治运动耽误的时间也有十几年,这还是给了大量设计资料的情况下。所以说,要说沈飞已经吃透苏27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没有在气动上有改动。


当时土鳖的科研、工业能力连合格的J-7都保证不了;
直到1980年代末才搞定10年前立项、有原准机的J-7III,可见一斑。

恶评如潮的JJ-7,居然是1990年代初才搞定的;
J-8II,1984年首飞,真正形成战斗力都到了1990年代中后期了,期间且接受多国外援。

直到改革开放,估计土鳖航空工业能力最多达到1950年代中期世界水平;
还要忽略掉原始创新能力和标准化生产水平。

当时土鳖的科研、工业能力连合格的J-7都保证不了;
直到1980年代末才搞定10年前立项、有原准机的J-7III,可见一斑。

恶评如潮的JJ-7,居然是1990年代初才搞定的;
J-8II,1984年首飞,真正形成战斗力都到了1990年代中后期了,期间且接受多国外援。

直到改革开放,估计土鳖航空工业能力最多达到1950年代中期世界水平;
还要忽略掉原始创新能力和标准化生产水平。
小鲤鱼 发表于 2012-6-3 21:18
国内真正吃透米格21的标志是94年歼7III首飞,从60年代开始数十年,扣掉被政治运动耽误的时间也有十几年,这 ...
J7E首飞才算
小鲤鱼 发表于 2012-6-3 21:18
国内真正吃透米格21的标志是94年歼7III首飞,从60年代开始数十年,扣掉被政治运动耽误的时间也有十几年,这 ...
J7III是按照获得的MIG-21MF测绘/参考设计出来的
你说的是7E吧
79年的时候好像不是飞机不够,而是飞行员不足,当时全空军能全天候驾机升空作战的飞行员凑不够一个团,驾驶歼7的就更少了。
f22 发表于 2012-6-3 21:23
J7E首飞才算
94年时J7E,打错了
邻家小妹妹 发表于 2012-6-3 21:26
J7III是按照获得的MIG-21MF测绘/参考设计出来的
你说的是7E吧
对,打错了
细蓉云吞面 发表于 2012-6-3 21:26
79年的时候好像不是飞机不够,而是飞行员不足,当时全空军能全天候驾机升空作战的飞行员凑不够一个团,驾驶 ...
昨天还有人说WG好,军队发展得很有雄心很平稳;P
1976年,空军甲类团只有一个
hjt1030 发表于 2012-6-3 19:49
1970年4月12日,首架"6改"的歼-7改良型试飞,共投产34架,被称为歼-7I型,后来又改称歼-7A型。后来由于工艺 ...
哈哈哈

七十年代初,中国援助了朝鲜、阿尔巴尼亚一批歼七I。

所以,看起来到1981年停产为止成飞共生产188架(含34架"6改"歼-7I型)。真正装备中国空军的没这么多。

那要问极左路线的实践者们了。。。
1991年9月,在整个空军间断空空导弹训练10年之久的情况下,空31师组织13名飞行员进行导弹空靶训练,总计空投照明弹30枚,发射PL-2导弹成功率100%,为空军导弹训练摸索了路子。

真不知道这十年军委主席是咋想的
双三角翼歼7的出现,才标志着TB完全吃透了米格21
1979前线歼七73架,见网络上关于空七师参谋长的文章
首先,112厂不愿意做,所以转去西安,但到西安后又要三线建设转011基地和成都。这样就十年过去了。二,是莫斯科红旗机械厂一共提供的散架只有一百架和相关发动机。在西飞做国产化的时候,部分用国产了。之后转011基地,到七十年代末才完成全部的国产化。这之前,你想也没有用。做不来。

对了,成都当时不是主要的,是011是最主要的,011做不来才又转成都。到屠基达手上。屠手上完成国产化。

----------------------------------------------------------------------------------------------------------
空军对MIG21的态度还明显的是一,留空时间短,拦截性能差。所以空军才会想搞歼八。但那年月什么怪事情都有。所以。。。。。。

歼七之所以拖那么长的时间才仿制成功,主要是基础落后和组织混乱。到八十年代开始,空军才有合格的国产MIG21-F-13所以装备。而之前基本上都没合格。而不是价钱的事情。MIG21和MIG19在中国情况不同,MIG19有大量的苏联专家,既有MIG设计局的,也有红旗机械厂的。加上国内320厂有一批牛人。112厂认真学习。所以MIG19的生产基本上过得去,除大量返厂等质量事故外,基本上这飞机还是能够做出来。

MIG21到中国,首先空军就意思到这飞机的问题。加上文革的干扰,所以生产和装备都有问题。这是中国整个国家的问题,不是成都一家的问题。
f22 发表于 2012-6-3 21:30
昨天还有人说WG好,军队发展得很有雄心很平稳
1976年,空军甲类团只有一个

1969年,空军某师全年平均飞行时只有十六点八小时。
也不看看当年是什么环境!
J8六九年试飞,82年才勉强入役。让阿三的LCA都汗颜
堪用的时候造不起(堪用是相对国内来说,世界范围内到J10为止都是出现即落后的境况,何况J7),造得起的时候J10也堪用了。
让快乐多一点 发表于 2012-6-4 01:21
1969年,空军某师全年平均飞行时只有十六点八小时。
全军平均当年是24.5小时
那个师更悲催
幻影2000N 发表于 2012-6-4 01:46
也不看看当年是什么环境!
J8六九年试飞,82年才勉强入役。让阿三的LCA都汗颜
从立项到入役的时间,还是不敢和LCA比。
当年TB空军的实力真是亚历山大呀!
药不为啥叫TB呢
我国装备歼六听说达到四千架,确实是打遍天下不怕打
我原以为歼8装备很多,后来才得知其实很少,而且形成战斗力实在太晚
ligand 发表于 2012-6-4 00:05
那算啥。

根据tank01写的中国空军各航空兵师师史系列:
空空弹不堪用,突破这个瓶颈还是靠该主席的改革开放对外交流
ligand 发表于 2012-6-3 23:58
哈哈哈

七十年代初,中国援助了朝鲜、阿尔巴尼亚一批歼七I。
援助了阿尔巴尼亚的是歼七不是歼七I
援助朝鲜不是七十年代初而是七十年代末或八十初
zzaaqq 发表于 2012-6-3 21:09
歼六打遍天下
林副统帅指示
“歼六打遍天下”似乎是吴法宪政委的指示吧
1. 歼七/歼七I的生产技术没问题,成本太高,装备不起。-------  最初生产技术有点问题问题,后来没问题了

2. 据说歼七的苏制带离式弹射救生系统,中国仿制生产不过关,失败率太高。------  弹射救生系统仿制生产基本过关,失败主要是飞行员身材问题

3. 空军眼光太高,对歼七/歼七I的性能不满意,拒绝大批订购;------  这是重要因素

4. 成飞当时的生产技术、生产能力不过关,只能小批试制,不能大批批产。----- 生产能力不是问题

5. 成飞眼光高,看歼七/歼七I是一身毛病,沉迷于各种小改/大改的摸索,不愿意生产一下线就落后的歼七  ------   当时成飞真没这种眼光和觉悟
仅仅是歼7么,你去研究研究,海陆空的所有装备,那些年几乎都是停摆的呀。这就是无产阶级。。。大革命的威力了。
。。期间,试制歼7的成飞遭到冲击,红卫兵冲进成飞厂,一直冲到停机坪。在歼7样机旁的成飞工人被杀害,杀人手法专业,一刀毙命。后来估计是红卫兵里混进了特务份子。
ligand 发表于 2012-6-4 00:05
那算啥。

根据tank01写的中国空军各航空兵师师史系列:
没钱嘛,能省就省呗,节约经费
是没有进行实弹发射训练,模拟发射训练还是一直训练的,所以有钱进行实弹训练才能成功率100%
我爱小飞机 发表于 2012-6-4 08:51
援助了阿尔巴尼亚的是歼七不是歼七I
援助朝鲜不是七十年代初而是七十年代末或八十初
邓批给的四十架
六十熊 发表于 2012-6-4 08:59
仅仅是歼7么,你去研究研究,海陆空的所有装备,那些年几乎都是停摆的呀。这就是无产阶级。。。大革命的威力 ...
主战坦克产量下降超过一半
专家们不是反革命,就是下乡种地
让快乐多一点 发表于 2012-6-4 01:16
首先,112厂不愿意做,所以转去西安,但到西安后又要三线建设转011基地和成都。这样就十年过去了。二,是莫 ...

首先,112厂不愿意做,所以转去西安, ------ 要不要哪是112厂能决定的?那是三机部领导说了算的,而且J7从来没有要转给西安一说。

成都当时不是主要的,是011是最主要的,011做不来才又转成都。到屠基达手上。屠手上完成国产化。 ------  J7转产的主承制厂是成都,011是第二承制厂。另外屠基达似乎和J7国产化没啥关系。


加上国内320厂有一批牛人。112厂认真学习。所以MIG19的生产基本上过得去, ----   320厂的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