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复建郑和宝船取材自马来西亚原始森林(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3:19:34
南京复建郑和宝船取材自马来西亚原始森林(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2日  扬子晚报


仿明代郑和宝船效果图。 资料图片

宝船内部。 宋峤 摄

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工。

  1405年,大明王朝皇帝朱棣在南京颁旨下令郑和下西洋。庞大的船队从南京出发驶向大海,由此揭开了人类大航海的序幕。六百年后,曾为郑和宝船制造地的鼓楼区江东中保村一带,再次出现了造船人的忙碌身影,南京滨江大道一号、江苏龙江造船有限公司的巨大厂房内,“郑和宝船”即将在这里重生。
  今年7月11日第8届航海日,南京作为主会场所在地,市民将能看到宝船雏形。
  扬子晚报记者 薛玲
  宝船尺寸“讲述”下西洋历史
  宽14.05米,寓意郑和出发是1405年
  昨天踏进车间的一刹那,记者抬头仰望着高高上扬的艏柱,禁不住想跟着它去乘风破浪。而随着工程的进展,整船将安装的82根肋骨现在已经完成了60多根,一根根呈U形上扬的肋骨与纵向的巨大龙骨呈现出难得一见的震撼之景。
  这艘仿明代郑和宝船,正是采用了福船的船型和主要工艺。据悉,宝船总长71.1米,这与郑和7月11日下西洋的日子正好吻合;宽14.05米,寓意郑和下西洋是1405年;而宝船高达38米的桅帆,则暗合了郑和下西洋曾到达的38个国家和地区。该船建成后满载吃水4.3米,排水量1500吨。
  “大型远洋航海木船,在中国已经消失了500年。”江苏龙江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高级会员赵志刚一语说尽其中的沧桑,复建宝船的艰辛也由此可见一斑。瑞典哥德堡号在有部分残存图纸,且有打捞出水的实船参照的情况下,研究、建造了二十年。而郑和宝船复建,一无图纸、资料,二无实船参照,甚至连造船所需的木材也需要前往马来西亚的原始森林中寻找,其中的艰难困苦不言而喻。
  赵志刚感慨道,“这样的纹路肌理,每一次看都被震撼,可等到用上水密隔舱技术,两三个月后便再也看不到了。”记者得知,今年7月宝船的主船体便可落成,届时呈现在众人眼中的将是一艘完整的仿明代郑和宝船的雏形。此外,2012年中国航海日宝船将成为重大项目之一,吸引全体参会代表的眼球。
  传统技艺巧夺天工
  这艘仿明代郑和宝船,不论是主尺寸还是总排水量,都令人惊叹。来自福建造船世家的60岁的方师傅说“太难了,其中许许多多的隐蔽工程、核心工艺外行看不懂,但作为内行却不得不想尽办法。”
  仿古木船“不怕水”
  指着船体肋骨与龙骨衔接处的方形小洞,方师傅告诉记者,这是“把水孔”,可防止海水从接缝处向船体内渗入。而宝船所有纵向构件自身连接接头都是中国传统的“嵌入式钩形连接”,接头紧密、牢固。这是一艘要远洋航行的大型仿古木船,为确保整艘船不漏水,船体水密也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捻缝工艺,所有材料是中国特产的桐油及麻丝、壳灰、竹丝粉等,缝口能经得起海水侵蚀。
  水密隔舱入非遗目录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宝船复建中使用的中国福船船体和“水密隔舱”制造技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被列入2010年“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了解,中国水密隔舱及福船船形制造技艺是福建沿海木船制造的一项重要的传统手工技艺。舱与舱之间互相独立,形成密封互不透水的结构形式。该技艺是人类造船史上的一项革命性发明。
  木船也有自动导航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底舱,未来这里各种管线密如蛛网……”仿古宝船尽管是一艘木船,但为了适应现代航海要求,还将安装先进的设备,自动化程度同样不会逊色。船上将配备导航雷达、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通讯导航设备,此外还将配有完善的救生设备和消防灭火系统。未来宝船还将为全体乘员配备完善的生活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让全体乘员在茫茫大海上也不会寂寞。



http://news.sina.com.cn/c/p/2012-04-22/023724309426.shtml

南京复建郑和宝船取材自马来西亚原始森林(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2日  扬子晚报


仿明代郑和宝船效果图。 资料图片

宝船内部。 宋峤 摄

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工。

  1405年,大明王朝皇帝朱棣在南京颁旨下令郑和下西洋。庞大的船队从南京出发驶向大海,由此揭开了人类大航海的序幕。六百年后,曾为郑和宝船制造地的鼓楼区江东中保村一带,再次出现了造船人的忙碌身影,南京滨江大道一号、江苏龙江造船有限公司的巨大厂房内,“郑和宝船”即将在这里重生。
  今年7月11日第8届航海日,南京作为主会场所在地,市民将能看到宝船雏形。
  扬子晚报记者 薛玲
  宝船尺寸“讲述”下西洋历史
  宽14.05米,寓意郑和出发是1405年
  昨天踏进车间的一刹那,记者抬头仰望着高高上扬的艏柱,禁不住想跟着它去乘风破浪。而随着工程的进展,整船将安装的82根肋骨现在已经完成了60多根,一根根呈U形上扬的肋骨与纵向的巨大龙骨呈现出难得一见的震撼之景。
  这艘仿明代郑和宝船,正是采用了福船的船型和主要工艺。据悉,宝船总长71.1米,这与郑和7月11日下西洋的日子正好吻合;宽14.05米,寓意郑和下西洋是1405年;而宝船高达38米的桅帆,则暗合了郑和下西洋曾到达的38个国家和地区。该船建成后满载吃水4.3米,排水量1500吨。
  “大型远洋航海木船,在中国已经消失了500年。”江苏龙江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高级会员赵志刚一语说尽其中的沧桑,复建宝船的艰辛也由此可见一斑。瑞典哥德堡号在有部分残存图纸,且有打捞出水的实船参照的情况下,研究、建造了二十年。而郑和宝船复建,一无图纸、资料,二无实船参照,甚至连造船所需的木材也需要前往马来西亚的原始森林中寻找,其中的艰难困苦不言而喻。
  赵志刚感慨道,“这样的纹路肌理,每一次看都被震撼,可等到用上水密隔舱技术,两三个月后便再也看不到了。”记者得知,今年7月宝船的主船体便可落成,届时呈现在众人眼中的将是一艘完整的仿明代郑和宝船的雏形。此外,2012年中国航海日宝船将成为重大项目之一,吸引全体参会代表的眼球。
  传统技艺巧夺天工
  这艘仿明代郑和宝船,不论是主尺寸还是总排水量,都令人惊叹。来自福建造船世家的60岁的方师傅说“太难了,其中许许多多的隐蔽工程、核心工艺外行看不懂,但作为内行却不得不想尽办法。”
  仿古木船“不怕水”
  指着船体肋骨与龙骨衔接处的方形小洞,方师傅告诉记者,这是“把水孔”,可防止海水从接缝处向船体内渗入。而宝船所有纵向构件自身连接接头都是中国传统的“嵌入式钩形连接”,接头紧密、牢固。这是一艘要远洋航行的大型仿古木船,为确保整艘船不漏水,船体水密也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捻缝工艺,所有材料是中国特产的桐油及麻丝、壳灰、竹丝粉等,缝口能经得起海水侵蚀。
  水密隔舱入非遗目录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宝船复建中使用的中国福船船体和“水密隔舱”制造技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被列入2010年“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了解,中国水密隔舱及福船船形制造技艺是福建沿海木船制造的一项重要的传统手工技艺。舱与舱之间互相独立,形成密封互不透水的结构形式。该技艺是人类造船史上的一项革命性发明。
  木船也有自动导航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底舱,未来这里各种管线密如蛛网……”仿古宝船尽管是一艘木船,但为了适应现代航海要求,还将安装先进的设备,自动化程度同样不会逊色。船上将配备导航雷达、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通讯导航设备,此外还将配有完善的救生设备和消防灭火系统。未来宝船还将为全体乘员配备完善的生活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让全体乘员在茫茫大海上也不会寂寞。



http://news.sina.com.cn/c/p/2012-04-22/023724309426.shtml

不是1:1的么
求上船啊……
colombia 发表于 2012-4-22 13:32
求上船啊……
有票没??
ss5 发表于 2012-4-22 15:34
有票没??
没有没有
复建郑和宝船,更应注重精神传承

2012年04月23日 来源:红网


近日,媒体曝光南京一家造船厂复建“郑和宝船”。据了解,造船过程是在无图纸、资料以及实船参照物的条件下进行的,造船所需的木材来自马来西亚原始森林。(4月22日《扬子晚报》)

克服重重阻难,南京的“郑和宝船”渐显恢宏端倪。可以说,这一“豪举”为第8届航海日准备了一份厚礼,同时也将城市形象推介出去,“扬威”世界。但是,“复建郑和宝船”的新闻一出,却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且先不提造船的成本有浪费之虞,以这样的方式来缅怀郑和,纪念其下西洋壮举,未免有名无实。同时,虽然新宝船契合郑和下西洋的一些数字,气势给人一时震撼,但其中的精神意义却没有体现出来。反思之余,笔者认为,复建郑和宝船,更应该注重精神传承,发扬郑和精神,不应沦为政绩工程。

600多年前,郑和七下西洋,扬我国威,促进了文化交流,在世界航海史上名扬千古。盖因此,关于郑和的各种纪念活动都格外引人注目。南京市此次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试图复建郑和宝船,并且使用了很多传统技术,与最新的科技成果相结合,让人仰视。不过,有了郑和宝船,仅仅代表着当年的船只被“复制”,郑和当年的开拓精神,和平交流意识却没有“粘贴”出来。

纵观各地历年来保护文化古迹,尊崇先人精神的实例。不论是老子故里之争,还是端午节出处何方,关于历史文化的争夺战显然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文化的重要性凸显无疑。但是,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形式上,各地难免曲解遗产保护,只注重物质重建,强调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继而忽视了历史遗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更没有注重保护的公益性,使得民众没有得到文化的熏陶,更没有体现历史文化的真正精神内涵。这实质上是一种社会资源的错置,甚至浪费。

此外,南京市为建设宝船,远赴马来西亚热带雨林寻找木材,追求工艺至臻的精神可嘉,不可谓不用心良苦。但是,当年郑和下西洋,完全是和平出行,以交流为目的。在现代文明下,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纵使南京市采用交易得到造船木材,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热带雨林的正常生态环境。所以,此举不仅违背了郑和的初衷,而且与现代文明不合。

为今之计,南京市的“郑和宝船”当然不应该推倒不建,而是应该思考一下宝船建好之后的使用问题,争取让更多的民众参与,而不是成为“潜规则”的筹码。同时,南京市的“郑和宝船”也应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保护的一座“警卫船”,提醒后人,传承文化,精神方面的相关建设不容忽视。

[作者:庄滨滨]




http://news.ifeng.com/opinion/gu ... 23/14071293_0.shtml
大刀斩RB 发表于 2012-4-23 00:50
复建郑和宝船,更应注重精神传承

2012年04月23日 来源:红网
欧洲复检的古船多了去了,有啥好喷的。
船结构设计还要掺夹私活,去搞个数字文化意义
xiaolu 发表于 2012-4-23 16:47
船结构设计还要掺夹私活,去搞个数字文化意义
难道你有郑和宝船的原始设计图?
cutter 发表于 2012-4-23 16:49
难道你有郑和宝船的原始设计图?
最适航的比例难道就这么巧迎合了领导喜好?
xiaolu 发表于 2012-4-23 16:52
最适航的比例难道就这么巧迎合了领导喜好?
复建古船,本来就是一个文化,和科学无关。只要复建出来的这条船,能在海里跑就行。
colombia 发表于 2012-4-22 20:22
没有没有
当年的旧船票还能不能登上船。
复建古船,本来就是一个文化,和科学无关。只要复建出来的这条船,能在海里跑就行。
你这是胡扯.复制古船可不是攒航模,恰恰需要高科技支撑.依资料反向绘图就是个技术活.
我的连载:

http://lt.cjdby.net/thread-642719-1-1.html
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热带雨林的正常生态环境。所以,此举不仅违背了郑和的初衷,而且与现代文明不合。

================
================
得有多脑残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永远爱海军 发表于 2012-4-24 09:37
在现代文明下,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纵使南京市采用交易得到造船木材,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热带雨林的正常 ...
呵呵,人家大马是正常出口木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