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原始森林生存训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9:08:50
在中华网上看到此文,看的我直想吐!!!!要真是如此,那就糟了!!!!这难道就是现在我军训练的真实水平???这也太不象话了吧!!!!不说了,大家先看看吧!!!!看完给点评论!!!!
                                      解放军原始森林生存训练
    从今年6月初开始,沈阳军区某摩步旅挺进原始森林,展开了历时两个多月的野外生存训练。作为习惯于山地、平原作战的“东北军”,在深山老林中作战,是该部多年没搞过的新的作战课题。尽管他们事先做了充分准备,可进入密林后,还是被一个又一个意外情况弄得晕头转向。

    野战行军:要补的“课”还真不少

    第一天小虫“咬”倒百余官兵

    野战行军是部队最基础也是最常见的训练课目。然而,在原始森林野战行军,对全旅官兵来说都是第一次。

    笔者发现,每名官兵都把脚脖子用布带扎紧,而且脸、脖子、手全抹上了防毒虫叮咬药。

    尽管如此,意外还是发生了。部队进入深林不到一公里时,一只小虫落到旅长毕毅的领口,随即在脖子上咬了一口。毕旅长的脖子及后背红肿一片,手指盖大的疙瘩一个挨一个,奇痒无比。不到一小时工夫,半个脸及手臂便开始麻木了,涂抹药物根本不管事。没办法,旅长不得不住进战地医院进行紧急处理。

    笔者发现,像旅长一样,在野战行军第一天,全旅有109名官兵被各种有毒的小虫“咬”倒。

    “小虫成了入林作战的第一个敌人,必须想办法解决。”行军途中休息时,旅党委“一班人”及时进行反思。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旅领导从深山老林中请来两位老者,请他们帮助识别毒虫,并向其求诊问药。随后,旅里为每名官兵们重新下发一种当地特制的防毒虫叮咬的特效药。部队又立下了一条规矩:官兵在山林地行军必须用毛巾扎紧领口,戴上手套、作训帽。在以后的数日行军中,没有再出现被小虫咬伤的现象。

    丛林小路拖住了“铁脚板”

    进入原始森林的第三天,素有“铁脚板”之称、以机动速度快闻名的一营炮兵连,早上6时接到上级命令,要在两个小时内到达10公里外的指定地域,对“敌”进行火力打击。

    一营炮兵连官兵一路奔袭,长驱直入。然而,3个小时过去了,这个连队竟然还是迟迟没到达目的地。

    “铁脚板”咋跑得这么慢?事后调查得知,以往在平原乃至在山地作战,官兵们都是采用肩扛式携枪带弹方法行军,而此次是在深山丛林中野战行军,由于林木茂盛,山势陡峻,用这种办法携枪带弹行军几乎是寸步难行。笔者在随军采访时看到,官兵的一只手把着武器,另外一只手则不住地扒拉着树丛,用爬行的姿势向山上艰难开进。

    为让官兵们把双手“解放”出来,提高部队机动速度,这个旅立即组织人力研究制作携带武器装备的用具。

    随后,官兵们用3天时间研制出了无后座力炮炮身背具、炮座背具,迫击炮炮身背具、炮座背具等6大类90种多功能背具器材。“铁脚板”们又恢复了往日的雄风。

    机动中,“指挥部”丢失了

    第4天,部队继续向密林开进。

    站在高高的山梁上,基本指挥所的官兵看到穿过一片林木茂盛的谷地,就可到达不足两公里远、地处半山腰的指挥所。

    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当他们沿着曲折陡峭的山路来到另外一座山上时,发现指挥所所在的地域竟然在视线中消失了。他们拿出地图一对照,才知道在行军中偏离了方向。这时再折身返回,早已超出了预定的作战时间。

    “在没有敌情的情况下指挥部都丢失了,有了敌情会怎样?而且,开训前不是专门派人到有丛林作战经验的驻守南方部队学习取经了吗?”此事引起了旅首长的高度重视。

    然而,去南方部队学习过的战士显得有些无奈:是到南方部队取过经,可南方的经验有时在北方不管用。比如,穿越林地时,南方都是阔叶林,林间可通视一公里甚至是几公里远。可北方生长的都是针叶林,二米五以下全是树枝、树叶,基本透视不到十米外的周围环境。GPS定位系统没有信号,拿指北针按方位角行进,却找不到参照物,确定不了自己的站立点。因此,大家只能顺着崎岖的山间小路向大概方向走。当寻找到最近的制高点瞭望时,才发现早已走错了方向,延误了作战时机。

    有了教训,官兵们改变了以往只盯林间山路走的做法,而是尽量选择便于通视、背向“敌”人的山脊线,随时对行军路线纠偏。同时,他们在行军路线上的各个制高点、山垭口等便于遭“敌”伏击的地域,开设警戒哨。

    两天后,这个基本指挥所再次向另一个预备指挥所转移时,同样穿过密林、陡坡等复杂地理环境,却再也没有出现类似迷失方向的现象。

    他们一路行军一路围绕“走”探索总结,先后推广了山林地条件下利用独树、积雪、房屋、判断方位,利用庙宇、河流、湖泊等明显方位物确立站立点的方法,摸索出了沿山腰、山脊、山谷行进不同路线、不同坡度,采取徒手、轻装、重装三种样式的行军方法,论证了不同地形、不同坡度的行军速度。

    野战宿营:接二连三的意料之外

    官兵住上了“高脚屋”

    经过长途跋涉,大部队终于安营扎寨了。

    当一营指挥员到达指定地域后,一连转了几圈竟然都无法按照事先规划好的方案“安家”。笔者发现,上级给一营官兵指定的宿营区,因山高、林密、草深、坡陡,根本就没有适合以连、排为单位支帐篷的空闲场地。而在此区域内开辟空地,建立营地,又犯了兵家大忌:视野不开阔容易被“敌”偷袭,不便于警戒、防范,还容易遭到野兽的袭击。特别是这里潮气过大,如果直接睡在地上,容易患湿疹、风湿病。

    营指挥员临时召开作战会议决定,按照战备要求重新进行战斗编组,按地形布阵。用捡来的枯树干,在密林里因地制宜搭建起“高脚屋”、吊床、窝棚。同时,他们还将每个“高脚屋”上安装了避雷针;将塑料布衬在高脚屋的内壁,防止潮气、雨水侵入。

    就这样,一营官兵当天晚上就全住在了树上,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旅里其他的营连也效仿一营,把一个又一个的野战高脚屋、吊床也安在了树上。
被迫搬了5次“家”

    与一营不同,三营官兵的阵地是一个比较开阔的阴面山谷,树林稀疏,潮气较小,而且不易被“敌”偷袭和野兽袭击。于是,他们在搞好伪装的前提下,按照计划在一块干爽、布满沙石头的空地,安营扎寨了。

    当晚,正当官兵们打开行囊,准备入睡时,突然,上级一道指令传来:“全营拔营起程!”官兵们迅速打点行装冲出营寨。

    原来是刚刚来检查营地的旅政委曹万山发现,这个营把营地建在一个干枯河道上,一但下雨引起山洪暴发,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命令三营官兵立刻转移营地。

    两小时后,三营官兵找到一块开阔地,开始安营扎寨,又被从其他单位检查回来的曹政委给制止了。曹政委指着山顶说:“看上去,这里场地挺开阔,可上面山坡上到处孤立、裸露的岩石块,一旦从山上滚下来,就会袭击官兵……”营指挥员立刻组织官兵向别处转移,建立新的宿营地。

    “中军帐”亮起了马灯

    部队安营扎寨第三天晚上晚8时许,部队用于照明的柴油发电机正在“突突”欢唱着,突然间,“突突”声消失了,随即旅作战值班室里一片漆黑。

    笔者了解到,因柴油发电机发出的巨响很容易暴露部队作战位置,被参谋长李洪伟叫停了。没有了电力照明,正在中军帐忙着起草作战文书、战术标图的参谋人员,不得不点燃蜡烛继续作业。然而,让参谋人员头痛的是,蜡烛照明效果不理想,而且蜡油经常洒在作战文书、作战地图上。更为重要的是,野外作业时,雨水一淋或风力一大,蜡烛就熄灭,多次影响了参谋人员的正常作业。

    怎样解决无电情况下的照明问题?官兵们集思广议,有人提议用马灯。第二天傍晚,这个部队就将库房内数百盏马灯全部配发到各营连。

    野战给养:“逼”出来奇法妙招

    山泉变成了“冷藏柜”

    三伏酷暑,山上的气温高达38度,最令部队炊事人员头痛的是,官兵们好不容易从山下将肉类、鱼类、蔬菜等运上山,却因没有冰箱存储,不到两天的时间就霉烂变质,没有办法只好扔掉,官兵们的食品也因此得不到足额保障。

    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的政治部主任高海廷,有天突然发现山泉水的温度在4度以下,这不正是冰箱的冷藏温度吗?

    “为何不用山泉水当‘冷藏柜’?!”随即,他建议炊事班将各种肉类、蔬菜类的食品用塑料袋封存好,放在让山泉水从上面流过的河道上。

    这一做法,迅速在全旅推广。随后,他们又研究出“腌制储藏法”、“熏干储藏法”、“地下储藏蔬菜法”、“烘干储藏蔬菜法”等一批食品类储藏方法。其中,油埋肉储藏法竟然可使肉食品在三伏天存放20至30天之久。

    三伏天用上了“地火炉”

    谁也不会想到,在三伏天,笔者在几个执行特殊任务小分队的帐篷里,竟然见到了地火炉。而且,每个帐篷内都有土质制做的长长的地火炉,日夜不停地在烧火。

    在一个帐篷里,笔者见几个战士抱着一堆衣服、鞋,推门进来,他们把衣服、鞋子分别依次放在了地火炉上。

    “深林里不仅阴雨连绵,而且,潮气特别大,一天训练下来,官兵的衣服、鞋、帽全是湿的”,旅副参谋长张玉森告诉笔者,“这些地火炉有烘烤衣物、被装的功能。”

    后来,笔者发现地火炉的用处还不只于此。

    在山高、坡陡、林密的山林地训练,配发到每个连队的野战炊事车,因没办法拉到驻训地点,也不便于作战,各个营连只能采取挖野炊灶,用来解决野战就餐问题。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最后这个部队决定直接把各种主副食直接发放到班组,由各班组进行自我保障。每个班组都在小型帐篷下面挖一个“地火炉”。官兵们可以随时依托地火炉,进行自我保障。同时,他们为了防止“敌”侦察,将“地火炉”周围用隔热材料做了防散热处理,将排烟孔挖成了散烟式,确保了部队行动的隐蔽性。

    农民老大爷当上了“教员”

    “鉴别植物是否有毒,可仔细观察动物采食。一般情况下,老鼠、松鼠、兔子、熊等动物吃过的植物对人体是无害的。但鸟类吃的植物却大都不能食用……”一位农村老大爷手持木棍,在一块挂满各种可食植物样本的黑板前,向官兵们讲解丛林中可食植物的识别和采集的方法。

    为了训练官兵的野外生存能力,这个部队每天只发给了每个班组一点盐,让他们独自在丛林中生存2天,可是一些官兵面对满山遍野的植物,却不知道哪一种植物可以食用,哪一种食物有毒不可以食用,结果只好饿着肚子硬挺。

    针对这种情况,这个旅及时组织官兵对山上各种可食用植物和不可食用植物进行了辨认。他们专门从当地请来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大爷做“教员”,对全旅100名小教员进行了培训。他们对当地常见的38种植物,按照有毒、无毒、药用等三个类别进行分类,并把这些植物拍成照片制成展板供官兵在对照中学习。

    经过强化训练,全旅官兵不仅对各种植物熟记于心,还掌握了多种取火、获取野生动物,寻找水源、净化水质的方法。如今,官兵们一星期不带食物也能在丛林中“活”下来。

    旅政委曹万山告诉笔者,经过野战给养训练,官兵还学会了利用火药、手电筒、电话单机、拉火管、放大镜等21种取火办法,利用雨露、用炭、沙过滤净化水等9种方式取水。在中华网上看到此文,看的我直想吐!!!!要真是如此,那就糟了!!!!这难道就是现在我军训练的真实水平???这也太不象话了吧!!!!不说了,大家先看看吧!!!!看完给点评论!!!!
                                      解放军原始森林生存训练
    从今年6月初开始,沈阳军区某摩步旅挺进原始森林,展开了历时两个多月的野外生存训练。作为习惯于山地、平原作战的“东北军”,在深山老林中作战,是该部多年没搞过的新的作战课题。尽管他们事先做了充分准备,可进入密林后,还是被一个又一个意外情况弄得晕头转向。

    野战行军:要补的“课”还真不少

    第一天小虫“咬”倒百余官兵

    野战行军是部队最基础也是最常见的训练课目。然而,在原始森林野战行军,对全旅官兵来说都是第一次。

    笔者发现,每名官兵都把脚脖子用布带扎紧,而且脸、脖子、手全抹上了防毒虫叮咬药。

    尽管如此,意外还是发生了。部队进入深林不到一公里时,一只小虫落到旅长毕毅的领口,随即在脖子上咬了一口。毕旅长的脖子及后背红肿一片,手指盖大的疙瘩一个挨一个,奇痒无比。不到一小时工夫,半个脸及手臂便开始麻木了,涂抹药物根本不管事。没办法,旅长不得不住进战地医院进行紧急处理。

    笔者发现,像旅长一样,在野战行军第一天,全旅有109名官兵被各种有毒的小虫“咬”倒。

    “小虫成了入林作战的第一个敌人,必须想办法解决。”行军途中休息时,旅党委“一班人”及时进行反思。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旅领导从深山老林中请来两位老者,请他们帮助识别毒虫,并向其求诊问药。随后,旅里为每名官兵们重新下发一种当地特制的防毒虫叮咬的特效药。部队又立下了一条规矩:官兵在山林地行军必须用毛巾扎紧领口,戴上手套、作训帽。在以后的数日行军中,没有再出现被小虫咬伤的现象。

    丛林小路拖住了“铁脚板”

    进入原始森林的第三天,素有“铁脚板”之称、以机动速度快闻名的一营炮兵连,早上6时接到上级命令,要在两个小时内到达10公里外的指定地域,对“敌”进行火力打击。

    一营炮兵连官兵一路奔袭,长驱直入。然而,3个小时过去了,这个连队竟然还是迟迟没到达目的地。

    “铁脚板”咋跑得这么慢?事后调查得知,以往在平原乃至在山地作战,官兵们都是采用肩扛式携枪带弹方法行军,而此次是在深山丛林中野战行军,由于林木茂盛,山势陡峻,用这种办法携枪带弹行军几乎是寸步难行。笔者在随军采访时看到,官兵的一只手把着武器,另外一只手则不住地扒拉着树丛,用爬行的姿势向山上艰难开进。

    为让官兵们把双手“解放”出来,提高部队机动速度,这个旅立即组织人力研究制作携带武器装备的用具。

    随后,官兵们用3天时间研制出了无后座力炮炮身背具、炮座背具,迫击炮炮身背具、炮座背具等6大类90种多功能背具器材。“铁脚板”们又恢复了往日的雄风。

    机动中,“指挥部”丢失了

    第4天,部队继续向密林开进。

    站在高高的山梁上,基本指挥所的官兵看到穿过一片林木茂盛的谷地,就可到达不足两公里远、地处半山腰的指挥所。

    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当他们沿着曲折陡峭的山路来到另外一座山上时,发现指挥所所在的地域竟然在视线中消失了。他们拿出地图一对照,才知道在行军中偏离了方向。这时再折身返回,早已超出了预定的作战时间。

    “在没有敌情的情况下指挥部都丢失了,有了敌情会怎样?而且,开训前不是专门派人到有丛林作战经验的驻守南方部队学习取经了吗?”此事引起了旅首长的高度重视。

    然而,去南方部队学习过的战士显得有些无奈:是到南方部队取过经,可南方的经验有时在北方不管用。比如,穿越林地时,南方都是阔叶林,林间可通视一公里甚至是几公里远。可北方生长的都是针叶林,二米五以下全是树枝、树叶,基本透视不到十米外的周围环境。GPS定位系统没有信号,拿指北针按方位角行进,却找不到参照物,确定不了自己的站立点。因此,大家只能顺着崎岖的山间小路向大概方向走。当寻找到最近的制高点瞭望时,才发现早已走错了方向,延误了作战时机。

    有了教训,官兵们改变了以往只盯林间山路走的做法,而是尽量选择便于通视、背向“敌”人的山脊线,随时对行军路线纠偏。同时,他们在行军路线上的各个制高点、山垭口等便于遭“敌”伏击的地域,开设警戒哨。

    两天后,这个基本指挥所再次向另一个预备指挥所转移时,同样穿过密林、陡坡等复杂地理环境,却再也没有出现类似迷失方向的现象。

    他们一路行军一路围绕“走”探索总结,先后推广了山林地条件下利用独树、积雪、房屋、判断方位,利用庙宇、河流、湖泊等明显方位物确立站立点的方法,摸索出了沿山腰、山脊、山谷行进不同路线、不同坡度,采取徒手、轻装、重装三种样式的行军方法,论证了不同地形、不同坡度的行军速度。

    野战宿营:接二连三的意料之外

    官兵住上了“高脚屋”

    经过长途跋涉,大部队终于安营扎寨了。

    当一营指挥员到达指定地域后,一连转了几圈竟然都无法按照事先规划好的方案“安家”。笔者发现,上级给一营官兵指定的宿营区,因山高、林密、草深、坡陡,根本就没有适合以连、排为单位支帐篷的空闲场地。而在此区域内开辟空地,建立营地,又犯了兵家大忌:视野不开阔容易被“敌”偷袭,不便于警戒、防范,还容易遭到野兽的袭击。特别是这里潮气过大,如果直接睡在地上,容易患湿疹、风湿病。

    营指挥员临时召开作战会议决定,按照战备要求重新进行战斗编组,按地形布阵。用捡来的枯树干,在密林里因地制宜搭建起“高脚屋”、吊床、窝棚。同时,他们还将每个“高脚屋”上安装了避雷针;将塑料布衬在高脚屋的内壁,防止潮气、雨水侵入。

    就这样,一营官兵当天晚上就全住在了树上,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旅里其他的营连也效仿一营,把一个又一个的野战高脚屋、吊床也安在了树上。
被迫搬了5次“家”

    与一营不同,三营官兵的阵地是一个比较开阔的阴面山谷,树林稀疏,潮气较小,而且不易被“敌”偷袭和野兽袭击。于是,他们在搞好伪装的前提下,按照计划在一块干爽、布满沙石头的空地,安营扎寨了。

    当晚,正当官兵们打开行囊,准备入睡时,突然,上级一道指令传来:“全营拔营起程!”官兵们迅速打点行装冲出营寨。

    原来是刚刚来检查营地的旅政委曹万山发现,这个营把营地建在一个干枯河道上,一但下雨引起山洪暴发,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命令三营官兵立刻转移营地。

    两小时后,三营官兵找到一块开阔地,开始安营扎寨,又被从其他单位检查回来的曹政委给制止了。曹政委指着山顶说:“看上去,这里场地挺开阔,可上面山坡上到处孤立、裸露的岩石块,一旦从山上滚下来,就会袭击官兵……”营指挥员立刻组织官兵向别处转移,建立新的宿营地。

    “中军帐”亮起了马灯

    部队安营扎寨第三天晚上晚8时许,部队用于照明的柴油发电机正在“突突”欢唱着,突然间,“突突”声消失了,随即旅作战值班室里一片漆黑。

    笔者了解到,因柴油发电机发出的巨响很容易暴露部队作战位置,被参谋长李洪伟叫停了。没有了电力照明,正在中军帐忙着起草作战文书、战术标图的参谋人员,不得不点燃蜡烛继续作业。然而,让参谋人员头痛的是,蜡烛照明效果不理想,而且蜡油经常洒在作战文书、作战地图上。更为重要的是,野外作业时,雨水一淋或风力一大,蜡烛就熄灭,多次影响了参谋人员的正常作业。

    怎样解决无电情况下的照明问题?官兵们集思广议,有人提议用马灯。第二天傍晚,这个部队就将库房内数百盏马灯全部配发到各营连。

    野战给养:“逼”出来奇法妙招

    山泉变成了“冷藏柜”

    三伏酷暑,山上的气温高达38度,最令部队炊事人员头痛的是,官兵们好不容易从山下将肉类、鱼类、蔬菜等运上山,却因没有冰箱存储,不到两天的时间就霉烂变质,没有办法只好扔掉,官兵们的食品也因此得不到足额保障。

    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的政治部主任高海廷,有天突然发现山泉水的温度在4度以下,这不正是冰箱的冷藏温度吗?

    “为何不用山泉水当‘冷藏柜’?!”随即,他建议炊事班将各种肉类、蔬菜类的食品用塑料袋封存好,放在让山泉水从上面流过的河道上。

    这一做法,迅速在全旅推广。随后,他们又研究出“腌制储藏法”、“熏干储藏法”、“地下储藏蔬菜法”、“烘干储藏蔬菜法”等一批食品类储藏方法。其中,油埋肉储藏法竟然可使肉食品在三伏天存放20至30天之久。

    三伏天用上了“地火炉”

    谁也不会想到,在三伏天,笔者在几个执行特殊任务小分队的帐篷里,竟然见到了地火炉。而且,每个帐篷内都有土质制做的长长的地火炉,日夜不停地在烧火。

    在一个帐篷里,笔者见几个战士抱着一堆衣服、鞋,推门进来,他们把衣服、鞋子分别依次放在了地火炉上。

    “深林里不仅阴雨连绵,而且,潮气特别大,一天训练下来,官兵的衣服、鞋、帽全是湿的”,旅副参谋长张玉森告诉笔者,“这些地火炉有烘烤衣物、被装的功能。”

    后来,笔者发现地火炉的用处还不只于此。

    在山高、坡陡、林密的山林地训练,配发到每个连队的野战炊事车,因没办法拉到驻训地点,也不便于作战,各个营连只能采取挖野炊灶,用来解决野战就餐问题。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最后这个部队决定直接把各种主副食直接发放到班组,由各班组进行自我保障。每个班组都在小型帐篷下面挖一个“地火炉”。官兵们可以随时依托地火炉,进行自我保障。同时,他们为了防止“敌”侦察,将“地火炉”周围用隔热材料做了防散热处理,将排烟孔挖成了散烟式,确保了部队行动的隐蔽性。

    农民老大爷当上了“教员”

    “鉴别植物是否有毒,可仔细观察动物采食。一般情况下,老鼠、松鼠、兔子、熊等动物吃过的植物对人体是无害的。但鸟类吃的植物却大都不能食用……”一位农村老大爷手持木棍,在一块挂满各种可食植物样本的黑板前,向官兵们讲解丛林中可食植物的识别和采集的方法。

    为了训练官兵的野外生存能力,这个部队每天只发给了每个班组一点盐,让他们独自在丛林中生存2天,可是一些官兵面对满山遍野的植物,却不知道哪一种植物可以食用,哪一种食物有毒不可以食用,结果只好饿着肚子硬挺。

    针对这种情况,这个旅及时组织官兵对山上各种可食用植物和不可食用植物进行了辨认。他们专门从当地请来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大爷做“教员”,对全旅100名小教员进行了培训。他们对当地常见的38种植物,按照有毒、无毒、药用等三个类别进行分类,并把这些植物拍成照片制成展板供官兵在对照中学习。

    经过强化训练,全旅官兵不仅对各种植物熟记于心,还掌握了多种取火、获取野生动物,寻找水源、净化水质的方法。如今,官兵们一星期不带食物也能在丛林中“活”下来。

    旅政委曹万山告诉笔者,经过野战给养训练,官兵还学会了利用火药、手电筒、电话单机、拉火管、放大镜等21种取火办法,利用雨露、用炭、沙过滤净化水等9种方式取水。
真是够烂的。搞得跟小学生作文差不多
陌生森林里的生存训练,谁都得吃足苦头,不足为怪。
]]
要展开说,那就太多了,比如,没了柴油机发电,就只好用蜡烛和马灯???没有应急电源???野外露营居然扎营在河道里???食品不能保存???这就更搞笑了,如果是有炊事条件下,那就是装备问题,如果是无炊事条件,那就应该有野战食品,起码罐头食品也能顶一段时间,运新鲜肉类上山干啥???这要真在战场上,有食品也没法烧啊???!!!
而且,这还没到敌情条件下呢!!!真加上战场条件,还不知会怎样呢!!!比如,现有武器装备能满足山地作战要求吗???战术上有针对性的训练吗???
这里大侠多的很,我就不班门弄斧了,还请哪位专家来解说一番才好啊!!!
====作战的时候给你雇个奶妈吧!
]]
按说这篇八股文写的也算通俗易懂了,怎么楼主好像没看懂呢?;P
额   LZ想表达什么意思   被这样的部队保护您害怕啦 :D
人家不是已经开始训练了吗   而且也开始改进了   :D
军八股啊军八股!
一个多年没山地作战训练的部队  刚开始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有了这一次的教训难道以后还有吗
写这些的人 应该是自家人
要真的是本部的人写 那又得了个三等鸟
嗯,大家的意思是不奇怪???不错,我提了不少问题,但也不能说很过分吧???特别是野外定位和行军的问题,应该不能说毫无责任吧???
那我想问问,我军真正的山地部队训练和装备情况怎么样呢???有谁能在不泻密的情况下说一说???
毫无责任???没有吧   人家不是都找到解决方法了吗   要是没改才叫毫无责任吧:D

没事的  谁也不敢打咱们  怕什么   不知道这事以前咱们不是都活的好好的吗  这文章就是告诉咱们  以前没玩过   现在开始玩了  过一段时间熟练就好了:D
问题是这一次野外训练(还没对抗呢!!!)就暴露出这么些低级的问题,那还有多少问题没暴露呢???有些问题不是练的不够,经验不足,而是根本没练过啊!!!.................
而且,"练为战","在实战条件下训练",等口号也不是喊了一两年了,平时都是牛的不行,什么"首战用我,用我必胜"震天响啊!!!!
当然,能说出不足,并有所进步,总比关起门来,闭上眼睛说形势大好要强多了.............
我的意思是功劳就不用摆了吧..............
没人说功劳啊    都说的是不足和改进  知足吧   以前哪有这些不足让咱们看呢 :D
要真实版么:
某兵,无任何补给(盐都没有)和生存装具(火柴?自己去买吧)在大山里生存3天3夜,归队后保持作战能力!
这种野外生存是最舒服了,训练蛋子级别的标准,还低级问题,在高强度无补给的作战环境和恶劣的气象环境下就打不了不打了?把你扔到敌后去难道顺便还要扔个奶妈?!
你以为训练是什么?你以为战斗的时候人家冲过来看你没吃饱就不打?知道什么叫长征精神么?
]]
这个八股文的目的是为了表扬这个训练很有效果。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这种八股文是很正常的,第二年搞训练,宣传的人还是会这样写。。。无非就是八股文而已。。。
我当然知道是表扬,不过这成绩却反映出很多问题,或许是我要求太高了些???
北方哪个丛林叫山地吗?
现在的领导都怕出事啊,出事什么都没了,训练降低自然也很正常……
原帖由 魔刀2 于 2008-9-8 10:48 发表
我当然知道是表扬,不过这成绩却反映出很多问题,或许是我要求太高了些???

能说下你想说什么吗   文章中说第一次野外训练  发现很多问题   而且也想到了解决方法   没有掩盖问题  也没有夸大成绩      您的不满意是对训练中发现问题还是您以前没想到我们有那么多问题
哈,这个我也注意到了,文中说这是沈阳军区的摩步旅,而且是在东北地区的原始森林,............
东北的山地和西南,东南的山地还不能比吧???
[quote]原帖由 junjunyaya 于 2008-9-8 11:03 发表

能说下你想说什么吗   文章中说第一次野外训练  发现很多问题   而且也想到了解决方法   没有掩盖问题  也没有夸大成绩      您的不满意是对训练中发现问题还是您以前没想到我们有那么多问题 [/quot
一是以前的问题太多,作为一个摩步旅,不是重装甲部队,山地和森林条件下野外训练应当是老科目吧???水平如此之差很意外。。。。。。;而且,这是在中央提出部队加强训练的要求几年后的今天!!!
二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感觉还是不清楚,头痛医头。。。。。。。,在贴近实战条件下训练还远未达到,这个实战,不仅仅是战场地形和气侯,敌情呢???如果我们真是要和当今霸主较量一番的话,现有的装备,战术顶不顶的住!!!???
说句实话,感觉2000年后,空军和海军的变化比较一些,不仅仅是装备上的。。。。。。。。。。。
队连子弹都不够,还要捡敌人丢弃的你知道吧???因为衣着单薄,长时间趴在雪地里,又极度疲劳,我军曾有一个整连的部队冻死在阵地上!!!当然,当时我们物质条件太差,只好靠精神..........
你说的是在朝鲜战争的事情吧 补给线都被老美给炸断了 你能得到什么,换作老美同样会存在的问题
原帖由 魔刀2 于 2008-9-8 11:18 发表
哈,这个我也注意到了,文中说这是沈阳军区的摩步旅,而且是在东北地区的原始森林,............
东北的山地和西南,东南的山地还不能比吧???

是吗?我可不觉得啊 东北应该是针叶林的树木比较多吧以及大兴安岭的按树林(在电视上看过不知道真的还是假的)
西南和东南的树种类又多又密,特别是那些藤根有些比人还高,你想想这路容易走吗,还有南方地区的山是和东北的不一样吧。
训练有问题是好事,因为发现了这些的不足可以为以后打基础!
就怕没有什么事情 那样你怎么练 战斗力也不会提高到那里去
原帖由 魔刀2 于 2008-9-8 11:50 发表
[quote]原帖由 junjunyaya 于 2008-9-8 11:03 发表

能说下你想说什么吗   文章中说第一次野外训练  发现很多问题   而且也想到了解决方法   没有掩盖问题  也没有夸 ...

沈阳军区某摩步旅挺进原始森林,展开了历时两个多月的野外生存训练。作为习惯于山地、平原作战的“东北军”,
山地和森林作战是不同的,想一下就知道了。既然发现训练的不足能改能去积累是最好的。

换做当今霸主的山地部队在森林作战当中也同样会有这样问题的存在。
2000年以后的陆军武器上有很大的改观!
原帖由 三连黄牛 于 2008-9-8 20:52 发表
队连子弹都不够,还要捡敌人丢弃的你知道吧???因为衣着单薄,长时间趴在雪地里,又极度疲劳,我军曾有一个整连的部队冻死在阵地上!!!当然,当时我们物质条件太差,只好靠精神..........
你说的是在朝鲜战争的事情吧 补给线 ...

我是提醒那个牛哄哄的人,不要拿什么长征精神来吓人,再优秀的士兵也需要基本的装备才能战斗!!!..............
我们现在面对的不是30年代的国民党军,也不是50年代的美军,而是21世纪的美军!!!!
精神原子弹可以鼓舞士气,却炸不死敌人!!!
各个部队的作战部署不同,训练科目上也不同
原帖由 三连黄牛 于 2008-9-8 20:57 发表

是吗?我可不觉得啊 东北应该是针叶林的树木比较多吧以及大兴安岭的按树林(在电视上看过不知道真的还是假的)
西南和东南的树种类又多又密,特别是那些藤根有些比人还高,你想想这路容易走吗,还有南方地区的山是 ...

我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东北地区的山林低矮处还是比较好走的,而东南,西南的山地才叫荆棘密布,山高林密...........
所以才对文中部队的表现不满意............
原帖由 魔刀2 于 2008-9-8 21:11 发表

我是提醒那个牛哄哄的人,不要拿什么长征精神来吓人,再优秀的士兵也需要基本的装备才能战斗!!!..............
我们现在面对的不是30年代的国民党军,也不是50年代的美军,而是21世纪的美军!!!!
精神原子弹可以鼓舞士 ...

没有战斗意识和精神,再先进的武器也发挥不了。
21世纪的美军同样面对的是21世纪的中国陆军!
原帖由 三连黄牛 于 2008-9-8 21:11 发表

沈阳军区某摩步旅挺进原始森林,展开了历时两个多月的野外生存训练。作为习惯于山地、平原作战的“东北军”,
山地和森林作战是不同的,想一下就知道了。既然发现训练的不足能改能去积累是最好的。

换做当今霸 ...

哈!!!你也看到了,"习惯于山地、平原作战的“东北军”"竟然会在山林里无法行军,不会定位!!!!,不会露营????
他要说自己没玩过,或者多年没训练过我还真不好说什么,这样大言不惭,又出尽洋相,怪谁???
原帖由 魔刀2 于 2008-9-8 21:14 发表

我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东北地区的山林低矮处还是比较好走的,而东南,西南的山地才叫荆棘密布,山高林密...........
所以才对文中部队的表现不满意............

错了,在原始森林的东北照样不好走。特别是树叶遮天的树林想走好规定的路线是有点难度的,换做没有训练过这个科目的部队那更容易走错路
原帖由 魔刀2 于 2008-9-8 21:19 发表

哈!!!你也看到了,"习惯于山地、平原作战的“东北军”"竟然会在山林里无法行军,不会定位!!!!,不会露营????
他要说自己没玩过,或者多年没训练过我还真不好说什么,这样大言不惭,又出尽洋相,怪谁???

我怎么说呢,出洋相没什么不好的,只要有了经验下次的训练就会相应的提高!
原帖由 魔刀2 于 2008-9-8 21:19 发表

哈!!!你也看到了,"习惯于山地、平原作战的“东北军”"竟然会在山林里无法行军,不会定位!!!!,不会露营????
他要说自己没玩过,或者多年没训练过我还真不好说什么,这样大言不惭,又出尽洋相,怪谁???

,沈阳军区某摩步旅挺进原始森林,展开了历时两个多月的野外生存训练。作为习惯于山地、平原作战的“东北军”,在深山老林中作战,是该部多年没搞过的新的作战课题
]]
别扯蛋!!!单兵野外生存和旅级规模的部队野外生存是一个概念吗????单兵只要有枝枪甚至有把刀都能战斗,你让一个旅级规模的部队也在高强度无补给的(自带的已消耗完)情况下作战试试???
你怎么知道不是同一个概念,部队的人不傻要是没有补给的情况 有时候比你还懂找吃
原帖由 魔刀2 于 2008-9-8 21:32 发表
其实,就说自己严重缺乏山林地带的训练不就完了???因此在实际训练中出现了大量的低级的问题,并有所改进,不就完了???至于效果到底如何,暂不说;
非要说自己是"习惯山林作战的东北虎"!!!???
当然,原始森林和一般林地也 ...

跟你说啊,写这些的是部队的某某专门写这些玩意而又不懂得多少的人写滴!所以啊写成这样怪不了他们啊
你在那句话里看到是“山林作战的东被虎了”应该是习惯与山地和平原的部队吧

然而,去南方部队学习过的战士显得有些无奈:是到南方部队取过经,可南方的经验有时在北方不管用。比如,穿越林地时,南方都是阔叶林,林间可通视一公里甚至是几公里远。可北方生长的都是针叶林,二米五以下全是树枝、树叶,基本透视不到十米外的周围环境。GPS定位系统没有信号,拿指北针按方位角行进,却找不到参照物,确定不了自己的站立点
你说的不会露营是 三营那个 其他的营够懂得了吧
让你在丛林走走看 会不会象他们那样
即使是扯淡给自己看没什么不好的 ,说白了就是亮自己的缺点出来让大家查找问题和差距这又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