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绳:中国走向专制之路的机缘和宿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16:33
何老明年90岁,按照中国“过九不过十”的习俗,我们今天在这里庆祝何老90岁生日。这90年的中国历史是曲折的。何老亲身经历了这个曲折。


  “何方之问”

  人类本来是要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从专制政治向民主政治发展,从蒙昧和迷信向智慧和科学发展。而我们中国的近代史却有一段时间脱离了人类这个发展轨道,直到改革开放又转了回来。这好像象征中华文明的黄河一样。黄河本来是向东流,流向大海,融入世界潮流,但是流到甘肃以后被拉向了北边,向苏联的方向流动,后来又拐回来,转向大海的方向,形成了一个河套。中国近代也有这样一个河套,历史的河套。

  上面说的是一个抽象的轮廓描述。在这个历史河套中,有千百万人的活动:理想和抱负,牺牲和贡献,生离与死别,喜悦与悲伤。每一个活生生的亲历者,他们制造了中国历史的河套,他们个人的思想历程也是一个小的历史的河套。他们的小河套是有血有肉的。何老就是中国历史河套的制造者之一,他自己也有一个小河套。

  何方老16岁参加革命,不久就到了“革命圣地”延安。“黄河之滨聚集了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正是这群优秀子孙,正是千百万个像何方这样的有志之士,怀着美好的理想,在陕甘宁地区,把流向大海的“黄河”扭向了北方,扭向了苏联的方向。当然,中国进入历史的河套不仅是他们这一群人的力量,还有更深刻的原因,这一点,我后面再说。

  历史河套造就的中国是一个专制的中国,贫困的中国。这种结果不仅背离了何方他们参加革命时的初衷和愿望,也使中国人蒙受了灾难。

  何老在《从延安一路走来的反思》中说出了他个人的历史的河套。他写道:

  当年参加革命时怀抱的崇高理想就是为自由民主而奋斗,喊的口号中有“不自由,毋宁死!”唱的歌也是“我们为了博爱、平等、自由,不惜任何的代价,甚到我们的头颅。”可是后来不知怎么搞的,这个理想竟然渐渐地淡忘了。而且回头一想,反而越奋斗,离民主、自由、博爱、平等越远,甚至走到了它们的对立面。是当年选的理想错了(因为那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东西,是反动的),还是后来背叛了当年的理想(因为自由、民主、博爱、平等这些东西属于人类共同理想,不分什么资产阶级的还是无产阶级的)?难道这些问题不值得认真反思?”[1]

  何老从“个人的历史河套”引出了“何方之问”。 “何方之问”比所谓“钱学森之问”更恢宏,更深刻。“何方之问”抓住了时代的关键,不仅是一代革命者晚年的反思,也是所有的中国人都期待回答的问题,是中国人的“世纪之问”。

  改革开放应当是走出历史河套、回归人类文明主流的行动。但由于“何方之问”还没有答案,或者说还没有认识一致的答案,人们还在彷徨,两种思想还在继续拉锯:你要回归人类文明主流,他要批判普世价值;你要民主宪政,他说你背离“核心价值”。

  中国走进了历史的河套,不是何方这一代人不明智,也不是某几位主要领导人的过错,更不是某些人的阴谋,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站在历史大视野的高度看是弯路,身处当时的人觉得是光明的坦途。

  何方在革命队伍里奋斗了60多年,1999年离休。为了解答“何方之问”,他离休后开始学习中共党史。这一学习非同小可,学出了誉满中外的《党史笔记》。还有《何方自述》、《何方杂谈》,厚厚两大本,沉甸甸的。何老的著作我没有读完。如果读完了,也许能找到“何方之问”的答案。在读完何老的著作以前,我不揣冒昧,对“何方之问”试作回答,请何老及各位方家指正。

  人类文明的两条平行线

  人是万物之灵,又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高级动物,他自私、贪婪、残忍、淫荡,而且无休无尽,在这些恶劣的方面远远超过其它高级动物。但人有同情心,有关爱心,有自尊心,有思辨能力,这是其它高等动物不能企及的。所以,有人说人类“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说法是:“人半是天使,半是野兽”)。

  人类的精英们一直想方设法抑制人的魔鬼性,因而出现了种种宗教,种种学说。然而,在这种种宗教、种种学说之间的斗争中,人类的魔鬼性表演得更加淋漓尽致,那些执行抑制人类魔鬼性的精英们,自己常常变成了更加可怕的魔鬼。

  人是社会动物,如果没有社会,单个的人是无法生存的。如何把既具有创造性又具有魔鬼性的人组织起来和谐相处?组织社会生活需要权威。然而,控制众人的权威如果得不到控制,就会变成力量强大的魔鬼。

  人类是智能高度发达的动物,正是智能的创造性才使人类社会从茹毛饮血发展为现代文明。作为创造性的本源是每一个人的脑力和体力。但是,人的创造性冲动常常与其魔鬼性相伴生。如果在抑制人类的魔鬼性的过程中,同时把个人的创造性抑制了,人类社会就会出现停顿甚至倒退的危机。如何既抑制魔鬼性,又发挥其创造性,也是千古难题。

  人类对上述难题进行了漫长的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到近代,距今几百年前,对上述千古难题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是由于个人主义的兴起,工商文明的发展,从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论。梁启超敏感地看到了这一点。他引述了颉德(即英国哲学家基德,著有《社会进化论》)的话:“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大思想:一曰麦喀士(即马克思最早汉语译名)之社会主义,二曰尼志埃(尼采的早期汉语译名)之个人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在多数之弱者为少数强者所压伏;尼志埃谓今日社会之弊在少数之优者为多数劣者所钳制。二者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2]。

  这“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两大思想,使得人类对千古难题的探索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论和实践路线:

  第一条线:集体主义-行政整合-国有经济主导-计划经济-专制政治-封闭社会;

  第二条线:个人主义-契约整合-民有经济主导-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开放社会。

  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条平行线。这两条平行线不能交叉,却相互感应,在感应中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对方积极因素。在这两条平行线之间,因专制程度(自由程度)不同,有一个广阔的过渡地带。

  这里说的个人主义不是利己主义。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相对应。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相对应。个人主义强调每一个人生而有之的权利,就是把人当作人来尊重,在他自己的范围内承认他的看法和趣味是至高无上的。个人主义和利他主义相结合,是西方文明的根基,也是产生于西方文明并促进西方文明的一切道德学说的核心。波普尔认为,“在人类道德的发展历程中,还没有其它跟它一样如此有力的思想。”[3]

  第一条线,集体主义思想源远流长,从柏拉图到马克思;专制制度漫长悠久,从秦始皇到毛泽东。从人的生理本源上看,专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人的动物性。看一看某些具有社会性动物的情况就可以知道,它们的领袖取得权力靠的是强力征服,维护权力靠的是强力镇压。其征服和镇压是极其残酷、极其血腥的。猴群如此,蜂群和蚁群也是如此。随着人类的进化,人性的成分逐渐增多,动物性成份逐渐减少。政权更迭方式和执政手段逐渐人性化,专制制度逐渐被民主制度取代。

  第二条线,以维护个人权利为基本原则的那条线,在专制的压制下是微弱的,不成体系的,潜伏的,但不绝如缕。中国春秋时代的杨朱学说是否属此?需要论证。这条线到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出现以后才凸显出来。

  然而,两三百年前出现的市场经济制度(知识分子把它称为“资本主义”)是粗糙的,野蛮的。它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危机。一是贫富悬殊,工人阶级贫困化,造成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二是个别资本家占有巨额的生产资料和完全放任的自由经济造成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从而引发社会周期性的动荡;三是人和人的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谎言和真理,泪水和微笑,良心和尊严都可以变成商品出卖。金钱淹没了真理、正义和道德,埋葬了融洽与和谐。这些危机造成不停息的社会动荡,造成不停息的冲突和战争。

  因此,文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都用各自不同的理论武器进行了深刻而尖锐的批判。他们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源泉大多来自古已有之的集体主义思想。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的前后,产生了空想社会主义。所有的社会主义学说都认定私有财产是万恶之源,都主张消灭私有制,取消商品、货币,采取直接分配。其中,莫尔的《乌托邦》描述了诱人的前景。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全盘接受了从莫尔到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的核心部分: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经济,消灭货币。连他的关于“用黄金修建厕所”的说法也是抄自莫尔的《乌托邦》。这些核心内容是否可行,怎样实行,实行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等,他没有进行科学分析。但是,他对道德制高点的占据和严密的叙述逻辑征服了很多人。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最根本的问题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得消灭私有制。“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4]

  消灭私有制以后人们就可以自觉地进行计划,自觉地保持经济的比例关系,经济危机就会消除。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后,就可以取消商品生产,不需要价值规律来配置资源,而是实行全面的经济计划。“全部国家经济机构将变成一架大机器,变成几万万人遵照一个指令工作的大机器”。[5]

  后来的实践证明,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缺陷是,在资源配置上用人的主观判断来代替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计划指令是一连串的错误指令。每隔几年就不得不通过“经济调整”来纠正错误,而每一次“调整”都是一次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每一个劳动者,每一家企业,都是大机器上的齿轮和螺丝钉,没有自由活动余地。首创精神被压抑,进取心和奋斗精神被挫伤,智慧和才能被窒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被扼杀。一面是空前巨大的浪费,一面是经济发展动力的枯竭,匮乏和贫困也就必然。

  既然全社会按照一个指令工作,就得有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长官的指示就是命令,计划就是法律,不同的意见就会被当作“杂音”和“噪声”加以消灭。所以,计划经济体制和民主不相容,和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的政治制度是极权制度。社会财富的国有化必然导至思想的国有化。而思想一旦国有化,一切具有个性的思想都会被彻底格式化。哪里存在着一个凌驾一切的共同目标,哪里就没有个人的行动自由和思想自由。

  计划经济的实施取决于权力。权力也需要计划经济。罗素说:想按照单一计划来组织社会生活的那种愿望的本身,基本上来自对权力的要求。[6]为了实现计划经济,必须建立无所不包的、前所未有的巨大权力。在计划经济制度下,权力扩张到所有的领域,国家吞噬了社会,行政权力支配着一切人的行为,控制着每一个人的大脑和肠胃。

  马克思也曾主张人道主义,也曾主张个人自由。但是,一旦消灭了私有经济,一旦实行计划经济,他对人道和自由的承诺只能是画饼。他的经济思想否定了他的伦理思想。

  中国人的选择

  为什么中国没有选择西方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却从苏联那里接过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上了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之路呢?这不是少数精英的主观选择,而是历史的机缘。

  首先,西方思想是和毒品鸦片同时进入中国的,是靠洋枪和大炮打开国门的,是与割地、赔款的耻辱和圆明园的废墟相联系的。这些,势必在中国人中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在西方野蛮性的市场扩张和两种文明冲突中,强者一方采取了令人遗憾的血腥、残暴、掠夺手段,当时的中国人感受到深重的民族危机。在列强入侵面前,势必民族独立压倒制度创新、主权压倒人权、集体主义压倒个人主义。

  其次,中国专制制度统治的时间太长,中国没有像西方产业革命以后的那种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在英国,16世纪资本主义就有相当的发展。而近代中国,专制制度垄断了一切社会资源,民间经济没有发展的余地。在封建专制挤压下,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十分困难,当然也不可能出现民主制度的主体阶层――中产阶层。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儒家文化“重农抑商”,把商人视为“四民之末”,市场经济是重商经济;儒家文化强调“修身”,西方文化强调个人自由。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不易吸收英美文化,而便于吸收马克思主义。长期的专制制度造就的政治文化土壤,对西方民主制度有一种自然的排斥,而来自苏联的专制主义有着较多的亲合力。

  第四,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本身并没有很大的吸引力,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工人失业,贫富悬殊。而社会主义的苏联,弊端还没有充显露。当时,苏联和美国比较,似乎显出更多的优越性。1929年经济危机时,不少西方知识分子也赞扬苏联的制度,欧美很多多知识分子当时是向左的。这种情形,对正在选择制度的中国显然会发生影响。

  对于长期抑郁在儒家文化之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马克思主义无疑是一股沁人心肺的新鲜空气。它那广阔的视野、深邃的思想和严密的逻辑,使他们看到了远比儒家学说所描绘的更加明晰、更加精确、更加可信的图景。这个图景不仅有理想的魅力,有扶贫济困的正义之光,还给除统治者以下的各个阶层以巨大的利益诱惑。仅这些就会吸引众多的人为之奋斗终生。

  这样,王权专制的传统内核披上引进的马克思主义的外衣,堂而皇之了登上了中国的政治殿堂。近百年来,前仆后继的革命志士,他们为民主、自由而欲血奋斗,造就的却是反民主、反自由、反人权的制度:苏联的专制和中国王权专制的叠加。

于是,就出现了何方所说的:“越奋斗,离民主、自由、博爱、平等越远,甚至走到了它们的对立面。”

  这一切,都是在似乎合理的历史逻辑中发生的。

  我不怀疑革命者的真诚

  毛泽东这一代共产党人的理想是,通过政权力量的强制,建立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人人平等。他们描绘出了人类最美好制度的图景。为什么他们所建成的制度和原来的理想大相径庭呢?哈耶克在他的《通向奴役之路》这本书中,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深刻的回答。我不再重复他这本书的内容,我只是想说,我并不怀疑开创者的真诚。他们中很多人也许是想救民于水火的仁人志士。但是,他们宣传共产主义理想的时候、开始用这个理想建造这个制度的时候,不会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人的认识是有限的,有限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制度是人和人的关系,也是个人和整体的关系。通过制度把单个人的活动连接成整体。但是,连接整体以后所导致的结果,任何个人凭着有限的知识和观察,是不能预知的。这像数学中的“有限”和“无限”的概念一样,在“有限”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放在“无限”中有时是不正确的。这是一。

  制度是千百万人共同建造的,但是,建造的过程并不是完全遵循建造者的意愿,它要因袭原有制度的遗产(现代语言称为“路径依赖”),它还要受到种种外力的影响。一种“理想的”制度建成以后,建造者会惊奇地发现:“竣工验收”的成果和“设计图纸”大相径庭。这是二。

  第三,从理论上说,制度是为人服务的。但是,一旦制度建立起来以后,人们都要受到这个制度约束。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制度本身的力量(制度的逻辑力,制度的惯性力)又迫使制度的执行者做出“不得不做的事情”。做出这些事情的后果是与制度建造者的最初愿望有时是相悖的。

  企图利用国家的行政权力实现社会平等这个共同的的崇高理想,政治权力必然驾临在一切个人意志之上,驾临在一切社会力量之上。祸根已经包含在“创造平等”的行政力量之中。哈耶克说:“在我们竭尽全力自觉地根据一些崇高理想缔造我们的未来时,我们却在实际上不知不觉地创造出与我们一直为之奋斗的东西截然相反的结果。”[7]中国人经历的情况正是如此。

  “何方之问”是世纪之问,需要写一部巨著才能回答。以上几千字是我对“何方之问”的粗浅试答。我其所以敢拿出来,是抛砖引玉,是期待何老有更多的作品问世。何老这一代人能够回头(他们晚年不仅自己的“小河套”回流,也尽力拉动中国的“历史河套”回流),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答案。而他晚年的反思著作更是弥足珍贵。现在有很多学者研究“何方之问”,他们取得了喜人的成就,但在一个重要方面无法与何方老的反思作品相比:何老的著作是他亲身经历的体验,是“有体温”的,没有主观臆断,是历史逻辑的演绎,是令人信服的。何老的著作没有停留在经验层面,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他对几十年的经历的反思,经过了理论思维的提炼,具有理性的深刻。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zgyj/xzmj/article_2012041557641.html何老明年90岁,按照中国“过九不过十”的习俗,我们今天在这里庆祝何老90岁生日。这90年的中国历史是曲折的。何老亲身经历了这个曲折。


  “何方之问”

  人类本来是要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从专制政治向民主政治发展,从蒙昧和迷信向智慧和科学发展。而我们中国的近代史却有一段时间脱离了人类这个发展轨道,直到改革开放又转了回来。这好像象征中华文明的黄河一样。黄河本来是向东流,流向大海,融入世界潮流,但是流到甘肃以后被拉向了北边,向苏联的方向流动,后来又拐回来,转向大海的方向,形成了一个河套。中国近代也有这样一个河套,历史的河套。

  上面说的是一个抽象的轮廓描述。在这个历史河套中,有千百万人的活动:理想和抱负,牺牲和贡献,生离与死别,喜悦与悲伤。每一个活生生的亲历者,他们制造了中国历史的河套,他们个人的思想历程也是一个小的历史的河套。他们的小河套是有血有肉的。何老就是中国历史河套的制造者之一,他自己也有一个小河套。

  何方老16岁参加革命,不久就到了“革命圣地”延安。“黄河之滨聚集了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正是这群优秀子孙,正是千百万个像何方这样的有志之士,怀着美好的理想,在陕甘宁地区,把流向大海的“黄河”扭向了北方,扭向了苏联的方向。当然,中国进入历史的河套不仅是他们这一群人的力量,还有更深刻的原因,这一点,我后面再说。

  历史河套造就的中国是一个专制的中国,贫困的中国。这种结果不仅背离了何方他们参加革命时的初衷和愿望,也使中国人蒙受了灾难。

  何老在《从延安一路走来的反思》中说出了他个人的历史的河套。他写道:

  当年参加革命时怀抱的崇高理想就是为自由民主而奋斗,喊的口号中有“不自由,毋宁死!”唱的歌也是“我们为了博爱、平等、自由,不惜任何的代价,甚到我们的头颅。”可是后来不知怎么搞的,这个理想竟然渐渐地淡忘了。而且回头一想,反而越奋斗,离民主、自由、博爱、平等越远,甚至走到了它们的对立面。是当年选的理想错了(因为那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东西,是反动的),还是后来背叛了当年的理想(因为自由、民主、博爱、平等这些东西属于人类共同理想,不分什么资产阶级的还是无产阶级的)?难道这些问题不值得认真反思?”[1]

  何老从“个人的历史河套”引出了“何方之问”。 “何方之问”比所谓“钱学森之问”更恢宏,更深刻。“何方之问”抓住了时代的关键,不仅是一代革命者晚年的反思,也是所有的中国人都期待回答的问题,是中国人的“世纪之问”。

  改革开放应当是走出历史河套、回归人类文明主流的行动。但由于“何方之问”还没有答案,或者说还没有认识一致的答案,人们还在彷徨,两种思想还在继续拉锯:你要回归人类文明主流,他要批判普世价值;你要民主宪政,他说你背离“核心价值”。

  中国走进了历史的河套,不是何方这一代人不明智,也不是某几位主要领导人的过错,更不是某些人的阴谋,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站在历史大视野的高度看是弯路,身处当时的人觉得是光明的坦途。

  何方在革命队伍里奋斗了60多年,1999年离休。为了解答“何方之问”,他离休后开始学习中共党史。这一学习非同小可,学出了誉满中外的《党史笔记》。还有《何方自述》、《何方杂谈》,厚厚两大本,沉甸甸的。何老的著作我没有读完。如果读完了,也许能找到“何方之问”的答案。在读完何老的著作以前,我不揣冒昧,对“何方之问”试作回答,请何老及各位方家指正。

  人类文明的两条平行线

  人是万物之灵,又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高级动物,他自私、贪婪、残忍、淫荡,而且无休无尽,在这些恶劣的方面远远超过其它高级动物。但人有同情心,有关爱心,有自尊心,有思辨能力,这是其它高等动物不能企及的。所以,有人说人类“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说法是:“人半是天使,半是野兽”)。

  人类的精英们一直想方设法抑制人的魔鬼性,因而出现了种种宗教,种种学说。然而,在这种种宗教、种种学说之间的斗争中,人类的魔鬼性表演得更加淋漓尽致,那些执行抑制人类魔鬼性的精英们,自己常常变成了更加可怕的魔鬼。

  人是社会动物,如果没有社会,单个的人是无法生存的。如何把既具有创造性又具有魔鬼性的人组织起来和谐相处?组织社会生活需要权威。然而,控制众人的权威如果得不到控制,就会变成力量强大的魔鬼。

  人类是智能高度发达的动物,正是智能的创造性才使人类社会从茹毛饮血发展为现代文明。作为创造性的本源是每一个人的脑力和体力。但是,人的创造性冲动常常与其魔鬼性相伴生。如果在抑制人类的魔鬼性的过程中,同时把个人的创造性抑制了,人类社会就会出现停顿甚至倒退的危机。如何既抑制魔鬼性,又发挥其创造性,也是千古难题。

  人类对上述难题进行了漫长的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到近代,距今几百年前,对上述千古难题的探索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是由于个人主义的兴起,工商文明的发展,从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论。梁启超敏感地看到了这一点。他引述了颉德(即英国哲学家基德,著有《社会进化论》)的话:“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大思想:一曰麦喀士(即马克思最早汉语译名)之社会主义,二曰尼志埃(尼采的早期汉语译名)之个人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在多数之弱者为少数强者所压伏;尼志埃谓今日社会之弊在少数之优者为多数劣者所钳制。二者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2]。

  这“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两大思想,使得人类对千古难题的探索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论和实践路线:

  第一条线:集体主义-行政整合-国有经济主导-计划经济-专制政治-封闭社会;

  第二条线:个人主义-契约整合-民有经济主导-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开放社会。

  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条平行线。这两条平行线不能交叉,却相互感应,在感应中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对方积极因素。在这两条平行线之间,因专制程度(自由程度)不同,有一个广阔的过渡地带。

  这里说的个人主义不是利己主义。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相对应。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相对应。个人主义强调每一个人生而有之的权利,就是把人当作人来尊重,在他自己的范围内承认他的看法和趣味是至高无上的。个人主义和利他主义相结合,是西方文明的根基,也是产生于西方文明并促进西方文明的一切道德学说的核心。波普尔认为,“在人类道德的发展历程中,还没有其它跟它一样如此有力的思想。”[3]

  第一条线,集体主义思想源远流长,从柏拉图到马克思;专制制度漫长悠久,从秦始皇到毛泽东。从人的生理本源上看,专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人的动物性。看一看某些具有社会性动物的情况就可以知道,它们的领袖取得权力靠的是强力征服,维护权力靠的是强力镇压。其征服和镇压是极其残酷、极其血腥的。猴群如此,蜂群和蚁群也是如此。随着人类的进化,人性的成分逐渐增多,动物性成份逐渐减少。政权更迭方式和执政手段逐渐人性化,专制制度逐渐被民主制度取代。

  第二条线,以维护个人权利为基本原则的那条线,在专制的压制下是微弱的,不成体系的,潜伏的,但不绝如缕。中国春秋时代的杨朱学说是否属此?需要论证。这条线到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出现以后才凸显出来。

  然而,两三百年前出现的市场经济制度(知识分子把它称为“资本主义”)是粗糙的,野蛮的。它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危机。一是贫富悬殊,工人阶级贫困化,造成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二是个别资本家占有巨额的生产资料和完全放任的自由经济造成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从而引发社会周期性的动荡;三是人和人的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谎言和真理,泪水和微笑,良心和尊严都可以变成商品出卖。金钱淹没了真理、正义和道德,埋葬了融洽与和谐。这些危机造成不停息的社会动荡,造成不停息的冲突和战争。

  因此,文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都用各自不同的理论武器进行了深刻而尖锐的批判。他们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源泉大多来自古已有之的集体主义思想。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的前后,产生了空想社会主义。所有的社会主义学说都认定私有财产是万恶之源,都主张消灭私有制,取消商品、货币,采取直接分配。其中,莫尔的《乌托邦》描述了诱人的前景。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全盘接受了从莫尔到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的核心部分:消灭私有制,消灭商品经济,消灭货币。连他的关于“用黄金修建厕所”的说法也是抄自莫尔的《乌托邦》。这些核心内容是否可行,怎样实行,实行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等,他没有进行科学分析。但是,他对道德制高点的占据和严密的叙述逻辑征服了很多人。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最根本的问题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得消灭私有制。“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4]

  消灭私有制以后人们就可以自觉地进行计划,自觉地保持经济的比例关系,经济危机就会消除。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后,就可以取消商品生产,不需要价值规律来配置资源,而是实行全面的经济计划。“全部国家经济机构将变成一架大机器,变成几万万人遵照一个指令工作的大机器”。[5]

  后来的实践证明,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缺陷是,在资源配置上用人的主观判断来代替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计划指令是一连串的错误指令。每隔几年就不得不通过“经济调整”来纠正错误,而每一次“调整”都是一次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每一个劳动者,每一家企业,都是大机器上的齿轮和螺丝钉,没有自由活动余地。首创精神被压抑,进取心和奋斗精神被挫伤,智慧和才能被窒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被扼杀。一面是空前巨大的浪费,一面是经济发展动力的枯竭,匮乏和贫困也就必然。

  既然全社会按照一个指令工作,就得有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长官的指示就是命令,计划就是法律,不同的意见就会被当作“杂音”和“噪声”加以消灭。所以,计划经济体制和民主不相容,和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的政治制度是极权制度。社会财富的国有化必然导至思想的国有化。而思想一旦国有化,一切具有个性的思想都会被彻底格式化。哪里存在着一个凌驾一切的共同目标,哪里就没有个人的行动自由和思想自由。

  计划经济的实施取决于权力。权力也需要计划经济。罗素说:想按照单一计划来组织社会生活的那种愿望的本身,基本上来自对权力的要求。[6]为了实现计划经济,必须建立无所不包的、前所未有的巨大权力。在计划经济制度下,权力扩张到所有的领域,国家吞噬了社会,行政权力支配着一切人的行为,控制着每一个人的大脑和肠胃。

  马克思也曾主张人道主义,也曾主张个人自由。但是,一旦消灭了私有经济,一旦实行计划经济,他对人道和自由的承诺只能是画饼。他的经济思想否定了他的伦理思想。

  中国人的选择

  为什么中国没有选择西方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却从苏联那里接过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上了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之路呢?这不是少数精英的主观选择,而是历史的机缘。

  首先,西方思想是和毒品鸦片同时进入中国的,是靠洋枪和大炮打开国门的,是与割地、赔款的耻辱和圆明园的废墟相联系的。这些,势必在中国人中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在西方野蛮性的市场扩张和两种文明冲突中,强者一方采取了令人遗憾的血腥、残暴、掠夺手段,当时的中国人感受到深重的民族危机。在列强入侵面前,势必民族独立压倒制度创新、主权压倒人权、集体主义压倒个人主义。

  其次,中国专制制度统治的时间太长,中国没有像西方产业革命以后的那种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在英国,16世纪资本主义就有相当的发展。而近代中国,专制制度垄断了一切社会资源,民间经济没有发展的余地。在封建专制挤压下,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十分困难,当然也不可能出现民主制度的主体阶层――中产阶层。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儒家文化“重农抑商”,把商人视为“四民之末”,市场经济是重商经济;儒家文化强调“修身”,西方文化强调个人自由。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不易吸收英美文化,而便于吸收马克思主义。长期的专制制度造就的政治文化土壤,对西方民主制度有一种自然的排斥,而来自苏联的专制主义有着较多的亲合力。

  第四,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本身并没有很大的吸引力,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工人失业,贫富悬殊。而社会主义的苏联,弊端还没有充显露。当时,苏联和美国比较,似乎显出更多的优越性。1929年经济危机时,不少西方知识分子也赞扬苏联的制度,欧美很多多知识分子当时是向左的。这种情形,对正在选择制度的中国显然会发生影响。

  对于长期抑郁在儒家文化之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马克思主义无疑是一股沁人心肺的新鲜空气。它那广阔的视野、深邃的思想和严密的逻辑,使他们看到了远比儒家学说所描绘的更加明晰、更加精确、更加可信的图景。这个图景不仅有理想的魅力,有扶贫济困的正义之光,还给除统治者以下的各个阶层以巨大的利益诱惑。仅这些就会吸引众多的人为之奋斗终生。

  这样,王权专制的传统内核披上引进的马克思主义的外衣,堂而皇之了登上了中国的政治殿堂。近百年来,前仆后继的革命志士,他们为民主、自由而欲血奋斗,造就的却是反民主、反自由、反人权的制度:苏联的专制和中国王权专制的叠加。

于是,就出现了何方所说的:“越奋斗,离民主、自由、博爱、平等越远,甚至走到了它们的对立面。”

  这一切,都是在似乎合理的历史逻辑中发生的。

  我不怀疑革命者的真诚

  毛泽东这一代共产党人的理想是,通过政权力量的强制,建立一个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人人平等。他们描绘出了人类最美好制度的图景。为什么他们所建成的制度和原来的理想大相径庭呢?哈耶克在他的《通向奴役之路》这本书中,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深刻的回答。我不再重复他这本书的内容,我只是想说,我并不怀疑开创者的真诚。他们中很多人也许是想救民于水火的仁人志士。但是,他们宣传共产主义理想的时候、开始用这个理想建造这个制度的时候,不会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人的认识是有限的,有限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制度是人和人的关系,也是个人和整体的关系。通过制度把单个人的活动连接成整体。但是,连接整体以后所导致的结果,任何个人凭着有限的知识和观察,是不能预知的。这像数学中的“有限”和“无限”的概念一样,在“有限”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放在“无限”中有时是不正确的。这是一。

  制度是千百万人共同建造的,但是,建造的过程并不是完全遵循建造者的意愿,它要因袭原有制度的遗产(现代语言称为“路径依赖”),它还要受到种种外力的影响。一种“理想的”制度建成以后,建造者会惊奇地发现:“竣工验收”的成果和“设计图纸”大相径庭。这是二。

  第三,从理论上说,制度是为人服务的。但是,一旦制度建立起来以后,人们都要受到这个制度约束。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制度本身的力量(制度的逻辑力,制度的惯性力)又迫使制度的执行者做出“不得不做的事情”。做出这些事情的后果是与制度建造者的最初愿望有时是相悖的。

  企图利用国家的行政权力实现社会平等这个共同的的崇高理想,政治权力必然驾临在一切个人意志之上,驾临在一切社会力量之上。祸根已经包含在“创造平等”的行政力量之中。哈耶克说:“在我们竭尽全力自觉地根据一些崇高理想缔造我们的未来时,我们却在实际上不知不觉地创造出与我们一直为之奋斗的东西截然相反的结果。”[7]中国人经历的情况正是如此。

  “何方之问”是世纪之问,需要写一部巨著才能回答。以上几千字是我对“何方之问”的粗浅试答。我其所以敢拿出来,是抛砖引玉,是期待何老有更多的作品问世。何老这一代人能够回头(他们晚年不仅自己的“小河套”回流,也尽力拉动中国的“历史河套”回流),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答案。而他晚年的反思著作更是弥足珍贵。现在有很多学者研究“何方之问”,他们取得了喜人的成就,但在一个重要方面无法与何方老的反思作品相比:何老的著作是他亲身经历的体验,是“有体温”的,没有主观臆断,是历史逻辑的演绎,是令人信服的。何老的著作没有停留在经验层面,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他对几十年的经历的反思,经过了理论思维的提炼,具有理性的深刻。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zgyj/xzmj/article_2012041557641.html
这个反思还蛮有意义。专制和儒家传统似乎结合度更好,
人人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民主是不是好的民主?人人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自由是不是好的自由?那还要法律干嘛?
太长了- 看标题就知道想说的啥...  还是那句话- 徐徐渐进的过程!
那么大的年纪,研究历史,我怎么觉得他好像压根就没读过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呢?
墓碑的作者,文章写的不错
飞雪迎春 发表于 2012-4-17 19:32
那么大的年纪,研究历史,我怎么觉得他好像压根就没读过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呢?
某写武侠小说出名的小说家也曾说过要花10年时间重编中国历史呢。可惜10几年过去了,还木有看到结果;P
言谎春秋的东西楼主倒是转贴得起劲
冒昧地替楼主回答LS:因为高呼共.产.主.义.万万岁的乌有之乡已经被TG封站了,呵呵~~~
说白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设想本身就是一个机械式的社会,这个社会的基础由完美人来构成。
但科学的规律恰恰相反的是没有完美(例如绝对零度),永远只有一个相对应的标准,因此完美人不存在。
更可悲的是,机械越复杂,其所能产生的问题越多,同时损耗与崩溃越高。
因此马克思式社会永远只会是一个空想。
超大2008 发表于 2012-4-17 20:30
说白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设想本身就是一个机械式的社会,这个社会的基础由完美人来构成。
但科学的规律恰恰 ...
这个实行了,奴隶社会也实现了。
光棍中国 发表于 2012-4-17 20:33
这个实行了,奴隶社会也实现了。
亚里士多德说过,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
这是一种非人格化的表达。
同理,马氏理论中人也是要非人格化的。
超大2008 发表于 2012-4-17 20:30
说白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设想本身就是一个机械式的社会,这个社会的基础由完美人来构成。
但科学的规律恰恰 ...
呵呵,当超级人工智能出现的时候,就是共@产@主@义实现的时候,呵呵~~~~
e8098 发表于 2012-4-17 19:35
某写武侠小说出名的小说家也曾说过要花10年时间重编中国历史呢。可惜10几年过去了,还木有看到结果
谁呀?口气这么大,想要重编中国历史?
不会是金庸吧?
无敌小白 发表于 2012-4-17 22:00
呵呵,当超级人工智能出现的时候,就是共@产@主@义实现的时候,呵呵~~~~
人性化恰恰和马氏社会是死敌。
超大2008 发表于 2012-4-17 22:37
人性化恰恰和马氏社会是死敌。
嗯,我并不这么认为~~~
我恰恰认为,超级人工智能的出现,意味着地球从此拥有了“神”~~~
所以,马教理论是可以实现的~~只不过,最顶上负责管理地球联邦的统治者不是人类而已~~
又是个河殇的余孽!————肯定会有人这么喷的!

对于绝大部分才从思想上脱农的中国人来说,想要达到从思想上自我约束的境界要不要几代人?况且又是无神论的国度。
这里所担心的专制思想在未来几代人的市场还很广阔,机会很多啊,比如说中国人还没有什么细心和耐心去讲究办事的过程和对事情本质的提高,空洞的思想情绪化浪漫化和犬儒主义在中国还是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个人主义的高成本与专制的效率选择,99%的中国人会选后者,连英国人当年都是这么选的,凡此种种,假以今后不稳定因素下的特定条件,这些都是实现专制复辟的得力武器啊,在这个世纪里再回几千年的专制传统机会还是不小的。德国出了那么多哲学家,思想境界那么高又怎么样,希特勒还不是靠着复古,古罗马式的理想改变了民族的思想方向,而且这样的粉丝现在在中国俄罗斯多得很啊。普沙皇这次不就说了吗:阿拉伯国家凭什么搞选举制?并且引得中俄粉丝欢呼雀跃的支持啊。专制思想曾经把中国弄得半死又怎么样,就是有生命力啊,当年被满清搞得快亡国了,专制道路实在走不下去了乱了几十年,来次思想大发展,实现了民族觉醒,打赢了抗日的转折之战,把中国从深渊里拉出来,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地位,转眼又投到专制主义的怀抱里去。个人思想的商业主义太费劲了,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按几千年的中国正统来说,只不是没办法统一专制下不得以才走的下三烂的道路,农业的数量总是比商业的质量重要。老毛把中国带进计划经济的死胡同又怎么样,改革开放只是权宜之计,当年把国民经济,人民思想搞得奄奄一息的专制主义,现在被这些虚伪的,没有道德正义感的,全身都是问题的市场经济救活了,养肥养壮了,现在正羽翼丰满,精力充沛,粉丝与潜在粉丝众多,时刻准备着逮准机会,把持住舞台,以更大的能量将中国搞僵搞残!
政治书上不是说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的最终最完美形态吗?我们什么时候能达到?又是什么时候能把全人类都同化到最完美的社会形态?假如未来全人类因为内在或者外来的原因必须组成一个整体国家,是以类似现在美国这种联邦议会制的可能性大还是类似中国这种一常专制形式可能性大?
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弄不清自由和民主的区别,所以问了瞎问。
一帮人不看老马原著就喷老马,老马何时说过要建立机械式的社会啊?老马倒是说过要给无产阶级绝对的自由
共产主义会好起来的
求马克思生平啊
无敌小白 发表于 2012-4-17 20:15
冒昧地替楼主回答LS:因为高呼共.产.主.义.万万岁的乌有之乡已经被TG封站了,呵呵~~~
我对中央的处理表示坚决的拥护 ,同时继续鄙视言谎春秋,这两者没有任何矛盾 :D
超大2008 发表于 2012-4-17 22:37
人性化恰恰和马氏社会是死敌。
看来是连马克思关于人性升华,由自在的人转变成自为的人的基本理论都不知道的嘴炮。
整篇文章就是脱离群众,脱离现实,空想出来的东西!
太祖一再要求上山下乡是有道理的
{:soso_e113:}

不考虑实际情况,妄谈民主自由,可以谈得很HI。

不过残酷的现实是——在部落、宗族、民族、种族繁多的,面积与中国相当或更大的地域上,怎么才能保持持久的统一与稳定。

民主么?欧洲,法兰克统一后不久就分裂,直到拿破仑的短暂统一,然后继续分裂。

比中国面积小一号人口差不多的印度么?一亿人口十亿牲口的国度,彻底的愚民政策让大多数人根本没有觉悟,而那一亿人的选举其实也就是几个家族玩弄权力罢了。

苏——俄么,自由民主了一会儿,分裂了,现在貌似被认为非民主。

美国么,把土著杀光,后来者可没什么部落、宗族的传统,民族么,美国当局刻意抹煞一切民族区分,反正你是陆陆续续移民过去的,分别分阶段的洗脑容易着呢,所以即使有民族的血统也没有民族的传统。

美洲的巴西和美国差不多,只不过土著没杀光,全干光了,都是混血了。

中国想怎么样?能怎么样?

治国之道就凭空口白牙一张嘴?又不是狗掀门帘。

乌良海 发表于 2012-4-18 10:06
不考虑实际情况,妄谈民主自由,可以谈得很HI。

不过残酷的现实是——在部落、宗族、民 ...


:D请看最后一段党中央毛主席的话......




乌良海 发表于 2012-4-18 10:06
不考虑实际情况,妄谈民主自由,可以谈得很HI。

不过残酷的现实是——在部落、宗族、民 ...


:D请看最后一段党中央毛主席的话......


民主.jpg (86.53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4-18 17:52 上传


民主2.jpg (108.03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4-18 17:52 上传

地址风貌 发表于 2012-4-18 08:26
共产主义会好起来的
在超级人工智能的领导下......
超级歼 发表于 2012-4-18 00:00
又是个河殇的余孽!————肯定会有人这么喷的!

对于绝大部分才从思想上脱农的中国人来说,想要达到从 ...
自己画个靶子打,很有意思吗?
e8098 发表于 2012-4-17 19:35
某写武侠小说出名的小说家也曾说过要花10年时间重编中国历史呢。可惜10几年过去了,还木有看到结果
难道是查某?


另外我倒是觉得偶有生之年很可能会看到某些民煮国家走进死胡同然后什么什么纳粹 军国之类的再次上演。。。。。。
霏菲飞 发表于 2012-4-18 18:27
难道是查某?
正是查良镛
Spokesman 发表于 2012-4-18 08:44
看来是连马克思关于人性升华,由自在的人转变成自为的人的基本理论都不知道的嘴炮。
笑到蛋疼。
e8098 发表于 2012-4-18 20:44
正是查良镛
这货的史观很可疑啊。很多地方都露马脚了,当年看没深思,现在都被人扒的七七八八了

早几年被捧上神坛,不知自己几两重啥都敢说吧,现在热潮退却了,追武侠的两代人也长大理性了

冒昧地替楼主回答LS:因为高呼共.产.主.义.万万岁的乌有之乡已经被TG封站了,呵呵~~~
这回看来是真封了……
e8098 发表于 2012-4-17 19:22
人人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民主是不是好的民主?人人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自由是不是好的自由?那还要法律干 ...
哪能都按自己意志想干啥干啥
垃圾要分类装,不能闯红灯不能酒后驾驶,行人过马路要是非横道线上被车撞了还是你自己责任,家里猫狗病了没给它看你当心接罚单
mark mark mark
无敌小白 发表于 2012-4-18 17:55
在超级人工智能的领导下......
高明啊、、、、、
chenh 发表于 2012-4-18 00:39
政治书上不是说共产主义社会是社会的最终最完美形态吗?我们什么时候能达到?又是什么时候能把全人类都同化 ...
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哲学观点就是,世界是运动的。任何静止永恒的存在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共产主义者从来都不说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终阶段,仅仅只是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下一个阶段而已。
看了以上的回复,不禁深深感叹“无知者无畏”这句话的正确性……

请问那些大言不惭地断定“马氏社会如何如何”的人,《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法兰西内战》、《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些马氏著名著作(虽然不全是马克思的著作,也有恩格斯的著作),你看过几本?就算这些都没看过,《共产党宣言》你也没看过?你是真的不知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著名的论断呢,还是装作不知道?所谓“马氏社会是个机械的社会”的论断,你的论据从哪里来?拿出来给我们看看。没有论据,那就闭嘴!

再谈这篇文章的内容。客观地说,这篇文章的论述有它合理的地方,但是一个最大的,也是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它的哲学观完全是唯心主义的,是形而上学的。作者将所谓“传统的集权主义”和“民主主义”完全对立起来,然后又进一步推导出诸如“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对立,甚至“马克思主义”与“民主自由”的对立。如果不是作者哲学基础确实有问题的话,那么我就只能说是作者别有用心了。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所谓“集权”和“民主”从来就不是仅存的两种政治形式,而且事实上也不是所谓完全对立、一以继之的两条线索。它们既不是人们主观愿望的产物,也不是个别“大人物”个人意志的结果,所谓“集权”或所谓“民主”的政治制度,都是具体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尤其是生产力条件下的产物。有人喜欢将希腊-罗马文明看做是人类民主制度的源泉,是所谓“西方民主文明传统”的渊薮,其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形而上学的错误概念。且不说古代雅典的公民民主政治本身就有很大的弊端,实质上仍是一种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主民”体制(关于这个问题,我在超大专门发过一篇文章),就是雅典的这种体制本身,也远不是古代希腊世界的主流政治模式。至于后来的罗马文明,更是从公民共和制转向了专制帝制。这就充分说明了,没有哪种政治制度是所谓是“一以继之的”,当然就更不是什么“命中注定的”,而只不过是具体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的产物。它既不是与生俱来的,当然也不是永恒不变的。

至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实现过程,也是一个伴随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化而渐进的过程。从1566年的尼德兰革命,到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束,资产阶级用了300年的时间,才在全球取得了统治性地位。如果资本主义本身真的是“人类理性精神的终极产物”的话,它何以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才能战胜“非理性”的封建制度?又何以在1929年陷入无法自拔的巨大危机之中?而就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来看,英国从1640年革命爆发,到1848年工人阶级仍在为争取普选权而奋斗,美国1787年颁布宪法,到1890年美国工人仍在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而流血牺牲。如果真如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所谓“民主自由”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要求与归宿”的话,那么不是“人类的理性”太迟钝了,就是这些人自己太迟钝了。

再回到中国近代历史问题上。同样的道理,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与意识形态也是根植于中国社会传统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从来不乏那种幻想只要建立“民主共和”就能改变中国专制传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或照着英国、日本给中国画出一幅“君主立宪”的蓝图,或照着美国给中国画出一幅“议会共和”的蓝图,结果毫无例外都被撕了个粉碎。后来,又有一些人抱着同样的幻想,加入中共的队伍,企图用一个他们所幻想出的“乌托邦”来取代过去已被证明失败的空想,让中国彻底走向“民主、自由”,可惜,那也只能是再次失败。在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社会没有得到根本性改造之前,在中国的工业化没有基本实现之前,小资产阶级们对于“民主”、“自由”的幻想也就只能是幻想。于是小资产阶级们感觉到了幻灭,继而就是对一切的怀疑。就犹如这篇文章中所谓“何方之问”一样,将当年那种充满小资产阶级狂热的情绪转换成了对中共体制、对中共历史的全面否定,于是又走进了神秘主义宿命论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死胡同。当然,我不得不佩服本文作者的想象力,什么“黄河拐了一个弯,本来奔向大海的被引向了苏联方向”,似乎很巧妙地把中国没有走向“民主自由”的原因归结到了苏联的身上,不能不说这个私货确实夹带得很高明。但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不拿长江打比方,难道是因为长江拐向了印度支那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