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早期预警卫星系统建成没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28:25


苏俄方面的情况:
   苏联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天基早期预警系统,目前,俄罗斯有2个不同的预警卫星星座:一个是“眼睛”(Oko/US-KS)大椭圆轨道星座,另一个是“预报”(US-KMO)地球同步轨道星座。除此之外,俄罗斯现在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天基早期预警系统,被称为“集中空间系统”(EKS),该预警卫星还能为弹道导弹提供通信,新系统的飞行试验期望在2009年开始。
    “眼睛”卫星属于俄罗斯第一代预警卫星,该卫星由发动机舱、设备舱和光学舱3个分系统组成,各分系统均被安装在一个长2米、直径1.7米的圆筒形骨架上,卫星发射时总质量为2400千克。“眼睛”卫星的光学系统包括一台望远镜,其发射镜直径为0.5米。探测系统包括一台线阵或面阵红外波段固态探测器,用于探测导弹尾焰的红外辐射。此外,卫星还载有几台较小的望远镜,作为辅助观测手段,以光谱的红外部分和可见光部分提供广角对地观测。卫星将其各台望远镜所拍摄的图像实时、直接传输给地面控制站。“眼睛”星座包括9颗位于大椭圆轨道(HEO)的卫星和1颗位于地球同步轨道(GEO)上的卫星。该系统能够连续探测从美国领土发射的ICBM,但是不能发现从潜艇发射的海基弹道导弹。为了保持连续覆盖美国ICBM基地的能力,“眼睛”系统最少需要4颗大椭圆轨道卫星。上世纪90年代中期,俄罗斯成功部署了全套“眼睛”系统,能够可靠的探测美国陆基导弹的发射。但是为了维持这种能力,需要每年发射3次以补充星座。尽管俄罗斯当时面临严重的经费困难,还仍然能够完成这些发射。但是这一状况从1997~1998年开始改变,“眼睛”系统的能力逐年下降,到1999年底,系统降低到最小作战能力,只有4颗大椭圆轨道卫星在轨。“眼睛”系统在2001年5月遭遇到了一场更大的挫折,位于莫斯科附近的“谢尔普霍”指挥和控制中心遭遇到了一场大火,导致了4颗部署的卫星全部失去控制,于是俄罗斯出现了4个月无法从太空探测导弹发射的尴尬局面。情急之下,俄罗斯紧急部署了2颗HEO卫星(Cosmos-2388、Cosmos-2393)和1颗GEO卫星(Cosmos-2379)组成了一个小型网络继续工作,使得俄罗斯在2002年底到2006年保持了对美国弹道导弹发射场的持续监控,但是可靠性不高。2006年~2007年,俄罗斯发射2颗新的“眼睛”卫星——Cosmos-2422和Cosmos-2430,以替代Cosmos-2388和Cosmos-2393。
    由于“眼睛”系列卫星不具备探测美国以外弹道导弹的发射情况,苏联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新一代早期预警卫星。新型的卫星能够穿过云层探测导弹发射。该系统都部署在大椭圆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上,被称为“预报”。“预报”卫星重3吨,配备直径1米的卡塞格林型光学装置,使用单一的硫化铅CCD线形阵列(高达12000个阵列单元),配有一个6瓣型遮光罩(类似相机的光圈收缩),必要时可以屏蔽光学器件以免受激光照射和反卫星武器的伤害。俄罗斯从1991年发射第一颗“预报”卫星,到2006年底共发射了6颗“预报”卫星。最新一颗Cosmos-2397卫星于2003年4月发射。由于“预报”卫星系统存在技术问题,大大地缩短了其工作寿命。因此,所有1994年以后发射的“预报”卫星系统,除1颗(2001年发射的Cosmos-2379)外,都提前结束了使命。
    美国方面的情况:
    美国于1960年开始发射试验型导弹预警卫星,1970年开始部署工作型导弹预警卫星,先后实施过3个导弹预警卫星计划。“米达斯”计划是美国第一个导弹预警卫星试验计划。1960年2月26日至1966年10月5日期间,共发射了12颗试验型卫星。经多次试验发射之后,无法投入实际应用,国防部下令停止了此项计划。弹道导弹预警系统计划是继“米达斯”之后的一个过渡性预警卫星计划。1966年末,美国空军与有关公司签订多项合同,研制一种新型预警卫星,作为部署工作型卫星过渡性临时措施。1968年8月6日至1970年9月1日,美国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了4颗小型载荷卫星,其中3颗发射成功,l颗未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近地点为3.2万千米,远地点为4万千米。卫星轨道远地点在赤道北面的上空,只要部署两颗卫星就能随时发现前苏联导弹的发射情况。这项过渡性计划为美国部署工作型预警卫星打下了基础。国防支援计划(DSP)对外又叫“ 647”计划,其导弹预警卫星是同步轨道预警卫星,是美国战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射时先进入近地轨道,再进入转移轨道,最后进入地球同步轨道。星上除装有改进的红外探测器外,还装有一台电视摄像机。主要用于监视前苏联、中国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试验及其他航天活动,对中近程导弹也有较好的预警作用,其辅助任务是航天发射探测和核事件探测。卫星能在每8秒~12秒钟对地球表面上某一特定地区扫描一次,并能在50秒~60种种内识别出导弹红外源,并能在 3分钟~4分钟时间内将预警信息发送到北美防空司令部。现役系统一般是5颗星在轨,其中3颗工作,2颗备份,如果前苏联向美国本土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可提供25分钟~30分钟的预警时间。工作寿命 7~9年,有一定抗毁能力。卫星可以在各种天气情况下昼夜提供情报。1984年又发射了新一代卫星,称为DSP-l型,不仅能发现红外辐射强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还能对诸如潜射弹道导弹之类较冷的红外源有更好的报知能力,而且有很好的自我保护能力。海湾战争期间,国防支援计划 DSP在伊方“飞毛腿”导弹发射后的30秒内即探测到了导弹阵地的位置,为“爱国者”导弹提供了1分钟左右的预警时间,战争后期,已能对“飞毛腿”导弹提供4分钟左右的预警时间。因此,可以说“爱国者”成功拦截“飞毛腿”,导弹预警卫星的早期预警是关键。“国防支援计划”系统是在冷战时期为战略导弹发射预警而研制与部署的系统,受海湾战争的启发,美国国防部研制了下~代预警卫星系统,以提高对战术导弹的预警能力。经过多种方案的对比,从降低计划费用和满足战术应用要求两方面考虑,美国国防部 199I年底提出了“天基红外系统”计划。该系统将取代“国防支援计划”系统,用于探测助推段与中段飞行的弹道导弹,所提供导弹发射的预警信息,可满足 ZI世纪美军对全球范围内战略和战术导弹预警的需要。“天基红外系统”由高轨道部分和低轨道部分组成,其中高轨道部分包括四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及两颗大椭圆轨道卫星,它们将装备高扫描速度和高分辨率的红外探测器,而低轨道部分称为“空间与导弹跟踪系统”,可能由12颗~24颗低地球轨道卫星组成。“天基红外系统’能透过大气层探测和跟踪导弹飞行时火箭发动机排出的火焰。在导弹起飞后IO 秒~20秒内把信息传输给作战指挥机关,并引导反导弹武器对目标进行拦截。据估计,第一颗大椭圆卫星与第一颗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将分别于2001与 2002年发射,低轨道卫星从2006年开始发射,整个计划估计耗资200亿美元。“天基红外系统”在21世纪初投入运行后,可使战术导弹的预警速度与精度比目前的“国防支援计划”系统提高 10倍以上。
    中国的情况:
1973.9.10长空1号 风暴1号 酒泉 失败
1974.7.12长空1号风暴1号酒泉 失败
1974.11.5尖兵1号 长征2号酒泉 失败
1975.7.26长空1号风暴1号 酒泉 成功
1975.11.26 尖兵1号 长征1号 酒泉 运行3天后返回
1975.12.16 长空1号风暴1号 酒泉 成功
1976.8.30长空1号风暴1号 酒泉 成功
1976.11.10 长空1号风暴1号 酒泉 失败
1976.12.7尖兵1号 长征2号 酒泉 运行3天后返回
1978.1.26尖兵1号 长征2号酒泉 运行3天后返回
1979.7.28实践2号 风暴1号酒泉 一箭三星失败
实践2号甲
实践2号乙
1981.9.20实践2号风暴1号酒泉 一箭三星,成功
实践2号甲
实践2号乙
1982.9.9 尖兵1号 长征2号C 酒泉 运行5天后返回
1983.8.19尖兵1号 长征2号C 酒泉 运行5天后返回
1984.9.12尖兵1号 长征2号C 酒泉 运行5天后返回
1985.10.21 尖兵1号  长征2号C 酒泉 运行5天后返回
1986.10.6尖兵1号 长征2号C 酒泉 运行5天后返回
1987.8.5 尖兵1号 长征2号C 酒泉 运行5天后返回
1987.9.9 尖兵1号甲 长征2号C 酒泉 运行8天后返回
1988.8.5 尖兵1号甲 长征2号C 酒泉 运行8天后返回
1990.10.5尖兵1号甲 长征2号C 酒泉 运行8天后返回
1992.8.9 尖兵1号乙 长征2号D 酒泉 运行15天后返回
1992.10.6尖兵1号甲 长征2号C 酒泉 运行7天后返回
1993.10.8尖兵1号甲 长征2号C 酒泉 卫星未返回
1994.7.3 尖兵1号乙 长征2号D 酒泉 运行15天后返回
1996.10.20 尖兵1号乙 长征2号D 酒泉 运行15天后返回
2000.01.26 烽火1号 长征2号甲 西昌 同步转移轨道
2000.09.01 尖兵3号 长征4号 太原 太阳同步轨道
2000.10.31 北斗1号 长征3号甲 西昌 同步转移轨道
2000.12.21 北斗1号 长征3号甲 西昌 同步转移轨道
2002.10.27 尖兵3号 长征4号 太原 太阳同步轨道
2003.05.25 北斗1号 长征3号甲 西昌 同步转移轨道
2003.11.3 尖兵4号 长征2号丁 酒泉 运行18天后返回
2003.11.15 神通1号 长征3号甲 西昌 同步转移轨道
2004 8 29 尖兵2号 长征2号丙 酒泉 运行27天后返回
2004 09 27 尖兵4号 长征2号丁 酒泉 运行18天后返回
2004.11.6 尖兵3号 长征4号乙 太原 太阳同步轨道
2005.8.2 尖兵2号 长征2号丙 酒泉 运行27天后返回
2005.8.29 尖兵4号 长征2号丁 酒泉 运行18天后返回
2006.4.27 尖兵5号 长征4号乙 太原 太阳同步轨道
备注:长空1号,电子侦察卫星。
      实践2号乙,雷达校标卫星。
      尖兵1、2、4返回卫星,光学侦察。 分辨率在1米以内。
      尖兵3(资源2号),实时图像传输侦察卫星。
      尖兵5(遥感卫星一号),雷达侦察卫星。(合成孔径系统)也就是和日本的那种所谓的导弹预警卫星作用相同的卫星!
      烽火1号(中星22),战术通信卫星。
      神通1号(中星20),战略通信卫星。 东方红4号军民两用通信卫星平台。
综上所述,我国早期预警卫星系统好像还未完善,至少星座组网没完成。当然我的资料来源有限,说错了欢迎大家拍砖,共同进步。

苏俄方面的情况:
   苏联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天基早期预警系统,目前,俄罗斯有2个不同的预警卫星星座:一个是“眼睛”(Oko/US-KS)大椭圆轨道星座,另一个是“预报”(US-KMO)地球同步轨道星座。除此之外,俄罗斯现在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天基早期预警系统,被称为“集中空间系统”(EKS),该预警卫星还能为弹道导弹提供通信,新系统的飞行试验期望在2009年开始。
    “眼睛”卫星属于俄罗斯第一代预警卫星,该卫星由发动机舱、设备舱和光学舱3个分系统组成,各分系统均被安装在一个长2米、直径1.7米的圆筒形骨架上,卫星发射时总质量为2400千克。“眼睛”卫星的光学系统包括一台望远镜,其发射镜直径为0.5米。探测系统包括一台线阵或面阵红外波段固态探测器,用于探测导弹尾焰的红外辐射。此外,卫星还载有几台较小的望远镜,作为辅助观测手段,以光谱的红外部分和可见光部分提供广角对地观测。卫星将其各台望远镜所拍摄的图像实时、直接传输给地面控制站。“眼睛”星座包括9颗位于大椭圆轨道(HEO)的卫星和1颗位于地球同步轨道(GEO)上的卫星。该系统能够连续探测从美国领土发射的ICBM,但是不能发现从潜艇发射的海基弹道导弹。为了保持连续覆盖美国ICBM基地的能力,“眼睛”系统最少需要4颗大椭圆轨道卫星。上世纪90年代中期,俄罗斯成功部署了全套“眼睛”系统,能够可靠的探测美国陆基导弹的发射。但是为了维持这种能力,需要每年发射3次以补充星座。尽管俄罗斯当时面临严重的经费困难,还仍然能够完成这些发射。但是这一状况从1997~1998年开始改变,“眼睛”系统的能力逐年下降,到1999年底,系统降低到最小作战能力,只有4颗大椭圆轨道卫星在轨。“眼睛”系统在2001年5月遭遇到了一场更大的挫折,位于莫斯科附近的“谢尔普霍”指挥和控制中心遭遇到了一场大火,导致了4颗部署的卫星全部失去控制,于是俄罗斯出现了4个月无法从太空探测导弹发射的尴尬局面。情急之下,俄罗斯紧急部署了2颗HEO卫星(Cosmos-2388、Cosmos-2393)和1颗GEO卫星(Cosmos-2379)组成了一个小型网络继续工作,使得俄罗斯在2002年底到2006年保持了对美国弹道导弹发射场的持续监控,但是可靠性不高。2006年~2007年,俄罗斯发射2颗新的“眼睛”卫星——Cosmos-2422和Cosmos-2430,以替代Cosmos-2388和Cosmos-2393。
    由于“眼睛”系列卫星不具备探测美国以外弹道导弹的发射情况,苏联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新一代早期预警卫星。新型的卫星能够穿过云层探测导弹发射。该系统都部署在大椭圆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上,被称为“预报”。“预报”卫星重3吨,配备直径1米的卡塞格林型光学装置,使用单一的硫化铅CCD线形阵列(高达12000个阵列单元),配有一个6瓣型遮光罩(类似相机的光圈收缩),必要时可以屏蔽光学器件以免受激光照射和反卫星武器的伤害。俄罗斯从1991年发射第一颗“预报”卫星,到2006年底共发射了6颗“预报”卫星。最新一颗Cosmos-2397卫星于2003年4月发射。由于“预报”卫星系统存在技术问题,大大地缩短了其工作寿命。因此,所有1994年以后发射的“预报”卫星系统,除1颗(2001年发射的Cosmos-2379)外,都提前结束了使命。
    美国方面的情况:
    美国于1960年开始发射试验型导弹预警卫星,1970年开始部署工作型导弹预警卫星,先后实施过3个导弹预警卫星计划。“米达斯”计划是美国第一个导弹预警卫星试验计划。1960年2月26日至1966年10月5日期间,共发射了12颗试验型卫星。经多次试验发射之后,无法投入实际应用,国防部下令停止了此项计划。弹道导弹预警系统计划是继“米达斯”之后的一个过渡性预警卫星计划。1966年末,美国空军与有关公司签订多项合同,研制一种新型预警卫星,作为部署工作型卫星过渡性临时措施。1968年8月6日至1970年9月1日,美国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了4颗小型载荷卫星,其中3颗发射成功,l颗未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近地点为3.2万千米,远地点为4万千米。卫星轨道远地点在赤道北面的上空,只要部署两颗卫星就能随时发现前苏联导弹的发射情况。这项过渡性计划为美国部署工作型预警卫星打下了基础。国防支援计划(DSP)对外又叫“ 647”计划,其导弹预警卫星是同步轨道预警卫星,是美国战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射时先进入近地轨道,再进入转移轨道,最后进入地球同步轨道。星上除装有改进的红外探测器外,还装有一台电视摄像机。主要用于监视前苏联、中国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试验及其他航天活动,对中近程导弹也有较好的预警作用,其辅助任务是航天发射探测和核事件探测。卫星能在每8秒~12秒钟对地球表面上某一特定地区扫描一次,并能在50秒~60种种内识别出导弹红外源,并能在 3分钟~4分钟时间内将预警信息发送到北美防空司令部。现役系统一般是5颗星在轨,其中3颗工作,2颗备份,如果前苏联向美国本土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可提供25分钟~30分钟的预警时间。工作寿命 7~9年,有一定抗毁能力。卫星可以在各种天气情况下昼夜提供情报。1984年又发射了新一代卫星,称为DSP-l型,不仅能发现红外辐射强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还能对诸如潜射弹道导弹之类较冷的红外源有更好的报知能力,而且有很好的自我保护能力。海湾战争期间,国防支援计划 DSP在伊方“飞毛腿”导弹发射后的30秒内即探测到了导弹阵地的位置,为“爱国者”导弹提供了1分钟左右的预警时间,战争后期,已能对“飞毛腿”导弹提供4分钟左右的预警时间。因此,可以说“爱国者”成功拦截“飞毛腿”,导弹预警卫星的早期预警是关键。“国防支援计划”系统是在冷战时期为战略导弹发射预警而研制与部署的系统,受海湾战争的启发,美国国防部研制了下~代预警卫星系统,以提高对战术导弹的预警能力。经过多种方案的对比,从降低计划费用和满足战术应用要求两方面考虑,美国国防部 199I年底提出了“天基红外系统”计划。该系统将取代“国防支援计划”系统,用于探测助推段与中段飞行的弹道导弹,所提供导弹发射的预警信息,可满足 ZI世纪美军对全球范围内战略和战术导弹预警的需要。“天基红外系统”由高轨道部分和低轨道部分组成,其中高轨道部分包括四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及两颗大椭圆轨道卫星,它们将装备高扫描速度和高分辨率的红外探测器,而低轨道部分称为“空间与导弹跟踪系统”,可能由12颗~24颗低地球轨道卫星组成。“天基红外系统’能透过大气层探测和跟踪导弹飞行时火箭发动机排出的火焰。在导弹起飞后IO 秒~20秒内把信息传输给作战指挥机关,并引导反导弹武器对目标进行拦截。据估计,第一颗大椭圆卫星与第一颗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将分别于2001与 2002年发射,低轨道卫星从2006年开始发射,整个计划估计耗资200亿美元。“天基红外系统”在21世纪初投入运行后,可使战术导弹的预警速度与精度比目前的“国防支援计划”系统提高 10倍以上。
    中国的情况:
1973.9.10长空1号 风暴1号 酒泉 失败
1974.7.12长空1号风暴1号酒泉 失败
1974.11.5尖兵1号 长征2号酒泉 失败
1975.7.26长空1号风暴1号 酒泉 成功
1975.11.26 尖兵1号 长征1号 酒泉 运行3天后返回
1975.12.16 长空1号风暴1号 酒泉 成功
1976.8.30长空1号风暴1号 酒泉 成功
1976.11.10 长空1号风暴1号 酒泉 失败
1976.12.7尖兵1号 长征2号 酒泉 运行3天后返回
1978.1.26尖兵1号 长征2号酒泉 运行3天后返回
1979.7.28实践2号 风暴1号酒泉 一箭三星失败
实践2号甲
实践2号乙
1981.9.20实践2号风暴1号酒泉 一箭三星,成功
实践2号甲
实践2号乙
1982.9.9 尖兵1号 长征2号C 酒泉 运行5天后返回
1983.8.19尖兵1号 长征2号C 酒泉 运行5天后返回
1984.9.12尖兵1号 长征2号C 酒泉 运行5天后返回
1985.10.21 尖兵1号  长征2号C 酒泉 运行5天后返回
1986.10.6尖兵1号 长征2号C 酒泉 运行5天后返回
1987.8.5 尖兵1号 长征2号C 酒泉 运行5天后返回
1987.9.9 尖兵1号甲 长征2号C 酒泉 运行8天后返回
1988.8.5 尖兵1号甲 长征2号C 酒泉 运行8天后返回
1990.10.5尖兵1号甲 长征2号C 酒泉 运行8天后返回
1992.8.9 尖兵1号乙 长征2号D 酒泉 运行15天后返回
1992.10.6尖兵1号甲 长征2号C 酒泉 运行7天后返回
1993.10.8尖兵1号甲 长征2号C 酒泉 卫星未返回
1994.7.3 尖兵1号乙 长征2号D 酒泉 运行15天后返回
1996.10.20 尖兵1号乙 长征2号D 酒泉 运行15天后返回
2000.01.26 烽火1号 长征2号甲 西昌 同步转移轨道
2000.09.01 尖兵3号 长征4号 太原 太阳同步轨道
2000.10.31 北斗1号 长征3号甲 西昌 同步转移轨道
2000.12.21 北斗1号 长征3号甲 西昌 同步转移轨道
2002.10.27 尖兵3号 长征4号 太原 太阳同步轨道
2003.05.25 北斗1号 长征3号甲 西昌 同步转移轨道
2003.11.3 尖兵4号 长征2号丁 酒泉 运行18天后返回
2003.11.15 神通1号 长征3号甲 西昌 同步转移轨道
2004 8 29 尖兵2号 长征2号丙 酒泉 运行27天后返回
2004 09 27 尖兵4号 长征2号丁 酒泉 运行18天后返回
2004.11.6 尖兵3号 长征4号乙 太原 太阳同步轨道
2005.8.2 尖兵2号 长征2号丙 酒泉 运行27天后返回
2005.8.29 尖兵4号 长征2号丁 酒泉 运行18天后返回
2006.4.27 尖兵5号 长征4号乙 太原 太阳同步轨道
备注:长空1号,电子侦察卫星。
      实践2号乙,雷达校标卫星。
      尖兵1、2、4返回卫星,光学侦察。 分辨率在1米以内。
      尖兵3(资源2号),实时图像传输侦察卫星。
      尖兵5(遥感卫星一号),雷达侦察卫星。(合成孔径系统)也就是和日本的那种所谓的导弹预警卫星作用相同的卫星!
      烽火1号(中星22),战术通信卫星。
      神通1号(中星20),战略通信卫星。 东方红4号军民两用通信卫星平台。
综上所述,我国早期预警卫星系统好像还未完善,至少星座组网没完成。当然我的资料来源有限,说错了欢迎大家拍砖,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