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杨得志上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6:24:02
1979年1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对调,临阵换将,由杨得志出任对越作战西线总指挥。杨得志本人当时正在北京开会,1978年12月31日晚突然接到中央军委通知,前往人民大会堂连夜开会,被临时授命。

说起杨得志,那也是赫赫有名的战将,在解放军中和杨勇、杨成武并称“三杨”。

杨得志出生1911年,湖南醴陵人,父亲是铁匠,家中贫困。杨得志从小放牛砍柴,还在安源煤矿当过挑煤工,在衡阳修过铁路。17岁的时候,杨得志和24名筑路工人一起参加了湘南暴动,成为工农革命军第7师的师部通信员。后来跟着朱德和陈毅上了井冈山,在红4军特务营当战士。“八月失败”后,部队在汝城整编,杨得志进了红4军主力28团当战士。接下来的岁月里,杨得志先后在红4军、红15军、红3军中战斗成长,22岁时就当上了红3军7师20团的团长。这红3军7师就是后来的红1军团第1师第1团的前身。

红军时期,战斗紧张残酷,干部战士消耗很大。当初一起参军的25名筑路工人,最后只有杨得志一人还幸存。他的老师长曾士峨,电视剧《井冈山》里那个警卫毛泽东的曾大个,三次反围剿时在高兴圩打19路军,久攻不下,曾士峨就召集全师排以上军官上刺刀亲自冲锋,结果当场阵亡。毛说和19路军是“打了个平手”,晚年的蒋光鼐还不服,说是红军无故先打的19路军。

杨得志年轻的时候火气不小,随着阅历和地位的上升,逐渐变得深沉稳重起来。加上为人诚恳,人缘很好,和上下级都相处融洽。这种性格特点也为杨得志日后在军中的稳步上升奠定了人际基础。

长征开始的时候,杨得志已是红一方面军红1军团第1师第1团的团长。突破乌江、安顺场强渡大渡河,都是杨得志率领红1团冲锋在前。红1团历经多年改编,至今还是解放军现役部队,就是广州军区42集团军163师的487团。1979年对越作战时番号为55军163师487团,在同登、谅山方向进攻,向同登敌后迂回穿插,四打探某高地,攻占扣马山,一路血战。整个战役中共毙敌1932人,俘敌17人。战后有1个营级单位、4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军委级获勋总数比肩于东西两线大部分的师级单位。

红军东征结束后,杨得志被任命为红2师师长。能当上中央红军师长的,在解放军中也是有数的。陈赓早就当过红四方面军12师师长,那份量不够,55年授衔前还要找老红1师师长李聚奎来证明,自己曾经当过在陕北重新组建的红1师师长。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时,红一方面军改编成115师343旅和344旅,红1军团改编成343旅685团和115师独立团,685团则由红2师改编而来。当时杨得志正在抗大学习,685团团长本由黄永胜来担任。临时黄永胜搞出了点事,团长就落到了杨得志手里。能成为八路军最早的15个团的首任团长,那是千军之源,是非同一般的荣誉。红2师历经改编,现在也是解放军的现役部队,即济南军区54集团军127师。因127师379团有叶挺独立团成分,因此该师又称为“铁军师”。

685团上来就首战平型关,担负老爷庙沟北高地的阻敌任务。众所周知,这一战主要打的是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的辎重大队和兵站汽车联队。虽然这股日军不是精锐的野战部队,但战斗依然非常残酷。电影《太行山上》中,曾出现中日两军肉搏老爷庙的精彩一幕,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实际上,打伏击圈中辎重部队的主要是张绍东的687团;打汽车队的是李天佑的686团,斩腰截腹,肉搏老爷庙就是686团副团长杨勇带队上去的;杨得志的685团是扎口袋的,从外往里打汽车队。不过,当时在平型关正面作战的日军21联队第3大队出动了3个步兵中队和1个机枪中队来救援,正好与685团3营遭遇,大战了一场。685团1个营顶住了日军野战部队近1个大队的攻击,显示了很强的战斗力。685团3营前身是红3军9师、红1军团第2师第2团,现在是济南军区54集团军127师380团。

平型关一战,685、686团在老爷庙全歼日军汽车队,击毙日军253人,另外685团阻击日军21联队第3大队的救援,据日军自己统计伤亡不超过80人,总计歼敌约330人。685团伤亡223人,686团伤亡286人,总计伤亡509人,还超过日军,可见抗战初期日军的厉害。

八路军大发展时期,杨得志去了冀鲁豫,跟着刘伯承和邓小平转战多年。日本投降后,杨得志和苏振华奉命率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开赴东北。过热河时,又接到命令留在华北。1纵倒是放回了冀鲁豫,可杨得志被聂荣臻给留下了,当了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不过这样也好,解放战争中华北是表现最不好的战区,贺龙、聂荣臻、肖克这样的红军时期名将都没出什么彩,徐向前因病到得太晚,又给放到了山西,要是没有杨得志、杨成武撑住局面,什么清风店大捷、解放石家庄,啥时候能看到都很难说。
杨得志的冀鲁豫1纵后来归了杨勇,和冀鲁豫7纵编成中野1纵,也成就了杨勇日后的二野5兵团司令员职务。1949年全军整编时,中野1纵拆分成了二野的16军和18军。16军是杨得志的老1纵成分,在50年代成为第一支全苏械部队,即现在的沈阳军区第16集团军。18军是中野1纵20旅为主编成的,前身是原冀鲁豫7纵。20旅的旅长是谁呀?吴忠。“九一三”事件时毛泽东夸奖的“吴忠有忠”。1979年对越作战时,吴忠是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亲自带着42军124师攻入高平。18军后来跟着军长张国华解放西藏,天下闻名。18军的老部队现在一支是驻西藏的山地步兵53旅;另一支是成都军区13集团军149师,原西藏军区陆军52师,中印边境反击战的功勋部队,1969年和50军149师对调防务和番号。1979年对越作战时,149师攻克沙巴,重创越军中排名第五的316A师,打出赫赫威名。50军撤销后149师归了13集团军,虽然是外来户,据说比土著37师混得要好。

清风店战役是杨得志的名作。本来是围徐水,要打南北的援军。因为两路援军密集靠拢,没打动。杨得志即率主力向西佯动,故作损失严重撤退之状。这下把石家庄的罗历戎第3军给引出来了,企图和徐南、徐北的国军一起会歼晋察冀野战军。杨得志高兴了,好大一块肥肉!别看华东战场嘁哩喀嚓一次能吃国军几个师,华北一次吃掉一个师都不是容易的事。不过有问题,如果让罗历戎靠近保定,和保定国军连成一片,那就难打了。可晋察冀野战军最近的部队此时离预定战场清风店也有75公里,如果让罗历戎过了清风店,就很难再找到有利地形打歼灭战。杨得志立即动员全军昼夜急行,用双腿追过汽车轮子,各部长途100余公里,终于赶到清风店各预定地区,堵住并包围了罗历戎的第3军。然后就是快刀斩乱麻,攻坚阻援,2天半战斗全歼第3军1万3千余人,活捉军长罗历戎。石家庄战役也是杨得志指挥的,歼敌2万,成为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解放的第一个大城市。当时朱老总不但亲临战场鼓舞士气,还赋诗祝捷。

平津战役时杨得志是华北军区第2兵团司令员,和罗瑞卿、耿飚搭档,军委电文一概称之为“杨罗耿”。因为程子华率东北先遣兵团入关打了密云,傅作义受惊,急调增援张家口的郭景云35军返回北平。35军是傅作义的嫡系,多年的起家部队,打伪蒙军、打日军都是一把好手,在华北也曾把解放军打得七荤八素。傅作义治军严格,他的部队号称“七路半”,比八路差半点。集宁、大同战役让贺龙、聂荣臻折戟,傅作义还给毛泽东发了公开信,气得毛怒目圆睁:“此仇不报,誓不为人”。著名的冀中穿心战也给华北解放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如果蒋介石早点把华北军政交给傅作义统一运筹,那战局可能会复杂得多。如今蒋介石要傅作义南撤,没有35军,傅作义就是光杆司令,断不会走。为了把傅作义留在华北,毛泽东急电杨罗耿兵团火速前进截断平张路,拦住35军。郭部有400辆美制十轮卡车,沿大路走急风如电。杨罗耿兵团却还在数百里外,用两条腿和汽车赛跑完全没有胜算。毛泽东见杨罗耿兵团迟迟赶不到,发了大怒,骂了娘,电影《大决战——平津战役》中就有这幕。杨罗耿也急了,冬天过大洋河,全军一起“下饺子”,包括杨罗耿。好在郭景云这人太闹,为点小事耽误了时间,终于被截在新保安,全军尽碎。吃掉35军,杨得志激动不已。在晚年的回忆录《横戈马上》中,杨得志如此说:“我也是打过一些大仗胜仗的人了,但是今天能亲自和广大指战员一起,吃掉多年来在华北战场横行霸道的傅作义王牌35军,内心的激动大不同以往,有点13年前过大渡河的感觉。”

1949年全军整编后,杨得志任19兵团司令员,辖63军、64军、65军。19兵团归隶彭德怀一野,西进解放大西北。兰州战役中,第一次试攻就是19兵团部队为主力,5个团进攻窦家山、古城岭和十里山,却啃了硬骨头。打了一天,伤亡不小,却没能夺下马家军一个阵地。杨得志急了,见彭德怀就请战:“19兵团的历史上还没遇到这样的情况!”当然,还有机会。总攻那天,63军打窦家山,65军打古城岭、马家山,都是和马家军反复肉搏。兰州战役中,打得最惨烈的,就是一野的4军和19兵团的65军。到现在,65集团军还是华北军区硕果仅存的部队,其步兵193师,前身就是陕北重新组建的红1师。

1951年2月,杨得志又率志愿军19兵团入朝作战。上来就赶上了规模最大的第五次战役。19兵团主攻西线,在63军突破临津江后,64军反复攻击却没能冲破江南岸的韩军第1师阵地。后边的65军2个师又上来了,19兵团5个师背水挤在临津江南岸20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内,进退不得,遭到联合国军优势地空火力的猛烈轰击,军史上称其“遭受了重大牺牲”。杨得志当时的心情可以从他给64军的电报中看出来:各军师本日晚应按原定任务不顾一切牺牲,组织火力密切协同主动配合坚决攻歼该敌。64军各师如不猛插进到目的地完成战役任务,会要遭到革命纪律的制裁!

到底,64军也没能按时插过去,又打成了一线平推。

说一下挡住64军的韩1师。这韩1师是韩军中的头牌部队,不是那故作名头的“首都师”、“白马师”可比。从朝鲜战争爆发,就成为各个战线的救火队员,无论是对阵朝鲜人民军,还是中国军队,都表现出了和其他韩军不同的坚强战斗力。这相当程度要归功于师长白善烨。此人是平壤人,参加过伪满陆军,在华北与八路军作过战。在6.25之后的韩军大溃退中,白善烨率领韩1师多次击退了朝鲜人民军的进攻,逐渐打出了威名。联合国军北进反攻时,白善烨又第一个率军渡过大同江攻入平壤,受到联合国军总部的器重。第五次战役时,就是韩1师坚守住了西线,才使多处防线残破的美第1、第9军能从容后撤,调兵保卫汉城。曾有外军战史将白善烨列为“韩战四杰”之一。如今白善烨已90多岁高龄,成为韩国军界的“活化石”。2009年,被韩国国防部推举为“名誉元帅”。

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联合国军进行快速反攻,西线65军没能守住议政府、清平川一线,让美军长驱直入,兵临铁原。铁原是朝鲜中部的交通枢纽,所谓“铁三角”的底端,也是志愿军的主要物资供应站。此处一失,志愿军东西战线就被割裂,北部是平坦的平康谷地,联合国军机械化推进难以阻挡,整个朝鲜战局就不堪设想了。而且当时志愿军各部都是急急后退,建制混乱,立脚未稳,志司总部手里都没有预备队。彭德怀当时四处救火,急得不行。19兵团的防区,让19兵团自己管!于是,杨得志掂了掂手里的部队,64军在最西面和美军正干着,65军刚退下来兵无斗志,只剩早些退下来的63军。虽然粮弹缺乏,官兵疲惫,那也只能上了。63军行,顶硬上,坚守12昼夜,打出了惨烈的铁原阻击战。萨苏曾著有一本《铁在烧》,对此战的描写极为细致详尽。战后,63军的战斗兵员已打得只剩2000余人。65军没有守住阵地,遭到了志司的批评,休整的时候某部煮饺子还被掀了锅。

在阵地战阶段,杨得志任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协助代司令员邓华指挥作战。著名的坑道防御体系,就是在杨得志主持下推广开来的。晚年,杨得志著有《为了和平》一书,回顾了其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经历。

朝鲜回国后,杨得志去了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去济南军区当了司令员。说来也是幸运,济南军区当年地位重要,要防御渤海湾,杨得志投身业务工作,少出政治风头,躲过了之后的诸多险恶政治风浪。大比武的时候,杨得志难得热乎了一回,和北京军区的杨勇搞得最卖力。后来罗瑞卿倒台,大比武挨批,杨得志和杨勇胸怀义愤,反击总政肖主任的发难。杨勇就被林彪记住了,杨得志很幸运,毛泽东认为他老实,苦出身,文化少,所谓“厚重少文”,周勃那样的人物,许世友也类似,是可以交托后事的人。

杨得志在济南军区呆了16年,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才去了武汉军区。说到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也是毛泽东晚年的一件大事。其时毛已病弱,但对军队这根弦抓得很紧,想要交班,担心地方呆久了要出“独立王国”,“土壤板结了就要松松土”,于是搞了这么一出。这一事件后果很复杂。北京军区的李德生曾当过中共中央副主席,等于外放去了沈阳军区;沈阳军区的陈锡联进京,后来一度当了中央领导人;广州军区的丁盛北上南京,终于搞出和上海帮开会的一幕,再也说不清楚,抱恨晚年;许世友南下广州军区,到了79年,得以成就“许世友的最后一战”;韩先楚来了兰州军区,和肖华一同与冼恒汉搞起了矛盾,闹成一桩公案;皮定均去了福州军区,才有后来乘机失事的悲剧。

坐镇云南的昆明军区司令员本来是王必成,和许世友同为湖北麻城老乡,又一起当了赤卫队员,进了红四方面军。抗日战争的时候王必成去了新四军,成了粟裕的爱将,带出了号称华野三只虎之一的6纵,就是2004年被裁掉的北京军区第24集团军。在解放战争中,王必成的华野6纵和国民党王牌整编74师两战涟水,打出了血仇。后来在孟良崮战役中王必成带6纵奇袭垛庄,断了74师的后路,又一直打上孟良崮,终于报了一箭之仇。据说74师师长张灵甫也是被6纵击毙的,这事一直没有扯清楚,到现在众所纷纭。1955年王必成被授予解放军中将军衔。1960年的时候王必成被任命为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当了许世友的副手。结果在“文革”中因为揭发批判的事情造成误会,许王二人结下了恩怨,王必成才被迫到了昆明军区。这次中央军委确定昆明军区负责云南方向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任务,王必成早早就开始了准备,付出了很大心血。不想风云突变,中央军委临阵换将。王必成本人非常不甘心,将其引为一生恨事。据说是许世友向邓小平提出“两个司令能否打到一块”的问题,才让邓下决心换将的。因为没有第一手资料来证明,此事当存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79之战时离“文革”结束还不到2年,西线云南方向参战的主力部队是13军和14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对军队还有些影响。13军是成都军区所属部队,而成都军区“文革”时是重灾区。西南地区有很多军工企业,“文革”时期武斗搞得很厉害,规模很大,一度震惊全国,当地军队也不同程度卷入其中。79之战前,13军的领导层就做了幅度较大的调整。14军是昆明军区的部队,多年长驻云南。“文革”时期军队“支左”,介入群众组织的派仗较深,有一定的民怨,军区内部也造成了一些矛盾。 邓小平曾说过:“经过这十多年,军队的名誉是不好的”,此话并非无的放矢。这样一看,杨得志在历史上与成都军区、昆明军区没什么瓜葛,又是德高望重的资深上将,对于稳定军心和协调指挥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就杨得志本人来说,曾在1967年率友好代表团进入越南北方考察过军事形势,对越军的战术和守备情况较为了解,邓小平将其点将也是深有考虑的。

当时,外电对中国军队临阵换将就作了如此评论:“看来杨得志司令员对越南的作战形式和‘招数’具有相当的知识。”

越军第3师战史则称:“杨得志,武汉军区司令员,曾经在朝鲜指挥战斗,被委以指挥军队直接侵入越南的任务”,是“老奸巨滑的将领”。

1979年1月7日上午,杨得志乘专机飞到昆明军区上任,与王必成进行了工作交接。两位身经百战的名将在这种气氛下见面,多少都有些尴尬。

杨得志:“我向军委提了建议,还是你合适些。”
王必成:“你也熟悉情况,还是执行命令吧。”

是的,不必多说什么了,一切战场上见吧。

为了尽快熟悉情况,杨得志当天下午就去了设在开远的昆明军区前进指挥所视察,听取了前指领导关于作战准备情况的汇报。杨得志不顾胃病很重的身体,从1月8日起,带领军区机关有关部门的人员连续到各个攻击地点勘察地形,听取部队汇报,研究作战情况,修订作战计划,昼夜连续地紧张工作。1月14日,杨得志又亲自陪同总参的杨勇、何正文副总长和总后的张贤约副部长到河口、马关去实地勘察了边境形势。

相对于东线广西方向,西线云南方向是比较次要的战场。首先,地理上离越南首都河内较远,对其威胁较小,越军不容易大规模来援;其次,越军在西线的作战部队较少。一线作战师345师、316A师基本在纵深50公里范围内,二线334师、344师、341B师是生产师,326师虽为作战师,但位于比莱州省更远的山萝地区,其他都是独立团、省队、民军之类,可歼击的目标不多;第三,从战略上看,中国军队是要浅近纵深作战,速歼速回,不宜劳师以远。西线有战略价值的城市老街、柑塘离中越边境较近,适合作为战场。再沿红河向南打到安沛就太远了,又是越军第二军区所在地,动静太大,不宜考虑。因此,西线的作战纵深要远小于东线。中国军队在西线先后投入了10个步兵师,对越军已经形成2:1以上的兵力优势,炮火上也远强于对方,且握有战略主动权,小打小闹已经够了。

西线的主要作战地区是越南的黄连山省和莱州省。又以黄连山省为主攻方向。较有战略价值的城市大都在红河附近,越军345师就驻在柑塘。因此,沿红河两岸发动突击,成为中国军队的首选。越军主力师中排在第五位的316A师也号称“王牌”,驻在莱州省平卢地区。中国军队进攻老街、柑塘,打345师,316A师很可能会出援。为牵制其东援,保障攻击部队的侧翼安全,有必要在莱州省方向进行打击,从北面向316A师施加压力。

因此,西线中国军队主攻方向是沿宽大正面的红河两岸发动突击,向西扫荡越军在坝洒、谷柳、谷珊、保胜、岳山设置的防御体系,向东拔除老街、发隆、孟康的越军侵略据点,再向纵深推进夺取柑塘,歼灭越军345师,相机歼灭316A师;次要攻击方向是莱州省的封土地区,歼灭浅近纵深越军,相机继续前出,牵制316A师东援。

1月15日,杨得志在河口的四连山上作出决定,西线主力13军、14军以红河为界,分别在两岸并肩向前突击。

西线主攻方向上的第一阶段作战,从1979年2月17日进行至25日。

2月16日夜,13军攻击部队秘密偷渡红河,建立了登陆场,然后架设浮桥让大部队渡河。至17日早7时,13军已有4个步兵团和3个加强步兵营的12000余人渡过了红河。

越军在红河西岸设置了纵深防御体系,西起坝洒,东至谷柳、保胜。13军则将3个师一字排开,从宽大正面发动猛攻。各部打得干脆利落,经过近31个小时的战斗,13军在长达48公里的地段实行了全线突破,歼灭越军1000余人。

与此同时,14军40师也抢渡南溪河,直取老街。老街是黄连山省的省会,位于红河、南溪河交汇处,与中国河口县相望,有公路连接柑塘至莱州,水路可直达河内,既是越西北战略重镇,也是对中国进行挑衅的前进基地。老街这一仗打得很激烈,双方外围和市区进行了反复争夺。战至2月19日下午13时,老街终被攻克。14军40师击毙越军681人,只俘获8人,可见越军之顽强。

老街被克,14军41师也打下发隆和孟康,42师夺取拔坡、那马,红河以东越军在边境地区的防线被砸碎。13军和14军联手捕捉柑塘越军345师的态势已经形成。

柑塘是沿红河通向河内的重要枢纽,也是越西北盛产磷肥的矿区,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都很重要。越军既要“一线决胜”,就不能容这里有失。黎笋已亲自发话,要“死守柑塘”。越军345师当即在柑塘以北展开部队,设下阻击防线。而驻平卢的316A 师果然走10号公路东进沙巴,准备增援老街,前锋已至代乃。

13军以39师长途穿插,攻占代乃,堵住了316A师东进的道路。316A师见与345师联系被切断,急忙向代乃发起猛攻,欲打通道路。39师顽强阻击2天,没有放316A师的一兵一卒通过,这就是著名的代乃阻击战。与此同时,13军的37师、38师从左右两翼以钳形攻势开始突击柑塘。战斗非常激烈,从2月23日晨一直打到25日下午,终于攻占柑塘,重创345师,歼敌 2600余人。

在13军、14军突击红河两岸之时,11军也在西侧的金平当面向越南封土地区发起进攻。11军各部突破边境越军的一线防御阵地,攻占西罗楼、巴沙山口、刘发烟、布多等地,歼敌1000余人,打开了通向纵深地区的道路。

就在柑塘战斗激烈进行的时候,杨得志的身体撑不住了。

杨得志在昆明军区的40多天里做了大量的战役准备工作,开战后又在开远前指日夜关注战局,运筹兵力调配。他本来就有严重的胃病,多日的高度紧张和疲劳,吃的又多是压缩饼干和罐头食品,加上云南海拔较高,杨得志的身体终于崩溃了。1979年2月25日夜里,杨得志突然病情加重,频繁腹泻便血。到了第二天早晨,已是失血过多,出现了急性左心衰,医生报了病危。因地处前线,设备和医药来不及运到,医生冒险静脉推注吗啡,暂时救回了杨得志的一口气。26日上午,中央军委派解放军301医院专家组乘专机飞抵开远,将杨得志秘密接回北京全力抢救,终于使病情稳定了下来。

西线的对越作战由副司令员张铚秀、查玉升等人继续组织指挥。张铚秀曾任26军副军长,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对于后勤不济影响作战有痛切记忆。查玉升是14军出来的,对老部队熟悉。抗美援朝时任过60军副军长,经历了180师的覆灭,有逆风仗经验。后来的西线作战步调紧凑,进度有度,二位老将是功不可没。

3月中旬,对越作战部队分批回撤。杨得志抱病和301医院专家组再飞昆明,亲自迎接凯旋的将士归国。

1980年3月,杨得志接下了邓小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职务,成为军委办公会议成员,和副总长杨勇、张爱萍、军委秘书长耿飚、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等人成为军队中支持邓小平搞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

1980年代中期的百万大裁军,是解放军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牵涉到多少单位,多少个人的利益,推动起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邓小平下定了决心:“这是个得罪人的事,让我来得罪吧,不把矛盾交给下任军委主席。”小平抓总,具体协调落实的就是军委副主席杨尚昆、总参谋长杨得志和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像撤掉福州军区和乌鲁木齐军区,是落实邓小平“世界大战十年内打不起来”预言的直接结果;唯一有作战任务的昆明军区合并到成都军区,是全面考量西南地区战略形势的决定;拆分武汉军区则更多考虑预备队如何设置,如何精减人员。历史证明,这样一件大事干得很成功,一举解决了军队多年臃肿的一个老问题,为后来的精兵主义,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军打下了基础。

1987年,杨得志卸掉了总参谋长职务。

1988年,杨得志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4年10月25日,杨得志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和他一生追随的领袖同寿。
1979年1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对调,临阵换将,由杨得志出任对越作战西线总指挥。杨得志本人当时正在北京开会,1978年12月31日晚突然接到中央军委通知,前往人民大会堂连夜开会,被临时授命。

说起杨得志,那也是赫赫有名的战将,在解放军中和杨勇、杨成武并称“三杨”。

杨得志出生1911年,湖南醴陵人,父亲是铁匠,家中贫困。杨得志从小放牛砍柴,还在安源煤矿当过挑煤工,在衡阳修过铁路。17岁的时候,杨得志和24名筑路工人一起参加了湘南暴动,成为工农革命军第7师的师部通信员。后来跟着朱德和陈毅上了井冈山,在红4军特务营当战士。“八月失败”后,部队在汝城整编,杨得志进了红4军主力28团当战士。接下来的岁月里,杨得志先后在红4军、红15军、红3军中战斗成长,22岁时就当上了红3军7师20团的团长。这红3军7师就是后来的红1军团第1师第1团的前身。

红军时期,战斗紧张残酷,干部战士消耗很大。当初一起参军的25名筑路工人,最后只有杨得志一人还幸存。他的老师长曾士峨,电视剧《井冈山》里那个警卫毛泽东的曾大个,三次反围剿时在高兴圩打19路军,久攻不下,曾士峨就召集全师排以上军官上刺刀亲自冲锋,结果当场阵亡。毛说和19路军是“打了个平手”,晚年的蒋光鼐还不服,说是红军无故先打的19路军。

杨得志年轻的时候火气不小,随着阅历和地位的上升,逐渐变得深沉稳重起来。加上为人诚恳,人缘很好,和上下级都相处融洽。这种性格特点也为杨得志日后在军中的稳步上升奠定了人际基础。

长征开始的时候,杨得志已是红一方面军红1军团第1师第1团的团长。突破乌江、安顺场强渡大渡河,都是杨得志率领红1团冲锋在前。红1团历经多年改编,至今还是解放军现役部队,就是广州军区42集团军163师的487团。1979年对越作战时番号为55军163师487团,在同登、谅山方向进攻,向同登敌后迂回穿插,四打探某高地,攻占扣马山,一路血战。整个战役中共毙敌1932人,俘敌17人。战后有1个营级单位、4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军委级获勋总数比肩于东西两线大部分的师级单位。

红军东征结束后,杨得志被任命为红2师师长。能当上中央红军师长的,在解放军中也是有数的。陈赓早就当过红四方面军12师师长,那份量不够,55年授衔前还要找老红1师师长李聚奎来证明,自己曾经当过在陕北重新组建的红1师师长。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时,红一方面军改编成115师343旅和344旅,红1军团改编成343旅685团和115师独立团,685团则由红2师改编而来。当时杨得志正在抗大学习,685团团长本由黄永胜来担任。临时黄永胜搞出了点事,团长就落到了杨得志手里。能成为八路军最早的15个团的首任团长,那是千军之源,是非同一般的荣誉。红2师历经改编,现在也是解放军的现役部队,即济南军区54集团军127师。因127师379团有叶挺独立团成分,因此该师又称为“铁军师”。

685团上来就首战平型关,担负老爷庙沟北高地的阻敌任务。众所周知,这一战主要打的是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的辎重大队和兵站汽车联队。虽然这股日军不是精锐的野战部队,但战斗依然非常残酷。电影《太行山上》中,曾出现中日两军肉搏老爷庙的精彩一幕,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实际上,打伏击圈中辎重部队的主要是张绍东的687团;打汽车队的是李天佑的686团,斩腰截腹,肉搏老爷庙就是686团副团长杨勇带队上去的;杨得志的685团是扎口袋的,从外往里打汽车队。不过,当时在平型关正面作战的日军21联队第3大队出动了3个步兵中队和1个机枪中队来救援,正好与685团3营遭遇,大战了一场。685团1个营顶住了日军野战部队近1个大队的攻击,显示了很强的战斗力。685团3营前身是红3军9师、红1军团第2师第2团,现在是济南军区54集团军127师380团。

平型关一战,685、686团在老爷庙全歼日军汽车队,击毙日军253人,另外685团阻击日军21联队第3大队的救援,据日军自己统计伤亡不超过80人,总计歼敌约330人。685团伤亡223人,686团伤亡286人,总计伤亡509人,还超过日军,可见抗战初期日军的厉害。

八路军大发展时期,杨得志去了冀鲁豫,跟着刘伯承和邓小平转战多年。日本投降后,杨得志和苏振华奉命率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开赴东北。过热河时,又接到命令留在华北。1纵倒是放回了冀鲁豫,可杨得志被聂荣臻给留下了,当了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不过这样也好,解放战争中华北是表现最不好的战区,贺龙、聂荣臻、肖克这样的红军时期名将都没出什么彩,徐向前因病到得太晚,又给放到了山西,要是没有杨得志、杨成武撑住局面,什么清风店大捷、解放石家庄,啥时候能看到都很难说。
杨得志的冀鲁豫1纵后来归了杨勇,和冀鲁豫7纵编成中野1纵,也成就了杨勇日后的二野5兵团司令员职务。1949年全军整编时,中野1纵拆分成了二野的16军和18军。16军是杨得志的老1纵成分,在50年代成为第一支全苏械部队,即现在的沈阳军区第16集团军。18军是中野1纵20旅为主编成的,前身是原冀鲁豫7纵。20旅的旅长是谁呀?吴忠。“九一三”事件时毛泽东夸奖的“吴忠有忠”。1979年对越作战时,吴忠是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亲自带着42军124师攻入高平。18军后来跟着军长张国华解放西藏,天下闻名。18军的老部队现在一支是驻西藏的山地步兵53旅;另一支是成都军区13集团军149师,原西藏军区陆军52师,中印边境反击战的功勋部队,1969年和50军149师对调防务和番号。1979年对越作战时,149师攻克沙巴,重创越军中排名第五的316A师,打出赫赫威名。50军撤销后149师归了13集团军,虽然是外来户,据说比土著37师混得要好。

清风店战役是杨得志的名作。本来是围徐水,要打南北的援军。因为两路援军密集靠拢,没打动。杨得志即率主力向西佯动,故作损失严重撤退之状。这下把石家庄的罗历戎第3军给引出来了,企图和徐南、徐北的国军一起会歼晋察冀野战军。杨得志高兴了,好大一块肥肉!别看华东战场嘁哩喀嚓一次能吃国军几个师,华北一次吃掉一个师都不是容易的事。不过有问题,如果让罗历戎靠近保定,和保定国军连成一片,那就难打了。可晋察冀野战军最近的部队此时离预定战场清风店也有75公里,如果让罗历戎过了清风店,就很难再找到有利地形打歼灭战。杨得志立即动员全军昼夜急行,用双腿追过汽车轮子,各部长途100余公里,终于赶到清风店各预定地区,堵住并包围了罗历戎的第3军。然后就是快刀斩乱麻,攻坚阻援,2天半战斗全歼第3军1万3千余人,活捉军长罗历戎。石家庄战役也是杨得志指挥的,歼敌2万,成为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解放的第一个大城市。当时朱老总不但亲临战场鼓舞士气,还赋诗祝捷。

平津战役时杨得志是华北军区第2兵团司令员,和罗瑞卿、耿飚搭档,军委电文一概称之为“杨罗耿”。因为程子华率东北先遣兵团入关打了密云,傅作义受惊,急调增援张家口的郭景云35军返回北平。35军是傅作义的嫡系,多年的起家部队,打伪蒙军、打日军都是一把好手,在华北也曾把解放军打得七荤八素。傅作义治军严格,他的部队号称“七路半”,比八路差半点。集宁、大同战役让贺龙、聂荣臻折戟,傅作义还给毛泽东发了公开信,气得毛怒目圆睁:“此仇不报,誓不为人”。著名的冀中穿心战也给华北解放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如果蒋介石早点把华北军政交给傅作义统一运筹,那战局可能会复杂得多。如今蒋介石要傅作义南撤,没有35军,傅作义就是光杆司令,断不会走。为了把傅作义留在华北,毛泽东急电杨罗耿兵团火速前进截断平张路,拦住35军。郭部有400辆美制十轮卡车,沿大路走急风如电。杨罗耿兵团却还在数百里外,用两条腿和汽车赛跑完全没有胜算。毛泽东见杨罗耿兵团迟迟赶不到,发了大怒,骂了娘,电影《大决战——平津战役》中就有这幕。杨罗耿也急了,冬天过大洋河,全军一起“下饺子”,包括杨罗耿。好在郭景云这人太闹,为点小事耽误了时间,终于被截在新保安,全军尽碎。吃掉35军,杨得志激动不已。在晚年的回忆录《横戈马上》中,杨得志如此说:“我也是打过一些大仗胜仗的人了,但是今天能亲自和广大指战员一起,吃掉多年来在华北战场横行霸道的傅作义王牌35军,内心的激动大不同以往,有点13年前过大渡河的感觉。”

1949年全军整编后,杨得志任19兵团司令员,辖63军、64军、65军。19兵团归隶彭德怀一野,西进解放大西北。兰州战役中,第一次试攻就是19兵团部队为主力,5个团进攻窦家山、古城岭和十里山,却啃了硬骨头。打了一天,伤亡不小,却没能夺下马家军一个阵地。杨得志急了,见彭德怀就请战:“19兵团的历史上还没遇到这样的情况!”当然,还有机会。总攻那天,63军打窦家山,65军打古城岭、马家山,都是和马家军反复肉搏。兰州战役中,打得最惨烈的,就是一野的4军和19兵团的65军。到现在,65集团军还是华北军区硕果仅存的部队,其步兵193师,前身就是陕北重新组建的红1师。

1951年2月,杨得志又率志愿军19兵团入朝作战。上来就赶上了规模最大的第五次战役。19兵团主攻西线,在63军突破临津江后,64军反复攻击却没能冲破江南岸的韩军第1师阵地。后边的65军2个师又上来了,19兵团5个师背水挤在临津江南岸20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内,进退不得,遭到联合国军优势地空火力的猛烈轰击,军史上称其“遭受了重大牺牲”。杨得志当时的心情可以从他给64军的电报中看出来:各军师本日晚应按原定任务不顾一切牺牲,组织火力密切协同主动配合坚决攻歼该敌。64军各师如不猛插进到目的地完成战役任务,会要遭到革命纪律的制裁!

到底,64军也没能按时插过去,又打成了一线平推。

说一下挡住64军的韩1师。这韩1师是韩军中的头牌部队,不是那故作名头的“首都师”、“白马师”可比。从朝鲜战争爆发,就成为各个战线的救火队员,无论是对阵朝鲜人民军,还是中国军队,都表现出了和其他韩军不同的坚强战斗力。这相当程度要归功于师长白善烨。此人是平壤人,参加过伪满陆军,在华北与八路军作过战。在6.25之后的韩军大溃退中,白善烨率领韩1师多次击退了朝鲜人民军的进攻,逐渐打出了威名。联合国军北进反攻时,白善烨又第一个率军渡过大同江攻入平壤,受到联合国军总部的器重。第五次战役时,就是韩1师坚守住了西线,才使多处防线残破的美第1、第9军能从容后撤,调兵保卫汉城。曾有外军战史将白善烨列为“韩战四杰”之一。如今白善烨已90多岁高龄,成为韩国军界的“活化石”。2009年,被韩国国防部推举为“名誉元帅”。

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联合国军进行快速反攻,西线65军没能守住议政府、清平川一线,让美军长驱直入,兵临铁原。铁原是朝鲜中部的交通枢纽,所谓“铁三角”的底端,也是志愿军的主要物资供应站。此处一失,志愿军东西战线就被割裂,北部是平坦的平康谷地,联合国军机械化推进难以阻挡,整个朝鲜战局就不堪设想了。而且当时志愿军各部都是急急后退,建制混乱,立脚未稳,志司总部手里都没有预备队。彭德怀当时四处救火,急得不行。19兵团的防区,让19兵团自己管!于是,杨得志掂了掂手里的部队,64军在最西面和美军正干着,65军刚退下来兵无斗志,只剩早些退下来的63军。虽然粮弹缺乏,官兵疲惫,那也只能上了。63军行,顶硬上,坚守12昼夜,打出了惨烈的铁原阻击战。萨苏曾著有一本《铁在烧》,对此战的描写极为细致详尽。战后,63军的战斗兵员已打得只剩2000余人。65军没有守住阵地,遭到了志司的批评,休整的时候某部煮饺子还被掀了锅。

在阵地战阶段,杨得志任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协助代司令员邓华指挥作战。著名的坑道防御体系,就是在杨得志主持下推广开来的。晚年,杨得志著有《为了和平》一书,回顾了其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经历。

朝鲜回国后,杨得志去了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去济南军区当了司令员。说来也是幸运,济南军区当年地位重要,要防御渤海湾,杨得志投身业务工作,少出政治风头,躲过了之后的诸多险恶政治风浪。大比武的时候,杨得志难得热乎了一回,和北京军区的杨勇搞得最卖力。后来罗瑞卿倒台,大比武挨批,杨得志和杨勇胸怀义愤,反击总政肖主任的发难。杨勇就被林彪记住了,杨得志很幸运,毛泽东认为他老实,苦出身,文化少,所谓“厚重少文”,周勃那样的人物,许世友也类似,是可以交托后事的人。

杨得志在济南军区呆了16年,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才去了武汉军区。说到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也是毛泽东晚年的一件大事。其时毛已病弱,但对军队这根弦抓得很紧,想要交班,担心地方呆久了要出“独立王国”,“土壤板结了就要松松土”,于是搞了这么一出。这一事件后果很复杂。北京军区的李德生曾当过中共中央副主席,等于外放去了沈阳军区;沈阳军区的陈锡联进京,后来一度当了中央领导人;广州军区的丁盛北上南京,终于搞出和上海帮开会的一幕,再也说不清楚,抱恨晚年;许世友南下广州军区,到了79年,得以成就“许世友的最后一战”;韩先楚来了兰州军区,和肖华一同与冼恒汉搞起了矛盾,闹成一桩公案;皮定均去了福州军区,才有后来乘机失事的悲剧。

坐镇云南的昆明军区司令员本来是王必成,和许世友同为湖北麻城老乡,又一起当了赤卫队员,进了红四方面军。抗日战争的时候王必成去了新四军,成了粟裕的爱将,带出了号称华野三只虎之一的6纵,就是2004年被裁掉的北京军区第24集团军。在解放战争中,王必成的华野6纵和国民党王牌整编74师两战涟水,打出了血仇。后来在孟良崮战役中王必成带6纵奇袭垛庄,断了74师的后路,又一直打上孟良崮,终于报了一箭之仇。据说74师师长张灵甫也是被6纵击毙的,这事一直没有扯清楚,到现在众所纷纭。1955年王必成被授予解放军中将军衔。1960年的时候王必成被任命为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当了许世友的副手。结果在“文革”中因为揭发批判的事情造成误会,许王二人结下了恩怨,王必成才被迫到了昆明军区。这次中央军委确定昆明军区负责云南方向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任务,王必成早早就开始了准备,付出了很大心血。不想风云突变,中央军委临阵换将。王必成本人非常不甘心,将其引为一生恨事。据说是许世友向邓小平提出“两个司令能否打到一块”的问题,才让邓下决心换将的。因为没有第一手资料来证明,此事当存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79之战时离“文革”结束还不到2年,西线云南方向参战的主力部队是13军和14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对军队还有些影响。13军是成都军区所属部队,而成都军区“文革”时是重灾区。西南地区有很多军工企业,“文革”时期武斗搞得很厉害,规模很大,一度震惊全国,当地军队也不同程度卷入其中。79之战前,13军的领导层就做了幅度较大的调整。14军是昆明军区的部队,多年长驻云南。“文革”时期军队“支左”,介入群众组织的派仗较深,有一定的民怨,军区内部也造成了一些矛盾。 邓小平曾说过:“经过这十多年,军队的名誉是不好的”,此话并非无的放矢。这样一看,杨得志在历史上与成都军区、昆明军区没什么瓜葛,又是德高望重的资深上将,对于稳定军心和协调指挥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就杨得志本人来说,曾在1967年率友好代表团进入越南北方考察过军事形势,对越军的战术和守备情况较为了解,邓小平将其点将也是深有考虑的。

当时,外电对中国军队临阵换将就作了如此评论:“看来杨得志司令员对越南的作战形式和‘招数’具有相当的知识。”

越军第3师战史则称:“杨得志,武汉军区司令员,曾经在朝鲜指挥战斗,被委以指挥军队直接侵入越南的任务”,是“老奸巨滑的将领”。

1979年1月7日上午,杨得志乘专机飞到昆明军区上任,与王必成进行了工作交接。两位身经百战的名将在这种气氛下见面,多少都有些尴尬。

杨得志:“我向军委提了建议,还是你合适些。”
王必成:“你也熟悉情况,还是执行命令吧。”

是的,不必多说什么了,一切战场上见吧。

为了尽快熟悉情况,杨得志当天下午就去了设在开远的昆明军区前进指挥所视察,听取了前指领导关于作战准备情况的汇报。杨得志不顾胃病很重的身体,从1月8日起,带领军区机关有关部门的人员连续到各个攻击地点勘察地形,听取部队汇报,研究作战情况,修订作战计划,昼夜连续地紧张工作。1月14日,杨得志又亲自陪同总参的杨勇、何正文副总长和总后的张贤约副部长到河口、马关去实地勘察了边境形势。

相对于东线广西方向,西线云南方向是比较次要的战场。首先,地理上离越南首都河内较远,对其威胁较小,越军不容易大规模来援;其次,越军在西线的作战部队较少。一线作战师345师、316A师基本在纵深50公里范围内,二线334师、344师、341B师是生产师,326师虽为作战师,但位于比莱州省更远的山萝地区,其他都是独立团、省队、民军之类,可歼击的目标不多;第三,从战略上看,中国军队是要浅近纵深作战,速歼速回,不宜劳师以远。西线有战略价值的城市老街、柑塘离中越边境较近,适合作为战场。再沿红河向南打到安沛就太远了,又是越军第二军区所在地,动静太大,不宜考虑。因此,西线的作战纵深要远小于东线。中国军队在西线先后投入了10个步兵师,对越军已经形成2:1以上的兵力优势,炮火上也远强于对方,且握有战略主动权,小打小闹已经够了。

西线的主要作战地区是越南的黄连山省和莱州省。又以黄连山省为主攻方向。较有战略价值的城市大都在红河附近,越军345师就驻在柑塘。因此,沿红河两岸发动突击,成为中国军队的首选。越军主力师中排在第五位的316A师也号称“王牌”,驻在莱州省平卢地区。中国军队进攻老街、柑塘,打345师,316A师很可能会出援。为牵制其东援,保障攻击部队的侧翼安全,有必要在莱州省方向进行打击,从北面向316A师施加压力。

因此,西线中国军队主攻方向是沿宽大正面的红河两岸发动突击,向西扫荡越军在坝洒、谷柳、谷珊、保胜、岳山设置的防御体系,向东拔除老街、发隆、孟康的越军侵略据点,再向纵深推进夺取柑塘,歼灭越军345师,相机歼灭316A师;次要攻击方向是莱州省的封土地区,歼灭浅近纵深越军,相机继续前出,牵制316A师东援。

1月15日,杨得志在河口的四连山上作出决定,西线主力13军、14军以红河为界,分别在两岸并肩向前突击。

西线主攻方向上的第一阶段作战,从1979年2月17日进行至25日。

2月16日夜,13军攻击部队秘密偷渡红河,建立了登陆场,然后架设浮桥让大部队渡河。至17日早7时,13军已有4个步兵团和3个加强步兵营的12000余人渡过了红河。

越军在红河西岸设置了纵深防御体系,西起坝洒,东至谷柳、保胜。13军则将3个师一字排开,从宽大正面发动猛攻。各部打得干脆利落,经过近31个小时的战斗,13军在长达48公里的地段实行了全线突破,歼灭越军1000余人。

与此同时,14军40师也抢渡南溪河,直取老街。老街是黄连山省的省会,位于红河、南溪河交汇处,与中国河口县相望,有公路连接柑塘至莱州,水路可直达河内,既是越西北战略重镇,也是对中国进行挑衅的前进基地。老街这一仗打得很激烈,双方外围和市区进行了反复争夺。战至2月19日下午13时,老街终被攻克。14军40师击毙越军681人,只俘获8人,可见越军之顽强。

老街被克,14军41师也打下发隆和孟康,42师夺取拔坡、那马,红河以东越军在边境地区的防线被砸碎。13军和14军联手捕捉柑塘越军345师的态势已经形成。

柑塘是沿红河通向河内的重要枢纽,也是越西北盛产磷肥的矿区,战略地位和经济地位都很重要。越军既要“一线决胜”,就不能容这里有失。黎笋已亲自发话,要“死守柑塘”。越军345师当即在柑塘以北展开部队,设下阻击防线。而驻平卢的316A 师果然走10号公路东进沙巴,准备增援老街,前锋已至代乃。

13军以39师长途穿插,攻占代乃,堵住了316A师东进的道路。316A师见与345师联系被切断,急忙向代乃发起猛攻,欲打通道路。39师顽强阻击2天,没有放316A师的一兵一卒通过,这就是著名的代乃阻击战。与此同时,13军的37师、38师从左右两翼以钳形攻势开始突击柑塘。战斗非常激烈,从2月23日晨一直打到25日下午,终于攻占柑塘,重创345师,歼敌 2600余人。

在13军、14军突击红河两岸之时,11军也在西侧的金平当面向越南封土地区发起进攻。11军各部突破边境越军的一线防御阵地,攻占西罗楼、巴沙山口、刘发烟、布多等地,歼敌1000余人,打开了通向纵深地区的道路。

就在柑塘战斗激烈进行的时候,杨得志的身体撑不住了。

杨得志在昆明军区的40多天里做了大量的战役准备工作,开战后又在开远前指日夜关注战局,运筹兵力调配。他本来就有严重的胃病,多日的高度紧张和疲劳,吃的又多是压缩饼干和罐头食品,加上云南海拔较高,杨得志的身体终于崩溃了。1979年2月25日夜里,杨得志突然病情加重,频繁腹泻便血。到了第二天早晨,已是失血过多,出现了急性左心衰,医生报了病危。因地处前线,设备和医药来不及运到,医生冒险静脉推注吗啡,暂时救回了杨得志的一口气。26日上午,中央军委派解放军301医院专家组乘专机飞抵开远,将杨得志秘密接回北京全力抢救,终于使病情稳定了下来。

西线的对越作战由副司令员张铚秀、查玉升等人继续组织指挥。张铚秀曾任26军副军长,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对于后勤不济影响作战有痛切记忆。查玉升是14军出来的,对老部队熟悉。抗美援朝时任过60军副军长,经历了180师的覆灭,有逆风仗经验。后来的西线作战步调紧凑,进度有度,二位老将是功不可没。

3月中旬,对越作战部队分批回撤。杨得志抱病和301医院专家组再飞昆明,亲自迎接凯旋的将士归国。

1980年3月,杨得志接下了邓小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职务,成为军委办公会议成员,和副总长杨勇、张爱萍、军委秘书长耿飚、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等人成为军队中支持邓小平搞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

1980年代中期的百万大裁军,是解放军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牵涉到多少单位,多少个人的利益,推动起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邓小平下定了决心:“这是个得罪人的事,让我来得罪吧,不把矛盾交给下任军委主席。”小平抓总,具体协调落实的就是军委副主席杨尚昆、总参谋长杨得志和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像撤掉福州军区和乌鲁木齐军区,是落实邓小平“世界大战十年内打不起来”预言的直接结果;唯一有作战任务的昆明军区合并到成都军区,是全面考量西南地区战略形势的决定;拆分武汉军区则更多考虑预备队如何设置,如何精减人员。历史证明,这样一件大事干得很成功,一举解决了军队多年臃肿的一个老问题,为后来的精兵主义,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军打下了基础。

1987年,杨得志卸掉了总参谋长职务。

1988年,杨得志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4年10月25日,杨得志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和他一生追随的领袖同寿。
许世友其实心眼不大!不过一直政治正确,抱最粗的腿不放!
东野的三杨四华
有这个说法吧
沈大的好文章,必须支持
三杨?这么叫三位老同志会不高兴地。
一代开国元勋为国家奉献了毕生精力,向前辈致敬!
ppl 发表于 2012-3-16 19:18
三杨?这么叫三位老同志会不高兴地。
MS是周总理叫的三(杨)阳开泰。老将军不知道多喜欢。
justsos 发表于 2012-3-16 16:47
东野的三杨四华
有这个说法吧
求教,四华何解
比较胖狴犴 发表于 2012-3-16 20:53
MS是周总理叫的三(杨)阳开泰。老将军不知道多喜欢。
不是老将军不知道是你不知道
杨勇倒最后是大三阳了。
飞扬的中国心 发表于 2012-3-16 15:51
许世友其实心眼不大!不过一直政治正确,抱最粗的腿不放!
老许不是政治正确,对于他而言,毛就是宋江,而他就是李逵,所以毛对他百分百信任,而他也能成为唯一一个在WG中武装反抗红卫兵批斗,却没被打倒的人
路然真 发表于 2012-3-16 22:19
求教,四华何解
隐约记得小时候老爸说过的...说是林的部下里....具体也忘了
justsos 发表于 2012-3-17 01:48
隐约记得小时候老爸说过的...说是林的部下里....具体也忘了
肖华、邓华、程子华、吴克华
沈晨曦 发表于 2012-3-17 01:57
肖华、邓华、程子华、吴克华
学习了,谢沈大
楼主写的很好,要是能合并出版就好了,眼下市面上那些描写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地摊文学实在是太不严谨了
仅一个七上将上书就可以让他在中国历史上留名了。
沈晨曦 发表于 2012-3-17 01:57
肖华、邓华、程子华、吴克华
谢谢了,学习了
沈大什么时候写一下少林张军许世友嘛
感谢分享
沈晨曦 发表于 2012-3-17 01:57
肖华、邓华、程子华、吴克华
杨成武飞渡泸定桥,杨得志大战清风店,写下杨勇吧!

曾经看到过,话说杨勇(?)和胡耀邦是表兄弟,长征开始以前,杨把儿子交给胡耀邦,胡耀邦自己已经有两儿子,不好带,为了带杨的,就把自己儿子放下一个到老乡家,厚道人啊!(但他的民族政策很傻很天真啊!)沈大可有出处?
ppl 发表于 2012-3-16 19:18
三杨?这么叫三位老同志会不高兴地。
是红太阳说的,三杨开泰!老同志会不高兴?
飞扬的中国心 发表于 2012-3-17 16:13
杨成武飞渡泸定桥,杨得志大战清风店,写下杨勇吧!

曾经看到过,话说杨勇(?)和胡耀邦是表兄弟,长 ...
胡的民族政策是那个特定历史情况下的一种补偿。wg对边疆民族伤害太深了,班禅都进监狱很多年,不是胡搞吗?你把达赖整进监狱看藏人恨不恨你?以阶级斗争造成严重的民族隔阖,当年的历史问题是很严重的。

那个年代全国人民都在接受政府重新落实政策的补偿,不独边疆。等隔阖减轻之后再跟上政策,这是很自然的施政过程。不能把胡下台后扣上的一堆“错误”都极端化,小平改革开放现在还弄出贫富差距来了,后来人的政策没跟上要找具体原因。什么“很傻很天真”只是一种不了解具体历史的情绪表达。
沈晨曦 发表于 2012-3-17 16:22
胡的民族政策是那个特定历史情况下的一种补偿。wg对边疆民族伤害太深了,班禅都进监狱很多年,不是胡搞吗 ...
班禅进监狱还可以推到脏水桶那边,神奇的是班禅结婚神一样的智商
飞扬的中国心 发表于 2012-3-17 16:15
是红太阳说的,三杨开泰!老同志会不高兴?
邓公还跟太祖保证永不翻案
LZ,汇报书的进展,坐等刊印发行。
piginfly 发表于 2012-3-17 20:09
LZ,汇报书的进展,坐等刊印发行。
呵呵,没地可出呀。

现在在写老街攻坚战了。
杨老猛将也
[url][/url]楼主的文章是篇少有的好文章!尤其是对杨将军的一生大事概括得比较全,对军史有一定的了解很难得。我们的军史在很长一段时期就是我们的党史,和党史是重叠在一起的。我们的党史是不好说的,至少现在说不了。所以军史也就不好说。
    关于杨得志将军有些事你了解还不全面有点就一句而过(这不能怪你,我们军史学家也不好说)所以我在这里做一点补充。
    杨得志将军在大渡河事。大渡河的意义对军史爱好者来说都知道,但有些事是不为人知道。如大渡河深一点的意义是救了毛泽东的政治生命。遵义会议都知道,会理会议就少人知道少人说。为什么呢?因为那是我党的一个分裂的会议,毛在此次会议差点又下台了。我现在谈下此次会议的内容;
    遵义会议是35年的1月15结束的。34年12月就开了一次。毛在此次会议上进入了领导的三人团。毛一上来就要证明自己比博古他们高明很想打几次胜仗改变红军的处境。结果在周密布置下在土城打了一个败仗,好在毛没有死打下去,又用他的老办法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很快脱离了战场。接着就是带着红军打转转,赤化四川不行就去赤化云贵,云贵站不住又无目的的转。就有了四渡赤水的事。后来说毛四渡赤水用兵如神那是在吹。别人都吹长征怎么有意义林帅说长征是溃败是逃亡。这是后话。毛在土城失败后就转圈,红军还在继续减员敌人还在屁股后面追。此时就有林帅的一封要毛下来彭上去指挥的信。这都知道的,后来毛怪是彭指使的也都清楚。但很少有人注意一点就是林在写信时不只是林一个人的意见,林写信很多人知道,刘,聂,左权等等。红一军团的领导应该都知道。(只是他们没有签字,不能说他们不同意)这不是我说的,这些老帅的回忆录里都有记载只是只字片语罢了。为什么后来的军史家视而不谈,因为历史缘由,这些老帅老将军都参与了,后毛又是胜利者谁还说,谁敢说。
    拉回到35年。毛把信压了一段时间到了35年的5月16压不住了,下面意见很大毛只好开会。会议内容就是讨论林的信。毛是在新三人团统一意见后才找各军团首长。但三人团里也就周答应让毛再指挥一段时间。战事紧会不能从容的开。也就只有按周的折中方案,那就是毛再指挥一段时间。如果改变不了局面就另请高明了。战争年代不信眼泪,仗没有打好每天死人,部队拖垮了,苏区丢了毛敢把你博古马列专家拉下来,敢把你李德洋权威拉下来。同样你毛没有指挥好林也可以把你拉下马。镜头转到建国后的59年庐山会议,毛在算彭和张闻天的老账时,林还说信与彭无关。我是佩服林的,我不喜欢说林是阴谋家。回忆下毛在苏区被解除书记职务时是谁写信给他鼓励?同样是我们这个当时是28团团长的林彪,28团在苏区可是主力团。想想毛有下面一个主力团长的支持是多大得安慰!林当时的信是一样目的在为革命着想在为前途着想!我们没有必要誉荛而非桀了。
     再说杨得志将军。5月16开了会理会议马上就到了5月25的大渡河。杨得志强渡不成红军就摆脱不了敌人,毛就摆脱不了部队的不信用!接着再说下29日的泸定桥。刘,聂两帅和杨得志带的红一团过河后从右岸直扑泸定县,和左岸林帅指挥王开湘的二师四团同一个目的就是去抢那铁索桥。因为大渡河的船很少渡不赢没有时间。这里又很有趣了。有军事书有说红四团先几个小时到,有说红一团在右岸县城先打响。但不管怎么说敌人在桥头架上机枪红军在铁索上爬硬是打不死看来要重新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杨得志的红一团在右岸的作用了!王开湘一位很好的指挥员是杨得志佩服过的人到延安就自杀了!(后来功劳就由杨成武领着,当然此杨也是位很角色)杨得志对这些不说就如他对文革只字不提一样,这就是杨得志让我佩服的地方!所以杨得志从朝鲜回国后毛给常委领导介绍杨时说;“此人就是大渡河的红一团团长杨得志,朝鲜战场上彭徳怀的助手,我的乡亲咧”想想毛对杨的看法,对大渡河的深刻记忆吧!是不是杨得志挽救了毛泽东的政治生命?
    楼主说杨得志文革时期是由于管辖位置特别才没有受冲击。此言差矣!或者不尽然!杨得志在党内各时期运动不倒和他为人低调很有关。首先他不抢功劳,他不整人。每次评功他都会说起他死去的那些战友,晚年他还有首诗云;“莫问英雄来路人,无名更比有名多”他不求高官他不贪功劳,他凭自己良心说话,凭一个九死一生的老战士的良知办事!他文化不高但本性豁达善良!彭总被打倒了他敢去看望!林彪被批臭他敢说林是我军一位少有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优秀指挥员!刘少奇打倒是谁敢把刘的几个孩子接到济南军区?还是我们这个憨厚的杨得志将军!王近山都知道吧,他倒霉的时候回到湖北是谁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去他家看望?又是我们这位可爱可敬的杨得志将军!(杨当时在武汉任司令)想想看有杨得志的探望倒霉时的王的心情吧?多年后这位我军传奇王将军的后人回忆起来都是对杨得志感慨不已!当然这些杨得志将军只字不提(也许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人之本分)这些都是杨得志将军百年诞辰纪念时被他保护过的后人所写。就如胡耀邦的后人写杨得志将军在政治局时怎样和耀邦同志坚持真理反对用部队对付学运,同意邓小平全退而被批评一样都是别人所写所回忆。(我想这就更接近真实些)
    斯人已去!我们怀念也好感叹也好都要从历史人物身上学点什么才好!同时看历史要习惯于跳出事情的本身,站在一个高度的历史角度分析问题。批博古王明,打倒林彪,彭德怀等等我们不要人云亦云才好。想下土地革命时期当事人多大得年龄?平均年龄31,军事指挥员稍大也就36.其中朱德最大,毛算老二。政治上的王明27岁,军事上的林彪27,寻淮洲26(按34年算)这样的年龄做这样的大事谁没有错误谁会有经验?反过来说被打倒的自己就没有错误?事情上没有错性格上就没有缺陷和错?彭是功臣但结局很冤,可想想批刘帅时彭在做了什么?远点的时候井冈山的袁文才,王佐怎么死的?文革结束时邓小平说了句真话;“对毛的评价我们宜粗不宜细,解放出来的老同志,受整过的领导也该说说自己的问题。不是自己在文革时被整就是对的,自己也多少整过人吧,不说过不了关吧?说了一风吹再不谈了。”所以小平同志在那次会上也承认了自己有错,不要都算在毛主席和四人帮头上。这点值得肯定的!
    还是说杨得志将军;楼主说他到昆明军区去是和当地势力在文革时少有瓜葛,又是老革命有威信这点很准确我也同意!当然他到总参也有这层意义,他不搞派系不拉山头为人很正!要想到当时的中央和军委很都领导都陷进得很深的,总参是个厉害部门搞不好关系就改解决不了问题!杨得志靠他的战争功绩,靠他的为人做官品质走上总参岗位,一干就是八年是我军历史上在总长位置上做得最久的。他领兵最多,他指挥作战最久!林和粟两位常胜将军在解放战争领兵都过百万。但杨得志将军在朝鲜指挥时志愿军就是136万,朝鲜人民军43万号称两百万。彭总在时还不是最多的。
   还指出一点;楼主说在朝鲜杨得志协助邓华指挥此话不妥。彭回国后,战场上的事由杨得志管,谈判的事邓管。杨得志是主管做战的副司令,邓华也是副司令。邓比杨文化高。毛在朝鲜战场上用杨邓或者说是邓杨是文武都有了!在抗日时期的685团杨得志的团长邓华的副团长。他两人老战友老熟人,在各时期两人的职务各有升降基本没有高低之分。所以不能说谁协助谁,是配合是默契。79年杨得志还在指挥所以说指挥最长久。许世友也在指挥,但不要忘记了他缺了朝鲜这一大战。到停战时许才去朝鲜!朝鲜最后一仗许和南京军事学院的同学(都是高级别的指挥员,都是27年打到49年打了20多年的战场老妖精)去朝鲜观摩的,叫观摩团。各位想想当时的情节是多么激动的一件事;战局已定,这仗也就是打给世界人民看的,也是打给国内观摩团员看的。杨得志邓华,或者说是邓华杨得志把作战沙模摆开,把作战地形图展开讲解战略意图,讲解各军位置,讲解进攻路线是个多么豪迈的情节!杨得志对邓华说,也是对观摩团的国内战友说;“美国人和我们交手还得和我们学,他们打了几年仗?就是一战二战加起来还没有我们一个抗日时期的仗打得多,他们叫什么联合国军?他们一些小国还没有我们一个省大嘛,我们来自各军各军区我们才是真的联合国军嘛”多豪迈啊!多激动人心啊!所以才有许大司令气得牙痒痒,恨自己来晚了!所以才出现79对越作战中央叫收兵许大司令不肯甘休说让我还往前拱一拱,回国时气得许不握中央慰问团的手。
     杨得志将军领兵最多,指挥作战仗打得最久,总长当得最好最长!这三个之最也该让将军含笑酒泉吧!正如美国将军巴顿所说;“军人最好的归宿就是在最后一仗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杨得志将军也可以说是我军建军开始打到共和国无仗可打啊!当然人无完人,也许杨将军在某些特别的时期会说句违心的话(虽然这样的话,这样的事我还没有见到资料)就算有这也不能算将军的错!就像有资料说我们可爱的许司令也不是张飞,他靠张国涛,又随林彪,又紧跟毛说他是吕布。这是没有历史头脑人说的,是对历史不责任的说法!
     近时期越南,菲律宾,日本在南沙闹得凶,不由又让我想起这些前辈了!有他们在谁敢动我国土海疆?致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杨得志将军在任总长时特意去最南端的永署岛视察,在岛上栽下颗椰树,我又特意在网上翻看已经撑天!我想象着杨得志将军当时眺望南疆思绪会随风飞扬,作为总长的他肯定多么希望那蓝海中一座座岛屿干净得没有豺狼虎豹践踏。我又想起句老歌;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我多么希望共和国那些老猎手还健在啊!归来啊将军,你让我怀念您!杨得志你魂何在?
七上将上书一事,谁能详细讲讲
杨成武飞渡泸定桥,杨得志大战清风店,写下杨勇吧!

曾经看到过,话说杨勇(?)和胡耀邦是表兄弟,长 ...
貌似成武不如得志厚道
着舟一叶半 发表于 2012-6-24 20:20
[/url]楼主的文章是篇少有的好文章!尤其是对杨将军的一生大事概括得比较全,对军史有一定的了解很难得。我 ...
写得不错,有两个地方意见不同:

一。杨得志所以没受冲击,在于毛保他,这是根本原因。在59年庐山会议后,有人就要揪同样在朝鲜战场当过彭副手的杨,被毛制止了。

二。在朝鲜杨得志协助邓华指挥没什么问题。在陈赓回国后,第一副司令员邓华升任代司令员,杨得志是副司令员,协助邓华指挥52年秋季与53年夏季的战术性反击作战。
杨得志病倒后,张、查两位代理指挥,这个比较真实。现在很多文字多说是,当年的武汉军区作战部长,当今太尉在司令病倒后代为指挥作战。那么副司令哪里去了?参谋长哪里去了?副参谋长呢?难道都穿越了?
其实对当今太尉,还是比较欣赏的,感觉是个职业军人,而不是穿军装的政客,只是那种文字,客观上倒是起到了负面作用。
杨得志病倒后,张、查两位代理指挥,这个比较真实。现在很多文字多说是,当年的武汉军区作战部长,当今太__尉在司令病倒后代为指挥作战。那么副司令哪里去了?参谋长哪里去了?副参谋长呢?难道都穿越了?
其实对当今太__尉,还是比较欣赏的,感觉是个职业军人,而不是穿军装的政__客,只是那种文字,客观上倒是起到了负面作用。
回29楼,七上将上书应该是指学运的事吧.可以告诉您的是;在这敏感时节又是我们这位杨得志将军带的头(别人都躲,明哲保身保持晚节)他出来说话为学生领袖题词。当然这里有关系人罗点点原因(点点可是罗瑞卿之女,她当时和学生关系近)解放战争时期的杨罗耿兵团,也叫华北二兵团。杨得志,耿彪,罗瑞卿。三人都从苏区红一出来关系铁。除这关系外主要还是杨得志的为人为官品质有关。此事给杨得志打击很大,不是邓等给的压力,是被学生(这些娃娃)出卖了(也是情可原谅吧)信的内容和详细以后到我博客里看下吧。想知道杨勇的朋友也是如此。这是楼主宝地我可不敢在这里撒野,不可放肆了!
着舟一叶半 发表于 2012-6-25 00:00
回29楼,七上将上书应该是指学运的事吧.可以告诉您的是;在这敏感时节又是我们这位杨得志将军带的头(别人都 ...
老兄史识丰富,让人敬仰。不过敏感话题就不要提了,别人问也不要说。

大家都经历过当年那些事,是非公论自有评说。
飞扬的中国心 发表于 2012-3-17 16:13
杨成武飞渡泸定桥,杨得志大战清风店,写下杨勇吧!

曾经看到过,话说杨勇(?)和胡耀邦是表兄弟,长 ...
不可能,胡耀邦是1915年生的,长征时是少共(共青团)中央秘书长,才19岁,红小鬼出身,连婚都没结,哪里来的儿子
飞扬的中国心 发表于 2012-3-17 16:13
杨成武飞渡泸定桥,杨得志大战清风店,写下杨勇吧!

曾经看到过,话说杨勇(?)和胡耀邦是表兄弟,长 ...
乱邦抗战以后才结的婚,爱人是抗大学员,你说的那个恐怕不是实情。
着舟一叶半 发表于 2012-6-25 00:00
回29楼,七上将上书应该是指学运的事吧.可以告诉您的是;在这敏感时节又是我们这位杨得志将军带的头(别人都 ...
兄台的博客?地址!?
再次拜读晨曦兄和着舟兄两位大作,希望两位多多发帖,正本清源
还有就是二杨争参,一杨得利。

杨勇如果能活到1990年,中国历史也许不是这个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