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富贤(中山水寒):中国人口危机2012将全面爆发(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13:32
凤凰卫视:中国人口危机2012将全面爆发
中山水寒 2010-08-19
http://www.tieku.org/305338/1.html

易富贤(中山水寒)daguokonchao@gmail.com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0_08/13/1943893_0.shtml
http://v.ifeng.com/opinion/china ... -0b2c4479bb1c.shtml
  
  凤凰卫视2010年8月12日《总编辑时间》播出“易富贤:中国人口危机2012将全面爆发”,以下为文字实录:
  吕宁思:中国从1971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1980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由于时间的滞后性,目前还只是看到所谓的人口红利,计划生育恶果还没有显露出来。不过人口学家易富贤博士发表文章指出,从2012年开始中国人口危机即将全面爆发,一系列恶果将逐渐显现。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2012年总劳动力开始减少,劳动力是一个国家的精气是最核心的竞争力,2012年中国总劳动力达到顶风之后,将快速下降,总劳动力减少标志国力即将衰退。
  第二,2012年光棍危机将全面爆发。从2012年开始中国适婚年龄的男性人口将大幅度的超过女性,过剩男人到2020年更近四千万。这四千万青壮年光棍对社会稳定和家庭秩序的破坏作用是可想而知。比如说近期内地发生的多起砍杀学生案,罪犯多为光棍。
  第三,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抚养问题也越来越严重。2030年后将是三个劳动力人口,对应一个老年人口,2050年后,将是二个劳动人口对应一个老年人口。现在的年轻人到了老年,将是无比凄惨。
  第四,2011年,育龄妇快速减少,育龄妇女减少意味着人口再生产能力降低,加上生育意愿已经很低,即便停止计划生育,也难阻人口的锐减。说明中国早已错过了停止计划生育的最佳时机,如果十二五还只是放二胎,开放二胎,那么中华民衰落是难以逆转的。
第五,根据1987到2006年,年增人口变化趋势,文章推测中国人口将在2016年开始负增长。如果现在只是停止计划生育而不是鼓励生育的话,20多年之后,中国生育率最多像韩国一样,每年只出生600多万孩子。不到全球的二十分之一,出现大国空巢,中国将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易富贤博士警告说,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口危机将全面爆发,他说再不停止计划生育,更待何时。
五、2011年:育龄妇女快速减少
  15-49岁总育龄妇女
  20-29岁妇女
  2011年开始,中国15-49岁总育龄妇女开始减少,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也快速减少。妇女是生育的主体。育龄妇女减少意味着人口再生产能力降低,加上生育意愿已经很低,即便停止计划生育也难阻人口锐减了。说明中国早已错过了停止计划生育的最佳时机,如果十二五还只是放开二胎,那么中华民族的衰落是难以逆转的!
  六、2016年:中国人口开始负增长
  而联合国和美国人口普查局则预测中国人口在2020年开始负增长。
  其实联合国的预测还过于乐观,因为对现有数据是采纳国家计生委的1.8的生育率。比如联合国认为中国1995-2000年每年出生1970万,2000-2005年每年出生1801万。但中国国家统计局认为1995-2000年每年出生1900万,2000-2005年每年出生1624万。而根据客观数据,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1995-2000年每年只出生1379万,2005年1%抽样调查显示2001-2005年每年只出生1369万。也就是说中国人口高峰不可能达到13.9亿,峰值时间也不会等到2020年。
  虽然中国人口总量仍然在增加,但从1988年开始,年增人口其实是在直线递减。根据1987年到2006年年增人口变化趋势,笔者推测中国人口将在2016年开始负增长。
  人口负增长
  人口一旦负增长,将一发不可收拾。中国人口从1950年的5.5亿增加到现在的13亿,每年增加一千多万,主要是因为平均预期寿命从35岁延长到73岁,不是因为生的太多,而是死的少,是人口“蓄洪”,也是实力的蓄积。
  从20世纪50年代直到1991年,除了大跃进几年以外,中国每年出生人口都在2000万左右或以上,其中1963年到1974年这12年平均每年出生2600万,有生就有死,等到1950年代出生的人开始死亡,中国每年死亡两三千万,是现在的两三倍。而1996年以来平均每年只出生女孩620万左右。如果光停止计划生育而不鼓励生育,20多年后,中国生育率最多像韩国和台湾现在一样只有1.1,那么每年只出生600多万孩子,不到全球的1/20,将出现一个长达四十年的人口“泄洪”期,每年净减一千多万,雪崩 !大国空巢!在人口“泄洪”过程中,中国将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结论: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口危机将全面爆发。再不停止计划生育,更待何时?
我2010年5月31日回国探亲,7月16日返回美国。6月4日到7月5日这一个月时间内,先后在天则经济研究所、传知行研究所、改革内参、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乌有之乡、中南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与腾讯网合办的燕山大讲堂、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机构讲演,呼吁尽快停止计划生育,并受重庆市政府的邀请去重庆交流。回国期间,拜访了各界社会贤达(如茅于轼、郑也夫、梁中堂、仲大军、潘维、叶廷芳、杨支柱、王鑫海、孔庆东、张宏良、余晖、曹思源、戴国庆、冯兴元、黄元河、陈子明、旷新年、李红刚、秦启文、丁东、盛洪、赵农、李建新、陈友华、黄纪苏、王小东、梅新育、童大焕、王飞跃、秋风、张大军、王东、王建军、黄钟、滕彪、廖进中、陈潭、薛力、丁金宏、鲍克等)。接受人民日报环球时报、新华社、第一财经电视、中国经济时报、第一财经日报、东方早报、商业周刊、南华早报等多家媒体采访。但由于时间原因,错过了另外几个讲座和袁隆平教授的接见。
  请到下面网站下载《2010年易富贤回国行程详录》(文件名:2010China-Trip.doc)和部分演说稿(2010speech-in-china.ppt): http://daguokongchao.orangecabin.com
  与茅于轼教授合影
  
作者中山水寒与茅于轼老师合影
―――――――――――――――――――
凤凰卫视:中国人口危机2012将全面爆发
中山水寒 2010-08-19
http://www.tieku.org/305338/1.html

易富贤(中山水寒)daguokonchao@gmail.com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0_08/13/1943893_0.shtml
http://v.ifeng.com/opinion/china ... -0b2c4479bb1c.shtml
  
  凤凰卫视2010年8月12日《总编辑时间》播出“易富贤:中国人口危机2012将全面爆发”,以下为文字实录:
  吕宁思:中国从1971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1980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由于时间的滞后性,目前还只是看到所谓的人口红利,计划生育恶果还没有显露出来。不过人口学家易富贤博士发表文章指出,从2012年开始中国人口危机即将全面爆发,一系列恶果将逐渐显现。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2012年总劳动力开始减少,劳动力是一个国家的精气是最核心的竞争力,2012年中国总劳动力达到顶风之后,将快速下降,总劳动力减少标志国力即将衰退。
  第二,2012年光棍危机将全面爆发。从2012年开始中国适婚年龄的男性人口将大幅度的超过女性,过剩男人到2020年更近四千万。这四千万青壮年光棍对社会稳定和家庭秩序的破坏作用是可想而知。比如说近期内地发生的多起砍杀学生案,罪犯多为光棍。
  第三,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抚养问题也越来越严重。2030年后将是三个劳动力人口,对应一个老年人口,2050年后,将是二个劳动人口对应一个老年人口。现在的年轻人到了老年,将是无比凄惨。
  第四,2011年,育龄妇快速减少,育龄妇女减少意味着人口再生产能力降低,加上生育意愿已经很低,即便停止计划生育,也难阻人口的锐减。说明中国早已错过了停止计划生育的最佳时机,如果十二五还只是放二胎,开放二胎,那么中华民衰落是难以逆转的。
第五,根据1987到2006年,年增人口变化趋势,文章推测中国人口将在2016年开始负增长。如果现在只是停止计划生育而不是鼓励生育的话,20多年之后,中国生育率最多像韩国一样,每年只出生600多万孩子。不到全球的二十分之一,出现大国空巢,中国将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易富贤博士警告说,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口危机将全面爆发,他说再不停止计划生育,更待何时。
五、2011年:育龄妇女快速减少
  15-49岁总育龄妇女
  20-29岁妇女
  2011年开始,中国15-49岁总育龄妇女开始减少,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也快速减少。妇女是生育的主体。育龄妇女减少意味着人口再生产能力降低,加上生育意愿已经很低,即便停止计划生育也难阻人口锐减了。说明中国早已错过了停止计划生育的最佳时机,如果十二五还只是放开二胎,那么中华民族的衰落是难以逆转的!
  六、2016年:中国人口开始负增长
  而联合国和美国人口普查局则预测中国人口在2020年开始负增长。
  其实联合国的预测还过于乐观,因为对现有数据是采纳国家计生委的1.8的生育率。比如联合国认为中国1995-2000年每年出生1970万,2000-2005年每年出生1801万。但中国国家统计局认为1995-2000年每年出生1900万,2000-2005年每年出生1624万。而根据客观数据,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1995-2000年每年只出生1379万,2005年1%抽样调查显示2001-2005年每年只出生1369万。也就是说中国人口高峰不可能达到13.9亿,峰值时间也不会等到2020年。
  虽然中国人口总量仍然在增加,但从1988年开始,年增人口其实是在直线递减。根据1987年到2006年年增人口变化趋势,笔者推测中国人口将在2016年开始负增长。
  人口负增长
  人口一旦负增长,将一发不可收拾。中国人口从1950年的5.5亿增加到现在的13亿,每年增加一千多万,主要是因为平均预期寿命从35岁延长到73岁,不是因为生的太多,而是死的少,是人口“蓄洪”,也是实力的蓄积。
  从20世纪50年代直到1991年,除了大跃进几年以外,中国每年出生人口都在2000万左右或以上,其中1963年到1974年这12年平均每年出生2600万,有生就有死,等到1950年代出生的人开始死亡,中国每年死亡两三千万,是现在的两三倍。而1996年以来平均每年只出生女孩620万左右。如果光停止计划生育而不鼓励生育,20多年后,中国生育率最多像韩国和台湾现在一样只有1.1,那么每年只出生600多万孩子,不到全球的1/20,将出现一个长达四十年的人口“泄洪”期,每年净减一千多万,雪崩 !大国空巢!在人口“泄洪”过程中,中国将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结论: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口危机将全面爆发。再不停止计划生育,更待何时?
我2010年5月31日回国探亲,7月16日返回美国。6月4日到7月5日这一个月时间内,先后在天则经济研究所、传知行研究所、改革内参、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乌有之乡、中南大学、西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与腾讯网合办的燕山大讲堂、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机构讲演,呼吁尽快停止计划生育,并受重庆市政府的邀请去重庆交流。回国期间,拜访了各界社会贤达(如茅于轼、郑也夫、梁中堂、仲大军、潘维、叶廷芳、杨支柱、王鑫海、孔庆东、张宏良、余晖、曹思源、戴国庆、冯兴元、黄元河、陈子明、旷新年、李红刚、秦启文、丁东、盛洪、赵农、李建新、陈友华、黄纪苏、王小东、梅新育、童大焕、王飞跃、秋风、张大军、王东、王建军、黄钟、滕彪、廖进中、陈潭、薛力、丁金宏、鲍克等)。接受人民日报环球时报、新华社、第一财经电视、中国经济时报、第一财经日报、东方早报、商业周刊、南华早报等多家媒体采访。但由于时间原因,错过了另外几个讲座和袁隆平教授的接见。
  请到下面网站下载《2010年易富贤回国行程详录》(文件名:2010China-Trip.doc)和部分演说稿(2010speech-in-china.ppt): http://daguokongchao.orangecabin.com
  与茅于轼教授合影
  
作者中山水寒与茅于轼老师合影
―――――――――――――――――――
中国人口的拐点
——专访易富贤(中山水寒)

2010年春节过后不久,“用工荒”再度上演,与2004年起每年出现的“用工荒”有所区别的是这一次是全线告急:珠三角、长三角缺工数激增至数百万,除前些年出现的技术工人短缺,普工也开始招不到人。“用工荒”的关注度渐次下退,富士康多起工人自杀又轩然而起,各类所有制成本均有涉及。
在人口学家易富贤看来,这些是“2012年中国人口危机拐点的征兆”。“人口结构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需要系统全面的反思。”他说,劳动力对于国家而言是“精气”所在,要衡量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劳动力供应也是不可或缺的自变量。因此,他和不少人口学家呼吁,中国应尽早改变计划生育政策,从“人口控制”转向“人口发展”。
易富贤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念完药理学博士后,1999-2002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威斯康星医学院做博士后,出国之后发现中国的人口问题,对“中国人很能生孩子”、“中国人口太多了”这些几近“天然正确”的判断产生了怀疑,零星地写了一些人口方面的文章。2002年后在威斯康星大学做妇产科研究工作,由此开始系统研究中国的人口问题。不看电视、不做家务、没有“会”参加的易富贤,将几乎所有业余时间放在人口学研究,2007年出版了广受关注的《大国空巢》一书。
“我这次回国就是为了普及一个观念,人口是最重要的产业单位,有了人才有消费、生产、就业这些循环,减少人口不但不能缓解就业压力,而是恰恰相反。”7月1日,在北京东城区一家咖啡馆,操着湖南普通话的易富贤对《商务周刊》说,人口是战略性大课题,视野必须超越一两代人,“得尽快鼓励生育,否则中国面临的是老龄化社会里的老无所养”。
《商务周刊》:中国已经连续几年出现民工荒,这与前几年的低廉劳动力几乎无限供给的情况有很大不同,从人口学的角度来看,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种逆转?
易富贤:值得大家严重关注的是,今年的民工荒,其实与前几年的民工荒有着本质的不同。2004年的民工荒,是因为中国20-39岁劳动力在2002年开始减少,但由于15-64岁总劳动力以及19-22岁最年轻的劳动力都还在增加,因此当时的民工荒并不严重。而2010的用工荒是因为各个年龄段的劳动力都在或即将减少。中国19—22岁人口在2009年达到了顶峰(1亿人),之后开始急剧减少。这也是为什么200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减少约40万人的重要原因。教育部的另一组统计也证明了适龄人口总量的减少趋势:2008年全国应届高中毕业生人数为849万,2009年为834万,2010年再减至803万。
据最客观的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05年抽样调查的数据计算,19—22岁人口到2018年只剩下0.53亿,9年下降一半;而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的同类数据,这个年龄段人口数也是从2009年后快速下降,到2023年只剩下0.62亿,14年下降差不多40%。两组数据有些差别,但快速减少的大趋势以及2009年这个节点都是一致的。
这还只是逆转的开始。从人口学的预测看,由于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有73岁了,即便人口政策不调整,劳动人口总量变化比较缓慢,但是年轻人数量的变化却很大。比如以2010年为基点,15—64岁人口到2020年将只减少3.4%,但20—30岁劳动人口却要下降27%,19—22岁人口更是下降45%。
劳动力市场对19-22岁人口数量的变化最为敏感。对企业来说,意味着最具有活力的新增劳动力严重不足,各地将掀起抢劳动力的风潮,并且将越演越烈,也意味着大量企业可能将撤离中国;对于大学来说,意味着生源不足,今后高校将掀起生源争夺战;对于国防来说,意味着兵源数量下降,男孩中服兵役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0%提高到今后的19%。并且也意味着房地产的好日子快要走到尽头了。
《商务周刊》:那么,现在中国社会由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大而社会负担较轻的状况将不复存在,人口结构会脱离人口红利的状态?
易富贤:我一直不太赞同“人口红利”的说法。需要养的小孩少了,社会负担低,但谈不上红利。这种靠降低生育率来降低抚养比的做法,其实是一个很粗略的想法,因为抚养比又分为儿童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混淆了儿童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来谈人口红利,这是不对的。
抚养,是工作的人养不工作的人,所谓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劳动年龄人口指的是15—64周岁人口,0—14岁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是儿童抚养比,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是老年抚养比。显然,儿童与老人都需要抚养,但总抚养比的这两个组成部分哪个更多哪个更少,对整个社会的意义是不同的。儿童抚养比是人口投资,老年抚养比是人口还债。降低儿童抚养比,也就降低了人口投资,是一种人口高利贷。
最适合经济发展的总抚养比应为50%—60%,消费与就业关系最为和谐,社会也就比较和谐。发达国家在1950-1980年的总抚养比是50%—60%。中国1980年代初期社会比较和谐,一个重要的人口学原因是当时的总抚养比介入50%和60%之间。印度在2003年之后经济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总抚养比在50%—60%,印度经济将步入快车道。
这是统计学上的经验总结,从人口学来解释,人口和消费是比例关系。我研究了所有国家劳动力与消费者的关系,所有国家都是50%左右,也就是说两个消费者提供一个就业机会,但是中国不一样,我们总劳动力(实际就业人口段)与总消费人口的比例是63.5%。中国的13亿消费市场只能提供6.5亿就业机会,而劳动力是8亿,有1.5亿过剩劳动力。劳动力与消费者比例过高也意味着总抚养比极低,目前中国的总抚养比低于40%,就业压力大。为了保证就业,产品就必须大量廉价外销,靠国际市场来提供就业机会,等于是全世界都在享受中国的人口红利。中国目前虽然抚养比低,但是由于高就业压力,社会和谐度还不如1980年代初期。因此,总抚养比过低其实并不是好事。
而未来则是在走向另一个极端。因为30年的计划生育,人口结构中的儿童比例持续下滑,老年人比例越来越大,未富先老的问题正在迫近。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分别只有1.66亿、1.11亿,老年抚养比还只有11%——就是9个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对应一个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但是养老金短缺问题已经很严重。而现在年轻劳动力又开始了持续减少的走势,老年抚养比将从目前的11%不断增加,到2030年老年抚养比增加到27%,到2050年增加到50%——也就是两个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对应一个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儿童越来越少,年轻劳动人口也开始出现不足,老年抚养比不断增加,导致总抚养比逐渐加大,这对于综合国力十分不利。比如日本的总抚养比在1990年代开始不断攀升,到2050年将达到100%左右,也就是1个劳动人口抚养1个非劳动人口,更关键的是他们的总抚养比是以老年抚养比为主,中位年龄将超过55岁。日本成为一个老气横秋的国家,在沉重的老龄化压力下,无力进行人口投资,更加养不起孩子,国力将难以恢复。我们的问题则是强制生育率带来短暂的“红利”后,反弹到另一个高点:中国已经未富先老,这样下去还将老无所养。
《商务周刊》:但从直观感觉上说,人口太多一直是中国很多问题的根源之一,至少从就业上来说,年轻人减少会让上学和就业竞争不那么激烈了。
易富贤:1980年一胎化政策实施后,少生了1.3亿人口,看上去少抚养了1.3亿人,但也少了1.3亿消费群体,减少了大量就业机会;并且由于家庭孩子少,中国妇女劳动参与率高达86%,世界罕见,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压力。
如果将人口再生产看作是产业的话,生产婴儿是人类社会投资拉动率最高的产业。孩子出生,要到20岁之前一直是单纯的消费者,而且这种拉动作用是可持续的。婴童经济的产业链是全方位的,涉及到人的几乎所有方面。二战后,发达国家就是因为婴儿潮拉动了消费,提供了年轻劳动力,而迎来了几十年高消费、高增长的“黄金时代”。
所以降低儿童抚养比意味着人口投资的减少,而年轻人口占比迅速下降又让我们过早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的消费能力和时间远低于婴童,资本回报率低,一旦老龄化程度加大,相应制度建设不健全,银发市场能有多大?
就业难成因极为复杂。目前中国的农民工能就业,靠的是人多劳动力便宜这样的比较优势从国外市场获得的就业机会,大学生失业则恐怕是因为产业升级至少20年未有起色,第三产业发展迟缓。而产业升级迟缓的原因之一就是刚才讲的,人口控制政策所造成的“额外过剩”的1亿多劳动力无法找到国内对应的消费者,从而强化了不涨工资的比较优势。
《商务周刊》:这真是与众不同的逻辑。我们换一个问题,现在依靠涨工资倒逼产业升级的可能性又有些苗头了,您刚才也说总劳动力供应量2012年开始减少,是不是刘易斯拐点来了?
易富贤:刘易斯拐点更多的是理论价值,从劳动力总量来看,全球都不存在所谓的刘易斯拐点。比如国内经常举例的日本。日本经济起步比中国早40多年,日本在1949年开始普及家庭生育计划,提倡少生,结果生育率从1947年的4.5急剧下降到1950年的3.7、1956年的2.2,这就导致了日本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劳动力短缺。但是并不表明劳动力短缺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做出什么贡献,事实恰恰相反。
日本20—39岁黄金年龄劳动力在1975年前是不断增加的,为日本经济腾飞奠定了人口学基础。这个年龄段的人口1975年达到顶峰后开始减少,1990年代又出现过一个高峰,然后到2000年之后才不可逆转的快速减少。日本15-64岁总劳动力在1995年才开始减少。也就是说日本1960年代经过所谓刘易斯拐点进行产业升级的时候,不但15-64岁总劳动力在不断增加,而且20-39岁黄金年龄劳动力也在不断增加。如果当初没有出台控制人口的政策,日本经济发展会更好,比较平滑。换句话说,日本劳动力短缺是控制人口政策的“果”,而不是经济发展的“因”。
《商务周刊》:所以您一直是人口学界的激进派,主张尽快放开计划生育政策,补充年轻人口。
易富贤:我的观点并不激进,只是希望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要持续发展,人口本身必须持续发展。要维持人口相当于上一代不增长也不减少(世代更替),中国的生育率(妇女人均生孩子数)需要在2.3以上。但中国1990年之后就已经低于更替水平,1990年代中期之后只有1.3左右了,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证实生育率只有1.22,2005年1%抽样调查再次证实生育率只有1.33了。由于长期的超低生育率,中国人口危机即将在2012年之后爆发。
其实即便没有计划生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育率也会自然下降,不需要强制调控。中国大陆目前社会发展水平相当于新加坡、韩国、台湾地区1980年代后期的水平,当年这些地区的生育率只有1.6左右。现在泰国、伊朗、巴西的社会发展水平与中国非常接近,但生育率分别只有1.64、1.4、1.9了。国家计生委《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也显示全国生育意愿低下,平均只有1.73。
今年是1980年《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三十周年,当年公开信里说的明白:“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30年已经到了,我们应该积极调整人口政策,恢复人口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来源:商务周刊 作者:和阳)
停止计划生育,恢复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
易富贤
  
  1、停止计划生育是兑现历史的承诺。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简称《公开信》)标志着独生子女政策全面实行,但也明确提出:“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 2010年刚好30年,停止计划生育对政府来说是诚信、是义务、是应尽的责任。
  2、主流家庭需要生三个孩子。要保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世代更替),目前发达国家总和生育率(妇女平均生孩子数)需要达到2.1。而由于婴幼儿死亡率和出生性别比都比发达国家要高,中国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应该在2.3以上。考虑到不孕不育症(近二十多年来,发病率上升了10倍)、单身、丁克等人群,一个正常的社会应当是主流家庭生育三个孩子,部分家庭生育一两个孩子,部分家庭生育四五个孩子。要是一个国家的主流家庭不让生、不愿意生或者养不起三个孩子,标志着这个国家已经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人口推动文明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几千年人口数量波动在低水平,稀少的人口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和密度优势,科技进步非常缓慢,生活质量也没有大的变化。近代人口爆炸导致科技爆炸、传播加速和市场容量扩大,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也从过去的二十多岁延长到现在近七十岁。人口增加,对现有的资源只是“减法”地消耗;但更重要的却是使目前的“非资源”(如氮气、太阳光)变为新的资源(氮肥、太阳能),这种新资源的增加却是“乘法”地增加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公元元年到1880年,世界人均GDP从444美元(以1990年的美元为基准)到900美元,花了1880年才翻了一倍,而从1880年到1998年的短短118年里,世界人均GDP却翻了5倍多,从900美元上升到5800美元(同期世界人口从近15亿增加到59亿,翻了3倍)。中国也类似,从公元元年到1880年间,人均GDP从450美元上升到530美元,近两千年没变!而到1998年(人口从4亿增加到12亿多),中国人均GDP上升到近3200美元,也翻近5倍。说明科技的进步、经济的成长远远比人口增长快。何况现在人口增长已经减缓(停止计划生育都难阻人口锐减),科技的进步却还在加速,谁能断言中国人口上限?中国人口减少对全世界来说都是悲剧。
  4、中国人口增加不是因为毛泽东鼓励生育。1949年中国人口占世界22%,1980年仍然是22%。从1950年到1980年,中国大陆人口增加0.79倍,台湾增加1.24倍,中国大陆怪毛泽东,那么台湾怪谁?要是依照马寅初人口论,从1959年到1979年少生3亿(实际上4.57亿),意味着1959年以后出生的人口的近2/3是不能出生的(现在的老人却是1959年前出生的),现在中国可能已因老年化而崩溃。中国人口从1950年的5.5亿增加到现在的13亿,每年增加一千多万,主要是因为平均预期寿命从35岁延长到73岁,不是因为生的太多,而是死的少,是人口“蓄洪”,也是实力的蓄积。人口增长对于经济的推动有二三十年的滞后性,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中国与世界打交道主要依靠的不是资金,不是技术,不是资源,实际上是人口。没有1950-1979年繁衍的6亿青壮劳动力和旺盛的消费力,改革开放还谈什么成就?
  5、当初不实行计划生育,中国人口不会失控。社会越发达,养育成本越高,生育意愿越低,婚龄、育龄越晚,不孕率越高,生育率也因此就越低。随着人类发展指数(HDI,联合国用来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的提高,生育率直线下降。韩国、台湾、泰国、伊朗、巴西、印度在1960年代生育率与中国大陆一样都在6.0左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生育率直线下降,目前韩国、台湾生育率只有1.0,泰国只有1.6,伊朗只有1.4,巴西只有1.9,印度也只有2.7了。中国要是1970年代就不实行计划生育的话,随着经济发展,生育率也会自发直线下滑,人口不会无限增加,中国2005年底人口也只有15亿左右;即使1980年就彻底停止计划生育,那么2005年人口也只有14亿左右人口(今后也需鼓励生育以防人口减少),但是人口结构就更为合理,更有利于国家的持续发展。
  6、中国计划生育出台的国际背景。对美国外交政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洛克菲勒家族早在1952年就创办了人口理事会以减少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1966年说服联合国设立人口基金。1968年出版的《人口爆炸》和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掀起一股控制人口的全球思潮。在洛克菲勒三世的推动下,基辛格被授权起草《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 200 号》(1990年代这个报告解密,但中国直到近年才陆续获悉),1975年成为美国政府的官方(秘密的)外交政策。中心思想:发达国家越来越依赖于发展中国家的矿产资源供给,只有大幅减少发展中国家人口,美国才能充分利用它们的原材料。为了避免被指责为帝国主义,美国必须隐瞒从发展中国家获得自然资源的图谋,将计划包装成“自由选择”和“可持续发展”,并利用联合国人口基金等组织来实施其计划。人口控制的关键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要向他们灌输人口爆炸将带来灾难性后果的观念,说服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和民众相信:减少人口是符合他们自己的最大利益的。联合国人口基金最“伟大的贡献”是帮助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培训官员和人口学者,并授予中国“联合国最佳人口控制奖”。联合国人口基金一再宣传说“中国计划生育是自愿的、不存在强迫”,以欺骗国际社会。两百多年来马尔萨斯主义者做出了大量的末日审判式的预言,但所有已到期的从而可以用事实检验的预言全部破产了,无一例外。但这一脉伪科学谱系很能蛊惑人心,一个预测破产之后,但是又改头换面,继续占领舆论高地,先后以粮食危机、石油危机、资源危机、气候危机为理由,变着法子要控制人口。
  7、独生子女政策出台是非常草率的。在全球人口爆炸的强大舆论误导下,中国从1971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1973年计划生育全面展开,当时提出的是“晚、稀、少”,后面演变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到1970年代后期,中国的生育率已经降到稍高于世代更替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生育率会自发快速下降,当时就应停止计划生育。但当时决策层却有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强烈愿望,不过心里没底,1980年召开五次座谈会进行论证,经过宋健、田雪原的“科学诠释”,才下决心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1980年《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标志着独生子女政策全面实行。但事实表明,当初宋健、田雪原的观点是错误的,老化现象并未像《公开信》所说那样“最快也得在四十年以后才会出现”,而是提前在1999年就来临了,只用了18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则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在5千至1万美元,而中国只有1千美元。《公开信》认为通过增加和改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可以逐步做到老有所养,使老年人的生活有保障”,但201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只有有1.66亿(65岁及以上者1.1亿),其中只有城市的4000多万享受社保(其他的人靠子女赡养,他们都还有多个子女),养老金缺口已经很大了;2030年后60岁以上老人将超过3.4亿(65岁及以上者2.3亿),没有足够的子女赡养他们,将老无所养。现在有关部门已经提议将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今后退休年龄还将不断推迟,很多人至死都领不到养老金。老年化危机将引发严重经济危机,全球经济也将受损。《公开信》认为不会出现“男性数目会多过女性”的情况,但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几年之后出生性别比就开始失衡,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已经是123了(而八百多万人口试点二胎的地区性别比却在正常的106左右),加上一些单身女性,意味着今后超过1/4男性将打光棍。《公开信》认为不会出现“劳动力不足”,但是几年前就已经面临年轻劳动短缺(而由于年幼消费人口不足,总劳动力却相对过剩,下述),如果不是金融危机的暂时掩盖,年轻劳动力短缺问题将更加严重。
  8、人口学界无能无信。人们想当然地以为人口学是一门宏观学科,足以指导人口政策,一提到人口问题,就说需要征求人口学家们的意见。事实却并非如此,人口学的英文定义:Demography is the statistical study of all populations.可见人口学家只是统计学的一个分支,而统计学又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性质决定了人口学只是一门很不成熟的“术”的学科,根本无力承担“策”的重担(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本职工作是“策”,因此不要受制于人口学界)。就像不能因为冠以“宇宙”的名称就能代表宇宙一样,“人口学”其实是根本解决不了人口问题的。将人口政策调整的重担交给人口学界,等于是赶鸭子上架。尤其是中国人口学科从一开始就是为计划生育服务,学术上一直受制于联合国人口基金的学术标准,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会长都是原国家计生委主任,基金、荣誉全部来自国家计生委,人口学界已经与计生委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人口学家将人口高利贷(现在降低儿童抚养比等于是加倍增加将来的老年抚养比,是人口高利贷)“论证”成人口红利;将性别比失衡“论证”成女婴漏报;现在又用“堆积高峰”来阻拦停止计划生育。本来应该是用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来验证人口学界的观点,但是比较滑稽的是,中国人口学几十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篡改客观数据的历史。将人口政策交给人口学界和计生委来决定,就像将是否判处死刑交给死刑犯自己决定一样。
  9、计生委和人口学界通过篡改数据一再阻拦人口政策调整。尽管1980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但是一些领导仍心虚,提出只能实行15年,并在1980年代中期批准在全国两百多个地方试点二胎,13大报告中根本没提“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但随着田雪原、邬沧萍、胡鞍钢、翟振武等人口学家的“深入论证”,决策层越来越相信独生子女政策是“科学合理”的,1989年之后取消了大多数二胎试点,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也变得心安理得了。1980年代,人口学界和计生委一再提议要制定计划生育法,但是当时的决策层坚决反对;比较滑稽的是,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生育率只有1.22了,应该停止计划生育并鼓励生育了,反而于2001年制定了计划生育法。人口数据最权威的是人口普查,其次是国家统计局每五年一次的1%人口抽样调查(小普查)。1992年国家计生委的38万人调查显示全国1991年和1992年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65和1.52,远低于替代水平(意味着应该停止计划生育、撤销计生委了),计生委和人口学家们不相信调查的结果。于是大家期待着1995年小普查结果,然而结果令人失望:连农村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也只有1.56了。又等待2000年人口普查,然而结果更令他们吃惊,2000年的总和生育率甚至低到1.22。又等待2005年的小普查,然而结果显示,2005年总和生育率也只有1.33。年度千分之一抽样调查也证实生育率只有1.2-1.3。如果承认1992年和1995年的客观资料,那么在1996年开始的九五规划就应该停止计划生育,但是由于生育率被计生委和曾毅等人口学家篡改成1.8了,人口政策就纹丝不动。如果承认2000年的人口普查的1.22的生育率,2001年开始的十五规划就应该停止计划生育并鼓励生育了,但由于生育率被再次篡改成1.8(将每年出生人口多计算50%左右),而胡鞍钢等人又特别上书中央要求千万不要调整人口政策。2004年中央成立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的本意是准备调整人口政策。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组长蒋正华是原国家计生委副主任、副组长宋健是独生子女总设计师)胆大包天,根本无视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年1%抽样调查数据,又一次将生育率篡改成1.8,并根据1.8的生育率预测中国人口会达到15亿,反对调整人口政策,结果2006年开始的十一五规划没有调整人口政策。依照国家人口发展战略报告,近年每年增加1200-1300万人口,2033年人口达到15亿;但统计局“修正”后的数据认为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分别只增加768万、692万、681万、673万人;而根据2005年小普查的原始数据,近年每年出生1300多万,死亡950万左右,每年实际只增加400多万。随着老年人口的堆积,死亡人口将急剧增加,中国人口已经接近负增长,继续现行人口政策,中国人口高峰连13亿都难以达到(2000年人口普查只有12.4亿,被“修正”进去两千多万;国家统计局长承认2005年的13.07亿人口有超过4600万的水分),不可能达到14亿,更不会达到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所宣称的15亿。目前又在统计2000-2009年出生人口数量,这些数据足以在2010年停止计划生育。2010年底又将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到2011年,超低生育率经历了两次全国人口普查、两次“小普查”的证实,如果2011年开始的十二五规划还不停止计划生育,那么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10、中国人口过多只是一个流传很广的谎言。中国所有资源总量在全球都位居前列:农用地面积、水力资源全球第一,国土面积全球第三,矿产资源全球第三(煤炭储量全球第二;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产量和供应量约占世界总量的90%以上),森林面积全球第五,淡水资源全球第六。由于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世界平均”意义不大,低于“世界平均”并不意味资源不够。前苏联、大洋洲、美国、加拿大、蒙古国这五个地区人口不到全球10%,但是陆地面积超过全球39%。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大洋洲、南美洲人口占全球13.7%,但却拥有全球36%的耕地。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南美洲、大洋洲、刚果这六个地区占全球人口14.5%,但却拥有全球65.7%的森林面积。南美洲、俄罗斯、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美国、大洋洲、缅甸、刚果这8个地区人口占全球18.8%,但却拥有全球64%的水资源。大洋洲、南美洲、美国、前苏联、蒙古人口不到全球14%,但却占有全球草原面积的48%。前苏联、美国、南非、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加拿大、德国、英国8个地区人口占全球13%,但却拥有全球62.3%的矿产资源。除了资源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外,中国人均资源并不处劣势,比如,除中国以外,全球40.9%的人口人均农用地面积比中国多,59.1%的人口人均农用地面积比中国少;全球16%的人口人均矿产资源是中国的8倍,但中国人均矿产资源却是另外84%的人口的1.56倍。由于气候、土质、日照、灌溉等的不同,人均耕地多并不意味着粮食产量多,比如我国的水稻亩产为420公斤左右,日本为440公斤,印度只有200公斤;中国很多地方适合种植两季甚至三季,而其他很多国家却只能种植一季。从农用地和耕地角度看,中国并不处于劣势,从资源角度讲,粮食是不难解决的问题。但是从长远看,威胁中国粮食安全的将是人口结构—无人种地!中国绝对算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也不错”,中国“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而不是“人口过多”。中国人均资源远远比日本、韩国、以及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很多欧洲国家要多。
%11、适度人口理论是伪科学。1980年宋健、田雪原等实行一胎化的学者认为中国适度人口是7亿。其实最适人口理论是伪科学,地球承载人口的能力与生产力相关,是变量,不存在固定的最适人口,500年前的话,中国最适人口只有数千万。牛能健康地从100公斤长到400公斤,但大象从5吨降低到1吨肯定会死亡。1980年中国人口中1945年以后出生的7亿,1980年一个孩子都不生,今后平均寿命为76岁的话,中国人口也要到2021年才能分别降低到7亿,但那个时候最年轻的妇女也已经有41岁,育龄妇女已经微乎其微了,然后在几十年后中华民族基本灭绝。随着科技的发展,最适人口不断增加,就算1980年的时候最适人口确为7亿,难道2021年中国最适人口还是7亿?
  12、把人当成猪羊圈养,草料永远都不够;把人当人待,人有无限的创造力!经济水平并不完全由人均自然资源决定的,人均资源远远超过美国的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的社会发展水平却反而不如美国,而与中国差不多。人口资源才是第一资源,是中国最大的优势资源。中国人均收入虽然仍不高,但是综合实力却位居世界第四。阿根廷面积是印度的84%,人口只有印度的3.5%,但在世界上神气的将是印度而不是阿根廷。人是“本”(能够将“非资源”变为“资源”),自然资源是“末”,想通过减少人口来提高“人均资源”是舍本逐末。把目光局限在“自然限制”人口增长上,社会将脱离继续寻求创造性的方法解决贫穷、饥饿、资源不足等问题的轨道。不用说中国人口减少到7亿,即使几千万,要想保证现有生活质量,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不过是多维持几十年、上百年罢了。即使中国1个孩子都不生,留着资源给其他国家,也不过多用几十年,难道全人类到时候集体自杀?因此人类要存在和发展只有一条路可走:依赖于科技进步开发新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节流不如开源,人类的文明史就是将“非资源”变成“资源”(煤炭、石油、氢能等)的历程。而科技进步依赖于足够数量、合理结构的人口。
  13、计划生育无助于改善自然环境。中国城市目前环境污染严重,有以下几个原因:1、粗放式发展模式:中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和能耗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中国产业转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所有国家在这个阶段都会出现过高污染情况,比如英国的伦敦曾长期被工业烟雾笼罩。3、中国城市化引发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移民潮,数亿人口短时间涌入城市,而城市的生态建设却滞后。4、国际污染转移入中国:工业产品最消耗资源、制造污染,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工地,输出高污的工业产品换取低污的高附加值产品,必然伴随城市环境恶化;发达国家通过进口中国工业产品而将污染间接转移到中国。但中国总体生态环境自1990年代起也不断改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双缩小;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中有升。现代科技可以确保中国将环境恶化降低到可接受程度。先进的生产方式已开始经济地利用资源并保护环境,而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对环境破坏力更大,人口密集的日本现在生态比中国还要好。即使现在一个孩子都不生,继续这种粗放式发展模式,环境问题同样严重。《人口与发展》作者Frank Furedi教授强烈抨击靠计划生育搞环保的观点,他说,人类的生命永远都应当是“宝贵的、特殊的”;但是,在消极论者眼中,新生命被贬值成了“污染物”。他反讥道:要是人类完全消亡了,全球变暖的危机岂不是就彻底解决了?
  14、中国人口减一半,北京上海照样拥挤。人口密度优势和规模优势是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这是城市为什么比农村繁荣的重要原因。美国之所以是最强大的国家,原因之一是美国是发达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的世界第三人口大国;而中国和印度与美国还差距上百年,起点不同,不能相比),在发达国家中具有最大的人口规模效益。美国只有三亿人,但纽约、费城、芝加哥一样非常拥挤。西欧国家人口低惯性增长,小城镇一个个消失,但大城市人口却仍快速增加。俄罗斯人口从1992年就不断减少,但是人口还在往莫斯科等大城市集中。即便中国人口减少一半,北京、上海人口还是照样拥挤。计划生育的后果是农村包围城市,农村已经沦落为老弱病残的基地,象战争年代一样满目疮痍;而城市却因为大量的农民工涌入,一片繁荣,甚至还有“人满为患”的感觉。而知识分子和官员恰恰居住于城市,尤其是迅速膨胀的大城市。城市化的加速 (城市化率从1980年代的20%增加到2008年的45%,到2030年将增加到65%)、铁路建设滞后、回老家过年的传统、户籍制度所导致的核心家庭成员的分居以及人为的每年两个“黄金周”(美国圣诞节期间交通也拥挤、机票也大涨),都在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关于中国人口仍在快速增长的错觉。等到计划生育的后果从农村蔓延到城市之时,国家再也无力回天了。
  15、减少人口不能增加人口住房面积。人均住房面积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而不是与国土面积相关。英国、德国、日本人均国土面积分别只有中国的55%,59%,40%,但人均住房面积却远远超过中国。中国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只有6.7平方米,2007年人口增加了,但住房面积却增加到28平方米。1950年美国人均住房也只有26平方,现在人口增加1倍,而人均住房面积增加一倍多,超过70平方。阿根廷人均土地面积是美国的2.1倍,但2005年阿根廷人均住房面积只有22平方米,甚至比中国还少。俄罗斯面积远多于美国,人口不到美国的一半,但是2006年俄罗斯人均住房面积只有20.8平方米,比中国还少。交通情况也类似,从人力车、马车到轻轨、地铁网,交通也大为改观。
  16、计划生育无功于当代。实行计划生育的一大理由是认为减少人口分母可以提高GDP分子,其实这是错误的,GDP分子是人口分母创造的,轻量减少现在的分母也巨量减少了今后的分子。方案举例:1、统计局资料显示2005年底中国人口是13.0756亿,“十一五规划” 的2010年人口控制目标是13.6亿(平均每年增加1049万,以每年死亡950万计算,这5年需出生9995万)。2、2010年人口只增加到13.4亿(平均每年增加649万,这5年出生7995万)。3、2010年人口增加到14亿(停止计划生育并千方百计鼓励生育,平均每年增加1849万,这5年出生1.3995亿)。4、2010年人口降低到12.6006亿(一个孩子都不生,每年死亡950万)。解答:2000年我国人均GDP是7086元,到2010年翻一番的话,达14172元。以13.6亿人口计算,2010年总GDP为192739亿元。这192739亿元,13.6亿人口来分,人均14172元;13.4亿人口来分,人均14384元;14亿人口来分,人均13767元;12.6006亿人口来分,人均15296元。方案2比方案1人均GDP只多1.5%,但却少生2000万人口;方案3比方案1人均GDP只少2.86%,但却多生4000万人口(他们今后创造的财富是多少?);方案4比方案1人均GDP只多7.9%,但却少出生9995万人口(数千万家庭今后将老无所养)。由于人口刺激消费和生产,实际GDP差距还不会这么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Amartya Sen比较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和GDP增长,也认为计划生育没有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任何贡献。
  17、计划生育有害于千秋。计划生育让这一代人很多断子绝孙,让下一代人举目无亲。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风险性就在于唯一性。“舍小家,为大家”,小家是舍了,大家也完了。据统计,每1000个出生婴儿中约有5.4%的人在25岁之前死亡。中国15岁以下儿童每年死亡有40万~50万人,还有大量因伤致残儿童。汶川地震中失去子女、子女伤残的家庭惨不忍睹。计划生育腰斩依托于健全家庭结构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降低人口素质(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中国出生缺陷率不断攀升,现在是世界上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尤其是降低了心理素质,出现啃老现象);降低国防潜力,威胁中国边界安全(目前只需要10%同龄男性服兵役,但是保持同样的军队规模,今后却需要19%以上男性服兵役;人口结构老化将使得今后国防投入降低;而独生子女的性格缺陷以及缺乏对国防的奉献精神);激化了干群矛盾;破坏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并将威胁社会稳定(四千万光棍、四亿老无所养的老人对社会稳定性的影响可想而知)。计划生育视生育为邪恶,损害妇女身体(比如强制节育、堕胎),并使得妇女在生育上没有任何回报,不得不在职场拼搏,忙里又忙外,心理压力大,中国妇女劳动参与率高达86%,世界罕见,远高于世界平均的67%。世界上男性自杀率平均是女性的3.7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的国家。由于妻子通常比丈夫年轻,而妇女寿命比男人长好几岁,老年化最大的受害者是妇女,今后大量老年妇女将老无所养。
  18、如果主流家庭养不起三个孩子,说明社会分配制度出了问题。现在民生压力大、养不起孩子,有下面一些原因:1)、工资总额占GDP比例太低,现在只占GDP的11%(其他国家占54%-65%),居民收入只占GDP的22%。2)、中国行政成本居世界第一,政府掌握了社会剩余产品总价值的87.5%,留给社会的只有12.5%。3)、贫富差别太大,极少数家庭占有了绝大部分财富。4)、中国在基本民生方面的投入占GDP比例之低居全世界第一,比如,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9%;中国的卫生经费占世界的2%;教育经费占世界的1%,国家对教育投入仅占GDP的2-3%,远远低于联合国要求的6%。基本民生需求,反而成为了部分政府机构及相关垄断行业的滚滚财源。应改革分配制度以恢复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不能顺应不正常的分配制度而少生孩子。假如百姓收入总额从目前的占GDP的比重不足22%上升到50%,将行政成本、住房(美国中位房价只是人均GDP的5倍)、医疗、教育开支降低到正常水平,还会养不起三个孩子?
  19、计划生育将导致大量高校破产。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主要是由于大学扩招,高校招生人数从1998年到2006年增加5倍,如此大跃进,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就业压力的。人才供需脱节和自主创新落后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但是小学在校人数自从1998年开始急剧减少,2009年在校人数不到1998年的60%,中小学老师大量下岗;2009年全国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已经开始减少。2009年高考应届生为750万名,计划招生数629万。而根据人口普查资料,2019年大学年龄(19-22岁)人口将只是2009年的53%,这就意味着大量高校人员将面临失业。
20、计划生育增加现在的就业压力。“减少人口缓解就业压力”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理由,但却与亚里士多德的“落体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一样荒谬。2007年美国人口3亿,失业率为4.8%;巴西面积相当于美国的91%,人口1.9亿,只相当于美国的63%,但是失业率却高达9.6%。阿根廷人均面积是印度的24倍,但2007年阿根廷失业率为8.5%,印度为7.2%。社会作为整体,人口决定消费,消费决定需求,需求决定生产,有生产才能提供就业。劳动力是生产者,总人口是消费者。一个正常的社会是一个人生产,两个人消费。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劳动力与总消费人口比例在50%左右或以下。而中国由于倡导“只生一个”,致使减少了上亿年幼消费人口,等于丧失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并且由于孩子少,中国妇女劳动参与率高达86%。这两方面原因使得中国劳动力与总人口的比例高达63.5%,劳动力相对严重过剩,内需不足,就业过度依赖于国际市场,经济外贸依存度高达70%,国际金融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能影响国家经济安全(比如这次金融危机)。假如中国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比例像巴西和美国那样为50.5%的话,那么中国的13亿人口的消费市场只能提供6.565亿个就业机会,中国目前的8亿劳动力中将有1.4亿人会失业,失业率高达18%。目前中国之所以失业问题还不严重,主要是因为国际市场给中国提供了上亿个就业机会。但是中国目前这种外向型经济已经走到了尽头。一方面是因为印度等人口大国在崛起,印度的劳动力开始占领国际市场,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由于人口结构老化,购买力下降,向国外进口也将减少。
21、拉动消费——“婴童经济”。中国经济要持续发展,只能依赖内需,不仅需要提高人均消费能力,更需要增加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数量。中国现在是劳动力过剩,今后是劳动力短缺。近年每年进入20岁的人口有2500万左右,但是2010年之后将快速减少,10年之后差不多减少一半。孩子出生,要到20岁之前一直是单纯的消费者,大大缓解就业压力。而20年之后,中国面临劳动力短缺,现在出生的孩子长大成人,刚好弥补劳动力短缺。停止计划生育既能改善消费结构、缓解现在的就业压力,又能缓解今后的老年化压力和劳动力短缺,一举多得。婴童经济所带动的一个全方位的庞大产业链,涉及到婴儿食品、玩具、游戏软件、多层次的教育、流行音乐、房地产、汽车等几乎所有方面,对内需的拉动作用远远比房地产和汽车要大。最重要的是,这种拉动作用是可持续的。二战后,发达国家就是因为婴儿潮拉动了消费,提供了年轻劳动力,而迎来了几十年高消费、高增长的“黄金时代”。
  22、停止计划生育也难阻人口锐减。2003年世界所有中收入国家平均HDI为0.774,平均生育率为2.1;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平均HDI为0.769,平均生育率为1.9。新加坡、韩国1988年的HDI为0.8,生育率分别只有1.62、1.56。2008年中国的HDI达0.8,人均GDP达2000美元,人均国民总收入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根据各国经验,即使停止计划生育并千方百计鼓励生育,生育率也会下降。现在泰国、伊朗、巴西(顽强的天主教生育文化)的HDI与中国的非常接近,生育率分别只有1.64、1.4、1.9。《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国生育意愿低下,平均只有1.73。可见停止计划生育也难阻人口锐减了。生育率下降是“势能”自发推动的,是免费的;鼓励生育却需要“动能”,是高成本的,发达国家耗费巨资、绞尽脑汁以提升生育率,都没有成效。生育率反弹,“弹”何容易?!
  23、中国将面临几十年的人口“泄洪”。从20世纪50年代直到1991年,除了大跃进几年以外,中国每年出生人口都在2000万左右或以上,其中1963年到1974年这12年平均每年出生2600万,有生就有死,等到1950年代出生的人开始死亡,中国每年死亡两三千万,是现在的两三倍。因此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需要每年出生2000万以上人口才能有效改善人口结构,才能防止人口锐减。1980年到1990年平均每年出生1009万女孩,生育之前死亡大约55万,再扣去15%左右单身、不孕等人口之后,生育妇女在810万左右。平均每人需要2.5个孩子才能使得每年出生2000万,主流家庭需要生育3个以上才行。但是这一代人是生育文化断代的一代,少生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而民生压力又非常大,他们既不愿意生,也养不起3个孩子。而1990年之后每年出生孩子急剧减少,1996年之后每年只出生女孩600多万,还有部分在生育前死亡,部分不能生育,剩下的即便全部当全职妈妈,也不可能生育2000多万孩子的。如果只停止计划生育而不“鼓励”生育,今后中国的生育率将比现在的台湾地区和韩国的1.1还要低,每年只生600多万孩子,不到全球的1/20,出现一个长达四十年的人口“泄洪”期,每年减少1000多万,大国空巢!在人口“泄洪”过程中,中国将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24、国际国内都已经证明二胎方案是错误的。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在1960曾提倡生二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生育率快速下滑,这三个地区生育率分别在1976年、1982、1983年之后低于世代更替水平2.1,现在虽然在鼓励生育,但生育率只有1.0左右。伊朗在1989年开始提倡只生二胎,最多三胎,生育率从1990年的5.3迅速降低到1996年的2.9,2000年的2.0,2006年的1.7;现在已经废除这项政策,鼓励生育,但生育率却仍然继续下降。凡是曾经提倡生二胎的地区,现在都已经后悔莫及。中国自己也从1980年代开始在山西翼城、甘肃酒泉、河北承德、湖北恩施等800多万人口的农村地区试点“二胎方案”,但是2000年翼城生育率只有1.5,酒泉只有1.4,恩施2005年只有1.47,承德现在只有1.6。中国还有什么理由要实行二胎方案这一已经证明是错误的政策(并且人口学界的二胎方案还是强制性限制三胎)?可以说现在的二胎方案比1980年独生子女政策危害还要大,因为1980年代毕竟老百姓生育意愿还比较高,即便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由于超生,生育率仍然在世代更替水平附近;而现在老百姓的生育意愿只有1.7了,如果采纳曾毅、胡鞍钢等人的二胎软着陆方案,那么中国的生育率将会稳定在1.5以下。
  25、无限风光在险峰,出生高峰是政绩高峰。人口学界希望出生人口越平稳越好,担心停止计划生育之后会出现出生堆积高峰。其实纵观人类数千年文明史,人口从来就不是平稳的,人口出生高峰往往导致此后的国力的提升。无论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还是康乾盛世,都出现较大的出生高峰。日本战后的出生高峰“团块世代”奠定了几十年的繁荣。欧洲战后婴儿潮也导致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现在一霸独强,很大程度是得益于战后两次出生高峰。美国1955年到1965年这10年平均每年出生415万,是1930年代的1.7倍。中国1963年到1971年平均每年出生2646万,是1959年到1962年的1.88倍。中国1961年只出生1100万孩子,但是1963年超过3000万,差不多是1961年的三倍,不是一样过来了?1962年到1980年这次出生高峰共出生4.4亿人口,没有这4.4亿青壮劳动力和旺盛的消费能力,现在中国还谈什么崛起?人口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出生高峰就是政绩高峰。出生的平稳,标志着政策的僵化、政治的平庸。1996年韩国总统金泳三虽停止计划生育,但在已经太晚了(生育意愿太低了),又在人口学家的误导下,强调“政策连续性”,提出要“稳定低生育率”,结果没有出现出生高峰,没有任何政绩可言。而美国总统里根却逆转了美国生育率下降的势头,美国出现了二战后的第二次出生高峰,每年出生人口从1976年的317万上升到1990年的416万(增加1/3),奠定了美国强盛的基础,里根总统将因此而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而欧洲和日本1980年代之后却没有出现出生高峰,经济也开始走向衰退了。并且高峰不高峰要看参照物。如果停止计划生育,每年能够出生2500万左右人口,相对于现在的1300万是高峰,但是相对于1980年代后期却不是高峰(当时每年出生2500万),相对于1963年来说还算低谷,相对于印度现在来说也不算高峰。无限风光在险峰,如果停止计划生育真出现一个较大的出生堆积高峰,这是天大的好事,将成为后人难以跨越的政绩高峰,本届领导无疑将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之一!
  26、要赶抢“补偿性生育高峰”。 如果停止计划生育出现一个补偿性生育高峰,对民族持续发展是好事而不是坏事。那么这个补偿性高峰有多大?1960年代出生的妇女基本上已没有生育意愿或能力,补偿性生育得指望1970年代出生的妇女。1970-1979年出生的女孩现在还有1.0亿,其中36%左右接受了输卵管结扎手术。结扎妇女基本已生育二胎或以上,本来就不大可能准备再生育,并且即使做了输卵管复通手术,成功率也不高。中国剖腹产比例近50%,也大大降低再生育的意愿。现在中国原发性不孕率高达17%,而女性从27岁开始生殖力就明显下降,1970年代出生的妇女都已经是高龄育龄妇女,以不孕率30%计算,那么扣除结扎和不孕妇女,1970年代出生的妇女只有45%尚有生育能力。而《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国平均生育意愿只有1.73,1970年代出生的妇女中的大多数已经生育了一个孩子,那么她们只有再生3400万孩子的意愿。这三千多万抢生儿童,是中国缓解老龄化危机的唯一希望。如果这个高峰被耽搁了,中华民族从此走向衰败!现在年轻一代普遍晚育,停止计划生育后,也只有1970年代初出生的妇女急于抢生,10年之中,可能前几年偏多一点,达到500万左右(即便1000万也不可怕);后几年偏少一点,可能只有一二百万。目前平均初育年龄为25岁,“适龄”生育妇女是1980年代出生的妇女,当年平均每年出生女孩1000万左右,扣除不生育者,还剩下810万生育妇女,目前大多还只生第一个孩子,只有少数1980年代初出生的开始生二胎,那么1980后妇女每年总出生孩子最多不过1200万左右(很可能只有1000万左右)。加上1970年代妇女的“补偿性出生”,那么在“补偿性生育高峰”期间,每年总共最多只出生1700万左右孩子,远达不到中国1980年代的水平和印度现在的水平。目前大多数人只愿生2个孩子,从抢生角度看,放开二胎和停止计划生育差不太多。但是停止计划生育之后,后续鼓励生育的政策将主动得多。
茅于屎的学生??????
如果2012不爆发,是不是改个年份再发?{:soso_e113:}
房价还有希望涨么?
想多生娃就多挣点钱交罚款,少jjyy。
上次人口普查是,网上一片TG造假,质疑“中国怎么可能这么少人”。不晓得,那一天这风向就变了。

记性稍好的人,稍微思考一下,不难明白其中的道理。

不仅人口问题,别的方面也很多。

看到2016年人口负增长,我湿了……
强行堕胎、拆屋牵牛、抓人打人、非法禁锢......计生办坏事干的不少。

哼哼,看看我周围的女人们,如果不是计划生育政策,个个都想要二胎
看了两篇,真是满篇荒唐言啊!什么婴儿潮将会明显拉动经济之类胡扯的文章,中国50年代和80年代两次人口出生高潮怎么没见经济快速成长呢?
工资可以涨了
中山水寒这ID,当年在天涯国关上成篇成篇的发帖,有人质疑就灌水刷屏,不可一世啊。不过08年金融危机之后突然消失,长达一年之久,复出也不具往日雄风。其中原因大家懂的
人口红利的确终结了,记得有报告说目前中国人口平均比印度老十多岁,未富先老的前景十分惨淡。
woodface 发表于 2012-2-1 12:46
加上生育意愿已经很低
哼哼,看看我周围的女人们,如果不是计划生育政策,个个都想要二胎
个个?你去查一下,上海地区双独家庭生二胎的比例,不到20%。
解释下人口红利先!
shipbuilder8064 发表于 2012-2-1 13:16
解释下人口红利先!
15-60岁劳动人口比重上升,抚养率下降的阶段
抗病毒颗粒 发表于 2012-2-1 13:04
工资可以涨了
目前中国低端劳动力工资会持续上升,整体不一定。
日本人口老龄化后的情况就是年轻人生活越来越困难,退休老年人日子超级好过
人口红利,跟本就是一个伪的命题!
日本老龄化多少年了,可经济并没有悲催啊!
只不过发展的慢了点!
说中国会出现人口危机我还能接受,要说是在今年,口胡
人口教说:中国马上崩溃
JY急红了眼,经济怎么还不崩溃呀?!好你个TG,再给你压上最后一个大石块,2012年人口危机,操,看你不崩溃!!!!
{:soso_e120:}看到这些脑残的数据 我就笑了 先有了论点再凑的论据吧
huludu 发表于 2012-2-1 13:15
个个?你去查一下,上海地区双独家庭生二胎的比例,不到20%。
上海才多少人?
它还活着啊?
胆子不小啊,这么近的事情也敢预测,预测失败接着2013再来?
woodface 发表于 2012-2-1 14:19
上海才多少人?
上海是全国独生子女政策推行最早最得力的省级区域,目前双独家庭比例已经很高,上海双独家庭的生育水平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前瞻意义。
shipbuilder8064 发表于 2012-2-1 13:27
人口红利,跟本就是一个伪的命题!
日本老龄化多少年了,可经济并没有悲催啊!
只不过发展的慢了点!
人口红利再是伪命题就基本没有真命题了,日本经济已经停滞了20年了还不叫悲催?
加上生育意愿已经很低
哼哼,看看我周围的女人们,如果不是计划生育政策,个个都想要二胎
............................................................................................
生两个并不多,平均2.1个才能达到世代更替水平.

看了两篇,真是满篇荒唐言啊!什么婴儿潮将会明显拉动经济之类胡扯的文章,中国50年代和80年代两次人口出生高潮怎么没见经济快速成长呢?
...................................................................................................................
首先有一个滞后期,人从婴儿到成年要一二十年,雇佣童工可是非法的.
二改革开放以前,增加的劳动力继续种地,增加的效益很少,经济当然不能快速成长.现在印度也是这样.

很多对老龄化太乐观了,以香港为例700万人口,20-30万"菲佣""印佣".如果大陆发展到香港现在的经济水平,老龄化也和香港现在一样,需要同等比例的外籍保姆.,大陆需要4千万外籍保姆,别的不说,偷渡和居留权就是个大问题(参考香港菲佣的居留权诉讼).香港没有的制造业又需要多少外劳呢?
ps :设想一下中国老龄化率比日本高5--10个百分点,比美国高15个百分点以上.会是什么情势.
但我不认为2012将全面爆发
等到了我国人口更新缓慢之际,会不会出台法律规定每家每户必须生育两胎呢?
神棍!
huludu 发表于 2012-2-1 14:43
上海是全国独生子女政策推行最早最得力的省级区域,目前双独家庭比例已经很高,上海双独家庭的生育水平具 ...
本地农村不生个二胎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D
今年就能打脸了!
全面破产。
有时候,子宫武器的确很强大。
直接说中国2012年崩溃多好
梦回秦汉 发表于 2012-2-1 15:40
等到了我国人口更新缓慢之际,会不会出台法律规定每家每户必须生育两胎呢?
早就说独生子女夫妻可以生2个了。

另外很多其他情况下也可以生育二胎
另外,易富贤号称的生育率一旦下降很难上升,在近两年中也有很多反例——
日本的生育率从1.25上升至1.39,虽然还处于极低生育水平,但上升幅度可谓不小
英国、法国、瑞典这三个欧洲国家的生育率从1.6乃至更低回升至2.1的更替水平左右,突破了一旦跌破更替水平无法回升的神话
台湾地区去年的生育率也有较大幅度提升,目前没有总和生育率的数据,但根据已有报道,全台人口出生数量增加十几个百分点,台北市更增加35个百分点,相信与马英九当局采取一系列促生措施有很大关系,今年台湾生育率有望进一步回升,达到1.3以上
生育率回升的主要原因是妇女结婚生育年龄推后,30岁以上妇女生育行为增加以及政府采取各种促生措施等,这恰恰说明计划生育(主要是指政府引导妇女的生育行为)是完全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