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危机, 李建新:50后60后70后将是未来中国的巨大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53:39
李建新:50后60后70后将是未来中国的巨大压力

来源:搜狐财经

8月28日,斯坦福大学经济政策研究院、人文经济学会、搜狐财经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联合举办“2014人口与城市化发展论坛”。以下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建新先生的圆桌讨论发言。
  主持人:下面我想问李建新教授一个问题。您博客上也长期关注这个问题,您觉得刚才顾教授提到的他所观察到的现象,低生育率、低申请率,甚至顾教授刚才说有些人结了婚不一定能生上孩子这个状况,如果说我们现在立刻采取梁教授和顾教授推崇的这种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政策,我们人口结构会在多长时间之内会回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呢?有过这样的测算吗?
  李建新:首先感谢主办方,感谢建章,说起来我还是有点汗颜。今天的主题谈人口,实际上我想建章主办这个会,还是要最终落实到政策反思上。我说为什么有一些汗颜呢?我和顾老师是属于人口学者,按理说人口学、人口政策讨论我们应该有这个话语权,但是一眼望过去,像梁建章、黄文政这些人,在公共平台上特别活跃,这也是我们高兴的地方。我们今天进行政策的反思,不是人口学的事情,而是千家万户的事情。

  我还是按照今天这个主题来说一下我的观点。我做人口学,自然从人口学角度去思考问题。今天前面两位讲到的话题都提到了一个核心,就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实际上这个观点我们非常同意。中国未来最大的挑战在什么地方?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就人口而言,我个人认为中国人口结构失衡是对中国未来最大的挑战。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们要看人口与经济的关系,首先要明白人口是怎么样一个变化规律,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人口变革之中。
  如果从人类历史数百万年看的话,真正的人口变迁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而最大的变迁是发生在20世纪和21世纪。这就是我们说的人口转变,就是高出生、高死亡转向低出生、低死亡,这么一个巨大的转变。人口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简单的说,前50年是人口数量的爆炸,后50年是内部结构,年龄结构也好、性别结构也好的变化。这会对经济发生什么样的影响?

  过去99%的时间,人类人口是处在一个惰性变量,而在我们生活的这段时间是急剧活跃的变量。结构这样变化,对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关于这个话题在经济学界应该是争论已久。简单说有三种观点。要么是人口变化对经济是悲观的,要么是积极的,要么是中性的。但是我们会发现人口无论是数量多还是少,人口数量的增加高和低,都把这种争论统一不起来,只有观察它内部的结构变化。

  马尔萨斯处在工业革命初期,以及马寅初先生处在建国初期,这都是处在人口转变初期观察到的人口现象,回答出了他们眼中的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但是现在我们的人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接下来担心的是什么?就是人口红利的迅速消亡。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不表现在数量的多少,增长率的高低,而表现在结构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要反思中国的计划生育,恰恰是我们还是以数量为中心的,是以控制人口数量损失、以损害人口结构为代价的政策,这就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我们再放眼,从空间这个角度来看。十八世纪使中西方分衍,有三大革命,工业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其实还有一个大革命就是人口革命。这个人口革命它是有替代关系的。十九世纪的英法,二十世纪的苏美,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中印,包括我们前面追赶的是美国,后面追我们的是印度。刚才建章给我们展示了几幅图,实际上这是一个结构变化。如果我们把这几个大国放在一起的话,那我们国家的结构变化是最悲观的。如果按照我们刚才的思路去讲,我们的结构是一种畸形的、迅速萎缩的变化,那对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国力显然是一个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个人主张应该即刻废除计划生育,要鼓励生育。鼓励生育目的不是说增加数量,而是调整内部结构,也只有人口自身的这种长期均衡发展,才有未来的所谓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必要前提。

  回到你刚才的问题,我认为现在放开,其实我们已经晚了,所以不仅仅是放开,而且要鼓励。这一点我也非常同意顾老师的意见。习总现在讲两个不否定,我觉得人口上是最好的例子。后30年的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谁创造的?是50后、60后、70后。但是1980年的生育政策,80后、90后、00后将面对的是未来的30年,你们将来的30年,我们这50后、60后、70后把中国撑到了顶峰,与此同时,成也我们,败也我们,因为我们也将是未来巨大的社会压力,所以就看你们能不能撑起来了。李建新:50后60后70后将是未来中国的巨大压力

来源:搜狐财经

8月28日,斯坦福大学经济政策研究院、人文经济学会、搜狐财经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联合举办“2014人口与城市化发展论坛”。以下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建新先生的圆桌讨论发言。
  主持人:下面我想问李建新教授一个问题。您博客上也长期关注这个问题,您觉得刚才顾教授提到的他所观察到的现象,低生育率、低申请率,甚至顾教授刚才说有些人结了婚不一定能生上孩子这个状况,如果说我们现在立刻采取梁教授和顾教授推崇的这种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政策,我们人口结构会在多长时间之内会回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呢?有过这样的测算吗?
  李建新:首先感谢主办方,感谢建章,说起来我还是有点汗颜。今天的主题谈人口,实际上我想建章主办这个会,还是要最终落实到政策反思上。我说为什么有一些汗颜呢?我和顾老师是属于人口学者,按理说人口学、人口政策讨论我们应该有这个话语权,但是一眼望过去,像梁建章、黄文政这些人,在公共平台上特别活跃,这也是我们高兴的地方。我们今天进行政策的反思,不是人口学的事情,而是千家万户的事情。

  我还是按照今天这个主题来说一下我的观点。我做人口学,自然从人口学角度去思考问题。今天前面两位讲到的话题都提到了一个核心,就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实际上这个观点我们非常同意。中国未来最大的挑战在什么地方?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就人口而言,我个人认为中国人口结构失衡是对中国未来最大的挑战。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们要看人口与经济的关系,首先要明白人口是怎么样一个变化规律,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人口变革之中。
  如果从人类历史数百万年看的话,真正的人口变迁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而最大的变迁是发生在20世纪和21世纪。这就是我们说的人口转变,就是高出生、高死亡转向低出生、低死亡,这么一个巨大的转变。人口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简单的说,前50年是人口数量的爆炸,后50年是内部结构,年龄结构也好、性别结构也好的变化。这会对经济发生什么样的影响?

  过去99%的时间,人类人口是处在一个惰性变量,而在我们生活的这段时间是急剧活跃的变量。结构这样变化,对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关于这个话题在经济学界应该是争论已久。简单说有三种观点。要么是人口变化对经济是悲观的,要么是积极的,要么是中性的。但是我们会发现人口无论是数量多还是少,人口数量的增加高和低,都把这种争论统一不起来,只有观察它内部的结构变化。

  马尔萨斯处在工业革命初期,以及马寅初先生处在建国初期,这都是处在人口转变初期观察到的人口现象,回答出了他们眼中的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但是现在我们的人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接下来担心的是什么?就是人口红利的迅速消亡。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不表现在数量的多少,增长率的高低,而表现在结构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要反思中国的计划生育,恰恰是我们还是以数量为中心的,是以控制人口数量损失、以损害人口结构为代价的政策,这就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我们再放眼,从空间这个角度来看。十八世纪使中西方分衍,有三大革命,工业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其实还有一个大革命就是人口革命。这个人口革命它是有替代关系的。十九世纪的英法,二十世纪的苏美,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中印,包括我们前面追赶的是美国,后面追我们的是印度。刚才建章给我们展示了几幅图,实际上这是一个结构变化。如果我们把这几个大国放在一起的话,那我们国家的结构变化是最悲观的。如果按照我们刚才的思路去讲,我们的结构是一种畸形的、迅速萎缩的变化,那对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国力显然是一个负面的影响。所以我个人主张应该即刻废除计划生育,要鼓励生育。鼓励生育目的不是说增加数量,而是调整内部结构,也只有人口自身的这种长期均衡发展,才有未来的所谓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必要前提。

  回到你刚才的问题,我认为现在放开,其实我们已经晚了,所以不仅仅是放开,而且要鼓励。这一点我也非常同意顾老师的意见。习总现在讲两个不否定,我觉得人口上是最好的例子。后30年的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谁创造的?是50后、60后、70后。但是1980年的生育政策,80后、90后、00后将面对的是未来的30年,你们将来的30年,我们这50后、60后、70后把中国撑到了顶峰,与此同时,成也我们,败也我们,因为我们也将是未来巨大的社会压力,所以就看你们能不能撑起来了。
哥们 发个帖子多少钱啊 专门注册个ID来攻击计划生育,有不同意见请光明正大出来说,藏头露尾的啥鸡巴玩意
胡说八道,一点数据也没有,中国人口结构根本没有问题。你们现在就开始站队,是不是早了点。
楼上的少民兄弟,别人转个帖子你何必如此着急。

老龄化国家哪个没有这种问题。
幽冥火舞 发表于 2015-2-4 17:21
楼上的少民兄弟,别人转个帖子你何必如此着急。

老龄化国家哪个没有这种问题。
日本老龄化少子化比中国严重得多,他们什么资源都没有全都得靠买,他们都不急中国急什么。
中国临近人口灾难

 美国《国际利益》杂志网站刊登美国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奥莉薇娅易诺士(Olivia Enos)的分析文章表示,随着中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中国早些时候推出的“单独两孩”政策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人口有所补充,但效果有限,为了人民的福祉及经济健康发展,中国是时候对其人口政策进行反思及大调整了。

  文章编译如下:


  中国正不断丧失其最大的经济资产:人口。

  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埃伯施塔特(Nicholas Eberstadt)认为,哪怕北京在当前已废除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经济增长仍会在本世纪20年代开始下降,因为中国下一代的劳动人口数量实在过小。

  根据预计,中国自1979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少生了约4亿人口。该政策不仅打破了正常的人口结构,还由于受到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造成更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衡。

  经济学家估计,中国老龄人口将在2020年前增加60%,而劳动人口则将减少35%。这样前所未有的人口结构转变给中国及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研究结果预测,计划生育政策最直接的后果,是让中国GDP预计增长速度从2013年的7.2%下降为2020年的6.1%左右。

  GDP预计增长速度取决于三大因素:劳动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计划生育政策直接影响了其中的两大因素,由于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人口与老龄人口的比例便会失衡。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劳动力无法得到有效补给,全要素生产率便随之下降。

  在这样的节点上,即使中国政府废除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经济仍将必不可少地出现波动。为什么?因为即将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劳动力大军的人口已经出生了,他们的人口数量既定,不可能再有增加。

  虽然中国已经放松了计划生育政策(允许夫妻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生育第二个孩子,之前政策规定必须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研究称,该政策预计会增加100万个新生儿,但对于中国每年1600万新生儿的数量来说实在太少。

  不断下降的出生率困扰着很多国家,包括韩国与日本。中国的每个妇女平均生育1.55个子女,韩日两国甚至比这个水平还低。

  然而与其他出生率低的国家不同,中国无法仅仅依靠移民来填补人口空缺。(美国则是依靠移民来弥补本国的低出生率。)中国在移民等方面的相关政策让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案分外困难。

  计划生育政策引发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后果,包括劳力缺失、女性人数减少、老年人口缺乏年轻人照料等问题。此外,由于女性减少,该政策间接加重了人口买卖等犯罪行为。

  若无法正确认识到人力资本的好处—每一位个体能带来的价值—或将导致中国经济陷入停滞状态,甚至衰退。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施了35年,北京需要重新思考政府主导的人口政策。早些时候推出的独生子女政策虽有放松,但依旧不足以解决问题。

  为了民众的福祉,也为了更好的经济前景,中国必须调整人口政策。

  梁建章:为何全面放开二胎依然不够

  11月12日是“单独二孩”政策公布一周年。“单独二孩”政策意味着夫妇能否生育二胎取决于一方是否为独生子女,这种由出身来决定生育权的做法有悖于公平原则。此外,一些生育期快结束的女性多年期盼能有第二个孩子,她们大都不是独生子女,再拖延就永远没有机会了。在新生儿数量长期萎缩已成定局的今天,她们按意愿生育不仅可避免自己终生的遗憾,也可缓解出生人口滑坡式衰减。更有甚者,每晚一年放开,全国预计会增加7.6万个失独家庭,即每一天会多产生200多个失独家庭。没有任何理由付出这种伦理代价。

  不过,仅仅放开二胎依然远远不够。实际上,中国的生育率早已处于世界最低之列。根据中国的性别比和女性存活率,每对夫妻需要生育至少2 .2个孩子才能维持人口的可持续繁衍。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2011、2012年的生育率(通俗来说即每对夫妻生育孩子数)仅1.18、1.04、1.26,而2012年还是婴儿潮的龙年。在2 .2的更替水平下,即使是1.26的生育率也意味着每隔一代人出生人口将萎缩43%。

  中国文化推崇中庸,在人口政策上,有些人会觉得一胎化太极端,同时又认为全面放开是另一个方向的极端,所以放开二胎自然成为比较稳妥的选择。但实际上,仅放开二胎并没有什么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支持,这种折中的结果无论是从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还是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看都依然是人类历史上最极端的限制政策。

  有些人担心,一旦全面放开生育,出生人数会大幅反弹。确实,由于堆积效应,在全面放开生育后的头几年,出生人数会反弹,但幅度有限。根据我们最宽松的估计,全面放开生育后的反弹最高峰的出生人数也远远低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水平。“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也预示了这点。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符合“单独二孩”生育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当中,仅70万对提出申请,大大低于官方预期。

  最重要的是,不应该把孩子增加当成洪水猛兽。在生育率比我们高得多的西方国家,婴儿潮都被当成社会福祉,因为大多数国家都明白,孩子是最珍贵的资源。自然资源可从市场上购买,唯有本民族的孩子需要自己生育和培养。即便应对出生反弹需要一些付出,但未来的回报将远远超过这些付出。现在多出生一些孩子,短期内可促进内需,提振信心,长期更有利于缓解中国人口老化和锐减所带来的危害。

  而且,大量的生育意愿调查显示,就是生育意愿较高的农村年轻夫妇,其理想子女个数也不到1.8,比深受低生育率困扰的日本还要低。一般来说,实际生育数会低于理想子女数。比如,日本与韩国的理想子女个数都超过2,但实际生育率不到1.4。而且,发展水平落后于中国的越南和泰国,其生育率在没有严厉的限制政策下也降到了1.8甚至更低。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从2014至2024年,中国23至28岁的生育旺盛期女性数量将从7387万降至4116万。这意味着,即使10年内生育率提升50%,年出生人口的崩塌也难以避免。在如此低的生育率下,真正要担心的不是全面放开生育后新生婴儿的大幅反弹,而是即使放开,年出生人数还是雪崩式坍塌。

  从资源、环境、经济、文明传承来说,严重衰微的人口趋势对中国未来没有任何好处,对中华民族复兴更是釜底抽薪。因此,应立即全面放开生育,并在出生人数再度下滑之际,像几乎所有其他低生育率国家一样,实施鼓励生育措施,让普通家庭生得起孩子,养得起孩子。只有这样,中国社会才可能恢复到正常的生育状态,为家庭幸福、国家稳定及繁荣奠定基础。(南方都市报)



http://m.baidu.com/news?fr=mohom ... E9%81%93/1416796860
不如直说是政府的负担,
俄赛里斯 发表于 2015-2-4 17:31
日本老龄化少子化比中国严重得多,他们什么资源都没有全都得靠买,他们都不急中国急什么。
日本的老龄化少子化比中国严重不了多少。。。
xpaladinz 发表于 2015-2-4 17:52
日本的老龄化少子化比中国严重不了多少。。。
你看看这个就知道了。
xpaladinz 发表于 2015-2-4 17:52
日本的老龄化少子化比中国严重不了多少。。。
你看看这个就知道了。
俄赛里斯 发表于 2015-2-4 18:05
你看看这个就知道了。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中国大陆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18。
xpaladinz 发表于 2015-2-4 18:07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中国大陆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18。
那是根据人口普查基础数据算的,不是实际数据,调整后的生育率是1.5-1.6。
俄赛里斯 发表于 2015-2-4 18:10
那是根据人口普查基础数据算的,不是实际数据,调整后的生育率是1.5-1.6。
和日本差距很大?
xpaladinz 发表于 2015-2-4 18:11
和日本差距很大?
中国十个妇女比日本多生两个孩子。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中国的生育率会逐渐上升。
俄赛里斯 发表于 2015-2-4 18:16
中国十个妇女比日本多生两个孩子。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中国的生育率会逐渐上升。
儒文化圈内,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育率大于1.8。何况是计划生育的中国?
xpaladinz 发表于 2015-2-4 18:20
儒文化圈内,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育率大于1.8。何况是计划生育的中国?
中国2.1都能达到,就看出台什么样的政策。
俄赛里斯 发表于 2015-2-4 18:23
中国2.1都能达到,就看出台什么样的政策。
张口就来的节奏吗?一旦生育习惯养成,要改变就得花一代人去改变,而人口断崖一旦形成,几乎是不可逆的。你用什么来达到中国每个家庭普遍3胎?
天要塌了!天要塌了!天要塌了!

你家祖籍在“杞”这个地方吧。
13亿的国家要有人口危机的话,只能是人口太多的危机。
野马三 发表于 2015-2-4 18:50
13亿的国家要有人口危机的话,只能是人口太多的危机。
老龄化少子化就是人口危机。
xpaladinz 发表于 2015-2-4 18:46
张口就来的节奏吗?一旦生育习惯养成,要改变就得花一代人去改变,而人口断崖一旦形成,几乎是不可逆的。 ...
生育补助,幼儿园学前班免费。
假定100的人口总量,40的壮劳力,30老人,30年幼,那么40人创造的价值养活100人,这个是合适的话。如果改成20的壮劳力,20的年幼,60的老人,需要20个劳动力来养活100人,这个的压力就大了!当然不排除有些富裕的人可以好好养好自己的家庭,但放在全社会,必然也会有无法养好的,这样的家庭会迅速破落,造成的后果就是拖带整个社会人口雪崩式坍塌。
f_xx 发表于 2015-2-4 19:09
假定100的人口总量,40的壮劳力,30老人,30年幼,那么40人创造的价值养活100人,这个是合适的话。如果改成 ...
保持每年1600-1800万出生人口,中国顶多是前一种情况,不可能是后一种情况。
很正常,为过去过度超生的人口还债!
等我们九〇后,〇〇后,还有一〇后成为社会主流,中国一定会更好!

俄赛里斯 发表于 2015-2-4 19:14
保持每年1600-1800万出生人口,中国顶多是前一种情况,不可能是后一种情况。


我只是做个假定说明人口老化的后果。你只提出了每年1600-1800万的出生,那死亡的数据呢?10年20年后因为壮劳力的缺失,无法供养大量的人口,造成每年3000万-5000万的人口死亡,怎么办?这其中有多少鲜活的家庭就此要消失了的!
俄赛里斯 发表于 2015-2-4 19:14
保持每年1600-1800万出生人口,中国顶多是前一种情况,不可能是后一种情况。


我只是做个假定说明人口老化的后果。你只提出了每年1600-1800万的出生,那死亡的数据呢?10年20年后因为壮劳力的缺失,无法供养大量的人口,造成每年3000万-5000万的人口死亡,怎么办?这其中有多少鲜活的家庭就此要消失了的!
俄赛里斯 发表于 2015-2-4 19:00
生育补助,幼儿园学前班免费。
魔都就有生育补助,二胎实行后很踊跃吗?
f_xx 发表于 2015-2-4 19:26
我只是做个假定说明人口老化的后果。你只提出了每年1600-1800万的出生,那死亡的数据呢?10年20年后因 ...
杞人忧天,这么说,韩国日本都得灭绝。
xpaladinz 发表于 2015-2-4 19:28
魔都就有生育补助,二胎实行后很踊跃吗?
补的还是少。
俄赛里斯 发表于 2015-2-4 19:33
补的还是少。
少确实是少了,其他的部分你拿出来发补助吗?
杞人忧天,这么说,韩国日本都得灭绝。
扯远了,到时生存空间我们不去占领,自然就会有其他民族宗教来占领。比如伊斯兰教之类的。再如俄罗斯对远东地区的极度不放心不就是源于我们的人数优势?
f_xx 发表于 2015-2-4 19:37
扯远了,到时生存空间我们不去占领,自然就会有其他民族宗教来占领。比如伊斯兰教之类的。再如俄罗斯对远 ...
中国保持13亿人口,就足够强大了。
俄赛里斯 发表于 2015-2-4 19:41
中国保持13亿人口,就足够强大了。
老龄化独子化的中国有13亿也是很不稳定的人口结构
xpaladinz 发表于 2015-2-4 19:47
老龄化独子化的中国有13亿也是很不稳定的人口结构
等到13亿的时候,中国的人口结构就相当合理了,老龄化最严重时期是14.5亿时。
日本老龄化少子化比中国严重得多,他们什么资源都没有全都得靠买,他们都不急中国急什么。
日本已经很急了,早就在提倡生育了。中国的独子化浪潮还在高潮。
中国保持13亿人口,就足够强大了。
另一种思维吧:从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大英帝国建立霸权用了几千万人口,然后衰落了,随后2-3亿人口的美国击败1亿多人口的前苏联,成就了新的帝国,如今正在衰落的路上走着,很显然,大中华将以10亿级别的体量将取得未来的霸权,但要维持,恐怕10几亿人口是不够的,原因很多,现在看工业的发展,所需的工业人口却是越来越多!因为制造更高端工业品所需的能量更多、更高!从而造成所需的工业基数更大、更全面、更细致,而这一切所需比技术进步节省下来的劳动力更多!
魔都就有生育补助,二胎实行后很踊跃吗?
热过一阵,然后就冷了,城里养娃贵啊来自: Android客户端
鄙视哪些新注册一个ID来发帖的人。
教育部网站公布的99年的统计数据,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每个年级都超过2500万人(对应80末出生的),而13年统计数据,小学招生数不到1700万(对应07年前后出生),降幅是非常大的。况且99年时代广大农村恐怕还有一小部分孩子读不到三四年级呢。
个概念需要纠正:国家说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哪里说一胎化是基本国策, 要执行几十年?

一胎化不等于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也不等于一胎化..



那些支持计生的人其实不是支持计划生育, 而是支持一胎化, 而且是只针对汉族的一胎化, 他们就是喜欢混淆概念,  把计划生育等同于一胎化, 摸黑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国家说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哪里说一胎化是基本国策, 要执行几十年, 100年?


80年代执行一胎化正确与否我先不讨论,在如今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5%以上, 15岁以下人口只有16%的情况下, 还进行限制只生一胎的政策(别和谈单独,这政策只覆盖19%的育龄人口)

这种情况下还鼓吹一胎的明显是别有用心者, 至少是希望未来中国衰败的不怀好意者.



f_xx 发表于 2015-2-4 19:09
假定100的人口总量,40的壮劳力,30老人,30年幼,那么40人创造的价值养活100人,这个是合适的话。如果改成 ...
1.  中国在50-70年代经历过高抚养比的年代, 那时候是未成年人多.  不管是未成年人还是老人, 都需要社会抚养.
2. 老年人的含义可以重新定义,  老年人不等于不创造社会价值,  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可以帮年轻人带孩子, 释放年轻人的社会劳动价值(比如有的家庭, 孩子多,妇女得专职在家带小孩,  如果有老人帮忙, 妇女就可以外出工作),  60岁以上的老人,  技术类型的, 照样可以服务社会,甚至创造的社会价值高于年轻人.
3. 真的劳动力缺了, 还可以鼓励60岁以上人员再就业, 这里说的再就业是一边拿退休金, 一边拿另一份工资.
正常情况下, 只要工作, 创造的价值总是高于个人收入的, 对社会就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