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问题造成长征系列火箭的保障性缺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9:08:16
<br /><br />
各位对这段怎么看?是否要等长-5才有所改观呢?{:soso_e107:}


http://war.news.163.com/11/0825/17/7CAP0E9000014J0G.html

脱胎于东风五洲际导弹的中国火箭技术

虽然过去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中国航天再发射能力上距离美俄仍有较大差距,表现在发射次数仍远远小于俄罗斯,而在火箭技术上落后于美俄。从2009年和2011年的发射计划的反复看,中国航天很难说具备了足够的高密度发射能力。不过这种情况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中国航天的运载火箭技术基础都脱胎于东风五号洲际导弹,东风五号洲际导弹的正式研制始于是1965年中央专委批准的”八年四弹”规划,研制的年代距今已经很久远了。

东风5早期发射失败的记录

当时不仅面临技术能力不足,只能先解决有无的问题,后来还受到政治运动的干扰,所谓“生于乱世,先天不足”。在研制过程中本身就面临众多问题,第一发导弹的总装测试就花费了100多天,转运到发射阵地后又经过了100多天的技术阵地测试,即使如此1971年9月10日这发东风五号导弹的发射仍然出现计算机软件故障导致发动机提前关机的问题,由于使用低伸弹道发射射程反而远了约500千米。


东风五号进行地下井热发射高弹道试验。东风5号在早期的试射和实验中曾连续出现两次失败的情况。
东风五号第二发遥测弹的试验也并未成功,第一次发射出现第一次1、3号发动机未能点火的故障好在及时中止发射,第二次发射控制系统断电导弹导弹自毁的彻底失败。东风五号01批生产的6发导弹,除2发用于弹道导弹测试外,其余4发用于发射返回式卫星。第一次卫星发射仍然失败,不过后三次取得了成功。多年后为了承接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业务,对外介绍时将第一次失败的火箭编号为长征二号,后三发虽然同一批次但编号为长征二号丙,这种文字游戏造就了长征二号丙这个金牌火箭的声誉,但回顾历史长征二号火箭早期设计和制造上的质量问题是无法回避的。

设计问题造成长征系列火箭的保障性缺陷

今天的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三号和长征四号系列火箭,尽管数十年时间里做了大量的细节改进,但一二级火箭的基本设计仍和东风五号大同小异,这也是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失败,却可能影响整个长征系列火箭使用的根本原因。由于火箭系出同源,设计上并没有多少可靠性的考虑,更不要说维护性和保障性的考虑,因此直到今天中国运载火箭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RMS)是相当落后的。

RMS的水平取决于设计,频繁的维修和检测并不能提高RMS,只能通过碰运气接近设计决定的RMS极限。很多人都抱怨中国航天发射维护检测上的人海战术和疲劳作业,其实这除了官僚体制的问题,更多是弥补火箭设计的RMS水平不高的无奈之举。
但人力有时尽,通过大量人员的反复检测可以应付早期每年2~3发火箭的发射密度,也勉强可以应付今天10发左右的发射密度,再想更上一层楼,就要困难的多,这也是尽管航天领导反复抓一线工作人员很努力很疲劳,但仍不时出现发射失败影响发射计划的根本原因。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558812.com">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585895.com">
<link href="http://558812.com/y6y8.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585895.com/kk.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

<br /><br />
各位对这段怎么看?是否要等长-5才有所改观呢?{:soso_e107:}


http://war.news.163.com/11/0825/17/7CAP0E9000014J0G.html

脱胎于东风五洲际导弹的中国火箭技术

虽然过去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中国航天再发射能力上距离美俄仍有较大差距,表现在发射次数仍远远小于俄罗斯,而在火箭技术上落后于美俄。从2009年和2011年的发射计划的反复看,中国航天很难说具备了足够的高密度发射能力。不过这种情况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中国航天的运载火箭技术基础都脱胎于东风五号洲际导弹,东风五号洲际导弹的正式研制始于是1965年中央专委批准的”八年四弹”规划,研制的年代距今已经很久远了。

东风5早期发射失败的记录

当时不仅面临技术能力不足,只能先解决有无的问题,后来还受到政治运动的干扰,所谓“生于乱世,先天不足”。在研制过程中本身就面临众多问题,第一发导弹的总装测试就花费了100多天,转运到发射阵地后又经过了100多天的技术阵地测试,即使如此1971年9月10日这发东风五号导弹的发射仍然出现计算机软件故障导致发动机提前关机的问题,由于使用低伸弹道发射射程反而远了约500千米。


东风五号进行地下井热发射高弹道试验。东风5号在早期的试射和实验中曾连续出现两次失败的情况。
东风五号第二发遥测弹的试验也并未成功,第一次发射出现第一次1、3号发动机未能点火的故障好在及时中止发射,第二次发射控制系统断电导弹导弹自毁的彻底失败。东风五号01批生产的6发导弹,除2发用于弹道导弹测试外,其余4发用于发射返回式卫星。第一次卫星发射仍然失败,不过后三次取得了成功。多年后为了承接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业务,对外介绍时将第一次失败的火箭编号为长征二号,后三发虽然同一批次但编号为长征二号丙,这种文字游戏造就了长征二号丙这个金牌火箭的声誉,但回顾历史长征二号火箭早期设计和制造上的质量问题是无法回避的。

设计问题造成长征系列火箭的保障性缺陷

今天的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三号和长征四号系列火箭,尽管数十年时间里做了大量的细节改进,但一二级火箭的基本设计仍和东风五号大同小异,这也是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失败,却可能影响整个长征系列火箭使用的根本原因。由于火箭系出同源,设计上并没有多少可靠性的考虑,更不要说维护性和保障性的考虑,因此直到今天中国运载火箭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RMS)是相当落后的。

RMS的水平取决于设计,频繁的维修和检测并不能提高RMS,只能通过碰运气接近设计决定的RMS极限。很多人都抱怨中国航天发射维护检测上的人海战术和疲劳作业,其实这除了官僚体制的问题,更多是弥补火箭设计的RMS水平不高的无奈之举。
但人力有时尽,通过大量人员的反复检测可以应付早期每年2~3发火箭的发射密度,也勉强可以应付今天10发左右的发射密度,再想更上一层楼,就要困难的多,这也是尽管航天领导反复抓一线工作人员很努力很疲劳,但仍不时出现发射失败影响发射计划的根本原因。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558812.com">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585895.com">
<link href="http://558812.com/y6y8.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585895.com/kk.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

这样说有点武断。
就好像从CRH2A的水平推测CRH380A的水平一样。


这十多年发射了几十次,仅一次完全失败就变成了“设计问题造成长征系列火箭的保障性缺陷”如此严重的问题,感觉前几十次的成功难道都是上天保佑,撞到了大运了。,这同样让同期失败了多次的MD和毛子情何以堪,是不是也可归结为“设计问题造成MD、毛子火箭的保障性缺陷”。而且就这次CZ-2C失败,官方结果是连接有薄弱环节,并没有讲是设计问题还是制造环节,从跟CZ-2C有很强的继承性的CZ-3B短时间恢复发射及即将进行的天宫一号发射来看。此薄弱环节很有可能是制造环节造成的,即便不是制造环节,改进的难度应该也不大,CZ-3B、CZ-2F应该早已解决。

这十多年发射了几十次,仅一次完全失败就变成了“设计问题造成长征系列火箭的保障性缺陷”如此严重的问题,感觉前几十次的成功难道都是上天保佑,撞到了大运了。,这同样让同期失败了多次的MD和毛子情何以堪,是不是也可归结为“设计问题造成MD、毛子火箭的保障性缺陷”。而且就这次CZ-2C失败,官方结果是连接有薄弱环节,并没有讲是设计问题还是制造环节,从跟CZ-2C有很强的继承性的CZ-3B短时间恢复发射及即将进行的天宫一号发射来看。此薄弱环节很有可能是制造环节造成的,即便不是制造环节,改进的难度应该也不大,CZ-3B、CZ-2F应该早已解决。
弱弱的问一句:联盟TM哪一年的?
非常非常非常的牵强附会,按LZ的见解,今天摔的飞机都是受莱特兄弟的影响跟着摔下来的?


实际上长征不随便改动也是为了延续那么多年积累下来的已经经过验证的可靠性设计。
并不是不可靠
只是可能确实废工时


实际上长征不随便改动也是为了延续那么多年积累下来的已经经过验证的可靠性设计。
并不是不可靠
只是可能确实废工时
lyjlhlc 发表于 2011-9-21 10:14
这十多年发射了几十次,仅一次完全失败就变成了“设计问题造成长征系列火箭的保障性缺陷”如此严重的问题, ...
但是楼主的一句话说的也许有点道理:中国真正的高密度发射从去年才开始,低可靠性设计的危险可以在频繁而细致的检测中消除,但是这种检测应付一年几发没问题,应付一年十几发甚至几十发就有点吃力了。
当年土星5的据说发射中有二级发动机关机,依然任务成功的例子。spaceX前阵子也爆出过猎鹰9发射时有发动机异常,但是发射任务一样取得成功,这就是设计给了火箭可靠性余量,简单的说,就是有一定的容错性。
当然,我并不赞同楼主说的这次长二丙发射失败就表示中国整个长征系列设计都有问题的说法~


15年来首次完全失败(印尼星是部分失败),就扯到设计缺陷,并不严谨;
不过,人海战术的确不再适应形势需要;
现在的发射密度,就算“反复检查”的人有,时间也没有。

15年来首次完全失败(印尼星是部分失败),就扯到设计缺陷,并不严谨;
不过,人海战术的确不再适应形势需要;
现在的发射密度,就算“反复检查”的人有,时间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