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系列的疑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24:59
<br /><br />本人系菜鸟兼常规潜艇部队,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关于长征系列火箭的。长征1号系列,可能是因为年代久远,gto能力有限,现在已经基本不用。长征3号系列发射高轨道的地球同步卫星,和太阳同步卫星。正在筹建的长征5号系列,当然以gto能力强大而著称。但是长征4号和长征2号系列都是发射近地轨道卫星,都是2级火箭,用的都是差不多的发动机,运载能力也相近,那么为什么要重复设计和建造2种相近的火箭呢?(长征2F有载人发射的能力,这里不讨论)单单用长征2号系列不就都可以搞定了吗?望大大们指点12。<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ybw.cc">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dqw.cc">
<link href="http://ybw.cc/58l.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dqw.cc/99dd.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
<br /><br />本人系菜鸟兼常规潜艇部队,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关于长征系列火箭的。长征1号系列,可能是因为年代久远,gto能力有限,现在已经基本不用。长征3号系列发射高轨道的地球同步卫星,和太阳同步卫星。正在筹建的长征5号系列,当然以gto能力强大而著称。但是长征4号和长征2号系列都是发射近地轨道卫星,都是2级火箭,用的都是差不多的发动机,运载能力也相近,那么为什么要重复设计和建造2种相近的火箭呢?(长征2F有载人发射的能力,这里不讨论)单单用长征2号系列不就都可以搞定了吗?望大大们指点12。<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ybw.cc">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dqw.cc">
<link href="http://ybw.cc/58l.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dqw.cc/99dd.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
长征4号是三级运载火箭,好像第三级也是常温燃料吧。

PS:长征4是上海研制的,其他的长征是运载火箭研究院搞的
恩,是我搞错了,他的原型风暴一号是2级的。但是这个3级也总干GTO的活呀。像这次遥感3号,为什么不让长征2号C,或者E来干啊?
CZ-2D也是上海主导研制的。

长征二号系列最初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所(航天一院)研制,是二级运载火箭,74年就投入使用,型号有CZ-2/CZ-2C/CZ-2D/CZ-2E/CZ-2F,主要用于发射低轨飞行器。
CZ-2/CZ-2C/CZ-2D主要是用来发射返回式侦察卫星,C型D型主要是为返回式卫星的改进而改进的,C型后来也为发射铱星有过改进,加了固体上面级和卫星分配器,称为CZ-2D/FP,2C/2D最近几年也开始用来发射其他低轨卫星,如HY-1B、试验卫星一号、二号、遥感卫星二号等。
CZ-2E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进军国际发射市场发射大型通信卫星而研制(其实只是运载到近地轨道,卫星由单独的上面级运载到GTO轨道),是我国运载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与之前的长征二号系列相比,高度增加了10米左右,并且增加了4个液体助推器,运载能力由之前的不到4吨提高到9.5吨;
CZ-2F大家都知道,是用来发射神舟飞船的,改进自CZ-2E,提高了可靠性,顶部增加逃逸塔;

CZ-4系列是上海航天技术研究所(航天八院)研制,是三级运载火箭;到目前为止发射的都是SSO和极轨卫星;重于1吨的SSO卫星基本上只能由CZ-4系列来发射; 当然现在CZ-2C/2D也能发射SSO卫星,但由于运载能力有限,主要发射1吨以下的; 当然长征四号系列经过改进肯定也能发射其它轨道的卫星。

至于运载能力,总的来说CZ-4系列的大于CZ-2系列里初期无捆绑液助的(CZ-2C、2D),小于为发射大型通信卫星而研制的CZ-2E;

CZ-2系列和CZ-4系列在功能方面没有多大重叠,各司其职吧。
]]
谢谢楼上的学霸科普。
有种说发,长征4是长征3的备份火箭,它两基本上同时开始研制的,开始的目的都是为了发射静止轨道卫星(东方红2)研制;长征3有氢氧发动机技术跨度更大些,长征4较传统技术难度小一些。
科普贴:D :D
原帖由 凯旋在子夜 于 2007-11-14 18:31 发表
谢谢楼上的学霸科普。

见笑了,我是菜鸟级爱好者而已,只是从长征火箭一般参数以及发射纪录里得出的结论,如有错误,请多多指正。
marvel兄说得很好,这里我再补充一下:

1、长征1不能发射GTO,只能打LEO。90年代曾做过长征1D,用于战略武器的上面段试验,但随着我国固体火箭技术的成熟,它已经功成身退了。

2、长征2D也是上海8院的产品,实际上我们的长2、长3和长4系列都源于东风5洲际导弹,再加上不同的改进:东风5去掉弹头加上卫星就是长2的原形,长2的上面加上个氢氧级就是长3等。当然现在的长征经过多次技术改进,其性能已经和以前的东风5不可同日而语了。

3、长2E不能把卫星直接打到GTO,在它的整流罩里除了卫星还有一台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当长2E把卫星--固体发动机组合送入LEO后,固体发动机点火再把卫星送入GTO,但由于固体火箭的比冲远小于氢氧,所以它的GTO发射能力较小,长2E只有3700KG。这是我们的大型(以当时的标准)GTO火箭没有出来时的临时方法,当长3乙出来后(GTO5200--5500KG),长2E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但长2E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在于突破了捆绑技术,使我们可以以相对小的代价得到很高的回报,为我们的载人飞船和大型GTO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如果重新研制发动机、新火箭的投入是巨大的,想想现在的长征5吧。

4、北京航天1院(中国火箭研究院)和上海航天8院之间有相当的竞争关系。楼主所说的长2和长4重复设计和建造是不存在的,原因marvel兄已经作了精辟的解释,但1院的长2C和8院的长2D之间无论它们的性能还是使用范围均有重叠。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在早期是国家出于战备考虑,现在则是有意形成一种竞争机制,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进步。
与1院不同,8院除了做火箭以外还做卫星,如近期发射的遥感3号(XX5-02)就是他们的产品。可以说8院的实力的确不错,但火箭和1院比,卫星和5院比(中国空间研究院)都处于劣势。现在1院搞长5,设计在北京,总装在天津,这里就明显有把上海的8院排除在外的意思,所以我认为8院自己也很急,现在大大们都说长402批(或称长4丙)每一发都有改进可能就是这种着急的表现吧。当然我认为国家是不会看见8院玩完的,可能会把长5里面的某些型号(如打SSO的构架)交给8院发展和生产。而且8院在电子星这一领域有相当大的优势。
]]
不过我记得长征4的前身风暴系列可靠性不是很好啊
原帖由 chinayx 于 2007-11-15 18:09 发表
不过我记得长征4的前身风暴系列可靠性不是很好啊

风暴有明确军事用途,也并不是长征4的前身,他两是合而为一,具体情况我记得论坛上讲过,你可以找找。
风暴是长征2的一个分支,也由上海8院负责,特别是后期改用了长征2的2级发动机后差别很小了,是国内首个拥有过吨级运载能力和第一次实现一箭3星的能力的火箭
Hellokitty兄知道的多。
以前也听说大致也是这样,当初运载火箭刚起步,上海八院搞的风暴一号也不是单纯为发射卫星的,还做过几次低弹道试验,初期成功率不高,一共飞行了11次,有4次失败。
4、北京航天1院(中国火箭研究院)和上海航天8院之间有相当的竞争关系。楼主所说的长2和长4重复设计和建造是不存在的,原因marvel兄已经作了精辟的解释,但1院的长2C和8院的长2D之间无论它们的性能还是使用范围均有重叠。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在早期是国家出于战备考虑,现在则是有意形成一种竞争机制,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进步。
与1院不同,8院除了做火箭以外还做卫星,如近期发射的遥感3号(JB5-02)就是他们的产品。可以说8院的实力的确不错,但火箭和1院比,卫星和5院比(中国空间研究院)都处于劣势。现在1院搞长5,设计在北京,总装在天津,这里就明显有把上海的8院排除在外的意思,所以我认为8院自己也很急,现在大大们都说长402批(或称长4丙)每一发都有改进可能就是这种着急的表现吧。当然我认为国家是不会看见8院玩完的,可能会把长5里面的某些型号(如打SSO的构架)交给8院发展和生产。而且8院在电子星这一领域有相当大的优势。

对,基本把1院和8院的关系说清了
天津是A-320组装,又是长征5组装啊:b :b :b
长4研制之初就是作为长3的备份火箭,当时我们在氢氧发动机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开发了长4(当时称为新长征3),但当长3的氢氧发动机突破后长4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中间有几年停了下来,甚至于差点下马,只是一权威专家(航空知识上对这事有精彩描写,忘了是谁了)和中央据理力争:长4的开发已经完成,只要再投入一点点就可以使我们得到一型新的火箭,今后打GTO是长3,而打SSO就可以用长4。万幸的是国家听了这个建议,于是长4进行了改进,变成长4甲,所以我们的长4是没有打过原型弹的,所有的长4都是甲乙丙,不象长3。

长3的问题就是氢氧发动机二次点火的问题,应该说长3的设计(尤其是其3级发动机设计)是不成功的,总共约10枚有4枚出事而且都是发动机问题。
对,这个专家就是任新民。长4的命运可以说败也任新民,成也任新民。当时为了打通信卫星,考虑了2型火箭,长征3和长征4。由于长征3的氢氧发动机YF-73研制遇到很大苦难,一度决定把长征4列为第一候选,而把长征3列为后备。任新民知道这么一来,实际上长3就完了,我国氢氧发动机的发展将遇到重大挫折。他力挽狂澜,硬是把会议的决定给推翻了,确保了长3的第一方案的地位。
后来决定长4命运的会议上,任新民又是主要专家。8院的人很灰心,觉得他要是主要负责人,长4肯定是完了。想不到他却力主4的研发继续进行,发射SSO轨道卫星。
风暴其实没有所谓的军事用途,那个年头,我们的卫星都是军用卫星。只不过长2打光学的,风暴打电子的。后期换了067的2级发动机以后,其实风暴和长2的状态很象了。

上海70年开始搞卫星和运载火箭,从北京拿了东风5的大部分图纸。上海工业基础好,所以生产有一套,但是没有大型弹道导弹设计的力量,所以必须这样起步。因此长2和风暴都是源于东风5的。

当时中央决定在上海上701工程,做火箭和卫星,其实还有一点是也要做洲际导弹。风暴1号II状态就是洲际导弹状态,试验了弹头再入装置,解决了防热的问题。剩余的II状态,改改成了III状态,就是后面一箭三星的运载火箭
学霸真让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