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家50余字描写男童生殖器引发争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22:13:40
http://news.ifeng.com/society/2/ ... 15/26423796_0.shtml  2013年06月15日 04:18
来源:成都商报

     黄蓓佳与学生们(左二)

     原标题:儿童文学描写“小鸡鸡” 大人急了

     成都商报 记者 胡挺陈谋

     “在他细瘦的、皮肤发白的两腿间,蜷缩着一团颤巍巍的东西,像一只出壳不久,躯体还是半透明的小鸟……”

     这是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的小说《我飞了》的片段,有人因这批驳它为“儿童毒物”,有人则认为:“虽然略显露骨,但是从全书的氛围看仍然合理。都是器官,它们和鼻子的地位是一样的。”

     一部儿童文学小说昨日在网上引发热议。昨日上午,一名网友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的儿童文学小说《我飞了》的部分片段发至网络,里面有50余字的关于儿童生殖器的描写。这一片段立即引发争议,部分网友认为,儿童文学不应有关于性的描写,黄蓓佳的描述超出了尺度;另一些网友和儿童文学作家则认为,这样的描述无可厚非。小说作者黄蓓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网友完全是断章取义,她希望大家把这本书读完后再来发表议论。

     网友微博:这是儿童文学?

     昨日上午,网友“请文明食用食物”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消息。在这条后来引发广泛关注的微博中,网友写道:“这竟然是儿童文学?!”,并在文字后附了一张小说内容的照片,照片为儿童文学小说《我飞了》的部分片段。

     成都商报记者看到,引发网友讨论的一段大致讲述的是一个羞涩的男孩褪下裤子让另外一名男孩检验自己是否是男孩。“在他细瘦的、皮肤发白的两腿间,蜷缩着一团颤巍巍的东西,像一只出壳不久,躯体还是半透明的小鸟……”

    这段50余字的描述,在网上掀起了讨论的热潮。部分网友认为,这样的描述不应该出现在儿童文学里面,并称其为“儿童不宜”内容。网友“嘉峰”称这本小说为“儿童毒物”。约一个小时后,最早发布此微博的网友“请文明食用食物”删除该条微博,但此时,网上的转发数已超过6000次。

     《我飞了》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的长篇儿童小说,该书曾荣获第六届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2002年度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02年度新闻出版署优秀出版物奖。

     作者回应:网友是断章取义

     现年58岁的黄蓓佳曾是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商报记者联系到她时,她正在作协上班,接通电话后她便问记者:“你是要问网上说的那事吧?还在讨论啊?”她突然在电话那头哈哈大笑起来。谈起自己如何看待此事:“我自己很坦然,我这本书适合读者的阅读需求。”黄蓓佳称,网友粘贴出的图片上,节选了《我飞了》的一段文字,就说是黄色段子,其实完全是断章取义。

     黄蓓佳告诉记者,她希望大家能先把书看了再说,她简单向记者讲述《我飞了》的主要内容:“小说描写了两个男孩的清澈纯真的友谊。单明明是贫困家庭,学习成绩勉勉强强,也不是老师宠爱的学生,但他很仗义。另外一名男生杜小亚患了白血病,瘦弱内向,班上其他男生欺负他,单明明挺身保护他,两个人成了好朋友。被网友讨论的那段就是杜小亚被单明明问到底是男孩女孩,然后杜小亚就把裤子脱下来给他看,这是非常正常的一段描写,而且是非常必要的一段描写。”

    至于有人说《我飞了》少儿不宜,黄蓓佳回应:“任何一本书断章取义都会找出这类某个情节,文学作品不能这样看。”

     黄蓓佳觉得,掀起这次讨论不是坏事,大家可以关注儿童文学尺度问题,怎么描写恰到好处,此外,她认为,性教育对于孩子也是非常必要的,国外很多绘本是给幼儿园入学前的小朋友阅读,就科普性地讲到了生理学。在生理方面,家长遮遮掩掩其实不好,孩子反而好奇心更重。

     儿童文学的尺度在哪里?

     昨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刊物出版人以及教育学家,对于引发争议的《我飞了》中的部分描述,大家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昨晚,黄蓓佳向记者发来短信:“人间自有公道。特别感谢在网上挺我这本书的素不相识的读者们。也感谢那些盲目跟帖的网友,他们是出于对儿童文学的关爱,对自己孩子的关爱。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无可避免,只要大家不是恶意,不去故意伤害。”

     心智发育还不成熟,缺乏判断

     “尺度太大”

     VS

     都是器官,和鼻子的地位一样

     “无可厚非”

     《少年时代》责编金雯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少年儿童文化刊物的从业者来说,我觉得这样的描绘不是很合适。少年儿童是一个特定群体,在这个年龄段,还是希望他们能尽量看到一些美好的东西。中学以上年龄段的少年,可以有一些关于性的教育,但对于12岁以下的儿童,他们的心智发育还不是很成熟,缺乏基本判断能力,如果在读物上出现描写性器官或者性的内容,我觉得不合适。如果出现在我的刊物上,我肯定会将其删除。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游永恒:我认为这样的描写并不妥当。直接对性器官进行描绘太直白,容易对娃娃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娃娃过早产生性好奇以及不恰当的性好奇表达方式,也容易导致不良模仿。如果确实要写,可以采取象征、比喻等手法。国内对儿童的性教育存在一些误区,有人认为儿童性教育越直白越好,消除神秘感,孩子就能理性对待。我认为性教育应该含蓄表达,这样的描写太直接了。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磊:我没有看过原文,不方便直接对其评论。但我的意见是,如果不是描写性行为,不是偷窥等不良行为,而只是对性器官的客观描写,而且是用文学的方式,进行一种比较美好的描绘,出发点是好的,我认为无可厚非。事实上,许多少年儿童在现实生活和成长过程中也会接触到性的知识,比如男孩从小穿开裆裤,女孩第一次来月事。这只是一种客观描述。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这本书我没有看过,关于书的本身我不便评论,但黄蓓佳是一名非常严肃的作家,即使在严肃的作家中,她也是非常严肃的作家。至于那部分描写是不是少儿不宜,我觉得要根据上下文语境,以及全书所要表达的意思来进行确定。

     网友“发霉鸡蛋头”:《我飞了》事实上是一本不错的书,这一段描写虽然略显露骨,但是从全书的氛围看仍然合理。其实没有必要大惊小怪,都是器官,它们和鼻子的地位是一样的。http://news.ifeng.com/society/2/ ... 15/26423796_0.shtml  2013年06月15日 04:18
来源:成都商报

18.jpg (63.71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6-15 10:36 上传

     黄蓓佳与学生们(左二)

     原标题:儿童文学描写“小鸡鸡” 大人急了

     成都商报 记者 胡挺陈谋

     “在他细瘦的、皮肤发白的两腿间,蜷缩着一团颤巍巍的东西,像一只出壳不久,躯体还是半透明的小鸟……”

     这是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的小说《我飞了》的片段,有人因这批驳它为“儿童毒物”,有人则认为:“虽然略显露骨,但是从全书的氛围看仍然合理。都是器官,它们和鼻子的地位是一样的。”

     一部儿童文学小说昨日在网上引发热议。昨日上午,一名网友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的儿童文学小说《我飞了》的部分片段发至网络,里面有50余字的关于儿童生殖器的描写。这一片段立即引发争议,部分网友认为,儿童文学不应有关于性的描写,黄蓓佳的描述超出了尺度;另一些网友和儿童文学作家则认为,这样的描述无可厚非。小说作者黄蓓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网友完全是断章取义,她希望大家把这本书读完后再来发表议论。

     网友微博:这是儿童文学?

     昨日上午,网友“请文明食用食物”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消息。在这条后来引发广泛关注的微博中,网友写道:“这竟然是儿童文学?!”,并在文字后附了一张小说内容的照片,照片为儿童文学小说《我飞了》的部分片段。

     成都商报记者看到,引发网友讨论的一段大致讲述的是一个羞涩的男孩褪下裤子让另外一名男孩检验自己是否是男孩。“在他细瘦的、皮肤发白的两腿间,蜷缩着一团颤巍巍的东西,像一只出壳不久,躯体还是半透明的小鸟……”

    这段50余字的描述,在网上掀起了讨论的热潮。部分网友认为,这样的描述不应该出现在儿童文学里面,并称其为“儿童不宜”内容。网友“嘉峰”称这本小说为“儿童毒物”。约一个小时后,最早发布此微博的网友“请文明食用食物”删除该条微博,但此时,网上的转发数已超过6000次。

     《我飞了》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的长篇儿童小说,该书曾荣获第六届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2002年度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02年度新闻出版署优秀出版物奖。

     作者回应:网友是断章取义

     现年58岁的黄蓓佳曾是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商报记者联系到她时,她正在作协上班,接通电话后她便问记者:“你是要问网上说的那事吧?还在讨论啊?”她突然在电话那头哈哈大笑起来。谈起自己如何看待此事:“我自己很坦然,我这本书适合读者的阅读需求。”黄蓓佳称,网友粘贴出的图片上,节选了《我飞了》的一段文字,就说是黄色段子,其实完全是断章取义。

     黄蓓佳告诉记者,她希望大家能先把书看了再说,她简单向记者讲述《我飞了》的主要内容:“小说描写了两个男孩的清澈纯真的友谊。单明明是贫困家庭,学习成绩勉勉强强,也不是老师宠爱的学生,但他很仗义。另外一名男生杜小亚患了白血病,瘦弱内向,班上其他男生欺负他,单明明挺身保护他,两个人成了好朋友。被网友讨论的那段就是杜小亚被单明明问到底是男孩女孩,然后杜小亚就把裤子脱下来给他看,这是非常正常的一段描写,而且是非常必要的一段描写。”

    至于有人说《我飞了》少儿不宜,黄蓓佳回应:“任何一本书断章取义都会找出这类某个情节,文学作品不能这样看。”

     黄蓓佳觉得,掀起这次讨论不是坏事,大家可以关注儿童文学尺度问题,怎么描写恰到好处,此外,她认为,性教育对于孩子也是非常必要的,国外很多绘本是给幼儿园入学前的小朋友阅读,就科普性地讲到了生理学。在生理方面,家长遮遮掩掩其实不好,孩子反而好奇心更重。

     儿童文学的尺度在哪里?

     昨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刊物出版人以及教育学家,对于引发争议的《我飞了》中的部分描述,大家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昨晚,黄蓓佳向记者发来短信:“人间自有公道。特别感谢在网上挺我这本书的素不相识的读者们。也感谢那些盲目跟帖的网友,他们是出于对儿童文学的关爱,对自己孩子的关爱。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无可避免,只要大家不是恶意,不去故意伤害。”

     心智发育还不成熟,缺乏判断

     “尺度太大”

     VS

     都是器官,和鼻子的地位一样

     “无可厚非”

     《少年时代》责编金雯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少年儿童文化刊物的从业者来说,我觉得这样的描绘不是很合适。少年儿童是一个特定群体,在这个年龄段,还是希望他们能尽量看到一些美好的东西。中学以上年龄段的少年,可以有一些关于性的教育,但对于12岁以下的儿童,他们的心智发育还不是很成熟,缺乏基本判断能力,如果在读物上出现描写性器官或者性的内容,我觉得不合适。如果出现在我的刊物上,我肯定会将其删除。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游永恒:我认为这样的描写并不妥当。直接对性器官进行描绘太直白,容易对娃娃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娃娃过早产生性好奇以及不恰当的性好奇表达方式,也容易导致不良模仿。如果确实要写,可以采取象征、比喻等手法。国内对儿童的性教育存在一些误区,有人认为儿童性教育越直白越好,消除神秘感,孩子就能理性对待。我认为性教育应该含蓄表达,这样的描写太直接了。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磊:我没有看过原文,不方便直接对其评论。但我的意见是,如果不是描写性行为,不是偷窥等不良行为,而只是对性器官的客观描写,而且是用文学的方式,进行一种比较美好的描绘,出发点是好的,我认为无可厚非。事实上,许多少年儿童在现实生活和成长过程中也会接触到性的知识,比如男孩从小穿开裆裤,女孩第一次来月事。这只是一种客观描述。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这本书我没有看过,关于书的本身我不便评论,但黄蓓佳是一名非常严肃的作家,即使在严肃的作家中,她也是非常严肃的作家。至于那部分描写是不是少儿不宜,我觉得要根据上下文语境,以及全书所要表达的意思来进行确定。

     网友“发霉鸡蛋头”:《我飞了》事实上是一本不错的书,这一段描写虽然略显露骨,但是从全书的氛围看仍然合理。其实没有必要大惊小怪,都是器官,它们和鼻子的地位是一样的。
我想起来小时候和邻居家一位小女孩的往事。。。。。。不过说实话,现在小孩的心理发育速度比我们当时强的不止一点两点
我进错版了吗?
写得相当有趣啊

真是淫者见淫啊
我觉得可以一步一步的来,总不能大家都是捡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