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讨论]信息化时代的新式装甲部队—浅谈未来陆军的装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43:56
     关心陆军装备发展前途的朋友们无不为当今海空装备建设日新月异,而陆军装备发展停滞不前,几十年时间在旧式装备上修修补补,新式装备不断下马而困惑。不仅我军如此,世界各国也是如此:冷战过后除了反恐防暴,陆航和信息化装备的发展,在陆军的传统领域——主力战车基本上没什么突破。近几年来新兴的中型化装甲车族不过是解决传统重型部队战略机动能力过差的权宜之策,其战斗力根本没有提高;而真正的划时代新概念武器,美军的FCS系统,却遭遇下马。陆军的发展前途一片迷茫,难怪陆军在海空军面前争夺不到预算,陆军无用论、陆军应当改为专业治安军的声音不绝于耳。本文以个人观点,提出一个未来陆军装备和战术改革的建议,仅供参考。
———————我是分割线—————————————
文章较长,请认真看完再拍砖,请勿插楼     关心陆军装备发展前途的朋友们无不为当今海空装备建设日新月异,而陆军装备发展停滞不前,几十年时间在旧式装备上修修补补,新式装备不断下马而困惑。不仅我军如此,世界各国也是如此:冷战过后除了反恐防暴,陆航和信息化装备的发展,在陆军的传统领域——主力战车基本上没什么突破。近几年来新兴的中型化装甲车族不过是解决传统重型部队战略机动能力过差的权宜之策,其战斗力根本没有提高;而真正的划时代新概念武器,美军的FCS系统,却遭遇下马。陆军的发展前途一片迷茫,难怪陆军在海空军面前争夺不到预算,陆军无用论、陆军应当改为专业治安军的声音不绝于耳。本文以个人观点,提出一个未来陆军装备和战术改革的建议,仅供参考。
———————我是分割线—————————————
文章较长,请认真看完再拍砖,请勿插楼
一、论新“坦克无用论”
   坦克无用论在坦克成为陆战之王后,集中地出现了两次。上一次是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时由于聚能装药破甲弹的飞速发展,而坦克的装甲跟不上时代而甚嚣尘上。然而,随着复合装甲和爆破反应装甲的出现,坦克在破甲弹面前无能为力的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于是第一波坦克无用论平息了下去。
   如果说上一波坦克无用论纯粹是技术上的原因,新一波坦克无用论就没有那么简单了。首先回顾下上世纪九十年代两场代表性的战争:
   首先是海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海空军就是绝对的主角,陆军的使用不过是高潮结束的句点。这场战争中联军海空军对伊拉克狂轰滥炸了三个多月,最后陆军推进了不过十几个小时战争便宣告结束。这场战争暴露了传统陆军的重大缺点,轻装部队火力过低,重装部队部署太慢。在战争初期已经率先进驻沙特边境的美军空降部队基本上无所作为,而重装部队的部署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在这场战争结束后,西方各国纷纷重新审视自己的陆军:在冷战已经结束的今天,维持对抗苏联装甲部队的庞大重型部队是否必要?在这个背景下,西方各国酝酿中的第四代主战坦克,德国豹3和美国2010式FMBT遭到下马。
    其次是科索沃战争。如果说海湾战争中陆军只是个配角,那么在科索沃战争中连配角都算不上。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海空军在一顿狂轰滥炸后结束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北约部队基本上实现了自从海湾战争以来一直追求的“零伤亡”目标。在那段时间里,“非接触战争”成了最时髦的军事名词,而要以敌人接触,打仗要伤亡的陆军就应当被淘汰,陆军无用论这个论调发展到最高潮。
    但是,战后仔细的审视下科索沃战争的战果,发现“非接触战争”的结果也是不能让人满意。空中打击虽然让塞尔维亚政府屈服,但是其地面部队居然在战争结束后基本上毫发无伤地整齐开列出来,这给空军制胜论者扇了记耳光。这让处于迷茫中的美国陆军捡到了根救命稻草:由于空中侦察手段的缺陷让空中打击效果差强人意,那么,地面侦察就成为不可替代的侦察手段。陆军依旧是不可替代的。在这个背景下,美国陆军提出中型化的“斯特瑞克”部队和FCS计划。这两个部队代表了一个未来陆军的改革方向,后文将着重分析,先不累述了。
    911双子大楼的轰塌声宛如新世纪的钟声,宣告了一个崭新时代的来临。这个时代两场典型的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却又把陆军带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境地:旷日持久的剿匪治安战,无处不在的IED(简易爆破装置)和游记队的火箭筒的威胁,给陆军提出了新的难题:
    首先是重新审视重型装备的作用。在战前,舆论界基本上都是一致主张未来应当用轻型化的部队取代重型装甲部队,可是实战中不是那么一回事。在战争之初,美军为了检验数字化轻型地面部队的作战实力,在开战之时便驾着悍马车孤军挺进巴格达。但治安战开始后,美军无不为无处不在的路边炸弹和游击队偷袭叫苦连天。在实战中发现,薄皮的悍马车和斯特瑞克装甲车远不及皮糙肉厚的M1坦克皮实耐操,未来陆军还需要重型部队。
    其次是为高强度装甲对抗研发的昂贵先进装备不适应况日持久的治安战的需要。原因是性价比太低。研究昂贵的装备投入治安战,不如改进旧式装备更有效率,老旧的59D和T62坦克在巴基斯坦和格罗兹尼的战场上依然表现出色,那还要研究新式坦克做甚?所以近几年来,新式的陆战装备纷纷下马,包括FCS和T95,而老式坦克不断推出城市战改型。
    回顾一下冷战结束后的近二十年陆军面临的现实遭遇,一句话总结,那就是为冷战中高强度地面装甲对抗而组建的地面装甲部队不适应时代的变化。那请问什么是时代的变化?新的战争模式是什么?
那就是非对称战争。
    为什么是非对称战争呢?不管是持强凌弱的一边倒战争还是旗鼓相当的代理人战争,由于现阶段空中火力优于地面火力,地面战往往是在空战中决出胜负后才出现的,地面战必然出现一强一弱的情况,弱势方必然避强者锋芒,选择游击战或机动拖延的战术,使强者一方的装备优势无法发挥。双方实力和对抗手段的不对称决定了今后地面作战的主流是非对称战争。
    冷战后的大多数地面战争都是非对称战争,除了某些落后地区的部落边境冲突,那些不是主流,没有借鉴意义。只有根据非对称战争的需要,才能找出未来陆军发展的出路。
    回到本段标题,论新坦克无用论,坦克这个曾经的陆战之王除了在发展战略上遇到难题,那么在技术发展上又遭遇什么难题呢?
二、陆战之王的尴尬
   衡量坦克性能有传统的三大指标,即火力,防护和机动性。至于新兴的信息化指标,本人认为是实现装甲部队革命性突破的重点,暂不累述。
   先谈谈火力。坦克火力自从坦克发明以来一直都是按直射火力的方向发展,一共经历两次重大的变革,第一次是当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战术取代了以往的战壕突破战术,坦克的火力由支援步兵作战转变为反装甲火力。中大口径加农炮取代了短炮和机关炮成为了坦克的主要火力。第二次是弹的革命,当破甲弹和次口径穿甲弹成为坦克的主要弹药,坦克的火力又进一步提高。如果冷战还没有结束,现在坦克火力应该是在第三次革命当中,那就是超大口径加农炮,电热化学炮(等离子炮),电磁炮和定向能武器的革命。然而,冷战一结束,坦克的火力便没有按照预定的方向发展,这是为什么呢?
   当然是和实际需求相脱节。由于目前坦克所要面临的是非对称条件下的地面战争,以往针对骑士决斗式的,遵循甲弹对抗原则,以打穿敌人坦克越来越厚的装甲为需求的坦克直射火力,其发展路线遭到质疑。对付采用打了就跑战术的反坦克步兵,坦克炮塔的转动速度和炮弹装填速度远不及高射机枪来得快速有效,而坦克炮的仰角有限,对于躲藏在高楼中和地面工事中的反斜面的步兵无能为力。按照传统直射火力的方向发展显然不符合实战的需求。
   于是炮射导弹成了一条可行的出路。炮射导弹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坦克炮攻击范围小的问题,可以实现超视距,对空和攻顶打击。但是由于炮射导弹的固有缺陷,即制导和目标指示的问题,所以炮射导弹一直都只是坦克的辅助武器。再加上造价昂贵,用炮射导弹来打击小米加步枪的游击队,很显然不是明智之举,除非将来大规模使用来降低成本。
   于是坦克纷纷加装顶置武器站。这已经成为当今城市战中坦克的标配。但话说回来,坦克使用顶置武器站作为主要武器的话,那和重型步兵战车相比有什么优势呢?步兵战车使用的机关炮,不都比坦克的顶置武器站火力凶悍得多吗?为坦克配备火力更强的主炮在新的作战环境下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这就是陆战之王火力上的尴尬。
   再谈谈防护。由于坦克是与敌人正面交战的作战平台。当年曾经流行的“机动防护”理念,即通过机动性来提高防护能力的手段已被实战证明是错误的,坦克的防护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在坦克正面对决中,正面装甲防护能力是衡量坦克防护能力的最重要标准。但在以非对称作战为主流的今天,这条标准却越来越不适用。游击队往往避开坦克防护能力强大的正面,从侧后方对坦克发动袭击;从空中袭来的空对地弹药和攻顶导弹,专打坦克薄弱的天灵盖;同时使用IED和反坦克地雷伏击坦克,也是游击队常用的打法。这就对坦克的防护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提高坦克的防护面积。但是提高坦克的防护面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今天的坦克为什么只强调正面防护能力,不采用在坦克诞生初期就使用的全面防护理念,还不是因为重量的问题。如果把坦克的全向防护能力都提高到正面防护标准,那重量让人难以接受。美国陆军曾经做过研究,如果把M1坦克全向防护能力都提升到正面标准,那重量将超过140吨。那除了当年疯狂的纳粹德国会研究鼠式这类超重型坦克以外,现在没有哪个国家会使用如此脱离实际的装备。盲目提升全面防护能力是死路一条。
   然而采用有限的全面防护能力是可行的。目前西欧的中型装甲车已经可以实现全向防御RPG7火箭筒和14.5毫米机枪的能力,而重量不超过30吨。这说明全面防护并不是不可行的,但这只是有限的。因为这样的配制钻了通过武器禁运,让游击队只能使用落后装备,同时游击队素质普遍低下无法使用先进复杂的反坦克导弹的空子。如果RPG29之类的装备扩散开来,那么有限的全面防护也只是权宜之计而已,就算是目前的一些新概念装甲,例如电磁装甲和智能装甲,也不过是提供有限防护而已,要提高防护标准必然要付出重量的代价。
   但是近年来新兴的战车主动防御系统给战车的防御指明了方向。由于对战车威胁比较大的弹药,除了穿甲弹以外,都可以通过主动防御系统拦截。而游击队恰巧缺乏动能反坦克武器,只能依靠破甲弹。包括目前装甲部队的头号传统威胁——空中打击,也可以通过主动防御系统来拦截:空对地火力中,除了用机关炮攻顶以外,反坦克导弹和末敏弹都可以用主动防御系统来拦截。目前主动防御系统刚刚问世,还缺乏实战检验,尤其是如何解决虚警和干扰,以及步坦协同可能发生的误伤问题。但主动防御系统最起码可以提高坦克的生存概率。随着技术的成熟,主动防御系统将来成为战车的主要防御手段只是时间问题。而且,目前定向能武器已经接近实战需求了,将来使用激光来拦截反坦克弹药,将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拦截低速的反坦克火箭,不需要像拦截反舰导弹那样有目标剩余能量的顾虑,个人认为激光主动防御将是未来最有前途的战车防御模式。
   可见,防护领域还远远不是穷途末路,但需要改变思路,尤其必须从甲弹对抗的思路中跳出来。
接下来再谈坦克的机动性。许多人在比较坦克的机动性总喜欢套用一个硬指标,那就是功重比,即坦克单位重量的功率,认为坦克功重比越大越好。这其实陷入了一个误区。坦克不是赛车,用赛车的概念来比较坦克肯定有失偏颇。坦克不仅要跑得快,还必须要注意两个问题:
   1,通过性能,这条在东西方坦克的设计理念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苏联四十几吨的坦克可以在泥泞的冻土和地质疏松的山区来去自如,而功重比要大得多的M1坦克却面对科索沃的石灰岩地质的山区望洋兴叹,全世界功重比最高,达到30马力/吨的日本90式坦克,却无法在本州岛部署,理由是会压垮本州岛上的很多桥梁。
   2,战略运输能力。由于海湾战争中地面重型部队糟糕的表现,现在战略运输能力已经成为衡量战车机动性能的一个硬指标。这也就是目前中型化装甲车之所以会那么流行的根本原因。
   因此,追求坦克的防护能力,必然增加重量,这就和坦克的战略机动性能产生了矛盾,二者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西方三代坦克出于对抗苏联装甲集团的需要,重兵囤积于铁幕前线,对战略机动性要求低,因此以牺牲战略机动性来换取战术机动性和防护的平衡,而其后果今天已经显现,在冷战结束后,西方三代坦克的战略机动性大多不符合需求。
   反观已经下马的一些第四代坦克,尽管使用了先进的无人炮塔布局,其目的是解决防护性能与重量之间的矛盾,但是其防护理念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甲弹对抗中,节省下的重量还是被装甲所消耗。尽管有些项目规划使用1800马力的发动机,但实际上其机动性比起三代坦克而言没什么突破性的进展。
   总结一下,目前坦克在传统领域发展陷入僵局的原因是:火力发展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困境;防护发展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而机动性领域,还是在要防护或要机动之间纠结中。
如果要给未来战车拟一条出路,那就是火力领域必须突破创新,防护领域跟上时代的步伐,大力发展主动防御技术,关于机动性,则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在可预见的将来都无法通过技术手段解决要装甲还是要机动的矛盾。
   但火力领域如何突破创新呢?
三、火力革命—火力与信息化的结合
   随着精确制导武器技术的飞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末的科索沃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使用已经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不过小规模使用而已。
   当海空军大规模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今天,陆军为什么不进行精确制导武器革命呢?当精确制导武器主宰战场的时候,还坚持传统武器的陆军不是要被淘汰吗?
   因此,精确制导武器的大规模使用,就成为了陆军火力改革的重点。
海湾战争以后,美国陆军率先组建了数字化部队。通过信息化,让部队的战术指挥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得到了飞跃,但是这种数字化部队还是按传统装甲部队改建的,其火力配置还是按照传统指挥协同能力来安排的:坦克是视距内直射火力,榴弹炮和火箭炮是压制火力,当侦察车发现了对方的装甲部队,还是要调动坦克开过来阻击;侦察兵发现了对方目标调动火炮打击,还是报坐标后火炮一轮狂轰压制对手的行动,大部分有防护目标还是需要直瞄火力来消灭。
   而在数字化部队中引入精确制导武器会有什么变化呢?
   炮射导弹由于目标指示和制导的原因,一直以来都只是坦克的辅助武器,而网络解决了炮射导弹最大的技术瓶颈。当坦克装备了新式的炮射导弹,就可以实现在别的平台引导下进行超越射击。那么,调集坦克远程火力来直接打击对方装甲目标而不是等坦克进入阻击阵位用直瞄火力开火,是不是可以避免延误战机,提高己方侦察部队的生存能力和避免己方装甲部队的损失?
   反坦克导弹,虽然导弹理论上可以进行视距外打击,但由于需要制导和目标指示,发射平台还是需要暴露在敌人面前,而且视野距离限制了射程。而网络的使用,可以真正让导弹实现视距外打击,那么,远程导弹不就可以真正主导地面战场的武器吗?
   制导炮弹早就存在,然而其使用都是在炮兵模式进行协同。通过网络,把发射制导炮弹的自行火炮引入装甲兵团,成为装甲兵的主力武器,引导后方发射的炮弹直接精确杀伤对方的防护目标,不就可以实现地面作战非接触零伤亡的目标?
   于是,新式陆军的轮廓在美国将军们的脑袋中成型。在上世纪末,美国陆军提出了FCS计划和作为过渡部队的斯特瑞克旅。作为美国陆军的改革方向。
   FCS就是以网络为主导的,以精确指导武器为主要火力的新式地面作战部队,其代表性地面装甲车辆是通用化中型装甲部队,还有大量的无人作战平台来辅助作战。其构成本文就不累述了,单就其火力构成分析下,MCS乘车战斗系统,其主要武器是MRM-KE炮射动能反坦克导弹和MRM-CE炮射化学能反坦克导弹,射程10千米;NLOS-M非瞄准迫击炮,发射精确制导迫击炮炮弹,射程20千米;NF网火导弹,射程40千米;NLOS-C非瞄准榴弹炮,发射精确制导榴弹,射程80千米。
   斯特瑞克旅作为过渡部队,比起强调火力的FCS,更像90年代初期已经组建的传统模式的数字化部队。其火力配置低,符合中低强度作战的需要同时满足使用C130空运的需求,用于在实战中检验数字化部队的研究成果。
   FCS在火力领域实现了突破创新,那就是和信息化的结合。利用网络让战车超越射击,把敌人阻挡在视野外。这比以往依靠直瞄火力作为主要打击手段的传统坦克,实现了质的飞跃。如果我方战车像FCS那样实现了火力拓展,对于打了就跑的敌方反坦克手,一发现就可以调集侦察力量对其进行搜索跟踪,然后指引火力将其消灭;对于敌方调集大量部队围攻的我方单位,则可以作为火力侦察平台,引导我方火力将敌方围攻部队消灭,我方单位不再有落单的风险。而对于暴露在我方侦察视线内的敌方其他未接战部队和预备队,在弹药足够的前提下都可以将其歼灭。
   这就是信息化下火力革命的前景,解决了非对称战争中坦克火力发展的难题。当然,这样的坦克还叫不叫坦克就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了。
   目前数字化革命的成果已经通过斯特瑞克旅在伊拉克战争中得到检验,翻阅斯特瑞克旅在伊拉克的战历,其作战与对方的战斗伤亡比达到了1:10,个别战历能达到1:30。尽管人们的视线总聚焦在路边被击中燃烧的斯特瑞克战车上。
   但是,FCS计划还是下马了,抛开美国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仔细研究下FCS的缺点,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思路问题 FCS的信息化火力革命是划时代的,但是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另外一个理论,即非接触作战零伤亡目标,却是美国政客的一厢情愿(FCS项目规划时,是零伤亡口号叫得最响的上世纪最后三年)。由于美国陆军身陷治安战的泥潭,必然要与敌方接触,有接触必然就会有伤亡。于是FCS的轻型部队概念遭到质疑。
2,贪大求全 这是近几十年来美国武器研制的通病,本身战车的重量就有限,但美国军方对其性能要求却越来越高。必然要大量使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导致价格贵到非常离谱的程度,同时进度遥遥无期。
3,更新采购费用过高 FCS项目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装备项目,其不单单是装甲车而已,还包括核心的网络和通讯系统,远程指挥系统,智能弹药系统,无人侦察作战系统,单兵作战系统,甚至连后勤保障系统都是全新的,采购费用惊人。
4,脱离实战需求 FCS的建军思路还是按照传统的高强度地面对抗,而实战却不是那么回事,那些昂贵的新式装备在反恐治安战中不如改进老装备有效。
   FCS下马之后,美国陆军还研究了M1A3方案,其核心就是用FCS的理念,使用MCS的主力武器来改造升级传统坦克,说明FCS的网络和火力的理念是正确的,然而其他问题,包括是否应当使用轻量化部队来取代重型部队的问题,要待商榷。
四、阵形革命—信息化下的新一代装甲战术
  回顾下人类历史上战斗阵形的发展史,滑膛枪由于精度较差,需要组成密集横队来保证足够的杀伤火力,而来复枪和机枪发明后,密集横队就成为了历史,只能使用散兵线。坦克发明之后,由于坦克具有足够的防护能力来抵挡炮弹破片和超越步兵的机动速度,于是就把坦克组织起来密集冲锋追求足够的火力就可以冲破战壕的防守。人类战斗阵形的发展规律表明,首先追求足够火力,然后必须同时保证生存能力,是不二的法则。
  但反观现在的传统装甲部队,在野外作战中对空是头号难题。由于空中力量有机动性和信息的不对称优势,实战证明,在没有制空权的保护下与空中力量对抗只有被围歼的命运,地面防空部队难以根本上解决地面部队的防空问题。而城市作战中,装甲部队机动性优势无法发挥,防御阵形支离破碎,面临着被对方防御部队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窘态。在二战中光辉无比的装甲集群战术在今天却解决不了装甲部队的生存问题。
  由于火力革命可以让战车实现超越射击,处于网络中的作战单位就可以调集其他单位的火力来进行作战,那么,在网络所能覆盖区域内,就可以把作战平台之间的间距拉得很开,不再需要保持密集的装甲突击部队阵形了,这样的阵形可以称之为网式阵形。
  在网式阵形中,根据火力射程来安排单位的种类和密度,各种单位之间相互穿插,再也没有坦克,炮兵和装甲步兵之间的界限,各个单位之间的功能简化为侦察、通讯、打击和电子对抗:每个单位都是侦察单位,发现目标后通过网络信息共享将目标信息上传,在本平台有足够的火力的前提下可以直接消灭目标,在火力能力以外则可以调动部队的火力来消灭对手。同时作战平台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网络的维搭建和维持,网络节点被破坏之后由其他平台替补,保证网络的维持。
   这种稀疏的网式阵形比起传统的装甲密集突击阵形在城市战中的生存能力由于火力拓展而有了飞跃,城市作战中在网络不被阻截的前提下不再会被对方各个击破,城市战不会再是装甲兵的坟墓;而在野战之中,遇到对方空中部队,由于队型稀疏,对手难以将网式阵形的装甲部队围歼,只能是各个击破,而网式装甲部队的防空火力却没有传统地面防空火力的死角,可以根据火力侦察,调集远程防空火力驱逐来袭空中目标。在这种阵形下,反坦克直升机再无用武之地,攻击地面装甲部队成果不大,一次最多击破对手一到两个目标,而对方防空无死角,难以提前消灭对手的防空单位,而暴露目标的后果将招至防空报复,速度慢的武装直升机将难逃被击落的厄运。
   所以为什么FCS计划没有武装直升机,玄机在此,美国人认为武装直升机难以在新式装甲部队面前占不到便宜,所以就要被取消了。
   而对抗传统装甲部队,由于阵形疏松,推进速度更快,控制范围更大,面对传统装甲部队的密集冲击,网式部队中每一个平台都能进行密集火力还击,被击破少数单位不会对全局构成重大影响;而传统装甲部队却要陷入网式部队的包围圈当中。对抗传统装甲部队,网式部队体现了整整领先一代的优势。
   新技术下就要有新战术,才能把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极限,这就是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式装甲部队的宏伟蓝图。
   因此,以新战术为基础,根据新战术的需要,未来陆军的轮廓就成型了
五、组建新式装甲部队
  由于美国的FCS计划过于冒进而导致失败,吸收FCS计划的经验教训,切合国情和实战需求,循序渐进地建设新型装甲部队,是符合现实的需求的发展之路
  针对FCS计划中暴露的几个问题,在新式装甲部队的规划建设中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1.对FCS理念的扬弃,FCS理念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网络与精确指导武器结合的信息化火力革命,继而带动地面部队的阵形战术革命,核心部分要吸收发扬,不合理的部分要抛弃。
2.切忌贪大求全,新式战车在重量的选择上切忌像FCS那样盲目追求过高的性能而导致成本过超支,在成本有限的情况下不能一味地追求轻量化或者重火力。如果出于更加现实的防护性的需要,重型装备的思路也必须坚持,近几年来的实战证明了这一点。
3.老式装备应当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近几年的治安战中,经过改进的老式装备比新式装备性价比更高,通过新老结合的路线来发展新式装甲部队将是一条符合现实需求的可取的道路。
   以上原则为纲领,个人提出一条符合现实需求的新式装甲部队建设路线:
1,新式部队的核心是网络,首先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的建设,把部分精锐的传统装甲部队改造成数字化装甲部队,同时进行数字化步兵的建设。
2,发展智能弹药和无人作战平台。新式炮射导弹,制导炮弹,远程导弹是新式部队的主力武器,而机器人和无人机将是作战网络的重要节点,两者相辅相成。
3,组建信息化模式下的中型装甲车部队,类似斯特瑞克旅,目前根据实战的需要,中型装甲部队的重量上限应当放宽到30吨。我国由于缺乏运输机,不存在向美国那样一定要使用现成的战术运输机来运输的问题。可以在发展大运的同时规划类似空客A400M这类载重30吨左右的,符合未来需求的新一代运输机。战车的火力配置根据成本和实战的需要,没必要追求一步到位,采取传统火力和新式火力结合的形式,例如在传统的105mm突击炮,122mm榴弹炮,120mm迫榴炮上应用新式弹药技术;中型装甲车部队中步战是主力,在步战中全面应用数字化步兵的理念。这样使中型装甲车部队初步具备新式装甲部队的基本作战能力。
4,改进老式平台,采用M1A3的改进思路,96式坦克都能成为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可怕杀手;在老式自行榴弹炮上应用新弹药来取代传统弹药,战斗力将得到飞跃。
   这样信息化火力革命基本上是实现了,但阵型战术革命还没办法完全实现,这是由老式装备的局限所导致的:
1.战术机动性。新式部队对车辆的战术机动性要求较高,否则无法发挥网式阵形的作战能力。老式装甲部队坦克和自行火炮之间的机动性要求是不一致的,而新式部队中必须将其混编,坦克的机动性势必被其他行动缓慢的作战平台拖累。中型化装甲车族虽然没有这方面问题,但面临火力不足的缺陷,在中型装甲车上追求过高的性能势必重蹈FCS的覆辙。
2.指挥与电子战能力。新式装甲部队中无人地面车辆和无人机将发挥很大的作用,同时新式装甲部队的基础是网络,敌方肯定着重对作战网络进行破坏和压制。而老式装甲车辆除了步战和指挥车以外,缺乏在电子战和指挥能力上进行改进的空间。个人认为在新式装甲部队车辆中,必须安排一名专业进行无人平台指挥和电子战的操作员。
3.防护能力问题。未来战车将由主动防御系统的性能来决定战车平台的防御能力。而主动防御系统造价昂贵,在老式车辆上大规模使用主动防御系统是否必要?除了新式战车和部分重要系统节点以外,在全部战车上都装上主动防御系统在成本上显然是无法让人接受的。
   因此,在经济能力能够承受的前提下,新一代主力战车就呼之欲出了。
六、新一代主力战车
   那就是与FCS相反的重型集成化平台。由于火力拓展的核心是网络和新式弹药,系统中的每辆战车都进行相互的火力支援,传统陆军的火力分工已经不复存在了,那么射程10千米的坦克炮射导弹和射程80千米的制导炮弹为什么不能用同一门炮发射呢?那样就可以设计一辆新概念的战车,采用自行火炮布局,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在前,采用1500马力以上的新式动力系统,保证足够的战术机动性;其后是三人制的乘员仓,三人分别是驾驶员、车长兼炮手、电子战操作员。无人炮塔装备长身管大口径滑膛炮,可以发射传统的直瞄穿甲弹,多用途的炮射导弹和远程制导炮弹,射程范围0—80千米,火炮仰角大,可以击中高楼和战壕内的目标;由于采用重型平台就可以具备较多的弹药基数和较高的装甲防护水平,可以为乘员配备一个防护良好的乘员仓,向前可以抵挡穿甲弹击穿发动机舱后的剩余射流,侧面可以抵挡破甲弹在被裙板引爆后的剩余射流,向下可以抵御一定当量的炸药爆炸,向后可以经得起车体弹药殉爆产生冲击;然后其余部分的车体,包括炮塔正面,均采用有限的全面防护,可以在车体表面加装反应装甲来提高防护等级;主动防御系统必须配备,如果战车采用电力或混合驱动,那么就能够有足够的能源驱动激光主动防御系统了,那样战车的防御能力将非常强大。这样的新式战车重量控制在45-50吨,单一平台的作战能力比中型平台高很多,研发投入比类似FCS的车族化部队低得多。同时技术风险也比较小,FCS的进攻和防守过高地依赖网络,没有考虑万一网络被压制时的作战和生存的问题。重型平台在网络被压制的情况下,仍然能像传统坦克一样作战。
由于美国军队的体制问题,重型装备无法用陆军可以调度的运输机运输,而我国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新式重型战车可以用规划中的大运来运输,空运较少的重型部队来实现更多批次中型部队的能力,这样部队的部署展开速度就更快,而无人机和无人战斗车辆甚至可以使用空投来部署,可以在前线快速部署展开一支小规模的精锐装甲部队来应对突发事件。
   然后就是轻型的侦察车,由于新式装甲部队中侦察车不再需要各自为战,可以取消目前侦察车上日益笨重的火力装备,将侦察车设计为可以操作无人平台作战,或者变成无人车辆由其他车辆操作,具备低限度火力,采用隐身设计的,可以用直升机运输的新式作战平台,而FCS的侦察车和其他作战平台采用同样底盘反而无优势。
   根据国情的需要,我们需要新一代的防空火力。在网式阵形中,唯一能够发挥网式阵形对空防御优势的是区域防空导弹。这种新式的防空导弹发射车不再装备雷达,目标信息由网络获取,朝目标区域发射防空导弹,导弹通过数据链,发射车上的操作员可以通过弹上雷达和其他作战平台提供的目标信息来锁定目标,而发射车可以隐蔽在网式阵型中不容易被对方防空压制火力重点清除。由于防空导弹发射车不再需要装备雷达,那么这种新一代的区域防空导弹可以与火箭炮和巡航导弹共架,可以研发一种联合导弹发射车。
   中型部队是重型部队的重要补充,可以通过战术运输机快速空运到前线。重型平台火力和防护均比中型平台强得多,中型平台弥补重型平台数量的不足,高低搭配两者相互补充就可以展开一支新式大规模装甲部队,足以应付各种高强度威胁。
   老式装备,作为重型部队和中型部队以下的第三级部队,用于配合新式部队作战和防守,治安作战。老式装备可以选择有适度地信息化改造,最大限度地发掘老装备的潜力。
这样的部队就能够应对目前陆军所需要执行的各种任务了
   用于维和和干涉为目的的海外作战,轻便的中型装备是主力,如果冲突升级就可以调入精锐的新式重型部队作战;转入治安战阶段就调派老式部队作战。
   于周边摩擦,新式部队的反应速度快,可以先空运少量精锐重型部队稳住阵脚,中型部队快速跟进,然后调动老式部队作为补充。
   在野战中,小规模的精锐重型部队可以应付小规模高强度作战;与中型部队和老式混编足以应付大规模高强度作战;在城市战中,新式重型部队和中型部队是攻坚矛头,老式部队适合于应付旷日持久的治安战;而传统的国土防御作战,机动能力较差的老式部队发挥应用得当一样可以发挥出新式部队的作战能力。
     这就是信息化时代的新式装甲部队,只有推动革命,才能解决当前陆军发展的前途问题。革命的方向就是信息化,信息化不是简单的指挥通讯的信息化,而是要实现火力革命,继而带动装甲战术的深度革命,让装甲部队继续成为新时代的陆战之王。
老生常谈的月经话题,第一次以一偏比较完整的文章来归纳总结。由于题目较大,篇幅有限,许多论据省略,有不足之处望各位大大补充下,欢迎讨论拍砖
中远程地空导弹本来就是专车专用啊,木有见过TEL上带雷达的。近程防空系统通常伴随部队行进,要满足机动性和反应速度,射控雷达和导弹又必须集成到一辆车上
好文!学习之!
好好学习
已阅~对lZ的态度表示精神支持~
飞鸿踏雪 发表于 2011-9-7 18:07
有些问题不是拍拍脑袋就能解决的。见过军坛里很多人提出了与楼主类似的前沿引导+远程精确制导火力相结合的所 ...
我也赞同,因为陆战环境的特点,防御要点的敌目标做好自身的隐蔽,在开火前很难被发现。而这些目标打出的弹药达到的速度最多十秒出头,所以没有一款具有能抵御或大幅度减小主要方向的防护力、能在几秒内就进行有效还击的武器,显然是无法达成进攻任务的。隐蔽和高度时敏的特点,使得引导远程火力代替直瞄火力的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是不存在的。
认识到了实质性问题。。。

但是具体实现手段,包括技术细节与战术细节都待商榷。。。
远程引导打击是未来陆军的出路。。。

但是近距离作战也不可偏废。。。

这就好比滑膛枪时代,虽然排枪轰击已经成为主流战术,但是先是长矛兵,后是刺刀的格斗作战也是必须的。。。但是随着枪械的进步,刺刀会变得可有可无。。。

同理,远程引导打击在初级阶段,近距离作战也将是不可偏废的,但目前的问题是,能否有一种方案能够同时具备近战和远战能力,就是所谓的刺刀。。。如果不能,则需要远战编制与近战编制的战术配合。。。

另:侦查系统如何实现,文中没有提到。。。如何实现侦查引导的技术方案也是语焉不详。。。

再就是就目前来看,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主动防护系统上是不可靠的。。。再就是陆军必须具备强大的防空能力,没有防空能力的陆军就是砧板上的肉。。。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1-9-7 18:51
我也赞同,因为陆战环境的特点,防御要点的敌目标做好自身的隐蔽,在开火前很难被发现。而这些目标打出的 ...
一步替代完全替代是不可能的,但是逐步替代,或者在几何时,远程引导打击成为主流,都是可以预见的。。。

这个几何时,也许在十几年后,也许在几十年后,但百年之内应该可以看到。。。
这里所谓主流的意思,就是会成为决定陆战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我认为,其实军事力量的发展还是有脉络可循的,防护,机动,火力,通讯。
电传动是一个不错的技术。。。。。。将来首先还是解决用电问题。。。。。。。网络化和主动防御方面技术突破不明朗,不如网络化还要突破无线带宽问题。。。。。。。。

目前最有希望的还是完成装甲车辆的全电化,至于是否重装和直瞄和间瞄合一,还看不出来
楼主很用心,其实说到底就是一句:需求决定装备
思路是对的,但是太前卫,而且忽略了很多细节。支持原创!
飞鸿踏雪 发表于 2011-9-7 21:17
猎杀版主提到的只是一个方面,其实单从指挥手段角度来看,类似的设想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额等跟在飞鸿大大的后面屁颠儿屁颠儿的 :D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陆军
飞鸿踏雪 发表于 2011-9-7 22:21
额等期盼着狼大多给土鳖造点儿好玩具……
唉呀呀,额素扫大街地,不及到咋嘛造玩具耶 {:soso_e154:}
中空长航时无人机做战场实时监控 有可能解决前沿引导的问题,现在美军反恐用的就是这种战术。
实际上,美军已经将武器搬上了无人机,实现了前沿发现,实时攻击,部分情况下无需远程精确制导火力
这不失为一条极好的发展道路
猎杀m1a2 发表于 2011-9-7 18:51
我也赞同,因为陆战环境的特点,防御要点的敌目标做好自身的隐蔽,在开火前很难被发现。而这些目标打出的 ...
版主的意见我赞同,这也是本人反对非接触作战,提倡保留重型部队的原因。
虽然陆战平台在开火前可以完全隐蔽,但是在开火后必然暴露无疑。必遭火力还击。
这也就是本人所设想的网式阵形的生命力的源泉,暴露在敌方突然打击的面前只是少量的单位,不是主力部队。就算被攻击单位无法幸免,以牺牲少量单位作为火力侦察,换取对手目标暴露,在战术角度来看也是成功的。
而目前,没有什么地面单位能够逃脱优势空中火力的还击,除非可以瞬间移动。

renfeng 发表于 2011-9-7 19:15
远程引导打击是未来陆军的出路。。。

但是近距离作战也不可偏废。。。


这位老大看到了本文的中心思想,握手
本人对FCS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反对一步到位地搞新概念地面部队,而是逐步地,先从数字化部队开始,然后引入信息化革命成果搞新式中型化部队和改进老式装备,最后再到目标部队,这是一个过程,逐步升级的过程。
另外提到的防空问题,本人所提出的网式阵形的最低目标就是为了解决目前地面装甲部队在防空作战中的无力和在城市作战中的尴尬的。传统的密集型地面装甲部队的防空火力,无论多么密集,其布局都存在弱点,而这个弱点正好被空中力量占据优势的机动性和侦察能力所利用,这是目前地面部队防空能力疲弱的核心问题。而当防空火力可以通过网络来引导调度时,这个优劣态势立刻转换过来,空中力量难以击破隐藏在网络中的防空力量,却面临着暴露目标被火力还击的问题,而计算交换比,空中打击处于劣势。这样地面部队的防空态势立刻改变过来。
当然,这需要新式区域防空导弹,点防空导弹和自行高炮在新阵形下应当被淘汰,当然,这也是个过程。
至于主动防御系统,那是个趋势,就算未来主动防御系统成熟了,也无法根本上解决战车的防御问题,而要解决防御问题,还是要靠战术,本文所提出的网式阵形就是
renfeng 发表于 2011-9-7 19:15
远程引导打击是未来陆军的出路。。。

但是近距离作战也不可偏废。。。


这位老大看到了本文的中心思想,握手
本人对FCS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反对一步到位地搞新概念地面部队,而是逐步地,先从数字化部队开始,然后引入信息化革命成果搞新式中型化部队和改进老式装备,最后再到目标部队,这是一个过程,逐步升级的过程。
另外提到的防空问题,本人所提出的网式阵形的最低目标就是为了解决目前地面装甲部队在防空作战中的无力和在城市作战中的尴尬的。传统的密集型地面装甲部队的防空火力,无论多么密集,其布局都存在弱点,而这个弱点正好被空中力量占据优势的机动性和侦察能力所利用,这是目前地面部队防空能力疲弱的核心问题。而当防空火力可以通过网络来引导调度时,这个优劣态势立刻转换过来,空中力量难以击破隐藏在网络中的防空力量,却面临着暴露目标被火力还击的问题,而计算交换比,空中打击处于劣势。这样地面部队的防空态势立刻改变过来。
当然,这需要新式区域防空导弹,点防空导弹和自行高炮在新阵形下应当被淘汰,当然,这也是个过程。
至于主动防御系统,那是个趋势,就算未来主动防御系统成熟了,也无法根本上解决战车的防御问题,而要解决防御问题,还是要靠战术,本文所提出的网式阵形就是
飞鸿踏雪 发表于 2011-9-7 18:07
有些问题不是拍拍脑袋就能解决的。见过军坛里很多人提出了与楼主类似的前沿引导+远程精确制导火力相结合的所 ...
老兄忽略了火力侦察和交换比计算了。以少数单位的牺牲换取远程火力对大量传统直瞄火力部队的消耗,到底优势在哪方?别说需要对网络进行压制。
还有老兄说在指挥层面无法实现,那么,美帝在指挥层面无法实现的前提下就敢赌上自己陆军前途,花费巨资进行FCS计划?美帝脑残了吗?
飞鸿踏雪 发表于 2011-9-8 00:16
别的我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跟你细说,只说一点:如果你认为FCS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信息化网络实现间瞄火力精 ...
呵呵,果然顶个头衔就可以高人一等,本人以诚实的姿态来等待老大的科普,请拿出真材实料来证明老大的头衔的正当性.
在本菜看来,LZ构思的这套陆军装备体系实际上跟二战前的“齐格菲防线”和“马其诺防线”是一路货色:
——前方少量支撑点,侦察、指示目标、较射
——后方重型炮台,摧毁、压制
——构筑工事网络,形成梯次防御、交叉火力
其中重型炮台这个角色被一种“重型集成化平台”代替了:
——“装备长身管大口径滑膛炮,可以发射传统的直瞄穿甲弹,多用途的炮射导弹和远程制导炮弹,射程范围0—80千米,火炮仰角大”,“具备较多的弹药基数”
——“较高的装甲防护水平”、“防护良好的乘员仓”、“其余部分的车体,包括炮塔正面,均采用有限的全面防护,可以在车体表面加装反应装甲来提高防护等级;主动防御系统必须配备”
——而“重量控制在45-50吨”所以依然能够“保证足够的战术机动性”
——令地球人想象不到的是“技术风险也比较小”
——最妙的是“研发投入比类似FCS的车族化部队低得多”,可能得到了三锅的资金支持
飞鸿踏雪 发表于 2011-9-7 21:17
猎杀版主提到的只是一个方面,其实单从指挥手段角度来看,类似的设想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乃的意思是指挥扁平化?前沿情报流转到能使用远程打击火力的部门时间?
Battery 发表于 2011-9-8 08:40
呵呵,果然顶个头衔就可以高人一等,本人以诚实的姿态来等待老大的科普,请拿出真材实料来证明老大的头衔的正 ...
我认为关键是网络化作战必须和指挥扁平化结合才行。否则现行指挥体系造成情报流转时间过长无法快速响应
Battery 发表于 2011-9-7 23:44
这位老大看到了本文的中心思想,握手
本人对FCS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反对一步到位地搞新概念地面部队,而 ...
我不认为网状分布的部队容易实现。。。

因为这涉及到指挥控制与通讯问题。。。如果把部队摊得很开,则必须依赖卫星通讯,而与某些超级大国正面对抗时,太空的卫星系统将是首先被摧毁的目标。。。但如果是大分散小集中,比如化目前的师旅为团营,小规模部队进行聚簇状分布,指挥控制通讯问题就很好解决了。。。即使卫星被摧毁,只要在头顶上悬一架无人机进行通讯中继即可解决问题。。。

而且,如果是把部队摊得很开,以单车或者班排为单位的话,这些部队是难以控制的,一旦战事不利,这些小单位的由于地理空间的独立性自主性甚强,会不会出工不出力,擅自撤退等情况发生???所以,我认为可以把编制缩小形成团营甚至营连规模,形成聚簇状棋盘分布。。。但是不可能形成网状的摊得很开。。。

还有就是这些部队的资源使用问题,难以规划,比如说道路,单位过小,则这些单位无法控制,比如说道路,后勤补给等方面难以有效规划。。。

再就是防空问题,近程防空导弹和小高炮我认为反而不能淘汰。。。因为虽然区域性防空导弹可以覆盖很大的面积,但是由于地球曲率,地形地貌的影响,分散开来的部队无法得到有效地防空支援,因为也许敌人高空进不来,低空还是进的来。。。所以随队的弹炮合一系统对于分散的部队更加重要。。。

再就是武装直升机与与区域防空导弹的配合作战。。。即以区域防空控制中高空。。。我直升机从低空短促突击也是战法之一。。。

>>>>>>>>>>>>>>.这里有几篇以前的小文,值得一看。。。

个人对未来战斗系统(FCS)的评价

美国陆军耗资1200多亿美元打造的未来战斗系统(FCS)项目自提出之日起,至今已接受了大量的批评和指正。今天,笔者根据现有资料对未来战斗系统(以下简称FCS)提出一些个人看法。由于FCS系统项目尚未完成。资料的不完善,个人看法肯定有谬误之处,望大家指正。。。
未来战斗系统项目是美国陆军转型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究其美国陆军转型的动因主要包括两个:一个是战略环境发生了变化,美国陆军必须采用新的战略适应新的战略环境。冷战时期,美军对面对的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军事集团。美军根据前苏联的大纵深坦克突击战略相应的提出了空地一体战军事理论,并由此理论发展出了诸如M1A1等一系列军事装备。自从91年苏联解体,美国昔日的对手不复存在,美国的战略发展曾出现了短暂的迷茫,不过很快的根据国际形势提出了兵力投送,前沿存在等军事战略。而以911事件为标志,美国人认为美国在新世纪面临的威胁是模糊的,不可预测的,战争准备应该囊括从大规模战争到恐怖主义威胁的多种形式。所以,美国人在新世纪必须造就一只能够迅速适应新挑战和不可预知环境的新军队。这支军队不仅能够打赢大规模战争,也能够适应小规模突发事件。所以,只有通过军队转型才能应付新的战略环境的挑战,而FCS则是美陆军转型的重中之重。。。
另一个就是为了维护巩固陆军的地位。。。自从冷战过后,昔日无比辉煌的美陆军地位面临海空军的极大挑战。冷战结束后多次军事行动表明,这支按冷战标准而建立的陆军是难以适应美军当前的全球范围内的军事行动。1991年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海空军远程打击力量通过38天的空袭瘫痪了伊拉克军队的作战体系,而经过长达大半年运送至中东战区的美国陆军,却仅在最后的100小时地面战发挥了作用,成了跟在海空军屁股后面的清洁工。。。而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国陆军处于“上不去,用不上”的尴尬境地,不得不坐在冷板凳上看着海空军通过78天的连续空中打击迫使南联盟退让。。。 自从海湾战争以来,陆军的地位遭到质疑,甚至有人提出“陆军无用论”“取消陆军”等极端论调,为了保持陆军地位,为了分得更大的国防预算馅饼,美国陆军必须转型。。。
而21 世纪的新技术的变革,诸如计算机、互联网、通讯技术、空间技术、传感器、人工智能等为陆军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陆军目前面临着传统的重装部队太重,轻型部队又太轻的问题。。。重装部队战斗力强大,但是装备过重,不适应美军要求的全球作战的需要,一旦战争爆发,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运输工具运输。。。而轻型部队又太轻,虽然可在数天内投送至战区,但是战斗力,生存能力,持续作战能力十分有限。。。这使得先期部署的轻型部队,海空军的先头部队成为敌国的“人质”,形成了一个“易受攻击窗口”。。。所以,陆军转型计划将提高部队的投送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FCS系统的要求所有平台重量和体积均受到了限制(重量不能超过19吨,长宽高6350毫米,2515毫米,2591毫米),以利C—130运输机空运,提供快速投送战区的能力。。。限制了重量体积,虽然可以提供极高的战略投送能力,但是由于重量过轻,导致了战斗力与生存能力的下降。。。比如FCS系统中的重头戏— 非直瞄火炮系统将演示样炮的39倍口径改为38 倍口径身管,这样火炮重量可减轻636公斤,因为这样非直瞄火炮由C—130运输机运输时可携带6发炮弹,而运输39倍口径身管时则无法携带弹药。。。但是这样一来,射程减少了4公里。。。
而19 吨的重量对乘车战斗系统来说,装120毫米火炮的技术难度较大,如何克服3点钟横向射击时巨大的后坐力导致翻车是个难题。。。即使装得上120毫米火炮也是20吨级车辆的极限,已经不具备升级潜力。。。而就目前主战坦克越来越厚的装甲而言,普通的120毫米火炮威力似乎不足。。。从以上可以看出,重量过轻限制了战斗力的提高与发挥。。。
而重量过轻的先天不足,导致FCS装甲过于薄弱。。。按照FCS的设计思想FCS的防护系统是建立在网络、主动防护和传统被动防护基础上的一个多层、综合的防护系统。比如其生存能力的50%将由网络提供,提供FCS生存能力的其他因素及其比例为:机动性20%(M1为10%);主动防护15%(目前M1为0);武器10%(比M1的25%有所下降);装甲只占5%(M1为60%)。。。由网络、机动、武器提供防护看起来仿佛十分玄妙,实际说白了,不过是一种战术应用罢了。。。通过FCS系统对战场感知的优势,不断的与敌人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将是FCS对敌作战的典型战术。通过网络优势和机动优势保持接触,保持压力,保持距离。。。这个距离将是处在敌人的攻击范围之外,而在FCS攻击射程之内,在敌人的攻击不断的提供目标方位诸元给己方部队,并不断的运用射程优势发射精确制导弹药攻击敌人。。。在这里,运用此典型战术(类似的古时有安息人回身射箭法,现代有的朝鲜战争李奇威的磁性战术)就可把网络、机动、武器转化为防护能力,而这种方式所占的防护比率可达80%,由此可以看出FCS的生存能力关键在于—保持距离。。。这种战术有两个前提,一个是对手是典型的易被发现的装甲部队,另一个是有宽广的地形条件和纵深供其机动作战。。。由此可见,虽然,美军不断要求转型,以适应不确定威胁,但是FCS作战系统还是以在宽阔平坦的野外战场上歼灭苏式装甲部队来作为目标而发展的。。。
而理论是光明的,战场上情况要复杂得多,在许多情况下,要想与敌人保持距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比如,城市等复杂环境的作战。。。要想攻占城市,就必须进入城市,可是一旦进入城市,就必须与敌人短兵相接,敌人可能潜伏在数百米,几十米,甚至十几米的距离上运用单兵武器发动攻击。。。这时候,FCS的防护仅仅有20%,而这20%之中大部分是依靠主动防护系统,被动防护系统的装甲仅能够承受30毫米口径以下的枪炮攻击。。。而先不说主动防护系统由于没有足够的预警距离,导致反应时间过短,对防护近距离攻击的效率大大下降。。。而由于装甲过于薄弱,采用小口径速射武器连续射击,采用多件武器集火射击(比如现今就有单兵使用的类似于反器材大口径枪械的30毫米火炮),这都是对于主动防护系统的一大挑战。。。这些武器都会对FCS系统造成致命伤害。。。而今天城镇乡村比邻相望,在未来要想在人口稠密的地区作战,城市战是不可避免的。。。这将是FCS系统的软肋。。。
而在复杂的山地环境下,比如说朝鲜丘陵,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机动车辆不见的笔吃苦耐劳的步兵具有更高的机动性。。。而复杂的山地地形能够更好的隐藏步兵。。。这样非常规的装甲突击作战,将是FCS系统难以应付的。。。而从美军现有设想的FCS作战旅来说,配备的步兵太少,虽然装备缺乏占领地域,控制人群的能力。。。对付城市游击战力有未逮。。。而在地形复杂的情况下,生存力下降,难以适应城市战。。。所以,个人预估,如果美国人士清醒的话,没有被技术带来的幻境弄昏了头脑,FCS作战系统不会是美国陆军的全部,美国陆军肯定还会包括轻步兵和重装部队。。。而重装部队可能在现有的M1A1系统上改装,也有可能研制40吨以上的新型重装部队。。。但FCS作战系统人数在美国未来陆军的比例不会少于20%,最高不会超过60%。。。
而对于其他没有全球部署、全球投送兵力任务的国家来说,可以完全摒弃FCS车重过轻的缺点,而采用重型底盘作为平台。。。但是,就目前来看50-60吨确实是过重了,这难以适应绝大多数国家的道路状况与地形。。。所以,对于中国来说,更合适的恐怕应该是减重。。。个人认为,底盘重量在35-45吨较为适宜。。。
而美国人似乎迷信技术无所不能。。。无论是在网络中心战的提出,还是FCS系统的设计,其中电视电话会议,将军可直接看到前线战况,士兵可获得大范围的战场态势图,医生可以在后方通过摄像头遥控高难度手术等令人惊叹的设想层出不穷。。。但是,美国人似乎忘记了这是会受到技术发展水平所限制。。。人的想象力虽然无限,但是技术的潜力是有限的。。。首先,无线电带宽使有限的,其信息负载能力也是有限的。。。而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下,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带宽是宝贵的,不应该拿来无限制的浪费。。。就目前美国陆军的“辛嘎斯”单信道地面与机载无线电台和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带宽分别为9.6千比特/秒和14.4千比特/秒,要是传输一幅1650像素(分辨率已经相当的低,要知道100元人民币的普通摄像头也可达到30万像素)的8位JPEG图像需要23分钟和15分钟。。。要想传输速率的为百兆无线电网络至少可能在2010年以后才可能建成。。。在这种紧张的带宽资源下,美军的FCS系统不得不将更新战场态势的信息时间间隔为60-90分钟。。。
而作为一个士兵和一位将军,甚至是同一级别不同职能的军官,需要的信息是不一样的。。。一个士兵侦察目标,需要辨别其真伪,计算其数量,判断其型号,报告其方位。。。这些都是需要士兵自己观察、判断、决策的。。。那么,他浪费宝贵的带宽,利用好几分钟的时间将其传送给后方的营长的显示屏上,又有什么用呢???这样一幅图像需要几十兆,上百兆。。。营长需要的可能仅仅是其型号,数量,方位等抽象的,经过提炼的可能几十个比特就能表达的信息,而不是和前线的侦察兵们看同一幅图像,图像包含的对营长有用的信息不过万分之几,大量的带宽被无用的信息浪费掉了。。。而如果,有上百名侦察兵传送来几百幅图像,供营长判断决策, 那么营长会淹没在信息海洋中而不能自拔。何谈决策???所以美国人所描述的场景看起来辉煌一片,可惜并不实用。。。
同样道理,将军的需要的信息跟一个营长需要的信息差异很大,也更不需要和士兵共享一幅图像。。。而一个装甲兵中尉和一个后勤中尉对信息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那么,所有的平台把各种不同的信息汇集到网上,然后让人在其中寻找,不但浪费了巨大的人力资源,降低了运作效率,而且浪费了宝贵的带宽,技术上是难以承受的。。。要想作为一个有效率的系统,更容易实现的系统,必须在系统内部,研究信息流的流动,建立一整套分层信息滤析体制,比如士兵发现目标后,仅需要提供诸如目标类别、型号、数量、方位等信息,然后通过处理、汇总、整理逐级向上流动。。。所以建立网络作战系统之时,必须调查研究,经过慎重的分析,设计信息流向。。。像美国人所描述的场景如果不是为了误导其他国家,就是过于迷信技术,这样的系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罢了。。。而如果态势图不是采用卫星图像,而是在态势图上某些容易于变化的物体,利用图标代替,通过新的数据格式传递态势图上改变的信息。。。相信可大大降低数据量,降低网络负荷,缩短态势图的更新时间。。。
有许多人认为,网络信息化不过是作战硬件系统的倍增器。。。包括一些美国人也是这么认为。。。所以,将作战网络设计成类似于互联网一样的信息共享的方式。。。这是极端错误的。。。网络作战系统应该类似于原有的军师旅团营的分层结构,通过信息流,各个层次对信息进行滤析整理,把有用的信息提供给需要的人。。。而不是把所有的信息一股脑的堆砌到网络上。。。这不但增加了网络带宽负荷,还降低了网络的可靠性,这将是致命的弱点。。。
而网络信息化本身就是战斗力的一种。。。通过网络信息化,可大大延伸武器系统的射程,使其不受武器系统自身的获取外界信息能力的限制。。。还可提高武器系统的反应能力。。。甚至,可用远程火炮直接命中机动的装甲车辆。。。具体事例请详见我写的几篇小文:《关于提高远程炮兵间接火力反应速度的方案》(链接http://forum.defence.org.cn/view ... &extra=page%3D1)、《未来海战模式——让美国人惊出一身冷汗的文章》(链接http://forum.defence.org.cn/view ... &extra=page%3D1)、《关于短期内迅速提升我空军空战能力的技术战术的建议》(链接http://forum.defence.org.cn/view ... &extra=page%3D1)。。。
而美国人则更多的是把网络信息化技术作为决策优势,而不是为了增强战斗力的本身,难以实时反应,可见美国人虽然摸到了网络信息化作战的大门,但是还没有登堂入室。。。
另外FCS作战系统的野外作战的环境下的高速无线电网络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百兆无线电网络必须采用甚高频通信,还有可能承载如此巨大的信息量,可是甚高频必须直线传播,其间不能有障碍物阻挡,这造成了FCS系统在复杂地形,诸如城市、山地环境下作战网络极为不可靠。。。所以,美军才装备了大量的无人机,无人机除了提供侦察能力以外,还执行无线电中继转发等任务,来提高作战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可是这样一来,FCS系统要想保持网络的稳定性,在战场环境下必须呈聚簇状分布,也就是说FCS系统在战场之上肯定会呈现出一群一群分布态势,个个群上悬有无人机,之间不能分开太远。。。而由于陆地勇士系统的电池等问题,要求士兵必须依赖于装甲运兵车提供支援。。。这样一来,大大限制了FCS的机动能力。。。在复杂地形下,如果遇到暴风骤雨,沙尘暴等无人机不能起飞的天气,而FCS各个作战系统又被复杂的地形所割裂,这就会使FCS系统的网络稳定性大大下降。。。如果按照前面的计算,FCS的作战能力会仅为网络稳定运转时的1/5。。。这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相信可以为战胜FCS提供一点帮助。。。
FCS系统十分依赖于外部系统的支援,比如GPS系统,只有有了GPS导航,才使得FCS能够获得准确的定位,使许多卫星指导的精确制导武器发挥作用。。。但是众所周知,GPS由于信号过弱,极容易被干扰,而固定的卫星轨迹又容易被击毁,所以说这将是FCS又一巨大软肋。。。
》》》》》》》》》》》我估计你的原始模型应该近似于这个,但是个人的想法是,前方引导应该以特战步兵担任,当然无人机,无人值守传感器,侦查车辆,甚至近战突击模块的部队都可进行引导。。。

关于提高远程炮兵间接火力反应速度的方案

在激烈的战斗中,对于步兵来说最头疼的恐怕是火力召唤反应时间太长,以至于在远程火力做出反应之前,可能会遭受重大的伤亡与损失。。。召唤火力攻击,说明本单位没有能力摧毁目标或者强行摧毁目标会遭受很大损失,你如召唤航空火力需要15-30分钟,召唤炮兵火力即使在战术网络等数字化信息系统的支援下也需要几分钟(这都是依照在协同战术中作的最好的美军的标准),在这段时间内将使得召唤火力单位处于极为危险的境地。。。所以召唤火力反应时间越短,召唤火力单位也就越安全,而火力反应时间快,也使得敌人的机动目标难以转移阵地或者逃跑,从而获得更多的战果。。。

那么有没有办法来获取一种反应时间更快的方案呢???答案是肯定的。。。通过目标指示系统到数据传输直到火炮炮位设定诸元全程自动化减少或者完全摒弃人工干预,完全可以加快召唤火力反应时间,从而使发出火力召唤信号到炮弹在目标上爆炸,反应时间不超过一分钟。。。这个自动化的侦查-火力打击链条以远程炮兵火力为主,为什么要以远程炮兵火力为主呢???对于步兵来说,火炮是最可靠的,召唤延迟时间最短,与步兵的编制靠的较劲。。。而我军的炮兵实力相对于其他远程打击力量来说,比如说航空兵,二炮,也是实力最强的。。。这套系统在硬件上主要分成三大部分---自动化目标指示系统、火力支援系统中央控制计算机、炮位计算机等。。。自动化目标指示系统主要任务是配备与前线需要召唤火力的步兵分队,坦克装甲车辆,侦查车辆等。。。它主要为火力支援中央控制计算机提供目标诸元数据。。。它需要识别目标,并瞬时的为中央控制计算机提供目标方位,危险等级,需要弹药种类,数量等等信息。。。

火力支援系统中央控制计算机则通过炮位计算机时刻监控所控制的各门火炮状态,比如各种弹药的种类,自行火炮的油料,火炮的状况,火炮方位坐标,人员状况,是否进入一等战备等等。。。当战斗时,目标指示系统发送信息,中央控制计算机则进行按照危险等级排队(为什么非要有危险等级一说呢???就是因为火力通道往往是有限的,所以必须目标指示系统在指示目标时,通过轻重缓急标明目标危险等级,这会有一个制度进行限制。。。危险等级高的目标则具有分配火力通道的优先级),并分配给合适的已经处于发射状态的火炮。。。当然,也可事先人工设定优先级,以保证重要方向的火力支援。。。

炮位计算机所承担的任务是,定时地发送火炮各种信息给中央控制计算机,以便使中央控制计算机随时掌握火炮状态。。。当中央计算机将分配目标的目标诸元发送给炮位计算机时,炮位计算机通过火炮自身方位坐标进行计算,设定火炮发射。。。

这三大部分中,实际上在一些先进国家,比如美国,以色列。。已经实现了后两者,也就是中央控制计算机和炮位计算机(当然也需名称不一样),构成了集中式的火力支援控制系统(一般设置在师一级)。。。但是在目标指示方面还是存在大量的人工干预以至于整个侦查-火力打击链条时间大大延长。。。而在许多国家,还是以步话机,口头召唤火力为主,不但造成了可能的理解误差,不能准确地描述目标状态,反应时间也大大延长。。。所以,这套方案的的核心难点就在于自动化的目标指示系统。。。下面我们就详细说明一下目标指示系统。。。

自动化目标指示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模块:GPS卫星定位系统、激光测距仪,激光指示器,水平磁性测向仪,垂直角度计,瞄准具,敌我识别系统,电池及供电系统,控制系统,计算机,无线数字加密通讯系统。。。各个部分功能如下:

GPS卫星定位系统,为目标指示系统本身提供三向坐标,以提供计算机对目标坐标进行解算。。。

激光测距仪,测量目标指示系统与目标的距离。。。

激光指示器,为激光制导炮弹照射目标,为了减轻系统总重,应该研究能否与激光测距仪通用。。。

水平磁性测向仪,提供相对于目标指示器为原点,与垂直角度计配合提供目标的方向夹角,形成极坐标系,好换算目标坐标。。。实际上这东西在炮兵部队已经大量使用。。。

垂直角度计,提供相对于目标指示器为原点,与水平磁性测向仪配合提供目标的方向夹角,形成极坐标系,好换算目标坐标。。。

瞄准具,为了使激光测距仪或者激光指示器瞄准目标而使用,可以使倍率光学瞄准具,或者是微光/红外瞄准具以便于夜间使用,其内部分化应该具有简易测距功能。。。

敌我识别系统,在较远距离上交战的时候,这个是必需的,但是如果是单兵使用的目标指示系统,由于距离较近,应该可以简化,以便于减轻重量。。。

电池及供电装置,这个不用我多说了吧,但是,对于单兵便携的目标指示系统,要求较高。。。

控制系统,设置危险等级,选择弹种,数量等,也可进行人工输入参数,尤其是在某一个模块损坏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敌人发现,也可不

使用激光测距仪测距,而使用瞄准具的简易测距功能测距,然后输入数据,避免被安装了激光探测器的敌人惊觉。。。

计算机,通过GPS提供目标指示系统自身的坐标为原点建立极坐标系,然后水平磁性测向仪河垂直角度计得出目标方向,激光测距仪可得出目标距离,通过解算可得出目标的GPS坐标,储存在计算机中,然后与人工输入的危险等级,弹药种类,数量等通过无线数字加密通讯系统发送给火

力支援系统中央控制计算机进行火力分配。。。

无线数字加密通讯系统,发送信息给火力支援系统中央控制计算机。。。

这就是目标指示系统的各个部分及其运作原理,而且从测距到发送信息这个时间很短,由于完全自动化,所以是以是毫秒级的。。。这套系统的信息传送都是自动化的,极少人工干预,所以,整个侦查-火力打击链条时间很短,不会超过一分钟。。。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浪费炮弹在空中飞行的过程,即使是人工发射炮弹的时间也很短不会超过几秒钟,为了保证火力反应时间,甚至炮弹都要装定好引信提前塞进炮膛里。。。更何况,火炮瞄准也可用计算控制呢。。。所以,这套系统一旦建成,远程支援力量没有在比其火力反应时间快的了。。。这套系统不但适用于激光制导炮弹,自寻的炮弹,也适应于常规炮弹。。。而采用激光制导炮弹和自寻的炮弹可以打击机动目标。。。因为一分钟的反应时间,地面车辆无论如何也跑不出炮弹的搜索范围。。。但是激光制导炮弹需要在炮弹命中目标之前使用目标指示器的聚光指示器对准目标。。。

这套系统可以装在坦克装甲车上,也可以装在侦查车上,也单兵携带,甚至可以装在战场机器人身上,或者与传感器相连通过空投至某一地域进行警戒。。。这套系统也可以进行拓展,在侦查系统方面可以加入无人机,侦查炮弹等等。。。火力打击系统增加航空兵,远程导弹等等。。。而且,系统保障也需要注意,比如单兵携带的自动化目标指示系统的通讯模块由于功率小,往往使用短波电台,所以需要卫星或者飞机无人机进行中继通讯,而电池及供电保障也许要重视。。。

这套系统的建立,将给未来陆地作战带来巨大的变革。。。陆地作战将以往的直射火力为主,支援间接火力为辅的作战方式变成远程间接火力为主。。。远程炮兵的地位将大大上升,甚至可以取代坦克等直射火力。。。一个配备目标指示系统的单兵也具有摧毁一个坦克营的能力,也就是说传统的步兵怕坦克将不复存在。。。而像狙击手一样隐蔽起来的装备自动化目标指示系统的数字化步兵将成为可怕的敌人。。。坦克这种庞然大物将成为历史。。。在一线战场的兵器兵力的的数量与质量再也不能成为决定战斗胜负最直接的因素。。。如何隐蔽自己也许更加重要。。。这套系统也可提高陆军的地位,传统陆军由于以直射火力为主要作战力量,火力臂短,只能跟在海空军远程打击的后面做战场清理工,而装备这样系统的陆军具有对机动目标的打击能力,这是海空军这样的远程打击力量所欠缺的,陆军可能与海空军同时投入战场,通过远程火力打击敌人机动力量。。。
其实兰州始终在回避时敏性这个问题。而且防御方也是可以机动的,同时所谓开火暴露就必然遭到远程精确打击的有效摧毁这实在是个伪命题。


还是等全新的防护技术的出现吧,不然陆军就不会太大的变化了。所谓的信息化陆军还是打不上主力的,只要制空权一丢,还谈什么信息化,也就欺负一下游击队什么的。

还是等全新的防护技术的出现吧,不然陆军就不会太大的变化了。所谓的信息化陆军还是打不上主力的,只要制空权一丢,还谈什么信息化,也就欺负一下游击队什么的。
现在制天权,制空权最重要,拿下了这2个,其他都是时间问题
xj2000 发表于 2011-9-8 14:03
现在制天权,制空权最重要,拿下了这2个,其他都是时间问题
这可不一定,要是md和tg交战,战场是tg本土,制空权在md手中,tg陆军能用各种假目标手段把md玩破产。
所以md不傻,现在作战必须是联合作战,硬打击和软打击都要结合,最好的例子:md在欧洲东欧大陆玩的和平演变、颜色革命比任何火力打击都有成效。
飞鸿踏雪 发表于 2011-9-7 21:17
猎杀版主提到的只是一个方面,其实单从指挥手段角度来看,类似的设想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是目前不可能实现,还是从原理上就不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