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小日本二战军事编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48:31
师团,相当与什么师团,相当与什么
<P>日军师团是日寇的基本战略单位,初期常备师团它的编制相当于中国的军,因为常备师团不单是野战部队,还包含多重任务,比如要塞炮兵及驻屯,义务兵役的训练与动员等等,所以日军师团长编阶是中将而非少将。以后因为战争的消耗及扩编,这时的师团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军一级单位,而跟一般师差不多。</P>
[em05]
以1937年华北第5师团编制为列。</P>
ding
明知时代的初期,日本几乎没有所谓的现代的由中央控制的军队,全都是由各藩的藩军。可以想象,他们在军队的体制上均是各自为政很不统一,有的采用法军模式,有的采用英军模式,也有采取德军模式的等等不一足举。早先政府倾向于采用统一的英军操典,结果却是因为负责人大村益次郎遭暗杀身亡而停滞下来。接任的山县有朋上台后,将军制的仿照对象该为了法国。1870年,政府正式宣布全国陆军皆采用法军模式,而海军则为英国为蓝本,总算是结束了日本军制混乱缺少中央节制的局面。不过仅仅一年后在普法战争的较量中,法国人一败涂地,山县有朋又匆匆忙忙地宣布陆军改行德国体制,采用德国的所谓军政军令“二元化体制”。同时改革随之而来的就是全民义务兵制度,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常备军。1870年,明治政府公布了第一个国民征兵令,但是由于各方保守人士满脑子还是当年的“刀狩令”反对生死四起,结果这次行动早早流产。次年二月山县有朋推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即成立由中央政府直接掌控的“御亲兵”。初时御亲兵的人数极为有限,仅为6275人,其中步兵5649人,骑兵87人,炮兵539人。虽然规模不大乃至可以称之为迷你,但是这一举措确实大大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威信,按桑木崇明在《陆军半世史》的话来说就是“政府的地位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之后,也就是在这支御亲兵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出了现代化的日本军队体制。</P>山县有朋,近代日军之父</P></P>    同年12月,山县有朋又进一步提出了《军备意见书》,打算在御亲兵的基础上讲改革乘势继续发展下去,其在这个文件中指出“设置常备兵乃当今第一急务”。紧接此后,他又发表了《论主一赋兵》,阐明了整个国家军事制度的改革的迫切和紧迫,要求废除过去的所谓“壮兵,而是建立的“赋兵制度”,山县有朋所言的“赋兵制度”实际上也就是近现代的义务兵制度。在兵部的积极推动之下明治天皇终于在1872年11月发布了“全国募兵诏书”,而太政管也同时发布了告逾,要求将诏书的精神与贯彻全国,“士已非从前之士,民已非从前之民。均为皇国一般之子民,报国之道本应无别”翌年1月,遵照天皇诏令颁布了具有里程碑</P>    意义的《征兵令》,规定:凡全国男子无论出身贵贱只要符合应征条件,均应服兵役。从而贯彻“国民皆兵主义”之所在。同年4月,第一批应征兵员进入刚刚建立的东京镇台而所谓的镇台也就是“军区”之意。在颁布了征兵令后,全日本国设置了东京,仙台,名古屋,大阪,广岛一级熊本六个镇台。</P>    以下为明治六年一月十日,《法令全书》的相关部分:</P>    征兵编制与细则(节选)</P>征兵系指征集年满二十岁之国民,充任陆海二军。陆军大别为三:其一为常备军,其二为后备军,其三为国民军,按兵丁之身材,才智,又分为五兵种:曰炮兵,曰骑兵,曰步兵,曰工兵,曰辎重兵。各兵种均由各镇台所辖之国郡负责征集之,辅以若干年,属所辖镇台,以充地方之守备。</P>其一</P>常备军当由当年征兵之中编成,服役三年。</P>其二</P>后备军由常备军服役期满三年者编成,平时居家。又可分为两种:曰第一后备军,曰第二后备军。第一后备军服役两年,战争发生后,立即召集加入常备军,可以补充兵员。每年入营一次,复习军事战术。</P>其三</P>国民军除常备后备军外,全国男子十七岁至四十岁者均载入军籍备案,全国发生大规模战斗之时,均编入部队,以供守卫。</P>常备军免征细则</P>第一条 身高不足五尺一寸者</P>第二条 身体赢弱,有残疾,不胜者</P>第三条 在中央官厅及府县任职者</P>第四条 海陆军学生,在军校学习者</P>第五条 交部,工部,开拓以及其他公塾在籍的专门学员,出洋进修,以及学习医学者,但需要教师之证明和该科目合格证件。</P>第六条 身为一家之主者</P>第七条 嗣子及承重之孙</P>第八条 独子独孙</P>第九条 父兄尚在,但因病或事故,须代父兄治理家务者</P>第十条 身为养子,但止于约定,仍居生家者,不在此限</P>第十一条 正在被征服役者之兄弟</P>   截至于1879年,按照伊豆公夫《日本军事发展史》的说法,日本陆军共计步兵16各联队;骑兵1个大队1个中队;炮兵10个大队;工兵3各大队1个中队;辎重部队1个中队2各小队。到了1882年,步兵扩建到了28各联队,骑兵5个大队,炮兵30个大队,工兵8个大队2个中队,辎重部队为7个大队。</P>   随着新型军事体制的建立,随之的各种规章和编制也相继产生。1872年,仿照欧洲的建制,明治政府有将原来的兵部拆分为陆军省和海军省,从而结束了兵部省陆海军的管理混乱的情况。同年三月陆军省得秘史局被改为了第一局下设六课,负责管理通讯联络以及日常事务;军务局改为第二局下设五课,负责管理步兵骑兵事务;炮兵具被改为第三局,下设两课,负责管理炮兵事务;建造局改为第四局下设两课,负责工兵和建筑事务;会计局被改为了第五局下设九课负责军人待遇,财务,军费支出;为了管理和开发北海道,又新建立了专门负责北海道军备事务的第七局和办公厅。也新设了军官教导团。马政司被改为军马局。到了1874年新设参谋局,到了1878年参谋据改为参谋本部从陆军省独立了出来,次之又设立了监军总部。从而形成了陆军部,参谋总部和监军总部三足鼎立的情况。到了1882年,陆军省再次改组,第一局改为总务局,第二局改为人员局,第三局改为炮兵据,第四局改为工兵局,第五局改为会机局。1884年,监军总部又被改组为教育总监部。之后虽然仍有些改动但是总体结构一直保持到了二战时期。陆军省长官为陆军大臣,专门负责军事政策,参谋本部长专门负责制定军令和作战反感的策划,而教育总监部长负责各部队检阅和军令执行情况。三长官均直接隶属天皇。</P>   军队编制方面采用了师团,旅团,联队的建制,规定师团长为中将担任,下设旅团,旅团又下辖联队,采取二二编制。在甲午战争爆发的时候,日本一共拥有20个整编师团。出于战力提高的要求,军事装备的改革随之推行。为了使在战斗日益重要的大炮的生产速度和质量得到提到,大阪火炮制造厂全套引进了欧洲最先进的平炉的技术,全套地引进德国和英国的生产技术。而海军方面除了在英德大量定购海军舰船外,日本自行制造的第一艘大型现代战舰“清辉丸”下水,这实为日本海军历史上里程碑的事件之一。</P>   在军队人士看来,所谓“富国强兵”,强兵乃富国的先决条件,如要富国必先强兵。但就陆军的军阀来说1883年预算为1,026万日元为国家总预算的8,046万的13%,到了1885年又成为了1,087万。明治时期的军事改革极为彻底和高效率,几乎将之前的整个军事体制全部推翻重来。终于军事改革让日本在甲午战争中采获了甜美的胜利果实</P>
<P>最近突击4上有关于幕府末年步兵队编制的文章</P><P>是我一死党所写,强烈推荐一下</P>
深蓝MM在这方面很厉害D说。
“联队”应该是“连队”,为了和我们的“连队”区别,才改用联合的联。
<P>那么请问现在日军的编制如何?</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5 21:34:32编辑过]
<B>以下是引用<I>库尔斯克号核潜艇</I>在2004-12-25 21:33:00的发言:</B>


联队应该是相当于团级的部队~!而中队才是连级部队~!明年第一期《国展》中有介绍

<P>我的帖子中说明的是日军用的是“连队”而非“联队”。</P>
<B>以下是引用<I>wlf</I>在2004-12-25 21:20:00的发言:</B>

<P>那么请问现在日军的编制如何?</P>

<P>名义上只有步兵师和坦克师,实际上步兵师还分了ABCDE五种,现在又搞了旅级编制。</P>
<B>以下是引用<I>yeechang</I>在2004-12-26 11:38:00的发言:</B>
&gt;
<P>名义上只有步兵师和坦克师,实际上步兵师还分了ABCDE五种,现在又搞了旅级编制。</P>


有更详细的吗?
<P>基本上从1961年开始,日军将建军初期仿照美军野战步兵师组建的6个管区队(编制约1.27万人)和4个混成旅(编制0.6万人)改编为13个师。其中1个6700人的机械化师、4个9000人的甲种步兵师和8个7000人的乙种步兵师。这套编制最大的特点是缩小作战基本单位的编制,增加作战基本单位的数量,将三三制改编为四四制,取消营一级,以适应日本国土狭小的特点,简化指挥层次,使部队运用更加灵活。由于现在的编制和1961年的编制有一定的继承性,所以我觉得简述日本陆军编制,不妨先从1961年的编制说起。</P><P>甲种师辖4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坦克营、1个工兵营、1个通信营、1个反坦克队(连、下同)、1个侦察队、1个运输队、1个补给队、1个卫生队、1个军械队和1个军乐队。</P><P>步兵团编1185人,下辖4个步兵连(213人)、1个重迫击炮连(143人)、团部连(190人)。步兵连辖4个步兵排、1个迫击炮排(81毫米迫击炮)、1个无坐力炮排(84毫米无坐力炮)。重迫击炮连辖4个107毫米迫击炮排。</P><P>炮兵团编1972人,辖4个105毫米榴弹炮营(每营2个连)、1个155毫米榴弹炮营(每营4个连)、1个高炮营(每营2个连,连辖2个牵引高炮排和1个自行高炮排)。和大多数国家陆军六门制炮连、三连制炮营不同的是,日军榴弹炮营辖2个连,每连5门炮。</P><P>坦克营编制442人,辖4个坦克连,装备60辆坦克。</P><P>工兵营编制548人,辖4个工兵连。</P><P>反坦克队编制137人,辖4个反坦克排。</P><P>通信营、侦察队、运输队、补给队、卫生队、军械队没有具体人数。全师编制约9000人。</P><P>乙种师与甲种师相比,少1个步兵团、炮兵团少1个105炮营和1个155炮连、坦克营少1个坦克连、工兵营少1个工兵连、反坦克队少1个排。在其他师属分队中,一般少1个排。全师编制约7000人。</P><P>原先日军编制4个甲种师和8个乙种师,后来有3个乙种师被增编为甲种师。</P><P>1987年到1991年,日军实行改编。将甲种师分为A型和B型,乙种师分为C、D、E型。A型师辖1个机械化步兵团和3个摩托化步兵团,B型师辖4个摩托化团。A型师和B型师的坦克营辖5个坦克连、装备74辆坦克。C型师辖1个机械化团、2个摩托化团,D型师辖3个摩托化团。C型师和D型师的坦克营辖4个坦克连、装备56辆坦克。E型师辖3个摩托化团,坦克营辖2个坦克连、装备30辆坦克。</P><P>日军的A型师有2师和11师、B型师有1、3、4、6、8师、C型师有5师、D型师有9师、E型师有10、12和13师。另外还有1个第7坦克师。</P><P>根据1996年度实行的新大纲,日军将13个师改编为9个师、6个旅。方案是:</P><P>1、将5、11、12、13师和第1、2混成旅改编为旅。其中12师为空中机动旅、13师和混成2旅为海上机动旅,5、11师和混成1旅为步兵旅。</P><P>2、将第2师和第3师各撤消1个步兵团。这两个师剩余的每个步兵团均增编1个反坦克连。第2师的坦克营和独立316坦克连合编为第2师的坦克团,装备约100辆74式坦克。</P><P>3、每个师和旅增编1个飞行队。北部军区和西部军区第8师的师旅飞行队编90人,装备5架UH-1和8架OH-6。其余师旅的飞行队编60人,装备8架OH-6。</P><P>4、8个步兵师中,3、9、10师为三团制师,6000人。1、4、6、8为四团制师,9000人。四团制师中,有1个架子团,平时编20%的现役人员,80%为应急预备役。例外的是2师,改师虽然缩编了1个步兵团,但增编了1个坦克团。但这样一来,原先的A型师就不复存在了。</P><P>5、师属后勤保障分队合编为后勤保障团。</P><P>6、在6个旅的编制中,实行旅-营-连体制,且恢复三三制。</P><P>最后简述一下1997年的第7坦克师编制。第7坦克师原为第7机械化师,1981年改编为6450人的坦克师。1996年度新大纲实行后,进行了新的改编并换装。</P><P>3个坦克团(71、72、73团),每团编5个坦克连、每连4个排。全团555人,装备92辆74式坦克。其中71团的5个连各缩编1个排,该团人数略少,装备72辆90式坦克。</P><P>1个步兵团,6个步兵连(每连160人)、1个重迫击炮连。全团1360人。</P><P>1个炮兵团,4个炮兵营,每营2个炮连。全团1100人,装备40门155自行榴弹炮。</P><P>1个高炮团,4个高炮连,2个防空导弹连。</P><P>1个后勤保障团,军械营、补给队、运输队和卫生队。全团610人。</P><P>另有通信营、工兵营、侦察队、飞行队和军乐队。全师约7100人。</P><P>我所能提供的资料只能截止到1997年。日本这几年军事战略一直在向着内外结合型发展,编制上也一直在不断的调整中,以适应海外行动的需要。如果有哪位朋友有新的资料,敬请不吝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