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为全球装备制造第一大国,飞机制造多方面获稳定支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51:55
8月2日,铁建重型装备基地在湖北襄阳建成投产。图为一台载重900吨的运梁车正在生产中。新华社记者 程敏摄

  7月28日,世界首座第三代AP1000核电站三门核电站1号机组主管道冷段弯管,在中国二重锻造分厂水压机车间完成弯曲成型工序,这标志着二重已经掌握了AP1000冷段弯管制造过程中难度最大的弯曲成型核心技术。

  同样在第三代核电重大装备国产化上取得突破的,还有中国一重。自去年底,由一重承制的我国首台完全自主开发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交付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以来,多台百万千瓦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等产品不断交付用户,标志着我国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的制造完全实现国产化。

  一重、二重自主创新的成就,只是“十一五”我国装备制造业快速成长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大型铸锻件关键制造技术研究”等一批装备企业承担的科技重大专项通过国家鉴定,世界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国产最大堆取料机等一批重大装备相继问世,我国迈向“装备强国”的步伐日趋稳健。

  工业“装备化”特征明显

  产业规模跃居世界首位

  7月16日,在欢快的鞭炮声中,济南二机床热处理中心项目正式奠基。这是“济二”继铸造有限公司、D6车间东扩和铸造公司改建加固工程之后,又一个提升企业产能的重大技改项目。

  “济二”产能持续扩张的背后,是其拳头产品国产大型快速全自动冲压生产线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济二”董事长张志刚告诉记者,2009年以来,“济二”累计承接了20余条大型快速全自动冲压生产线订单,使自动冲压线等高端产品订货所占比重由15%上升到 55%。目前,不仅国内市场上使用的6条国产数控大型多工位压力机生产线全部来自“济二”,“济二”还成为国际市场重要的竞争力量。

  "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结构‘装备化’特征日益明显,工业呈现出先进制造业高速发展的新态势。”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指出,“十一五”以来,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指导下,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装备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十五”末期的22.4%上升至2009年的26.15%,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最大的变化之一是规模快速增长。统计显示,2010年装备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超过9%;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4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超过14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从16.6%提高到20.3%;规模以上企业已达10万多家,比“十五”末增加了近5万家;从业人员达到1752万人;资产总额已达到10.4万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其中,一个标志性的变化是,2009年,我国机械装备工业销售额达到1.5万亿美元,超过日本的1.2万亿美元和美国的1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装备制造第一大国。

  装备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重大装备国产化成果卓著

  6月29日,世界最大、最先进的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在中信重工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大型自由锻件的锻造能力达到世界水平。

  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的研制成功,只是近年来我国装备工业在大型铸锻件国产化方面取得的众多成果之一。得益于我国水电和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以来,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成绩显著,机械产品水平取得长足进步。高效清洁发电设备(超超临界火电、大功率水电、核电、风电)已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技术水平和产品产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超超临界火电机组转子实现批量生产,百万千瓦级三代核电关键锻件技术攻关取得突破。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和±800KV直流输电成套设备综合自主化率分别达到90%以上和60%以上,我国还成为世界上首个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投入工业化运行的国家。

  近年来钢铁、采矿、水泥、石化等行业的高速发展,也推动了相关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1000万吨级钢铁企业常规流程成套设备、2000万吨级露天矿成套设备、日产4000—10000吨级熟料干法工艺水泥成套设备已能自主提供。30万吨/年合成氨设备实现自主化,百万吨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和乙烯压缩机等关键“三机”也已研制成功。

  长期以来,数控机床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短板,高档数控系统与重型、精密机床,一直被国外厂家垄断。经过“十一五”期间的系统攻关,以华中数控“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为代表的国内高档数控机床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为数控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自给率达到了60%,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2万小时。

  此外,大型飞机科技重大专项进展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线ARJ—21飞机正在进行试飞,预计今年将开始批量交付。“嫦娥工程”及“载人航天”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十一五”期间,机械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由2005年的80%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的85%以上,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责任编辑: 赵丹  
http://www.chinaequip.gov.cn/2011-08/03/c_131026396.htm
飞机制造跃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多方面获稳定支持
将从行业立法、产业政策、财政投入等方面获得长期稳定支持

  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板块,飞机制造产业将获得多方支持。

  3日记者获悉,有关飞机制造产业发展立法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并且,已进入到征求意见阶段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将飞机产业纳入到国家战略性高科技产业定位和国民经济战略地位,从发展战略、行业立法、产业政策、财政投入等方面,给予长期的、稳定的支持。

  而据机构预测,未来20年中国对新飞机的需求将接近4000架,“支线飞机+干线飞机+大型运输机”市场容量约7000亿元,巨大的市场让未来我国飞机制造业充满想象空间。

  飞机产业发展将获立法支持

  记者独家获悉,由工信部牵头,制定《民用飞机行业发展条例》的立法论证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将从法律条例层面,给予飞机制造业更稳定长期的政策支持。条例有望明确,国家将设立民用飞机产业发展基金,且加大对民用飞机产业国有基础设施及大型设备的投入等实质性支持内容。

  “立法是产业政策的最高形式,这个国外早已有之。”上海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巫景飞说,我国飞机制造的立法,早在2007年就有讨论。

  巫景飞曾参与该条例的研讨论证。他分析指出,产业政策无外乎税收、补贴、政府采购等手段。“由于飞机制造前期研发投入很大,后期使用需要市场培育,这都需要相应的支持。”

  “飞机制造业不同于其他产业,是国家战略性高科技产业,对国民经济有很大的带动力。”北理工法学院副院长李寿平说,但是飞机制造业却是“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因此只有也必须依靠国家的支持。

  李寿平直言,从全球各国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民用飞机产业都获得了各国政策支持,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为前期研发投入和市场促进。

  “民用飞机的前期投入非常大,且风险也大,很可能几百亿投下去就打水漂了。”李寿平直言,另外新飞机制造出来后,市场认可也要一个过程(市场更倾向于购买已有机型),因此给予市场促进政策非常重要。

  “通过条例,既可以使民用飞机制造在我国的战略性产业地位确定下来;还可以使我国扶持和发展民用飞机的政策稳定下来。”李寿平坦言,“由于缺乏长期稳定的产业政策,严重制约了我国民用飞机发展。”

  事实上,记者注意到,就在6月份由工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航工业集团、中国商用飞机公司、北京理工大学等组成的“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立法工作小组”在北理工举行了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立法研讨会,其目的就是借用国际通用办法,为我国飞机制造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上千亿大蛋糕待分

  记者注意到,不仅仅是立法层面,进入到征求意见阶段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明确将飞机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一极。

  据悉,我国将推进先进支线飞机系列化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通用飞机和直升机。

  令人关注的是,中国的飞机需求与中国薄弱的飞机制造业形成了鲜明对比,预计未来20年,中国对新飞机的需求将接近4000架。这对中航电子、西飞国际、哈飞股份、航空动力等上市公司未来形成利好。同样,对中信海直等飞机相关维修服务企业也无疑提供了巨大机遇。

  “目前除了新舟60 支线客机少量应用于国内民航以外,中国客机市场被波音、空客等国际巨头占领。根据国际机构的预测和我们的判断,未来20年内中国共需要ARJ-21 同类飞机1000 架、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 同类飞机2700 架、军用运输机230 架。对应市场容量分别为300亿美元、1350亿美元、161亿美元。”国金证券研报指出。

  另外,以民用直升机为例,我国同样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很可能迎来市场井喷时代。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民用直升机不足200架,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水平。而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在短途运输、抢险救灾、海上石油开采、医疗救护和勘探服务等领域,民用直升机都可以“大展身手”

  “未来10年,中国民用直升机需求量将达到1500余架,成为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中航直升机有限公司总裁王斌近日透露说。记者 于祥明
http://www.chinaequip.gov.cn/2011-08/04/c_131028038.htm8月2日,铁建重型装备基地在湖北襄阳建成投产。图为一台载重900吨的运梁车正在生产中。新华社记者 程敏摄

  7月28日,世界首座第三代AP1000核电站三门核电站1号机组主管道冷段弯管,在中国二重锻造分厂水压机车间完成弯曲成型工序,这标志着二重已经掌握了AP1000冷段弯管制造过程中难度最大的弯曲成型核心技术。

  同样在第三代核电重大装备国产化上取得突破的,还有中国一重。自去年底,由一重承制的我国首台完全自主开发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交付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以来,多台百万千瓦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等产品不断交付用户,标志着我国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的制造完全实现国产化。

  一重、二重自主创新的成就,只是“十一五”我国装备制造业快速成长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百万千瓦级核电设备大型铸锻件关键制造技术研究”等一批装备企业承担的科技重大专项通过国家鉴定,世界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国产最大堆取料机等一批重大装备相继问世,我国迈向“装备强国”的步伐日趋稳健。

  工业“装备化”特征明显

  产业规模跃居世界首位

  7月16日,在欢快的鞭炮声中,济南二机床热处理中心项目正式奠基。这是“济二”继铸造有限公司、D6车间东扩和铸造公司改建加固工程之后,又一个提升企业产能的重大技改项目。

  “济二”产能持续扩张的背后,是其拳头产品国产大型快速全自动冲压生产线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济二”董事长张志刚告诉记者,2009年以来,“济二”累计承接了20余条大型快速全自动冲压生产线订单,使自动冲压线等高端产品订货所占比重由15%上升到 55%。目前,不仅国内市场上使用的6条国产数控大型多工位压力机生产线全部来自“济二”,“济二”还成为国际市场重要的竞争力量。

  "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结构‘装备化’特征日益明显,工业呈现出先进制造业高速发展的新态势。”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指出,“十一五”以来,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指导下,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装备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十五”末期的22.4%上升至2009年的26.15%,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部分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跃居世界前列。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最大的变化之一是规模快速增长。统计显示,2010年装备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超过9%;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4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超过14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从16.6%提高到20.3%;规模以上企业已达10万多家,比“十五”末增加了近5万家;从业人员达到1752万人;资产总额已达到10.4万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其中,一个标志性的变化是,2009年,我国机械装备工业销售额达到1.5万亿美元,超过日本的1.2万亿美元和美国的1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装备制造第一大国。

  装备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重大装备国产化成果卓著

  6月29日,世界最大、最先进的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在中信重工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大型自由锻件的锻造能力达到世界水平。

  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的研制成功,只是近年来我国装备工业在大型铸锻件国产化方面取得的众多成果之一。得益于我国水电和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以来,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成绩显著,机械产品水平取得长足进步。高效清洁发电设备(超超临界火电、大功率水电、核电、风电)已能基本满足国内需求,技术水平和产品产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超超临界火电机组转子实现批量生产,百万千瓦级三代核电关键锻件技术攻关取得突破。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和±800KV直流输电成套设备综合自主化率分别达到90%以上和60%以上,我国还成为世界上首个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投入工业化运行的国家。

  近年来钢铁、采矿、水泥、石化等行业的高速发展,也推动了相关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1000万吨级钢铁企业常规流程成套设备、2000万吨级露天矿成套设备、日产4000—10000吨级熟料干法工艺水泥成套设备已能自主提供。30万吨/年合成氨设备实现自主化,百万吨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和乙烯压缩机等关键“三机”也已研制成功。

  长期以来,数控机床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短板,高档数控系统与重型、精密机床,一直被国外厂家垄断。经过“十一五”期间的系统攻关,以华中数控“华中8型”高档数控系统为代表的国内高档数控机床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为数控机床配套的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自给率达到了60%,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2万小时。

  此外,大型飞机科技重大专项进展良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线ARJ—21飞机正在进行试飞,预计今年将开始批量交付。“嫦娥工程”及“载人航天”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十一五”期间,机械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由2005年的80%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的85%以上,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责任编辑: 赵丹  
http://www.chinaequip.gov.cn/2011-08/03/c_131026396.htm
飞机制造跃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多方面获稳定支持
将从行业立法、产业政策、财政投入等方面获得长期稳定支持

  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板块,飞机制造产业将获得多方支持。

  3日记者获悉,有关飞机制造产业发展立法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并且,已进入到征求意见阶段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将飞机产业纳入到国家战略性高科技产业定位和国民经济战略地位,从发展战略、行业立法、产业政策、财政投入等方面,给予长期的、稳定的支持。

  而据机构预测,未来20年中国对新飞机的需求将接近4000架,“支线飞机+干线飞机+大型运输机”市场容量约7000亿元,巨大的市场让未来我国飞机制造业充满想象空间。

  飞机产业发展将获立法支持

  记者独家获悉,由工信部牵头,制定《民用飞机行业发展条例》的立法论证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将从法律条例层面,给予飞机制造业更稳定长期的政策支持。条例有望明确,国家将设立民用飞机产业发展基金,且加大对民用飞机产业国有基础设施及大型设备的投入等实质性支持内容。

  “立法是产业政策的最高形式,这个国外早已有之。”上海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巫景飞说,我国飞机制造的立法,早在2007年就有讨论。

  巫景飞曾参与该条例的研讨论证。他分析指出,产业政策无外乎税收、补贴、政府采购等手段。“由于飞机制造前期研发投入很大,后期使用需要市场培育,这都需要相应的支持。”

  “飞机制造业不同于其他产业,是国家战略性高科技产业,对国民经济有很大的带动力。”北理工法学院副院长李寿平说,但是飞机制造业却是“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因此只有也必须依靠国家的支持。

  李寿平直言,从全球各国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民用飞机产业都获得了各国政策支持,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为前期研发投入和市场促进。

  “民用飞机的前期投入非常大,且风险也大,很可能几百亿投下去就打水漂了。”李寿平直言,另外新飞机制造出来后,市场认可也要一个过程(市场更倾向于购买已有机型),因此给予市场促进政策非常重要。

  “通过条例,既可以使民用飞机制造在我国的战略性产业地位确定下来;还可以使我国扶持和发展民用飞机的政策稳定下来。”李寿平坦言,“由于缺乏长期稳定的产业政策,严重制约了我国民用飞机发展。”

  事实上,记者注意到,就在6月份由工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航工业集团、中国商用飞机公司、北京理工大学等组成的“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立法工作小组”在北理工举行了民用飞机产业发展立法研讨会,其目的就是借用国际通用办法,为我国飞机制造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上千亿大蛋糕待分

  记者注意到,不仅仅是立法层面,进入到征求意见阶段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明确将飞机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一极。

  据悉,我国将推进先进支线飞机系列化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通用飞机和直升机。

  令人关注的是,中国的飞机需求与中国薄弱的飞机制造业形成了鲜明对比,预计未来20年,中国对新飞机的需求将接近4000架。这对中航电子、西飞国际、哈飞股份、航空动力等上市公司未来形成利好。同样,对中信海直等飞机相关维修服务企业也无疑提供了巨大机遇。

  “目前除了新舟60 支线客机少量应用于国内民航以外,中国客机市场被波音、空客等国际巨头占领。根据国际机构的预测和我们的判断,未来20年内中国共需要ARJ-21 同类飞机1000 架、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 同类飞机2700 架、军用运输机230 架。对应市场容量分别为300亿美元、1350亿美元、161亿美元。”国金证券研报指出。

  另外,以民用直升机为例,我国同样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很可能迎来市场井喷时代。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民用直升机不足200架,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水平。而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在短途运输、抢险救灾、海上石油开采、医疗救护和勘探服务等领域,民用直升机都可以“大展身手”

  “未来10年,中国民用直升机需求量将达到1500余架,成为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中航直升机有限公司总裁王斌近日透露说。记者 于祥明
http://www.chinaequip.gov.cn/2011-08/04/c_131028038.htm
丢掉制造业就是自废武功!
现在是需要高大全的时候了。
技术高,规模大,种类全。
貌似tg还差得远吧。。
我还差得很远
我们的目标是浩瀚的星辰~~
我国机械装备工业销售额达到1.5万亿美元,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功不可没,
兔爷在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上尝到甜头,就会延至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很好很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更待从头跃。中国加油!
希望是真的
10后的小白兔会不会又迈上一个台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