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论坛09的老帖子,时速50km列车一旦脱轨会怎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41:31
2009-5-5

发表于 2009-5-5 15:01 | 只看该作者
[列车] 时速50km列车一旦脱轨会怎样?从德国高铁事故说起!
  上点德国高铁事故的图吧。

  德国高铁事故起因是车轮金属疲劳,车长发现问题后没有及时停车,行进中车辆撞到跨线桥,伤亡惨重!

  我觉得高铁出轨将引起很大人员伤亡不是危言耸听,理由如下:

  1,即使线上技术很高,400km/h的车跑都没有问题,但是车轮、转向架、车轴都不是中国擅长的产品,在要求国产化的前提下,质量不一定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而且现在还没有一条线路尝试过长时间350以上,最快的TGV是300公里每小时跑1000公里,具体什么样的车轮能胜任还是未知数。而且,只要有一节车的一个车轮,车轴等因为长时间(比如沪昆线)运行出现金属疲劳等问题,其结果是灾难性的。这点是你线上(即轨道)标准再高也是没有用的。

  2,现在高铁采用大型中空铝合金车体,整个车体和飞机没什么区别,所以才有一列和谐号和A380差不多重的说法。铝合金是没有办法抵御350km/h列车冲撞所产生的大量能量的。它就像一个铝合金的大易拉罐,不出事没问题,一旦出事,后果就像脚踩易拉罐一样,具体可以参考下面图片。

  3,德国那次事故,车速只有200公里每小时,还是造成了这么大的伤亡,要知道350公里的车速,其动能是200公里车速的3倍多,所以后果很可能更严重。

  4,世界上到现在还没有客运线路能在350km/h上持续很长时间的高铁,日本新干线很多时间速度都是300以下,甚至只有200左右,而且日本有发达的地震预报和通报网,一旦有地震,立即紧急制动。这点我们铁道部都没有。中国高铁有很多不可预测的不可抗力因素,比如瞬间大风,比如地震,我们的高铁有很多都是建设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如京津塘地区,如,四川地区,云贵地区,地震因素不得不考虑。

  5,中国高铁还有很多人为因素。不要以为高铁都是全线高架,不是高架的地方有的是,就算是京津城际,还有人上线去捡啤酒瓶。防护网可能被偷,可能有人横穿铁道线,可能有人因为好奇在线路上放块石头。这些都可能导致车辆出轨。

  6,速度提高,瞭望难度增加,特别是弯道,这给司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50km/h的条件下,每秒就是100米,司机很难在看清楚障碍物后作出正确的判断。更何况今后若是动卧流行,夜间行车能见度可能不足,刹车距离肯定要超过司机视距,为行车安全增添变数。
2009-5-5

发表于 2009-5-5 15:01 | 只看该作者
[列车] 时速50km列车一旦脱轨会怎样?从德国高铁事故说起!
  上点德国高铁事故的图吧。

  德国高铁事故起因是车轮金属疲劳,车长发现问题后没有及时停车,行进中车辆撞到跨线桥,伤亡惨重!

  我觉得高铁出轨将引起很大人员伤亡不是危言耸听,理由如下:

  1,即使线上技术很高,400km/h的车跑都没有问题,但是车轮、转向架、车轴都不是中国擅长的产品,在要求国产化的前提下,质量不一定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而且现在还没有一条线路尝试过长时间350以上,最快的TGV是300公里每小时跑1000公里,具体什么样的车轮能胜任还是未知数。而且,只要有一节车的一个车轮,车轴等因为长时间(比如沪昆线)运行出现金属疲劳等问题,其结果是灾难性的。这点是你线上(即轨道)标准再高也是没有用的。

  2,现在高铁采用大型中空铝合金车体,整个车体和飞机没什么区别,所以才有一列和谐号和A380差不多重的说法。铝合金是没有办法抵御350km/h列车冲撞所产生的大量能量的。它就像一个铝合金的大易拉罐,不出事没问题,一旦出事,后果就像脚踩易拉罐一样,具体可以参考下面图片。

  3,德国那次事故,车速只有200公里每小时,还是造成了这么大的伤亡,要知道350公里的车速,其动能是200公里车速的3倍多,所以后果很可能更严重。

  4,世界上到现在还没有客运线路能在350km/h上持续很长时间的高铁,日本新干线很多时间速度都是300以下,甚至只有200左右,而且日本有发达的地震预报和通报网,一旦有地震,立即紧急制动。这点我们铁道部都没有。中国高铁有很多不可预测的不可抗力因素,比如瞬间大风,比如地震,我们的高铁有很多都是建设在地震频发的地区,如京津塘地区,如,四川地区,云贵地区,地震因素不得不考虑。

  5,中国高铁还有很多人为因素。不要以为高铁都是全线高架,不是高架的地方有的是,就算是京津城际,还有人上线去捡啤酒瓶。防护网可能被偷,可能有人横穿铁道线,可能有人因为好奇在线路上放块石头。这些都可能导致车辆出轨。

  6,速度提高,瞭望难度增加,特别是弯道,这给司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50km/h的条件下,每秒就是100米,司机很难在看清楚障碍物后作出正确的判断。更何况今后若是动卧流行,夜间行车能见度可能不足,刹车距离肯定要超过司机视距,为行车安全增添变数。
在行驶的列车,这样列车就可以不断从变电站获得推进力不断前进。

高铁的运转系统名为列车自动控制装置(ATC),它能自动控制列车之间的距离以防相撞。驾驶室内会显示计算两车之间的距离后得出的最高限速,与下一站之间的距离,和轨道情况。

听人说再过两年这个问题就会很严重
1998年6月3日,编号51的ICE-1列车行走884号(威廉·康拉德·伦琴号)车次,从慕尼黑开往汉堡,中途停奥格斯堡、纽伦堡、维尔茨堡、富尔达、卡塞尔、格丁根和汉诺威[1]。

德国时间上午10时30分(UTC+1,后同),列车从汉诺威站开出继续行程。40分钟后,当列车驶至策勒区艾雪德镇以南约6公里时,第2节车厢的第3条车轴上的一个车轮外钢圈因疲乏而突然爆裂,钢条碎片插进了车厢内。当列车驶过转辙器时,爆裂的车轮外钢圈又把转辙器上的引导轨扬起一段,同时也插入了车厢走道并冲破车厢顶;在一连串效应,造成车头与第2节之后的车体分离。



由于事发时列车车速高达每小时200公里,因此引致第2节车厢抛离轨道冲入树丛之中,而第3节及以后的车厢则驶进了另一轨道上,并撞向一条行车天桥的拱位(桥梁)之上,因冲力强大,天桥桥梁被撞断后,天桥主体随即倒塌压在第3节车厢中后段,第3节之后的所有车厢全部出轨挤压在一起,两名正在桥下工作的德国铁路员工当场被出轨列车撞死。肇事列车的首节机车则继续向前行驶3公里,至通过艾雪德站后才被完全煞停

轮箍设计ICE-1列车的车轮原本均是以单铸铁制造一体成型,但是有严重车身震荡与噪音问题;所以,后来改以在车轮外由一层20毫米厚的橡胶包著,外面再套上一个相对地较薄的金属车轮,该修改的双层金属车轮原本是设计用在速度较慢的大众运输系统上;因此,双层金属车轮表面上未必能看到其出现金属疲劳形成的微细裂缝。

铁路机构的多名经理均曾感受过该等震荡,并研究如何解决。有工程师认为,必须加强ICE列车的悬挂系统,虽然同款轮箍未有进行过高速测试,但有效解决行车时的震荡问题。在那时,德国缺乏探测车轮真实损耗的设施。

[编辑] 未能刹车车轮爆裂后列车未能刹停,是导致之后一连串事件发生的主因。倘若当时列车能即时刹停,上述严重事件发的机会会大大降低。

一般而言,铁路公司当得悉列车有怪声传出,便会即时启动停车与检查政策,但这个政策则不适用于ICE列车上。当乘客欲尝试警示车务人员有一大片金属插进车厢时,列车经理以公司政策为理由,拒绝刹停列车,直至把问题调查完成,这里已浪费了一些宝贵时间。该名经理因此被法院检控。

[编辑] 维修及保养在事发前的一段时间,德铁慕尼黑维修中心的工程人员只是用标准型的闪灯检查车轮,而并非用可探测金属疲劳的仪器;但在更之前的时间,却有用上更先进的机器;然而,该套机器存在很多误差信息,令该套机器可靠程度减低,故被迫停用。

直至事发前的该星期,在3次同的自动化检查中,探测到该车轮已有瑕疵。调查人员从列车上的电脑系统取出的维修报告中发现,肇事列车在事发前两个月,已先后有8次职员投诉来自转向架上有缺陷车轮的噪音和震荡,但德铁未有更换之,并表示日常检查妥当,而工程人员也未有就车轮问题而作出预报[1]。

[编辑] 其他因素在事故中倒塌的行车天桥,其设计也是间接导致事故的因素之一,原因是该天桥的两端是由薄的桥墩支撑著,而并非用实心拱形设计。

另一个因素是转向架内的焊接位未能完全缝合。

德铁在事发后,随即向每名遇难者的家属发放30,000马克(约19,000美元),而德铁就该事故的赔偿金额高达3000万美元[1]

赔偿太少
到底要说50还是350?
地面飞机的确危险性暴涨,考验的,除了技术,还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