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与马其顿战术系统的比较[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16:28
这个帖子主要是借用《西方战争艺术》中的理论展开比较,主要讲的也是马其顿,所以发在欧美区。转这个帖子不代表本人认可作者看法,满脑中国世界第一的请不要喷我。不过我还是期待有人能看出文中错漏之处。

作者的特别说明 :这个东西放在前面是无奈之举,为了避免各种误会和不必要的争吵。

1。本文的思想是使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归纳-演绎 程序,即先形成一个理论(这部分是Archer Jones完成),然后笔者把这个理论拿来分析一个假想的问题(秦与马其顿)。我注意到很多高手也不自觉得使用了笔者反对的论证方法,即“直接由历史上的战例一步前进到假想的对抗。中间的桥梁仅仅是凭空推测”。当然可能水平很高,许多推理确实有些价值,然而这绝对不是正确的方法。

2。本文的关键是第三部分:Archer Jones兵种战术理论体系 。如果您没有读过原作,请仔细阅读该部分。因为其中有很多不同于常规定义的地方。其中关于四大兵种的定义是完全不同于通常定义的 。而之后的10大原则是其后讨论的基础。如果这些没有理解,那么各种误解不可避免。。我注意到多数回复都对这部分没有理解

3。本文对于Archer Jones的理论仅仅是引述和使用,基本上没有论证。这个论证过程是由原著的721页内容完成,笔者认为这种金字塔似的结构也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4。特别强调指出,很多似乎很模糊的问题,如“弓弩步兵与弓弩骑兵的对抗”和“无马蹬骑兵能否charge”在Archer Jones的理论中已经得到了解决。答案分别是“前者占优”和“可以”。所以才要求先看原则,然后才是分析。这也是为什么要用这种“归纳-演绎”法的原因。如果大家都是凭想象讨论,类似“弓弩步兵与弓弩骑兵的对抗”这样的问题将永远没有结果。所以已经有人通过总结长期战争的经验推出的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是非常关键的。在科学研究中,检索已经有的资料极端重要。很多在您看来难于解决的问题,早已经有了确定的答案

我还想强调一下,本文没有任何“假如亚历山大继续前进,会如何如何”的用意。对我来说,这篇文章就跟Archer Jones说“英格兰用下马骑士和长弓手的组合,不但能击败法国人,也能击败帕提亚人”一样。
这里的“帕提亚人”是指利用轻重骑兵武器系统击败罗马重步兵系统的苏雷纳斯的那支军队。毫无疑问,Archer Jones不认为两者真的会穿越时空相遇,他要表达的,无非是混合轻重步兵武器系统能够在防御战中对轻重骑兵武器系统占据优势,从而说明兵种战术系统理论的一个部分。

本文的用意,只是想向国内的朋友,介绍一下Archer Jones的理论体系,并且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对于历史研究,除了凭空推测,还有另外一种方法

最后为了防止有些朋友不熟悉这种格式,说明一下本文尽量采用了通常学术论文的参考资料使用格式。大多数论点和论据的后面都配上了参考资料的出处。使用[1][2]等表示。这样如果对哪个具体细节有疑问,可以去查相应资料

这个帖子主要是借用《西方战争艺术》中的理论展开比较,主要讲的也是马其顿,所以发在欧美区。转这个帖子不代表本人认可作者看法,满脑中国世界第一的请不要喷我。不过我还是期待有人能看出文中错漏之处。

作者的特别说明 :这个东西放在前面是无奈之举,为了避免各种误会和不必要的争吵。

1。本文的思想是使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归纳-演绎 程序,即先形成一个理论(这部分是Archer Jones完成),然后笔者把这个理论拿来分析一个假想的问题(秦与马其顿)。我注意到很多高手也不自觉得使用了笔者反对的论证方法,即“直接由历史上的战例一步前进到假想的对抗。中间的桥梁仅仅是凭空推测”。当然可能水平很高,许多推理确实有些价值,然而这绝对不是正确的方法。

2。本文的关键是第三部分:Archer Jones兵种战术理论体系 。如果您没有读过原作,请仔细阅读该部分。因为其中有很多不同于常规定义的地方。其中关于四大兵种的定义是完全不同于通常定义的 。而之后的10大原则是其后讨论的基础。如果这些没有理解,那么各种误解不可避免。。我注意到多数回复都对这部分没有理解

3。本文对于Archer Jones的理论仅仅是引述和使用,基本上没有论证。这个论证过程是由原著的721页内容完成,笔者认为这种金字塔似的结构也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4。特别强调指出,很多似乎很模糊的问题,如“弓弩步兵与弓弩骑兵的对抗”和“无马蹬骑兵能否charge”在Archer Jones的理论中已经得到了解决。答案分别是“前者占优”和“可以”。所以才要求先看原则,然后才是分析。这也是为什么要用这种“归纳-演绎”法的原因。如果大家都是凭想象讨论,类似“弓弩步兵与弓弩骑兵的对抗”这样的问题将永远没有结果。所以已经有人通过总结长期战争的经验推出的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是非常关键的。在科学研究中,检索已经有的资料极端重要。很多在您看来难于解决的问题,早已经有了确定的答案

我还想强调一下,本文没有任何“假如亚历山大继续前进,会如何如何”的用意。对我来说,这篇文章就跟Archer Jones说“英格兰用下马骑士和长弓手的组合,不但能击败法国人,也能击败帕提亚人”一样。
这里的“帕提亚人”是指利用轻重骑兵武器系统击败罗马重步兵系统的苏雷纳斯的那支军队。毫无疑问,Archer Jones不认为两者真的会穿越时空相遇,他要表达的,无非是混合轻重步兵武器系统能够在防御战中对轻重骑兵武器系统占据优势,从而说明兵种战术系统理论的一个部分。

本文的用意,只是想向国内的朋友,介绍一下Archer Jones的理论体系,并且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对于历史研究,除了凭空推测,还有另外一种方法

最后为了防止有些朋友不熟悉这种格式,说明一下本文尽量采用了通常学术论文的参考资料使用格式。大多数论点和论据的后面都配上了参考资料的出处。使用[1][2]等表示。这样如果对哪个具体细节有疑问,可以去查相应资料

一,简介

这篇东西的起源是因为经常看到网上流行的所谓“东西比较”,例如马其顿与秦,罗马与汉等等。虽然有人认为这类讨论属于毫无意义的行为,不过我对此一直颇有兴趣。所谓Art of war的研究,无非是由历史 事实总结出一般规律,然后用这个总结出来的理论来进一步分析具体问题,其中也包括各种假想的对抗。 在Archer Jones的The Art of War in Western World中,就对一些假想的战斗进行过预测。问题是如今常见的所谓讨论,全部都使用了错误的方法,空想和臆测代替了理论。这里为此将尝试一些不同的做法。
任何人只要有一定的科研经验,就应该知道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

1。收集事实(例如历史上的战例)
2。分析事实,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说理论
3。验证理论
4。将该理论应用(例如用于预测一些假想的对抗)

显而易见,如今没有人在这类问题上使用这种方法,几乎都是直接由历史上的战例(通常还是一知半解)一步前进到假想的对抗。中间的桥梁仅仅是空想或者臆测。更有甚者,一些民族主义的情绪被引入(包括对本民族的夸大和贬低),严重破坏了问题的本来面目。这篇文章希望能在此方面做一定的尝试,由于本人水平的限制,欢迎指教。


二,讨论范围和资料来源

这里不打算大言比较马其顿与秦的整个军事系统,而是局限于“战术系统”。也就是,忽略战略补给等因 素,假定两军以类似兵力在战场相遇,探讨可能发生的情况。忽略战略和补给,是因为无从比起。忽略兵力,一方面是因为兵力受到战略和补给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东方史料中的兵力有些不让人信服。在西方发达的历史研究条件下,许多原本在古代史料中出现的夸大的兵力(其庞大的数字丝毫不比中国逊色)被一一纠正,而在中国历史学界,基本上还是完全引用古代史料的兵力数字。两者比较有欠公平。总之,本文的着眼点在于各兵种特色分析。

资料方面,使用的理论为Archer Jones, The Art of War in Western World(西方战争艺术)中阐述的理论体系。其他马其顿方面的兵种资料来源包括J.F.C.Fuler, A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Western World (西方军事史),Trevor Nevitt Dupuy, The Evolution of Weapons and Warfare(武器和战争的演变 )和阿立安,亚历山大远征记。同时用到的西方资料还包括Charles Oman, The Art of War in Middle Age(中世纪战争艺术),Trevor Nevitt Dupuy,    The Military Life of Hannibal, Father of    Strategy(战略之父汉尼拔的军事生涯)。其中,西方战争艺术和西方军事史国内应该有中文版,武器和战争的演变,亚历山大远征记和战略之父汉尼拔的军事生涯均在www.warstudy.com有中文电子书。

中文资料则非常糟糕,古代历史学家似乎不太注重兵种的描述,而中国现代历史学家们则似乎对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之类的课题更感兴趣。好在东方的秦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优势,就是兵马俑为代表的考古发现。使得战术系统的分析成为可能。本文主要中方资料参考中国军事通史。第三卷 战国军事史,以及各种考古发现的结果。

三,Archer Jones兵种战术理论体系

如上所述,这种假想问题科学的研究方法最好应该先形成理论并验证后,再应用于预测虚拟的情况。显然,本人没有能力完成这种工作,就算自己总结个理论出来估计别人也不信。比较可行的办法是使用已经有的成熟的并且是实用的理论。再一次,中国历史学研究在这个领域几乎是空白,只能求助于西方的研究成果。这里选用 的是Archer Jones, The Art of War in Western World(西方战争艺术)中的理论体系。

The Art of War in Western World是伊利诺斯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Archer Jones在其35年军事历史研究经验基础上的著作。作者总结了数千年军事史的大小战例,归纳出一套被证明是颇为可 行的理论体系。在这里这套包含战略战术方方面面的东西不可能被全部阐述,经过本人归纳,仅仅列举其中关于各兵种的战术分析部分如下[1]

首先,Archer Jones将冷兵器时代兵种划分为4类:
1。重骑兵,定义是采用冲击方式(shock)作战的骑兵
2。重步兵,定义是采用冲击方式(shock)作战的步兵
3。轻骑兵,定义是使用投射武器(missile)作战的骑兵
4。轻步兵,定义是使用投射武器(missile)作战的步兵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与一般的观念不同。这里“轻重”的标准并非铠甲重量,而是作战方式。凡是肉搏的一律为heavy部队,凡是射击的一律为light部队。显然,这种划分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阐述兵种特点 ,毕竟使用的作战方式决定了兵种的特点。不过由此带来的问题也需要注意。比如一名轻骑兵放下弓箭抽出战刀,或者一名轻步兵丢下弩拔剑,他们就自动变成了重骑兵和重步兵。当然,通常情况下他们都是不合格的客串者。

多数误解会来源于这里没有仔细阅读。这里特别强调。本文的兵种划分方法与通常不同,请务必仔细理解,避免误会。谢谢


接下来,在理想条件下,4类兵种的强弱点可以归纳如下:

原则1:重步兵在正面防御时对于重骑兵占优。这个原则要求重步兵训练有素,使用长兵器。中世纪的民兵不算。拔刀的弓箭手不算。

原则2:重骑兵对于重步兵战斗队形的侧翼和后方有毁灭性优势。这点之所以能跟原则1同时存在,是因为古代战争中重步兵战斗队形在交战中转身对付另一个方向的威胁,是完全不可能的,几乎没有任何成功的例子。当然这个问题并非无法解决,下面会谈到。

原则3:轻步兵对于重步兵具有天然优势。这个原则的前提是轻步兵必须使用hit and run策略,随着而来的就是受到地形和指挥官的限制很大。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战斗变成近战,那么轻步兵自动转化为不合格的重步兵,必然导致失败。

对于这个原则,笔者认为有必要做进一步说明。在原著中,Archer Jones用于证明该原则的战例较为薄弱。大部分都是非正规军的轻步兵对正规重步兵的胜利。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正规步兵的作战往往意味着纪律和阵型。而轻步兵使用hit and run战术的时候,却通常要求采用分散队形并且不断的后退。这对于多数古代正规军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不过在许多情况下,重步兵由于某种原因(如对方重骑兵的侧翼威胁)无法有效前进,则该原则对正规军有效。具体战例如黑斯严斯和福科克[1][3]

原则4:轻骑兵对于重骑兵具有天然优势。这个原则跟原则3非常类似,前提同样是轻骑兵必须使用hit and run策略,随着而来的就是受到地形和指挥官的限制很大。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战斗变成近战,轻骑兵自动转化为不合格的重骑兵,同样导致失败。

原则5:轻骑兵对于重步兵具有天然优势。这个原则跟上面的3,4不同,由于速度差别,hit and run的战斗很容易实行,所以优势很大。

原则6:重骑兵对于轻步兵具有绝对优势,不论轻步兵是否试图转变成不合格的重步兵

原则7:在射击对抗中轻步兵对于轻骑兵具有优势。原因是地面平台保证更高的射速和准确性。不过需要注意,轻骑兵这时候通常会拔刀变成重骑兵,尽管是不合格的重骑兵,借助马匹的冲击力通常还是足以通过冲锋击溃轻步兵。

原则8:相同兵种对抗防御一方具有天然优势。这点对于重步兵非常明显,对于重骑兵则完全不符合。

原则9:以上原则是在双方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有效。此条为笔者根据个人理解添加。

原则10:以上原则仅仅反映各兵种的内在优缺点,不能确保战斗的最终结果。战斗结果还取决于指挥官能否正确的扬长避短以及其他不可预知的因素。此条一样为笔者根据个人理解添加。

需要指出的是,本人认为这套理论稍微有些aggressive and bold,未必能涵盖一切情况,有些地方的结论显得匆忙。不过仍然不失为如今最好的实用性理论,以下将完全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讨论。如果对这套理论不同意,下面就可以略过不看。如果想反驳这套理论,请去弄一本原著作阅读,因为在原著中几乎每个原则都用了很多的战例加以说明。如果还是想反驳,建议去找Archer Jones.
http://imgsrc.baidu.com/forum/pi ... 12aa98d9123d9be.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pi ... bdd3a67f8dc618e.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pi ... c8b277ccffca39e.jpg
五,马其顿战术体系

公元前4世纪的马其顿军队是西方历史上(有可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同时拥有全部4种兵种系统的军队。其地位之高被认为是“整个西方历史上再由没有出现过超过其水平的军事系统”[1],被认为能够“击败冷兵器时代任何一支军队”[4]。而纵观长达近千年的中世纪,除了拜占庭等少数例外,整个欧洲甚至没有出现过能接近其水平的战术系统[3]。而这其中的关键所在,就是马其顿重骑兵。

1。重骑兵

马其顿重骑兵是西方(也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重骑兵。它的核心为Hetairoi,即“伙伴骑兵”[1][2],也有可能包括塞萨利骑兵[4]。重骑兵头戴头盔,胸挂鳞甲,腿裹胫甲,手持盾牌,腰插短剑,而且他们的坐骑也披着鳞状头胄和胸甲[4]。使用的长矛根据不同资料的数字在9-15英尺之间[1][4]。在没有马蹬的时代,重骑兵的训练难度最高。马其顿骑兵通过严格的训练成为实用的兵种。当骑兵用长矛刺击时,在刺中敌人之时或之前即放手,以避开刺中敌人所产生的冲力影响自己[1]。此外马其顿骑兵具有严格的纪律并服从指挥,在下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到这一点在古代战场上有重大的意义。
2。轻骑兵

马其顿军队同样拥有传统的轻骑兵,使用投射武器作战。不过他们的主要投射兵器是标枪。相对于使用弩箭的秦军骑兵,其作为轻骑兵的效能较差。标枪轻骑兵的优点在于,当情况需要的时候,可以将标枪作为短矛使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行使重骑兵的职能。

3。重步兵

按照本文的划分标准,马其顿重步兵实际上包括两种。使用马其顿长矛的正规重步兵和使用普通希腊长矛和较大盾牌的较轻型同行。注意在多数资料中,后者被划分为轻步兵,而这里根据本文最初说明的原则,按照其作战方式划分为重步兵。马其顿长矛的长度[2][4]为14-18英尺,也有资料为21英尺。著名的马其顿长矛方阵就是由这些长矛所组成。而希腊长矛的长度约为6-9英尺,使用较为灵活[1][2][4]。如果地形不利,正规重步兵也会放下马其顿长矛而改为使用较短的希腊长矛[1]。马其顿长矛方阵的威名在后世甚至超过了真正的主角重骑兵,成为不少人心目中马其顿军队的象征。这里不打算介绍马其顿方阵的具体情况,一来是因为类似资料很多,二来是随后读者就能看到在广义的马其顿战术体系中,马其顿方阵并非是必不可少的。将注意力放在马其顿方阵上会产生不必要的误导。

4。轻步兵

马其顿的轻步兵跟之前以及之后很长时间内西方的轻步兵没有什么区别,他们通常布置在重步兵的前方,用标枪,弓箭和投石索作战。任务是在主力交战前提供掩护。

5.马其顿战术体系的运用

马其顿战术体系的运用笔者以为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以重骑兵侧后方突击为制胜手段的合成作战。在战斗中,轻重步兵进行传统的正面交战,犹如铁砧吸引住对手。重骑兵则凭借机动能力的优势如铁锤一样突击对手的侧翼和后方。根据原则2(重骑兵对于重步兵战斗队形的侧翼和后方有毁灭性优势)和原则6(重骑兵对于轻步兵具有绝对优势),这类行动对于敌方的主体步兵将是灾难性的。由于马其顿战术系统是最早拥有重骑兵的系统,其他与之较量的战术系统都没有具有同样机动能力的重骑兵来匹敌,马其顿战术系统得以在地中海地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亚历山大东征时期遇到的对手波斯,当时具有一个三兵种战术系统。即波斯传统的轻步兵和轻骑兵加上来自希腊雇佣兵提供的重步兵[1]。波斯轻骑兵虽然披挂有甲胄[1][2],但是仍然以传统的投掷标枪方式作战,属于轻骑兵。原则4(轻骑兵对于重骑兵具有天然优势)在这里基本上不适用,因为标枪的射程太近,根本不足以进行hit and run战术。而且为了配合本方的步兵,波斯轻骑兵也没有条件run。双方骑兵的战斗通常都很快转化为肉搏战。波斯方面由轻骑兵转变而来的不合格的重骑兵则往往是失败者。
最能表现重骑兵重要性的并非著名的阿贝拉战役[1][2][7],而是之前的伊苏斯战役[1][2][7]。在伊苏斯战役中,马其顿重步兵正面攻击波斯军的希腊雇佣重步兵,正如原则8(相同兵种对抗防御一方具有天然优势)所预测的,马其顿一方在这里处于劣势。然而马其顿重骑兵击溃了对方侧翼的轻型部队,然后转身袭击波斯重步兵的侧翼。随后马其顿军使用希腊长矛的轻型重步兵也从这个缺口进入攻击,确定了胜利的结果[1]。

http://imgsrc.baidu.com/forum/pi ... bd6228c267fb514.jpg

作为马其顿战术体系的卓越继承者[1],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和罗马名将西庇阿各自的得意之作是骑兵侧翼突击原则的最好说明。在坎尼[1][5],汉尼拔的迦太基骑兵和努米底亚骑兵在侧翼击败了罗马骑兵,然后反身攻击罗马军队的后方,使罗马人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失败。并且也给他们上了关于马其顿战术体系的生动一课。

http://imgsrc.baidu.com/forum/pi ... 7cf8b87a2cc2b11.jpg

在扎马[1][2][5],由于西庇阿得到努米底亚骑兵的支持,反而在骑兵方面占了上风。结果罗马一方的骑兵在击溃迦太基骑兵后及时回到胜负未分的战场,并攻击迦太基军队的后方。跟随汉尼拔转战意大利十几年所向无敌的2万非洲步兵,汉尼拔最可靠的军队,却完全无力对付来自后方的突击,可悲的全军覆没。甚至没能给对方骑兵造成值得一提的损失。仔细比较这两场战役还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区别[1]。坎尼战役中,受到严格训练的迦太基骑兵在击败罗马骑兵后,很快就转身攻击罗马步兵的后方。而在扎马,临时加盟纪律松散的的努米底亚骑兵则在胜利后追击敌人离开了战场。好在西庇阿的步兵并不比汉尼拔弱,因此能坚持到本方骑兵最终回来。如果这样的情况出现在坎尼,汉尼拔面对两倍于自己的罗马步兵,是不可能坚持这么久的。这点正说明亚历山大时代马其顿重骑兵严格的纪律对于重骑兵执行这类任务的重要性。


六,一个常见误区的澄清

由于马其顿方阵的威名,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把马其顿战术体系等同于马其顿长矛方阵。经常看到有人假想的东方弓箭步骑兵如何像打鸭子一样痛击马其顿方阵的“神话”。

正如前面所叙述的,马其顿战术体系的核心是重骑兵和兵种联合作战,长矛方阵仅仅是其重步兵的组织形式。在广义的马其顿战术体系,如汉尼拔的军队中,甚至不存在这样的长矛方阵(汉尼拔用利比亚菲尼基人组成的非洲重步兵来代替[5])。单独的马其顿方阵什么都不是,如果要归类的话,倒是可以归入马其顿战术体系的前身---希腊战术体系。对于希腊战术体系,有时间或许会写点东西。不过这个不适合在这里详细讨论。

面对包括全部四种兵种系统的马其顿战术体系,纯粹的弓箭战术是无效的。如果仅仅使用轻骑兵hit and run,根据原则7(在射击对抗中轻步兵对于轻骑兵具有优势),毫无疑问本身数量就不足的秦军轻骑兵不能有什么大的作为。假如秦军轻骑兵打算客串重骑兵的职能(虽然兵马俑中没有迹象表明秦骑兵有这种爱好),那么根据原则1(重步兵在正面防御时对于重骑兵占优)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好运气。如果单独使用轻步兵,那么根据原则6(重骑兵对于轻步兵具有绝对优势),只不过是马其顿重骑兵的屠杀对象而已。如果同时使用轻骑兵和轻步兵,结果只能更糟。当对方重骑兵冲锋的时候,要么轻骑兵丢下速度慢的轻步兵撤退要么一起同对方肉搏,结局都是一样。所以最终,我们将进入讨论的最后一部分,即秦军将用完整的三兵种战术体系来进行对抗。
西方看来是真的衰落了,看看现在的西粉和高丽棒子有什么两样?
老兄,还要我们提醒你几次啊?用刻板的理论来分析战争,结论只有一个,纸上谈兵。
啊车琼斯的理论不适合中国,我早就得出结论了,人家也说了,那是西方战争艺术,不是战争艺术。

古战迷们一般都看过两本书《西方战争艺术》,《武器和战争的演变》,并把这两本数奉为圣经,在看了一些现代人YY的画,便自以为了解历史,可惜他们的历史往往都是想象出来的,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我曾今和一个百度冷兵器吧的常客小范围的争论过,他用来反驳我的理由竟然是现代人画的画,不知道逻辑从何而来。
你似乎忽视了战车的作用了吧。如你所说没有 马鞍和马镫骑兵的训练极其困难,但是马车可以做到。而且中国的马车既有弓箭又有戈实际上起到了双重骑兵的作用啊。有了马鞍和马镫之后马车就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到了明朝又被戚继光拾了 。一直到现代军队又坐上了带发动机的马车————坦克。再者说亚历山大有强大 的弓箭部队吗,在面对秦弩 的破甲箭簇面前他的步兵和骑兵能挡得住吗。
西方人提出的轻重部队的划分和对抗原则基本全是错的。
tank2871764 发表于 2011-7-22 21:30
西方人提出的轻重部队的划分和对抗原则基本全是错的。
阿彻琼斯的轻重部队的划分在西方是学院派的,一般西方人的轻重部队划分其实和中国老百姓的划分方法没有什么区别,也是很直观的那种防装重的算重,防装轻的算轻……
其实说白了,其实阿彻琼斯就是借用了“重骑兵”、“重步兵”、“轻骑兵”、“轻步兵”四个名词而已(而且这四个名词其实英语也不是重的骑兵、重的步兵、轻的骑兵和轻的步兵的直译),他表达的其实是冲击骑兵、冲击步兵、射击骑兵和射击步兵的含义。再加上其中提到的双重功效骑兵和双重功效步兵,作为学院派分类法,是可以接受的。
雪千寻 发表于 2011-7-23 13:46
阿彻琼斯的轻重部队的划分在西方是学院派的,一般西方人的轻重部队划分其实和中国老百姓的划分方法没有什 ...
问题是造成概念模糊,误导了很多人,比如大家众口一词的说蒙古骑兵4成是重骑兵,但真的是重骑兵吗?其实指的是蒙骑中有一部分人负责冲锋陷阵,但很多人不知所以然,抓住重骑兵这个概念,来讨论当时的重甲是否超过欧洲人。其实就算是冲击的蒙骑,大部分着的也是皮甲,和同时期的欧洲少数批锁甲的骑兵来说也不能算是重甲,蒙古人靠得是战术取胜,但因为这个概念的模糊,很多人陷入轻重甲的概念大辩论,从而忽视了当时决定战场胜负的关键因素。
皓月无双 发表于 2011-7-23 16:14
问题是造成概念模糊,误导了很多人,比如大家众口一词的说蒙古骑兵4成是重骑兵,但真的是重骑兵吗?其实指 ...
这不是阿彻琼斯的分类法的问题,而是对这4成蒙古骑兵的作战方式是不是以冲击为主的认识问题。蒙古骑兵4成是重骑兵这个说法只能是建立在这些骑兵不放箭的基础之上。如果放箭也是其主要作战方式之一,那么按照阿彻琼斯分类法就不能把这些东西算进重骑兵,而要算进双重功效骑兵。

实际上,阿彻琼斯分类法的所谓轻重的灵魂就是射击还是冲击还是即冲击又射击,和铠甲的轻重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作为一种学院派分类,这种分类法已经很不错了。要想面面俱到,其实任何分类法都行不通。
我也觉得按照部队的任务分类比按照他们的装备分类更恰当。古典和中古时代人类彼此交流少所以各国武器装备千差万别,难以作为分类依据呀

发送自我的 HTC Incredible S 大板凳
haartman0083 发表于 2011-7-24 00:00
我也觉得按照部队的任务分类比按照他们的装备分类更恰当。古典和中古时代人类彼此交流少所以各国武器装备千 ...
理论上来说的确是这样,不过现实中间很难这样分。
比如说,比如说在被包围的要塞中,骑兵下马守城墙的时候,其任务和步兵守城墙是没有区别的。
秦军也是这种四兵种合成的部队吧,怎么楼主说得好像秦军只有单兵种似的?
枯骨 发表于 2011-7-21 21:27
老兄,还要我们提醒你几次啊?用刻板的理论来分析战争,结论只有一个,纸上谈兵。
网络上谈军事当然是纸上谈兵咯。难道您还有实战经验?都是纸上谈兵,大哥莫说二哥
cfzhf 发表于 2011-7-24 14:09
网络上谈军事当然是纸上谈兵咯。难道您还有实战经验?都是纸上谈兵,大哥莫说二哥
不反对谈,但反对像作数学题一样教条死板的分析军事问题。
枯骨 发表于 2011-7-24 15:08
不反对谈,但反对像作数学题一样教条死板的分析军事问题。
各有各的风格嘛。你说他教条死板,他也可以说是严谨、理论知识充沛。在没有实战经验的前提下,你提倡的“非教条非死板”也未必更贴近真正的战争。
cfzhf 发表于 2011-7-24 15:46
各有各的风格嘛。你说他教条死板,他也可以说是严谨、理论知识充沛。在没有实战经验的前提下,你提倡的“ ...
照这个算法,抗日战争、抗美援朝、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桶狭间合战……统统不要打了。
枯骨 发表于 2011-7-24 15:56
照这个算法,抗日战争、抗美援朝、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桶狭间合战……统统不要打了。
这些仗又不是你打的,你把别人的经历搬出来有什么意思。你以一个纸上谈兵者的身份,嘲笑另一个人纸上谈兵,其原因是你认为别人纸上谈兵的水平不够,用你的话说就是“教条死板”。事实上你也没有实践经历来证明你不教条不死板啊。


区区一个帖子,就这么点篇幅,讲一节课的长度都不够。就算是军事院校的专业课,也不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面面俱到,上至理论知识下至实战变通一样不落。对一个帖子何至于苛求至此?就这个帖子来说,它的内容是形而上的理论分析。就算是军校也要先学理论,有何不妥?说得对,便学习之;说得不对,便纠正之;有疑问,便探讨之。可你不关注它说了什么,非要强调它没说什么。看帖如此心态,恐难学到以前不知道的知识。真要面面俱到,就不该来论坛,应该去看军事专业论文。
雪千寻 发表于 2011-7-24 11:06
理论上来说的确是这样,不过现实中间很难这样分。
比如说,比如说在被包围的要塞中,骑兵下马守城墙的时 ...
具体到这个例子…… 站城墙的下马骑兵如果持弓弩就算自动转化为轻步兵,持剑戟就算自动转化为重步兵吧?
总觉得其实围城战跟野战确实应该分开看,因为工程部队的角色太重要了……

天涯明月牛 发表于 2011-7-24 13:37
秦军也是这种四兵种合成的部队吧,怎么楼主说得好像秦军只有单兵种似的?


    秦军兵种:
       战车兵(重装和轻装):动态时采用冲撞冲击方式进攻,静态采用战车结阵防御的战车兵种。秦国是万乘之国,拥有超过一万辆战车的作战实力。当秦国一万辆战车集群从正面或侧面冲撞马其顿军阵时,马其顿步兵也好,骑兵也好,统统挡不住。

       弓箭兵、弩兵(单兵弩和中型大型弩):使用投射武器兵种。以比当时世界任何国家(中国以外的国家)的弓箭兵部队,都要更强大的火力更密集覆盖面更大的弓弩箭射击打击对手(所使用的三棱弓弩箭头,可以射穿当时马其顿的所有盔甲)。当秦国的弓弩部队一边射击一边向前移动的时候(前几排是弩兵),马其顿的步兵也好,骑兵也好,统统挡不住。

       轻骑兵:使用投射武器兵种。才用打了就跑的骚扰战术。快速战场移动,占据有利阵地后,转换成下马弓弩手的战术。协同战车部队一起冲锋,或战车部队正面攻击轻骑兵迂回到敌人背后或侧翼偷袭等等战术。当这种骑兵以反复的打了就跑战术,对付马其顿近战型骑兵时,估计亚历山大大帝鼻子都会气歪掉。

       重步兵:冲击方式作战的步兵。有协同战车一起作战的战术。

       轻步兵:由武艺出众的精锐的陷阵锐士勇士组成的,不穿盔甲的格斗型轻步兵。所使用的战术不详。
天涯明月牛 发表于 2011-7-24 13:37
秦军也是这种四兵种合成的部队吧,怎么楼主说得好像秦军只有单兵种似的?


    秦军兵种:
       战车兵(重装和轻装):动态时采用冲撞冲击方式进攻,静态采用战车结阵防御的战车兵种。秦国是万乘之国,拥有超过一万辆战车的作战实力。当秦国一万辆战车集群从正面或侧面冲撞马其顿军阵时,马其顿步兵也好,骑兵也好,统统挡不住。

       弓箭兵、弩兵(单兵弩和中型大型弩):使用投射武器兵种。以比当时世界任何国家(中国以外的国家)的弓箭兵部队,都要更强大的火力更密集覆盖面更大的弓弩箭射击打击对手(所使用的三棱弓弩箭头,可以射穿当时马其顿的所有盔甲)。当秦国的弓弩部队一边射击一边向前移动的时候(前几排是弩兵),马其顿的步兵也好,骑兵也好,统统挡不住。

       轻骑兵:使用投射武器兵种。才用打了就跑的骚扰战术。快速战场移动,占据有利阵地后,转换成下马弓弩手的战术。协同战车部队一起冲锋,或战车部队正面攻击轻骑兵迂回到敌人背后或侧翼偷袭等等战术。当这种骑兵以反复的打了就跑战术,对付马其顿近战型骑兵时,估计亚历山大大帝鼻子都会气歪掉。

       重步兵:冲击方式作战的步兵。有协同战车一起作战的战术。

       轻步兵:由武艺出众的精锐的陷阵锐士勇士组成的,不穿盔甲的格斗型轻步兵。所使用的战术不详。
cfzhf 发表于 2011-7-24 17:20
这些仗又不是你打的,你把别人的经历搬出来有什么意思。你以一个纸上谈兵者的身份,嘲笑另一个人纸上谈兵 ...
仗不是我打的,但前人已经证明了这种数学、机械式的比较是不靠谱的。纵然是纸上谈兵,至少也要涉及到交战双方战略上的战略势态、经济状况、政治环境、民心士气等,战术上的地形、兵力、气候、后勤、武器装备、兵员素质、将领水平等诸多因素,才能相对(注意!仍是相对)客观的判断,所以本人一向反对这种有作者极大主观因素在内的关公战秦琼式的假想战争。超大里有许多优秀的帖子,或行文严谨、条理清晰、旁征博引,使人读之便知胜败;或诙谐幽默、插科打诨、机变百出,使人在嘻笑怒骂间已明因果。如此远胜过把士兵异化成计算机里一个抽象的常量,进行僵硬的比较(这样的话,战争的胜败只消打一局帝国时代之类的游戏就能判断了)。
如果老兄非要强调实战经验,那大家也不用上什么超大了,操家伙上战场吧!
交战双方战略上的战略势态、经济状况、政治环境、民心士气等,战术上的地形、兵力、气候、后勤、武器装备、兵员素质、将领水平等诸多因素”。哦卖糕的,涉及到这么多因素,还“至少”。请施主指出,超大哪个帖子能符合您这“至少”的要求?或者说,您认为有多少专业论文能把您要求的“至少”给凑齐了?要不把您发的帖子拿出来晒晒,让大家看看,您自己能不能达到这“至少”的要求。
cfzhf 发表于 2011-7-25 17:17
施主休要捏造前人的观点。前人何曾说过“这种数学、机械式的比较是不靠谱的”?军事学中有克莱因方程、兰 ...
第一,原来老兄也是知道要变通的。
第二,找帖子的事你自己去,超大这样的好帖子有的是,看不到是你的问题,我不负责扫盲。同时推荐你看看《战争史研究》。研究战争我所列的条件基本都要考虑到,但如果对研究的对象不构成影响,或是某一条件不存在,当然可以忽略。
第三,老兄称我为“施主”,想必是个出家人,那么“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理应牢记,在超大议论打打杀杀,似乎不合出家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