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罗马、马其顿时代的方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20:00
古典时代的杀手锏
  从秦兵马俑所组成的军阵来看,秦军的军事技术无疑达到了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峰。在世界军事史上我们也发现,不仅仅是中国,许多国家都依靠着多兵种组成密集的军阵来提高军队的生存力、战斗力。古希腊城邦军阵、马其顿方阵,以及罗马帝国时期的罗马军团,他们与秦军都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这些方阵中,最著名的当属马其顿方阵。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即位,立即着手仿效希腊人的制度,实行政治、军事改革。他根据希腊底比斯步兵方阵,创立了包括步兵、骑兵和海军在内的马其顿常备军,将步兵组成密集、纵深的作战队形,号称马其顿方阵。这种方阵中间是重装步兵,两侧为轻装步兵,每个方阵还配有由贵族子弟组成的重装骑兵,作为方阵的前锋和护翼。
  腓力之子亚历山大即位后,方阵得到进一步改良,马其顿方阵纵深由希腊方阵的8至12排人扩大到16排,增大士兵之间的间距,士兵以重装步兵为主,全身装备青铜头盔、胸铠和胫甲,使用的兵器主要是盾牌、利剑和长矛。矛长达6米,比秦军使用的矛稍短,长矛必须双手才能持用。把矛举起来,前后共组成16排。处于阵中的士兵是无法自由行动的,只能跟随着方阵整体的步骤前进,否则即使不是为敌方杀死,也是为己方践踏而死。在方阵的左右侧翼,部署有轻装步兵和骑兵作为掩护,与方阵构成一个坚固的整体。
  这种军阵当它前进时,锐无可挡,像座山在前行,压碎阻碍它前进的一切,其中尤以高加米拉战役让人印象最深刻。公元前331年春天,亚历山大率领希腊联军,与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亚述古都尼尼微近郊的高加米拉进行最后的决战,大流士三世集结了几乎所有精锐部队,同时又部署了装有锋利刀剑的重型刀轮战车200辆,战象15只,号称百万大军。
  决战前,大流士三世命人把战场铲平,以利于战车进攻,愚蠢的他不知道这样却方便了敌人。亚历山大率领的希腊联军仅有步兵4万,骑兵7000人,他们从容布阵,奋勇冲杀,就是在重步兵方阵的紧紧逼迫下,打开突破口,亚历山大亲率左侧亲随骑兵穿过突破口,直奔大流士。惊恐万状的波斯国王仓皇逃出战场,波斯军全线崩溃。
  在亚历山大指挥下的马其顿方阵所向披靡,这支军队从欧洲出发征服了波斯、中亚和印度的部分地区,如果不是无法医治的瘟疫、炎热的气候和士兵厌战的情绪阻止了亚历山大的进军,中西的交锋很有可能远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开始了。
  帝国时代的罗马军团,声名显赫一时。罗马军团由轻步兵、重装标枪兵、重装步兵、长枪兵、骑兵等兵种组成,士兵排列成密集的队形,由最外层的重装步兵用盾牌排列出“龟甲阵形”,保护己方不为敌人的投枪和弓箭等投射兵器所伤,最富经验的长枪兵则紧随其后,在战斗最后关头,长枪兵往往就是决定胜负的力量。轻步兵更为靠前,以灵活机动战术骚扰和疲劳敌军,并为军阵的突击扫平道路。骑兵布置在两翼,既是为了突击,又是为了掩护整个军团。帝国时代的罗马军团,往往排列成正面宽200米、纵深90米的庞大的、无坚不摧的军阵。
  在罗马的军事征服史上我们可以发现,军阵的威力最主要是与地形、地势的起伏、缓急密切相关。在东方,中国先秦时代盛极一时的车战,就是适应中原地区的平坦、广阔的地形而形成的军事技术。在西方,马其顿严密的步兵方阵与两翼的重骑兵,在平坦的地势上就好似排山倒海,足以摧垮任何对垒的敌人,这种压倒一切的威势,需要借助于平坦的作战地形才能发挥到极致。但是一遇到起伏的地形,如山地,马其顿方阵就没法保持紧密的队形,而一旦出现缺口,方阵就等于被破解了。
  在公元前168年的皮得纳战役中,罗马人就是这样打败马其顿方阵的。罗马人引诱马其顿方阵进入山地,使之无法保持队形,最终只以100多人的伤亡代价,消灭马其顿军主力3万余人,马其顿国王伯尔修战败被俘,马其顿王国从此灭亡。战争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密集方阵一般只能适用于平原地带,到了复杂的地形上完全施展不开。
  军队以密集的阵形出现在战争史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武器装备所决定的。当投射兵器还不能发挥它的优势的时候,密集阵形的重装步兵就几乎成为克敌制胜的惟一选择。
  大多数历史学家均认为,当骑兵与弓箭结合得更为完美之时,往往密集的步兵方阵就陷入了灭顶之灾。
  公元前53年,罗马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苏率7个军团,4.5万人的精锐部队,气势汹汹地发动了对帕提亚王国(安息)的战争。在帕提亚高度机动的轻骑兵战术、密集的箭雨面前遭到惨败,克拉苏本人也成了阶下囚而被处死。
  从秦军的所向披靡,我们似乎可以发现,在青铜时代,东西方的军事技术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秦的时代,中国远远超越了西方的军事技术,开始运用强劲的弩作为远距离的投射兵器,敌军在接触秦军之前,先受到秦军长距离箭雨的冲击,而骑兵弓箭射程远不及秦弩,这有效地抵消了骑兵对秦军军阵的骚扰,使秦军在面对骑兵时仍处于不败之地。
  由长矛、戟、铍等长短兵器构成的立体的密集方阵,是构成秦军冲击力的主要部分,两翼的骑兵、车兵则组成机动部队,负责骚扰、牵制,一有机会就发起快速的冲锋。在秦军方阵的强大攻击力面前,任何与秦军面对面的对决都将是一场灾难,最好的办法就只有坚守高垒,借助地势来缓解秦军的攻击。长平之战最初遭遇秦军,在名将廉颇率领下强悍的赵军也只得迅速后撤。古典时代的杀手锏
  从秦兵马俑所组成的军阵来看,秦军的军事技术无疑达到了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峰。在世界军事史上我们也发现,不仅仅是中国,许多国家都依靠着多兵种组成密集的军阵来提高军队的生存力、战斗力。古希腊城邦军阵、马其顿方阵,以及罗马帝国时期的罗马军团,他们与秦军都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这些方阵中,最著名的当属马其顿方阵。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即位,立即着手仿效希腊人的制度,实行政治、军事改革。他根据希腊底比斯步兵方阵,创立了包括步兵、骑兵和海军在内的马其顿常备军,将步兵组成密集、纵深的作战队形,号称马其顿方阵。这种方阵中间是重装步兵,两侧为轻装步兵,每个方阵还配有由贵族子弟组成的重装骑兵,作为方阵的前锋和护翼。
  腓力之子亚历山大即位后,方阵得到进一步改良,马其顿方阵纵深由希腊方阵的8至12排人扩大到16排,增大士兵之间的间距,士兵以重装步兵为主,全身装备青铜头盔、胸铠和胫甲,使用的兵器主要是盾牌、利剑和长矛。矛长达6米,比秦军使用的矛稍短,长矛必须双手才能持用。把矛举起来,前后共组成16排。处于阵中的士兵是无法自由行动的,只能跟随着方阵整体的步骤前进,否则即使不是为敌方杀死,也是为己方践踏而死。在方阵的左右侧翼,部署有轻装步兵和骑兵作为掩护,与方阵构成一个坚固的整体。
  这种军阵当它前进时,锐无可挡,像座山在前行,压碎阻碍它前进的一切,其中尤以高加米拉战役让人印象最深刻。公元前331年春天,亚历山大率领希腊联军,与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亚述古都尼尼微近郊的高加米拉进行最后的决战,大流士三世集结了几乎所有精锐部队,同时又部署了装有锋利刀剑的重型刀轮战车200辆,战象15只,号称百万大军。
  决战前,大流士三世命人把战场铲平,以利于战车进攻,愚蠢的他不知道这样却方便了敌人。亚历山大率领的希腊联军仅有步兵4万,骑兵7000人,他们从容布阵,奋勇冲杀,就是在重步兵方阵的紧紧逼迫下,打开突破口,亚历山大亲率左侧亲随骑兵穿过突破口,直奔大流士。惊恐万状的波斯国王仓皇逃出战场,波斯军全线崩溃。
  在亚历山大指挥下的马其顿方阵所向披靡,这支军队从欧洲出发征服了波斯、中亚和印度的部分地区,如果不是无法医治的瘟疫、炎热的气候和士兵厌战的情绪阻止了亚历山大的进军,中西的交锋很有可能远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开始了。
  帝国时代的罗马军团,声名显赫一时。罗马军团由轻步兵、重装标枪兵、重装步兵、长枪兵、骑兵等兵种组成,士兵排列成密集的队形,由最外层的重装步兵用盾牌排列出“龟甲阵形”,保护己方不为敌人的投枪和弓箭等投射兵器所伤,最富经验的长枪兵则紧随其后,在战斗最后关头,长枪兵往往就是决定胜负的力量。轻步兵更为靠前,以灵活机动战术骚扰和疲劳敌军,并为军阵的突击扫平道路。骑兵布置在两翼,既是为了突击,又是为了掩护整个军团。帝国时代的罗马军团,往往排列成正面宽200米、纵深90米的庞大的、无坚不摧的军阵。
  在罗马的军事征服史上我们可以发现,军阵的威力最主要是与地形、地势的起伏、缓急密切相关。在东方,中国先秦时代盛极一时的车战,就是适应中原地区的平坦、广阔的地形而形成的军事技术。在西方,马其顿严密的步兵方阵与两翼的重骑兵,在平坦的地势上就好似排山倒海,足以摧垮任何对垒的敌人,这种压倒一切的威势,需要借助于平坦的作战地形才能发挥到极致。但是一遇到起伏的地形,如山地,马其顿方阵就没法保持紧密的队形,而一旦出现缺口,方阵就等于被破解了。
  在公元前168年的皮得纳战役中,罗马人就是这样打败马其顿方阵的。罗马人引诱马其顿方阵进入山地,使之无法保持队形,最终只以100多人的伤亡代价,消灭马其顿军主力3万余人,马其顿国王伯尔修战败被俘,马其顿王国从此灭亡。战争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密集方阵一般只能适用于平原地带,到了复杂的地形上完全施展不开。
  军队以密集的阵形出现在战争史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武器装备所决定的。当投射兵器还不能发挥它的优势的时候,密集阵形的重装步兵就几乎成为克敌制胜的惟一选择。
  大多数历史学家均认为,当骑兵与弓箭结合得更为完美之时,往往密集的步兵方阵就陷入了灭顶之灾。
  公元前53年,罗马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苏率7个军团,4.5万人的精锐部队,气势汹汹地发动了对帕提亚王国(安息)的战争。在帕提亚高度机动的轻骑兵战术、密集的箭雨面前遭到惨败,克拉苏本人也成了阶下囚而被处死。
  从秦军的所向披靡,我们似乎可以发现,在青铜时代,东西方的军事技术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秦的时代,中国远远超越了西方的军事技术,开始运用强劲的弩作为远距离的投射兵器,敌军在接触秦军之前,先受到秦军长距离箭雨的冲击,而骑兵弓箭射程远不及秦弩,这有效地抵消了骑兵对秦军军阵的骚扰,使秦军在面对骑兵时仍处于不败之地。
  由长矛、戟、铍等长短兵器构成的立体的密集方阵,是构成秦军冲击力的主要部分,两翼的骑兵、车兵则组成机动部队,负责骚扰、牵制,一有机会就发起快速的冲锋。在秦军方阵的强大攻击力面前,任何与秦军面对面的对决都将是一场灾难,最好的办法就只有坚守高垒,借助地势来缓解秦军的攻击。长平之战最初遭遇秦军,在名将廉颇率领下强悍的赵军也只得迅速后撤。
好贴!感觉还是蒙古骑兵厉害。
<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灯塔看守</FONT></STRONG></P>
<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蒙古主要还是运气及好,铁木真虽然是一位杰出的统帅,但他的胜利,很多都是建立在对手的错误的基础之上的。在蒙古草原的争霸中就不说了,光说说当时的金、宋、西夏、花拉子膜等国的君主,哪一个不是昏庸无能之辈?</FONT></STRONG></P>
<P>历史没有假设,有时候历史有很多让人吃惊的地方</P>
<P>比如匈奴在欧洲的崛起和没落</P>
<P>还有阿拉伯人的崛起和没落</P>
罗马其实说是方阵也不是太科学,毕竟用三列的时间比用方阵的时间多得多……乌龟队形其实是不常用的……
乌龟队型一般是在功城战中,用来接近敌方城墙的
电影里一般为了好看,总是用乌龟……搞得罗马军团好象是很笨重一样……
[B]以下是引用[I]山人0504[/I]在2005-12-8 13:25:00的发言:[/B][BR]<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灯塔看守</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蒙古主要还是运气及好,铁木真虽然是一位杰出的统帅,但他的胜利,很多都是建立在对手的错误的基础之上的。在蒙古草原的争霸中就不说了,光说说当时的金、宋、西夏、花拉子膜等国的君主,哪一个不是昏庸无能之辈?</FONT></STRONG></P>

同意。楼主好象忘了件事,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方阵不是秦朝的,应该是诸葛丞相的八卦阵。
<P>?诸葛亮的八阵图和后来的八卦阵是两会事情吧?</P>
楼上的说的很对,准确的说应该是八阵。
还是喜欢秦军,他们的组织协调,类似现在的合成作战。
还有其他阵吗?
<p>孙膑十阵:<br/>方阵、圆阵、锥形阵、雁行阵、钩行阵、玄囊阵、疏阵、数阵、水阵、火阵,其中的水阵、火阵讲的是水战和火战的战法而非队形,故又称为孙膑八阵。而八阵中的其他五阵均可成为玄囊阵、疏阵、数阵:疏阵是加大行列的间隔距离,用以伪装强大,多设置旗帜和武器迷惑敌军,同时派出小部队与敌军周旋;数阵是使队形尽量密集,屹立不动用以固守,既不出击也不追击,使敌军无机可趁;玄襄阵不断变化部署,多设旌旗金鼓,阵容却保持严整,使敌军摸不清情况,迷惑敌人不敢轻易行动。从部署方式看,基本阵形即五种:方、圆、锥行、雁行和钩行阵,也有说法是叫方、圆、锐(牡)、箕和横阵。</p><p>&nbsp;&nbsp; 魏舒方阵(崇卒之阵):<br/>公元前541年,晋荀吴伐狄,采纳魏舒建议毁车以为行,以不同兵力组成了五个方阵,偏为前据、两于前、伍于后、右角为专、左角为参,共23250人。</p><p>&nbsp;&nbsp; 韩信五军阵:垓下之战中韩信所创,以优势之兵对少数精锐之敌。</p><p>&nbsp;&nbsp; 诸葛亮武候八阵:<br/>是冷兵器时代最典型的密集集团方阵,纵横排开64个小方阵合成一个大方阵,阵后设24队游骑配合作战。其中天、地、风、云、龙、虎、蛇、鸟是几个小方阵组成的大集团,交战时有的正面对敌、有的侧击、有的担当预备队;这些小方阵可以是骑兵、步兵、车队,由几十到几百不等组成,前排为弓弩手、中间为长兵器手、后排为短兵器手(有时排列顺序也不同),当时主要为蜀军抵御优势的曹魏骑兵。</p><p>&nbsp;&nbsp; 唐军阵形:<br/>唐军出征时,约授兵20000人,分为中、前、后、左、右、左虞候、右虞候共七军,各军有弓弩兵、跳荡兵(突击队)、奇兵(预备队)、马军、辎重兵。<br/>(1) 基本战斗单位--"队"的队形:50人呈9排锥形,最后一排的队副执陌刀督战 .</p><p>(2) 各军战斗队形(以中军为例):以3队组成一个锥形大队,整军呈战队(第一线)、驻队(第二线)、奇兵(第三线预备队)三线排列。</p><p>(3) 整军战斗队形--横队方阵。<br/>(4) 雁行阵(曲阵):七军前后梯次配备。<br/>(5) 竖阵(直阵):在地形狭窄时用于向敌军冲锋。&nbsp;<br/><br/>&nbsp;<br/><br/></p>
<p>罗马是个存在时间很长的国家&nbsp; 在公元2世纪最强盛阶段 秦朝已经灭亡了 拿罗马和秦比不是很客观 </p>
八卦阵不错啊,牛B啊!
<p>中国的阵和他们的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他们的阵就是死的。我要是碰到罗马的方阵。只要准备几根撞城门用的攻城缒,看是你的盾牌硬还是我的大木桩惯性大。如果地势有坡度的话,用短粗的滚木直接撞。</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songgong</i>在2006-3-20 14:42:00的发言:</b><br/><p>中国的阵和他们的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他们的阵就是死的。我要是碰到罗马的方阵。只要准备几根撞城门用的攻城缒,看是你的盾牌硬还是我的大木桩惯性大。如果地势有坡度的话,用短粗的滚木直接撞。</p></div><p></p>想法太天真 呵呵&nbs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songgong</i>在2006-3-20 14:42:00的发言:</b><br/><p>中国的阵和他们的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他们的阵就是死的。我要是碰到罗马的方阵。只要准备几根撞城门用的攻城缒,看是你的盾牌硬还是我的大木桩惯性大。如果地势有坡度的话,用短粗的滚木直接撞。</p></div>你以为罗马军团的百人队还是像希腊人那样,紧挨在一起,靠集体的力量作战???<br/>罗马军对于希腊军体制的一大革命就是单兵作战能力大幅度提高,士兵可以列阵作战也可以独自作战,你的功城缒莫非比一个士兵还要灵活???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中国sunyan</i>在2006-3-16 12:36:00的发言:</b><br/><p>罗马是个存在时间很长的国家&nbsp; 在公元2世纪最强盛阶段 秦朝已经灭亡了 拿罗马和秦比不是很客观 </p></div><p>我觉得马其顿应该和秦朝比,这两个都是强及一时,灭亡的也快. </p><p>罗马应该和汉朝比,两个都经历了很长时间,经济和科技发展也很快!</p>
另外八卦阵虽厉害,可已经失传了,天知道是什么样子的,但有点可以肯定的是八卦阵是以弓弩为基础的
<p>我说的是对付乌龟阵。不过对付希腊铁桶阵效果最好</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songgong</i>在2006-3-21 9:49:00的发言:</b><br/><p>我说的是对付乌龟阵。不过对付希腊铁桶阵效果最好</p></div><p></p><p>龟阵算阵???我好奇你认为阵是一个什么概念???罗马军团在野战中使用龟阵是少之又少,龟阵是用来在工程战中,接近敌人的城墙和要塞用的,而且龟阵的速度也不慢,没有严格的人数要求.</p><p>希腊阵的威力在于防护和长矛,你功城缒再粗,大不了撞翻2,3人而已</p><br/><br/>
对付马其顿方阵 应该向罗马人学习 呵呵 <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Docholas&nbsp; 你的比较还是有道理的 </font></strong>
<p>手持《复活的军团》里所吹嘘的7米长矛的马齐顿士兵,在贴身作战中被罗马士兵肆意虐杀,因为持这么长的长矛基本上完全无法自卫,而希腊短刀也的确不如罗马剑。</p><p>“第三次马其顿战争发生于公元前171年,罗马为了阻止马其顿重新获得希腊世界的霸权而向马其顿宣战。这时候马其顿国王是菲利普五世之子柏修斯(Perseus) 。这个时代的马其顿军事组织跟亚历山大大帝时期比,反而有了很大的退步,主要是骑兵再次退居非常次要的地位,重步兵方阵的机动性更低,长矛也增加到7米长,必须双手才能使用。这样,一旦方阵队形有所散乱而被敌人渗透,在近战中举着这么长的矛根本没有办法自卫。这场战争开始,罗马接连换了3位军事上无能的执政官,遭到几次败仗,军队补给和士气都出现问题。公元前168年,罗马选举老将保卢斯出任执政官,指挥前线战事。保卢斯出身名门,作战经验丰富,和迦太基战争中的几位罗马名将都有密切关系:保卢斯的父亲,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著名的坎尼战役中被汉尼拔击败阵亡的罗马执政官,保卢斯本人是汉尼拔 的战胜 者 "阿非利加"西庇阿的亲戚,他的儿子则是"费边战略"的创始人费边的义子。保卢斯的罗马军团和柏修斯的马其顿方阵之间爆发了决定性的皮德纳会战。<br/><br/>当时双方隔着一条很浅的河对峙,马其顿在北罗马在南,兵力大致相等,马其顿稍多。一天早上罗马军去河边取水的一匹马跑过了河,追马的罗马士兵和同是取水的马其顿士兵打起了前哨战,柏修斯和保卢斯不约而同地决定顺势把它发展成一场主力决战。战役开始罗马处于下风,保卢斯正在努力集结部队列阵的时候,发现马其顿军已经渡过小河,列队向罗马军团冲锋了。我个人的看法,觉得马其顿国王柏修斯应该对这场遭遇战是早有准备的。因为这里的地形是平原,适合马其顿方阵作战,应该是被选定的战场。但是两军中间隔的小河对方阵的机动产生障碍,所以一定要设法,要么引诱罗马军先过河,半渡击之,要么抢先在对方还没列阵之前渡过河发起冲锋。既然罗马统帅不会上当在敌前渡河,那么就要从第二条想办法。所以我猜测马其顿军其实一直处于戒备状态,准备找机会抢先徒涉。如果真的双方都事先没有准备,那么双方列阵的时间应该相差不大,即使罗马稍慢,也绝不可能差那么远,等到对方全军涉水过河发起冲锋的时候还没有摆好阵势。<br/><br/>当时罗马军团看到马其顿方阵步兵长矛如林地猛冲过来,也不免胆寒,实际上在这种地带,马其顿的冲锋是不可抵挡的。罗马军在顽强抵抗中后退,无意地,他们退过了这片平原,退上背后的山地。这时就显现出马其顿军队和统帅军事能力与亚历山大大帝时代的差距了--亚历山大绝不会让方阵步兵追上山地,而是会率领骑兵部队立刻发起追击,他在对波斯的历次会战中都是这样作的。但是这时要么是马其顿已经没有强大的骑兵了,要么是柏修斯见不及此,要么是他控制不住自己的部队,总之马其顿的方阵步兵追上山坡,在崎岖的地形中队形立时出现空洞。保卢斯见此机会,立即命令罗马士兵反击,不再保持队形而是冲进敌人的方阵队形里近战肉搏。方阵的优点完全发挥不出来,于是马其顿全军溃败,被杀2万人,被俘1万1千人。”</p><p>不过马齐顿方阵防御箭失的一个方法的确是挥舞呈45度角的长矛,以扰乱箭矢的前进方向<br/></p>
对了 铁将军兄&nbsp; 在中国历史版面有一篇写古代阵型的帖子 在第2页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