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海军X-47B无人机航母运作所需软件和系统试验取得成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03:29
据美国防务对话网报道,美国海军和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已经完成了允许X-47B无人机从航空母舰甲板上起飞运作的舰载软件和系统的验证。
        此次测试是7月2日在西大西洋海域的“德怀特•D• 艾森豪威尔(CVN -69)”号航空母舰上进行的,多次成功发射和回收了装备有X-47B精确导航控制软件的有人驾驶的替代型飞机。
        美国海军负责海军无人战斗航空系统(N-UCAS Navy Unmanned Combat Air System )的项目主管海梅•恩达尔(Jaime Engdahl) 上校说:“有人驾驶替代飞机试验的成功,是让X-47B型无人机预期于2013实现在航空母舰甲板上降落目标过程中的重大而关键的一步。此次验证是最终将允许无人驾驶系统与航空母舰运作的所有方面实现无缝整合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的首次端对端的测试。”
        他指出,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和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工程师之间强有力的合作是验证取得成功的关键。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是海军无人战斗航空系统航空母舰验证计划的主承包商。一个海军/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测试团队,2月进行了X-47B无人机的首飞。
        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航空系统部门副总裁,也是负责海军无人战斗航空系统的主管贾尼斯•帕米尔詹斯(Janis Pamiljans)说:“无人战斗航空系统验证团队实践出来的精确导航和控制能力,对海军的能力来说,可能意味着一个‘突破口’。理论上,这种能力可以应用到有人驾驶飞机或者无人机上,对未来航空母舰作战的效率和节奏将有重大的影响。”
        根据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负责航空/舰船整合的主管格伦•科尔比( Glenn Colby)的说法,让一种无人机系统在航空母舰甲板上降落最大的挑战是自动化问题。飞机和舰船之间的飞行程序和通信一直以来都是由飞机上的飞行员和舰船上的空中作战人员来实施的。
        科尔比说:“今天的航空母舰环境依靠人工操作来监测和确保飞行行动的安全。当我们开始把无人驾驶系统整合到这个非常严格的有人环境中时,我们必须确保软件能够控制这些新系统,可能对各种类型的紧急情况进行识别和做出正确的回应。”
        科尔比和他的团队在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位于帕塔克森特河的海军无人战斗航空系统航空/舰船整合设施(NASIF N-UCAS Aviation/Ship Integration Facility)通过一次严格的软件仿真和飞行测试来进行替代性试验。
        首先,他们使用该软件的早期版本进行试验。X-47B将使用该软件来模拟航空母舰上的指挥控制、空中交通管制以及飞机和航空母舰之间的导航数据交换。然后,他们将更进一步的模拟试验,包括X-47B无人机的航空电子设备和X-47B的任务操作员站,所有都将在整合设施内的实验室里进行。
        接下为是将X-47B无人机的硬件和软件安装到1架“空中国王比奇(King Air Beech)”300飞机上进行飞行测试。“空中国王”飞机在CVN-69附近飞行(要么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军港的码头一则,或者在航行状态的航空母舰周围)测试X-47B无人机的软件和舰船之间的任务的管理、指挥和控制、通信、空中交通管制以及导航功能。
        除了“空中国王”飞机外,测试小组使用1架F/A-18替代型飞机装备X - 47B无人机的软件和航空电子设备,以评估发射和回收运作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帕塔克森特河海军航空站进行的初步测试,其重点是验证飞机传感器、导航、制导与控制系统,为舰上测试做好准备。
        科尔比解释说:“使用有人驾驶的代理平台来测试无人驾驶系统的航空电子设备和软件,为我们在测试X-47B的软件时提供了一个额外的安全保护,确保我们可以对不同飞行条件做出正确和安全的反应。”
代理测试结果将被用于继续完善任务管理、导航、制导与控制软件,X-47B将用这些在2013年进行第一次航母降落。(陈传明译)

http://www.knowfar.org.cn/ezine/c_2011-07-10.htm#content543据美国防务对话网报道,美国海军和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已经完成了允许X-47B无人机从航空母舰甲板上起飞运作的舰载软件和系统的验证。
        此次测试是7月2日在西大西洋海域的“德怀特•D• 艾森豪威尔(CVN -69)”号航空母舰上进行的,多次成功发射和回收了装备有X-47B精确导航控制软件的有人驾驶的替代型飞机。
        美国海军负责海军无人战斗航空系统(N-UCAS Navy Unmanned Combat Air System )的项目主管海梅•恩达尔(Jaime Engdahl) 上校说:“有人驾驶替代飞机试验的成功,是让X-47B型无人机预期于2013实现在航空母舰甲板上降落目标过程中的重大而关键的一步。此次验证是最终将允许无人驾驶系统与航空母舰运作的所有方面实现无缝整合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的首次端对端的测试。”
        他指出,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和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工程师之间强有力的合作是验证取得成功的关键。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是海军无人战斗航空系统航空母舰验证计划的主承包商。一个海军/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测试团队,2月进行了X-47B无人机的首飞。
        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航空系统部门副总裁,也是负责海军无人战斗航空系统的主管贾尼斯•帕米尔詹斯(Janis Pamiljans)说:“无人战斗航空系统验证团队实践出来的精确导航和控制能力,对海军的能力来说,可能意味着一个‘突破口’。理论上,这种能力可以应用到有人驾驶飞机或者无人机上,对未来航空母舰作战的效率和节奏将有重大的影响。”
        根据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负责航空/舰船整合的主管格伦•科尔比( Glenn Colby)的说法,让一种无人机系统在航空母舰甲板上降落最大的挑战是自动化问题。飞机和舰船之间的飞行程序和通信一直以来都是由飞机上的飞行员和舰船上的空中作战人员来实施的。
        科尔比说:“今天的航空母舰环境依靠人工操作来监测和确保飞行行动的安全。当我们开始把无人驾驶系统整合到这个非常严格的有人环境中时,我们必须确保软件能够控制这些新系统,可能对各种类型的紧急情况进行识别和做出正确的回应。”
        科尔比和他的团队在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位于帕塔克森特河的海军无人战斗航空系统航空/舰船整合设施(NASIF N-UCAS Aviation/Ship Integration Facility)通过一次严格的软件仿真和飞行测试来进行替代性试验。
        首先,他们使用该软件的早期版本进行试验。X-47B将使用该软件来模拟航空母舰上的指挥控制、空中交通管制以及飞机和航空母舰之间的导航数据交换。然后,他们将更进一步的模拟试验,包括X-47B无人机的航空电子设备和X-47B的任务操作员站,所有都将在整合设施内的实验室里进行。
        接下为是将X-47B无人机的硬件和软件安装到1架“空中国王比奇(King Air Beech)”300飞机上进行飞行测试。“空中国王”飞机在CVN-69附近飞行(要么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军港的码头一则,或者在航行状态的航空母舰周围)测试X-47B无人机的软件和舰船之间的任务的管理、指挥和控制、通信、空中交通管制以及导航功能。
        除了“空中国王”飞机外,测试小组使用1架F/A-18替代型飞机装备X - 47B无人机的软件和航空电子设备,以评估发射和回收运作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帕塔克森特河海军航空站进行的初步测试,其重点是验证飞机传感器、导航、制导与控制系统,为舰上测试做好准备。
        科尔比解释说:“使用有人驾驶的代理平台来测试无人驾驶系统的航空电子设备和软件,为我们在测试X-47B的软件时提供了一个额外的安全保护,确保我们可以对不同飞行条件做出正确和安全的反应。”
代理测试结果将被用于继续完善任务管理、导航、制导与控制软件,X-47B将用这些在2013年进行第一次航母降落。(陈传明译)

http://www.knowfar.org.cn/ezine/c_2011-07-10.htm#content543
我的艾迪来啦
比F-35C在航母上降落时间还早,诺格这些年搞了不少好东西。
贡献一个片子 “2011.02.27.军事科技.X-47B:下一代航母舰载杀手.mkv”

下载地址
http://u.115.com/file/chjjl5rl


这套自动降落系统对航母战斗力的提升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亚于弹射系统的发明...海军飞行员的素质要求降低了好多...无人机的投用也对航母战斗力起到极巨提升的作用...就是不知道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多高...

这套自动降落系统对航母战斗力的提升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亚于弹射系统的发明...海军飞行员的素质要求降低了好多...无人机的投用也对航母战斗力起到极巨提升的作用...就是不知道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多高...
MD整天做灭绝人类的事情
45年搞出了原子弹
现在又搞AI战斗机
等着吧~世界迟早让MD给毁了
大圣归来 发表于 2011-7-13 18:24
这套自动降落系统对航母战斗力的提升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亚于弹射系统的发明...海军飞行员的素质要 ...
有没有降低对于海军飞行员素质的要求,说不好,不过肯定能降低舰载机抗着舰冲击而增加的强化死重,甚至改善海空通用性……
楼上说啥AI,那种东西有谁敢搞出来?
中华海帝 发表于 2011-7-13 21:00
有没有降低对于海军飞行员素质的要求,说不好,不过肯定能降低舰载机抗着舰冲击而增加的强化死重,甚至改 ...
海军舰载机飞行员最难的训练科目应该就是复杂气象条件下夜间着舰了。。飞起来和落下来是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重点和难点,这两样解决了,可以花更多功夫在战斗训练中去。。更多的飞行员也可以不用过多训练着舰、起飞等项目。。也可以对飞行员的素质要求降低一些。
大圣归来 发表于 2011-7-13 22:16
海军舰载机飞行员最难的训练科目应该就是复杂气象条件下夜间着舰了。。飞起来和落下来是舰载机飞行员的训 ...
嗯,不过海军关心的最核心估计还是对飞机有什么大促进
中华海帝 发表于 2011-7-13 21:00
有没有降低对于海军飞行员素质的要求,说不好,不过肯定能降低舰载机抗着舰冲击而增加的强化死重,甚至改 ...
这个怎么改啊,舰载机降落要求在那么短的距离停住,就算改成人工智能的也要强化结构的,增加发动机推力,以后能垂直起降才是真正的解决
舰载机下滑线上有三个关键点:中点、决断点、后端点,其中,决断点位于甲板后方某个位置,是飞行员下决心着舰还是复飞的最后决断的位置”
(作者王旭东,兵器知识2011/8A-P50)
  在我看来,是否复飞所需的决策变量,航母着舰引导官和电脑完全拥有充分且必要的信息,可以做出结论。
  干嘛还非要给已经很紧张的飞行员添麻烦呢?
  玩过飞行游戏的小学生都知道,战机一旦高度过低会自动报警…… 结果没想到……

2) 弹射起飞后,似乎有一个需要拉起的动作……
  同样,干嘛不提前程控自动来执行?
东方之猪 发表于 2011-7-13 22:43
飞起来应该比较容易吧?
我不太懂,但直觉上起飞时能由飞行员决定的变量比较少,不像着舰。
我内行个P。。。就是一菜。。。你说的问题其实我之前说到的“就是不知道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多高”,新闻里面的信息量看似很大,其实很少。。特别是这套程序的决策机制和流程完全没有...这也是我觉得这套系统非常牛B的地方。。
东方之猪 发表于 2011-7-13 22:43
飞起来应该比较容易吧?
我不太懂,但直觉上起飞时能由飞行员决定的变量比较少,不像着舰。
“在我看来,是否复飞所需的决策变量,航母着舰引导官和电脑完全拥有充分且必要的信息,可以做出结论。
  干嘛还非要给已经很紧张的飞行员添麻烦呢?”

这其实也是存在问题的。对飞机最有发言权的还是上面的飞行员。。好的飞行员对飞机的掌控度是很高的。。。这套系统其实就是像现代战争的一个趋势一样。。不会再有名将。。。这样,也将米有优秀的飞行员。。

大圣归来 发表于 2011-7-13 23:24
“在我看来,是否复飞所需的决策变量,航母着舰引导官和电脑完全拥有充分且必要的信息,可以做出结论。
...


"对飞机最有发言权的还是上面的飞行员"
我非常赞同您的这一句,但这 并没能证明“这其实也是存在问题的”。

我来举两个例子:
1)NBA以及欧洲足球俱乐部选秀、对电脑和技术指标分析利用的非常透彻。而这不等于排斥人的经验、更不等于因循守旧拒绝电脑和精细量化分析;
2)在玩极品飞车9游戏时,过弯道时的运气或者发挥直接决定了胜负。这个时候既可以被动的听命运摆布……(如果是舒马赫 那就赢、如果不是就输);也可以接受凡夫俗子的命运 并发展专用的工具去提高人工摸索和学习的效率。(这样的工具既可以简单的利用录像反复重放 、也可以复杂的基于Matlab去分析和推算。而类似后者的方法--可能是方程式大赛最基本的手法之一)

这两个例子有些委婉、对于没有准备的读者理解起来。为此再补充:
人类智慧的强项在于自适应学习和模式分类、计算机强项在于精确重复……而我们技术员的责任就在于:为飞行员提供一种可能性:
* 让他们能够记录、(这就意味着大气数据测量、油门和尾翼摇杆指令序列、飞行轨迹…的记录)
* 或者更快搜索到最成功的操作记录、(这就意味着每一次着舰甚至掠飞都被记录和输入计算机去进行拟合与优化)
* 并且就此重复下去。(直至仿真模拟的逼真度足够高到、支撑可重复的自动化 为止)

这就跟养孩子一样,只有飞行员才能把孩子拉扯大;同时飞行员也一定要把孩子拉扯大……
名将知道匹夫之勇和万人敌的区别;
优秀飞行员也知道个人绝技和万人敌的区别。
大圣归来 发表于 2011-7-13 23:24
“在我看来,是否复飞所需的决策变量,航母着舰引导官和电脑完全拥有充分且必要的信息,可以做出结论。
...


"对飞机最有发言权的还是上面的飞行员"
我非常赞同您的这一句,但这 并没能证明“这其实也是存在问题的”。

我来举两个例子:
1)NBA以及欧洲足球俱乐部选秀、对电脑和技术指标分析利用的非常透彻。而这不等于排斥人的经验、更不等于因循守旧拒绝电脑和精细量化分析;
2)在玩极品飞车9游戏时,过弯道时的运气或者发挥直接决定了胜负。这个时候既可以被动的听命运摆布……(如果是舒马赫 那就赢、如果不是就输);也可以接受凡夫俗子的命运 并发展专用的工具去提高人工摸索和学习的效率。(这样的工具既可以简单的利用录像反复重放 、也可以复杂的基于Matlab去分析和推算。而类似后者的方法--可能是方程式大赛最基本的手法之一)

这两个例子有些委婉、对于没有准备的读者理解起来。为此再补充:
人类智慧的强项在于自适应学习和模式分类、计算机强项在于精确重复……而我们技术员的责任就在于:为飞行员提供一种可能性:
* 让他们能够记录、(这就意味着大气数据测量、油门和尾翼摇杆指令序列、飞行轨迹…的记录)
* 或者更快搜索到最成功的操作记录、(这就意味着每一次着舰甚至掠飞都被记录和输入计算机去进行拟合与优化)
* 并且就此重复下去。(直至仿真模拟的逼真度足够高到、支撑可重复的自动化 为止)

这就跟养孩子一样,只有飞行员才能把孩子拉扯大;同时飞行员也一定要把孩子拉扯大……
名将知道匹夫之勇和万人敌的区别;
优秀飞行员也知道个人绝技和万人敌的区别。
中华海帝 发表于 2011-7-13 21:00
楼上说啥AI,那种东西有谁敢搞出来?
为什么总有误解:把“UCAV着舰”看作一个人工智能问题呢?
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儿:L

七八十年代国内搞无人J5降落的时候,谁晓得啥子是个AI呦。
如果咱们网友能从TG自己的自主着舰研发计划中分到一杯羹,那首先要招募的是自动化测量仪器+自动控制+飞行系这三个方向的成员,而非AI研究员。

国内确实有些打着自主着舰旗号的机器视觉毕业论文,但那都是隔靴挠痒。研究生有时选题挺茫然的。
就自主着舰或自主加油而言,完全是一个“测量+自动控制”的普通问题。AI要解决的问题和这些不一样。
大圣归来 发表于 2011-7-13 23:21
我内行个P。。。就是一菜。。。你说的问题其实我之前说到的“就是不知道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多高”,新闻里 ...
“闻里面的信息量看似很大,其实很少。。特别是这套程序的决策机制和流程完全没有...这也是我觉得这套系统非常牛B的地方”

相关信息其实还是蛮多的,您瞧我这个帖子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21&fromuid=8587
就是所用的关键传感器之一的介绍。

另外,大气数据传感器也是关键,美国近百年舰载固定翼经验……积累下的数据无数。依旧在用包括气象气球在内的手段。而俺已经根据梦里的提示、从一个安纳托利亚羊倌儿那儿找到灵感、决心派无人直升机来完成这一任务啦。详情稍后补充道那个帖子里吧。

此外,甲板运动的测量、现有的惯性导航装置足够用了。
此外,飞机自身所需的控制和姿态传感器,就不用重复投资了。

数据都凑齐了,还怕国内那么多技术员鼓捣不出来?放心好了,各位学霸们不肯对付这等小Case,网上还有那么多业余军迷摩拳擦掌呢——保证比学霸们开的价要便宜的让人大跌眼镜!
东方之猪 发表于 2011-7-14 19:22
为什么总有误解:把“UCAV着舰”看作一个人工智能问题呢?
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儿
没说那个是AI,真正的AI恐怕不会被允许
东方之猪 发表于 2011-7-14 19:10
"对飞机最有发言权的还是上面的飞行员"
我非常赞同您的这一句,但这 并没能证明“这其实也是存在问题的 ...
相当赞同,好像美国阿波罗飞船的自动系统曾经移植到航母自动着舰系统上,后来无人机更是表演了飘叶式精确着舰,将来有人驾驶飞机也许也行,不过这需要太多的过程被量化,中国短期内不太可能的
一般来说,舰载机的降落速度越低越好,但飞机的降落速度越低, 操纵性就越差, 飞行轨迹就越不精确。为了着舰时保持正确下滑轨迹,避免进入失速状态,三代战机都在250千米/小时的速度范围进行下滑着舰动作。这一着舰速度对于轻型航母来说,甲板长度就有些吃紧了。不过,随之推力矢量技术的成熟,着舰速度完全能够大幅降低。

如果舰载机采用矢量推力技术,由于矢量推力的操纵效果与飞行速度无关, 只要机翼能产生足够的升力, 就可以使飞机的最低平飞速度降低到与之相对应的速度上去。更为重要的是, 矢量推力能在较短时间内提供很大的操纵力矩, 响应速度比气动舵面灵敏得多, 因此能大幅度提高飞机的下滑轨迹精度。

对于舰载机而言,速度的降低和下滑轨迹精度的增加就意味着降落安全性的大幅度提高。美国利用F-15改装的矢量验证机进行了大量的短距降落和起飞试验, 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起飞距离可以缩短到40%到60%, 降落距离也可以达到同样水平。

2003年,X-31试验机成功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完全由电脑控制的超短距起降试验飞行。验证了装备推力矢量装置的舰载机可以采用“雀降”方式,即先以大迎角下滑, 在即将着舰时矢量喷管上偏, 使迎角进一步增大, 然后再反向,这样的降落轨迹可以大幅度降低着舰时的下沉速度和水平速度。

推力矢量技术配合大气数据系统和高精度信标着陆系统,未来舰载机的降落进场速度完全可以降低到180千米/小时,着舰精度从以前的纵向正负13米提高到正负2-3米的程度, 横向精度则可以达到0.5米以下的水平。预警机和其他支援飞机虽然不会采用矢量推力技术, 但同样可以在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帮助下大幅度提高降落安全性。

目前,为了防止着舰时进场高度低而撞上降落甲板的起始端,舰载机的机轮触及甲板的位置大都在离起始端70多米处,以便为降落提供更多的“容错距离”。前述高精度的下滑轨迹有可能使舰载机机轮在降落甲板的起始端30多米处就开始触及甲板,降落区长度由此便可缩短40米。


仅供弟兄们参考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除了让美国人踏上了月球,还促使美国在此过程中开发了一些列先进技术,如高精度雷达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遥测导航技术、微波通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美国将这些技术应用到航母上,开发出了全天候电子助降系统。该系统由航母上安装的精确跟踪助降雷达和飞机上的相应终端设备组成。舰载机着舰过程中,航母上的精确跟踪雷达实时测得飞机的实际位置和运动情况,并将这些参数输入计算机,得出舰载机正确的着舰位置,并将舰载机的实际位置和正确位置在计算机中进行比较,然后将修正指令发送到舰载机的终端设备,利用舰载机自动驾驶仪修正误差,完成准确着舰。到80年代中期,全天候电子助降系统有了新的突破,美国麦道公司的F-18A飞机,在进行了64次自动着舰试验后,终于将着舰误差控制在6.7米以内。有了全天候电子助降系统,不论白天黑夜还是雨天雾天,舰载机都能够以几十秒钟的间隔不断地降落到狭窄的航母甲板上,实现全天候盲降。

美国在战斗机及相关技术方面的发展非常迅速,正在逐步实现战斗机的自动降落。2003年4月,美国的X-31A试验机在帕塔克森特河海军航空站成功完成世界上首次完全由计算机控制的短距起飞和着陆(ESTOL)机动。实现全自动降落主要采用和改进了一些新技术,X-31A试验机上装有高性能机载计算机组成的自动操控系统,机头安装了大气数据系统试验平台,能提供着舰过程时的速度、高度、温度和飞行姿态信息。由于采用了推力矢量控制技术,X-31A能完成高难度机动动作。此外,先进高精度完全信标着陆系统将GPS信号与地面信标进行合成,提供了1.5厘米的定位精确度。美国海军估计ESTOL技术将使着陆能量消耗38%,从而减少飞机和航母拦阻减速装置的磨损“

倒是见过舰载武器刊登过几篇比较技术性的航母起降文章
所谓雀式起降,是不是指某些鸟类可以在向下气流滑翔时,用某种近乎无半径回旋改变方向或者俯仰用力,瞬间停在树枝上?
上面说的反旋机动是这意思?
东方之猪 发表于 2011-7-14 19:10
"对飞机最有发言权的还是上面的飞行员"
我非常赞同您的这一句,但这 并没能证明“这其实也是存在问题的 ...
这恰恰是我说的那个“其实也存在问题”

决策机制和飞行员感觉与系统判断之间出现差异的解决。。这套自动降落系统是人在环中还是其他模式。。俺还没有看到。。。也就是说这套系统有个“少数派报告”的疑问。。当然,老美也许已经解决。。依靠这么多年的数据。。完全可以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库。。

大圣归来 发表于 2011-7-14 22:14
这恰恰是我说的那个“其实也存在问题”

决策机制和飞行员感觉与系统判断之间出现差异的解决。。这套自 ...


哦 我明白了。
确实会存在这种情况,不论是听飞行员的还是听电脑的,要付出的代价 可能总归逃不过。只不过希望代价的付出能换回新的数据积累:L

至于“差异的解决”,“人在环中”的可能性不太大,从下滑道入口算起20秒、真正发现有差异了 已经为时已晚。为避免这种情况 、就如你所说 只能提前把各种气象条件、各种…因素提前完善、并且在仿真平台上反复核对。除此之外、就只能慷慨的期望身后其他战友能继续自己不能完成的事业了。
当然,老美人工着舰经验太丰富了,没准还真能偶然在若干秒内察觉出异常并且介入、但这样实验也就没意义了。

----------------------
昨晚的回复欠妥,考虑到首次试验的主要目的——很可能包括了检验F18“自动电传飞控系统和真实飞机之间是否存在振荡”、而此时 飞行员的监护和介入 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当然这种可能性,放在X47B和F18气动布局本来差异就很大的事实面前,到底有多大 我也没法“据说/感觉”瞎猜一气。也许有时候研发人员和决策者需要的只是一种心理寄托和安慰吧。
大圣归来 发表于 2011-7-14 22:14
这恰恰是我说的那个“其实也存在问题”

决策机制和飞行员感觉与系统判断之间出现差异的解决。。这套自 ...


哦 我明白了。
确实会存在这种情况,不论是听飞行员的还是听电脑的,要付出的代价 可能总归逃不过。只不过希望代价的付出能换回新的数据积累:L

至于“差异的解决”,“人在环中”的可能性不太大,从下滑道入口算起20秒、真正发现有差异了 已经为时已晚。为避免这种情况 、就如你所说 只能提前把各种气象条件、各种…因素提前完善、并且在仿真平台上反复核对。除此之外、就只能慷慨的期望身后其他战友能继续自己不能完成的事业了。
当然,老美人工着舰经验太丰富了,没准还真能偶然在若干秒内察觉出异常并且介入、但这样实验也就没意义了。

----------------------
昨晚的回复欠妥,考虑到首次试验的主要目的——很可能包括了检验F18“自动电传飞控系统和真实飞机之间是否存在振荡”、而此时 飞行员的监护和介入 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当然这种可能性,放在X47B和F18气动布局本来差异就很大的事实面前,到底有多大 我也没法“据说/感觉”瞎猜一气。也许有时候研发人员和决策者需要的只是一种心理寄托和安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