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中国航空发动机在英国招聘:当地学生蜂拥而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53:48


招聘会现场(中国航空报图片)




    赴英国海外招聘的经历让蒋明繁深受触动,对着记者,他连说了两个“没想到”——没想到这么受欢迎,没想到外国人对中国航空业这么了解。

    这位中航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回想起3月底带队赴英国招聘的情景,仿佛犹在眼前。“中国大型客机发动机重大研制项目的吸引力正在海外升腾起热度。”他说道。

    英国当地时间3月23日至30日,中航商发分别在诺丁汉大学、克莱菲尔德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谢菲尔德大学、牛津大学等高校举办招聘专场, 6场招聘会几乎场场爆满,毕业生和成熟人才纷至沓来,并得到了来自意大利、澳大利亚、西班牙、葡萄牙、新加坡、墨西哥、阿根廷、尼日利亚等国家外籍人才的高度关注。截至目前,共收到简历270多份,面试229人,初步筛选了115人,全部为硕士以上学历。

    “你们的国家和产业都那么吸引人”

    中航工业商发在英国招聘的火爆程度是工作人员没想到的。

    英国当地时间3月24日,在克莱菲尔德大学的招聘专场上,一名澳大利亚籍人才引起了工作人员的关注。他在现场交流互动中兴奋地说,自己对中国航空工业一直十分关注,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充满机会与挑战的地方,是年轻人奋斗和追逐梦想的舞台,商发立志跻身全球主要航空发动机供应商,这让学航空发动机的他颇为心动:“能有机会加入成长中的国际性公司,能够在数年后与当今世界顶尖发动机制造商共舞,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一名在南安普顿大学就读航空动力学专业的中国学生,坐火车赶到克莱菲尔德参加商发招聘会。他说,自己关注商发已久,正赶上商发专程来英国招聘,1个月前就安排好了行程,特地赶来试一试。克莱菲尔德校方和商发海外招聘组考察认为,这是一名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中少有的研究型人才。已得到两家英国本土企业录用通知的他依然希望能进商发工作:“难得的历史机遇,民族的事业,广阔的舞台,让每一名海外华人心潮澎湃。”

    让商发人力资源经理凌云记忆深刻的是一名阿根廷学生。面对“为什么想来商发”这个问题,他回答:“我周围的同学和朋友都在议论商发。虽然到罗罗、GE发展很好,但商发是一个全新的企业,你们的国家和产业都那么吸引人。”

   

    这次招聘让蒋明繁感到,在海外,中国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她的国际地位在显著提高,吸引力在增强,而中航工业在世界航空领域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中国实施了大飞机项目和大客发动机项目。不仅在海外求学的中国学生希望到商发工作,一些外籍学生的踊跃程度也是他没有预料到的,当然这也正是商发最想要的效果。

    不少尚未毕业的学生也到招聘会现场“预约机会”。牛津大学一名就读应用数学专业的中国博士,本已申请美国博士后,却对这次招聘动了心:“我看到了祖国自主研制发动机的决心。”为了向商发申请实习机会,这位博士足足在外面等了3小时,直到天黑,最后一个完成面试。

    “编外”工作人员

    这次招聘得到了求职者的青睐,也受到了校方的欢迎。

    据商发工作人员回忆,曼彻斯特大学专场招聘共吸引了130余名学生参加,能容纳80人的演讲厅被挤得水泄不通,离宣讲会开始还有10多分钟,已经座无虚席。一位校方工作人员自告奋勇从办公室“撺”来了20多把椅子,等商发工作人员想要帮忙的时候,这位近60岁的大娘已经气喘吁吁地把椅子全部集中到会场门口。她说,自己还从来没有见过一家国外公司在英国高校招聘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这回也算“开眼”了。

    谢菲尔德大学的面试时间安排在周五下午,因为周五晚上是英国人的狂欢时间,校方明确规定必须在5点之前关门。但是参加的学生很多,无法在约定的时间结束。为此,校职业指导中心特地安排了一位工作人员全程协助商发“搞特殊化”,招聘会一直延时到6点半才关门。他说:“你们可是外国企业来我校的第一场招聘会!别担心什么下班的事。学生能找到工作,我们也高兴!”

    商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此行没有安排在牛津大学举办专场招聘活动,但牛津大学中国学联得知消息后,专程邀请商发招聘团队前往牛津大学与牛津学子座谈。座谈会共有包括两位华人教授在内的22位牛津大学师生参加。牛津学联希望与商发建立长期的联系,不断输送优秀学子到商发工作。

   

   
    中国心,中国梦

    “我们正共同迈步在一条追梦的征途上。我们所追逐的,是一个期盼辉煌的蓝天梦……每一名商发人,都为能够成为大飞机发动机事业的开拓者而深感荣幸。我们期待着,与更多心怀‘中国心·中国梦’的优秀人才一起,共同承载荣耀,共同担负使命,共同开创辉煌。”这是中航商发招聘网页上的一段话。

    “‘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是公司战略部署的重要步骤,需要招收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适应跨文化学习和工作的英才。” 中航工业商发总经理、分党组书记王之林说:“不分国籍、不分肤色、不分年龄段,对于认同商发价值理念、具备商发所需素质能力的国内外优秀人才,我们始终张开双臂,诚挚欢迎加盟。”

    此次赴海外招聘不但是大客发动机项目海外“揽才”的首次尝试,也是新中国航空工业跨出国门招聘人才的首次实践。

    中航工业副总经济师、人力资源部部长刘井宏带队组织了此次出国招募工作,向应聘学生宣讲中国商用航空发动机产业的重要地位和无限前景,鼓励学生们积极投身于中国的战略性产业建设。“航空工业是没有国界的,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也是一个全人类的事业。因此,积极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谋求包括人才在内的全球资源的共创共享是一种必然规律,也是中航工业越来越关注的价值方向。”刘井宏说。

    中航工业商发迈出了海外招聘的第一步。而在2009年,中航工业已开始全球招聘高管的试水。历时5个多月的高管招聘共吸引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人员报名。中航工业表示,要以该招聘活动为契机,改变过去封闭保守的思维,树立开放合作的观念,形成一种自信、开放、勇于走向世界、接受全球检阅的文化和心态,要敞开胸怀接纳海内外的各方仁人志士,并且逐步实现航空人才的市场化配置、国际化牵引、专业化评估,推进用人机制改革。2010年,中航工业又拿出南京宏光空降装备厂、长江动力机械厂的厂长职位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改以往军工企业管理层从集团内部选拔的传统用人方式,开启了国内军工企业在这方面的首次尝试。

    中航工业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海内外有志于中国航空工业的人士,为那些追逐中国航空梦想的人敞开了大门。

   

    中国民航客机

    在商发的招聘网页上,显示这样一段文字:

    这是一次“全球引智”。商发将不分国籍、不分肤色、不分年龄段,对于工作经验在3年以上、认同商发价值理念并 具备商发所需素质能力的国内外优秀人才,始终张开双臂,诚挚地欢迎加入;

    这是一次“长期引智”。本次招募计划将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持续3至5年,届时将形成2000人左右的研发团队;

    这是一次“创新引智”。在用人及薪酬机制上,商发采取项目制、协议制、顾问制、年薪制等一系列方式,创新用人、分配、 决策激励机制,不拘一格地广揽英才。对于能力突出且紧缺的高端人才,商发有意提供百万年薪诚邀加盟。

    “中航工业商发必须有站在改革与创新前沿的胆识与气度,要与不利发展的国企旧习一刀两断,以跻身全球的思维、问鼎世界的气魄,提速发动,全面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再造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的魂魄。”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在去年3月30日到商发考察时说。

    初创两年多来,商发人才工作亮点纷呈:探索了“国际化的标准、市场化的机制、职业化的操守”的选才原则;开创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在,但求常来;不求常来,但求所用”的用人理念;首创“智力租赁”模式,利用项目协议制或服务外包制,积极吸引国内外的人才与智力资源参与项目研制。

    截至目前,商发已汇聚一支350余人的设计研发及管理队伍,两名海外专家已获批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商发计划至今年年底形成500人的设计研发和管理队伍,其中,预计今年新加盟员工将有40%为海外人才。根据计划,至2020年,商发将形成一支涵盖经营管理、项目管理、设计研发、装试维修、营销客服等领域,共5000人左右的民用发动机人才队伍。

    光荣与梦想因“中国心”而生发,使命与激情因“中国心”而搏动。

    这些因着中国心、中国梦而来的人们,必将创造中国航空工业新的辉煌。

招聘会现场(中国航空报图片)

360安全浏览器截图5985140.jpg (20.78 KB, 下载次数: 1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18 12:13 上传




    赴英国海外招聘的经历让蒋明繁深受触动,对着记者,他连说了两个“没想到”——没想到这么受欢迎,没想到外国人对中国航空业这么了解。

    这位中航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回想起3月底带队赴英国招聘的情景,仿佛犹在眼前。“中国大型客机发动机重大研制项目的吸引力正在海外升腾起热度。”他说道。

    英国当地时间3月23日至30日,中航商发分别在诺丁汉大学、克莱菲尔德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谢菲尔德大学、牛津大学等高校举办招聘专场, 6场招聘会几乎场场爆满,毕业生和成熟人才纷至沓来,并得到了来自意大利、澳大利亚、西班牙、葡萄牙、新加坡、墨西哥、阿根廷、尼日利亚等国家外籍人才的高度关注。截至目前,共收到简历270多份,面试229人,初步筛选了115人,全部为硕士以上学历。

    “你们的国家和产业都那么吸引人”

    中航工业商发在英国招聘的火爆程度是工作人员没想到的。

    英国当地时间3月24日,在克莱菲尔德大学的招聘专场上,一名澳大利亚籍人才引起了工作人员的关注。他在现场交流互动中兴奋地说,自己对中国航空工业一直十分关注,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充满机会与挑战的地方,是年轻人奋斗和追逐梦想的舞台,商发立志跻身全球主要航空发动机供应商,这让学航空发动机的他颇为心动:“能有机会加入成长中的国际性公司,能够在数年后与当今世界顶尖发动机制造商共舞,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一名在南安普顿大学就读航空动力学专业的中国学生,坐火车赶到克莱菲尔德参加商发招聘会。他说,自己关注商发已久,正赶上商发专程来英国招聘,1个月前就安排好了行程,特地赶来试一试。克莱菲尔德校方和商发海外招聘组考察认为,这是一名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中少有的研究型人才。已得到两家英国本土企业录用通知的他依然希望能进商发工作:“难得的历史机遇,民族的事业,广阔的舞台,让每一名海外华人心潮澎湃。”

    让商发人力资源经理凌云记忆深刻的是一名阿根廷学生。面对“为什么想来商发”这个问题,他回答:“我周围的同学和朋友都在议论商发。虽然到罗罗、GE发展很好,但商发是一个全新的企业,你们的国家和产业都那么吸引人。”

   

    这次招聘让蒋明繁感到,在海外,中国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她的国际地位在显著提高,吸引力在增强,而中航工业在世界航空领域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中国实施了大飞机项目和大客发动机项目。不仅在海外求学的中国学生希望到商发工作,一些外籍学生的踊跃程度也是他没有预料到的,当然这也正是商发最想要的效果。

    不少尚未毕业的学生也到招聘会现场“预约机会”。牛津大学一名就读应用数学专业的中国博士,本已申请美国博士后,却对这次招聘动了心:“我看到了祖国自主研制发动机的决心。”为了向商发申请实习机会,这位博士足足在外面等了3小时,直到天黑,最后一个完成面试。

    “编外”工作人员

    这次招聘得到了求职者的青睐,也受到了校方的欢迎。

    据商发工作人员回忆,曼彻斯特大学专场招聘共吸引了130余名学生参加,能容纳80人的演讲厅被挤得水泄不通,离宣讲会开始还有10多分钟,已经座无虚席。一位校方工作人员自告奋勇从办公室“撺”来了20多把椅子,等商发工作人员想要帮忙的时候,这位近60岁的大娘已经气喘吁吁地把椅子全部集中到会场门口。她说,自己还从来没有见过一家国外公司在英国高校招聘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这回也算“开眼”了。

    谢菲尔德大学的面试时间安排在周五下午,因为周五晚上是英国人的狂欢时间,校方明确规定必须在5点之前关门。但是参加的学生很多,无法在约定的时间结束。为此,校职业指导中心特地安排了一位工作人员全程协助商发“搞特殊化”,招聘会一直延时到6点半才关门。他说:“你们可是外国企业来我校的第一场招聘会!别担心什么下班的事。学生能找到工作,我们也高兴!”

    商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此行没有安排在牛津大学举办专场招聘活动,但牛津大学中国学联得知消息后,专程邀请商发招聘团队前往牛津大学与牛津学子座谈。座谈会共有包括两位华人教授在内的22位牛津大学师生参加。牛津学联希望与商发建立长期的联系,不断输送优秀学子到商发工作。

   

   
    中国心,中国梦

    “我们正共同迈步在一条追梦的征途上。我们所追逐的,是一个期盼辉煌的蓝天梦……每一名商发人,都为能够成为大飞机发动机事业的开拓者而深感荣幸。我们期待着,与更多心怀‘中国心·中国梦’的优秀人才一起,共同承载荣耀,共同担负使命,共同开创辉煌。”这是中航商发招聘网页上的一段话。

    “‘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是公司战略部署的重要步骤,需要招收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适应跨文化学习和工作的英才。” 中航工业商发总经理、分党组书记王之林说:“不分国籍、不分肤色、不分年龄段,对于认同商发价值理念、具备商发所需素质能力的国内外优秀人才,我们始终张开双臂,诚挚欢迎加盟。”

    此次赴海外招聘不但是大客发动机项目海外“揽才”的首次尝试,也是新中国航空工业跨出国门招聘人才的首次实践。

    中航工业副总经济师、人力资源部部长刘井宏带队组织了此次出国招募工作,向应聘学生宣讲中国商用航空发动机产业的重要地位和无限前景,鼓励学生们积极投身于中国的战略性产业建设。“航空工业是没有国界的,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也是一个全人类的事业。因此,积极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谋求包括人才在内的全球资源的共创共享是一种必然规律,也是中航工业越来越关注的价值方向。”刘井宏说。

    中航工业商发迈出了海外招聘的第一步。而在2009年,中航工业已开始全球招聘高管的试水。历时5个多月的高管招聘共吸引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人员报名。中航工业表示,要以该招聘活动为契机,改变过去封闭保守的思维,树立开放合作的观念,形成一种自信、开放、勇于走向世界、接受全球检阅的文化和心态,要敞开胸怀接纳海内外的各方仁人志士,并且逐步实现航空人才的市场化配置、国际化牵引、专业化评估,推进用人机制改革。2010年,中航工业又拿出南京宏光空降装备厂、长江动力机械厂的厂长职位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改以往军工企业管理层从集团内部选拔的传统用人方式,开启了国内军工企业在这方面的首次尝试。

    中航工业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海内外有志于中国航空工业的人士,为那些追逐中国航空梦想的人敞开了大门。

   

    中国民航客机

    在商发的招聘网页上,显示这样一段文字:

    这是一次“全球引智”。商发将不分国籍、不分肤色、不分年龄段,对于工作经验在3年以上、认同商发价值理念并 具备商发所需素质能力的国内外优秀人才,始终张开双臂,诚挚地欢迎加入;

    这是一次“长期引智”。本次招募计划将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持续3至5年,届时将形成2000人左右的研发团队;

    这是一次“创新引智”。在用人及薪酬机制上,商发采取项目制、协议制、顾问制、年薪制等一系列方式,创新用人、分配、 决策激励机制,不拘一格地广揽英才。对于能力突出且紧缺的高端人才,商发有意提供百万年薪诚邀加盟。

    “中航工业商发必须有站在改革与创新前沿的胆识与气度,要与不利发展的国企旧习一刀两断,以跻身全球的思维、问鼎世界的气魄,提速发动,全面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再造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的魂魄。”中航工业总经理林左鸣在去年3月30日到商发考察时说。

    初创两年多来,商发人才工作亮点纷呈:探索了“国际化的标准、市场化的机制、职业化的操守”的选才原则;开创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在,但求常来;不求常来,但求所用”的用人理念;首创“智力租赁”模式,利用项目协议制或服务外包制,积极吸引国内外的人才与智力资源参与项目研制。

    截至目前,商发已汇聚一支350余人的设计研发及管理队伍,两名海外专家已获批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商发计划至今年年底形成500人的设计研发和管理队伍,其中,预计今年新加盟员工将有40%为海外人才。根据计划,至2020年,商发将形成一支涵盖经营管理、项目管理、设计研发、装试维修、营销客服等领域,共5000人左右的民用发动机人才队伍。

    光荣与梦想因“中国心”而生发,使命与激情因“中国心”而搏动。

    这些因着中国心、中国梦而来的人们,必将创造中国航空工业新的辉煌。
希望跟多的成熟型人才带动行业提升水平
看来要发力了,厚厚积而薄发,
看看还是中国人多。
感动
加油商飞
吸引外国人是好事,但是要注意甄别间谍
我有同学在帝国理工,可惜是学化学的……
多挖快挖人才回来      
一句话,后续有人。


要那么多毫无经验的学生来干什么?以为搞IT创业啊?怎么不见SpaceX找一帮学生娃? 工业界具体的工作方法和项目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按现在的市场标准搞航发,起点要求很高的,这些东西在学校里根本学不到,作为商业秘密,一般书本上也不会有。

在当地设立研发中心,去挖一些5、60岁的快退休的经验丰富的原RR内部人员来当顾问参谋还差不多。现在最需要的是尽快把项目做出来,而不是慢慢培养什么人才;目前连一个成功项目的经验都没有,拿什么来培养?

要那么多毫无经验的学生来干什么?以为搞IT创业啊?怎么不见SpaceX找一帮学生娃? 工业界具体的工作方法和项目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按现在的市场标准搞航发,起点要求很高的,这些东西在学校里根本学不到,作为商业秘密,一般书本上也不会有。

在当地设立研发中心,去挖一些5、60岁的快退休的经验丰富的原RR内部人员来当顾问参谋还差不多。现在最需要的是尽快把项目做出来,而不是慢慢培养什么人才;目前连一个成功项目的经验都没有,拿什么来培养?
招一堆学生???看来国内航空专业的人家看不上啊
完蛋了,某人又要说中国的发动机是英国人设计的了,就如某人嘴里说的中国的新一代战机是偷的俄罗斯的技术。。。
只是在想,会不会有6处的人也来凑热闹啊
主要还是兔爷这两年发了,牛牛那饭不好混了。英镑没人民币好赚了吧
作为一个大国,就应该有海纳百川的气度。。。

在说航空发动机本来就是国际合作,想想美国的成就不也是全世界人才,才有现在的地位。。。

关键是不拘一格,能者上。成果是我们的就可以。且我们的队伍也随之成长,好处多多啊。。。

早就应该这么弄。。。我对中国商发充满信心。。。心脏病也不是问题了。。。

到时候就是发动机等型号了。。。
大国姿态啊
中国发动机加油!!!  我是没希望做贡献了..
海纳百川
海外留学者多是官富二代,外语好,了解外国文化,但未必是做技术的好人才;外国文凭水分跟国内一样多,说白了给钱就能上,国内还有个高考什么的;西方目前发动机基本成熟,博士毕业基本上是作现场维修和售后服务等工作,待遇有限,发展机遇不多。
没什么好高兴的
中国教育的悲哀
先载梧桐树,再引金凤凰,你第一次去,那些大拿是不会去的,得有先行的师弟去探路。
不到大学去,难道到罗罗公司门口去,那太功利拉,中国人做事是讲谋略的,这些大学的博士、老师神马的和罗罗公司都是有关系的。
柔情如梦 发表于 2011-5-18 13:42

斑竹这个有点灰心,美国也在吸纳世界各地的人才啊,你不能说是美国教育的悲哀吧。要做世界强国,就要有吸纳世界优秀人才的胸怀啊。
注意间谍啊!另外怎么不去美国找人?中国几乎最好的学生都去美国了,去英国的只是二流的水平吧?
好!!有那么一点当年大唐帝国的气概了。。。
潜伏ing 发表于 2011-5-18 01:48 PM


  
美国是吸引,通过自己的教育水平吸引各国优秀高中本科毕业生去美国读本科研究生,帮美国搞科研
我们是引进,把外国已经培养出的人才用高薪聘请过来
这能是一样的么?
发动机那一块是该潜心修炼了
不招专家?招学生?
唉~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国外日子不好混啊。现在留学生在国外这么难找工作,还不如抓住机会回国呢。那个在英国读博士的学生居然还要去美国读博士?(疯了?or无奈?)有商飞这样的工作 显然绝对不能放过啊!
如果罗罗来中国招聘,出现同样现象,某些人会说那代表英国教育悲哀呢,还是说中国航空悲哀呢?
MD可以算是世界上最以来进口人才的国家了,说起来最终MD的高中才是悲哀,这点美国人自己很清楚,也骂的很多。TG其实很多程度上是迷信MD的教育,或者说就是冲着一个名声去的,美国是有一些顶尖学校TG不可比的,但那也就几个,不是所有。
其实在英国招聘受到关注没什么大不了,英国和MD一样,很依赖外来研究生,最终招聘到的很可能大半还是华人。
回复 23# panglau


    附议
很好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啊
这是链接: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1_05/18/6466671_3.shtml
这么大量的招人,将来年龄结构也是一个问题。
支持更多高手回国服务!
刚开始是不会有什么大牛来的,但是随着你不断发展,不断得到认同,就会有那么一两个大牛动心,到后面大牛都跑过来了。就像当年的英超,刚开始除了一个坎通纳,哪个当打之年的球星会去那里,现在呢。
估计方便留学生了,不用回国找工作了。
不管怎么说,这对中国航空来说也算是好事一桩吧
回复 27# ntmx2010


    现在的学生,未来的砖家
我希望航天也能去欧洲招人,加快深空探测
要有经验的 最好有学术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