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可调唇口(二)。。。结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19:26


调节原理参见原贴:疑似可调唇口
http://lt.cjdby.net/thread-1119428-1-1.html

本贴就最新树梢图上新发现的细节做出结构推测。

内部结构


可调唇口结构



和树梢图比较



由于刷漆时唇口处于完全闭合状态,刷不了侧壁,所以一旦唇口开了一点缝,就会出现图中的黄线


唇口伸缩动态


调节动作,可以看见随着马赫数增加,激波的形状变得更尖锐,激波阵面逐渐深入进气道,而内唇口的回缩可以避免激波进入进气道。普通二元进气道的斜板造成的激波是平面的,所以只要一个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的可动唇口就可以避开激波,而DSI鼓包引起的激波是圆锥状(对黑丝来说是1/4个圆锥),所以垂直和水平方向都要有可动唇口才能避开,这样唇口的形状就成了L型了。




5月4日更新:
对于很多朋友关注的重量代价的问题我是这样考虑的。
如果用户对极速的要求较高,比如M2.3以上,那重量代价再大也只有上可调进气道;
个人认为,前后滑动的调节机构比起二元进气道的多级斜板机构还是要轻不少的,在Mig-21这种5吨级的小飞机上都有应用;
如果把外唇口捕获的空气同引射喷口配合用于冷却尾流,则可以获得红外特征减小或加力推力增大的额外收益,具体布局参见老贴里的超音速状态http://lt.cjdby.net/thread-1119428-1-1.html
如果裤衩再黑一点,把外唇口捕获的气流用于冲压燃烧,那仅高速状态下的推力增加一项就值回票价了,而且主发动机还可以保持温柔的工作状态,有利于寿命,具体布局参见老贴里的鸡血状态http://lt.cjdby.net/thread-1119428-1-1.html

滑轨空间是否足够,会不会影响弹仓布置的问题。
为了大家看得清楚我把可动部件和滑轨的尺寸画得比较夸张,其实应该不需要那么大的行程,(参考MIG-21进气锥行程),应该不会影响弹仓,大家可以从侧面图看到进气道唇口离侧弹仓边缘还有相当距离。另外就是本人CG水平有限,没有把进气道的拐弯画出来,在老贴http://lt.cjdby.net/thread-1119428-1-1.html里面是有这个拐弯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调节原理参见原贴:疑似可调唇口
http://lt.cjdby.net/thread-1119428-1-1.html

本贴就最新树梢图上新发现的细节做出结构推测。

内部结构

inlet inside view.jpg (215.58 KB, 下载次数: 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3 12:53 上传



可调唇口结构

splitter.jpg (181.2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3 12:53 上传




和树梢图比较

inlet normal compare.jpg (273.03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3 12:53 上传




由于刷漆时唇口处于完全闭合状态,刷不了侧壁,所以一旦唇口开了一点缝,就会出现图中的黄线

inlet yellow line.jpg (189.29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3 12:53 上传



唇口伸缩动态

lippos.gif (316.22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3 12:59 上传



调节动作,可以看见随着马赫数增加,激波的形状变得更尖锐,激波阵面逐渐深入进气道,而内唇口的回缩可以避免激波进入进气道。普通二元进气道的斜板造成的激波是平面的,所以只要一个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的可动唇口就可以避开激波,而DSI鼓包引起的激波是圆锥状(对黑丝来说是1/4个圆锥),所以垂直和水平方向都要有可动唇口才能避开,这样唇口的形状就成了L型了。

shockcone.gif (109.99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3 12:59 上传




5月4日更新:
对于很多朋友关注的重量代价的问题我是这样考虑的。
如果用户对极速的要求较高,比如M2.3以上,那重量代价再大也只有上可调进气道;
个人认为,前后滑动的调节机构比起二元进气道的多级斜板机构还是要轻不少的,在Mig-21这种5吨级的小飞机上都有应用;
如果把外唇口捕获的空气同引射喷口配合用于冷却尾流,则可以获得红外特征减小或加力推力增大的额外收益,具体布局参见老贴里的超音速状态http://lt.cjdby.net/thread-1119428-1-1.html;
如果裤衩再黑一点,把外唇口捕获的气流用于冲压燃烧,那仅高速状态下的推力增加一项就值回票价了,而且主发动机还可以保持温柔的工作状态,有利于寿命,具体布局参见老贴里的鸡血状态http://lt.cjdby.net/thread-1119428-1-1.html。

滑轨空间是否足够,会不会影响弹仓布置的问题。
为了大家看得清楚我把可动部件和滑轨的尺寸画得比较夸张,其实应该不需要那么大的行程,(参考MIG-21进气锥行程),应该不会影响弹仓,大家可以从侧面图看到进气道唇口离侧弹仓边缘还有相当距离。另外就是本人CG水平有限,没有把进气道的拐弯画出来,在老贴http://lt.cjdby.net/thread-1119428-1-1.html里面是有这个拐弯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左边有,右边没有,咋子回事捏?材料不同的错觉?某传感器?OR单侧“可调”试验中?~~


左边有,右边没有,咋子回事捏?材料不同的错觉?某传感器?OR单侧“可调”试验中?~~

复件 11043023432db49e544f30628c.jpg (101.02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1-5-3 13:17 上传

2011-5-3 13:20 上传

楼上好眼力
很强大的分析
很显然,这种调节板姑且是真实的话,大部分也是在内部调节,不是外部可看的,外部只是多没多一条唇口而已
没有可调唇口,就是因为唇口需要承受激波震荡,所以才使用钛合金做的。那条线只不过是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连接线而已。再说我国擅长的是进气道内部调节。
作者太费心了!!佩服!!
实在是高啊!!!!
分析合理细致到位
yikecat 发表于 2011-5-3 13:28


激波进入进气道可不只是唇口强度的问题,发动机都会揣振停车的。国内貌似还没有采用内压式进气道的JJ
铿锵汉子 发表于 2011-5-3 13:29


嘿嘿,嘴笨说不清楚,只有画图了。
可调的优点在哪里
这个滑板不会挡住侧面弹舱吗......

这个滑板不会挡住侧面弹舱吗......
公子戈马甲 发表于 2011-5-3 13:35


嘿嘿,CG手艺不行,没把弯道画出来,原贴是有弯道的
http://lt.cjdby.net/thread-1119428-1-1.html
这个滑板不会挡住侧面弹舱吗......
公子戈马甲 发表于 2011-5-3 13:35


嘿嘿,CG手艺不行,没把弯道画出来,原贴是有弯道的
http://lt.cjdby.net/thread-1119428-1-1.html
48bit 发表于 2011-5-3 13:42


    哦 这下看懂了......敢问天才有兴趣到611上班否...:D
公子戈马甲 发表于 2011-5-3 13:50

搬煤气罐啊?等我先拿一个月恢复体力哈
进气口是有弧度的哦,你的图片显示可动部分和进气口接触的部分为一个平面,这样,即使有滑动块,也不可能吻合在一起。
顶,作者好有心啊,这样的贴有含量
楼主是个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就这点不管是不是这么调(个人认为貌似不是,具体请关注以前有一篇关于进气道的文章)都支持楼主,国家的希望。
snake123456 发表于 2011-5-3 13:56


兄弟仔细看下3楼那个图,滑轨的外沿是和外廓相吻合的弧线。
48bit 发表于 2011-5-3 13:55


    啥呀...你这种天才肯定是坐办公室噻....天天都有黑丝OL伺候....爽不爽啊.....:D
顶LZ, 这个分析很牛,、很有道理。

“调节动作,可以看见随着马赫数增加,激波的形状变得更尖锐,激波阵面逐渐深入进气道,而内唇口的回缩可以避免激波进入进气道。普通二元进气道的斜板造成的激波是平面的,所以只要一个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的可动唇口就可以避开激波,而DSI鼓包引起的激波是圆锥状(对黑丝来说是1/4个圆锥),所以垂直和水平方向都要有可动唇口才能避开,这样唇口的形状就成了L型了。”

--------------------------------------------
但是鼓包不和LZ假设可动的一起可动的话。请教怎么分离附面层?
佩服一下,楼主有心了
佩服一下,楼主有心了
菜鸟,学习一下


这说明不错啊%

或者真的是唇口可调……不过付出的重量代价,这个是怎么衡量呢
再有就是,J20的进气道S很厉害,进入进气道在唇口后很快就忘里面和上面拐了,恐怕没有足够长的空间来放置滑轨

这说明不错啊%

或者真的是唇口可调……不过付出的重量代价,这个是怎么衡量呢
再有就是,J20的进气道S很厉害,进入进气道在唇口后很快就忘里面和上面拐了,恐怕没有足够长的空间来放置滑轨
油菜花!!
48bit 发表于 2011-5-3 13:33
哎呀 谦虚。。。我其实很羡慕学工科的同学们 哎 我承认 我自己不争气
这样结构会不会很重?
油菜花!!PF
很有想法,虽然未必是真的,还是得顶一下
宪法专业啊
yikecat 发表于 2011-5-3 13:28


    如果是连接线的话也太明显了吧,工艺就差到这种地步?就算真的工艺那么差,漆刷厚点就看不出来了吧?而且那个唇口明显在内层,总不会唇口也戴套吧?还有那个圆弧以及凸起的圆点又是怎么回事?
这个可调的东西现在还是个谜啊
楼主强大!
想象力丰富,可看见的形态变化还是越少越好吧
  妈呀,只等有人应证确认?
作者真仔细 有心了!

如果是连接线的话也太明显了吧,工艺就差到这种地步?就算真的工艺那么差,漆刷厚点就看不出来了 ...
用户名已存在 发表于 2011-5-3 15:12



这个不是工艺问题,是金属和非金属不能完美结合在一起的问题。你可以注意一下打过两次水泥的地面,只要两次水泥不是一次混合的,用不了多久两者结合处就会因为热胀冷缩而出现缝隙的,这也是道路上水泥地面为什么隔一段就要有一条小槽隔开的原因。飞机上更是这样,两种不同质地材料就算能完美结合在一起,考虑到热胀冷缩效应,两者间也是要隔开的,所以就出现了一条缝了。
再有,如果能横向剖开进气道,因为进气道考虑隐身会向内向上弯曲,还有侧弹舱的布置,大家绝对不会看到一个只有外侧突起内侧平直的单锥体,而会看到一个外侧突起,内侧也向内突起的一个双锥体!!!这种结构布置侧弹舱刚刚好,最多加上一些传感器天线,哪里还有空间布置滑动机构呢?这点大家可以参考F22的进气道结构,因为我手机上网,无法提供了。
如果是连接线的话也太明显了吧,工艺就差到这种地步?就算真的工艺那么差,漆刷厚点就看不出来了 ...
用户名已存在 发表于 2011-5-3 15:12



这个不是工艺问题,是金属和非金属不能完美结合在一起的问题。你可以注意一下打过两次水泥的地面,只要两次水泥不是一次混合的,用不了多久两者结合处就会因为热胀冷缩而出现缝隙的,这也是道路上水泥地面为什么隔一段就要有一条小槽隔开的原因。飞机上更是这样,两种不同质地材料就算能完美结合在一起,考虑到热胀冷缩效应,两者间也是要隔开的,所以就出现了一条缝了。
再有,如果能横向剖开进气道,因为进气道考虑隐身会向内向上弯曲,还有侧弹舱的布置,大家绝对不会看到一个只有外侧突起内侧平直的单锥体,而会看到一个外侧突起,内侧也向内突起的一个双锥体!!!这种结构布置侧弹舱刚刚好,最多加上一些传感器天线,哪里还有空间布置滑动机构呢?这点大家可以参考F22的进气道结构,因为我手机上网,无法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