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蓝皮书:地产与垄断企业成中国主要慈善捐赠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8:51:53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4-26/2999858.shtml

慈善蓝皮书:地产与垄断企业成中国主要慈善捐赠方
2011年04月26日 17: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1)  【字体:↑大 ↓小】



    资料图:2011年3月16日,陈光标从日本赶到云南盈江地震灾区,到拉勐村等“3.10”地震重灾区看望灾民并向受灾群众发慰问金。图为陈光标手捧现金。朱边勇 摄  

  中新社北京4月26日电(记者 赵建华)跟欧美以个人捐款为主不同,中国企业一直是慈善资金的主要捐赠者。中国社科院26日发布的《慈善蓝皮书》表示,房地产企业与垄断性国企成为主要捐赠方。

  在民营企业中,房地产企业已成为主要的慈善资金来源。蓝皮书表示,在房价长期高企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需要通过捐赠在消费者中消除负面情绪,建立较好的口碑。今后,随着政府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逐渐收紧,房地产企业在慈善事业中能否长期表现活跃,需要谨慎观察。

  蓝皮书介绍说,在国有企业中,垄断性行业的企业表现活跃。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下的120多家中央企业中,有110家企业2010年发生对外捐赠支出,累计支出金额近42亿元人民币。捐赠最多者,金额超过了10亿元。巨额捐赠者大都属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拥有更多的人才、土地、能源支配权,实力比较雄厚。

  民营企业虽显弱小,但民营企业及其企业家的捐赠仍然引人关注。蓝皮书指出,在2010年捐赠过亿的36笔捐赠中,民营企业的数量占到了一半,首次出现了国企与民企旗鼓相当的局面。但民营企业捐赠存在随意性。其中,一家民营企业负责人捐款10亿元,用于重建寺庙。这10亿元是否应认定为善款,众说纷纭。



  跟国有、民营企业相比,外资企业在2010年的表现依然没有较大改观。蓝皮书称,在中国赚取了巨额利润的跨国公司,在公益捐赠方面表现逊色。数十万家外资和跨国企业中,年度捐赠额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数量很少,捐赠超过1000万元的更是屈指可数。相当多的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公益捐赠比较冷漠。

  在梳理中国企业捐赠所遇挑战时,蓝皮书表示,政府指令性、摊派性捐赠,甚至政府出面向企业劝募,是对企业捐赠自愿精神的极大伤害,让企业对捐赠产生排斥心理。政府摊派也占用了过多捐赠资源,使真正需要关注的公益领域得不到资助。

  此外,部分企业不认同公益,它们把当前的任务放在发展经济实力上,认为自己还没有达到回报社会的阶段。有的企业甚至把捐赠视作成本和负担。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4-26/2999858.shtml

慈善蓝皮书:地产与垄断企业成中国主要慈善捐赠方
2011年04月26日 17: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1)  【字体:↑大 ↓小】



    资料图:2011年3月16日,陈光标从日本赶到云南盈江地震灾区,到拉勐村等“3.10”地震重灾区看望灾民并向受灾群众发慰问金。图为陈光标手捧现金。朱边勇 摄  

  中新社北京4月26日电(记者 赵建华)跟欧美以个人捐款为主不同,中国企业一直是慈善资金的主要捐赠者。中国社科院26日发布的《慈善蓝皮书》表示,房地产企业与垄断性国企成为主要捐赠方。

  在民营企业中,房地产企业已成为主要的慈善资金来源。蓝皮书表示,在房价长期高企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需要通过捐赠在消费者中消除负面情绪,建立较好的口碑。今后,随着政府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逐渐收紧,房地产企业在慈善事业中能否长期表现活跃,需要谨慎观察。

  蓝皮书介绍说,在国有企业中,垄断性行业的企业表现活跃。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下的120多家中央企业中,有110家企业2010年发生对外捐赠支出,累计支出金额近42亿元人民币。捐赠最多者,金额超过了10亿元。巨额捐赠者大都属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拥有更多的人才、土地、能源支配权,实力比较雄厚。

  民营企业虽显弱小,但民营企业及其企业家的捐赠仍然引人关注。蓝皮书指出,在2010年捐赠过亿的36笔捐赠中,民营企业的数量占到了一半,首次出现了国企与民企旗鼓相当的局面。但民营企业捐赠存在随意性。其中,一家民营企业负责人捐款10亿元,用于重建寺庙。这10亿元是否应认定为善款,众说纷纭。



  跟国有、民营企业相比,外资企业在2010年的表现依然没有较大改观。蓝皮书称,在中国赚取了巨额利润的跨国公司,在公益捐赠方面表现逊色。数十万家外资和跨国企业中,年度捐赠额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数量很少,捐赠超过1000万元的更是屈指可数。相当多的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公益捐赠比较冷漠。

  在梳理中国企业捐赠所遇挑战时,蓝皮书表示,政府指令性、摊派性捐赠,甚至政府出面向企业劝募,是对企业捐赠自愿精神的极大伤害,让企业对捐赠产生排斥心理。政府摊派也占用了过多捐赠资源,使真正需要关注的公益领域得不到资助。

  此外,部分企业不认同公益,它们把当前的任务放在发展经济实力上,认为自己还没有达到回报社会的阶段。有的企业甚至把捐赠视作成本和负担。